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欣赏书法的优美句子,有关书法的优美句子

欣赏书法的优美句子,有关书法的优美句子推荐阅读:

1. 形容毛笔字的优美句子

1. 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2. 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3. 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4. 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5. 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

2. 赞兰书法的优美语句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入木三分★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挥毫落纸如云烟 (杜甫写张旭)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 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宋朱长文《续书断》对怀素评论) 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米芾《海岳书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铁书银钩,冠绝古今。(后人评价王羲之书法)群鸿戏海,舞鹤游天(梁武帝萧衍评王羲之《贺捷表》) 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若霜林无叶,瀑水进飞。

(三国时魏人韦诞评杜度)看似点横撇捺,实则精深广大,它包容着万物,它包容着百家,它像大海无边,它似宇宙无际,世界上有哪国文字,能像汉字这博大精深?看似笔情墨趣,实则驰骋撕杀,譬如那粗犷狂草,岂不是千军万马?正如狂风劲吹,正似暴雨猛下,世界上有哪家之书,能似中国书法威力强大?据传是仓颉造字,最初是象形文字;日像日 月像月,人似人 家似家那活龙活现的甲骨文,正是汉字最早的精华,由此,才演绎了中华文字,由此,才演绎了中国书法。须知,正是中华文字,记载着华夏的历史;须知,正是中国书法,传承着民族的文化。

啊,从开天地古老传说,到新中国成立这文明的国家,那一页页来书写历史的,都是我们中国的书法。也曾有太史公含辱,《史记》才万载留名,也曾有班固著述,《汉书》同样伟大,那不屈的是中国文土,那不朽的是中国文字,华夏民族能让世人瞩目,就因为它有无比浓厚的文化。

也曾有王羲之《兰亭序》,它如同白玉无痕无瑕,也曾有颜真卿《多宝塔碑》,它被传之为万古佳话……那潇洒的是中国的文杰,那不朽的是中国的书法,中国文化之所以辉煌,因为它包容中国书法。我虽只是书界小小卒子,但我所写是中国的书法,我虽只是大树上的一片嫩叶,但也衬托中国书法的红花,晚来者并不必羞愧,因为文化传承全靠你我他,个人作用小没有什么,万众一心事业才能发扬光大。

啊,我们都是后辈,但接过了巨人的接力棒,啊,我们都是绿叶,但衬育着硕大的红花,其实,我们的职责最重要,其实,我们的作用最巨大,只有把中国书法代代传承,我们的民族才能更加伟大。 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

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

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初写黄庭:黄庭:道家经典《黄庭经》,晋人有《黄庭经》小楷书帖。旧时评论书法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的成语。

后用来比喻作事恰到好处。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那样弯曲。

剑拔弩张:剑从鞘里了,弓也张开了。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举例发凡:左丘明为《春秋》作传,把《春秋》书法归纳为若干类例,加以概括的说明。

后因称分类举例以说明一书的体例为“举例发凡”。参“发凡起例”。

力透纸背:原指书法遒劲有力,现也用来形容诗文生动,深刻有力。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

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

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鸾飘凤泊: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原来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

也比喻进修生夫妻离散。鸾翔凤翥:翥:高高地飞起。

比喻书法笔势飞动的姿态。美女簪花:形容书法或诗文风格的娟秀多姿。

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相传晋·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汁渗入木板有三分深),现多形容分析、描写、议论的深刻有力。近似的词力透纸背,形容书法根伟贴切。

铁画银钩: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又刚劲又漂亮。

信笔涂鸦:信笔:随便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画。

后用“信笔涂鸦”、“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信手涂鸦:信:听凭,随意;信笔:随便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

后来用“涂鸦”或“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也有人自称信手涂鸦,以示谦虚的。

龙飞凤舞、苍劲有力、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楼主的书法定能让我得最佳!!!!!。

3. 关于书法写的很好的名言句子

1、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2、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西汉学者扬雄

3、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刘熙载《艺概》

4、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唐代诗人韩偓《草书屏风》

5、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6、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7、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8、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9、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10、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11、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12、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13、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断》

14、笔下龙蛇似有神。——张怀谨

15、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张怀谨

关于书法的优美句子(热门篇)

1、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

2、笔须凌空,固也。然学者误会斯语,每走入空滑一路去。必曰气空笔实,方能无弊。

3、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4、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5、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

6、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7、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8、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

9、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10、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11、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

12、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4. 欣赏书画的语段100字

著名的美术史家郑午昌说过:“综观中西绘画,而寻其演进之次序,可分为四程,第一程漫涂,第二程形似,第三程工巧,第四程神化。”

有一点需要指出:在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一个作品都必须具有前两个层次,但又不能停留在前二个层次上(即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而应该尽可能地追求第三个层次,即艺术意蕴。作为最高层次的艺术意蕴,并不是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的,某些偏重于娱乐性、功利性或纪念性的作品,常常不存在这一层次,或者说,难以达到第三个层次,但是,从总体而言,正是这些艺术作品中的这三个层次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其中,每一层次都有自身的审美价值,有的艺术作品或许只有其中某一层次比较突出,或者有独创的艺术语言,或者有感人的艺术形象,或者有而十人寻味的艺术意蕴。

但是,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这三个方面都卓有成就,并且将这三个层次完美融合为一个整体,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成为传世不朽的艺术精品。(凡高的画为什么开创了世界独幅绘画的最高售价?凡高为什么成为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后期印象派摒弃了自然的形,摆脱了“正常”、“有逻辑”的羁缚,发展成张扬个性的现代艺术。

凡高艺术作品的最大特色是对炽热情感的表现,他作品中的情感像 “火山的爆发”一样,无比热烈奔放、震撼心灵,在这一点上,以前的画家,没有一个画家可以和他相比,正因为如此,他才永载史册,成为一代风范,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才开创了世界之最高售价。从许多成功画家的成功奥秘中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画画,不能只画真实,也不能停留在再现上,一定要画出自己的情感,这是画家成功的秘诀之一。)

the "rootless flowers, passive water." 但是,中国画在“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过程中,越来越丧失民族特色。几年前,曾发生某画家的布幕国画被归类到油画展的事情,震惊了国画界……于是产生诸如 “中国画末路穷途”、“笔墨等于零”等悲观论调。

一位爱好中国画的以色列画家说,中国画应该是让我们喜欢中国画的人看起来还是中国画。传统的中国画以写意为主,擅长表现情感和意境,但在表现具体物象上较抽象。

“把西方的造型观念融入到中国画中,提高中国画的表现范围和能力,是今天从事国画艺术的人所努力追求的。”中国美术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花鸟画家郭怡宗认为,取长补短有利于中国画适应时代发展。

但在发展过程中要防止中、西画界限越来越模糊。不少中国画与油画在构图、手法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如果不被告知这是中国画,仅从模糊的幻灯片中判断,很自然地认为是油画。

“这就是现今中国画面临的最大问题。” 美术评论家刘曦林不无忧虑地说。

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都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创造了无数辉煌:但由于东西方在思维模式、哲学基础以及美学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在绘画上的不同十分明显。

例如,尽管在绘画之初,东西方都是用线条来描绘物象的,但在以后的发展中,西画的“块面”和中国画在线条的观念和使用上,有了巨大的差别:西方绘画逐渐走上了科学写实的道路,而中国绘画则走上了写意的道路:线条在两个绘画体系内的地位和作用也有了显著的分野。著名学者彭吉象先生曾对中西绘画的差异作了如下的概括:“如果中国绘画尚意,那么西方绘画尚形;中国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绘画则重再现、重理性;中国绘画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西方绘画则主要是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中国绘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西方绘画则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

总之,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同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形成鲜明差异”。中国画主要的特点是追求“诗情画意”——状物抒情与写实主义绘画的结合为基本创作风格,也是广大民众内心的审美追求,作者有感而发,受众由景入情,生动传神的细节刻画成为双方情感交流的信息载体。

.(例如:顾绍骅的中国山水诗意画——《高士赴任图》【赏析】高山仰止,瀑布飞泻;顶天立地,壁立千仞;初春时分,树木返青;朋友赴任,临别依依;……峻巍的山势造成动人心魄的效果,又仿佛从画面上“传出”飞瀑直下的轰鸣与寒风的掠过,交织在一起,使人感到自然造物之伟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有诗为证:俯仰不能去,如逢旧友同。曾因春雪散,见在华山中。

何处有明月,访君听远风。相将归未得,各占石岩东。

(唐朝?于邺的《友人亭松》诗意) 此画采用以墨为主(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浅绛设色”、背面衬染的画法,因此有“不伤笔墨”古朴、高雅的等特点。中国画和油画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中国画出现的时间早于油画,仅就成型的绘画作品来说,中国画是在东晋时期(约公元304-589年)成型的,油画的成型至少要到中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

(2)中国画历史遥追数千年,为中华传统艺术之瑰宝。中国画最大的特点是诗、书、画、印的作品构成以及画作本身含就的中华文化底蕴是别于西方绘画艺术的最大特点;中国画是集文学、艺术为一体的结晶、瑰宝。

因此,油画是没得比的。(3)中国画采取的是散点透。

5. 书法 精彩片段

春天的一个早晨,我和表姐到澄塘湖边观赏春天的景色。

远处,蔚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天空下,有一片茂盛的桃林,红艳艳的,像一片晚霞。

桃林旁边是一片绿油油的麦地,远看像一条柔软的地毯。

我们身后有两棵碧绿碧绿的梧桐树,高大挺拔。一群小鸟飞来,“唧唧喳喳”地围着它唱歌。一阵风吹来,梧桐树上的叶子“沙沙沙”地响着,好像在为小鸟伴奏呢!

梧桐树后面有一块嫩绿的草坪。草坪上长着星星点点的野花,五颜六色,有红的、白的、黄的、蓝的、紫的、粉的……野花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昂首挺胸,有的昂首东望,还有的含苞欲放。野花的香味引来了勤劳的蜜蜂,,它的美引来了翩翩起舞的蝴蝶。

我们前面就是澄塘湖,它水平如镜,倒映着桃林、白云、蓝天,真是美丽极了。这时,几只鸭子游过来,轻轻地漾起了波纹。湖面晃动起来,水中倒影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一会儿宽,一会儿长,好像湖面在照哈哈镜,真是有趣极了。

湖水清澈见底,小鱼在湖底游来游去,好像在开运动会。小虾一会儿往这游,一会儿往那游,好像在玩捉迷藏。小蝌蚪忙忙地游着,好像在找妈妈。

看着这些美景,我和表姐异口同声地赞夸澄塘湖景色真美!我们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6. 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句子赏析

这篇文章介绍了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给王羲之讲授书法的趣事。

卫夫人,名铄,字茂漪。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其门下,学习书法。

她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更是三堂人生课。

“点”:高峰坠石。

她让王羲之看毛笔蘸墨以后接触纸面所留下的痕迹,顺便还注解了四个字:高峰坠石。要王羲之体会悬崖上有块石头坠落下来的感觉,那个“点”,蕴含的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量。

“一”:千里阵云。

卫夫人的第二节课是带领王羲之认识汉字的另一个元素,就是“一”。“一”可以可说是文字,也可以说就是一条线条。这一课,是在广阔的大地上进行的。

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户外,这个年幼的孩子站在广阔的平原上,凝视着开阔的地平线,凝视着开阔的地平线上排列开的云层缓缓向两边扩张。卫夫人在孩子耳边轻轻地说:“千里阵云”。云排开阵势时是一种很缓慢的运动,很像毛笔的水分在宣纸上慢慢晕染渗透开来。“千里阵云”就是把水平线条拉开,让水与墨在纸上交互律动。有了对沉寂的大地上云层的静静流动的记忆,有了对生命广阔、安静、延伸的领悟,以后书写“一”的时候,也可能有与天对话的向往。

“竖”:万岁枯藤。

卫夫人给王羲之上的第三堂书法课是“竖”,就是写“中”这个字时,中间拉长的一笔。

卫夫人把王羲之带到深山里,从枯老的粗藤中学习笔势的力量。她教王羲之看“万岁枯藤”,还让他在登山时攀缘一根老藤,一根漫长岁月里成长的生命,把身体吊上去,借着藤的力量,悬在空中,感觉一根藤的强韧——拉扯不开的坚硬顽强地力量。“竖”这个字条,要写到拉不断,写到强韧,写到有弹性,里面会有一股往两边发散出来的张力。

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相通的。

“高峰坠石”理解了重量与速度。

“千里阵云”学习了开阔的胸怀。

“万岁枯藤”知道了强韧的坚持。

卫夫人是书法老师,也是人生的启蒙者。

7. 求书法、国画欣赏或者窍门之类的一些句子

如何欣赏国画

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否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们的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他们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那么,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看得懂。

但如果是粗放的。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欣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就看不懂,而且更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了。当然,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绘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呜。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绘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的。

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像与不像仅仅只是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

那么,画家们是怎样来看画的呢?就国画而言,内行人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内行人的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当然是抓住了实质,因为“神韵”就是一种高的艺术审美享受,常常是中国画家们的追求达到的目标。

当然,一般的人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方面的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绘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所以要很好地欣赏绘画,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

但是,如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也许更能理解一些。有人提出,艺术的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那么从这样三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是很有道理的。

审美感知就是要求我们直观地去感知审美对象,即艺术作品本身,我们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画的是什么?画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鲜明的或是灰暗的,线条是流畅的或是笨拙的,表现手法是工笔的或是写意的等等,总之要自己亲自地平心静气地进行直观的感受。第二步,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即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这种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对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理解等等,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思考能力。

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画的内容要表现什么?是怎样表现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能否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同时,透过作品的画面,猜测作者的心思,是热情地歌颂或是辛辣地讽刺;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

到了这一步,艺术的审美欣赏并没有完结,还有一个审美创造阶段。就是通过审美的感知和审美的理解后,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通过自己积累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主活阅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升发开去,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这样,你才真正获得了启迪和教育,欣赏绘画才获得了真正的意义。朋友们不妨用这种方法去欣赏中国画(或其他绘画),认真试一试,看能否有所收获。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208/82118.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