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正文

后人评价李白的优美句子,赞美李白的优美句子

后人评价李白的优美句子,赞美李白的优美句子推荐阅读:

1. 后人对李白的诗有何评价

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李白的山水诗与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按诗人个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他只求把握整体的气势或氛围,凭倏来飙起的感兴泼墨写意,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李白的山水诗又是无往而不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有着“同构互感”的微妙的呼应关系

2. 后人如何评论李白的诗

公元744年,杜甫与李白初次相逢于洛阳,两位诗坛泰斗一见如故,同饮同醉,携手同游,度过了一段彼此难忘的日子。

杜甫在成都做节度使严武的幕客时,生活还算安定。闲暇时常想起与李白相处的日子,这时他们阔别已经十多年了。

想起那一段令人难忘的好时光,杜甫总感慨不已,颇为怀念。 如今正是仲春时节,蓉城景色秀美,心旷神怡,李白若能来此同游,那该是何等美事。

一代豪放的诗仙,在这兵荒马乱的动荡年代,将栖息于何处?想到这里,诗人不禁提笔做诗,写了一首五律《春日忆李白》,开头四句是: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杜甫在诗中对李白是这样赞许的:庾信的诗清新而不俊逸,鲍照的诗俊逸而不清新,而李白的诗兼而有之,其清新俊逸之风实在是无人可以匹敌的。 但李白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及价值取向。

我们可以从下列几点来比较李白和杜甫: 一、思想: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二、风格: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

三、擅长的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

李白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而杜甫的诗则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李白天才放逸,诗歌自成一体,是天授的奇才;杜甫当世英才,诗歌兼备众体,是人能的极致。

李白的诗对于后代爱好豪放诗风、具有奇特想象力的诗人有深远的影响。杜甫的诗对于后代关怀社会现实、重视诗法变化和字句锻炼的诗人影响更大。

韩愈说得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们两人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两人的诗,是各有长处的。

3. 后人对李白评价的诗词 对联

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黄锦祥对李白杜甫同赞道:“执唐诗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

王世贞:五七言绝句,李青莲、王龙标最称擅场,为有唐绝唱。少陵虽工力悉敌,风韵殊不逮也。(《艺苑卮言》)

傅若金:太白天才放逸,故其诗自为一体。子美学优才赡,故其诗兼备众体,而植纲常系风化为多,三百篇以后之诗,子美其集大成也。(《清江集》)

4. 后人对李白评价的诗词 对联

上海大学教授董乃斌:他除了儒家的经典以外,除了一些儿童的启蒙知识,天干地支呀,怎么计数呀,这些知识以外,他还读了很多非儒家的,比如道家的、纵横家的一些杂书,知识面是相当的广。

美国驻成都领事馆文化领事何博司:李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凡是受过教育的美国人都知道他的名字。美国最重要的诗人埃兹拉.庞德也受到了李自优美诗句的感染。

台湾学者陈大洛:李白的诗歌深入民间,深入台湾每一个基层,而且他写的诗歌朗诵起来铿锵有力,也可以说在台湾家喻户晓,人们都在背诵着李白的诗句。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胡小伟:人们说唐朝的诗歌是以直抒胸臆,无所拘束自称。那么唐诗里边嗓门最大的诗人就是李白。

上海大学教授董乃斌:他能够把人们心中想到,可是讲不出来的那种感情,或者是能讲,却讲得不太好的那种情况变得非常美丽,叫人家感觉到不仅把我的话讲出来了,而且几百倍几千倍地比我的好。所以宁肯念他的诗来表达我的感情。杜甫是与李白同时代的唐代大诗人,两个人曾经一起携手出游,吟诗唱和。比李白华少十多岁的杜甫对李白的诗文敬仰无比,他总是念念不忘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赞叹李白的诗文是“笔落原风雨,诗成泣鬼神”。

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人一向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尊重。但是像李白那样,生前就引起轰动的,恐怕并不多见。李白以他的人格、热情和才华,以他那惊风雨,泣鬼神的诗歌,征服了同时代的读者。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我们可能平谈的生活中,因为有了李白的诗,突然间显出来光彩。

上海大学教授董乃斌:如果打个比方的话,就像夏夜的星空一样,有这么多灿烂的明星,这么多明星簇拥着一个明月,那个明月就是李白。

5. 后人对李白的诗有何评价

李白的诗歌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

诗人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李白的山水诗与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按诗人个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他只求把握整体的气势或氛围,凭倏来飙起的感兴泼墨写意,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

李白的山水诗又是无往而不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物色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有着“同构互感”的微妙的呼应关系。

6. 对李白诗的评价

从艺术成就上来讲,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并至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杜甫对李白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

7. 李白有哪些名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16、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2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2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23、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2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 李白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早已不只是一个诗人那么简单。他变成一则如风的传奇,吹拂着我们,使我们拾不得睁开现实的眼睛。

念他的名字,四壁间便彷佛溢满酒香。 念他的名字,胸怀里便彷佛擂动着豪气的鼓。

念他的名字,尊贵的帝王御手调羹。 念他的名字,掌权的高傲奴才也为他脱革化。

低声,念他的名字,他们看见水月轻晃,连死亡也也因为他变得浪漫,柔美。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就请暂且放下一些琐事,让我们同天上谪仙人——李白,共醉一场绝美不似人间的酒宴。

2。生平梗概: 李白(七0一~七六二),字太白,出生在碎叶(唐朝时设北庭都护府管辖,今哈萨克境内),生于唐武后大足元年,卒于肃宗宝应元年,年六十二岁。

大约五岁那年,李白随父迁居到蜀中的江油,年少;的李白博览群书,很快学会了写诗作文。 那时,苏 为益州长史,对李白的才华相当讶异,他说:「是子天才奇特,稍益以学,可比相如」。

大约二十五岁,李白开始漫游蜀中的名胜古迹,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七二五年)春,李白告别四川,沿长江而下,漫游各地,他说自己年轻游扬州时,「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上安州裴长史书』),又曾在今湖北安陆住过相当长的时间,所谓「酒隐安陆」,在此期间,他既和友人元丹丘,元演在中原到处游览饮宴,更「学剑来山东」,寓家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等会徂徕山,酣饮纵酒,号竹溪六逸。 可见其生活的一斑。

李白的这段漫游时期,正当开元盛世,他的许多诗都已充份显示他的艺术才华。天宝初年,他八京,贺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唐玄宗对他很重视,让他供奉翰林院,起草诏诰。

后来李白被高力士所谗,玄宗赐金让其还山,浮游四方,与杜甫成为莫逆之交。 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加入永王李璘的队伍,想协助他平乱,从来,肃宗忌之,杀李璘,李白因「从逆」被补,理当杀头,由于得到朝中大将郭子仪的营救,才免除死罪,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

遇赦而还,开始了一生中最后一次漫游。 这次漫游历时三年多,地点主要在今安徽省南部。

相传他醉欲捞水中之月,因溺死。 3。

代表著作: 春夜宴桃李园序:本文选自李太白集,虽名为序,但与序跋不同,应属杂记类古文。李白的散文虽然不多,但往往独辟蹊径,颇具特色。

春夜宴桃李园序写的不过是日常生活中宴酒咏诗的寻常场景,但李白却下笔不凡,于诗情画意中别见一番豪迈之气。 文章开篇,既不写春,也不点宴,而是宕开一笔:「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两句整饰工丽的骈文,抒写天地之博大,光阴之永恒。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写如梦之人生,面对着永恒的时空,不禁感叹起自己的渺小和脆弱。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以「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两句,将人们从悠悠的玄思拉入桃李芳园纵情欢娱的场景,召「群季」,集「俊秀」,把酒揽月,赏花咏诗,高谈畅饮之际,更当如惠连、康乐一般述志写情,一泄胸中奇才壮采。 全文明快欢畅之音转为泪扬奔放。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诗人们任兴所趋,尽情地诉说自己生命的美丽、信心和渴望。

充满了对自我豪迈的肯定。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措写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反映出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长相思: 『长相思』,乐府『杂曲歌辞』旧题。题意取自古诗:「上言长相思,下。

8. 关于评价李白一生的文章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纵观李白一生,可以用四种和生态度来给予综合评价:

这位集诗仙、文人、酒徒、道士、侠客为一身的大诗人,不仅是“盛唐气象”的巨音,而且是“双子星座”的标尺.在李白的身上,横空出世的才华与澎湃饱满的水天相接般地自然交融为一体,辉耀着整个中国古代辽阔的文化苍穹.这个天地造就的复杂糅合体,以截然不同的四种人生态度标榜着属于他自己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入世与出世的矛盾统一,对立又统一地引领着他的心灵走向.

第一种人生态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率真的李白,从来不会掩饰,他在人生得意之时,便要哈哈大笑.他神采飞扬,踌躇满志,自信得无比潇洒.他相信自己是块金子,发光的时候终于来了,岂能一生甘居僻野?

第二种人生态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生之路历来多艰.当李白行路受阻,他不由得感叹“行路之难,难以上青天”,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丝毫造作,只是一吐为快.他以左手温暖右手,安慰自己那颗失落的心,告诉自己:雨后就是天晴.儒家思想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此刻占据且支撑着他自信地前行.

第三种人生态度——“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的豁达,堪为难得.相比之下,李白更为直接一些.他认为人生如梦不过一瞬,何必糟蹋了欢娱的大好时光.在一般人看来,李白的举动是“醉生梦死”的堕落.但其实并非如此.紧迫的时间忧患意识,纠结在李白的血液里,深入骨髓,直抵心灵.他举杯痛饮,是珍惜,是热爱,是为挽留不可挽留的时光所作的一种自然且高贵的人生姿态.

第四种人生态度——“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当理想破灭,窥破红尘.李白并没有将人生之舟永远抛锚浅滩.还有第二条路等待着他去发现和开辟.这时候的李白,洒脱得身无外物之束.他要跳出那个喧嚣的尘世,回归自然,过着乘桴于海、云游四方的诗意生活.虽然,他有些不甘,但还不至于到那种破罐子破摔的地步.他是“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其实,他也带不走那片“云彩”,它太沉重了,还不如干脆放手,了却一身疲惫.“弄扁舟”的李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永远遥望的背影.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203/74267.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