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学生评语分级,四年级学生评语集锦推荐阅读:
学而思数学分几个等级
1、学而思是怎样分班的
学而思重庆分校目前分为:提高班、尖子班、超常班(小学)、尖端班(初中)2、基础班、提高班、尖子班和超常班(小学)、尖端班(初中)有什么区别
1)从入学测试题标准上看,基础班要求1-30分,提高班要求31分及以上(小学31-89,初中31-69),小学进知入尖子班要求90分及以上,初中进入尖 子班要求70分及以上,三种班次是根据学生现有水平来划分的,因此对学生的入学成绩要求不同。
超常班、尖端班以及小学三、四年级尖子班是通过参加学而思测 评或选拔选出的学员。
2)从讲义上来看,基础班、提高班、尖子班使用相同的教材,但三个班拓展难度逐步加深。
3)从授课内容和题量来看,基础班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侧重对学道生数学兴趣的培养,题量适中;提高班侧重于培养学员分析典型问题的能力,题量和基础 班一致,但是1-2道题难度稍加大一点;尖子班注重培养学员一题多解的能力,开拓学员的思维,题量稍大;素质班和尖端班注重对孩子竞赛能力的培养,题量较 大,且有2-3道题比尖子班稍难。
《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不留书面作业真的好吗
本报8月22日电(记者樊未晨)从今天起,新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将在全社会公开征询意见。
从内容看,本次“十条规定”的要求非常严格。
“十条规定”要求各地要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招生不依据任何证书和考级证明,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利用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开每所小学和初中的招生计划、范围、程序、时间和结果,积极推行统一的网上报名招生;同时,要对学生和老师进行随机均衡编班。
严禁以各种名目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编班过程要邀请家长、社区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参加,接受各方监督。
“十条规定”对于作业量也作出了严格的要求,小学阶段不能留书面作业,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设施,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农业劳动;同时指出,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从“零起点”开展教学,不得拔高教学要求,不得加快教学进度。
对于考试,“十条规定”要求,小学一至三年级不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可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
每门课每学期测试不超过两次。
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同时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多用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成长。
全面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
对于违规补课现象,“十条规定”要求学校和教师不得在课余时间、寒暑假、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公办学校和教师不得组织或参与举办“占坑班”及校外文化课补习;对于教辅材料的购要遵循“一科一辅”和家长自愿的原则,学校和教师不准向学生推荐、推销或变相推荐、推销任何教辅材料。
另外,“十条规定”还要求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上好体育课。
安排好课间操、眼保健操或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体育锻炼时间。
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对减负工作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每学期公布督导报告。
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责任追究,对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进行问责。
四年级上册英语学习与评价答案
首先,审查准则:四年级的英语教学
这学期已经进入尾声阶段,老师,同学们都投入到紧张的评审工作中,对每个年级的老师和学生说,这是最繁忙的季节。
回顾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为查漏补缺,使学生顺利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可以实现在期末考试的好成绩,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因此,为教师和学生,最后总复习是在复习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避免了背诵进课堂的朗诵,使审查的真正意义上的损失变得乏味,学生应检讨现实,当地条件,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复习时间:一月下旬到1月初
3,复习目标:
1,按照要求背诵和认读一些字,来完成单词听写,分类练习。
2,认读一些出现在教科书使用的短语,来完成翻译练习。
3,抓住出现在教科书中的句子,以及相关的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和教学材料;能够出现在课本的句子来区分,补充翻译一下,他们已经学会了使用的句子。
4,能认读课本的文章,来完成一些较容易阅读题的独立性。
四,审查的内容和重点:
1,单词。
英语单词是审查的基础和重点。
1)审议通过词性归类的话。
2)按评审词汇。
2,短语。
这句是关键,学习英语,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查看英文的,但它也是基础学习的句子,短语分类,分类的把握。
3,句子。
句子的关键是学习英语,但也这本教科书和困难的重点。
1)引导学生复习句子在上下文中。
2)根据句子的类型,指导学生复习句子相比,教给学生语法的正确知识。
3)引导学生运用句子表演,朗诵等不缺少有趣。
4,阅读。
虽然读书是困难的学生,但已经有一本教科书复杂的英语作文。
五,评审方法和原则:
1,加强单词的阅读和听写,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任务,使他们能有做好的能力最好的词了。
审查和词组联系在一起的分级审查。
对单词,短语,句子和阅读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审查过程中会被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审查内容合理安排,提高学生应用整体知识的能力。
2.在说话和写作,让学生多读,学生在阅读英语复习的习惯的主要途径,学生读多说的听的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和写作能力,口语和写作应该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贫困学生的基础上,减少英语练习见过,因此从练习开始,让学生做更多的练习成为可能,从而使最初的考试,什么都不会做。
3.注意审查过程中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的一些学生学习英语缺乏一定的兴趣,所以选择合适的形式和内容,控制难度的内容,给学生机会的成功,感到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使他们能够投入的密集审核并在检讨进度。
4.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分层分类,以帮助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提高和收获不同。
学生想象一个严重的两极分化,那么不同层次的学生将实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复习重点词,句等基础知识的不同需求。
5.注意做好学生的心理调试工作,让学生在做一个平静而有序的气氛轻松,做好复查。
对于不承诺检讨学生给予适当的压力。
六,注意事项:
1,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记忆单词,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
因为学生没有时间去练习口语,并在课堂上,没有多余的时间让学生记忆单词。
2,当评审,对每个语法现象,教师不必给出非常明确的指示,只要学生能够使用,这达到了目标。
3,语法,出现在教科书中的动词,必须要求学生记住并使用。
4,句子的文字,中国学生想知道是什么意思,它需要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复习,为我们班的特殊情况,句子逐词讲解,直到学生至今掌握。
七个综合模拟演练学生根据情况出2-3个整体运动量,为学生提供机会与模拟实战,并及时按照与考试巩固一些语言点以下学生练习,参加测试
这一时期主要是做它的工作,今年特别严重的学习英语,因此,根据这种情况,在审查期间的极化应个体化,特殊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方法复习,主要是抓后进生单词,短语,句子的间隙,以及认读文字,语法有一定的了解,让他们做题记的方法,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与考试信心。
短,强烈的评审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我们要以学生,为了从实际出发,使所有学生得到一定的改善和进步,不仅要取得好于考试成绩,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不分年级的教育社会背景
不分年级教育(nongraded education)是当前美剐、学低年级教育中实行的一种个别化教学组织形式。
它以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出发点,根据个体的不同需要组织教学,其目的是为了每个孩子得到发展。
不分年级教育在美国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
1959年,美国人J·古德拉德与R·安德森出版了“不分年级的学校”一书,在美国教育界引起广泛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不分年级教育再次在美国得到重视。
1992年,肯塔基州通过教育改革法规定该州所有公立小学低年级必须实行不分年级教育。
随后,密西西比州和俄勒冈州也通过了类似的教育改革方案。
到1996年,美国已有13个州试行了不分年级教育。
一、不分年级教育的含义
不分年级教育是指将不同年龄和能力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班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可依据各自不同的学习程度和进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逐渐掌握基本概念和技能,而不必过分承受每学年终能否按时升级的压力。
不分年级教育打破了传统上按学生年龄和能力分级、分班的教学组织形式,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力图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不分年级教育的实施
(一)教学内容
不分年级教育采用综合课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地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而且具有教学意义的主题,并围绕主题设计丰富多彩的跨学科教学活动。
通过主题,教师将各学科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相互关联。
围绕主题教学的综合课程,强调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同学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一节学习称量岩石重量的数学课涵盖了数学、地理、表达、图画等内容,教师首先让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上比较不同的岩石,然后教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天平称量,并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最后让学生根据练习写出岩石的名称、特征、重量,并配以插图。
(二)教学方法
1.混龄学习
儿童期是智力发展存在最大个体差异的阶段。
并且,由于个体内在发展的不平衡性,会有更大不同。
因此按年龄分班级不符合儿童个性发展差异的规律。
不分年级教育打破传统的年级教学形式,采用混龄学习的教学方式。
所谓混龄学习是指根据个体不同的学习兴趣、特长、能力水平和需要,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划分班级,学生均无年级的标志,没有“一年级”、“二年级”的称呼,而仅有代称而已,如“A班”、“B班”等。
以美国肯塔基州的杰克逊小学为例,它先将6至9岁的学生分配到A、B、C、D四个班,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和特长分配到不同的小组学习。
2.弹性分组
不分年级教育根据教学设立了多种学习小组,如问题解决小组、技能小组、练习小组、兴趣小组等。
同时,它改变了过去依据学生单一、个别能力的分组方式,而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特长、能力水平和需要分组。
学生的学习小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变化不断地调整。
比如,一个学生可能被分到数学程度较高的小组学习,而阅读学习时则可能被分配到低程度组学习,或者是接受阅读程度高的伙伴或老师的个别辅导。
3.学习活动中心
不分年级教育将教室按学科或教学需要分成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心,如阅读、科学、数学、美术和游戏等。
每一个活动中心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精心设计、布置,并配置必要的学习材料、用具。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进度,选择不同的活动中心,或独立学习,或参与小组学习。
以美国肯塔基州的杰克逊小学为例。
走进一间教室,你会发现这里没有按秩序一排排地整齐摆放着的桌椅,而是围绕着几张长桌摆放的椅子。
在教室前方的角落里摆放着各种学习用具,如天平、地球仪、放大镜、绘画颜料等。
最引人注目的是教室后面的图书角,一个长方形的书架,几张舒适的长椅。
上课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活动中心,有的学习称量,有的学习计算,有的学习绘画,有的则独自在图书角看书。
4.学生自我调速
不分年级教育改变了传统年级学校教师主导整个学习活动过程的教学方式,而由学生肩负起学什么、如何学、学多久的责任;教师则扮演顾问的角色。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调整进度,只要达到本阶段的预定目标就可以学习下一阶段的内容。
以杰克逊小学为例,学生每一学期要提交三个阶段的学习计划,计划是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内容、进度等。
比如,一名六岁学生里奇九月到十月的学习计划中包括了知识技能(学习造句)、社会技能(能够读、写全班同学的名字)和学习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三项目标,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教师的评语等内容。
实现目标的时间由里奇根据自己的进度来确定,只要完成本阶段的学习任务,他就可以学习下一阶段的内容。
(三)评价方式
不分年级教育废除了等级评价,改以综合的评价方式。
通过多重渠道,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进行考察评估。
因此,除学科考试外,不分年级教育还采用了观察、面谈、实际操作和作业抽样等方法,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此外,教师还要有计划、分阶段的对学生学习档案中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写出详细的评估报告和教育辅导方案。
比如,在杰克逊小学每一个学生都有个人成长档案袋,记录了学生每个阶段的取得的进步、存在的问题。
除一定的学科考试外,学校每月召开一次评议会,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课外活动等指标对其进行评价,进步突出的学生会得到校长亲笔签名的表扬信。
而且,教师会把学生在每一阶段的情况寄给家长,结合家长的反馈给予学生评价。
三、不分年级教育的教学效果
不分年级教育自实施以来就受到人们的争议,但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绩。
根据美国学者Pavan的调查,从1968年到1990年间发表的64篇关于不分年级教育的研究报告中,57篇使用了标准化学业成绩测试的研究中有52例(占 91%)表明不分年级学生的成绩优于(占58%)或等于(占33%)传统的年级分组。
同时,田纳西州的综合评价项目(TCAP)的调查也表明了不分年级教育的教学效果不比传统的年级教育差。
该项目对田纳西州的不分年级小学和传统年级小学的一到四年级学生的词汇、阅读、语言和数学成绩进行了统计,发现不分年级小学的成绩除了一年级学生比传统年级小学相差十多个百分点外,其他年级学生的成绩高于或等于传统年级小学学生的成绩。
四、不分年级教育的特点与局限
(一)特点
1.利于发展学生的个别能力
不分年级教育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个别能力、兴趣和个体需要分班、分组,建立学习活动中心,实行综合课程。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能力水平和需要选择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内容都不相同,使得学生的个别能力得到充分体现和发展。
2.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不分年级教育鼓励学生自我主导的、有意义的参与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它改变了传统年级学校教师主导整个学习活动过程的教学方式,而由学生肩负起学什么、如何学、学多久的责任。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进度,教师则主要扮演顾问角色。
利于学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有效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不分年级教育使得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孩子在一起学习,让学生获得与不同的人交往的机会,懂得怎样与人交往。
特别是与自己年龄不同的学生相处,使学生了解到社会的多样性以及怎样跨越年龄差异的鸿沟而建立真挚的友谊。
年长的儿童在作为行为榜样和帮助年幼儿童的过程中,发展了其领导才能,同时自我约束能力也增强了。
在活动参与方面,年幼儿童有能力参与相对复杂的活动。
当年长儿童开始活动时,年幼儿童即使还没有能力发起和组织这样的活动,但是同样可以参与进去。
学生的社会技能、情感在交往中得到培养,促进了其社会化发展。
4.利于正确评价学生
不分年级教育改变了传统年级教育的等级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进行全面、连续、综合的评价。
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把学生从以往与同伴竞争以及不惜任何代价避免不及格的压力中解放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享受到成功的体验,对自己的能力和学业前途充满信心。
(二)局限
1.不分年级教育对教师要求较高
成功的不分年级教育要求教师必须从每个学生的特点、能力水平和需要出发,灵活多样的教学,因材施教。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必须要精心准备,从而择定适合学生共同需求又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课程,还要以各种活动方式呈现出来。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启发并适应学生的观念,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监督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建议。
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教师要全面综合的评价学生,并注意每个学生不同阶段的变化,适时给以关注与建议。
总之,在不分年级教育中教师扮演了传导者、辅导者、启发者、评价者等多个角色。
不论是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还是专业技能、知识储备等方面要求都较高。
2.加大课程编制难度
不分年级教育实行的综合课程,首先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提高能力,达到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要求。
更为重要的是,课程要以学生的个别生活经验和日常生活为背景,配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及需求,通过选择具有丰富教学意义的主题,将各科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无疑加大了课程编写的难度。
3.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不分年级教育的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同时,学习的任务不授课时限制,教学任务的实现要依靠学生的高度自觉性,教学效果难以保障,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特别是无法适应以记忆为主的考试。
4.容易造成学生间的差距拉大
在不分年级教育的情景下,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进度都不相同,加之年长学生与年幼学生之间本身存在差距,在学习能力等方面表现参差不齐。
长期以往会使学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挫伤年幼学生或能力差的学生的积极性。
五、小结
不分年级教育作为一种个别化教学组织形式,具有传统年级教育不具有的优点。
它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技能等方面的能力,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但不分年级教育也存在着局限性,如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加大了课程编制的难度,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加大学生间的差距等等。
因此,我们在借鉴不分年级教育的教学经验时,应注意克服其局限,找到不分年级教育与传统年级教育的切合点,从而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孩子们提供更好更适当的教育。
我的数学考试全对,学生自评该写什么好呢
(至少写35个字)
找了几篇,您可以综合一下,如果不够用,再发消息给我吧~
一、评价目标多元化,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人的智力各有特色,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
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多用几把尺子去衡量学生,从备课、讲课到练习、作业的布置,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可以为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目标,提供不同选择,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各取所需、各尽所能,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1.课堂教学分层设计。
即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设计教学环节和不同层次的问题。
这种设计使能力稍差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能力较强的学生产生兴趣,发展思维。
结果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心理上都得到满足,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作业自主选择。
作业不宜整齐划一,应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分层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提高。
可以分为基础性作业和难度不等的选做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同程度地落实新知,提高学习兴趣。
3.能力考核人尽其才。
为了培养学生能力,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才能的机会,检查或考试的内容也可以分层设计,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4.特长各显神通。
全校各班每月开展一次“我能行”展示活动,并利用本班“展才华天地”展示学生各方面的特长。
在特长展示活动中,学生们各施所长,涌现出一批“阅读之星”“体育之星”“科技之星”“希望之星”等等。
以前“仅以成绩论高低”而靠边站的学生现在高兴得乐开了花,自信的风帆也在多元评价体系中纷纷起航。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评价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改变了由教师为评价主体的单一模式,建立了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评价模式,加强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将评价变成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形成了积极、平等、民主的评价关系。
如,有的班级建立的学生成长记录卡,从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努力学习、坚持锻炼、团结互助、孝敬父母、自理自立等多个方面来记录每个学生的进步与收获。
每月一评,以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学生通过自评和他评能够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能准确地了解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某项品质或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家长、教师也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三、评价内容多元化,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我们改变了评价内容过分倚重学科知识的现象,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改变了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
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努力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的、有知识、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在每周一评的学习评价表格中,我们设计的内容十分丰富,分为“课上参与”“作业情况”“动手实践”“习惯素养”四方面内容。
其中“课上参与”又分为“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创新火花”三项;“作业情况”分为“能完成基础题”“能完成灵活题”“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三项;“动手实践”则分为“能根据老师要求完成既定任务”“能和其他同学合作完成既定任务”“运用所学知识有创意地实践”三项;“习惯素养”分为“带齐学习用品”“书写整洁美观”“团结协作互助”“正确评价自己”“吸取他人长处”“勇于改正错误”等六项内容。
这样,既发挥了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又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四、评价方式多元化,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在评价中,我们结合学科特点及测评内容,选择了多样化的测评方式,将动口、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如我们将语文能力测评分为“笔试”与“综合素养”两大部分,并采用分项考查、分级评定的办法。
在“综合素养”中又设立了“朗读”“背诵”“书写”“积累”“口语交际”五大部分。
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以不同的方式接受检测,并分项记录成绩。
如“口语交际”的考试在学期中就开始进行,通过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确定等级。
在“笔试”中,每份试卷的每一种题型都有三级梯度的题目供学生任意选做,基础题做对得满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再做选做题,做对的加分。
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也为智力水平发展较快的学生提供了“挑战”与“冒尖”的机会。
在期末评价中,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给予二次评价的机会。
目的是把进步的权利交给学生。
学生重新测试的过程就是一种复习巩固、提高和发展的过程。
经过二次测试,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超越,也能拥有自信。
一个学期结束,我们将综合学生多方面的表现进行质性的评价。
以朴实、生动、饱含的评语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提出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
通过实践使我们感悟到。
评价不再是千人一面的“套印模子”,而是引导和培养个性的“催化剂”;不再是分数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前进的“泵”。
多元评价为每一个学生找回自信,使每一个学生享有成功,促进了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我经常使用多元评价。
近些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真正实现中小学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观念更新、课程改革、考试评价改革等都只有通过学校,真正转化为学校的内在追求,才能得到贯彻落实。
学校评价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统领全局的重要作用。
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长一个时期来,升学率高低成为社会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片面追求升学率成为中小学的唯一追求。
在新科技革命的时代潮流面前,“片追”已演变成一场深刻的民族素质危机。
为什么素质教育的正确理念和要求在学校得不到切实的贯彻执行
为什么我们搞的学校评价在升学率面前总是显得苍白无力,不被社会和学校所认可
如果说这种状况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还情有可原、无可奈何的话,那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普九和普高已逐步实现,高等教育也日益大众化的今天,就不能不从我们教育本身来深刻地反思。
我们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过去搞的大一统的学校评价模式已不能适应多样化发展的教育需求,没有建立一套既能完整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又能兼顾家庭和社会实际需要;既能体现国家统一规范,又能体现学校自主发展个性特色的科学的学校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上下互动开放的评价方法体系和强有力的奖惩机制,来巩固改革成果,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
基于这样一些认识和思考,我们以多元开放作为学校评价改革的着力点,初步构建起了与新课改相适应的以促进学生和学校共同成长为目标的中小学评价体系。
(一)在评价的内容上具体分成逐级提升的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为基础性指标。
所谓基础性指标,是对学校常规工作的标准要求,也是学校必须做到的规范性工作,这是评价的主体。
如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工作等。
这部分指标体现了办学的基础需要和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保障。
通过规范性评价,来判定这所学校是否合格,是否按教育规律办事,是否依法办学。
从而引导学校扎扎实实地从规范化抓起,为今后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板块为发展性指标。
根据学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在实行基本水平评价的基础上实行年度发展评价,形成基础与发展两条线的评价制度。
如果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学校,不仅使原先基础较好的学校失去前进动力,更严重的是挫伤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主动发展的积极性。
具体分为两个层面设置:一是必选指标,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年度工作要点,确定一两个统一要求必须发展的项目作为必选指标,以保证区域教育发展方向的协调一致性。
例如,教育局把今年定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年”,当年的评价就应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列入必选指标,保证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是自选指标,目的在于给学校自主发展的空间和自,主要体现在设施建设和学校管理方面,把这些内容分别列出菜单,提供给学校自主选择。
尽管办学条件中的人、财、物多属政府行为,不是单靠学校自主能办到的,但是对于学校自筹或能自主支配的资金,却要引导学校结合本单位的基础和发展的需要,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有针对性、有计划地把握好资金投向和进行资源配置,自主选择,自主发展,不断办出特色。
第三板块是“学校个性化发展”指标。
该指标的设置是为了促使学校在达到常规要求的基础上,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借助某一方面的传统和优势,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育创新为宗旨,以个性特色为切入点和发展的增长点,积极探索,厚积薄发,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教育特征、风格和校园文化,引导和促进学校不断向更高境界发展攀升。
第四板块为“教育效益”指标。
基本思路是把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引入教育,按照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间的比值来评价学校。
这部分指标既有体现面向全体、促进全面发展的质量评价(如普及程度及德、智、体、美质量指标),也有体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衡量学生个性张扬的个性化评价(如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以此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益状况进行全面衡量。
以上评价内容的四个部分紧密联系,相辅相成,逐级提升。
基础性指标是办好学校的基本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制度保障,是衡量学校是否按教育规律办事,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志;选择性发展指标是在学校规范性基础上的发展与提高,重在衡量外显的努力和变化;学校个性化发展指标是从校园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着眼,重在衡量学校内隐的精神追求和长期发展的厚重积淀;而教育效益指标则是对前三者实际效用的价值判断,是衡量一所学校质量效益水平的主要客观依据。
我们力图通过对中小学学校的基础性、发展性、个性化和效益性评价,构建起从规范看合格、从起点看变化、从传统看创新、从投入看产出的全面多元的学校评价新格局,形成所有学校参与创建规范化学校、特色学校和个性化学校,校校有目标,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的激励机制,使学校评价真正成为社会和学校的共同追求。
(二)在评价方法上实现彼此互动,开放多元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为了发挥学校评价的导向性,激励性,规范性和发展性功能,我们强调自评和他评的紧密结合以自评为主。
因为从学校功能的发展来看,评价已不能只局限于筛选、选拔、衡量好坏的程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进行信息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决策,使学校管理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以取得最大的办学效益。
在自查自评过程中,学校按照评价标准,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参与到自评活动中来,形成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长的良性互动。
我们在组织复评时坚持评价的多元性,以学校自评为铺垫,以尊重学校的自主性为前提,以研究为切入点,运用多种手段采集信息,验证自评结果的可信度(通常称为验证法),对自评成绩予以认可或调整。
同时还实施了“自评虚张加罚”制度,强化了“打假”措施,以遏制自评中评价标准吃不透、人为拔高评价分等不良现象,促使学校把自评过程变成一个学习思考的过程,一个立足实际,自我完善,主动发展的过程。
2、过程性评价和定期评价相结合。
进行学校教育综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应当注意评价的频率,不能随意进行。
我们主要是把定期综合评价与随机性专项评价结合起来。
所谓定期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教育周期(一般不少于一年)为时限进行评价。
这些定期评价系统全面,结果可靠。
所谓过程性评价就是紧紧围绕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教学过程,开展一些过程性和随机性评价活动,促进学校提高过程性管理效能,其结果经累积纳入终结性评价中。
这样,既减轻了综合评价的工作量,又增强了评价指导的实效性,很受被评学校的欢迎。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是对素质教育某些指标质的确定,定量评价是对素质教育某些指标量的描述。
学校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精神文明的发展,它的效用既有许多可测性,又有大量的难测性,同时具有晚效性。
因此,我们对一所学校评价其结论既有定性评价部分(文字表述),又有定量评价部分(分数),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评价反馈意见。
对成绩突出并被确定为个性化学校的,市里在该校举办个性化学校校长论坛和校长教育思想报告会,吸收更多校长参与研讨,形成开放式共同参与评价的局面。
(三)在评价结果作用上,体现权威性
一是认认真
福建省关于小学一年级入学的年龄限制
二,入 学
第三条 所有适龄儿童应依法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凡年满6周岁(截至当年8月31日)的儿童,按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到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小学办理入学手续.一年级新生名册由学校上报教育行政部门,经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新生即取得学籍
福建省教育厅文件
闽教基〔2007〕77号
关于印发福建省小学学籍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福州实验小学,福建师大附小: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省小学学籍管理,规范小学办学行为,满足初等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福建省小学学籍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学籍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最基础的常规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规范学籍管理,加强检查监督,同时要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便进一步完善小学学籍管理办法.各地执行本办法的情况及实施中的具体问题,请及时报我厅基础教育处.
福建省教育厅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教育 小学 学籍 管理 通知
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 2007年12月27日印发
福建省小学学籍管理办法(试行)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规范学校管理,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现结合本省实际,特制定《福建省小学学籍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各级人民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举办的全日制小学及特殊教育学校(含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
本《办法》按学校管理的隶属关系,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由学校校长负责组织实施.
二,入 学
第三条 所有适龄儿童应依法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凡年满6周岁(截至当年8月31日)的儿童,按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到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小学办理入学手续.一年级新生名册由学校上报教育行政部门,经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新生即取得学籍.
小学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服务区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划定.认定学生实际常住户籍所在地应坚持学生户籍所在地与法定监护人户籍所在地相统一,学生户籍所在地与实际常住地相统一的原则.
盲,聋,弱智等残疾儿童的入学年龄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
第四条 适龄儿童需要免入学,缓入学的,由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免入学和缓入学证明,经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因身体原因申请免入学,缓入学的,应当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的证明.缓入学期满仍不能就学的,应当重新提出缓入学申请.
第五条 小学应创造条件接收视力,听力,智力等轻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并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条件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第六条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流动人口子女,随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到非户籍所在地接受初等义务教育的,可以向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申请就读.流出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为流出学生保留学籍.流出学生需返回户籍地,要求回原学籍所在学校就学,学校不得拒收.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流动人口子女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条件,并建立专门学籍,列入事业统计.
第七条 外国学生入学必须符合教育部《中小学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八条 小学入学分班应采取随机分配的办法进行,不得通过任何面试,笔试等方式为学生分配班级,更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重点班,快慢班.每一个教学班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45人.
三,考勤和素质发展测评
第九条学生上课,参加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都实行考勤.学生上学期间应按规定时间到校和离校.因故不能按时上课或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必须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班主任请假.对无故旷课和经常迟到,早退的学生,班主任应及时了解情况并通知学生家长,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第十条 寄宿制学校应加强对寄宿学生的管理,实行寄宿生在校考勤制度,确保寄宿生在校安全.寄宿制学校要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实行寄宿生作息制度,确保学生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第十一条 学校应按照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导向性,全面性,发展性,有效性,可行性的原则,关注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变化,进步,全面,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测评学生素质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十二条学生评价目标体系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应尽量做到两者的有机融合,体现国家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基本要求.评价采用等级制.
基础性发展评价目标应综合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观,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各地和中小学校应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年段提出具体的评价要素.
学校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目标和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各学科评价方案.学生在小学毕业时,学校应填写《毕业生综合素质与学业学习情况评定报告单》,反映学生整个小学学习阶段的发展情况.
第十三条学生评价的过程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主要环节.
形成性评价是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进行的评价,要发挥其激励和目标导向功能,注重质性评价.成长记录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方式,要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档案.成长记录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体现学生的优势领域.
终结性评价是指在学期,学年末或学段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评价,由学校组织实施.学期,学年终结性评价的结果以报告单(册)的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反馈.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评定,学业成绩评定,兴趣和特长以及老师评语.评语包括对学生素质发展的综合性评价和学生学科学习过程的质性评价.评语应在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提出明确,简要的改进意见.
第十四条 学业成绩的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成绩实行等级制,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或A,B,C,D)四个等级评定.语文,数学为考试学科,其他学科为考查科目.学业成绩被评为不及格等级(或D等级)的学生,应在下一学期开学时补考相应科目,并按补考后的成绩确定等级,作为测评成绩.
学校要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不得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次或张榜公布.
少数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经任课教师提名,学校批准,可以免予参加一门或几门课程的考试(考查).学生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考核,必须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事先向学校教导处申请,经批准,可以缓考.
四,转 学
第十五条学生因家长工作异地调动,住房搬迁或其他原因,户籍迁离原学校服务区,且路途远不能在原校学习的,学生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可持以下证明材料,向转入地学校提出转学申请,经转入学校同意,并经转入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再到转出地学校和转出地教育行政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1,常住地户籍册(经核查后留复印件);2,转学申请表(一式四份)(附件4);3,转学证明(附件5);4,学生学籍卡片(附件12)和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5,学生就学期间留级,休学证明(针对有留级,休学的学生);学生转学应认真填写转学申请表,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审查有关材料,凡涂改,伪造证件等弄虚作假者应追究责任.学校不得接收无转学证明的学生入学.
第十六条 转入学生原则上由户籍所在地片区内小学接收,学校对符合转学条件并经教育行政部门同意转入的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如果转入学校该年级班生数确已满额,难以再容纳转学生时,应向家长说明情况,并及时报告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就近入学原则,统筹安排到该年级班生数有余额的学校入学.学校接收转学生后,应及时将转学证明的回执寄回转出学校存档.
第十七条 转学手续一般在学期结束前或新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办理,学期中途一般不办理转学手续.学生在休学期间不得转学.
第十八条 转入学校应把转学生安排在与就读学校相应的年级,不得留级.学生转学,应由转出学校将学生个人学籍档案送交,邮寄转入学校,或根据本人申请经密封后由学生自带送达转入学校.学校接收转学学生时不得进行入学考试.
第十九条 学校对转入学生的转学证明和转出学生的转学证明存根,以及转学申请表,应在学年初学校基层报表上报时一并整理成册,归档保存.所整理的证明材料中转入与转出的学生人数,应与学校基层报表上报的转入与转出人数相一致.
五,休学,复学,退学
第二十条 凡因身体状况或其他特殊原因无法坚持正常学习的学生,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学校申请休学,填写休学申请表(附件6).因病申请休学者应出具县级以上的医院证明,病历及医疗收费发票等;因其他特殊原因休学应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在经班主任同意,学校审核并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办理休学.六年级下学期原则上不办理休学手续.
第二十一条 休学期限一般不超过下一学年初始日期,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的,因病休学的应凭县级以上医院证明,因其他特殊情况休学的应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在休学期满前半个月办理继续休学手续,在经学校审核并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继续休学.
第二十二条 休学期满或休学期未满请求复学者(因病者需持区,县级以上医院康复证明),经学校审核批准后,可以复学,并编入休学时的年级就学,也可根据学生本人和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学力,编入原年级就读.在休学期间,其学籍予以保留,但不得转学.
第二十三条 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学生辍学.学生中途辍学,学校应及时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协同当地政府依法动员,组织其返校就学;对借读的学生辍学的,学校也应及时书面通知学生户籍所在学校及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其户籍所在学校应及时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并协同做好动员入学工作.
第二十四条 对小学在籍生,除因病或因故丧失学习能力者外,不允许学生退学.丧失学习能力必须退学的,需按学校隶属关系报所在乡镇(街道)人民政府批准,其退学手续一律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办理.
第二十五条 出国定居并就读者,凭学生本人护照和户口簿报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
六,借 读
第二十六条 借读系指学生到非本人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读学习.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允许借读:
1,边防,海岛驻守部队的子女;2,在省内兴办企业的港,澳,台胞及华侨,外籍人员的适龄子女;3,父母双方从事地质勘探等流动性较大的工作,需由亲属照管的学生;4,父母双方不在学生户籍地工作,需随父母居住生活的学生;5,父母离异,抚养一方无法履行监护人职责或丧失监护能力,确需由其亲属抚养监护的学生.
第二十七条 尚未入学的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因上述原因需在非户籍所在地学校借读的,学生家长可向工作和暂住地片内小学提出书面入学申请,并出具户口簿,父母工作或经商证明,暂住地证明等有效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经借读地学校同意,名单报经借读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办理有关借读手续.接收借读新生的学校必须为他们建立本校学籍,编列本校学籍号,并纳入本校小学基层报表的小基3-1分年级,分年龄学生数统计范围.
第二十八条 已在小学就读的学生因上述原因需在非户籍所在地学校借读的,学生家长可向工作和暂住地片内小学提出书面借读申请(附件7),并出具户口簿,原学校提供的学籍证明或借读证明,父母工作或经商证明,暂住地证明等有效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经借读地学校同意,并经借读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再到原学籍所在地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学生借读,应由借出学校将学生个人学籍档案送交,邮寄借入学校,或根据本人申请经密封后由学生自带送达借入学校.借读接收学校在上报本校基层报表的小基 3-2学生变动人数统计表时,应把此类借读生作为转入学生人数统计,加入表格中增加学生数的\"转入\"栏内上报,纳入本校小学基层报表的小基3-1分年级,分年龄学生数统计范围.
第二十九条 适龄儿童在新居住地借读入学后,借读学校应将原学校提供的借读证明单(附件8)中的借读回执部分填好并裁下(一年级新生由接收学校提供入学证明),由学生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及时交(或由接收学校函寄)该生原户籍所在学校作为已入学凭证.同时借读学校应将借读学生花名册(附件3)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借读学生人数限额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借读学生在借读校完成初等义务教育规定年限教育的,应由借读学校发给相应的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肄业证书).
七,升级,留级
第三十一条 小学生每学年修完课程计划规定的课程,逐年升级....
中考等级分是怎样算的
将各科考分按名次转化为A、B、C、D四等A1、A2、A3、A4、B5、B6、B7、B8、C9、C10、C11、C12、D13共十三级。
然后根据学科权重将等级转换为等级分。
学校和考生只知道各科等级和总等级分及对应的考分名次区间。
总等级分最大值80,最小值6,等级分越大,成绩越好。
等级相同考分相差大
中考语文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1333337386663、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和历史七门科目成绩总共610分,还有体育20分加上实验操作分10分,中考总分为640分。
但化为等级分后,新增加了素质教育分,总等级分满分为80分。
等级划分为A、B、C、D四类,每门成绩都有一个相对应的考分段,最后以总分考分段的分数录取考生。
总分分为A类段分为A1=13、A2=12、A3=11、A4=10;B类段分为B5=9、B6=8、B7=7、B8=6;C类分为C9=5、C10=4、C11=3、C12=2;D类段是D13=1。
以单科成绩举例,考生语文111分和语文98分的考生所属的等级段是一样的A1(12);总分考分段在596分和541.5分之间的考生同在一个等级段A1(即总分13分),其总等级分同为80分。
课改区中考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综合文科6门科目的老师成绩将以等级形式呈现,分别为A、B、C、D、E五个等级。
每个考生的每门科目都有一个等级,6门科目就有6个等级,这6个等级不统一为一个等级。
因此,每个中考生见到的是各门科目的等级,不再是分数。
并且,学业考试的结果将作为中考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但不再是惟一的依据。
分数按比例转换成等级
考试卷面上的成绩仍为分数形式,但卷面上的分数将保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对外公布。
同时,各地将根据当地高中教育资源情况划定每个等级所占的比例,然后再将以百分制形式呈现的卷面分数转换成登记。
例如:某地根据本地教育资源情况,将A、B、C3个等级所占的比例划定为25%、30%、30%,那么每位考生各门科目的卷面分数从高分到低分排好序后,前25%的学生将获得A等,A等以下的30%获得B等,B等以下的30%为C等;E等人数一般情况下,应小于2%为宜;C等以下,E等以上的学生将获得D等。
0分、缺考的科目成绩不记等级。
如果同一科目出现同分的,那么这门科目的同分考生将获得相同的等级。
身体素质好优先录取
关于对“学业考试成绩等级相同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问题,饶颖明解释到,录取时,各批次招生学校在投档考生内,按照考生的学业考试等级排序,优先录取招生计划内90%以上的考生。
剩下的计划,若遇到学业考试成绩等级相同时,则按身体素质测试成绩等级、享受省定政策优惠、综合素质评定等级、优先学科、综合性评语等顺序,择优录取
孩子在外地上学,想转回户口所在地上学需要啥手续
转学条件:
1、学生符合转学条件、申请转学的,由转出校在确认相关证明材料后,从学校CMIS系统中打印转学联系表。
学生持联系表到拟转入校联系,转入校审核同意并签章后,返回转出校确认。
2、转出校在接到转入校的确认接受信息后,在CMIS系统中对该学生进行转学预处理,处理后相关数据(学生标示,姓名,转出校,转入校,转出信息等)自动上报到市、区级电子学籍业务管理系统。
3、转出校所在区县教委学籍管理部门登陆电子学籍业务管理系统,可以浏览当前本区转出学生相关数据。
转出校应及时将学生转学情况报告所在区县教委学籍管理部门。
三个工作日内,区县教委学籍管理部门不作处理,视为默认同意转学,转学预处理信息将自动回复至转出校,转出校可继续办理后续电子学籍转移手续。
4、转出校在CMIS系统中做正式转学处理,打印转学证明等相关材料,并做学生离校刷卡。
处理完成后该生学籍状态为不在学学生,学籍异动类型为转出,同时该转出操作自动上报市、区级电子学籍业务管理系统。
5、学生持学生卡及转学证明等相关材料到转入校报到,并刷卡入学,刷卡时将自动校验转入校的名称,符合后方可建立电子学籍档案。
6、转入校在做刷卡入学后,根据该生学生卡中的学生标示号(教育ID号),从市、区级电子学籍业务管理系统中自动获取该学生的历史电子学籍数据,下载后自动存储到相应位置。
7、学生完整的电子学籍档案(含历史数据)在转入校建立完成后,只能更正基本信息,历史记录中的成绩、评语等无法更改。
8、转入校应及时将学生转学情况在所在区县教委学籍管理部门备案。
转入校所在区县教委学籍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电子学籍业务管理系统,浏览当前本区转入学生信息,转学手续正式完成。
扩展资料
依据《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学生学籍管理采用信息化方式,实行分级负责、省级统筹、属地管理、学校实施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宏观指导各地学生学籍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建设全国联网的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电子学籍系统),制订相关技术标准和实施办法。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本行政区域内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制订本省(区、市)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指导、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各地和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建设电子学籍系统运行环境和学生数据库,确保正常运行和数据交换。
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督促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和本省(区、市)关于学生学籍管理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学校的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应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相应管理;督促学校做好学生学籍的日常管理工作。
学校负责学籍信息收集、汇总、校验、上报,应用电子学籍系统开展日常学籍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小学转学申请书示例一
xx小学教导处:
我的父母因工作需要,已调往xx市工作,我身边现在无任何亲人,为了方便我的学习和生活,让父母更加安心地工作,特提出申请转入就近学校上学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转学至xx市xx学校。
望领导批准我的转学申请。
申请人:
申请日期:
小学转学申请书示例二
尊敬校领导:
我是某校的某年级的一名学生,由于我的父母因工作需要,已调往xx市工作,我身边现在无任何亲人,为了方便我的学习和生活,让父母更加安心地工作,特提出申请转入就近学校上学,转学至xx市小学。
经与该校协商,他们的领导已同意接收我为该校的学生。
我诚恳地向你们提出申请转学,希望得到你们的批准。
望领导批准我的转学申请。
此致 敬礼学生:*
申请时间:*年*月*日
参考资料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学籍 管理办法》的通知
参考资料首都之窗-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
百分制是什么意思
百分制是指满分为100分的考试,小学一般都采用百分制。
2013年8月22日,教育部公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的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全面取消百分制规定。
对于考试,“十条规定”要求,小学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从四年级开始,除语文、数学、外语每学期可举行1次全校统一考试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统考。
《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明文规定,每门课每学期测试不超过两次。
考试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同时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多用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成长。
全面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
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采取“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级评价,多用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成长。
全面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
扩展资料:
全面取消百分制、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一个是从评价体系上的减负,另一个则是拿实际负担开刀。
按理说,这两条最新出台的小学生减负规定都很“实”,但看到新规后,不少家长却还是觉得有点“虚”。
这种“虚”,更多的来自他们对于“升学压力”的清醒认识。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汪明:要有一些治本措施,减少课程内容、降低教程难度、开展综合评价,真正要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还需要从整个我们制度改革当中寻找一条出路,第一就是我们中小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考试招生制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百分制
如何教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给我个大致一节课教学计划
建议你去买一本《新概念英语教师手册》。
我发一点给你看看。
它讲得很详细。
本教材使用说明
教师按语
伴随每个教学单元的按语应该被视为建议。
如果愿意,教师可以偏离所规定的教学计划,或是省略他认为不符合他教学目标的练习。
然而,写上按语的目的是帮助教师组织训练所介绍的句型。
在可能的情况下,每课书的练习均按难易程度分级。
这就意味着,如果时间不够,最后的练习可以删去,而不至于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进程。
每个教学单元包含两小时的内容。
如果教师仅有45分钟用于每个单元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那幺他就要根据他所能使用的时问来重新编排这些练习。
每个教师上课时都会使用的那些指令和评语—如“请听”、“坐下”、“再说一遍”、“一起来”等等—应该用英语来说。
在初级阶段,这些短语的含义可用手势和模仿动作来表述。
这些短语必须被看成与课文无关,除非它们正式在课文中出现。
按照本教材的目的,只有当学生学会使用某个句型他才算是熟悉了这一句型。
这就是为什么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指令并没有列入教师用书课文之前的句型和词汇表内。
按语分列在不同的标题之下。
现在我们来介绍其中的每一项。
内容和基本目标—总体评论
这两个标题下的内容简要地归纳了课文所教的句型和语项。
归纳完全是为教师准备的。
听力理解
详尽的指令在课程之初便作了交代,但随着教师慢慢适应这一程序,指令便逐渐简化。
我们推荐介绍课文的9个步骤,用以训练学生听懂英语口语的能力。
这9个步骤如下:
1 介绍故事
2 了解情景
3 听力训练目标4 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
5 回答问题
6 精读
7 再次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
8 重复
9 大声朗读
每一个步骤都必须简洁。
让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9个步骤:
1 介绍故事
教师用几句话介绍课文,使学生能清楚了解所发生的事情,而不需要去猜测。
开始可以用少量的中文,但教师必须尽早开始用英语。
例如:Today we’ll listen to a story about a handbag.(今天,我们要听一个有关手提包的故事。
2 了解情景
要求学生看插图,以便检查学生是否了解课文中所发生的事情。
在最初阶段可以给少量的中文作为提示,但教师必须尽早开始使用英语。
例如: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ell mc what is happening here.(看图,然后告诉我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可以再加上l至2个问题作为提示。
3 听力训练目标
通过给学生提个问题,让他们寻找答案的方式,教师为学生确立一个“听力训练目标”。
这就意味着学生会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去听课文录音。
例如:Listen to the story,then tell me:Whose handbag is it?(听故事,然后告诉我:这是谁的手提包
4 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
教师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在不停顿的情况下让学生静听一遍课文。
5 回答问题
现在教师再一次问第3步骤中的问题,让学生试着回答:Now vou,Ve heard the story.whose hand.bag is it?1你现在听Ti9个故事,这是谁的手提包P)训练学生不要集体回答,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知道答案,就让他们举手。
问一个学生,然后问其他的人:“你们中有多少人同意他/她的回答?‘如果你们同意请举起手来。
‘[对另一个学生]如果你不同意,那么你认为答案是什么
“你们中有多少人同意他/她的回答?“同意的请举起手来。
这样就能让学生不断地猜测,而且把全班学生都调动起来。
从一开始就要训练学生不做“任何准备”地去听,也不通过“翻译”。
很快,他们就会适应英语的语音,并理解他们所听到的内容。
6 精读
现在教帅重放录音或重读课文,每行后稍稍停顿,检查学生是否理解。
这是课堂教学巾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学生必须全力通过图片去理解课文。
如果学生不能通过图片来理解部分课文的内容—这种情况总会发生的—教师必须用手势和模拟动作来进行解释。
如果仍不能表述那一含义,教师就应该请班上学得最好的学生给出一个单词或词组的译文,以照顾尚未理解词义的学生。
把翻译看成最后一种手段。
在开始阶段,传达意思是很困难的一个环节,但随着课程的进展,困难就会越来越小。
7 再次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
不停顿地再次从头播放录音或课文。
经过以上6个步骤的精心讲解,这次学生应毫无困难便可听懂。
8 重复
再次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每行后停顿一下,让学生全体、小组(如教室里每一行)和单个地重复。
当全体和小组重复时,要求学生在看到你的明确信号后一起开始。
你可用点头或以手中的铅笔来做信号,想像你自己在指挥一个交响乐团。
课文中的断句标志着不同的“阅读单元”,它们的长度与学生视线的宽度是一致的。
9 大声朗读
让一两个学生扮演对话中的角色,大声朗读。
从中你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读出他们听到的英语。
这个介绍课文的过程不应超过25分钟。
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简化其中的步骤,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其后的练习。
在家中自学的学生应尽可能多听课文录音,使自己完全熟悉课文。
如果愿意,甚至可以把课文背出来。
理解
这个阶段包含两个练习:1学生回答问题;2学生提问题。
1学生回答问题
按照以上9个步骤介绍课文后,教师在班上向学生单独提问题。
如果一个学生没能回答出来,很快转向另一个学生,因此,这部分练习要很注意节奏。
教师提的问题和相应的答案都包括在教师用书中。
当然,如果你愿意,可以提一些额外的问题。
问题分成两类:
a 一般疑问句
一般来说,仅用Yes(是)或No(不)来回答一个问题是不礼貌的。
要训练学生注意听一般疑问句的第一个单词,在回答时用同样的词。
教师:Is Anna’s dress new?(安娜的连衣裙是新的吗
(问题中的第一个词是Is)学生:Yes,it is.(是,它是新的。
(is是答案的一部分)
教师:Is Anna's dress blue?(安娜的连衣裙是蓝色的吗
学生:No,it isn't(不,它不是。
b 特殊疑问句(以Wh-开头和以How开头的疑问句)
训练学生回答以When,Where,Which,How等词开头的疑问句(当然,在这本教材中要花一些时间才能逐渐达到这个目标)。
学生可以用完整的句子回答,也可以用简短的、较自然的回答方式。
教师:Whose dress is new?(谁的连衣裙是新的
学生:Anna’s dress is new.或Anna’s(安娜的连衣裙是新的。
或简短回答:安娜的。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会把When和时间、where和地点、Why和原因、who和身份、Whose和所有权、Which和选择、What和选择、身份或活动、How和方式联系起来。
2学生提问题
为了防止类似Where he went的错误问题,需要训练学生同时问两个问题。
第1个是一般疑问句,第2个是特殊疑问句。
例如:
教师:Ask me if Sally is in the garden.(问我萨莉是否在花园里。
学生:Is Sally in the garden?(萨莉是不是在花园里
教师:Where.?(.在哪里
学生:Where is Sally?(萨莉在哪里
(而不是Where Sally is?或Where Sally?当然,在这本教材中要经过一段时间问题才能发展到这个形式。
所有的这类问题都包括在教师用书中。
如果教师愿意,可以增加一些问题。
活动
在每个教学单元第l部分的结尾处,有一些关于课堂活动的建议。
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它们可以全部省略。
应该尽一切可能不时地介绍一些课堂活动,因为它们会活跃课堂气氛,为语言教学增添乐趣。
所建议的课堂活动有两种形式。
游戏
一系列关于游戏的建议可以帮助学生操练某些句型。
讲故事
可以要求学生仅仅依靠插图来重新组合对话。
成年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对话通常会感到不自然,讲故事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折衷办法。
这也是非常有用的锻炼记忆力的方式,同时为讲话打下基础。
附加练习
在学生用书中,每个教学单元的话半部分(所有双数课文)都有一些标了数字的插图,有些还有单词和句子。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在可能的情况下,一个单词要在口语中出现后才正式在文字中出现。
这就是为什幺这些双数课文常常仅有插图。
在这些插图的帮助下,学生可以练习某些句型(句型既有渐进型的又有静态型的,取决于课文)。
附加练习往往从一个简短的练习开始,这个练习仅仅针对一个特殊的问题,如数字的用法、目期、时间、字母的使用、拼写难点等等。
这类难点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反复练习,不可能在一两课中解决。
在此练习之后,学生继续进行重复训练和句型训练。
重复训练学生进行重复训练。
他们可以利用录音机和录音磁带在课堂上进行这种训练,如果是自学,也可以在家里进行。
但也可采用另一种方式,即由教师“现场”口头指导,利用书中的录音材料进行训练。
句型训练
这种句型训练是双数课文的主体。
在这些训练中,教师试着引导班上的学生练习一系列不同的句型。
学生可以全班、小组或个人进行回答,形式可以由教师桌决定。
每次给学生介绍一个新的句型练习时,教师应该说明所需要的回答形式,可以用口头说明或将回答写到黑板上。
不需要从语法上进行解释。
每一个新句型都应该作为口头表述的形式来介绍。
但介绍新句型的方法则由教师自己决定。
在进行句型操练时,教师提供诱导,学生看着自己的书作出回答。
例如引导有关现在完成时用法的句子可以这样进行:
教师:Look at the first picture What has shejust done?(请看第1幅画。
她刚刚做完了什么
学生:She hasjust aired the room.([看插图]她刚刚给房问通了通风。
教师:Look at the second picture.What have theyjust done?(请看第2幅画。
他们刚刚做完了什
么
学生:They have just cleaned their shoes(f看插图]他们刚刚擦了鞋。
在部分练习中,没有要求学生去查看插图,只让学生使用“提示词”。
所用的提示词都列在教师用书中,而且是从学生所熟悉的词汇中选出来的。
下面是这种练习的一个例子。
引导使用very much和very many的句子:I call’t buy very much/many.(我不能买很多。
教师:What about pencils?(那么铅笔呢
学生:I can’t buy very many,(我不能买很多枝。
教师:What about coffee?(那幺咖啡呢P)学生:I can’t buy very much.(我不能买许多。
以下是可用在问题What about…
中的提示词:面包、奶酪、肥皂、牛排、饼干、鸡蛋、蔬菜、水果,鲜花、蛋糕、纸张、墨水、胶水、衣服、阿斯匹林、药品、果酱、蜂蜜、信封、杂志、葡萄酒、牛奶。
句型训练之后是书面练习。
书面练习
书面练习有两种形式:结构练习和听写。
结构练习
在最初的几个教学单元中,学生在开始正式的书面练习前应先抄书。
在学生用书中印有要求使用的手写体格式和所要求的回答形式。
应该注意到,在开始阶段,虽然书面练习的指令很简单,但所用的语汇是学生所不熟悉的,需要解释。
这些练习的目的不是学习新的句型,而是去重复和巩固已经口
头学会的内容。
它们必须置于口头训练之后,而且可以作为家庭作业。
学生不应仅填几个空,而应抄写整个练习。
听写
听写练习在第17教学单元之后才开始,听写的内容均是课文中见过的语言。
教师用来听写的总是前一个教学单元笔头练习的答案。
附加练习部分有将近1小时的素材。
由于练习是按难易程度编排的,因此,如果时间不够,可以省略最后几项。
测试
在全书的中部有一个测验,教师可以用这套试题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外作业
录音磁带
除了布置书面作业外,必须鼓励有配套录音磁带的学生在家里多次播放新学对话的录音。
如有可能,应要求他们背诵对话。
同时也应建议学生跟随录音带上的练习进行训练。
全书的72篇课文组成了一个循序渐进、按语言结构难度分级的基础英语概论。
课文短小精悍,便于记忆:可以使零起点的学生在使用语言过程中逐渐增强信心,提高能力。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313/139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