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评建议评语推荐阅读:
小学作文批评评语大全简短
内容 1.前后内容关联不够紧密,部分内容过于孤立,与文章主体联系不够密切。
2.叙述简略粗糙,唯有框架式结构,人物缺乏鲜明的个性特征。
3.详略安排不当,主次不够分明。
4.内容多为线条式勾勒,缺乏点式的细描。
5.与时代气息不符,内容过于陈旧老化。
主题1.中心不够明确,立意不够清晰。
2.主题含混晦涩,文意渺茫含糊,写作目的不清。
3.虽有中心主题,但表达不够充分有力,言而不实,空而无力。
4.主题不够严肃,思想之中尚有糟粕。
情节1.情节发展较平缓,缺乏一定的起落性。
2.情节变化平淡无奇,缺乏新意。
3.情节平直,毫无悬念,平铺直叙似记流水账。
4.过程详细,结尾却简略不全。
结构不合理,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
5.构思不合常理,内容漏洞百出,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实。
6.情节大起大落,转换太快,不够连贯自然。
选材1.选材过于通俗,不具一定的代表性,老题材、老思想,平淡无奇。
2.虽然选择了生活中具有一定叙写价值的事件,但由于分析不透彻,挖掘不深,事件潜含的道理未能深刻地体现。
3.选材平淡无奇,过于老旧、粗俗、简单幼稚,不具新意,难于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时代性、真实性。
4.未能通过小事情反映大道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运用还不够娴熟。
5.对人物形象缺乏多角度的刻画,只是选取了某一狭窄的题材,片面地显现了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
情感1.语言简朴,感情平淡,情意不够深切。
2.感情过于浓烈,不似有感而发,反倒是搔首弄姿,自作多情。
3.情感缺乏深度,未能以景传情,未能由事生情,感情虽潜藏于文中,但未能深入挖掘。
4.心理刻画不够生动具体,未能有力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态度,好恶观。
事理1.逻辑推理能力较弱,证据不够确凿充分。
2.未能事、说真话、诉真情,塑造真实的个性,表现独特的个体。
语句1.语言基本通顺,偶有不畅。
2.语言不够晓畅,句意含混模糊,佶屈聱牙,令人费解。
3.语句啰嗦,言不达意,只详不略,赘话连篇。
4.语言过于简略,似为纲要式叙写,但又未能提纲挈领,5.文意残缺不全,叙写枯燥,干瘪呆板,毫无生气。
作文批评的评语有哪些
内容 1.前后内容关联不够紧密,部分内容过于孤立,与文章主体联系不够密切。
2.叙述简略粗糙,唯有框架式结构,人物缺乏鲜明的个性特征。
3.详略安排不当,主次不够分明。
4.内容多为线条式勾勒,缺乏点式的细描。
5.与时代气息不符,内容过于陈旧老化。
主题1.中心不够明确,立意不够清晰。
2.主题含混晦涩,文意渺茫含糊,写作目的不清。
3.虽有中心主题,但表达不够充分有力,言而不实,空而无力。
4.主题不够严肃,思想之中尚有糟粕。
情节1.情节发展较平缓,缺乏一定的起落性。
2.情节变化平淡无奇,缺乏新意。
3.情节平直,毫无悬念,平铺直叙似记流水账。
4.过程详细,结尾却简略不全。
结构不合理,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
5.构思不合常理,内容漏洞百出,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实。
6.情节大起大落,转换太快,不够连贯自然。
选材1.选材过于通俗,不具一定的代表性,老题材、老思想,平淡无奇。
2.虽然选择了生活中具有一定叙写价值的事件,但由于分析不透彻,挖掘不深,事件潜含的道理未能深刻地体现。
3.选材平淡无奇,过于老旧、粗俗、简单幼稚,不具新意,难于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时代性、真实性。
4.未能通过小事情反映大道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运用还不够娴熟。
5.对人物形象缺乏多角度的刻画,只是选取了某一狭窄的题材,片面地显现了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
情感1.语言简朴,感情平淡,情意不够深切。
2.感情过于浓烈,不似有感而发,反倒是搔首弄姿,自作多情。
3.情感缺乏深度,未能以景传情,未能由事生情,感情虽潜藏于文中,但未能深入挖掘。
4.心理刻画不够生动具体,未能有力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态度,好恶观。
事理1.逻辑推理能力较弱,证据不够确凿充分。
2.未能事、说真话、诉真情,塑造真实的个性,表现独特的个体。
语句1.语言基本通顺,偶有不畅。
2.语言不够晓畅,句意含混模糊,佶屈聱牙,令人费解。
3.语句啰嗦,言不达意,只详不略,赘话连篇。
4.语言过于简略,似为纲要式叙写,但又未能提纲挈领,5.文意残缺不全,叙写枯燥,干瘪呆板,毫无生气。
如何写作文评语
总 评
1.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作了细腻而传神的刻画。
3.…切合实际,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读来令人精神振奋,情绪激昂。
4.这篇文章充满了,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作者对…的喜爱之情。
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
5.事例叙述生动、具体、趣味性强,且与前面的比喻…一脉相承。
最后,作者用寥寥数语,表现出了自已对…的情感,令人感动。
6.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7.文章语言清新活泼,描写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篇幅短小精悍,值得一读。
8.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
9.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
10.特写镜头别开生面,情趣盎然。
全文充满童心童趣,读来倍感亲切。
11.文章能过清新有趣的语言,描写了…的事。
字里行间,充满童年真童趣,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不失为一篇佳作。
12.详略得当,虚实相生,是本文的两大特色,…内容更丰富、更生动。
13.全文清新秀逸,亲切委婉,朴素而不落俗淘,值得借见。
14.全文语言生动准确,情节精彩曲折,仿佛将读者带进了开心乐园,令人眉开眼笑。
15.全文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16.全文眉目清晰,生动紧凑,趣味性强。
17.注意观察具体事物,并展开合适的想象,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18.文章融情于景,边绘景边抒情,善于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使文章生动具体
19.文章内容新颖,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
20.本文取材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读性强。
21.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
22.本文语言虽然并不华丽,但却极为准确生动,情感丰富而真实,读来津津有味。
23.文章的结构简洁合理,作者对原文的理解也十分深刻透彻。
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读来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24.这篇作文取材新颖,构思奇妙,语言生动活泼。
字里行间透露出清新的生活气息和少年情趣。
25.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事,语言比较流畅,层次较清楚,自始自终显得其乐融融。
26.全文节奏明快,语言清新,始终洋溢着诙谐与风趣,读来其乐无穷。
27.全文叙事集中,不枝不蔓,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感人。
28.通篇文章语调轻松幽默,显得妙趣横生,读来令人爱不释手。
29.作者构思巧,善于选点展开,行文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30.全文可圈可点的佳句不少,给文章增添了些文学情趣。
作文批改评语范例
作文评语需要注意哪些特点
1、激励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激励,一个人自身的潜力只能发挥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而正确与充分的激励,则能使人发挥其自身潜力的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九十。
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强调人有七种需要。
从生存需要到自我实现需要由低到高呈上升趋势。
作文评语的激励根本在于让学生在评语的正确引导中激发对自我实现需要的期待。
因此,好的作文评语应抓住时机,将学生在每一处的长处与优点抓住,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长处,哪怕是一点闪光点都应予以肯定与表扬,即使是提出修改意见,可通过正面的引导表达出来。
衡量作文时忌用一把简单统一的尺子,而需要多几把尺子,尺度的高低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大小灵活决定。
衡量写作的尺度应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以写作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结合来综合评价,如“体验评价”、“真情评价”“情感评价”等,避免简单地从“主题”、“立意”等纯技巧的概念把握。
激励的形式可以是一句话点评,也可以活化古人的诗句意境来评价,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细微处看似不经意,却也传送真情。
散文化的笔调运用也可以穿行,如“你的童年很纯真,就像你在文章中透出的心意。
储蓄着这份纯真,文章另有一番滋味。
这样能保护更多的学生有写作的自尊心。
即使不用任何典故,妙用适当的比喻、拟人、设问等修辞手法,学生也会乐于欣赏与接受。
如“读你的文章觉得象汪洋恣意的海,宽广大气但看不到边际。
你的文笔调动得自如,但少了点约束。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感氛围中领会着教师的点拨,既读其评价,又受其文熏陶。
学生能始终处在健康向上积极融合的情感状态中,因为评语的成功赏识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所以,在激励性评语的影响下,学生的写作需求更多地被调拨出来,写作活动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运转。
2、针对性:作文评语如果措辞泛泛而谈,结果貌似全面,而学生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启发。
如果忽视学生的个性而始终以“老三篇”的习惯用语指出一二,那么评语的启迪作用难以顺利发挥。
所以,面对个性不同,表达优势不同,阅历不同,教师首先应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建立习作档案,将学生的长处与不足分类别加以整理。
掌握了学生写作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后,再对学生作文提出建议。
建议要抓一避免抓多,抓主要避免抓次要,抓整体避免抓零头片断。
教师可利用指导学生评价的机会,分专题进行。
如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几个常见的问题会同时出现,如结构上的安排较单一,选材上不够新颖,语言表达不够具体。
观察习作,发现大部分同学的问题体现在选材上,所以教师把选材的问题设为首要主题,从新颖、别致等角度进行指导。
学生达到一种收获,一写一得,减轻了学生的写作心理压力,学生学有所攻,学有所专,学得轻松实在。
如在习作“成长的滋味”评语中,学生写事过于平淡,笔者写道:“文章的开头既想说成长的种种滋味,怎么只见其事而不闻其味呢
味还是点出来的好。
酸味、辣味、甜味等等,浓浓的才香嘛。
3、探究性: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尝试新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
实践新课程理念,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写作的奥秘,揣摩作文评语,获得写作的指点。
可抓住作文评语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在评语写作上布疑、设问、组织对话,将表层问题与深层问题结合,局部问题与整体问题结合,单面问题与比较综合问题结合,多种方式交叉使用。
启发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将习作中可能产生的思维焦点提契出来,让学生欣赏习作的同时对习作多作感悟与思考,产生心智的火花碰撞,改变学生写作中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注重接受,不注重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敢于挑战的批判精神。
4、发展性:
维果茨基的发展性教学说,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指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其实质在于教学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能力的形成推向前进。
人的能力可分为基础能力与可发展能力,可发展能力是在每一个人的最近发展区内逐步发展来的。
因此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主要是看是否给“发展”让出机制与目标,让学生的潜力释放出来。
高考的写作评分分为两块,基础部分与发展部分,目的是引导学生向个性化、独创性等方向转变。
实际上学生平时的日常作文训练也可以分为两块,一块是基础部分,一块是发展部分,发展目标中将年级发展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点化在作文评语中。
为了给学生写一写,想一想,还要跳一跳,才能得到成功的喜悦。
有写作的发展目标始终引导他们逐步上升,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如写作记叙文时,要求学生掌握通过一件事表达主题的写法。
对同学字句通顺,清晰表达的长处充分肯定之后,同时给他一个发展性评价:如抓住一件事的感人之处表现主题,会令人怦然心动,使你超越了一般的平铺直叙。
如:写作读后感时,要求抓一事一感提炼中心,同学掌握后,教师给他一个发展性评价:一事一感,剖析“感”时,正面阐述较有力,如果你的身边有许多确凿有力的事实,你如何安排呢
用发展性评语引导学生从简单事实论述转而为多种事实论述,提供以后参考。
发展性评语将学生的现在与将来的写作能力有机地链接起来,使学生写作处在兴奋、积极、向上的心理生态链中。
有了“发展”的提示,他们写作的追求总要锁定“下一个”。
语文教师撰写作文评语,不能等同于一次机械式的操作。
面对几十颗可以放飞希望的心灵,语文教师要静下心来,在大家寄希望于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有进展的氛围中,明确几个意识:反思意识,经常思考工作中有什么借鉴的地方,有什么不足之处,如写作的训练也需要时时关注与回顾,写作的评语还有什么可改进之处。
对话意识,与学生谈写作,居高临下无法与学生沟通。
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才能取得相互的尊重。
阅读意识,读书,培养教师厚实的功底,方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涌出,写好作文评语等需要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的独白。
如何写三年级作文批改评语
老师改文,这似乎是天经地义之事,更是我们历来无法更改的传统惯例,一直以来,学生的作文,老师不仅全批全改,而且还精批细改.孰不知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那么如今学生习作应该如何改,特别是对刚学写作文的三年级学生作文,我们应该如何改,才能更好的实践新课程教学目标?一、师生共批互阅中品尝快乐三年级的孩子,初学写作文,若看着自己分下来的作文被全批全改,“大好河山,一片红”,他会什么反应呢?肯定很难为情,认为自己不是块写作的料,就大大打击他的自信心了,使他的写作兴趣大打折扣,更谈不上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接下来他们还会有兴趣再写作文吗?《新课标》在设定习作初始阶段的目标时,把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增强习作自信心上,目的是首先要让孩子愿意习作、热爱习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新课标》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有差异的,学生的习作也因智力水平、生活经验、认识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难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我们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这种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兼顾个别,注意因材施教,尽量创造条件激发其潜能.因此,对习作我们可以采取评赏性的评改方法,就是教师首先要当好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从批评的取向改为欣赏的取向,在不同的层次上针对不同层次的习作进行不同层次的批改,使每个孩子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得.1、对优生的作文的批改.我们可以用欣赏的角度去修改他的文章,错字和病句这一定得改,这对于提高孩子的作文能力来说挺重要的,孩子毕竟还小,对于纠错的文字和语句接受能力还是挺快的,看了老师的修改后,他下次也不易再犯了.2、对于中等学生作文的批改.我们除了抓那些确实有毛病而且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意义的地方加以批改,写得好而值得赞扬的地方,加以适当的眉批,3、对于差生作文的批改.我们就只要拉直文章的语句,再多给他一些鼓励就可以了,以他们消除习作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让他们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让他们乐于写、敢于写,除了老师批改外,偶尔也可以让学生互改,让学生有个互相学习,互相欣赏,互相促进的机会,互改后老师再收起来修改下,对学生的作文与批改作文的学生作出肯定,再把作文分下去让学生互相欣赏.当然这种情况不易多用,毕竟是三年级的孩子,我们只是利用这种形式让孩子体验习作与批改作文的乐趣.二、让学生在阅读评语、评分中品尝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习作要求是“开始练习习作时,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也就是写学生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强调真实表达,事实上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可以发挥评语、评分的更大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比如,对学生的习作评语要具体,有鼓励性、建议性,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知道存在的问题及怎样修改.比如,对学生的游记习作评语:“看到你写了这么多令人感兴趣的东西,老师恨不得马上飞过去去感受下你的快乐,如能按一定的顺序写,大家一定可以更快更省力地分享你的旅行快乐,你能否试试?又如,对学生平时习作给分时,宜多“纵比”(学生现在跟以前比),少用“横比”(同学跟同学比).评分时,我们不能用优生的“尺子”来衡量中等生或差生的作文成绩,对那些尽管还有某些不足但已基本达到本次训练目标或有鲜明个性创意的习作,都应给高分甚至满分.同时还要注意因人而异、分别对待.对“低”、“中”者应多“寻宝”,少“挑刺”,重在使他们看到希望、激发内在动力,切忌一棍子打死;对“高”者在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再提出些希望,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因此作为我们一线的老师就要学会蹲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声音,从孩子的角度去体验孩子的心声,领略孩子的心情.写的评语要通俗易懂,要从孩子的角度来写,与孩子同感受,多鼓励、表扬他们的优点.我们应该明白即使再差的一篇习作,都会有它耀眼的亮点.哪怕是一句生动的语句、一个逼真的词语;再不然就是一个用对的标点符号,一个写得比以前更好的字.尤其是在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不能以高年段的要求来评价我们的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词不达意、错别字多等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因为这些,而把学生的习作批得体无完肤,只要学生有习作的愿望,能努力地把它写出来,都应给予激-情评语肯定,增强他们习作的兴趣,只有这样才更贴近孩子的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学生在老师的评语中明白道理,提高认识,品尝快乐;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让他们快乐作文;只有捧出真心,才能收获到一片炽热的童真…当孩子们阅读到这些评语时,无不为老师的理解、欣赏而陶醉,无不为自己的杰作而骄傲.三、品尝作文成功的喜悦追求成功是人的天性.成功的快乐最甜美.成功能让人精神焕发,对自己充满信心.充分让学生在成功中品尝快乐是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的关键所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批改作文中,我尽可能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因此在评语和作文讲评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学生作文有一点长处,一点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让他们在班上读一读,或投稿到其他报刊杂志上,以点燃他们的写作火花.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启蒙习作至关重要,是语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教师应在课程理念指导下,学会蹲下身子倾听花开的声音,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为培养孩子的习作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文评语
作文评语,是老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它为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平台。
如何利用这个平台呢,我抛砖引玉,说几点我的做法:
人们常说:一句赞美的话,能温暖一个冬天。
老师一句满含深情的鼓励赞美的评语,是医治学生写作“头痛”“心烦”的一剂良药,而且是“糖衣片”,味儿甜甜的,药效深深的。
班级里有个孩子,聪明但很怕写作文。
有一次,我要求写一位同学,他很认真地写了《一个搞笑的人》。
作文以猜谜开头,接着叙述了一件令人忍俊不禁的事情,最后揭开谜底,原来这个搞笑的人竟然是他自己。
显然这与本次习作要求是不相吻合的,但这篇作文的确写得不错。
于是,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评语:“1.突出优点:文章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建议打印后,老师帮你投稿
2.友情提示:你把自己写得如此出色,那么换个角度,凭你的慧眼,你也一定能够写好你的同学的,对吧
不信,试试看
如何给参评作文写评语和推荐意见
在作文教学中,写好评语是很重要的一环。
它要求教师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灵最细微的活动,以巧妙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明确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
写好一条评语必须狠下工夫,诸如“中心不突出”“写景缺乏层次”“论证不够有力”等千篇一律的套话,以及“基本功太差,不可救药”“一窍不通”“一塌糊涂”等严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评语,不仅对学生写好作文毫无裨益,而且会大大挫伤学生写作的兴趣。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写好评语应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一、针对性作文评语如果求其全面,会使学生不得要领。
教师在评改时要从细处落墨,抓住学生习作中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立意角度、结构语言等主要方面进行点评,给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明辨优劣,引起足够的重视。
评语的着眼点要放在文章对写作意图的体现上。
教师布置指导的每一篇习作训练,都是有目的的,或是训练组织结构能力,或是训练想象描写能力,批改时要注意将既定的写作意图作为点评的焦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鉴赏性评语要落在一个“赏”字上。
赏其取材新,赏其立意深,赏其见解独到,赏其构思巧妙,赏其态度认真?使学生感受到写作的成功和喜悦。
教师在作文评语中不能冷漠地、纯客观地刻板
鉴定和纯粹着眼于匡正,而应尽量发掘学生习作中的成功之处,小至字词句,大至节段篇,并写下大红的批语,如“此文立意深刻,从平凡中见出不平凡,表现了作者观察生活的深刻”,“构思巧妙,善于从课文中汲取营养以借鉴、引申、发挥”,“用此一字,以尽传精神”等。
当然这种赏识性的赞语也不能言过其实,有时候,越是好文章越要提出高要求,使作者既得到鼓励,又不至于自我陶醉。
三、文学性
一条好的评语应该具有文学色彩,语言生动活泼,含意耐人寻味,能让学生带着欣赏的态度去阅读、领会。
如果教师的评语老是干瘪的几句话,那是没有资格去指责学生“语言欠生动”的,也没有资格要求学生对需要写的话题表现出兴趣和热心。
写作是一项严肃认真的事情,评语更应该严肃认真。
所谓为人师表,就该在此有所体现。
教师既然要求学生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文学色彩,自己就该在评语中为学生作出表率。
四、幽默性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评语也是如此。
枯燥无味、僵硬刻板的评语,学生必不乐意看,也就起不到导向的作用。
一句深刻幽默的评语,即使是批评,学生也会乐于接受,而且还可以达到一种“笑过之后又令人深思”的效果。
斯维特络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幽默是智慧的体现,是生活中的盐。
我们的评语为什么就不可以放点
“盐”呢?但运用幽默性的评语也要注意适度,因为有些幽默本身含有讽刺性,把握不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五、启发性
教师可用商量探讨的口吻,提示学生理解并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如:“文中所举的张海迪的例子似乎不能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能换一个更适合的例子吗?“这篇文章是你所写作文中水平最高的一篇,如果能在结尾写一段点题并升华主旨的文字,就更加完美了,相信你一定会写好的,对吗?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性逐渐增强,他们期望教师与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果教师老是居高临下,就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就能获得一种思索的冲动,产生再创造的欲望。
六、情感性
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教师的评语最关心的并不是技能技巧的指点、优劣得失的评价,而是颇费心思地从评语的字里行间窥察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是热情,还是冷漠;是扶持,还是厌弃?每个人窥测所得不同,其情绪也随之起伏波动,所以教师的评语要满怀深情。
学生一旦从评语中品出了鼓励和希望,就会马上兴奋起来,振作起来,积极投入到写作中去。
评语通常是用红墨水写成的,但仔细想来却应该是教师用心血来写就的。
教师在评语上倾注的心血越多,它往往就越有光彩,学生的收获也就越多
帮助老师修改作文写修改评语
最好的批改作文方法作文教学领域里,一直存在着一块只见耕耘,少见收获的“误区”,问题出现在是作文的批改。
教师像“愚公移山”一样一篇又一篇批阅案头高迭的作文,常常累得头昏眼花。
这些精批、细改的作文发到学生手里,却往往只看一眼等级或分数,便扔在一边了事。
学生对作文兴趣提不上来,而畏难情绪却增大了。
其实,不少教师的作文评语常说套话谈老调。
如:记叙具体,语言生动,中心突出,详略得当,结构完整;错字连篇,病句成堆,内容空洞,主次不分,中心不突出。
甚至有的教师对待学生的作文竟像对待公文一样将评语写成“已阅”,凡此种种,屡见不鲜。
教师在评改学生辛辛苦苦写就的作文时,打分低,批评多,表扬鼓励少,有的教师甚至把学生的作文改得体无完肤、面目皆非,这样,学生失败的感受多,成功的体验少,大大挫伤了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就算是教师本身看到这样的评语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是一群小孩子呢。
须知覆水难收,如果教师评语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那就很难消除。
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洛克《教育漫语》)因此,教师撰写评语不可武断,出语要谨慎,要让学生从中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又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意见。
笔者以为我们语文教师写作文评语时,应在尊重学生劳动成果的前提下,以平等的姿态平心静气地与学生民主商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以体现评语的启发性和协商性,即是写商榷性评语。
但是,具体怎样写好商榷性评语呢
笔者以为写好此类评语与教师选用的句式大有关系。
下面浅谈几点,以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一、疑问句式。
教师就认为需要修改的内容以问句的形式、征询意见的口吻与学生商量探讨,它一般包含两层意思:可不可以改,怎样改。
也可以是教师提出修改的意见与学生商榷,看看学生是什么想法。
问句评语可以巧妙运用以下一些形式。
1、是非问句式。
这类评语多由教师提出疑问或修改的原因、方法,然后征询学生的意见。
例如,一位学生写了一篇优秀作文,但美中不足的是书写潦草。
我于是就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如此优美的文章,如果配上工整的文字书写,将会相得益彰。
你认为呢
从此以后,这位学生果然写出了文质兼美的作文。
又如:“你再想一想,这句话里的动词和名词搭配得怎样
“你认为‘我的同桌’和‘我和同桌’在选材上一样吗
“这里的顺叙改成插叙,你看行吗
等等。
这类评语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语气委婉、亲切,如话家常,易为学生所接受,并能诱导学生进行反思,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去作文。
2、正反问句式。
把可能有的事情的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并列说出来,让学生选择一项来执行,它常用正反问的形式就某一方面的问题与学生商讨。
例如,“你再想一想,这句话是否可以删去
“联系上下文,这句话的主语和宾语在意义上是否可以搭配
这类问句评语所针对的问题大都比较具体,一般不涉及太多的内容,主要是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或是暗示学生习作中出现问题的地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3、连问句式。
用一连串的问句提请学生思考问题。
这样的评语往往用于学生习作中出现的较大问题,如果不切实地加以指出,学生就无法提高习作水平。
有个学生的习作《酷暑之夜》写一个下岗的技术员在停电之夜为第二天的招聘考试刻苦攻关的故事,习作内容具体,也有意义,但如果有环境描写,文章因此增色不少。
我下了这样的评语:“材料典型,主旨突出,人物形象也较鲜明。
但当时的情况怎样
天热到什么程度
怎样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一下,效果又怎样
一连四问,从不同方面提示学生应该考虑的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的角度。
二、假设句式。
这类评语多为复句,语言形式为“如果…”“假如…”等,前句提供条件,后句是这一条件下的结果。
比如有一次,我让学生以《我逐渐了解了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在批改中,我发现一个学生没有把握住题中“逐渐”这个重点词,只选择了一件别人帮助他复习功课的事来写,写得不够全面。
于是,我写了这样的评语:“本文如果选择几件互有联系的事,按‘反感—对立—缓和—敬佩’这样一条感情变化的线索,写出对其了解的曲折过程,这样就会使文章内容更加切合题意。
你看呢
这个学生非常高兴地接受了我的意见。
经过修改,被评为佳作,贴在了班级作文展览专栏内。
又如我给一个写作吃力但又勇于坚持写作的学生下这样的评语:在我的记忆里你的写作功底不是很厚实的,但从这个学期的几篇文章来看,水平几乎是在直线上升,由最差到较差,再到中等,你这篇文章如果能克服详略不当的毛病,就可以列入中上等了…”评语把这篇文章的不足放在学生作文进步的进程中观察和审视,可使学生清晰的看到自己在写作方面的进步,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由于我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采用了假设关系的复句,淡化了命令、强硬的口吻,把话说得相当委婉,很容易获得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而接受。
三、感叹句式。
感叹句式一般表示强烈的情感,用于商榷性评语中,多是表示教师的期待、惋惜之情。
我曾给学生这样的评语:“你的作文具有一种美,这使我发现了你的写作才能,你是多么适合写抒情性的文章啊
教师的赞扬和期待溢于言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并期待学生做进一步的努力。
又如“这里再有几句过度该多好
“没料到结尾落了俗套,美中不足,可惜
我的惋惜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切入点,会深深的感染学生,促使他们就不足之处去积极修改,远比“过度生硬”“结尾失败”这样否定性评价效果要好。
评语要求客观,但客观不是不要情感,相反,恰恰是深厚的情感给客观的描述、评价提供了强烈的震撼力、感染力。
列宁曾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
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学生透过那些富于情感、具有诱导性的中肯评语,不也是可以读到教师对我们的赤诚之心,从而引起深深的思考吗
四、不肯定句式。
评语中使用“恐怕”“或许”“可能”“似乎”“好象”“仿佛”之类的词语,可减弱指出缺点或不足时否定的语气。
对于内涵十分丰富的个体来说,评价者的认识也未必就正确、全面、深刻。
再说,即使真的把握到位,理解无误,指出学生缺点也是应该小心的,否则,武断的语气、生硬的话语就会伤及学生的自尊,甚至泯灭学生的写作热情。
要知道,“狠狠地批评他人,如在嫩苗的地上弛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情,然而遭殃的是嫩苗。
(鲁迅语)写作批评性或否定性评语,应该把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当作幼苗去关心去爱护。
《茅盾全集》十四卷《附录》中谈到,茅盾读小学时写了一篇《武侯治蜀王猛治秦论》的作文,先生的眉批有这么一句:“此句似与前文有重复意。
这个眉批,就属这类评语。
这评语中的一个“似”字,恰到好处,增添了评语和谐委婉的语气,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了教师平易近人,师生平等交流的民主氛围,学生不难接受教师的建议,这就达到了评改的目的。
我曾想在一篇明显是抄袭的作文后批道:“本文可能非你所做。
但转念一想,这样直言批评,肯定会引发学生情绪抵触,但如果不加批评,又会助长学生的坏毛病。
于是,我下了“本文可能是你所做”这样的评语。
两个评语,一字之异,前为否定,后为肯定,但意思没变,在不引起学生反感的前提下,既坚持了老师的意见,又幽默风趣,学生便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建议。
五、综合类句式。
以上各种不同句式的评语,不仅可以单独用于不同的语境,还可以综合运用来充分地发挥评语的启发功能。
比如我给习作《妈妈的爱》写的评语:“寸草心,未满三春晖。
一件小事,娓娓道来情真意浓,催人泪下,是一曲母亲的深情的赞歌。
那几个句子(参看眉批)如果再流畅些,再简洁些,这曲赞歌当会更优美和谐,更感人,更激励人
你说呢
这里既有对文章优点的肯定,也有对文章缺点的指出。
抛开评语中的肯定方面不谈,单看其否定方面,教师综合运用了假设句式、疑问句式和感叹语气,使师生双方坦诚交流的意味更浓,也更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我曾在学生作文《母亲》中写道:“你塑造的母亲形象很感人,只是文中她说的一句话好象不是她说的(不符合人物身份)。
作文讲究创造性,你要有自己独特的发现,能‘独辟蹊径’地表现出来,切忌模仿他人。
想一想应该怎么说
这则评语综合运用了不肯定式和疑问句式,准确地指出了文章的努力方向,启示性明显,很容易激起学生再创造的热情。
由于要求十分具体,学生不难改进并获得成功。
商榷性习作评语句式的妙处在于它本身就是交际语言运用的典范,语言清新流畅,句式活泼多变,情感跌宕有致,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即使评语带有批评性,也能使学生感到其中不仅有合乎情理的严谨,而且也有充满人情味的关怀。
其实,良药不一定苦口,忠言也不一定逆耳。
只要教师以和蔼的态度、真挚诚恳的情感,又善于选择各类句式和语气来调控否定性、批评性评语的力度,使其具有较强的商榷性。
学生作文是一架钢琴,当你触动它的琴键时,总会发出“叮咚”的声响。
但愿我们语文老师能深谙乐理,真情投入,用作文评语这双春风化雨的手把它弹起来,奏出和谐美妙的旋律,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生动评语中提高写作能力,发展人格修养,以达到评文育人的目的。
如何写好小学作文评语
写文章的人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读者看到的却远远超越了平面的文字,他们靠想象,把文字变成立体的画面,所以,作文中的声音、颜色、气味、变化和对比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好的厨师除了煮出一道道的美食外,还要懂得引起食客的食欲,让看到的人会想要吃,吃的人会满意。
因此,厨师花心思处理食物的摆设,也让食物看起来色、香、味具全。
1、声音
你可以想象看默片的感觉吗
没有了声音与色彩,效果一定大打折扣。
在一篇作文中,声音肯定不是主角,但是,必要与适当地加入音响效果,可使文章更生动、亲切。
在写景的文章中,声音调和了画面过多的缺陷,让雨滴落地、风吹过树叶、虫鸣鸟叫、浪拍堤岸等大自然的声音,以及都市的不同声响交代你所要传达的意思。
其他主题的作文也可以视情况加入声音,例如哭泣、心跳、清喉咙、脚步声等,只要倾心聆听,你就会感受到文字敲击出来的声音,只要稍花心思,这些声音就可以点缀你的作文。
2、颜色
我们生活在一个彩色的世界,写出来的文章就不可能是黑白的,可是有很多作文却恰恰是白底黑字。
为作文添上色彩,靠的是观察,什么状况之下要突出什么颜色;什么颜色衬托什么心情,在文字的世界里,是有一定的规矩。
我们要多读多思考,才可以准确掌握。
例如风,风是没有颜色的,但我们可以借风带出不同色彩。
风吹过绿树青草地、蓝天、红色屋顶、蔚蓝的海,风甚至吹拂了你的黑发与蓝色忧郁的心。
当然,不必要、不妥当的颜色,会显得格格不入。
3、气味
在现实生活中,气味看不见,但是,它肯定存在。
正如一道美食散发出的香味,它无法填饱肚子,却让人胃口大开。
嗅觉在关键时刻取代了视觉、听觉与触觉,例如,食物如果馊了,我们不见得看得出来,但是,肯定闻得出。
作文的气味使表达的方式更多样化,也更活泼。
例如风,风的味道全凭它来的方向决定。
风吹过海岸,带来浓重的盐味、鱼腥味;风吹过垃圾槽,你闻到腐臭;风吹过欢乐的人,你甚至闻到他们的笑声中夹带的美好气息。
无论是美好的气味或者令人恶心的恶臭,都具有画龙点睛的妙处。
4、变化与对比
变化可以是肉眼分辨得出的,例如阳光的转移、人的情绪与表情。
变化也可以是间接的,如一个人改变了,或者是成长、老化的过程,我们不一定可以在短时间内察觉,
却一直在进行着,运用变化,可以使文章有层次,也更有深度。
对比往往离不开变化,不过,对比的运用更强烈。
无论是颜色、声音、光暗、心情、行为,对比的作用在于制造冲突,让读者有震憾的感受。
通过对比,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会更清楚,效果也显著。
在作文中运用变化与对比,可以表现作者观察入微的仔细。
5、总结
厨师煮一道菜,不会只注重色彩与调味,更不会轻重倒置,顾此失彼,破坏了原料的特色,使食物失去原味。
同样的,我们写一篇文章,也不可以过度注重技巧的运用,而掩盖了原本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篇好的作文,应该平衡、有轻重、先后、主次之分。
作文评语应该准意什么
在作文教学中,点评作文对学生作文的提高至关重要.笔者认为点评作文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单篇作文的评点和整体上的作文讲评.细心的老师会发
现:我们的学生关心作文的评语即老师对其作文的点评远远超过了关心作文的分数或等级.由此可见评语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而有效的作文讲评才能使学生有实质
性的提高.可以说两个方面的工作做得到底如何会直接影响学生作文的提升,怎样为学生的作文写好评语呢?怎样做好作文的讲评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
出努力:
一、写评语需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
(一)多点赞扬,少点批评作文评改中洋溢着对学生亮点的赞许之声,会不由地淡化学生
对作文的畏惧,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唤起学生写作的信心和;赞美之中的批评,学生也更能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减少他们的排斥心理,也便更能帮助学生去改
正自己作文的不足.因此我们老师写评语时要处理好赞扬和批评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既能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能帮助其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
对学
生的作文,老师应以鼓励为主.作文中的优点,老师应在评语中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那些整篇文章亮点不多,但是从局部看却有闪光之处的文章,我们不能一棍
子将之处死,而应该充分肯定其闪光之处,那样我们的学生便能从自己的作文中找到参照的模板,那样更能有利于学生作文的提升,也便更能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和
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能.而作文中的缺点,应从爱护的角度指出,不能强硬的批评.“亲其师,信其道”,如果不考虑我们学生的心理,带着训斥的口气来写评语,
那么可能会伤害到某些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会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对作文乃至整个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所以对学生的作文,笔者认为老师要本着宽容而不失原则,赏识而不虚夸的态度的来评价我们学生的作文.
(二)准确定位,不断进步
学
生的作文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老师在写评语时要能准确定位学生作文的层次,了解每个学生的作文基础及其提高的方向.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
有针对性地给予评价.对于写作能力较低的学生,写评语时可以从基本能力方面提出要求,对于这类学生我一般强调他们写好文章的基本框架.对于写作水平较高的
学生,应该从主题的提炼、材料的选择、篇章的布局等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
(三)以情点评,不拘一格
给学生作文写评语,老师要满怀真情,语
重心长.现在我们的高中生心里普遍非常的脆弱,情绪波动很大,评语怎么样,直接影响到他们作文的进步甚至发展的方向.老师恰如其分的评价,能使学生认识到
自己作文的优点和不足,激发他的写作的热情.而老师在评语中感同身受的共鸣,更会让我们学生有遇知音之感.有位同学在作文中写到他当时的绝望的处境,暗无
天日,找不到人生的出口,很让人担忧和心疼.我在评语中写道:
此时的你真的如此的绝望吗?我很为你担心和心疼.记得我曾经跟你们讲过,只有敢于扼
住命运咽喉的人,才能做命运的真正主宰者.何况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一定会在别处为你打开一扇窗的.有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你也
唱唱这首歌吧,或许会带给你力量.是啊,在我们许多人的生活中,好象感觉什么都缺少,就是不缺少烦恼.鲁迅也说:“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为这样一种气概,用
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不能改变,我们就坦然的承受,并用你的意志去战胜他.相信你会找到那扇明亮的窗户的.
评
语中未着一字来评价作文的优缺点,然而奇迹出现了,从此以后,这位同学写作文特别认真,并且进步很大.不久还写了小纸条给我表示对我的感激.显然这次评语
不单只是帮助学生走出了心灵的困境,更是让老师感受到和学生情感共鸣的点评所产生收效:学生的作文不由自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二、讲评作文重细节、求实效、促提升
每
次的作文讲评,笔者所在的备课组各成员都会精诚合作,及时编印作文讲评资料,分“题目解读”“问题举隅”“范文引路”“病文升格”“他山之石”等板块.并
且坚持从学生作文中选取例子,如果硬是缺少优秀范文,老师也会细心地去找出优秀的片段,组成“浪花拾撷”板块,增强作文讲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笔
者在这里就作文讲评来谈谈各大板块的具体的做法.“题目解读”重在评析学生作文的审题立意,意在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审题的准确得当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否
则就是文不对题,此次的写作就毫无意义.“问题举隅”意在让学生明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对症下药.这里要强调的是对学生的问题,我们应该在上步评语中就
要对单个学生明确指出,提出相应的建议.在往后的作文中要关注问题改正的进度.“浪花拾撷”“范文引路”“他山之石”都意在使学生找到自己作文提升的参照
物,老师讲评时应指导学生去讨论其优点和缺点,笔者一般强调学生写旁批,自己独立地去思考和评点作文,也就是说让学生有个沉淀的过程.而“病文升格”其目
的就在于让学生达到真正的消化吸收,从而提升自己写作能力的过程.每次病文升格步骤都是检验学生作文讲评实效的重要一环.老师对病文的修改要有充分的准
备,课堂中要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给予恰当的点拨,这样更能有效地达到升格的效果.
材料是:德国马普学会日前发布新闻公告介绍说:马
普学会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合作设计的两个实验表明,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里,智力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而且,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弥补先天智力的缺陷.是的,我
们不必再犹豫了.我们的智力可能是很普通的,但只要努力,我们便可以做优秀的学生.我们便可以实现我们的宏伟的抱负!其中就有同学用到这样两则材
料:①我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
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②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学生讨论后都一致认为①并没有说明
韦钰是“拙”的.②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无关联.并且有个学生还补充了一个恰当的例子:梅兰芳的小时候口吃,为了弥
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他认为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习这是“勤”,有口吃的毛病这是
“拙”,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这是补了“拙”.此例子紧扣了论点.笔者再强调选材要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不能游离于观点
之外.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即材料与论点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能完全支撑论
点,就是通常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从而达到真正提升的目的.
从这个病文修改案例中我们应该看到,作文的讲评要能够从细节、实效中下功夫,这样才能达到真正提升作文的目的.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310/134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