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龙应台目送书的优美句子,龙应台目送句子赏析

龙应台目送书的优美句子,龙应台目送句子赏析推荐阅读:

1. 有关龙应台《目送》的好句

1、凡是出于爱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谅的。

2、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3、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4、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5、我们这一代人,错错落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前后拉得很长。同龄人推推挤挤走在一块,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视。年长一点的默默走在前头,或迟疑徘徊,或漠然而果决。前后虽隔数里,声气婉转相通,我们是用一条路上的同代人。

6、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7、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8、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

9、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10、母亲,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11、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

12、斜坡上的杂化野草,谁说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13、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14、世上六十亿人里,没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的,可能居大多数。

15、文明和野蛮的中隔线,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会断。

16、如果科学家能把一滴眼泪里所有的成分都复制了,包括水和盐和气味、温度

——他所复制的,请问,能不能被称作一滴“眼泪”呢?

17、“没事干”是件可怕的事。

暂时这么多吧。

2. 龙应台 目送 精彩片段

1、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

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 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2、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

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 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

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

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3、因为是晚班车,大半旅者一坐下就仰头假寐,陷入沉静,让火车往前行驶的轰隆巨响决定了一切。

妈妈手抓着前座的椅背,颤巍巍站了起来。她看看前方,一纵列座位伸向模糊的远处;她转过身来看往后方,列车的门紧紧关着,看不见门后头的深浅。

她看向车厢两侧窗外,布帘都已拉上,只有动荡不安的光,忽明忽灭、时强时弱,随着火车奔驰的速度像闪电一样打击进来。她紧紧抓着椅背,维持身体的平衡,然后,她开始往前走。

我紧跟着亦步亦趋,一只手搭着她的肩膀,防她跌倒,却见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睛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

我把她抱进怀里,把她的头按在我胸口,紧紧地拥抱她,也许我身体的暖度可以让她稍稍安心。我在她耳边说,“这班火车就是要带你回家的,只是还没到,马上就要到家了,真的。”

弟弟踱了过来,我们默默对望;是的,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个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滋滋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 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4、打开安德烈的电邮,他没有一句话,只是传来一个网址,一则影像 “我很无聊网”,已经有四千个点击,主题是“与母亲的典型对话”。

作者用漫画手法,配上语音,速描出一段自己跟妈妈的对话: 我去探望我妈。一起在厨房里混时间,她说:“我烧了鱼。

你爱吃鱼吧?” 我说:“妈,我不爱吃鱼。” 她说:“你不爱吃鱼?” 我说:“妈,我不爱吃鱼。”

她说:“是鲔鱼呀。” 我说:“谢谢啦。

我不爱吃鱼。” 她说:“我加了芹菜。”

我说:“我不爱吃鱼。” 她说:“可是吃鱼很健康。”

我说:“我知道,可是我不爱吃鱼。” 她说:“健康的人通常吃很多鱼。”

我说:“我知道,可是我不吃鱼。” 她说:“长寿的人吃鱼比吃鸡肉还多。”

我说:“是的,妈妈,可是我不爱吃鱼。” 她说:“我也不是在说,你应该每天吃鱼鱼鱼,因为鱼吃太多了也不好,很多鱼可能含汞。”

我说:“是的,妈妈,可是我不去烦恼这问题,因为我反正不吃鱼。” 她说:“很多文明国家的人,都是以鱼为主食的。”

我说:“我知道,可是我不吃鱼。” 她说:“那你有没有去检查过身体里的含汞量?” 我说:“没有,妈妈,因为我不吃鱼。”

她说:“可是汞不只是在鱼里头。” 我说:“我知道,可是反正我不吃鱼。”

她说:“真的不吃鱼?” 我说:“真的不吃。” 她说:“连鲔鱼也不吃?” 我说:“对,鲔鱼也不吃。”

她说:“那你有没有试过加了芹菜的鲔鱼?” 我说:“没有。” 她说:“没试过,你怎么知道会不喜欢呢?” 我说:“妈,我真的不喜欢吃鱼。”

她说:“你就试试看嘛。” 所以……我就吃了,尝了一点点。

之后,她说,“怎么样,好吃吗?” 我说:“不喜欢,妈,我真的不爱吃鱼。” 她说:“那下次试试鲑鱼。

你现在不多吃也好,我们反正要去餐厅。” 我说:“好,可以走了。”

她说:“你不多穿点衣服?” 我说:“外面不冷。” 她说:“你加件外套吧。”

我说:“外面不冷。” 她说:“考虑一下吧。

我要加件外套呢。” 我说:“你加吧。

外面真的不冷。” 她说:“我帮你拿一件?” 我说:“我刚刚出去过,妈妈,外面真的一点也不冷。”

她说:“唉,好吧。等一下就会变冷,你这么坚持,等着瞧吧,待会儿会冻死。”

我们就出发了。到了餐厅,发现客满,要排很长的队。

这时,妈妈就说,“我们还是去那家海鲜馆子吧。” 这个电邮,是。

3. 龙应台 目送 精彩片段

1、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 《目送》2、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龙应台 《目送》3、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龙应台 《目送》4、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 收拾? ——龙应台 《目送》5、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龙应台 《目送》6、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龙应台 《目送》7、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龙应台 《目送》8、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龙应台 《目送》9、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作最后的转身离开。 ——龙应台 《目送》10、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母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龙应台 《目送》11、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龙应台 《目送》12、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龙应台 《目送》13、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

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龙应台 《目送》14、我们都知道了,母亲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龙应台 《目送》15、时光,是停留还是不停留?记忆,是长的还是短的?一条河里的水,是新的还是旧的?每一片繁花似锦,轮回过几次? ——龙应台 《目送》。

4. 欣赏几个句子在龙应台目送的寂寞篇欣赏

1、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 《目送》2、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龙应台 《目送》3、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龙应台 《目送》4、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 收拾? ——龙应台 《目送》5、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龙应台 《目送》6、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龙应台 《目送》7、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龙应台 《目送》8、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龙应台 《目送》9、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作最后的转身离开。 ——龙应台 《目送》10、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母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龙应台 《目送》11、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龙应台 《目送》12、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龙应台 《目送》13、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

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龙应台 《目送》14、我们都知道了,母亲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龙应台 《目送》15、时光,是停留还是不停留?记忆,是长的还是短的?一条河里的水,是新的还是旧的?每一片繁花似锦,轮回过几次? ——龙应台 《目送》16、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 ——龙应台 《目送》17、母亲,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龙应台 《目送》18、贫穷的记忆,在事过境迁之后,像黑白片一样,可能产生一种烟尘朦胧的美感,转化为辛酸而甜美的回忆。 ——龙应台 《目送》19、回忆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闸门,一旦打开,奔腾的水势慢不下来。

——龙应台 《目送》20、凡是出于爱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谅的。 ——龙应台 《目送》21、拜祭,终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宁。

——龙应台 《目送》22、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龙应台 《目送》23、我们这一代人,错错落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前后拉得很长。

同龄人推推挤挤走在一块,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视。年长一点的默默走在前头,或迟疑徘徊,或漠然而果决。

前后虽隔数里,声气婉转相通,我们是用一条路上的同代人。 ——龙应台 《目送 》24、你能想象比‘被物质撑得过饱后的漠然’更贫乏的存在状态吗? ——龙应台 《目送》25、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 ? ? ? 寻找有时、放手有时,保持有时、舍弃有时 ? ? ? 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穆有时、言语有时 ? ? ? 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 ? ? 难的是,你如何辨识寻找和 放手的 时刻,你如何懂得,什么是什么呢? ——龙应台 《目送》26、南美洲有一种树,雨树,树冠巨大圆满如罩钟,从树冠一端到另一端可以有三十米之遥。

阴天或夜间,细叶合拢,雨,直直自叶隙落下,所以叶冠虽巨大且密,树底的小草,却茵茵然葱绿。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倒像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 然隔开 三十米,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合,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树雨共老,挺好的。

——龙应台 《目送》27、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龙应台 《目送》28、如果科学家能把一滴眼泪里所有的成分都复制了,包括水和盐和气味、温度——他所复制的,请问,能不能被称作一滴“眼泪”呢? ——龙应台 《目送》29、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地留在世纪的史记里。 ——龙应台 《目送》30、斜坡上的杂化野草,谁说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龙应台 《目送》31、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

——龙应台 《目送》32、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 ——龙应台 《目送》33、“所有其他的人,会经历结婚、生育、。

5. 龙应台《目送》好词摘录

1,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2,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3,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4,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对方心灵最深的地方的痛处,痛在哪里。

5,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6,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7,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8,人生就是如此,你以为已经从一个漩涡逃离,其实另外一个漩涡就在你的脚下。用力蹬一脚,就进去了。所以,不需要对生活太用力,心会带着我们去该去的地方。

9,家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段时光。

10,人在天地之间终究是无所凭依的孤独,你真能面对生老病死,就真的明白,在这世间,没有什么可以附着依托。

以上摘自:《目送》—龙应台

6. 《目送》中的句子摘抄和赏析有哪些

【句子摘抄】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对方心灵最深的地方的痛处,痛在哪里。

【赏析】

起点,终点

——龙应台《目送》赏析

生命里有多少个渐远的背影,有多少次不舍的目送。也许我们会低落、会惆怅,但这便是生命,无数的背影与目送串连成了我们生命的起止轮回。

文章从平铺直叙开始:儿子上小学的第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3396364一天,十六岁赴美学习的机场,上大学在街边等车的身影;父亲送她到大学任教的早晨,赶往医院看望父亲的周末,在火葬场路门前的对父亲最后一刻凝望。文章记叙了这几个零碎的片段,看似松散无序,实际却是一种生命历程的轮回。

开头写了“我”几次目送儿子渐行渐远的背影,“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这样的失落,让“我”联想到了父亲渐行渐远的背影以及“我”最后目送父亲进火葬场的那一刻。这两幅场景表面上看似乎并无多大关联,却有着内在的契合,作者在这里叙述的其实是一个生命完整的过程。“我”目送儿子从幼稚园到小学再到美国作交换生,直到儿子进入大学,这一过程,是一个生命的开始,成长与自立的过程。而作为女儿的“我”,目送日渐衰老的父亲背影,是以”我”的经历连接着儿子的生命轨迹,走向生命的衰老与终点。这样在看似散乱的行文中写出的却是人一生的生命与情感历程。在父女母子这些人间至情的深情注目中,人最终完成了生命的全部过程。

这篇文章读来不禁让人怅然泪下,然而在感人之余,也体现出了作者的一种理性思考与审视。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那一个又一个的背影,那一次又一次的目送,连接着生命中的起点与终点。如果说背影是生命里的点,目送则是连接点的长长的线,一点一线串成了无限延伸的人生,串成了生命的起止轮回。而我们面对这种别离和背影,能做的,便是任它自然流淌,“不必追”。因为,生命的脚步是无法追逐的。

平淡朴实的一篇文章,给予我们的不只是心灵的震颤,更是生命的领悟。

【简介】

《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目送》是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龙应台再推出思考“生死大问”的最强新作,花枝春满、悲欣交集,跨三代共读的人生之书。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背影》。

【作者简介】

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生于台湾高雄县大寮乡眷村,现代作家、“中华民国文化部部长”。1974年毕业于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求学,后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1988年迁居德国,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授。1994年,出版《人在欧洲》。1998年,她的三部书《啊,上海男人》、《这个动荡的世界》、《故乡异乡》在上海相继发行。1999年,龙应台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 2008年在香港大学教授任上获评为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2010年11月15日,龙应台以260万人民币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6名,引发广泛关注。

7. 龙应台的目送或夏洛的网的精彩段落摘要,至少五个

1、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2、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3、那么,有没有什么,是我二十岁前不相信的,现在却信了呢? 有的,不过都是些最平凡的老生常谈。

曾经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现在相信了。曾经不相信“色即是空”,现在相信了。

曾经不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现在有点信了。曾经不相信无法实证的事情,现在也还没准备相信,但是,有些无关实证的感觉,我明白了,譬如李叔同圆寂前最后的手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相信与不相信之间,彷佛还有令人沉吟的深度。

4、母亲,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5、文明和野蛮的中隔线,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会断。

6、如果科学家能把一滴眼泪里所有的成分都复制了,包括水和盐和气味、温度7、妈妈说:“有一只落脚猪,她太小太弱,不会有出息。因此你爸爸拿定主意不要它。”

弗恩叫道:“这是生死攸关的事,你还说什么控制自己。”泪珠滚滚流下她的面颊,她一把抓住斧子,打算把她从爸爸手里抢下来。

弗恩叫道:“小猪生下来小,它自己也没办法,对不对?要是我生下来的时候很小很小,你也把我给杀了吗?” 8、可是宝贝小猪不先喝上牛奶,弗恩是吃不下去的。 弗恩坐在厨房的角落里,把她的小宝宝放在膝间,叫小猪吸奶瓶。

9、一只蜘蛛已经飞得没影了。接着又是一只小蜘蛛爬到栅栏顶上用头倒立,吐出一个气球,也飞走了。

接着又是一只小蜘蛛。接着又是一只。

空中很快飞满了小气球,每个小气球带走一只小蜘蛛。威尔伯简直要疯了。

夏洛的小宝宝很快都不见了。 空中这时满是气球,谷苍底上看上去简直起了雾一般。

几十个几十个气球飞了起来,打转,飞出门,乘着微风飞走。“再见,再见,再见!”的叫声微弱的传到威尔伯的耳朵里。

它再也看不下去了,难过地扑倒在地,闭上眼睛。被夏洛的孩子们抛弃,这近乎世界的末日。

威尔伯哭着哭着,睡着了。

8. 龙应台的目送好段加仿写

继畅销书《亲爱的安德烈》之后,龙应台再推出思考“家族人生情感”的力作《目送》。

书中七十三篇文字、以温柔婉转的文字, 写父亲的死亡、母亲的衰老和失智, 写对父母的怜惜和体恤, 写兄弟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写一个人的走路、赏树、观鸟、拍照、生活…… 从牵着孩子幼小的手,情意满满的亲情, 到青春后期孩子与自己渐行渐远的背影; 从陪着年迈母亲如带着女儿一般, 思及自己也曾是父母眼前一去不返的背影, 我匆匆走到客厅,拿起电话,拨她的号码;接通了,铃声响起,我持着听筒走到面海的阳台,夕阳正在下沉,海水如万片碎金动荡闪烁。直直看出去,越过海洋越过山屿越过云层,一重一重飞越的话,应该是澳门,是越南,是缅甸,再超越就是印度,就是非洲了。

台湾在日出的那头,其实是我站在阳台怎么都看不见的另一边。我握紧听筒,对着金色的渺茫,仿佛隔海呼喊:“是我,小晶,你的女儿──你记得吗?” 我喜欢走路。

读书写作累了,就出门走路。有时候,约个可爱的人,两个人一起走,但是两个人一起走时,一半的心在那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风景。

要真正地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我看见早晨浅浅的阳光里,一个老婆婆弓着腰走下石阶,上百层的宽阔石阶气派万千,像山一样高,她的身影柔弱如稻草。 我看见一只花猫斜躺在一截颓唐废弃的断墙下,牵牛花开出一片浓青艳紫缤纷,花猫无所谓地伸了伸懒腰。

夜色朦胧里,我看见路灯,把人行道上变电箱的影子胡乱射在一面工地白墙上,跟路树婆娑的枝影虚实交错掩映,看起来就像罗密欧对着朱丽叶低唱情歌的那个阳台。 我看见诗人周梦蝶的脸,在我挥手送他的时候,刚好嵌在一扇开动的公交车的小窗格里,好像一整辆车,无比隆重地,在为他作相框。

我看见停在凤凰树枝上的蓝鹊,它身体的重量压低了缀满凤凰花的枝丫。我看见一只鞋般大小的渔船,不声不响出现在我左边的窗户。

我是个摄影的幼儿园大班生,不懂得理论也没学过操作,但是跟风景约会的时间长了,行云流水间,万物映在眼底,突然悟到:真正能看懂这世界的,难道竟是那机器,不是你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世间的风景于我的心如此“明白”,何尝在我“心外”?相机,原来不那么重要,它不过是我心的批注,眼的旁白。

于是把相机放进走路的背包里,随时取出,作“看此花时”的心笔记。 每一个被我“看见”的瞬间刹那,都被我采下,而采下的每一个当时,我都感受到一种“美”的逼迫,因为每一个当时,都稍纵即逝;稍纵,即逝。

是不是因为,对于台湾和海外的人,“相信”或“不相信”已经不是切肤的问题,反倒个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伤逝”和“舍”,才是刻骨铭心的痛?是不是因为,在大陆的集体心灵旅程里,一路走来,人们现在面对的最大关卡,是“相信”与“不相信”之间的困惑、犹豫,和艰难的重新寻找? 很难说。每个人,来到“花”前,都看见不一样的东西,都得到不一样的“明白”。

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因此,整本书,也就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孩子,原谅他,凡是出于爱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谅的。

满山遍野的茶树,盛开着花,满山遍野一片白花。你们扶着母亲走下山。

她的鞋子裹了一层黄泥。“擦擦好吗?”兄弟问。

“不要。”她的眼光看着远处的祝融山峰;风,吹乱了她的头发。

下山的路上你折了一支茶花,用手帕包起。泥土路上一只细长的蜥蜴正经过,你站到一边让路给它,看着它静静爬过,背上真的有一条火焰的蓝色。

小说里大部分内容都是叙事的。描写的很少。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217/97363.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