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正文

张掖丹霞唯美的句子,赞美张掖丹霞的句子

张掖丹霞唯美的句子,赞美张掖丹霞的句子推荐阅读:

1. 求有关张掖河的美文,越古典华丽越好我想引用的,要求铺陈,历史感

弱水赋 王发云 源起于祁连山, 终结于居延海。

汇山丹、梨园、摆浪三河之水; 经张掖、金塔、额旗三区之地。长超八百公里, 岁越五十万年。

霍去病西征曾饮马河边, 年羹尧督军解水事纠纷。清代制定分水案, 二十世纪仍运行。

大湾城肩水金关遗迹尚存, 大墩门引水枢纽造福苍生。弱水河流淌着情思, 古关隘诉说着艰辛。

日出晨光映群峰叠嶂, 夕照晚霞紫黄沙印血。举信步于山巅, 观环流于谷涧。

事不如意, 登高山以泄忧思; 路临坎坷, 攀绝顶以放高歌。 山巍巍而千峰万壑,水涓涓而九曲八湾。

风萧萧而飞沙走石, 云翳翳而孤冲天。河底沉沙静静地流, 水中鱼儿漫漫地游。

已不见车辙马踪之迹, 已不闻鸡鸣犬吠之声。当年汉军守关御强敌, 而今风蚕古堡依弱水。

东汉肩水关在暴雨中哭泣, 西夏黑水城在狂风中残喘。 千秋胡杨集体猝死, 万倾草场整体退化。

水断于上游大力开荒, 草枯于下游无序放牧。风来自西伯利亚, 沙起于额济纳旗。

骄阳照绿叶低头, 朔风吹飞沙扑面。轻霜凝百草黄昏, 寒流过弱水坚冰。

居延海干涸, 大西北扬尘。 千禧秋黑河治理启动, 三年内水到居延西海。

惠风吹而朝露飞, 丽日照而坚冰溶。遏制生态恶化, 改善生存环境。

骠骑将军金戈铁马, 彪炳千秋激励后人; 航天娇子壮志凌云, 长空万里绕宅飞行。祁连雪提供了千古碧水, 弱水河孕育了航天英雄。

雪积千载玉洁冰清, 水流百代润土育人。弱水不言, 涓流成河。

我辈惜水, 子孙有耕。冰川不失, 积雪永存。

河西幸甚, 万民幸甚。

2. 张掖丹霞的导游欢迎词

张掖的丹霞地貌,如用文字来表达,仅有两个字震撼。

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1316661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斑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她不仅具有一般丹霞的奇、险,而且更美的在于色。

在方圆1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随处可见有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等多种鲜艳的色彩,把无数沟 、山丘装点得绚丽多姿。张掖丹霞地貌以她那层理交错的线条、色彩斑斓的色调、灿烂夺目的壮美画图,形一个彩色童话世界。

张掖丹霞地貌位于临泽境内,[1] 距张掖市40千米。方圆100平方千米的祁连山北麓丘陵地带,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海拔高度在2000米至3800米之间,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约5~10千米的地方,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绝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的丹霞地貌。

造型奇特,色彩斑斓,气势磅礴,把祁连山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岭横生,五彩斑斓,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2] 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有明显的张掖丹霞张掖丹霞干旱、半干旱气候的印迹,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它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风景区,集广东丹霞的悬崖峭壁、峰林石柱的奇、险、美,还兼有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于一体。

[3] 该地貌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第六名。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艳丽令人惊叹。

古诗云:“高峰壁立老龙蟋,削出芙蓉作画看。”置身其中,美得使人晕眩,堪称“七彩神仙台”,比敦煌“魔鬼城”的雅丹地貌面积博大,分布广阔,气势磅礴,场面壮观,形态丰富,造型奇特,色彩艳丽,是中国干旱地区最典型的丹霞地貌,举世罕见。

张掖的酒,由来已久,素有无酒不成礼之俗。主要有黄酒、南酒、烧酒三类,大多为作坊自酿。

相传张掖郡建立之后,中原文化相继传入河西,酿酒技术也随之而来。明代诗人刘宽在他所著的《河西赋》中对张掖南酒有这样的赞美:“嘉禾涌曲泉,有酒如泥”。

3. 中国丹霞的介绍类文字

192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硕士学位的矿床学家冯景兰,在我国粤北仁化县注意到了分布广泛的第三纪(6500万年~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

在丹霞山地区,厚达300-500米的岩层被流水、风力等风化侵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1]冯景兰意识到这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

[2]而“丹霞”一词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指天上的彩霞。[3] 1938年,构造地质学家陈国达把这种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地貌称为“丹霞地形”,并把这种地形作为判断丹霞地层的标志。

[1] 1977年,地貌学家曾昭璇才第一次把“丹霞地貌”按地貌学术语来使用。[1] 1982年,素有“丹霞痴”之名的地理学家李见贤(黄进)发表了《丹霞地貌坡面发育的一种基本方式》,这是中国论述丹霞地貌的第一篇论文。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旅游业大规模发展的起始阶段,丹霞地貌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1] 1983年《地质辞典》首先提出丹霞地貌定义,“指厚层、产状平缓、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红色砂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这是学术界对丹霞地貌所下的第一个定义。[1] 从此之后,不同的辞书、专家对丹霞地貌的定义达到20种以上,甚至同一位专家对丹霞地貌所下的定义在几年之间也会发生很大变化。

而这些定义中的不同之处若从岩石地貌学的角度来看,是属于原则性的,各种定义彼此是不能合理共存的。岩石地貌中的关键因素是构成地貌的岩石类型,对于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来说,多数人主张是碎屑岩中的砾岩和砂岩,有的则认为还应包括火山碎屑岩、红色碳酸盐岩、浅变质岩,甚至有人主张只要是能形成赤壁丹崖群的红色岩系就行。

此外,关于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的成岩环境也没有达成统一认识。多数人主张应该是陆相(即当时应是在河流或湖泊环境中)沉积的岩石,有人则认为应包括海相(即当时应是在海洋环境中)沉积的岩石,还有人提出:“凡红色碎屑岩,不论它是陆相、海相、火山相(即是由火山活动所生成的岩石),只要形成丹崖赤壁的都称丹霞地貌。”

对于构成丹霞地貌岩层的时代,学者们持有截然相反的见解。有人主张岩石地貌只有和构成它的地层的时代联系起来,而且限制在特定的层位才有对比意义,有人主张不应受时代限制,有人甚至认为把自己原来定义中的地层时代删去代表着进步,认为只要是形成赤壁丹崖的红色岩层就都可以被考虑进来。

然而,在岩石地貌学中,岩石的时代是用来进行地球演化过程对比研究的必要条件之一,失去了时代限定的岩石地貌,其对地质学研究所能提供的参考阶值就大打折扣了。在地貌形态上,多数人强调赤壁丹崖才算丹霞地貌,但也有人把拱门、巨丘、石蛋、石蘑菇、劣地、土柱林等划入丹霞地貌,目前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最终的结论。

最后,对岩石的色彩讨论也出了问题。所有丹霞地貌的定义都承认岩石是红色的,但对色调并没有定量标准,甚至有人认为某些灰白色岩层形成的陡崖也是丹霞地貌,因为它可能是由红色退化而变成灰白色的。

[1] 中国学者们在中国境内所发现的丹霞地貌几乎全发育在不早于中生代(距今两亿多年前)的地层上,而且岩石的成分以陆相沉积为主(岩石是由当时的河流或湖泊沉积物所形成的,而不是在当时的海洋环境中形成的)。然而,随着研究的范围向全世界扩展,学者们发现,其他国家的丹霞地貌也有发育在更古老的地层或者海相沉积岩层中。

于是,有的学者就建议放宽对红色岩层的时间及成分限制,以利于把丹霞地貌的概念向全世界推广。在早期对丹霞地貌的定义中,地貌的形态往往会被不厌其烦地描述,这样的定义充分说明,丹霞地貌是有着许多曼妙优美的形态的,这种形态并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可以把它们归为一类地貌。

然而,随着研究丹霞的人越来越多,全国各地的丹霞地貌都有人去考察,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丹霞地貌的定义变得越来越简洁和有概括性,再也不罗列具体的地貌形态了,而是把这些形态归结为“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一类地貌”(即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2])。学者们规定“丹崖”的高度应大于10米,“丹崖”的坡度则应满足悬崖坡的条件:55°至90°之间。

高度和坡度低于上述标准的丹崖不能算是丹霞地貌,应归入红层丘陵山地中,这是划分丹霞地貌与红层地貌的界限。[1] 2009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中国地理学会共同发起了“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的评选活动,丹霞地貌的发现就名列其中。

[4][编辑本段]分布区域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到2008年1月31日为止,中国已发现丹霞地貌790处,分布在26个省区。

广东省韶关市东北的丹霞山以赤色丹霞为特色,由红色沙砾陆相沉积岩构成,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在地层、构造、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丹霞地貌区中最为详尽和深入。在此设立的。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211/87502.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