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茅盾的优美句子,评价作家的优美句子推荐阅读:
1. 语句优美的茅盾简介
茅盾(1896—1981) 现代作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他在大革命失败后以茅盾为笔名开始小说创作。1927年秋至1928年夏创作了《蚀》三部曲。
1928年7月创作了长篇小说《虹》。从30年代初到1937年,是茅盾创作的丰收阶段。
这期间出版了中篇小说《路》、《三人行》,长篇《子夜》和短篇《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长篇小说《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和剧本《清明前后》等。
解放战争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锻炼》。他的小说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学典型,并十分注重作品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和重大性,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提供了一幅中国现代社会演变的宏阔的历史画卷。
自辛亥革命至40年代中国社会风貌及其繁复变幻,各个阶层的生活及彼此间的冲突,在文中都有充分的反映。
2.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的精彩语句
子夜》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1896一1981创作的长篇小说,初版印行之时1933年即引起强烈反响。
瞿秋白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子夜〉和国货年》历史的发展证实了瞿秋白的预言。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日本著名文学研究家筱田一士在推荐十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巨著时,便选择了《子夜》,认为这是一部可以与《追忆逝水年华》普鲁斯特、《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媲美的杰作。 茅盾的小说,素以全景式地展现宏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见长。
《子夜》的舞台设置于三十年代初期上海。作家并没有截取某条小巷或某个街角,而是从居高俯视的视角,整体展示这座现代都市的方方面面:资本家的豪奢客厅、夜总会的光怪陆离、工厂里错综复杂的斗争、证券市场上声嘶力竭的火并,以及诗人、教授们的高谈阔论、太太小姐们的伤心爱情,都被组合到《子夜》的情节里。
同时,作家又通过一些细节,侧面点染了农村的情景和正发生的中原的战争,更加扩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从而实现了他所设定的意图:“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使一九三零年动荡的中国得一全面的表现。”当然,茅盾的“大规模”“全面”描写,并不是把各个生活断片随意拼帖在一起。
他精心结构,细密布局,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事业兴衰史与性格发展史,牵动其它多重线索,从而使全篇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场景,又沿着一个意义指向纵深推进,最终以吴荪甫的悲剧,象征性地暗示了作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理性认识:“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子夜〉是怎样写成的》 茅盾近乎以写史的态度创作小说。
《子夜》的情节,是被镶嵌在一九三零年五月到七月这一真实的历史时空里的。它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工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开始,赵伯韬拉扰吴荪甫进行公债投机,而吴荪甫又联合其他资本家组成信托公司,想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因而与赵伯韬产生了矛盾。赵伯韬依仗外国的金融资本做后台,处处与吴荪甫作对,加上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的工人怠工、,尽管吴荪甫和同伙竭尽全力,拼命挣扎,最后也没有改变全盘失败的命运。
这幕悲剧说明,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控制、压迫下,中国的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 原著背景广阔,人物众多,情节复杂;语言简洁,细腻,人物性格鲜明,心理刻画生动。
本书虽是简写本,仍可约略观赏到原著的艺术风貌。 小说中描写的一些情景,如公债交易、蒋冯阎大战等,都是有据可查的真实的史实。
《子夜》把这类非虚构性的话语引进小说,与虚构性话语融汇、辉映,应该说是相当大胆而富有创造性的文体试验。《子夜》的史诗品格,无疑得益于“诗”与“史”两种语言巧妙调适与组合。
《子夜》在整体布局上具史诗般宏阔,但细节描写的笔触又极为委婉细致,剖析人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颤动的波纹。这一特点,早在三十年代,吴宓先生就曾指出过并大加赞赏,称《子夜》“笔势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喷薄,不可控搏。
而其细微处复能婉委多姿,殊为难能可贵。”茅盾认为吴宓的评论真正体会到了“作者的匠心”。
《我走过的道路》。 2、子夜:晚11点至凌晨1点的时间叫子时,所以半夜叫子夜,口语称"夜里""半夜里"答案来自 。
3. 获得矛盾文学奖的作品中优美的句子
比较优秀的有:古华的《芙蓉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修订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霍达的《的葬礼》,陈忠实的《白鹿原》(修订本),王安忆的《长恨歌》,熊召政的《张居正》,贾平凹的《秦腔》,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等。
历届获奖名单: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77-1981)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百花文艺出版社《你在高原》(张炜) 魏巍,《东方》,人民文学出版社 莫应丰,《将军吟》,人民文学出版社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中国青年出版社 古华,《芙蓉镇》,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2-1984) 李准,《黄河东流去》,北京出版社 张洁,《沉重的翅膀》(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心武,《钟鼓楼》,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5-1988) 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平凡的世界 凌力,《少年天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流》,浙江文艺出版社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人民文学出版社 霍达,《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荣誉奖 萧克,《浴血罗霄》,文艺出版社 徐兴业,《金瓯缺》,海峡文艺出版社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9-1994) 王火,《战争和人》(一、二、三),人民文学出版社 陈忠实,《白鹿原》(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斯奋,《白门柳》(一、二),中国青年出版社 刘玉民,《骚动之秋》,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5-1998) 张平,《抉择》 阿来,《尘埃落定》 王安忆,《长恨歌》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一、二)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9-2002) 熊召政,《张居正》,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秦腔 张洁,《无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柳建伟,《英雄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宗璞,《东藏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3-2006) 贾平凹,《秦腔》,《收获》杂志、作家出版社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收获》杂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周大新,《湖光山色》,《中国作家》杂志、作家出版社 麦家,《暗算》,《钟山》杂志(发表篇名为《暗器》)、世界知识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7-2010) 张炜,《你在高原》 刘醒龙,《天行者》 莫言,《蛙》 毕飞宇,《推拿》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第九届评选: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2015年5月在中国作家中国公示了252部参评作品,刘醒龙《蟠虺》、姜燕鸣《汉口之春》、刘诗伟《拯救》、林白《北去来辞》、曹军庆《魔气》和《武汉晚报》原副总编辑王石《隆重纪念一个无用的人》等6部湖北作家作品入围。 本届252部参评作品均为诞生于2011年至2014年期间的长篇小说,参评数量比2011年第八届茅奖多出72部,将从中选出10部提名作品,最终获奖作品不超过5部,将是“茅奖”有史以来竞争最激烈的一届。
2015年8月16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揭晓,格非《江南三部曲》、王蒙《这边风景》、李佩甫《生命册》、金宇澄《繁花》及苏童《黄雀记》5部作品(按得票数排序)最终获得本届茅盾文学奖。 茅盾介绍: 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茅盾十岁丧父,由其母抚养长大成人。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以后,茅盾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并着手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不久担任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随后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中央宣传部的秘书。
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茅盾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
4. 获得矛盾文学奖的作品中优美的句子
比较优秀的有:古华的《芙蓉镇》,张洁的《沉重的翅膀》(修订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霍达的《的葬礼》,陈忠实的《白鹿原》(修订本),王安忆的《长恨歌》,熊召政的《张居正》,贾平凹的《秦腔》,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等。
历届获奖名单: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77-1981)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百花文艺出版社《你在高原》(张炜) 魏巍,《东方》,人民文学出版社 莫应丰,《将军吟》,人民文学出版社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中国青年出版社 古华,《芙蓉镇》,人民文学出版社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2-1984) 李准,《黄河东流去》,北京出版社 张洁,《沉重的翅膀》(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心武,《钟鼓楼》,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5-1988) 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平凡的世界 凌力,《少年天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流》,浙江文艺出版社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人民文学出版社 霍达,《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荣誉奖 萧克,《浴血罗霄》,文艺出版社 徐兴业,《金瓯缺》,海峡文艺出版社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89-1994) 王火,《战争和人》(一、二、三),人民文学出版社 陈忠实,《白鹿原》(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斯奋,《白门柳》(一、二),中国青年出版社 刘玉民,《骚动之秋》,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5-1998) 张平,《抉择》 阿来,《尘埃落定》 王安忆,《长恨歌》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一、二)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1999-2002) 熊召政,《张居正》,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秦腔 张洁,《无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柳建伟,《英雄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宗璞,《东藏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3-2006) 贾平凹,《秦腔》,《收获》杂志、作家出版社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收获》杂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周大新,《湖光山色》,《中国作家》杂志、作家出版社 麦家,《暗算》,《钟山》杂志(发表篇名为《暗器》)、世界知识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2007-2010) 张炜,《你在高原》 刘醒龙,《天行者》 莫言,《蛙》 毕飞宇,《推拿》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第九届评选: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2015年5月在中国作家中国公示了252部参评作品,刘醒龙《蟠虺》、姜燕鸣《汉口之春》、刘诗伟《拯救》、林白《北去来辞》、曹军庆《魔气》和《武汉晚报》原副总编辑王石《隆重纪念一个无用的人》等6部湖北作家作品入围。 本届252部参评作品均为诞生于2011年至2014年期间的长篇小说,参评数量比2011年第八届茅奖多出72部,将从中选出10部提名作品,最终获奖作品不超过5部,将是“茅奖”有史以来竞争最激烈的一届。
2015年8月16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揭晓,格非《江南三部曲》、王蒙《这边风景》、李佩甫《生命册》、金宇澄《繁花》及苏童《黄雀记》5部作品(按得票数排序)最终获得本届茅盾文学奖。 茅盾介绍: 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茅盾十岁丧父,由其母抚养长大成人。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以后,茅盾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并着手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不久担任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随后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中央宣传部的秘书。
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茅盾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
5. 求茅盾《子夜》的精美语录
这是裂帛似的一声怪叫。
在这一声叫喊中,吴老太爷的残余生命力似乎又复旺炽了;他的2113老眼闪闪地放光,额角上的淡红色转为深朱,虽然他的嘴唇簌簌地抖着。 2.她们怀抱着多么美妙的未来的憧憬,特别是她——那时的“密司林5261佩瑶”,禀受了父亲的名士气质,曾经架起了多少的空中楼阁,曾经有过多少淡月清风之夜半睁了美妙的双目,玩味着她自己想像中的好4102梦。
但这样的“仲夏夜的梦”,照例是短促的。父亲和母亲的相继急病而死,把“现实”的真味挤进了“密司林佩瑶”的处女心里。
3.机关枪声渐渐1653稀薄了。曾家驹伏在地上,最初以为自己是死了;后来试把手脚动一下,奇怪!手脚依然是好好的,身上也没觉到什么痛。
他坐起来看看他的身边。两个农民都没有声息。
曾沧海蜷曲着身子,半个脸向上,嘴巴张得很大,嘴里淌出血来。曾家驹呆了一会儿,忽然跳起来,撒腿就跑内。
子夜 说: 一切都会发生 一切都会过去 子夜 说: 为美丽容的结局 我们要勇敢要善良 但不是够勇敢够善良 就能有美丽的结局 子夜 说: 你骗了我,我不恨你,上辈子可能欠你;你吻了我,我原谅你,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6. 求茅盾《子夜》的精美语录
1. 这是裂帛似的一声怪叫。在这一声叫喊中,吴老太爷的残余生命力似乎又复旺炽了;他的老眼闪闪地放光,额角上的淡红色转为深朱,虽然他的嘴唇簌簌地抖着。
2.她们怀抱着多么美妙的未来的憧憬,特别是她——那时的“密司林佩瑶”,禀受了父亲的名士气质,曾经架起了多少的空中楼阁,曾经有过多少淡月清风之夜半睁了美妙的双目,玩味着她自己想像中的好梦。但这样的“仲夏夜的梦”,照例是短促的。父亲和母亲的相继急病而死,把“现实”的真味挤进了“密司林佩瑶”的处女心里。
3.机关枪声渐渐稀薄了。曾家驹伏在地上,最初以为自己是死了;后来试把手脚动一下,奇怪!手脚依然是好好的,身上也没觉到什么痛。他坐起来看看他的身边。两个农民都没有声息。曾沧海蜷曲着身子,半个脸向上,嘴巴张得很大,嘴里淌出血来。曾家驹呆了一会儿,忽然跳起来,撒腿就跑。
2. 子夜 说: 一切都会发生 一切都会过去
子夜 说: 为美丽的结局 我们要勇敢要善良 但不是够勇敢够善良 就能有美丽的结局
子夜 说: 你骗了我,我不恨你,上辈子可能欠你;你吻了我,我原谅你,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7. 茅盾说过的一句很经典的关于西湖的句子
西子湖边,
保叔塔尖,
暮霭迷蒙。
看雷峰夕照,
斜晖去尽;
三潭印月,
夜色方浓。
出海朝霞,
苏堤春晓,
叠嶂层次染渐红。
群芳圃,
又紫藤引蝶,
玫瑰招峰。
人间万事匆匆,
邪与正往来如转蓬。
喜青山有幸,
长埋忠骨;
白铁无辜,
仍铸奸凶。
一代女雄,
成仁就义,
谈笑从容气贯虹。
千秋业,党英明领导,
赢得大同。
是这个吗,我只找到这个!
8. 关于茅盾的散文<<雾>>的品析
茅盾的《雾》写于1929年,是茅盾在大革命失败后,于1928年7月悄然来到日本之后写的。茅盾当时在国内已是出了名的人,中山舰事件时他在广州,蒋介石叛变革命时他在武汉,是被反动派早已注意的目标。茅盾悄然来到日本东京,立即就有日本特务盯住了他;第二年茅盾到京都旅居,一路上都有便衣特务陪同,住在京都亦是如此。
茅盾写这首散文诗时是12月时分,正是日本多雾也是多风多雨的季节。所居的环境,如诗中所写:屋子后面有个窗,可以看得见远处的山峰,也不是什么高山,但并排有五六个。但作者写作的目的并不在写实景,而是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十分隐蔽的思想感情。作者自己曾说:“这篇散文用象征手法,表示我对时局的看法和我当时的情绪。”(见《新文学史料》1981年第2期,茅盾文章《亡命生活——回忆录之十一》)
“雾”作为景语,也作为意象,贯串全诗:“雾遮没了正对着后窗的一带山峰”,“晨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稍远的电线杆也躲得毫无影踪”,“渐渐地太阳光从浓雾中钻出来了。那也是可怜的太阳呢!光是那样的淡弱,随后它也躲开,让白茫茫的浓雾吞噬了一切,包围了大地。”在这几个对“雾”的描写语句中,“遮没”、“什么都遮没了”、“吞噬”、“包围”等意象显得特别突出,好像有一股十分强大的力量,要遮没一切,包围一切,吞噬一切,所以“我诅咒这抹煞一切的雾!”作者把强烈的主观感情与具有象征意义的景象融合在一起,表达了隐蔽在景物描写背后的主题,作者用“雾”来象征当时的险恶时局是非常贴切的。大革命失败后,全国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中,到1929年12月,这种白色恐怖并没有减弱,只是方式有所改变,狂风暴雨般的大屠杀有所收敛,转而用封锁、孤立、收买、软化、窒息等方法来消磨一些革命者的意志,或者造出种种假象,使观望中的人更加迷惘惶惑。作者说:“我自然也讨厌寒风和冰雪。但和雾比较起来,我是宁愿后者呵!寒风和冰雪的天气能够杀人,但也人们活动起来奋斗。雾,雾呀!只使你苦闷,使你颓唐阑珊,像陷在烂泥淖中,满心想挣扎,可是无从着力呢!”它道出了作者当时的苦闷心境:到前线,到血与火的战斗中去拼杀,总比在这种不死不活的沉闷雾气中被包围被吞噬要痛快得多。现在是“满心想挣扎,可是无从着力呢!”
最后两小段是这一层意思的深化,雾变成了牛毛雨,像帘子似的老是挂在窗前,它依然遮抹一切,只是不是雾样的罢了。这说明时局起了些微亦化,但并不改变他们包围一切吞噬一切的本性。反革命的高压是消灭不了革命者的。红鲤鱼的轨外行动,划破了死一样平静的水面。它表明在严密的雾障雨遮中,是有人不堪沉闷的压迫,而敢于向这吞噬一切包围一切的恶雾发起冲击。最后,作者以渴望战斗的心情结束全篇:既然没有杲杲的太阳,便宁愿有疾风大雨,很不耐这愁雾的后身的牛毛雨老像帘子一样挂在窗前。仍是用象征手法,所表意思十分含蓄。
茅盾的散文诗和散文,十分注重思想内容,比较准确地概括出我国当时的时代特征,善于运用象征手法,诗中意象多寓现实意义(如雾、白杨树、大雷雨等),含而不露,但并不晦涩,能让读者探究到作者的深深用意,茅盾的散文诗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语言典雅,行文章法严谨而不失自然舒放,经得起反复推敲。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218/99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