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古诗用优美句子描述推荐阅读:
1. 描写四月的优美古诗
1、渔家傲·四月园林春去后
[宋] 欧阳修
四月园林春去后。深深密幄阴初茂。折得花枝犹在手。香满袖。叶间梅子青如豆。风雨时时添气候。成行新笋霜筠厚。题就送春诗几首。聊对酒。樱桃色照银盘溜。
2、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3、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4、生查子
[宋] 洪适
四月到盘洲,长是黄梅雨。
屐齿满莓苔,避湿开新路。
极望绿阴成,不见乌飞处。
云采列奇峰,绝胜看庐阜。
5、初夏
[宋] 赵希逢
绿暗红稀四月天,榆钱铺径撒青毡。
雨肥渴动羹梅兴,风暖香传饼麦鲜。
解愠更无琴可续,纳凉徒有句堪联。
看看河朔相追逐,避暑忘形到酒边。
希望能帮助到你
2. 乡村四月的四句古诗的诗意
1、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2、全诗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3、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了出来。以“绿遍”形容草木葱郁,“白满”表示 雨水充足 ,“子规声”暗寓催耕之意,生动地展现出“乡村四月”特有的风物。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画面上主要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卷。
4、作者简介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翁卷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屡考进士不中,布衣文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 。他的诗大多讲究技巧,有清新淡远的意味,讲究锤炼字句,写景善白描,时有佳句,为人传诵,著有《四岩集》、《苇碧轩集》。
2,
【作者介绍】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永嘉四灵”.其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著有《西岩集》1卷,有《南宋群贤小集》本;《苇碧轩集》,有《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二集互有出入.
【注释】
①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
②子规——杜鹃鸟.
③才——刚刚..
④山原-----山坡原野
⑤蚕桑--种桑养蚕.
⑥了——料理完
⑦如——好像
【译文】
(1、2句)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3、4句)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中心】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
3. 用乡村四月古诗写作文
一个温暖的的下午,诗人翁卷来到郊外的原野上。这里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远处是一片稻田,稻田里面的水色与天光互相辉映,变得满目亮白,诗人被这片美景迷住了。
突然,一声清脆的鸟叫声把诗人从梦幻中惊醒过来。原来是一只布谷鸟在枝头兴高采烈地唱着“布谷,布谷……”。眼前的美景让诗人如醉如痴,不知不觉间下起了毛毛细雨,如烟如雾的小雨,给美景增添了一份朦胧与神秘。
因为农村四月正值春耕季节,根本看不到闲着的人,他们都会赶在最佳时期播下种子,种下一年的希望。
诗人来到一户屋檐下想避避雨,忽然听到从房间里传来一个孩子的声音:“爸爸妈妈,你们怎么每天都这么忙啊?刚刚弄完蚕桑,又要忙着插田了,都没有时间陪我!”这时又传来了一个女人的声音:“孩子,如果春季我们不及时采桑、插田,哪来的秋天丰收的果实啊!一年之际在于春啊!
诗人于是即兴吟诗一首: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4. 乡村四月 古诗 诗意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今乐清市淡溪镇)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5. 乡村四月古诗表达的情感
表达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同时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
出自:宋·翁卷 《乡村四月》
原文: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释义: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扩展资料
四月的江南,山坡、田野一片葱绿,水光山色交相辉映。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四处欣欣向荣。四月的乡村更是一片繁忙,勤劳的人们刚了蚕桑又插秧,没有一个人闲着。翁卷的诗多采取白描的手法,诗风平易,简约中有一份清淡的韵味。
这也正是白描手法的特点,用简练朴素的文字,勾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而这首诗就是用白描手法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特有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来。
后两句叙事,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整篇四句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卷。
6. 乡村四月的诗句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 高鼎,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诗人。
【注释】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4)醉:迷醉,陶醉。
(5)散学:放学。
(6)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译文】 (1、2句)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3、4句)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中心】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因此,翁卷有乡村诗人之名号。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川流。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几乎是没有的。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画面。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224/110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