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正文

怎样给学生的诗文写评语,老师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怎样给学生的诗文写评语,老师怎样给学生写评语推荐阅读:

怎样给古诗写评语

如果是给学生的诗歌写评语,应写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因为小学生毕竟不知道平仄、押韵、意境、思想情感等,带一些鼓励的话语会让他们得到肯定,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兴趣。

如果是教学的评语,主要从思想情感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对诗歌有个基本的认识。

国学高手进,求老师写给学生的评语:要求古诗词句,或简练有内涵的语句。

已遂群科气自华

小学生经典诗文读后感作文评语

1.全文语言生动准确,情节精彩曲折,仿佛将读者带进了开心乐园,令人眉开眼笑.全文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2.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进行.文章开头与结尾时的诗化语言,充满想象与韵律之美,令人愿读,爱读,不忍释手.

1,简单交待时间,地点和结果…

语言简练,规范,开篇吸引人.

以…开头,较有新意.前因后果娓娓道来.

开篇简明扼要,精炼有序;重点描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以景喻情,开头颇有新意;倒叙开头,渲染意境.

开头直奔主题,也是一种写法.

开头很活泼.拟人化手法的运用使开头显得活泼,

反问句开头,吸引读者.

开头直奔主题,让人一目了然.

开头点题,用词很吸引人.

2,场面和气氛描写为文章增色不少;对精彩地方进行简单描述;点面结合

简单介绍情况,自然过渡到下一段;情境描写调动起悬念;充分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使事情具体,生动.

简要叙述前因,进行铺垫.

这一部分可以加入对话或者一些心理描写.

将…改成…更合适些,

自然承上启下,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品质,令人感动.

叙事中夹写景,以已度人,将心比心.

拟人化语言使文章更显得生动活泼.

外形描写十分有趣,突出了…的可爱.介绍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有感染力.

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很形象.

过渡自然,每一段交待得很清楚.

这部分参照课文中的例子,语言过于平板,可适当修改,使语言更生动.

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的美.这部分还可以展开写.以小见大,表现…

比喻句用得精当.加入了古诗进行联想,富有韵味.

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小学生能有这样的体会,令人刮目相看.

对…的比喻用得妙.

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十分仔细.

孩子的气的语言很有意思.

加入人物行为,使画面生动.

这段多余,不如删去,使文章更简洁.

发挥奇妙想象,运用精妙比喻.

充满童趣的拟人与比喻,使文章顿生光彩.

这段描写读来令人感动.

心理描写细腻,比喻句用得好,

排比名的使用为文章增色不少.

以味诱人,意境深远.

比喻贴切,用词生动.

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向我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

3,结尾含蓄,点明主题.

结束得有点突然,夸张了.

结尾简炼,感人.

结尾同样有趣.

结尾呼应应开头,结构完整.

由景生情,结尾自然.

比喻形象,贴切,精彩的结尾可谓点睛之笔.

结尾似乎没有写完,应能与开头照应.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结尾呼应文题,点明中心.

4,文章开头简而得当,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十分艺术化.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以感受开头,以感受结尾.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感染力极强.

以饱满的,描写了…,开头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

文章对…的气氛渲染充分而恰到好处,对文章重点…作了细腻而传神的刻画.立意高远,令人赞叹.

切合实际,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读来令人精神振奋,情绪激昂.

特写镜头别开生面,情趣盎然.全文充满童心童趣,读来倍感亲切.

这篇文章充满了,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小作者对…的喜爱之情.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

事例叙述生动,具体,趣味性强,且与前面的比喻…一脉相承.最后,作者用寥寥数语,表现出了自已对…的情感,令人感动.

文章语言清新活泼,描写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篇幅短小精悍,值得一读.

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的印象.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文章能过清新有趣的语言,描写了…的事.字里行间,充满童年真童趣,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不失为一篇佳作.详略得当,虚实相生,是本文的两大特色,…内容更丰富,更生动.

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结尾处对人物的赞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注意观察具体事物,并展开合适的想象,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文章融情于景,边绘景边抒情,善于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使文章生动具体,让人爱莫能助释手卷.

文章含蓄的结尾,既点题,又耐人寻味.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点面结合,使文章生动,具体,详略得当.

对于景色的描写,语言简练而准确,联想则为触景生情,情景自然融合.全文清新秀逸,亲切委婉,朴素而不落俗淘,值得借鉴.

全文眉目清晰,生动紧凑,趣味性强.

文章边叙事边抒情.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

文章内容新颖,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细节描写颇具匠心.极富功底.

全文语言生动准确,情节精彩曲折,仿佛将读者带进了开心乐园,令人眉开眼笑.全文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进行.文章开头与结尾时的诗化语言,充满想象与韵律之美,令人愿读,爱读,不忍释手.

虽为一件小事,但作者却描述得有声有色,结尾处不可或缺的点晴之笔,较好地凸现了文章主题.`

对细节传神的刻画,恰恰相反到好处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

文章选材新颖,…这件事,乡村生活气息浓郁,富有儿童情趣.读后令人身心愉悦,舒畅.

本文取材真实生活,选材恰当,很有新意,段落分明,过渡自然,情趣盎然,可读性强.

全文节奏明快,语言清新,始终洋溢着诙谐与风趣,读来其乐无穷.

对…生动而详细的叙述,是本文的一天特色,也体现了作者观察的敏锐与细致.这是文章成功的一大要素.

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

本文是一篇较为成熟的叙事明理之作,文章以准确流畅的语言,展示了实验的全过程,跌宕起伏,妙趣横生.小作者观察仔细,叙述时井然有序

对实验现象的描写,能切中要害,详尽而全面.文章体现了自然科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读来饶有兴味.

文章开头交待得十分清楚,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处寥寥数语,显示了作者探索科学奥秘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心,催人奋进.

本文三大成功之处:首先注意选取最美好的片断来写,其次用词准确,第三文章结构紧凑.

本文围绕…这一中心组织材料,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内容极其丰富具体,不失一篇成功之作.

怎样给学生作文写好评语

一条精彩的评语,对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对优秀习作来说,是一种锦上添花式的鼓励,激起作者更上一层楼的强烈欲望;对差等习作来说,是循循的诱导,是幽默风趣的激励,是善意真诚的劝训。

一条好的评语不仅能帮助学生分析作文的得失,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我认为,一条好的评语不仅要准确,恰当,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针对性、文学性、趣味性、情感性和启发性。

一、评语的针对性

宋朝诗人叶绍翁有一句诗:“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独具匠心,抓住一枝红杏来写满园春色,以少胜多,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做为语文老师,就应该折下这“一枝红杏”加以欣赏与点评,若将满园红杏逐一赏析,一则费事,二则徒劳无益。

学生的习作中有的就如出墙红杏,很有特色,我们应该选取这样的习作,细加品味,详加点评,评出特色,品出风味。

其次,学生习作中有优点,也有缺点,或优为主,或劣为主,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去点评,抓住一点,切中要害,不宜面面俱到。

再有,针对性还在于对写作意图的体现上。

我觉得每一篇习作训练,都要有目的性:或者为了训练组织结构能力,或者为了训练选材组材的能力,或者为了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在评阅作文时要注意写作意图做为点评的焦点,带着这一针对意识去批阅,就不会觉得无话可写或者什么都可以写了。

二、评语的文学性

一条好的评语应尽可能地具有适当程度的文学色彩,具有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耐人寻味的含意。

让学生带着欣赏的态度去阅读领会,让学生从心里佩服和赞叹老师的才华,从而成为他们自身仿效的榜样。

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写作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批阅作文那就更应该严肃认真。

所谓为人师表,在此应该有所体现。

我们要求学生的语言生动、形象、有文彩,那我们的评语就应该首先是学生习作的典范。

比如:主题不鲜明(评语)“难识庐山真面目”,有抄袭之嫌(评语)“似曾相识燕归来”,内容平淡(评语)“文似看山不喜平”。

当然,写评语讲究文学性,并不等于一定要援引古诗文,关键是语言要有“文味”。

另外,讲究评语的文学性还要看接受的对象,根据不同文化程度的对象,使用不同程度的“文采”。

决不是盲目地卖弄词藻。

这样看来,我们语文老师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还应该特别注重自身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断培植自己的写作素养。

不敢设想:一个自身缺乏写作实践和写作经验的老师,会给学生的习作写出精彩的评语。

三、评语的趣味性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大多是幽默风趣,知识广博,能说会道的,对其他的老师大约也是这样。

譬如说,学生犯了错误,如果老师板着面孔训斥,他们至多是口服心不服。

如果换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去启发他们反思,他们大多会乐于接受的。

学生写评语也是一样,一条有趣的评语,学生会竞相传阅,仔细体会评语中的“味道”,最终悟出其中的道理,这不正是我们写评语的最终目的吗

记得野史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秀才进京会考,文章中错将“枇杷”二字写成“琵琶”,结果,主考官提笔批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若得琵琶能结果,满城尽开管弦花。

这位主考官的评语实在妙趣横生,难道我们不可以借鉴吗

当然,只能借其幽默之法,不可取其嘲讽之意。

四、评语的情感性

中国有句俗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意思是说:让人明白则以道理,让人感动则以真情,这是很有道理的。

世间万物以人为主,而人又为情之所驱使,可见情感之重要。

目前,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普遍使用情感教育,并且收获不少。

因此,在评语中,我们不仅要在理论上指导学生的作文

还应该从情感上感染学生,激励学生。

比如有一次,我的一位学生写了一篇记叙文,记叙了“爷爷”苦难的一生,写得质朴感人。

我读后,动了真情,写下了这样一条批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爷爷思念之情,质朴的语言,纯朴的感情,令我不禁潸然泪下。

老实说,我不能否认这条评语感人的力量。

有这样一则寓言:老北风想把人们的衣服脱掉,于是板着面孔猛劲地刮,结果,越刮得厉害,人们的衣服就穿得越多,裹得越紧。

而春风却不这样,她轻轻的吹拂,带着温情,带着暖意,结果,人们都不由自主地敞开了胸怀。

我们的评语就应该象这温馨的春风,带着我们真诚的情感,吹进学生智慧的心田,拨动学生感应的心弦。

五、评语的启发性

在教育过程中,只教学生“知其然”是不够的,需要的是教学生“知其所以然”。

这就是启发式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条评语若仅仅指出了习作的得失,让学生知道了文章是好还是不好,这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评语中受到启发,从而产生思索的冲动和再创作的欲望。

这才是一条真正有作用有价值的评语。

因此,教师在写评语时应该尽可能地使用启发性的语气。

常言说:终生为人之师,难免一时有错。

为人师者应以谦虚为美德。

教育学生最好不使用权威性的肯定或否定语气,这样往往会引起学生的顺从心理或逆反心理。

如果评之得当,倒也无大妨,倘若评之欠妥,则既伤老师之权威,又损学生之自尊,弊多利少。

给学生习作指出缺点,最好用启发性、建设性的口气来实现。

这是一种民主的作风,也是对学生民主意识一种培养与熏陶。

例如有这样几条评语:你认为本文用倒叙好还是用顺叙好呢

想一想这句话是否可以删去呢

将题目换成《一杯热牛奶》是否更加妥当呢

对于这样的评语,学生能不为之思考吗

后生可畏,老师应以谦逊为美德—哪怕是对自己的学生。

评语很难写,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慎重对待。

对一株幼苗,浇一瓢清水,可促其茁壮成长,若浇一瓢烫水,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老师写评语时用到的诗句

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对联—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老师在期末祝学生的诗句

会当击水三千里,

自信人生二百年。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东汉 张衡《应闲》)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春秋 孔丘《论语.述而》)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卷三)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 诸葛亮《诫子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春秋 孔丘《论语.学而》)

学不可以已。

(战国 荀况《荀子.劝学》)

好学近乎知。

(战国 子思《礼记.中庸》)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 颜真卿《劝学》)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故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东汉 王充《论衡.实知》)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唐 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春秋 孔丘《论语.泰伯》)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晋 陈寿《三国志.魏书》)

业精与勤,荒于嬉。

(唐 韩愈《进学解》)

读书勤乃有,不勤腹中虚。

(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战国 荀况《荀子.劝学》)

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

(南北朝 颜之推《颜氏家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清 俞樾)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战国 子思《礼记.中庸》)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 杜甫《奉赠韦左丞文》)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

(北宋 苏轼《晁错论》)

不勤于始,将悔于终。

(唐 吴兢《贞观政要》)

志不强者智不达。

(春秋《墨子》)

勉之期不止,多获由于耘。

(北宋 欧阳修《送唐生》)

君子力学,昼夜不息也。

(东汉 佚名《太平经.力行博学诀》)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南宋 岳飞《满江红》)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南宋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宝剑香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南宋 陆游)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当代 王芸生 1901-1980)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

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当代 华罗庚 1910-1985)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清 袁牧《随园诗话补遗》)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战国《礼记.学记》)

学必习,习必熟,熟必久。

(南宋 胡宏《胡子知言.义理》)

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清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人生之初,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学则愚。

(清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

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

(清 郑板桥《题联》)

不教一日闲过。

(现代 齐白石《南瓜题跋》)

百倍其功,终必有成。

(近代 康有为《中庸注》)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陈毅《示丹淮,并告吴苏、小鲁、小珊》之二)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北宋 苏轼《杂说.送张琥》)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茅以升《全速前进》)

年龄有老学无老,思想不休死后休。

(蔡尚思《自勉》)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给青少年一封信》)

有志者事竟成。

(南朝 范晔《后汉书》)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

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叶剑英《攻关》)

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郭沫若《天才与勤奋》)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东汉 班固《汉书》)

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老师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对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旬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波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

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模,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

爷爷商兴地笑了。

如何对古诗教学进行评价

如何进行诗歌教学评价

完整的教学环节不仅需要有教师教的过程,学生接受的过程,同时也还需要对教学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价的过程。

事实上,“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

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作为一种辅助教育,它是教与学过程中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①]

然而,长期以来,因为历史的原因和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对教学评价的简单认识就是考试,考试成了一切教学的“指挥棒”。

显然,这种对教学评价的认识是存在误区的。

因为从《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所确立的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则:“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评价的方法要多样,除考试或测验外,还要研究制定便于评价者普遍使用的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办法,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积极的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来看,国家在制度的制定层面上是科学的,只是到了我们的具体执行中,却偏离了这些基本原则。

对于教学评价,福建师范大学陈光扬先生著文认为,必须在理论上正确认识、在实践上妥善处理以下几个重要关系: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关系、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的关系、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关系、客观测验评价与主观测验评价的关系、纸笔测验评价与表现性测验评价的关系。

然而,我以为不论是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语文教学,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诗歌教学,都不外乎从两个最基本的方面来进行,即情与智这两个方面的评价。

一、智:知识的智能培育

从智力方面来对教学的进行评价,那么考试必然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然而,考试只能是教学评价中一个重要因素,而绝不是惟一因素。

早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就指出:“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主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

当然也不能迷信考试,把它当作检查学习效果的惟一方法,并且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的作用完善起来”。

[②]邓小平对考试的这一论述是鞭辟入里的,但是,长期以来,似乎我们却并没有真正认真对待考试问题,因为一直以来,“考试是唯一的考察形式,考试内容着眼于过去和寻求一种固有的结论。

在全国上下,虽然考试形式有了多元的迹象,但受制于统一的教材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考试形式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笔试已然成为基本上是惟一的形式。

其他形式基本上无足轻重,或者根本没有发挥作用。

[③]因而,在这里我主要想谈的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如何客观地对待诗歌教学智力评价即考试的问题。

语文学科的考试,尤其是自“语文大讨论”[④]以来,从全国范围内的语文考试也就是高考语文来看,它所遭受的抨击和谩骂真可谓是铺天盖地,在这些批评的文字中,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教授的《炮轰全国统一高考体制》一文则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他说:“人世间最亲密、丰富、复杂的亲子之情、师生之情被歪曲成一种最简单、最粗暴、最干巴、最没有感情的功利,不管多么伟大的价值准则,都集中一个焦点—分数上去,有多少爱就有多少苛刻和不近人情。

母爱已经差不多变质了,慈母有时比之严父更为严酷苛刻;什么师道尊严,什么有教无类,一切都是假的,在中国,只有考卷上的分数才是真的。

[⑤]客观地说,这样的一些批评,对高考语文试题中避免“刁题、怪题、偏题、荒谬题”是有帮助的,但是我认为,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中相对可以保证公平的手段,高考制度在一定年限内仍将继续存在,它依然是构成教学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好,具体到诗歌教学也罢,还是不能完全否定考试这种测评方式。

既然我们不能回避考试制度,那么我们就必须有效利用考试来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估。

而从我们一般认识意义上的考试来看[⑥],我们发现,像语文、历史、政治等文科类的考试,似乎都特别关注学生对课本的记诵

以至于我们不得不这样来看:记诵的能力还在考试中发挥着最基本的作用,是决定考试成绩的关键

然而,这种记诵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的考察却是明显不够的,尤其是这种能力在以变动和流动性为特色的现代社会,显得多少有些不合时宜。

因为新型的公民和未来的开拓者需要的是在变动的秩序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能力,需要创造和创新的能力,而不是那种简单地回忆过去的能力[⑦]。

我们语文中的诗歌教学,对学生要求记诵当然是有必要的,因为记诵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多读诗文而去理解内容,这只是加强理解文本内容的一种辅助方式。

但是,到了一般考试中的诗歌记诵,其所考察的实质却已不是学生的诗歌能力(阅读、感悟、赏鉴)而是学生的记忆力了,因为诗歌只是作为记忆的素材,它和其他任何可以充当记忆素材的材料一样没有任何差别

怎样写好小学生作文的评语

怎么写作文评语

作文评语既有评价功能,又有导向作用。

精妙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因此,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一定要用心写作文评语,使作文评语具有六“性”。

一、准确性

老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要遵循小学生各年段的年龄特点和认识事物规律,要做到正确、客观,不要随意拔高要求,更不要求全责备。

评语要写得具体明确,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点评,给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有所警醒和收获。

比如教师发现学生的习作行文多有不通时,就不能光写个“语句不通”了事,而应具体指出语病的根源,属于何种毛病,应如何避免等,像再世华佗一样,开出“对症良方”来。

二、情感性

教师写作文评语要以情去感染人,要以己心去发现他心。

可落笔直呼其名,还可多情地加上个“斜字,敞开自己心扉,似家常絮语,像亲朋叙旧,字字句句轻扣学生的心弦。

这样,学生阅读了老师深情的评语后,感受到老师是用心在关注他,用情在欣赏他,用爱在发现他,不仅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还会使师生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大大提高学生对评语的阅读兴趣。

曾经教过一个姓冯的女生,女孩什么都好,就是一直郁郁寡欢,好像生来就与欢笑无缘。

真的是生性如此,还是另有隐情呢?几次试探性的交谈都未获得结果。

后来在《我的×》一文中,她吐露了因自己的疏忽而使弟弟不幸落水身亡的悔恨心理,写得质朴感人。

我读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质朴的语言,纯朴的感情,令人潸然泪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更何况当时的你只是五岁的娃娃,哪能预料祸福?老师觉得错不在你,你不能总生活在阴影里。

爸妈虽有失子之痛,但能有你这样懂事的女儿,也是一种最好的补偿,他们会感到幸福的!老师、同学和你父母都真心期盼着见到你灿烂的笑脸!这位女生读了这段评语后,十分感动,从此,脸上渐渐地有了笑容。

三、激励性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形象的语句,一个生动的词语,甚至一个准确的标点,都应以充满和希望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

例如,一些学生阅读面广,写作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古诗文、传说故事,教师在评语中不妨送上一句:“你真是写作高手!把民间故事巧妙地运用到景物描写中来。

也有学生作文通篇文采飞扬,比班内学生明显高出一筹,教师就可以这样批注:“阅读你的文章是我的一种荣幸,几年后或许你的名字会家喻户晓。

我想,每一个孩子读到这样的批语都会心花怒放。

再如,“可喜可贺,又一篇佳作问世了!细致的内心活动描写,巧妙的前后照应,证明你已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

从你的这篇作文,我仿佛看到21世纪的冰心!这样的评语,既肯定了学生对作文技巧的灵活运用,又使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与满足,让他们觉得自己才是作文的主人,从而激发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心灵深处树立起为做人而作文的信念。

四、启迪性对学生不符合写作要求的习作,或者文中出现的语言不规范的现象,教师要进行点拨-用上启发性的评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一个学生在《我学会了游泳》一文中没能把自己学游泳的过程写具体,只写道:“我开始怎么游也不会游。

爸爸就耐心地教了我一个方法,我便按爸爸教的方法游,终于学会了游泳,我高高兴兴地回家去。

我就在这段话旁写下了批语:“真为你高兴,你的游泳本领大起来了,你爸爸真有一手!我也希望学一学,可仔细地阅读了你的文章后,老师也没找到你爸爸的绝招,让人感到遗憾。

没有直接用“内容不具体”“重点不突出”来点出学生作文的不足,而是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思考,认识文章中的不足。

这个学生看了批语后,马上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把爸爸教游泳的方法具体地写了下来。

五、趣味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师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

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喜欢在生动有趣的语言中获得教益,喜欢在笑声中悟出道理。

一句深刻幽默的评语,不仅可以创造愉快的学习情境,而且可以达到一种“笑过之后又令人深思”的效果。

如,“句号瞪着圆圆的眼睛,引号的眉毛挑了起来,叹号哭起了鼻子:'我的主人,你怎么忽视我在文中应有的位置呢?'”这么一句评语送给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作文一逗到底,乱点“鸳鸯谱”的学生,可促使其在一笑之余,马上“拨乱反正”。

又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我远远地看见前面走过来一位老人,他头发灰白,满脸皱纹…”我给他写了这样一条眉批:“你是长着千里眼,还是戴着望远镜呢?结果全班同学竞相传阅,以后学生习作中此类错误就很少出现了。

六、商讨性

学生写作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往往表达出独特的认识,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去任意修改,以致文章中美好的童真、童趣在修改中消失。

对学生习作中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教师要注重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气氛,与学生共同探讨写作问题,一起研究解决办法,在师生思维碰撞过程中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新的探究活动。

如在读完一篇学生习作《快乐的春游》后我写了这么一句:“你春游时观察得真仔细!你眼中的景,美得像一幅画!如果把你当时的愉快心情写上,那该多好!“作文评语使用商讨性的语气,既指出不当之处,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显得亲切、平和,容易让人接受,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位作家在给他的小学语文老师写的信中说:“是您,多次在我的作文中写下了激励性的语言。

至今,我还记得好多话。

您说我会'成为作家的',从那以后,我真的做起了作家梦,没想到,现在,梦已经成真了。

但愿我们都能从这则感人的故事中受到启迪。

小学生期末评语(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赞美)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鼓励)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鼓励)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鼓励阅读、思考)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311/13628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