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联画家长评语怎么写推荐阅读:
急需关于家长给孩子画漫画的评语
孩子有兴趣固然是好,但因爱好而耽误了学习就得不偿失了,要注意劳逸结合,该玩时尽兴地玩,学习时认真地学,这样就一举两得了。
关于保护环境的家长寄语
感谢学校老师利用写作为的方式进行环境教育,高兴孩子认真写出自己的环保情结。
看到孩子都想到“关爱地球母亲”,认真去做身边的环保“小事”。
这一点,对我也是个触动。
我真心用实际行动支持孩子,开展一个“家庭一起做环保”的竞赛活动啊
家长对孩子漫画的评价
家长不能扼杀孩子的天性,应正确引导,孩子有兴趣固然是好,但因爱好而耽误了学习就得不偿失了,要注意劳逸结合,该玩时尽兴地玩,学习时认真地学,这样就一举两得了。
大学实习四联单问题
没听说过你这种所谓的四联单,既然是只需要加盖实习单位的公章和评语,直接找主管领导不就行了,你实习手册是为了给学校证明你已经完成实习用的,本人以前实习的时候没用过这种四联单,而且这跟进事业单位没什么关系吧,只要你能通过考试面试,都可以进事业单位呀。
我听过的四联单叫新生录取名册,跟你说那个相差甚远。
实习证明是什么样的
学 生 实 习 证 明(模板)
兹有_学校_同学于_年_月_日至 年_月_日在_公司_部门实习。
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实习期间服从安排,完成实习任务。
尊敬实习单位人员,并能与公司同事和睦相处,与其一同工作的员工都对该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特此证明。
公司(盖章)
日期
评价
向左转|向右转扩展资料:
实习报告、实结、实习小结的区别
实习报告:报告都有基本的格式,就像政府工作报告,主要表述这一年或这一段时间的工作,计划实施情况,就是一种公布式的报告,让别人知道你在这一段时间的情况。
实结:就是实习完成后进行的整体性总结和概括。
在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是如何克服的。
总结自己获得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习小结:就是在实习的过程中,某个时间段的小范围的总结,对以后的实习和工作有指导性的作用,时常的反省吧可以这样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实习报告
伊索寓言 断尾的狐狸概括全文与寓意
一只狐狸被捕野器死死地夹住了,为了逃生,他狠心咬断了自己的尾巴。
没了尾巴,狐狸自己觉得十分没有面子,总是躲躲藏藏,羞于见人。
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他决定劝说其他狐狸也去掉尾巴,这样大家就都一样了。
于是他召集了所有狐狸,劝说他们割去尾巴,他信口雌黄地说:“尾巴既不雅观,又成为我们拖着的一件笨重的东西,是多余的负担。
有一只狐狸站起来说:“喂,朋友,如果这不是于你有利,你就不会这样煞费苦心地劝说我们了。
寓意:有些劝告并非出于好意,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扩展资料:
出处介绍: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教故事,共357篇。
《伊索寓言》中收录有三十多则寓言,内容大多与动物有关。
书中讲述的故事简短精练,刻画出来的形象鲜明生动,每则故事都蕴含哲理,或揭露和批判社会矛盾,或抒发对人生的领悟,或总结日常生活经验。
该寓言集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寓言作者谴责当时社会上人压迫人的现象,号召受欺凌的人团结起来与恶人进行斗争。
《伊索寓言》对后代欧洲寓言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不仅是西方寓言文学的典范之作,也是世界上传播最多的经典作品之一。
用景物描写体现人物心情的句子
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进而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
可见情、景确实是古典诗词中最基本的内容。
由于情与景在诗词中构建的方式不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唐诗中情与景的结合。
一、触景生情。
这类诗词中,诗人心中的情还处在潜滋暗生的状态,由于感触到景物而使得隐藏的情感一下子显露出来,并寓情于景中。
如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中展现 一幅山林秋色图,远山、斜径、白云、人家等这些都是一般山林都有的特点,不足为奇;但是暗藏在诗人心中的对山景的愉悦使得作者停下来不走了。
直到近晚也不走,却是由于山林中的枫叶,于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就触动了诗人萌生愉悦而对美追求的心情驻车欣赏,止步品味,这样诗人对秋的热烈、生气勃勃的感受,就让枫叶触发出来了。
二、寓情于景。
有一类诗词中常是情景分写的。
有的是上句写景,下句写情;有的是上联写景,下联写情;有的是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情;有的是上片写景,下片写情等等。
这类诗词的情景抒写虽有侧重,但其内涵统一的,景为情作铺垫,情渗景显灵气。
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
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全诗风格正是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很好体现。
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三、缘情布景。
这一类诗词中,由于诗人心中淤积着强烈的思想情感,他需要将这种情感宣泄出来,于是就或给自己所处环境情感化,或安排与自己情感相印合的景物,一般说来,就是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明白地兑附在景物上。
如王绩的《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本诗写秋景是其染上了一层淡的感彩,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显示了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本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
中间两联写景,经过以情写景、借景言情的层层深化描写,把诗人的孤寂彷徨之情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直觉的艺术观感和美的愉悦。
诗中所蕴含的不尽之意,更使人们长久地咀嚼、回味。
四、情景互衬。
这类诗词中,情与景是相互衬托关系,情因景衬,情更真切;景因情衬,景更深沉。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是一首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
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
再从帐外写到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
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别的特定环境。
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
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
虽然写雪冷,但友人间的情却是温暖的。
这样送别的情与雪景的衬托,更显得情的深重。
情与景是不可分的,写景是为了抒情,抒情是要衬托景物的环境作用。
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把情与景分开。
因为只有把握好情与景的关系,就能更好的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旨,从而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
不过诗歌的鉴赏还可以从其它的角度去欣赏,在这里我只是从情与景这两方面的结合来说说我的观点。
山水田园诗表达的情感
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诗派。
以描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而得名;王维、孟浩然为其主要作家,故又称“王孟诗派”。
“盛唐”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一些文人士大夫等寄情山水,便产生了山水田园诗派。
该诗派以五言为主,注重反映山水田园的自然美,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讲究技巧,风格淡远清新。
风格淡雅恬静、质朴自然。
有的诗篇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趣,把形似与神似统一起来,比谢灵运山水诗派有较大发展。
他们的诗歌以恬淡清幽的意境和平和近人的风格吸引着一代一代的文人。
王孟诗派的其他成员,通常认为是綦毋潜、祖咏、储光曦、裴迪、常建等等,他们在诗风上表现出相似的格调,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
其中裴迪和王维关系最近,相互之间经常作诗唱和,裴迪有《辋川集》二十首,王维也有很多 裴迪的诗歌。
大概由于二人过往甚密之故,个人认为裴迪诗大有王维诗的味道,有时还隐隐透出一种超脱红尘的隐士之风。
祖咏的诗看得不多,印象最深的是《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从唐代社会文化背景入手,分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独特风格的成因。
一、从文学自身发展来看,盛唐时代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思想,是形成山水田园诗质朴淡雅、恬静风格的内在审美需求。
二、从社会思想来看,唐代道、儒、佛三教并存,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思想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产生的情感社会基础。
三、唐代的隐逸之风,是形成其冲淡空灵、玄远飘逸特征的内在趋动力
四、唐代经济的繁荣为文人们歌咏山川田畴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证
王维出身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对封建统治阶级有一种天然的包容性;且在他的一生中,虽有仕途不得志的时候,但总的说来,其一生都是比较悠闲安乐的。
特别是在他大约四十岁以后,开始过着那种半官半隐生活的时期里,他“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并吃斋奉佛,“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并见《〈旧唐书〉本传》)。
正如他自己所言,“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所以他对现实生活基本是抱着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到了晚年,他甚至说“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叹白发》),完全变成了一个“以禅诵为事”的佛了。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王维的诗作中充满了空灵、虚无之感。
如: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缑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父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渭川田家》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个评语主要是针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王维山水田园诗最大的价值,在于他对山水艺术美的创造。
为了取得“诗中有画”的艺术效果,王维调动了他作为画家、音乐家、诗人的一切艺术手段,善于在诗中构图布局、设辞着色、讲究动静结合。
王维曾有过塞上之行,并作有《使至塞上》一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首二句叙事,说自己奉使出塞,轻车简行,经过了古属国居延。
三、四两句说自己像风中的蓬草,来到了塞上,大雁还懂得飞回北方,自己反而离开故土,含蓄地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
五六两句写塞上风景,很能表现他构图创意的长处:茫茫荒漠上劲挺直上的烽烟,绵长而广阔的黄河上的落日,组成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无怪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
在景物的描写中,表现了诗人走马西来,豪迈壮伟的情怀。
而且这里的“直”字,把人的视线引向云汉高处;“圆”字,让人想象太阳如何落入黄河。
用字上,也见出作者的匠心。
最后两句交代前线指挥官的所在,作为全诗的结束。
《汉江临泛》也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于山翁。
“楚塞”指古代楚国的地界。
泛舟江上,远远望去,只见湖南方面汹涌而来的“三湘”之水和古楚之地相接,这是实写,而汉水入荆江与长江九派汇聚,则是想象之辞,这两句把远望和遥想之景有机地结合起来,写出了浩淼的水势。
三、四句说茫茫江水,似乎要流到天地外去了;青山迷蒙,只觉得若有若无。
这两句着墨极淡,为人的视野创造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将实景化为空白。
五、六句写乘舟江上,感觉到郡邑城郭,若浮于前浦;江上波澜,似晃动了天空。
借此衬托出江水的浩大无边。
王世贞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一联说:“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此诗的确是王维融画入诗的力作。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体现了浓郁的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和生发。
他的山水田园诗,主要是描写自然山水和农村风光的幽美以及隐居生活中的情怀。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说王维是直接陶渊明的,在表现对隐逸生活的热爱这方面,的确是这样的。
如王维的笔下,农村的景物人情都是那么美好: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题为《山居秋暝》的诗,把山村秋天的黄昏,描写得这样空明澄净、清新纯美:一阵秋雨过后,空气格外清爽,月光透过松枝,斑斑点点洒落地上,山泉叮咚作响,水底沙石历历可见。
翠绿的竹林里忽然传来清脆的笑声,原来是浣纱的姑娘要回家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打鱼的人们晚归了。
这样一幅清新而宁静、生机盎然又祥和优美的山居秋暝图,深深地吸引了作者,最后他由衷地表示:春光要过去就过去吧,我这个“王孙”是决意要留下来的。
除了构图,王维十分注意设色的技巧。
他的一些诗如《送邢桂州》中:“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上句写日落时江湖上反射出一片白光,下句写潮水涌来时,碧波滚滚,天地似乎要被它染青。
《积雨辋川庄作》中:“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漠漠水田和阴阴夏木,前者色调光亮,后者色调沉着;白鹭和黄鹂,色彩对比鲜明。
《辋川别业》:“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
《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敷彩设色更是鲜丽。
王维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对音响的感受特别敏锐。
所以他的山水诗善于将声音溶入画面。
如《秋夜独坐》中:“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青溪》中“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
王维深受禅宗的影响,所以他的一些山水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
(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
他的“禅理”是什么呢
就是在凝神观物的过程中,制服心中的烦恼,达到任运无心的自由境界。
所以他的山水诗,喜欢追求寂静空灵的境界,这在他著名的《辋川集二十首》中表现得更突出,如《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二十个字,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受。
月夜竹林之景,一片空明澄净,而弹琴长啸之人,多么安闲自在,他的神态、心态和外界的物态融为一体,相合无间。
诗中的这个“人”,无疑是万虑皆空、俯仰自由的诗人的自我写照。
再如《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诗首两句写辛夷花之美,它长在枝条的末端上,春天到来的时候,它争先开放出红色的花朵。
但是它生长在没有人迹的山涧中,所以它的开放既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它的凋零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悲悯。
这是一种闲静空寂而绝不激动的境界。
难怪明人胡应麟读此两诗后说:“读之身世两忘,万念俱寂”。
王维的这一类诗,虽然常常流露出寂空之感,却并非参禅之作,而是将禅理寓于山水的描写之中,令人咀嚼玩味。
我们在欣赏这一类诗时,固然要识别其中消极的成份,也不能因噎废食,忽视了诗人创造的艺术美和提供的艺术经验。
总之,因为王维有效地将色彩、线条、构图等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以及音乐家对声音的表现技巧、诗人的情思和禅意全面地运用于诗中,所以他的山水田园诗具有卓然独立的成就。
孟浩然前半生在家闭门苦学,曾一度隐居鹿门山。
四十岁长安求仕失望,漫游吴越,最终归隐故土。
他一生虽然基本上过着隐居的生活,但他内心却相当矛盾:既希望朋友引见,进入仕途;又对世事极为不满,心情激愤难平。
如在《归故园作》中,他写道:“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其激愤欲狂的心境由此可见一斑。
而且直到晚年,他这种“仕”与“隐”的矛盾才有所淡化。
李白对孟浩然是十分推崇的,他曾亲往襄阳看望孟浩然,写有《赠孟浩然》一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对孟浩然淡泊名利,自放于山水之中的生活态度,给予由衷的赞美。
但实质上,孟浩然最后的隐居,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从此诗中可以看出孟浩然即使在后期,内心还潜藏着强烈的入世的愿望: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看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气势宏大,境界阔远,哪里是心如止水的隐者的心态
难怪清人潘德舆称他的部分作品“精力雄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养一斋诗话》)这两句写洞庭湖的诗,只有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可与之媲美。
而诗的后四句,则明显流露了希望张九龄援引的意思。
孟浩然最为人称道的,还是描写山水行旅和隐逸生活的作品,这一类诗,也最能代表孟浩然诗歌的风格。
他的手法,最突出的在于白描。
他往往用素淡的语言,简洁地写出自己直观的感受,看似不经意,但又具有超妙自得之趣,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野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以白描手法写出直觉感受到的日暮、旷野、清江、烟渚,以及“天低树”、“月近人”,展现出了秋江夜泊,乡情缭绕不去的情景。
又如《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如实地写出日暮猿啼,江湍水急,风吹叶响,月照孤舟的景物,其中渗透了诗人浓郁的旅愁乡思。
在这些诗里,笔墨轻淡、清丽,景意象却很鲜活。
他不像王维那样讲究色彩的鲜丽、构图的虚实,只是淡淡写来,似乎毫不着力,却自有一种令人回味的韵味。
孟浩然的田园诗有意学陶渊明,写自己和农人的交往、写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气息,写自己在自然中、在和纯朴的农民交往中怡然自乐的心情。
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一首诗写的是眼前景,诸如绿树、青山、场圃,说的是凡人情,诸如具鸡黍,话桑麻,用的都是口头语,给人宁静、祥和、优美的感受,一种醇厚的情味,沁人心脾。
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中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地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分散在全篇中。
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追求自然淡远,的确是孟浩然山水田园诗鲜明的特色。
他如“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残句)都是为人传颂的名句。
五绝中的《春晓》更是脍炙人口,把春天清晨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作了精妙的体现,寄寓了作者对生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语言平易,却朗朗上口,韵味无穷,可谓不求工而自工。
孟浩然的诗歌成就,能够独树一帜,自成境界。
他在山水田园诗方面的建树,使他对唐宋以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浩然的代表作是山水田园诗。
这些诗,有一部分是漫游秦中、吴越等地时所作的。
例如:
木落雁南渡,被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隔离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江上思归》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新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平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秋登兰山寄张五》
在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人群体中,储光羲、祖咏、裴迪、常建等人也都留下了一些优秀的诗作。
如储光羲的《钓鱼湾》,写景清丽,意境完美,可作为储光羲山水诗的代表: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两句,从“疑水浅”写出了景物的特色,“潭清”、“荷动”二句,从景物的动静状态中捕捉住它们之间微妙的关系,又写出了观赏者的怡悦的心情。
祖咏的《终南望余雪》,据说是应试之
小弟不才凑字数凑了一首诗,还望高人指点。
雪满天山白绿松,莲花映日照晴空。
忽闻往日音容笑,声去山空不复拥。
一二四句押韵,达到了诗的水准,满足“诗必押韵”的做诗要求,但不是“七绝”
七绝的要求不仅要押韵,还要对仗,简单说就是搞两副押韵的对联,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天、船”押韵,句式对仗,平仄协调,这就是标准的“七绝”,模仿这样的格式创作,满足“押韵、平仄协调、对仗”这三点,你的七绝就不会出局了。
赞美诗词的句子
1、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出处:唐代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翻译:先生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诗风的清秀。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出处:唐代李白的《江上吟》
翻译:我兴酣之时,落笔可摇动五岳,诗成之后,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
功名富贵若能常在,汉水恐怕就要西北倒流了。
3、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出处:唐代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翻译:当年有位洒脱狂放之人名叫李白,人称谪仙。
看到他落笔,风雨为之感叹;看到他的诗,鬼神都为之感动哭泣。
4、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出处:南宋陆游的《文章》
翻译: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
5、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出处:唐代杜甫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翻译:文思教捷下笔成诗千首,飘零无依消愁唯酒一杯。
匡山那有你读书的旧居,头发花白了就应该归来。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313/139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