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大唐盛世的唯美句子,描写大唐盛世的句子

大唐盛世的唯美句子,描写大唐盛世的句子推荐阅读:

1. 描写大唐盛世和衰落的诗句

描写大唐盛世的有:

过华清宫

杜 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 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 满楼珠翠胜吴娃。

因知海上神仙窟, 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 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 扬子江头月半斜。

描写衰落的有: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马嵬坡

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 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日圣明天子事, 景阳宫井又何人。

曲 江

李商隐

望断平时翠辇过, 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 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 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 若比伤春意未多。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 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 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 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 惟有青山似洛中。

2. 急求描写大唐盛世的诗词

忆昔(杜甫)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阴山骄子汗血马,

长驱东胡胡走藏。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

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今今上犹拨乱,劳身焦思补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为留猛士守未央,

致使岐雍防西羌。犬戎直来坐御林,百官跣足随天王。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

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

宗庙新除狐兔穴。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

洒血江汉身衰疾。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通过描写长安豪门贵族争竟豪奢、追逐享乐的生活,也为我们留下了古长安的繁华景象,“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南陌百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四通八达的大道与密如蛛网的小巷相联通,街上车水马龙,珠光宝气,长安作为当时世界大都市的非常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梁家画栋中天起,汉帝金陵云外直。”画栋飞梁的宫殿建筑,比街连绵的豪门宅第,充分展示了大唐的繁华

3. 东晋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用诗句来概括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白居易《牡丹芳》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 徐凝《赏牡丹》牡丹娇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王毂《赏牡丹》 中国自古就有咏物传统,咏花诗是咏物诗的重要大类.“花”意象植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与精神价值.唐声势浩大的“尚花”风习和咏鹤热潮,以国花产生的方式,推动中国精神体验的攀升. 一“花”意象的审美精神价值 中国的咏花诗词从《诗经》初见端倪,《楚辞》初步建立了“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唐诗词上承诗骚与魏晋风流,将“咏花”诗词的书写推向极致.花风即唐宋风,因缘于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风气而呈现不同的气象.文人个体命运遭际、升迁贬谪、物喜己悲等主客观原因又导致他们对于“花”的书写融入了强烈的个性特征,生发出摇曳多姿的文化风貌.从审美文化史、文人思想心态史、绘画史等多角度,可以窥见从唐积淀了怎样的文化底蕴和人格形态,揭示出唐人文精神、文化心态、文人审美趣味的流变.国花牡丹的精神气质,折射着潜在的文化裂变与重新整合,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整体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新境界. 二 牡丹晋身唐代国花的历史文化机缘 “尚花”时尚折射和牵动着时代气象.不同的时代风尚与不同的花的特质和意象内涵相契合,使某一种或某几种花形与神承载着当时文人的理想人格追求,彰显出时代之气象、文化之风貌以及文人的心灵世界. 牡丹花大色艳,层层叠叠,具有雍容华贵的丰腴之美,传达出磅礴的春天气势,因而具有成为盛世精神的最好象征和载体的潜质.隋代即有赏牡丹的记载,但直至盛唐,牡丹才真正取代六朝咏梅的遗风,成为占据咏花新宠地位的“国花”,洵非偶然.经过了将近四百年分裂、动乱之后,唐代出现了一个经济、文化全面繁荣的社会局面,成为整个东方世界最强盛的帝国.南北文化交流融合,中外贸易交通发达,“丝绸之路”畅通引入了外来文化,异国的服装、音乐、舞蹈、美术、宗教等等,都威为长安风尚.佛儒道三教并存,使唐代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交流融合的生动态势.这种空前的大交流大融合,使唐王朝处于四方朝拜的尊者地位,洋溢着积极进取、昂扬奋发:雍容豪迈的精神. 这种盛世辉煌的精神也体现于建筑上.唐有三大皇宫,即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官.大明宫最大,位于长安城北禁苑东南的龙首塬上,以规模宏伟著称.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十月,于龙朔二年(662年)四月完成,是为太上皇修建的避暑别宫,初名永安宫.贞观九年,改称大明宫,在其后的200余年间一直是大唐的政令中枢.这里有巍峨的朝堂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有国家最高的衙署中书省、门下省、御史台、史馆、弘文馆、命妇院、集贤院,有碧水荡漾、风景如画的太液池,诸多的后宫别殿中的麟德殿旁夹城内,还有汇集文人墨客的翰林院.著名文人李白、杜甫、岑参、王维、自居易、韩愈、刘禹锡等都曾在大明官内活动,留下许多描写大明宫的文学作品.高宗于龙朔二年(662年)四月迁入大明宫(此时称蓬莱宫),并修建大明宫内第一座正殿——含元殿,有所谓:“含元建名,《易·乾坤说》曰:含宏光大.又曰:元亨利贞,括万象以为尊.”此殿长期作为举行冬至、元日的朝贺及登基、册封大典等重要仪式的场所,是大唐国力的象征,承载了二百余年风起云涌的大唐气象. 与此相应,唐代的宗教与世俗岁时庆礼,也规模空前.唐代的礼佛之盛,有玄奘法师在贞观年间西行取经归国后,在朝廷资助下翻译了大量典籍.更为空前狂热的是,唐皇帝曾七次于皇家寺院法门寺举行开塔迎请佛骨的盛大活动.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一次开示佛指合利.此后唐皇帝每隔130年迎一次佛骨,成为举国参与的盛典.《旧唐书》中记载了迎佛骨的壮观场面:“自开远门达安福门,彩棚夹道,念佛之音震地.上登安福门迎礼之,迎入内道场三日,出于京城.诸寺士女云合,威仪盛饰,古无其比.” 唐代曾多次由宫廷举办皇帝“与民同乐”,共度元宵佳节的盛大活动.公元713年,宫廷组织了几千女子的队伍,在灯火通明的京城踏歌三天三夜.据(《旧唐书》记载:“上元日夜,上皇御安福门观灯,出内人连袂踏歌,纵百僚观之,一夜方罢.……初,有僧婆陁请夜开门然灯百千炬,三日三夜.皇帝御延喜门观灯纵乐,凡三日夜.”张祜《正月十五夜灯》云:“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灿烂盛大的“踏歌”场面,尽显盛世辉煌.盛唐的民间体育运动也极具气魄.清明拔河于唐为盛,唐玄宗李隆基在军队中积极推广,后从宫内梨园搬到宫外广场,变成全民欢庆的盛大.《唐语林》记载“明皇数御楼设此戏,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动地,蕃客庶士观者莫不震骇.进士河东薛胜为《拔河赋》,其词甚美,时人竞传之.”盛唐拔河所用绳子“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千余人开拔,其场面宏伟壮观,气势磅礴. 如此遍及朝野僧圣俗的盛唐气象,为其“国花”的追 寻注入巨大魄力.牡丹作为唐代备受推崇的“国花”,适逢其会地呈现出雄视百代的气势与襟怀,。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311/136363.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