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正文

教师对幼儿美术手工作品评语

教师对幼儿美术手工作品评语推荐阅读:

教师给幼儿绘画作品的评语怎么写

第一,兴趣是否很高,愿意画。

几乎每一位幼儿对画画都有着强烈的兴趣,他们总是忘我地创作着,用画笔画出他们眼中的世界,或主观或夸张,极富有新颖性相独创性,他们的画虽然稚拙,却也妙趣横生。

但幼儿运腕用指的能力差,加上知识面窄,对事物的认识不深刻,看问题比较片面,思维方法非常幼稚,所画物体不成比例,多为象征性的,粗枝大叶的略衅作画,他们画的人常常是大大的头小小的身体,有的干脆就用一条直线代表一只手臂或一条腿,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他们画的不准不像是自然的,这也更能显示出幼儿所特有的兴趣、风格。

教师要保护好幼儿的这种绘画兴趣和特点,与幼儿一起分享他们创作的快乐,尊重他们,以表扬为主,局部矫正为辅,不能以成人的好坏标准刻板地评价幼儿的作品,更不能横加指责和随意改动他们的作品

而应用\"童心\"去想幼儿所想,看幼儿所看,感幼儿所感,绝不能以线条整齐不整齐,造型象不象,是不是和老师的范例一样来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而应更多地看到作品的内容及情趣。

第二,运笔是否大胆流畅,不缩手。

大胆流畅的运笔,体现出一个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细微进步,并用言语、动作对他们的进步表示肯定,让孩子在这小小的成功中逐步树立自信心。

第三,想像力是否独特,超越了现实。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人类的进步,是知识的源泉。

因此,教育如果不能培养孩子自己开拓生活的原动力,它就失去了意义。

我们的绘画作品的作者是三至六岁的幼儿,如果让幼儿一味的临摹或在记忆中临摹别人设计的形象,那样会促进幼儿惰性心理的产生,关闭想像的阀门,使孩子走入误区。

在指导幼儿绘画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幼儿很少想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他们常常是随意涂抹,添加组合,全凭自己的想当然,这是自然的,有时他们想和满天的小星星一块跳舞,给火辣辣的太阳编一顶大大的太阳帽,帮可怜的丑小鸭找到他的妈妈,给…。

在此,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更多地表扬幼儿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

第四,色彩是否艳丽,不受约束。

儿童画不同于成人画,它满含着儿童对周围事物天真而又充满热情的感受,反映了他们幼稚而又大胆的想法。

色彩对幼儿是非常奇妙和具有吸引力的,幼儿的色彩画不受物体固有色限制,他们不懂得色彩的冷暖,画中充满着色彩的对比和夸张的表现,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地用鲜艳、强烈的色彩抒发感情,将画面渲染得五彩续纷。

一棵大树,他们会用上所有的颜色进行涂染,一座小房子经过他们的加工会变的五颜六色教师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要尊重幼儿绘画特点,善于对不同幼儿的绘画作品给予恰当的评价不轻视和忽略任何一位孩子的作品,准确找出其中优点和成功之处,引导幼儿的绘画表现逐渐走向完美。

幼儿园小朋友的绘画作品从哪些角度评价

可以从幼儿绘画作品的分析方式进行评价,还可以从儿童发展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

一、从幼儿绘画作品的分析方式评价:一般从构图、设色、主题几个角度来分析儿童绘画作品

构图:画面采取的是居中的策略,围绕图画的中心安排形象,能注意到形象的确切大小,形象的摆放是比较均匀的。

画面主次分明,能体现主体形象等。

设色:幼儿在选择颜色的时候能选择与实体相似的颜色,在选择绘画颜色的时候能够将颜色与实物一一对应起来,能够注意冷暖色调的搭配

主题:内容主题突出。

二、从儿童发展的角度评价:

1.评价要培养和提高幼儿绘画兴趣。

教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淘汰,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我们不能以哪个幼儿画的好,或哪个幼儿画的不好为标准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发展性评价这种以人为本,以孩子的最终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方式有助于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他能依据幼儿的不同背景和个性特点,准确地判断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幼儿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2.评价方式要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上,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①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性,让每个幼儿获得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

在幼儿园里,老师和孩子是形影不离的,所以相对中小学来说,幼儿园老师和孩子的距离更近些,老师对孩子的各方面了解也更深些。

在评价中,不仅要突出“为了孩子的一切”,还要突出“为了一切的孩子”,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提高不同个性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从而达到促进全体孩子共同进步的目的。

②评价活动由静态评价变为动态评价,注重活动的过程性。

在以往的绘画评价活动中,我们往往偏重于作品结果的优劣,静态的对孩子的绘画作品实体作出评价。

新纲要理念指出我们的评价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应动态的对幼儿的整个绘画过程作出评价。

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持久性、绘画习惯等。

3.增强幼儿与评价活动的互动性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往往在无意中就会以教师自己的意愿为主,自己决定作品的好坏优劣。

教师要扮演的是:“裁判者”的角色,虽然也有个别幼儿参与评价,教师总结,但由于教师平时缺乏对幼儿该方面的引导和培养,幼儿缺少该方面的能力,这一切形同虚设。

扩展资料:

幼儿美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65666262术是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

主要分为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类。

自从1981年美国斯佩里博士关于左右脑分工的理论获得诺贝尔奖后,许多发达国家都在竞相探求形象思维的教育,一些科学家开始研究均衡地运用左右脑半球的教学法,他们认为:只有绘画的训练才是形象思维的突破点。

从而促进分析、推理的能力及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力、感受力,幼儿在美术教育中所获得的智慧、知识和经验可以把智商提高30%。

所以作用美术教育所解决的不仅仅是幼儿绘画技能的问题,它开发智力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画画本身的含义。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指出:基础教育重在培养人的基础素质,这些基础素质将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其终身受益,素质教育倡导“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美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美术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初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欣赏力和表现力;逐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发展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和操作能力,初步熟悉并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及用法;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自由地表现对生活的感受,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入,美术教育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爱画是孩子们的共性,幼儿绘画训练的目地是为了开发幼儿智力,使他们学会一个自我独立观察、感觉、组合、表达世界的方法。

所以,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孩子们自由,还孩子本色。

只拿“象”与“不象”作为评价一幅幼儿画的好坏标准,势必给人才的培养带来失误,伤了一些孩子的心。

由于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十分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幼儿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

“对于幼儿来讲,艺术就是一种游戏,只有幼儿从中获得欢乐和愉快的体验时,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幼儿的需要,并且被幼儿所接纳”。

所以,幼儿绘画介于游戏和心理表象之间,他们的绘画活动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产物,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锻炼他们手、眼、脑高度和谐的统一能力,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独立创新的能力,开启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及的。

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因此,教师应珍惜和爱护他们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

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

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画出真正的幼儿画。

参考链接:幼儿美术-百度百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百度百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百度百科

美术活动教师应当如何评价幼儿的作品

1.教师要了解评价对象。

在分析评价前,首先对班级幼儿美术发展水平有基本的了解,对每个孩子原有能力进行详细的分析。

每个幼儿的能力强弱不同,原来的基础不同。

因此,教师在组织评价时要在幼儿原有的基础上进行。

2.明确教学活动中的要求,确定评价项目。

在美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牢牢地把握住本次教学活动的目的与要求。

无论是启发引导过程还是评价过程,都要根据教学要求以及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确定评价项目,使评价活动始终围绕中心与主题。

如在组织中班上学期幼儿进行涂色活动中,要求幼儿掌握涂色的三大要点:涂色时往一个方向、要涂满、不要涂到线外面去。

在评价中,我根据这三大要点,对幼儿实现教育目标的整体及个别情况进行评价分析。

“今天小朋友给汽车都涂上了非常鲜艳的颜色,给汽车涂色时要注意往一个方向涂。

现在我们来找一找,哪辆汽车涂色涂的很满没有漏涂的部分;再找找哪辆汽车的边缘涂色很整齐,没有涂到线条外面去…”这样,教师即对班级总体完成教学目标好的地方进行简单概括,将幼儿作业完成不足的地方重点提出来,引导幼儿观察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

明确了教学活动的要求能够使评价活动更具针对性。

3.重视以正面评价为主,平等全面地评价幼儿美术作品

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我总是尽可能找出幼儿出色的地方加以鼓励,对其不足用建议的方式、商量的口吻提出改进意见。

浅谈如何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有效评价

1.围绕情感目标—评价幼儿美术情感表达。

一是从美术作品看体验性成长。

也就是儿童能否体验到他的所作所为,是否表现了自己的积极欲望,让孩子自由地表现和阐述他的作品

二是从美术作品看情感性成长。

也就是幼儿在完成一件作品时所倾注的感情宣泄。

这种感情宣泄的强烈程度是与幼儿对他的作品究竟有多少体验成正比的。

2.围绕知识目标—评价幼儿美术作品内容。

一是从作品内容看智慧成长。

孩子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细节”,智慧程度很高,评价时应强调这种绘画中的智慧成长,强化幼儿创作的冲动和自由。

二是从作品内容看知觉成长。

知觉是人对事物各种感觉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整体认识,知觉经验缺乏的幼儿,通常绘画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笔触与线条怯懦、犹豫。

同时由于这些幼儿知觉少,而难以形成视觉上的意象,因此绘画便显得想象力不足。

绘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这类孩子,加强这类幼儿的知觉经验的培养。

3.围绕技能目标—评价幼儿美术技能运用。

一是从美术作品看美感。

在艺术上,美感的评价标准均基于个人的作品,有创造力的

1\/4页

作品都是根据个人的美感原则而产生的。

作为老师,在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时,不应统一管制美感,不应给孩子教条式的规则。

二是从美术作品看表现创造。

美术活动中应让孩子自由地交换意见,孩子间能自由地表达和沟通。

评价原则

1.评价内容—感受体验原则。

教师应摒弃站在自己角度看作品的习惯,把自己当做幼儿,努力从他们的画中体验孩子的特殊情趣,并给予鼓励。

2.评价角度—多元整合性原则。

以多元的角度评价孩子美术作品

不会动手的孩子,只要能大胆地下笔就是进步;基础好表现能力强的孩子,可激励他们更加大胆地创造美和表现美。

应力求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评价给予的肯定和鼓励。

3.评价语言—引导激励性原则。

评价语言应着眼于幼儿美术学习兴趣的提高与美术创作自信心的树立,应从幼儿作品的特点出发,采用支持性、助推性的评价语言。

4.评价主体—整体发展性原则。

评价孩子的美术作品教师不仅要关注“特别好的”或“特别需要帮助的”孩子,更应面向全体,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目的。

5.评价平台—成果展示性原则。

让幼儿人人参与,把作品张贴出来,互相进行审视、交流。

这也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过程。

幼儿绘画作品评语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度米文库

儿童绘画作品评语【篇一:幼儿美术作品评语】1、你很聪明,想法新颖,线条表现上不错,树桩粗粗,还有太阳和小草,看起来很有生命力哦

下次可以注意色块的运用~—吴老师2、宝贝的树很有创意呢

像是一棵火苗树,让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金色与灿烂。

希望你继续加油哦

3、这幅秋天的树林,树木高低错落,有的像蘑菇,有的尖尖的,还有的还没长大呢,吴老师好喜欢你的小树林。

4、bily的树是一棵很粗壮的树,让人感受到了旺盛的生命力,你的树桩涂得特别好,能大胆尝试,线条流畅,画面有一定的表现力,希望你继续努力。

5、你的画面丰富,树木都高高的,色彩鲜艳,显露出你与众不同的思维,富有个性。

刮画可以再细心些,作品会更佳哦。

6、宝贝的树很有秋天的特点哦,树干光秃秃的叶子都快掉光了,很有意境,老师总能看到你一幅幅画面丰富的作品期待你画出更棒的作品。

7、你是一位懂事的孩子,上课认真,画画细心,画面比较丰富,有大眼,果实累累的树木,还有高高的天空,老师希望你可以下次可以多注意将刮画的地方刮的更细致一点,这样会更好看哦

8、这是一幅密密丛丛的树林,宝贝还说前面是两颗连理树呢,真是太棒了,很有想法,线条的运用上还可以在加强一些,你会变成小画家的。

9、从你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你的想法也很独特,但是线条缺少一些表现力,如果能加粗你的线条,把构图放大一点那会是多么了不起的作品呀

10、你的画面很热闹,从中老师读到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吴老师

如何在美术课中正确评价 幼儿园教师随笔

通过听讲座和看课等方式的学习,我更深入的了解了幼儿美工教育教学的教学理念、内容设计,现将所学所感总结如下:

一、所学

当前,如何站在开发儿童的潜力、发展儿童健康的个性、激发儿童学习的愿望的新的高度,是美术教育者共同要研究的问题。

1、拓展视野,培养儿童对周围事物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以往美术教学是以向儿童传授粗浅的美术知识技能为主线进行的。

虽然教学内容能注意题材广泛,贴近儿童生活,但大都停留在儿童平时所积累的零碎经验的层面上。

经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我们发现内容和方法是一个整体,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对扩大儿童的视野、培养儿童探索世界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也是儿童美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

为此,改变以往停留在单一领域目标的做法,深入到儿童生活中去发掘他们关注的热点,将目标拓展到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与求知欲,要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并从中去寻找美术创作的题材,将儿童美术创作放在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使儿童不断体验探究新知的乐趣。

2、运用各种途径与手段,培养儿童自立学习与探究的能力

不能把美术教育局限于专门的美术活动。

美术作为儿童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时,它的目标就不是学习某种表现形式,而是把握更为灵活的学习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自我实现的能力,使美术在儿童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将科学探究与艺术表现相结合,让儿童获得审美的情感体验

儿童探究中的发现,不只是对原有资料的重复利用,而是将它们进行梳理和重组。

当儿童有着运用美术来表达自己感受的强烈愿望时,他们需要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去实现。

这时教师应该给儿童提供一个超越自我、大胆创造的机会,在儿童的能力范围内,让他们再一次面临挑战,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科学的探究和发现,借助艺术的手段,创造性地加以表现,进入一个充满审美情感体验的境界。

儿童教育的整合观使我认识到,儿童最有意义的经验不是那些孤立的、某个领域的经验,而是那些相互联系、整合的经验。

引导幼儿整合地获取这些经验,并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探索、理解、创造和应用,这是包括儿童美术教育在内的引导儿童认识世界的有效方法。

二、所感

1、这次培训解决了一直以来让我困惑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到不出现示范画,而又让孩子能画、愿意画—物象分析法。

脱离“示范—模仿”的传统绘画教学方式,要求孩子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完成创作。

孩子画不出形来,这是因为他没有很好的观察事物。

如:学生画树时常常把树干画成一个长方形,老师可以带幼儿观察一颗真的大树,摸一摸树干、看一看树枝的样子。

当然,这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知识,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要掌握所教内容的足够多的知识,知识储备量要求比较大,要巧妙机智的激趣、培趣,引领孩子有兴趣的去探索去思考。

这样才能巧妙的利用物象分析法引导孩子观察,思考,并独立的创作。

2、在教学活动中,如何确立4至6岁的孩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一直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教育教学中要有不同,可是具体的有什么不同,怎样的不同,如何处理不同,是我的困惑。

现在逐渐的明白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同样是画小鱼,小班就可以粘贴小鱼添画泡泡;中班可以画我是鱼王,大班则可以表达奇妙的海底世界…

4岁的孩子只要求能用线描的方法画出他想画的事物并涂上五颜六色;同容要求是可爱的简单的动物和感性的经常经历的事件。

5岁的孩子可以采用突出主题的方法,颜色要求用到冷暖、亮暗色的搭配。

6岁的孩子要求创作有主题的画面,色彩要求有突出的特点,内容要求更丰富,表现的更细致。

3、把握孩子的兴趣点要成为我教育教学的重点。

这就要求我平时做有心人,从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吸引孩子,兴趣是孩子入门的第一把钥匙,从而更好的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

通过学习,深深地体会到教无定法,只要有好的理念作基础,平时教学多动脑、多摸索,相信会越教越好!

如何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进行评价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学科。

成人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标准、态度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态度,以及对美的鉴别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那么,呢

我总结从以下几点来进行:一、能否对活动有兴趣、认真投入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往往是从欣赏美术作品开始的,通过美术欣赏,可以开阔眼界,培养对形式美的感受力,也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享受,赏心悦目。

在对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我们的审美鉴别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对美术的兴趣也会潜移默化地形成。

幼儿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活动中应在于激发幼儿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培养幼儿的审美素质,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形成浓厚的兴趣,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幼儿美术活动评价中应对幼儿能否对活动有兴趣、能否认真又投入进行详细的评价。

二、能否积极地、独立地完成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提出了让孩子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创作,并对孩子的自主学习、创作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努力探索孩子自主学习、创作的所需要条件和因素。

美术活动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它是指在美术领域中通过开展创造性活动激发幼儿自主的进行学习、创作,用自己创造的图式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培养探索发现的积极性,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为培养独立的、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

所以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能否积极地、独立地完成也应进行认真的评价。

三、能否有想象力和创造性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丰富的想象是童心的保持和升华,是科学家、艺术家最基本的要素。

幼儿时期是最有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阶段,而美术活动是直接借助形象进行思维的一种方式,是施展想象力、发挥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美术活动的目的并不只是提高幼儿的绘画技巧等等,更不在于为了迎合社会而赢取功利,而在于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合理评价,保护鼓励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美术活动中,幼儿用线条、图形和色彩等将自己头脑中的经验、印象和情感转化为美术形象。

这一转化过程即是创造。

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求新求异性即引导、启发、鼓励幼儿创造新异的作品,不墨守成规、自我重复或抄袭他人的作品,而是乐于追求变化,勇于探索与尝试。

幼儿正处于创造和发展时期,需要通过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美术活动,来打开了幼儿的思维想象之门,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所以教师应合理地评价幼儿在活动中能否有想象力和创造性,能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思考的机会,让幼儿萌发出创造的愿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让他们在绘画这块绿地上,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愿美术活动成为每个幼儿开启智慧的金钥匙

四、能否很愉快地与别人合作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的重要素质。

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具体目标,这就是合作。

瑞吉欧教育理念中指出:相互交流、认识冲突、合作活动是最佳的学习方式。

在合作活动中,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同伴之间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探讨,共同合作,促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在参与中获得进步和成功。

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合作进行活动,能大大减少幼儿独立作画时的困难,他们在同伴面前是最放松的,也最易找到自我表现的切入点。

幼儿间的差异性,恰恰成为幼儿学习的重要工具,他们通过合作,彼此交流,拓宽思路,想象丰富,使他们在成功里进步,在失败中吸取教训。

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大大提高,绘画技能在合作中与同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中得到发展,同时在活动中幼儿也意识到集体的智慧胜于个人,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

在美术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合作的空间与机会,有效地对幼儿的合作进行评价,能使幼儿真正在合作学习中获得发展。

五、能否在失败中吸取经验 失败也是孩子成长的过程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在儿童学画的过程中,失败更能给孩子带来探索的动力。

在孩子失败的画中,大多隐藏着好多“闪光点”,急侍着教师和家长去发现、去引导、去肯定、去开发,而不是一棍子打死.他们不会把每个环节都做到尽善尽美,孩子们的画最重要的要呈现他们本身的生理、心理特征。

儿童画画儿如果从构思到完成,创造性活动具有探索性、尝试性的特点,因此,与他伴随的经常 失败。

我给孩子经常性的鼓励:失败是成功的妈妈,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

事实上,失败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失败也是成功 基础,最重要的是老师能有包容的态度,并不失时机地把握机会,通过正确的评价让幼儿从失败中获得创造经验和学习创造的机会。

六、能否正确运用美术工具和材料 我们需要了解幼儿是否具有对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的认识,例如:能够辨别不同的颜色并有选择的运用;为能达到美术效果能够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

幼儿美术教育的内容种类较多,所需的工具和材料也更多。

而美术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实践的操作活动,由于幼儿受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有限。

在操作活动中,孩子们更需要学会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

如教幼儿学习水彩画。

水彩画需要准备颜色盒、水彩画笔、水彩颜料、抹布等多种工具和材料。

如何使用这些工具材料是与画画的技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水分的把握,我们在教学方法中有着严格的要求。

首先,我们要求幼儿把水彩笔放到水里,然后在水桶边轻轻地敲三下,又在抹布上轻轻抹一下再来调配颜料,水分刚好适中。

如果没有这样的要求,笔的水分过多,调配的颜料不但达不到教学的效果,甚至把桌面和画纸弄得一塌糊涂,使教学难以顺利开展。

如果水分过少,又难以调开颜料进行作画;如果幼儿用力地在桶里洗笔,或用力地敲桶等等,都会给同伴和教学带来不良的影响。

评价幼儿能否正确运用美术工具和材料能对幼儿提出新的要求,对幼儿学会不同的画法和技巧有很大的帮助。

七、能否掌握辨别和观察分析的技巧,正确对待自己的作品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主要运用的技巧主要包括辨别的技巧以及观察和分析的技巧。

幼儿不仅在创作美术作品,而且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发展了区别不同颜色、线条和形状的能力。

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幼儿早期观看艺术家和他们的自己的设计或美术作品来得到发展。

他们也可以在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中比较发现一些图案。

我们应该了解幼儿能否认真地的欣赏美术作品,讨论自己的想法,能对环境进行积极的观察;能够使用一定的美术专业术语,如颜色、线条、形状、浓、淡等对自己的作品或他人的作品我评价,通过评价引导幼儿幼能看重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能够接受批评,正确对待表扬,倾听别人的建议,并能说出喜欢和不喜欢的作品的某些方面的原因。

对幼儿美术的评价不是目的,我们所追求的是,通过对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让教师能够了解幼儿在美术方面的特点和水平;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够设计针对性的活动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并通过不断的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使教师自己也得到成长。

评价教师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行为可以从哪个方面

一、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存在的问题

1.评价忽视幼儿个性和情感的发展。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偏重幼儿作品的构图、造型、涂色等方面,往往从知识技能、画面效果这些显性因素来进行评价,以像与不像、好与不好为标准来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而对于幼儿的情感、态度、兴趣、注意力、个性的发展却不够重视,缺乏引导和肯定。

这样的评价忽视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幼儿在其他方面所表现出的闪光点,对孩子的绘画兴趣和积极性、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不利的影响。

2.评价标准和方式单一,忽视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能力,在美术活动中,每个对于绘画主题的理解不同,通过自己独特的想象和创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但在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时,很多教师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如强调画面是否丰富、比例是否恰当、涂色是否均匀、是否与范画相像。

而且教师的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基本是语言评价,很少采用微笑、眼神、倾听和关注等非言语评价行为。

这样的评价忽视了幼儿的多样性、差异性,违背了幼儿个性的丰富性、复杂性,也压抑了幼儿的个性和创造性,不可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幼儿的实际情况。

[1]

3.评价语言过于单一、笼统。

美术活动中,教师的评价过于简单,对幼儿作品评价的语言往往比较单一、笼统,不够深入具体,缺少针对性。

如,“画得不错”、“画得真棒”、“画得真漂亮”、“有进步”,这类评价语言缺乏具体的内容,幼儿听后并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有了哪些进步。

如果这是幼儿第一次听到老师这样的表扬和肯定,幼儿可能会十分高兴,如果一直重复着类似于“真棒”的评价,幼儿也会感到乏味无趣。

这样的评价失去了应有的激励作用,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4.评价行为缺乏激励性。

在美术活动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评价:“你怎么画得这么乱”,“你画得不好看”,“你画得这像什么呀

当个别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符合幼儿思维特点的事物时,有的教师不顾幼儿的想法,采用否定性的评价说:“你怎么画了个绿太阳

你画的房子怎么是这样的

“你画的树叶怎么是蓝色的

类似这样的否定性评价,会挫伤幼儿绘画的自信心,削弱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5.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

很多教师偏重对幼儿美术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很重视在结束环节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注重对幼儿作品中涉及到的构图、造型、涂色等技能技巧的评价,却忽视了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持久的注意力等方面的评价和引导,而这些方面也是我们在美术活动中所追求的目标。

同时,由于缺少对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和引导,幼儿得不到及时的点拨,评价在激发幼儿兴趣、灵感,开阔幼儿思维、大胆创造和表现等方面的作用没有达成,使得评价促进幼儿发展的功能也无法真正实现。

二、改进策略

如何能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进行恰当合理的评价

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评价行为进行反思,以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理念,逐步改进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行为。

在幼儿美术活动评价中,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注重幼儿的多元发展。

《纲要》在幼儿发展评价方面指出:“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包括认知、语言、身体、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

幼儿美术教育也在于此,要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发展幼儿的美术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个性等。

教师在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评价时,应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多元化。

具体说来,在对知识技能方面评价上应包括构思、造型、材料运用、表现、涂色等指标;在情感、态度评价上则应注重对幼儿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自信心、持久性等。

所以,教师的评价行为应以美术活动的最终目标为出发点,不能只强调美术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应把幼儿的绘画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情感、个性发展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2.评价体现多层次和多样性。

每个幼儿基础和能力不同,发展水平不一,都有其独特性和个体差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又都有独特的智能,如果用同一“标尺”、用同一“标准”,显然是不行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设计多层次的评价标准,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

[2]

所以,教师要从多个标准、多个角度去评价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发现幼儿各自的长处,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从而让每个儿童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美术活动的评价中,还要做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要考虑幼儿的不同个性,对不同的幼儿采用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教师可用拍手、微笑、伸出大拇指、拍拍肩膀来肯定幼儿;也可用抚摸、拥抱、拉手来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对一些比较沉静、内向、胆小的幼儿,教师可用热情的语言加以赞赏,或用拍手、贴五角星加以肯定,以增强自信心;对那些性格外向、活泼、表现突出的幼儿,可用积极的语言适度赞扬或点头微笑。

只有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采用灵活变化的评价方式,才能更好地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需求。

3.评价语言具体恰当。

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具体性、针对性,要明确地指出孩子活动过程中或作品中值得表扬和肯定的地方。

如,“这几朵花颜色涂得真漂亮

“这幅画的线条非常流畅

“你画得真细心”。

这样的评价会让幼儿感到生动有趣,会增强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和继续作画的愿望。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恰当、具体的语言评价能对幼儿起到点拨和引导作用。

如,有的孩子画面颜色单一,教师可以提醒他“颜色有点少,还可以用什么颜色搭配起来更漂亮,更合适

引导孩子大胆表现,使画面色彩更丰富。

如果教师的评价语言生动、具体,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评价体现激励性。

幼儿都喜欢教师表扬,表扬有助于幼儿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恰当的评价能保持和延续孩子的绘画,张扬他们的个性,开发潜能,呵护他们的智慧之花,让他们在快乐与成功的感受中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还因为这一兴趣和愉快体验,将推动他们今后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

[3]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对于孩子的作品,只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体现他们的创造力,表现了事物的特征,就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发现和体会幼儿美术作品的优点,努力从每个孩子的画中欣赏其独特之处,给予幼儿更多的鼓励和肯定,从而保护孩子创作的热情和绘画的兴趣,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树立自信心。

教师不仅要赞扬绘画能力较强的幼儿,对于绘画能力弱一些的幼儿,那些画面简单的幼儿,教师也应鼓励与肯定。

用肯定赞赏的语言为他们鼓劲,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激发幼儿大胆作画的欲望和热情。

5.评价与教学融合,注重过程性。

新的评价理念强调评价的过程性,教师对美术活动的评价应是伴随着教学活动过程而发生,也就是说评价与教学相融合,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其中的每一个环节。

这就要求对儿童美术发展的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所以,教师要树立新的评价观念,评价要从过去仅仅重视结果转变为更重视美术活动过程中的评价。

教师要恰当地运用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末。

通过评价重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情感和主动的态度,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增强自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克服困难、大胆表现的精神。

教师通过对幼儿美术活动过程的关注和评价,通过评价改进教学,不断促进幼儿的发展。

美术老师评语怎么写

你是一个乖孩子,在老师眼里你乖巧,聪明,富有想象力。

你画的画用色十分大胆,涂涂抹抹地让老师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老师希望你能改正一些美中不足的错误:(依照同学个人情况定)。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教师对自主的策略什么吗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幼儿自主学习是以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发展幼儿个性为宗旨,以更好的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在一定的环境中,幼儿按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学习,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理论是一种现代教育思想,它摒弃了以往“被动学习”和“他主学习”的

弊端,以幼儿为中心,着眼于幼儿的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幼儿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的一种指导性的教育理论。

在传统的美术学习方式中,过分地突出和强调的是机械

的模仿及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技能的掌握,幼儿的学习被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冷落。

那么,教师应如

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幼儿在认知活动中的主体性,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乃是激起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兴趣。

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的动力。

情境教学能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使幼儿全面发展。

此,面对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到创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

1、直观演示,创设形象情境

幼儿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

利用直观演示法可以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我运用电教设备再现教学内容情境或

收集与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创设情境等,让幼儿入情入境,借境悟理,进行自主学习。

如:在绘画《各种各样的汽车》活动中,我与幼儿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汽车

的模型玩具、图片,并布置了《中华汽车展》环境,幼儿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对汽车发生了兴趣,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

到直接感受各式各样的汽车中来。

由于每个幼儿对汽车都有一定的认识,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在作画中,非常自如,积极主动,想象力也非常丰富。

2、故事启迪,创设想象情境

幼儿爱听故事,老师可以借助故事的魅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

幼儿从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有事可

想,有事可明,有事可认,为幼儿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

如:在画《神奇的手》活动中,我运用这个故事:“一天,有个小姑娘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手忽然变成

了许多小动物,有孔雀呀、蝴蝶呀,还有小飞鸟呀,好多好多的动物,他们在由手变成的山呀,树林里呀…”。

通过故事启迪,创设想象情境,及时地、进一步地

打开孩子们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们的创造思维,幼儿表现的欲望非常强。

小朋友们个个画出了他们心中的美好世界,有的幼儿画出一座“手”房子,

有的幼儿画出了“手”汽球,有的画出“手”花瓶…。

3、设疑启智,创设问题情境

“疑虑,思之始,学之始。

思维的启动,无不被问题所诱发,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将幼儿置于问题情境中,幼儿有了疑问

会去发现,去探讨、去创造。

这样可激活幼儿学习新知识的积极状态,促使幼儿不断去思索,不断去尝试解决新的问题,使幼儿正真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

如:绘画

《蚂蚁》活动中,我提出了“蚂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蚂蚁的家在哪儿

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1333361303036”“蚂蚁在干什么

“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

“蚂蚁的头上有什么

像什

等问题。

幼儿在问题的情境中,很自然地就带着问题去想象,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了。

4、小品表演,创设实践情境

爱表演是儿童的天性,幼儿每当在表演情境中,非常兴奋,会产生强烈的表演欲望,容易融入角色学习的情境中。

这样,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直接体验。

不但可使教育内容具体化,更能使幼儿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悟道理,学到知识,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启发点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同时,幼儿是一个个体,个性不一,能力有别,知识经验缺乏或认知策略不当,

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于困境,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

所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

即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

料、提出问题,起辅垫导向的辅助作用。

1、当学习活动出现困惑时,教师提出问题给予适当的点拨。

幼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困惑时,会对学习失去兴

趣。

教师及时给予点拨,能为幼儿扫清参与学习的障碍,以将鼓励幼儿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学习。

“点拨”不是传统的讲授法而是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注重启发式,在

幼儿踮着脚且够不着的情况下,教师给予点拨。

如:在一次制作《蜻蜓》活动中,婧儿选用了透明塑料薄膜来作蜻蜓的翅膀,选用小木棒作蜻蜓的身体,然后用胶水

来固定,几次都没固定成功。

她开始表现出极度的焦虑,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这时,我对她说:“我们平时除了用胶水来粘贴固定,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用来粘贴固

定的

经我的启发,她去找来了双面胶、透明胶,通过不断的尝试,解决了难题,获得了成功。

教师的适时介入,给予点拨,又一次引发幼儿继续学习的兴趣。

2、拓展升华,激活幼儿继续参与学习的兴趣。

在活动中,教师可运用语言创设情境,启发幼儿想象与创造,使幼

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推向新的

如:绘画《有趣的蜗牛》活动中,当幼儿绘画了一只蜗牛的主体后,我就提出有趣的启发性的语言:“你画的这只蜗牛是蜗牛一家

中的哪个成员

蜗牛宝宝和爸爸、妈妈在做什么

“蜗牛宝宝为什么哭了

谁来帮助它

“蜗牛宝宝喜欢在哪儿玩

等等,幼儿在这些语言的启发下,思维得到

拓展,出现了绘画创作的:“我现在要画蜗牛爸爸,蜗牛宝宝骑在蜗牛爸爸的背上去动物超市”“我是画蜗牛宝宝的图书破了在哭,小鸟、蝴蝶都来安慰它”

“我画的是蜗牛一家去春游”幼儿边说边画,其乐无穷,非常快乐。

三、大胆放手,给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

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因此,教师在教学

活动中要多方创造条件,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时间与机会,让幼儿与环境、与同伴、与老师等之间进行多维互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把学习的主

动权交给幼儿。

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努力去发现,探索新知,学习新知,同时也学会学习,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给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的机会。

纲要中指出:幼儿美术活动应以幼儿为本,应注重活动前的体验,让幼儿在实

地、实物、实景、实情中进行情感受体验,发现环境、生活和艺术的美,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感受力。

如:在《蔬菜》美术活动中,我先带幼儿到菜地去观察,

然后让幼儿参与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让幼儿参与布置“蔬菜世界”环境。

并引导幼儿用各种方式进行自由探索:我除了引导幼儿用眼观察、用手触摸,用鼻

子闻,并鼓励幼儿剥开豆夹、剥去芋头的皮、切断莲藉等方法“解剖”蔬菜,还引许幼儿边观察边与同伴交流讨论,使幼儿充分体验、感知蔬菜的特征。

幼儿说:

“黄瓜摸上去会刺刺的”“空心菜的梗中间有个洞”“莲藉切开有许多洞洞”“芋头爱穿一件衣服”“四季豆长得像泥鳅”“青椒长的像灯笼,中间是空的,里面有

很多籽…”这是多么生动,真实的体验啊

幼儿通过自身的积极探索,获得了有关蔬菜的名称与外形特征以及内部构造等知识,为幼儿的美术创作积累了经验。

2、给幼儿自由创作的机会。

美术是幼儿最重要的自我表达的方式,通过美术活动幼儿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情

感及思想,并且每个幼儿的美术表现方式、水平不同。

因此,教师要为幼儿美术创作提供多种展示方式,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水平来表现、交流、

(1)给幼儿自由选择表现形式的机会。

如:在《蔬菜》美术活动中,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表现形式。

如:绘画可选择写生蔬菜或蔬菜想像画或蔬菜印画;手工

可选择泥工蔬菜或剪贴蔬菜。

(2)给幼儿自由选择美术材料的机会。

如:为幼儿提供了彩色水笔、毛笔、棉签、广告颜料、橡皮泥、各种色纸、卡纸等各种材料,

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3)给幼儿自由表现画面主题内容的机会。

如:在《蝴蝶》绘画活动中,有的幼儿画的是《蝴蝶在花丛中

跳舞》;有的幼儿画的是《蝴蝶姑娘》;有的幼儿画的是《蝴蝶与小朋友游戏》等。

(4)给幼儿自由结伴的机会。

在活动中,允许幼儿自由选择同伴进行合作,允

许幼儿个人创作。

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度大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四、正面评价,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信心

自信心是儿童发展的推动力。

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自由地思考

探究,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才有新的发现和创新。

我们要本着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评价核心放在建议性的指导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的

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上。

对幼儿活动中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

励、表扬、赞赏的评价语言对幼儿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不仅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投入学习,而且能让幼儿在不断受鼓励的情感体验中树立参与学习的

信心。

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给予夸奖。

如:在写生《有趣的叶子》活动中,平时不爱绘画的译炜,拿着画面上有三块大小不一的绿

块及一团黑块的画,高兴地对我说:“老师,你看,这是我画的,绿绿的是叶子,黑的是蜗牛,蜗肚子饿了,想吃叶子了…”虽然,这不是一张成功的作品

但他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以前好了,他的思维是活跃的。

我接过画看了看,对他说:“你今天有进步了,好棒哟

并俯下身,抱他。

经我的鼓励、表扬、赞赏,译

炜更有信心了,他主动提出要再画一张。

我太高兴了,再次拥抱他,并启发他:“你能把叶子上叶脉画出来吗

他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我不会”。

我鼓励他说:

“你一定会成功的,你想画哪片叶子呢

他找来找去,最后确定了对象。

这时,我引导他观察叶子的形状及叶脉的脉络。

在我的鼓励下,译炜的绘画信心增强了,

参与活动的兴趣更高了。

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们自己所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

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更多地给幼儿以自由,让他们有进行创造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也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315/143213.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