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题教学评语,有关生物教学课题的研究推荐阅读:
如何对小学科研课题进行评价分析
一、小课题研究的意义:
1.开展小课题研究有利于教育理念的形成。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对于“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它经常支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教育理念属于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只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
开展小课题研究,必然要有充分的依据,这个依据最根本的就是教育理念。
开展小课题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更清楚地意识并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并自觉地选择更科学教育理念。
2.开展小课题研究有利于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运用。
小课题研究也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热点或难点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和指导教学实践。
这种学习是基于教师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学习材料是自己选择的,学习所得理解深刻,又能灵活地运用,因而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3.开展小课题研究有利于消除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
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教育。
开展小课题研究实际是在进行行动研究,这种研究获得成果可以马上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具有最为显性的效果。
这种研究具体实在,易于操作,运作起来困难较小,容易取得成功。
二、小课题研究与大课题研究的区别:
可以说,我们提出小课题研究,就是为了克服大课题研究中中小学教师无法参与到研究中来这一弊病。
如果我们的小课题研究仍然与大课题一样的去选题,去进行过程管理,我们就没必要提出小课题研究这一概念。
因此,小课题研究是在与大课题研究的区别中产生的。
一般来说,大课题研究与小课题研究的区别如下表一所示。
1.目标与选题。
大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学校乃至一个地区面临的突出问题,这种问题比较宏观,影响面大,更多偏重于教育管理,如学生评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家长与学校关系、考试制度改革、教师工作压力等等。
小课题研究是为了提高教师素质,使广大教师成为研究者。
因此,小课题研究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是解决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如某一题目该怎样讲,某一节课怎样进行设计,怎样进行差生转化等。
2.研究方法。
大课题研究方法有行动研究方法、文献法、教育实验方法,一般是一个团队进行研究,有学校的大力支持,甚至进行学校制度变革。
而小课题研究则是教师个人行为,主要方法是读书、行动、反思。
它不强调一种研究方法的完整运用,而强调为解决自己教育教学困惑对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
3.研究步骤。
大课题研究一般要经过课题立项、进行可行性研究、进行分工研究、实施大型活动或推行重大制度、中期检查、课题结题等。
课题管理要比较严格。
而小课题研究则不必有这么严格的步骤,只要有问题意识,发现问题,然后读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验证方法有效性,它不必有立项,不需要进行中期检查,也不需要有结题报告,它更加强师的自觉行动。
4.研究成果。
大课题研究最后要有结题报告,而小课题最后可能是自己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
当然,大课题研究与小课题研究的区别是相对的,他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如通过小课题研究培养教师进行大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思维方式,为进行大课题研究做准备;许多大课题研究都可以细分成许多小课题,通过小课题研究把大课题的研究具体化。
三、小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进行小课题研究一般有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发现问题。
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这是进行研究的前提。
实际上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一个题目的讲解,差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安排等等。
在教育教学中出现失败的时候,一定要多想想是什么问题造成的。
要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
第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现问题之后,就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在于你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法是靠拍脑袋想出来的,还是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进行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让教师在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个寻找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这是小课题研究最关键的一步。
借鉴别人经验的方法很多,读相关专业书籍,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向老教师学习,然后通过分析与综合,确定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用找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
这是把理论运用到实践。
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因此,你寻找到的方法可能效果并不好,需要再返回到第二步。
一定要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既不要幻想马到成功,也不要因为再一次失败而沮丧万分。
第四,要把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来。
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小论文,也可以是教育叙事,写自己这一过程的心路历程,谈谈体会,还可以写成教育案例,形成典型经验。
这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
一定要努力把它写出来。
斯腾豪斯指出,私下的研究在我们看来简直称不上研究。
部分原因在于未经公开发表的研究得不到公众批评的滋养,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将研究视为一种共同体的活动,而未发表的研究对他人几乎没有用处。
第五,把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
这是第二次从理论到实践。
在这一过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有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显著改进。
四、小课题研究的选题:
选择教研课题的基本要求
1.前瞻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时代,也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
学校教育科研应充分领会、反映、适应这种变化的趋势,做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的课题,突出和强化面向未来的意识。
对于正在高速发展中的一些教育问题,我们要运用更多的前瞻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经过认真思考、理性分析,提出应对的策略。
教育科研的前瞻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未来某项教育的策划(前景分析、预测和实践);二是对教育现状的改善。
2.应用性。
主要是指研究这个问题,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能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也就是说,选定的课题要具有实用价值,能够指导教育实践。
对于填补科研空白性课题,研究价值最大;对于一般性的课题,也可立题研究,最终定有收获;对已解决或基本解决的课题,最无研究价值。
所以,在立题研究前,要先了解课题研究的前沿信息,不要去做徒劳无益的工作。
3.科学性。
科学性体现在研究问题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的明确,立论科学合理,事实真实充分。
具有科学性的课题既要有实践基础,又要有理论基础。
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容易使选题具有实践基础,但他们普遍认为最为困难的是自身缺乏理论基础。
所以,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教育实践中选择好的课题。
4.创新性。
选题不要赶时髦,人家搞什么,我也搞什么,全然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
教育实验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它要求研究人员具备创新精神,要不同于前人、他人的眼光,研究没有人做过或没有人在做的课题,或者是别人做过却未能解决或者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
这样就做到了选题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5.可行性。
要求研究者不能脱离实际空想、幻想,只做所谓纯粹教育的课题。
我们要从学校的角度,充分考虑学校的人文环境、师资水平、实验基础、教学设备、教研经费等;要从教师的角度,从自己的研究水平和能力的实际出发。
如果自己拥有丰富的教育实验经验,可在理论领域作些研究;如果是实验研究的新手,可研究一些具体的课题,着重掌握教育实验方法。
6.方向性。
教研课题要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主攻目标。
研究方向和目标不明确,涉及研究的层面过多,从而导致一些困难,不是课题进行不下去,就是每个方面都不能研究透彻,即使是选题很好,也做不出很好的成果,劳而无功。
另外,课题明确与否,还在于课题是否有变革内容。
通过某种变革以影响学生,从而获得预想的结果,以解决某个问题,这正是教育实验的基本精神。
7.操作性。
由于教师教育教学任务重,工作繁杂,加上目前学校教育工作中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教师对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的可操作性要求十分强烈,所以课题研究的教育途径和方法要增加可操作性。
一旦教师根据特定教育变量选择和掌握一种或若干种特征鲜明的途径和方法,就能灵活运用,付诸实施。
实践证明,教师最喜欢借鉴运用便于操作的研究成果。
8.适当性。
课题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
我们要依研究力量而确定课题大小范围。
作为教师选题宜小不宜大。
小课题涉及的范围小,对主观和客观条件的要求不高,内容具体,方法简单,难度不大,容易取得成果。
如个案研究,研究的对象少、规模小,一般是在自然状态中进行,不会影响教师的日常教育工作,特别适合教师作课题研究。
如果研究的范围太大,容易大而空。
大而无当、空而又虚的问题,无从下手,不适于作为课题。
课题的寻找途径
1.从教学实践中选取课题。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教学实践中的“教学问题”层出不穷,教师几乎天天能遇到。
这就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善于从习以为常的教学现象中选取教研课题。
如一个数学教师从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情绪中,认识到这是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她运用心理匹配原理,进行《注重心理匹配,迎合学生需要》课题实验,从诱发认知、激活探究、展示自我、感官、满足娱乐等方面入手,恰当处理教材,优化教学过程,迎合学生需要,从而达到教学材料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统一,有效调节了学生的学习方向,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2.从班级管理中提炼课题。
班级管理过程中,涉及诸多的教育因素,遇到众多的实际问题,这是教育科研课题的重要来源。
从日常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课题,往往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
如一所学校针对班级晨会教育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的现状,开展《晨会教育系列》的课题研究。
组织有经验的老师围绕道德观点、规范训练、生活常识、心理辅导等方面编写晨会系列教材,并在班级中组织实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该系列教材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又便于操作,很受班主任老师的欢迎。
3.从本地资源中挖掘课题。
各地的人文环境、民风民俗、乡土物产、英雄模范人物等各具特色,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只要精心挖掘,也能寻找出弘扬家乡传统文化的课题。
如我县是全国著名的茶乡,是乌龙茶、铁观音的发源地,一些学校以弘扬茶文化作为研究课题,充分挖掘、采撷、整合茶乡文化资源,研发茶叶校本读物,通过讲茶事、建茶圃、唱茶歌、品茶韵、赛茶艺、游茶都等各种茶事活动,引导学生 体验茶农劳动的艰辛,感受品茶会友的快乐,领略茶叶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茶乡的情感。
4.从实验改造中提取课题。
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实验。
一项教育改革和实验推开后,常常会暴露出实验课题的某些缺陷。
这时,人们便对原实验课题加以深入的研究改造,不断总结经验,使之更加完善。
在教育实验课题改造的过程中,人们会提出多种方案,可以从中“择优录取”,形成新的实验课题。
如全国闻名的李吉林“情境教育”实验,就是从当初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发展到其他学科的情境教学,而后顺其自然地发展到整个小学的情境教育,现在的情境课程开发也随着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实验向前推进、发展。
5.从课题指南中选择课题。
教育科研课题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各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制订的“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
从国家教育部到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每五年都要制订一个规划课题指南,提供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科研系列课题,供各级各类学校及各教育科研部门选择申报。
围绕这些研究项目,结合本地和学校的实际,可以分解出很多研究课题,教师可以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
6.从理论学习中发现课题。
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界常常会以某个专题为中心开展学习讨论。
通过学习讨论,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观念,教师也能从中发现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如“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领域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
另外,现在国外不少关于教育改革实验的理论传入我国,对人们启发很大,很多地方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结合,吸收、迁移、改造、创新,从而提炼出不少实验课题。
五、小课题研究过程:
1.选好课题
选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研究课题要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来。
研究是为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选题切忌跟风盲从,见别人搞啥就搞啥,离开自己经营的土壤,架空种植,不可能有收获。
(2)课题涉及的范围要小。
课题只涉及一个学科,一个方面,一个环节;一种途径,一种策略,一种方法,等等。
比如,可以是语文教学,可以是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可以是阅读教学中的句子教学,可以是句子教学中的长句子教学;可以
如何对课题中期汇报进行评价
如何对课题中期汇报进行评价
一、中期报告的写法:
(一)课题中期报告的功能和结构
1、功能课题中期报告是科研课题的执行人在科研过程中向科研主管部门汇报课题研究工作进度的情况及阶段性成果的书面材料。
课题中期报告的主要功能有:
①课题执行人总结前一段研究工作的成绩和经验;②向主管部和协作单位通报信息,以便检查研究进度,安排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2、结构课题中期报告由课题名称;课题概述(课题来源,起止时间,支持的经费等);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和存在问题;对本阶段研究进度的评价;下阶段研究工作的计划;参加这段工作的人员名单和报告时间等六部分构成。
(二)课题中期报告的写作
1、课题概述
一般第一次进度报告中写,后续的进度报告可以不写。
主要写明课题来源,起止时间,支持经费以课题要求等。
2、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和存在问题
写法上应按工作计划上规定本阶段任务条款或按上一次进度报“下一阶段工作的计划”的内容,逐条检查落实,注意写明完成情况,也同时写明存在问题,分析存问题的原因,如果不具备研究条件而未完成任务应作出说明。
这部分写得如何,是衡量进度报告的质量关键所在。
3、下阶段研究工作计划
这部分写作既要参照课题工作计划写出下一阶段将进行的研究,又要针对上阶段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将未完成的任务移至下一阶段去完成。
如果研究工作计划有变动,应写明变动原因并作出新的安排。
4、课题中期报告的编写方法
对单一课题,可采用时序式编写,按任务完成时间的先后写。
但重点放在本阶段研究工作的进展和结果上,避免写流水账。
对项目比较多的课题,如分有多个子课题,可采用任务分项式编写,一项一项地写。
也可把时序或任务分项式结合起来编写。
5、内容真实,把握分寸课题中期报告写作的重点应放在\"研究计划完成情况\"和\"未能按计划完成的工作\"两部分上。
写作中应如实反映研究的客观实际,正确估价取得的成果;写成绩不要过分夸大,同时要写明存在困难和问题。
二、结题报告的撰写:
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或叫研究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
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呢
(一)、研究报告的类型
研究报告是描述教育研究工作的结果或进展的文件,是报告情况、建议、新发现和新成果的文献。
它是教育研究工作者广泛使用的一种文体。
随着教育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的不问,研究报告也有不同的种类。
1、实证性研究的报告
即用实证性方法进行研究、描述研究结果或进展的报告。
如对某个教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写成的调查报告;对某种教育现象进行科学实验后写成的实验报告;对某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以后写成的经验总结报告等。
这类报告都是以直接研究所得到的材料为基础,对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出经验、办法、建议及存在的问题,得出应有的结论。
2、文献性研究的报告
即用文献法进行研究的报告。
如教育史研究中的文献考证的报告。
这类研究报告以对文献的分析、比较、综合为主要内容,并展示文献的考证过程,说明文献的来源和可靠程度。
(二)、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
一份研究报告是否有意义,取决于它的质量,研究者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科学性
科学性是科学研究成果的生命所在。
研究报告的表述必须观点正确、材料可靠,论证要以事实为依据,无论是阐述因果关系,结论的利弊和价值,结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都必须从事实出发。
推理要合乎逻辑,不可无根据地臆断。
2、创造性
创造性是衡量研究报告质量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
别人没有提出过的理论、概念、教育教学新方案,新的实验方法,别人没有观察到的现象,在实验和调告中第一次获得的新的数据等,都是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规范性
研究报告的表述虽无定法,但有常规可循。
在撰写研究报告时,要按照一定的格式,不能忽视最基本的规范要求。
写作之前要有明确的计划和提纲,要根据研究的结构特点和逻辑顺序,研究课题的任务和内容,来考虑表达的形式和表述的方式。
4、可读性
为了便于传播和交流,研究报告的表述应具有可读性。
语言阐述必须精确、通俗,在不损害规范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简洁的语言。
专门的名词术语,可以用,但不能故弄玄虚。
文字切忌带个人色彩。
一般不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不可把日常概念当作科学概念,不宜采用工作经验总结式的文字。
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不仅要有创见,也要讲究辞章,达到科学与文学、科学与美学的最佳结合。
(三)、各类研究报告的结构及撰写方法
撰写不同类型的研究报告有一般的共同要求,但不同类型的教育研究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向,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研究者撰写研究报告,首先必须把握各类报告的特征。
1.教育调查报告
对某种教育现象调查后,对其结果整理成的文字材料,就是教育调查报告。
其作用是就某一科研课题搜集材料、罗列现象,在整理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分析、归纳、综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探索事物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调查报告一般都包括总提、主体、结论这个“老三段”的基本格局。
调查报告结构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题目。
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
题目应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
(2)导言。
亦即引言、总提、序言、前言。
简短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
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待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报告主旨,引起关注;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要写明是普通调查还是非普通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夯、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还是分层取样,调查方式是开调查会,还是访问或问卷…,以便使人相信调查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体现调查报告的价值。
(3)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
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条分缕析地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
数据如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可以增加说服力,一目了然。
调查报告正文的写作在安排上要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①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②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③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性;④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
这种安排较为常见。
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
(4)讨论或建议。
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结论。
利用逻辑推理,归纳出结论。
即交待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6)参考资料。
在调查研究报告过程中对参考、引用的资料要写明出处。
目的在于对所写报告负责,并给读者提出信息,也是尊重资料作者的劳动。
出处的书写顺序一般是:书籍――作者、篇目名称、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次;报刊杂志――作者、篇目名称、报刊杂志名称、期次、页次。
2、教育实验报告
对某种教育现象实验后,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出一个客观的、概括的、能反映全过程及其结果的书面材料,就是教育实验报告。
教育实验报告可以分为三部分:①前言;②实验过程和结果;③讨论及结论。
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
(1)题目: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出教育的对象、领域、方法和问题,使读者一目了然,判断出有无阅读价值。
(2)单位作者:应写明研究者的工作单位,或写明某某课题实验者或牵头人、组长、撰稿人,其他人员可写在报告的结尾处。
目的在于对实验报告负责,并便于读者与之联系。
(3)课题的提出。
用以说明本课题的来源、背景、针对性及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的价值,明确表示出作者的研究方向、目的。
表述要具体、清楚。
(4)实验方法。
这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下和情况中通过什么方法,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定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可依此进行重复验证。
关于实验方法主要应交代:①怎样选择被试。
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实验时间及研究结果的适应范围;②实验的组织类型(方法)及采取这种组织类型的依据。
即:是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还是轮组实验;采取这种实验类型的依据包括哪些方面,如考试成绩及评分标准;基础测定及测定内容等。
③实验的具体步骤,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处理的情况。
④因果共变关系的验证(要注意原因变量一定要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或两者同时出现,但不能产生于结果变量之后,否则先果后因,实验就不成立了)。
这里,要对两个变量进行测定。
测定方法也要交代清楚:是口头测定,书面测定还是操作测定;是个别测定还是集体测定;有无后效测定的时间等。
因此,在实验前,就应对与效果变量测定内容相关的原因变量进行测定,以便与效果变量对比:只有经过这样的对比,才能发现共变关系。
⑤对无关因子的控制情况。
只有严格控制无关因子的作用,才可运用统计检验来消除偶然因子的作用。
(5)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
数据要严格核实,要注意图表的正确格式;用统计检验来描述实验因子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
典型事例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6)分析与讨论。
即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
其主要内容有:①由实验结果来回答篇首提出来的问题;②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③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找出得失优劣;④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明确,少走弯路。
(7)结论。
它是对整个实验的一个总结.它直接来自实验的结果,并回答实验提出的问题。
下结论语言要准确简明,推理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结论适用的范围应同取样的范围一致。
(8)附录和参考文献。
附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而不便于写入研究报告但又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
如测试题、评分标准、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统计检验等内容。
参考文献是指在实验报告中写清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
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及出版时间。
出处的书写顺序一般是:书籍――作者、篇目名称、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次;报刊杂志――作者、篇目名称、报刊杂志名称、期次、页次。
如引用未经翻译的外文资料,最好用原文注解,以资查证。
3、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经验总结报告是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积极探索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书面材料。
经验总结报告的基本结构大体有以下几部分:
(1)题目。
可以是既定的科研项目,即专题经验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一阶段(如—学期、—学年等)全部工作的回顾。
从中找出成效较大、印象较深、且富有新意的东西来确定总结的题目。
(2)引言。
没有固定的表达方式,大多数以凝炼简洁的语言交待本篇经验总结的背景、写作目的、取得的主要成绩等,使读者一开始就判断出有无参考价值。
(3)正文。
围绕经验总结的主题(总观点)组织材料。
可在文中设小标题,但要注意所叙述的若干个问题的内在联系。
经验总结既要有典型的事例,又要通过分析研究,加以理论概括,做到内容生动,有理有据,说理性强,使人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工作上可资借鉴。
(4)结尾。
这是经验总结的精髓和结晶。
它是通过正文的典型材料及对其分析而概括出的结论,是从大量具体事实中找出的规律性东西,它应反映作者的独到见解。
至此可见,各种类型的研究报告的写作形式是不尽相同的。
尽管如此,它们却包含了或者可以归结为前言、正文、结论这个三段式的基本格局。
如调查报告可分为引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
实验报告可分为引言、实验方法、过程和结果、讨论和结论等三个部分。
经验总结报告可分为情况概述、经验总结、存在问题和今后意见等三个主要部分。
当然.这只是教育研究报告习惯格式的沿用,并不能限制文章结构形式的创新。
研究报告的结构可以根据内容和体裁的不同而灵活掌握。
只要能够达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缜密、条理清楚的要求,在写作形式上是可以有所不同的。
(四)、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环节
俗话说:有了好布料,不等于有了好衣服。
把第一手材料变成研究成果,需要经过思维加工和文字加工过程,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要写好研究报告,必须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草拟详细的写作提纲
撰写者必须统筹规划好文章的结构,组织材料,草拟提纲。
拟定报告撰写提纲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构思的
幼儿园课堂教学实习评语怎么写
一、听课记录的基本要点
听课记录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
1、教学实录包括:
(1)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2)教学过程。
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3)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4)学生活动情况;(5)教学效果。
教学实录通常有下面三种形式:一种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二种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记下来;三种是记实。
2、教学评点
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
包括:
(1)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2)教学重点、难点、关键;(3)课堂结构设计;(4)教学方法的选择;(5)教学手段的运用;(6)教学基本功;(7)教学思想;(8)其他。
写教学评点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间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二种是总评,就是对间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的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
待课后与执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这里值得提出来的是,在做听课记录时许多人偏于记课堂实录,而不做评点。
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记录的内容多是教者板书什么就记什么,成了讲授者的“板书”,此外别无它记。
显然这种听课记录其价值是不大的。
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二、进入听课现场,记录听课重点
(略)
三、课堂听课评价
课堂听课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
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结构、学生参与情况和学习效果等几方面阐明这节课的得失,既要有观点,又要有依据,要体现这节课的“质”,为了突出重点,一般不作面面俱到的评价,而是选择比较有意义的、有典型性的方面作点评。
评价还要从建议的角度,指出可供选择的改进做法。
范文
一、发散思维,引出课题
例题:将-4,+3,+4,-3分成两组。
1·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
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
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
一般地,一个数由两部分构成,即符号和刚才提到的“符号后面的数”,考虑这两个方面,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分法。
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种分法,把“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的是已经学过的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把“符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了-4与+4、+3与-3这样成对的数,那么它们又应该叫什么数呢
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习的内容:相反数。
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
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师:请你举例说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
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
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习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
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
师:“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数,也可以说-4是+4的相反数,即+4与-4互为相反数。
请大家一起把“+3与-3互为相反数”的意思说具体一点。
课本上特别指出(板书):0的相反数是0。
口答练习:说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7,-0.5,0,6,+1.5
三、数形结合,深入讨论
例 请在数轴上标出表示+4的相反数的点.
0 4
从数轴上看,相反数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表示每一对相反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相反数的概念中“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着其它的相同,就是“符号后面的数相同”,在数轴上就是距离相等。
掌握了老师提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关于相反数,我们是从“符号”和“符号后面的数”两个方面去研究的,这两方面的特点既包含在相反数的概念中,又体现在数轴上,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将有助于以后的数学学习。
到现在为止,关于零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众: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的相反数还是零;零不能作除数。
练习及解答(略)
附(部分板书)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零的相反数还是零。
符号 相反 相反 分居原点两侧
到原点距离相等
生物教学中课堂导入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可见,导入会对一节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富有艺术性的课堂导入,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继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听之有味、欲罢不能的感觉,更好地促进他们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一、复习提问导入
古语道:“温故而知新。
“温故”是手段,“知新”是目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觉有赖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人们在感知事物时与该事物有关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迅速、越全面。
初中生物知识面很广,知识间的联系较为紧密,系统性强。
如果在导入时利用旧知识作为铺垫,自然过渡到新知识,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真正做到有启而发,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我在讲《人类的性别决定》这一节时,通过以下问题来复习旧知而又引出新知:
3、请谈谈基因、DNA、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生活实际导入
《生物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生物学。
即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生物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生物学问题。
现实生活中处处是生物学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引入课堂。
如:在学习“人体的激素调节”时,我从学生们熟悉的一些侏儒症、呆小症引入:“你见过身高和正常人不一样的吗
“他们为什么这么矮呢
“能再长高吗
由此引入新课。
在讲“人的呼吸系统的组成”时,问:“你认为在跑步时用鼻子呼吸好呢
还是用口呼吸好
为什么
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起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让他们在探究中体验:生物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
三、设置情境导入
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而生动感人的情境又能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触发学生的愉快情绪,很快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把握教材的特点,有选择地通过图画、播放歌曲或多媒体来设置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迅速升华到最佳状态。
并置身于教师设计的情境之中,深入体会教材的内涵。
例如在讲“生命的起源”时,先设置悬念:“地球上本来没有生命,只有一些小分子的物质,那么生命是怎样形成的呢
“对此,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并找到了相关的证据。
“你支持哪种观点呢
理由是什么
随即播放一段《宇宙与人》的视频,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用心去感受生命的演变过程。
四、直观教具导入
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实物、模型、标本、教学挂图、书中插图等直观教具,可以把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运用多媒体手段化静为动…这些直观教具一方面能消除学生的疲劳,也能消除其它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
通过观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如在讲“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时,我手捧心脏模型,问:“同学们,看
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哇
这么大
是心脏吗
“它为什么是红色的
“上面密布的是什么
问题油然而生。
“这是心脏解剖放大模型。
它上面密布的是血管,血管里流动的是血液。
这样自然地引入到“血液循环系统”这一节。
五、实验导入生物学有较强的实践性。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动手实验,而生物实验资源非常丰富。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也指出:“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物和现象。
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例如:在讲“探究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时,我事先把所需实验材料和用具都已摆在实验桌上,面对活蹦乱跳的金鱼,学生早已经按捺不住探究的欲望,等问题一呈现出来,就赶紧忙于小组合作。
固定鱼鳍、拿纱布、拿皮筋…学生探究的欲望油然而生。
六、谚语、典故导入
巧用学生耳熟能详的谚语、民俗、典故来引入,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
如:通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来引入《遗传与变异》。
通过“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
来引入《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总之,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多种多样。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只要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去精心设计,就一定会妙笔生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怎样开展高中生物课题研究
报告研究内容:经过系统分析,列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所涉及到的全部研究内容并进行整理,形成研究内容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构成情况。
报告研究思路:阐明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课题研究的视角、方法、途径和目的,阐述本课题研究的重要观点。
报告研究目标: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未知的教育规律,在获得了对教育规律的正确认识以后,通过指导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间接地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课题研究成功的标志是达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获得对某些教育现象的规律性认识。
因此,要明确研究目标,把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分析归纳,形成具体的研究目标并明确地定下来。
确定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径、技术、手段或操作规则。
研究方法要服从于研究目的。
确定研究方法时需要考虑:本课题采用哪些研究方法;用什么方法和技术手段收集研究材料,整理和分析材料;如何安排具体的研究程序。
(三)开题方式
开题可在立项前,也有在立项后。
开题的方式一般是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由课题负责人报告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统一认识,确定任务,明确分工。
也可邀请专家作相关内容的学术报告。
四、实施生物课题的研究
结合日赏常教学实施课题研究,根据生物课题研究的需要,主要是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概括结果。
资料是研究者思想、科学文化知识和科研实践活动赖以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的文字材料、音像制品等的总称。
资料在课题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是课题研究成果概括的依据。
(一)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
搜集资料是指在生物课题研究中,围绕课题研究目的、运用既定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有关研究对象的资料。
在生物课题研究搜集资料方面,要做到五点:一是文献资料注明出处;二是事实性材料有时间、地点,有背景;三是对资料的可靠性进行考证;四是对代表性的事实性材料能科学选择,使用数据不会前后自相矛盾;五是搜集资料的方法,使用的工具,调查问卷,有科学性等。
1.认真制订调查计划
通过调查手段搜集资料,必须搞好调查计划设计。
调查计划的内容是对调查全过程的分步骤、分阶段的细化的描述。
设计调查计划内容包括明确调查题目、阐明调查目的、选定调查单位、规定调查规模、研究调查对象、说明调查方法、编写调查提纲、拟定调查顺序和时间安排等等,调查采集数据要制成表格。
调查设计分为纵向设计和横向设计两种。
纵向设计是涉及随着时间推移收集资料的调查和在特定时间内及时收集资料的调查。
一种纵向设计是趋势研究。
横向设计是指在某一时间从一个样本或者从一个以上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的样本中收集数据。
这种设计不能测量个体的变化,但能以不同调查对象间的差异反映总体的变化。
2.合理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是一种书面的个别调查。
问卷设计要求:
一是题目,要与调查目的相符,不要给被调查者以不良的心理;二是指导语或说明信,包括称谓、调查目的、调查意义及与被调查者的利益关系、回答问题的要求、两方的责任,最后注明联系人、联系地址及电话等;三是问卷的具体内容有事实问题、态度问题(意见、情感、动机、观点等);四是编号。
(二)整理资料(建立档案)
整理资料是指把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采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使获得的资料整齐、有序,便于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整理资料一般需要经过核对、分类、挑选等步骤。
核对的任务是对获得的资料,从资料来源、资料的完整和准确等角度进行核实、查对,以保证基本事实资料的可靠。
分类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研究需要,把获得的事实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
材料的加工整理是科学研究重要的辅助工作,通常采用核对资料、选择论据、汇总统计、综合加工的办法进行加工整理。
1.核对资料
就是把搜集起来的材料核实、鉴定,了解它的真实性、科学性、整体性和可比性等,从而对材料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做出全面评价。
核对资料也要讲方法。
2.选择论据
就是对搜集来的材料经过处理,把所需要的论据材料特别是支持论点的材料选择出来。
挑选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事实资料对研究的有用程度,在分类的基础上,挑选富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资料,淘汰错误的、用途不大的资料。
要注意四个原则:材料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材料的有效性;材料的代表性;抽样选取的正确性。
3.汇总统计
注意按照课题设计的要求,进行不同序列和专题的汇总统计,以利于分析和揭示规律。
4.综合加工
注意综合分析,进行必要(纵向、横向)的比较,要通过理论思维,以敏锐的目光发现科研资料中的闪光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整合加工,谋求新发现,形成新认识,以利于研究结果的概括。
(三)分析资料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要揭示本质和规律。
任何事物都有其质和量两个方面,都是一定的质和量的统一体。
所以,对教育科研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既要从质的角度进行定性分析,也要从量的角度进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又能使定性分析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
1.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
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和加工,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事物认识产生飞跃,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定性分析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分析研究过程。
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理清关系,把握本质,揭示规律,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在教育科研中的定量分析,主要有统计分析方法和测量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又分描述统计方法和推断统计方法。
描述统计方法,是通过对由实验或观察、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计算其特征数,以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把握数据全貌的方法。
数据特征数的计算,是通过求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以求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以及相关情况等。
推断统计方法,是通过借助“样本”提供的信息,剖析“样本”的状态,进而推论总体情况的方法。
因为在实际中许多问题需要对总体情况加以把握,而在操作中很难做到总体把握,就要通过“样本”推断统计的方法加以分析,从而使研究的结论更能反映客观实际,更有科学价值,更有推广意义。
(四)概括结果生物教学课题研究同其它任何科研一样,都不能停留在经验事实和间接材料的搜集与获取上,而应该以此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分析综合、提炼概括、科学表述,以揭示出其蕴含着的本质和规律。
这是科研结题的重要基础,是结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撰写科研论文的准备。
因此,必须重视做好科研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科研成果的概括。
1.概括规律法
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寻找、概括规律,要从事物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中去找,从实际的历史中去找。
寻找规律的方法:
一是从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中去找出它的发展道路,找出贯穿在事物发展中的内部联系。
就是要研究事物是如何变化的。
二是从各个不同的事物、经验中找出共同的因果关系,研究这些事物和经验是怎样变化发展的;三是从许多不同的现象、事例、典型中找出共同的特点、共同的发展道路,又研究特殊事例、现象、典型的差异点,找出其所以不同的真正原因。
2.概括规律的途径
一是从事物的变化过程中,从事物变化的联系和影响中,研究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事物的内部联系和相互关系;二是从每一个事物的全过程中,仔细考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对事物的影响及作用,以及事物的发展、变化对研究对象产生的影响,从而可以看出事物和外部的关系怎样,联系的程度如何;三是根据事物在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研究它在各个时期的不同规律。
根据同一事物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形态,研究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种纵横比较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四是对事物的某一环节、某一关键过程,研究其中变化的原因和经验,找出该环节、该过程的内在规律;五是对事物的某一侧面、某一问题作深入考察,可以找出与其有关的规律。
3.概括规律注意事项
一是注意立论、推论和表述的科学性。
在写作中,提出论点,运用概念,进行推理时都应该充分注意是否科学、严谨,任何夸大其辞的表述都会降低论文的质量。
二是注意论点、论据和论述的逻辑性。
好论文必须是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述严密,形成三者间的逻辑统一。
因此,只有观点,没有材料,固然会使人觉得空洞无物,缺乏说服力;但不加取舍,大量堆砌材料,同样也会使一篇论文不得要领,缺乏深度;而有了论点、论据,却缺乏合理的、严谨的论述,仍然会使人感到杂乱无序,理不出头绪。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研究者应该对搜集到的大量材料进行提炼、取舍,精选出最有价值的论据来支撑论点。
同时,层层论述,以使论点、论据、论述三者形成逻辑关系。
三是注意数据和文字表述的有机统一。
为了科学、准确地表述研究成果,在一篇论文中必须提供数据,尤其是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以及测量报告等以直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更要十分重视数据。
缺乏数据固然会削弱说服力,只有数据则会同于统计报表。
因此,在论文写作中,应该选择地提供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同时也应重视对数据的分析,展开充分论述,才能使论文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理论深度。
四是注意典型分析和一般分析的结合。
许多作者都比较重视典型分析,通过对典型事例的解剖的分析,来论证某个观点;也有不少作者从典型事例分析转向重视总体、一般分析。
其实,两者各有长处,典型分析较为生动、丰富,但往往缺乏普遍意义,而一般分析更具有说服力。
关键是典型要有代表性,要有一定的数量,一般分析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
初中地理课题研究的题目有哪些,课堂教学
“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在不同年级和学科中实施的研究
XX年级阅读课阅读形式研究;语文作业的有效性研究;课前五分钟演讲如何成为课外阅读的平台研究;如何提高阅读课效率的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的研究;让作文评语成为学生习作的催化剂的研究;学生喜欢文言文的研究;在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研究;大面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研究;背诵文言文研究;如何提高学困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研究;作兴趣的研究。
在数学课中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研究;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展探究性学习的精细化研究;课堂教学中“一题多变”的训练策略研究;促使学生及时有效订正作业研究;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探究;提高学生英语早读效率的研究;生自主学习英语习惯的研究;运用听力磁带培养学生语音能力的研究;使学生重拾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研究;如何让 如何高效培养学生写数学教学中开 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初二学
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英语的研究;提高单词听写的合格率研究;毕业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研究;如何提高英语学困生英语成绩的研究;提高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策略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 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 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意识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课前课后小实验研究;物理(化学)学法指导研究;有效提高物理(化学)科复习效率研究;提高女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兴趣研究;指导学生有效订正物理(化学、生物)作业的研究;物理(化学、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与优化研究;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兴趣的研究;激发物理(化学、生物)后进生学习兴趣的研究;有效地选择与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复习题的研究;充分发挥物理(化学、生物)错题集作用的研究;物理(化学、生物)教学中分层教学初探;物理(化学、生物)预习习惯的养成初探;提高学困生对历史课(地理课、品德课)学习兴趣的研究;初中地理课本插图的阅读技巧 开展合作式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美术作业点评的方式研究;美术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研究;解决班级中个别学生不交作业问题的研究
课题实施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中小学开展课题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关键:教师要深入研究自己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和问题,扬长避短,改进工作,实现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教学科研一体化是基本途径:研究要为教学服务,科研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校本课题研究是核心:没有课题研究,科研兴校就是一句空话.行动研究是基本方法:行动研究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为首要任务.中小学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以校为本;理论联系实际;着重研究现实问题,为提高质量服务;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继承,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确立研究课题的基本途径: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中提出课题;从面临的突出问题中提出课题;移植先进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结合本校实际提出课题;从国内外教育发展前沿寻找切入点,提出课题;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创新设想,提出课题.(二)如何选题1,选题原则(1)是否值得研究创造性:研究对象新,研究视角新.吉州区龙虾危害程度的调查.\"江南青铜器王国青铜器艺术\"欣赏.科学性:利用气功提高学生智力的研究.洗头的频率与个人成就的相关研究.效益性:小学生穿布鞋和穿皮鞋比例的调查研究.(2)是否能够研究—可行性:农村中学教育综合改革的研究现代文化媒体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影响的研究开发大脑潜能的研究让邓小平理论进课堂的研究2,选题要特别注意的问题(1)立足于本职工作(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2)立足于平时积累(3)立足于个人特点(模式)(4)从小处着手(5)注意对日常教育现象进行反思(6)选题不要一味求新(三)如何制定课题方案1,课题的表述2,研究的目的意义(为什么要研究)3,研究对象和范围(界定)4,研究内容(研究什么)5,研究方法(怎样研究)6,研究的步骤和进程7,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四)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1.课题申报的渠道教育科研申报课题的的渠道可以通过学校,县市级教研室推荐,向省一级或更高一级的课题管理部门申报,申报时须逐级经过教研部门或课题管理部门批准,以便建立课题研究业务档案,并与业绩考核建立联系.还有一种申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63373065报的渠道,就是在已经批准公布了的课题研究计划中,选取某个课题主动申请参加课题的子课题研究和试验工作.在申报这一类课题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和熟悉这些课题是否适合自己的研究水平,是否具有适当的研究队伍,时间等诸多因素,申报后要积极主动地与总课题组负责人经常保持联系,努力做好阶段性的课题工作总结.2.江西省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和立项的程序⑴认真阅读《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指南》;⑵填写《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报书》;⑶由所在县(市,区)教研室盖章后交市教研室课题,再统一交省课题基地;⑷省市课题召开课题评审会,聘请评为评审课题,提出课题立项评审意见;⑸将拟通过立项课题报省,市教育主管领导审批;⑹向课题组下发省,市《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立项通知书》;⑺课题的启动与实施.3.申报时间课题申报每年两次,申报时间分别为每年的3月10—31日,9月10—30日.4.评审未通过的原因⑴选题不当,不符合资助条件;⑵课题论证不充分;⑶负责人的素质或水平比已承担此项目;⑷课题组力量不强或分工不当;⑸资料准备不够;⑹最终成果不明确;⑺不具备完成本项目所需的其它条件;⑻经过比较,本项目有更合适的承担人;⑼其它原因(加以说明).(五)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2,实验法3,观察法4,案例法5,行动研究法(研究思路,研究思想,研究方式)(定量与定性相结合)1,问卷法(1)问卷的结构:指导语,个人基本情况,调查题(2)问卷的类型:开放式,封闭式,综合式开放式:说说您对生物课的看法封闭式:选择题,是否题,等级式选择题:您这次生物学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A,能力差,B,没努力,C,老师不行,D考试时粗心.是否题:您喜欢生物课吗A,是B,否等级式:(态度情感方面)三等式:您对生物教师A,喜欢B,无所谓,C,不喜欢五等式:非常喜欢,比较喜欢,无所谓,比较讨厌,非常讨厌(3)问卷设计的要求例1,您认为素质教育有何意义例2,您认为学生负担重不重例3,您父母支持您参加生物课外小组吗问题的语言要通俗,具体,准确例4,有的同学上课前先预习一下,你是不预习,很少预习,老师布置预习就预习,经常预习问题不能带有暗示性的语言备选答案要按一个标准分类备选答案之间的距离要大致相等您在上课前,A,不预习B,有时预习C,经常预习例5,晚上,您通常睡觉时间是:A,8点前B,9点前C,10点前D,其它—备选答案应该穷尽避免提出对方产生顾虑或无从回答的问题2,观察法观察法的类型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是否在自然状态下)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是否在现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是否直接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观察(有无明确的观察目标)例如,托马斯为了研究6岁儿童的捣乱行为,首先从实际中观察儿童捣乱行为包括那几个方面,每个方面又赋予具体的行为表现,将6岁儿童捣乱行为方面确定后,有计划地在儿童生活中观察儿童行为表现,记录收集资料来进行研究.由此可见,观察法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计划,在自然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和详尽的记录,以收集掌握所要研究的资料,进而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推理,对假设作出严密的,合理的科学解释.玩弄东西,解自己的鞋带等.做其它事9把头和身子转向其它同学,向别人显示东西.转方向8发出咯咯声,撕纸,鼓掌,敲击书桌.噪声7哭叫,尖叫,咳嗽,吹口哨.叫嚷6和其它同学讲话,喊叫老师,唱歌.说话5抢夺他人东西,破坏其它同学财物.扰乱他人4投掷,推,撞,拍,戳及用东西打其它同学.侵犯他人3跪在椅子上,坐在脚上,横躺在课上.跪2离开位子,站起来,走动.粗鲁行为1行为表现类别序号3,实验法:教育实验的特点:实验环境的自然性,实验变量的无害性,实验过程的长期性.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实验法成功的关键在于无关变量的控制.常见的无关变量:被试的态度因素生长成熟因素测量的安排实验设计的类型: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轮组实验例如,赫洛克进行过一项成功的教育实验.他根据假设的构想,把四五年级的106名学生,按照他们第一次测验成绩分成四个组:第一组为受表扬组,第二组为受训组,第三组为静听组,第四组为控制组.这四组学生每天都进行难度相等,训练时间相同(15分钟)的加法训练.对第一组学生,每天练习后都当众点名表扬,大加鼓励;对第二组学生,每天练习后教师总是指名批评,加以训斥;对第三组学生,每天练习后教师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只是让他们静听别人受表扬或受批评;对第四组学生,让其单独练习,他们本人不受表扬或批评,也未见别人受表扬或批评,教师不给予任何评价.通过五天实验后进行第二次测验,其结果是,受表扬组成绩最好,受批评组次之,静听组第三,控制组最差.由此证明了实验者的理论假设:有评价的教学效果比无评价的教学效果好,表扬激励的教学效果比批评训斥的教学效果好.自变量,就是指由实验者所实施并主动加以操作的实验因素.自变量又叫实验变量,它是一种假定的原因变量.上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及表扬,批评等方式,就是自变量.因变量,就是指由于实验变量的影响而产生的结果.因变量又叫反映变量,它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上例中,实验者通过表扬,批评,静听与单独练习,不做评价等方式实验后,四组学生分别呈现的几种不同成绩的反映,就是因变量.无关变量,就是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而又与实验目标无关的一切因素.又叫干扰变量.如被试的年龄,性别,智能发展水平,学习动机,性格,意志,情绪,被试的家庭状况,所在班级的班风,学风,教师的水平与工作责任心,校园文化环境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这都属于无关变量.4,行动研究特征:从研究目的看,是\"为行动而研究\"从研究对象看,是\"对行动进行研究\"一条龙服务: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从研究环境看,是\"在行动中研究\"从研究人员看,是\"行动者进行研究\"从研究范围看,是研究者行动所涉及的范围从研究的进程看,是边行动边调整从研究结果看,是行动的改进,发展学生行动的改进和发展;教师行动的改进和发展行动研究法案例:青浦模式—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研究他们采取的实践筛选方法具体包括以下程序⑴总结各种教学经验,了解本门学科教学以及与它有关的一些学科,如心理学,逻辑学和哲学认识论等的研究成果,然后运用这些经验和成果,结合施教对象的现状和要求提出计划;⑵按预定计划在授课中实施这些经验(理论成果将体现在某些经验中);⑶组织有经验的老师亲临教学现场(一般不是实验环境下的现场),对视觉情况进行系统的考察和评价;⑷根据考评结果对原有经验进行调节—淘汰,发展或优化组合;⑸再计划,再实施,再考评,多次反复,直至筛选出有效的经验系统.设想计划反思观察行动修订计划再行动再反思再观察行动研究螺旋图(六)科研课题结题的材料准备1.填写结题报告书一般来说,结题报告书包括以下基本内容:⑴课题研究的主要人员;⑵课题结题的总结报告;⑶课题研究成果统计.主要是一些能反映研究过程的数据统计,提供给课题结题评委进行评价和核实.2.收集与课题有关的文字和实物材料⑴反映课题进展情况的资料,如课题小结等;⑵学术和实践活动的记录;⑶队伍训练的成果,如培训,外出学习等;⑷课题有关改革收益层面的实验推广资料;⑸效益情况.包括反映改革前后效益的对比数据,经济效益的数据;⑹社会反映.包括本课题获得报刊评介的文章,获奖情况等;⑺公开发表和获奖文章的杂志和证书;⑻与课题有关的音像,多媒体课件,立体模型等.申报课题结项程序1.被立项的课题在实施中,要求课题负责人每学期写出阶段小结,(不需要再寄交省市教研室,只是结题时提供)在课题完成时汇编装订成一份(打印稿),作结项评审的依据之一.2.课题研究到期,负责人写出申请结项的报告,填写课题结项申报书,一式三份.对需延期结项的课题,负责人必须提前半年向省,市课题写出申请报告.3.课题负责人将本课题的立,结项申报书(一式三份),阶段小结汇编,结题总结报告,课题相关成果材料及目录等,连同课题评审费,交市教研室课题.4.省,市课题组织专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通讯评审或现场评审方式对课题进行结项验收.对暂未通过结项的课题,按专家提出的意见予以改进,争取下一批再继续申请结项.祝愿老师们在教育科研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是什么
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是:
1.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创新意识,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
评价体系的建立,意味着对课堂教学中与教和学相关的各种因素的选择和侧重点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将促使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评价所侧重的各种相关因素,并将其作为课堂教学中展示和发挥的重点,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2.课堂教学评价具有激励功能,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评析教师课堂教学的状况和优缺点,只有让教师了解了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才能找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和方向。
课堂教学评价正是教师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一条关键途径。
同时,课堂教学评价还可以使教师在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增进了解,互相学习,在听课、评课的交流中激发内在的需要和动力。
3.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是教师立足的基点,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是教师教育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正好可以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一个科学了解自身教学状况的窗口,使其明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针对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教师的适应性问题而言,课堂教学评价特别是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正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
4.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决策和鉴定功能,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
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鉴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系统化,决策更科学化。
5.课堂教学评价是对一个教师的肯定,是对学生的责任所在。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一名教师来说对她工作态度及成绩的肯定,所以,课堂教学评价一定要科学,公平。
简介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如何写生物课导入语
生物课导入十一法
导言是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渴望学习心理的一种手段,是引导学生奔向学习目标的指南。
潍坊一职中王公德老师总结了如下十一种方法:
1.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在讲绿色植物的水分代谢时是这样讲的:“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
但是绿色植物体内的水分却能由低处向高处流。
例如在夏秋之际的早上,我们常会发现植物的叶子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就是从其根处上流而来的。
那么植物体内的水分为什么能由低处向高处流呢
这样提出了问题,设置了悬念,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在讲到蛋白质的合成时,先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在讲到遗传时,先介绍了童第周培育的“童鱼”。
鲍文奎培育的小黑麦、袁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等,这样学生顿时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3.以直观教具导入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如果能灵活地采用直观教学手段,那么不仅使学生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而且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讲原生动物时,首先把盛有草履虫培养液的试管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然后问:“同学们请看,这只试管里有什么”学生们会说“有水”或“没有什么东西”。
然后再神秘地告诉学生“这里面有动物”,这样学生们就会产生惊异、好奇的心理,进而会产生弄明白这里面的动物是什么样子的求知欲望。
4.以故事导入新课 风趣生动的故事,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生物学史知识,而且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伴性遗传时,可先讲由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开始的皇家病一血友病,或者讲第一个发现色盲病的科学家道尔顿,同时他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病患者等故事。
5.以画导入新课 在讲生物的适应时,可以先出示枯叶蝶或竹节虫挂图,然后让学生回答这是什么
有的学生会说“这是一片枯叶”或“这是竹子”。
这时教师再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学生会惊叹不已,从而引起学生注意,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6.以声导入新课 在讲昆虫时可先让学生听录制的蟋蟀、蝈蝈等昆虫的鸣声;在讲两栖类时,可先让学生听录制的蛙、蟾蜍等的鸣声;在讲鸟类时可先让学生听录制好的百灵、画眉等的鸣叫;在讲哺乳动物时可先让学生听录制好的虎啸、狗吠、猫叫等声,让学生从动物的鸣叫声中,培养热爱动物,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7.以当前人们关心的热点导入新课 在讲自然保护时,先介绍当前人们关心的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森林锐减等问题,并指出这些问题的能否解决,都与生物特别是人类本身有密切的关系,从而激起了学生的紧迫感,提高了学生学好生物学的兴趣。
8.以突发事件导入新课 突发事件,特别是课前发生的事件,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
1987年9月23日发生日食后,我上的一节课是这样开头的:“刚才同学们都看到了日食现象,可是你们知道日食对人及生物有什么影响吗
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吸引到课堂上来,然后再简单地介绍几句日食对人及生物的影响,并逐渐地过渡到课堂所要讲授的内容。
9.以感性知识导入新课 在讲生命活动的调节时,先讲一些同学们日常熟悉的知识,如:到了秋天树木会落叶,植物打头后会萌发侧枝,公鸡有时会打鸣等,从而导出课题,引入新课。
10.以乡土内容导入新课 在讲生物进化的证据时,我先介绍了世界化石宝库,我省临朐县的山旺化石,在讲植物分类中十字花科时,我先介绍了我校所在地潍坊市北宫是我市特产—潍县萝卜的原产地等,激起学生的爱乡之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1.以成语、谚语导入新课 如以“鹜蚌相争,渔翁得利”导出软件动物或鸟类,以“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导出森林的生态作用,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滓泥”导出食物链;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引出生物界的种间竞争,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导出生物的遗传,以“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导出生物的变异等等。
生物课不论是在普通中学,还是在职业中学,往往都是不受学生重视的一门课,这固然有许多原因,但照本宣科,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则是一个重要原因。
自己在教学中通过编设良好的导言,使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生物课成了同学们喜欢的课,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怎么写
怎样开展课题研究 确定研究课题或取得批准立项课题后,怎样开展课题研究
这是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经常提到的一个重要问题。
课题研究做法多样,但总有一个基本程序。
课题研究程序,包括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研究开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课题总结等。
一、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教育科研在完成选题后,如何把握研究问题,如何理清研究的思路,合理和规范地设计好课题及课题研究方案,是目前中小学教师常常遇到的困难。
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内容包括:准确表述研究问题和分解研究问题,将研究问题转换成假设,确定采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计划及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协调等。
(一)分解课题研究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
1、确定研究目标 确定研究课题,一般是确定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题、总体目标。
一项研究课题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必须考虑研究背景,缩小研究范围,把握好研究角度,找准研究“题眼”。
开始研究前必须进一步研究,做到准确把握研究主题,分解研究问题,把总体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目标,抓准研究切入点,做好研究整体计划。
研究目标可分平行目标、层次目标和综合目标等。
2、选定研究切入点一是从基础性的、容易的、关键性的问题中选定;二是从已经成功的经验中去寻找;三是从学校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去寻找;四是从教育发展的趋势中去寻找;五是从教育科学理论中去寻找。
(二)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
1、理清研究思路一个课题特别是比较综合的课题,涉及的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包含着多重关系、多重矛盾和多层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其中必定有一对基本的关系、矛盾或问题,准确找出基本关系的意义就在于找到研究的切入口,使研究思路变得清晰且可操作。
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正向分析、逆向分析和化归分析等方法,理清和形成研究思路。
2、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有主法和辅法。
主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质的研究法,等等;辅法有统计法,测量法,问卷法,等等。
3、课题研究方法的使用与选择 教育科研方法的使用有多种选法:有一种为主、多法综合运用;多法并用、交替使用、各法互补;单一方法也有,但较少。
不同类型(内容、条件)的研究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选择研究方法。
一是以课题研究的延续性为标准,按延续方向确定方法。
如,对事物发展过程的追踪研究,选择纵向研究法;对同一时间内不同对象的研究,选择横向研究法等。
二是以研究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划分,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
如,进行常规研究时,选择自然观察法、测试式实验法、调查谈话法,等;采用现代技术手段研究,选择不同的技术设备的测试及调控等。
(三)开展理论思维,提出研究假设什么叫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就是研究者对研究问题中的概念转变为能通过观察来计量的变数思考时预测的研究结果(也称“半成品”)。
研究假设是陈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命题,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必须积极开展理论思维,提出研究假设。
一是积极开展理性思维。
假设就是尚未得到实践证明姑且认定的预想,它是人们思维过程中推理与判断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暂定的理论。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历来是科学研究探索的正确途径。
根据对研究对象的了解,从已知推未知的猜想、推断,包括各种可能性理论认识或初步结论,在进行研究之前推测出来。
二是掌握研究假设的基本标准。
研究假设应有4条标准:一是能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二是研究者应有该假设是否值得检验的明确的理由;三是假设应是可检验的;四是假设应尽可能简洁明了。
三是明确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步骤。
研究假设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结合的产物,是从观察发现到理论发现的中间环节,是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发现的主式。
基本步骤是:⑴要在搜集一定数量的事实、资料基础上,提炼出科学问题;⑵寻求理论支持、形成初步假设;⑶推演出各相关现象的理论性陈述,使假设发展成比较系统的形态、具有严谨而稳定的结构;⑷充分运用各种有关的科学知识,灵活展开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类比和想象等各种思维活动,形成基本观点;⑸对基本观点再提炼,形成假设的核心。
四是明确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条件。
研究假设形成的基本条件有:⑴要以科学观察和经验归纳为基础;⑵要以科学的思想方法为指导,通过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做出合乎逻辑的某种命题;⑶研究者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
五是明确研究假设表述的方式。
研究假设的表述应该是有倾向性的,可以是肯定式或否定式,而且所举的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能够操作,能够观察和验证。
研究假设可分为描述性假设和解释性假设。
(四)根据课题类型,搞好研究设计课题研究的设计,基本要求包括研究总目标和分目标、研究工具和方法、人员分工等,不同类型的课题也有不同的设计,突出研究类型,反映课题特点。
1、应用性研究课题的设计应用性研究课题是运用基础课题研究取得的基础理论知识,探寻有具体实用目的的教育方面的新知识、新的教育途径和新的教育措施,以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研究;是对教育原理的尝试性应用,是联结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的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和桥梁。
这类课题,重点是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科学知识同实际教育教学衔接起来,达到某种预定的实际目标。
应用研究又有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面。
课题特点:应用性、时代性、效益性和灵活性。
课题设计:要突出“应用”,包括应用性研究的内容、范围、操作等,有应用研究事实性目标和理论性目标。
课题设计包括研究目标、研究途径(思路、方法)和研究组织等,按照不同内容有不同的设计。
2、经验研究性课题的设计经验研究性总结分为一般性经验总结和科学性经验总结两个层次。
一般性经验总结是对教育活动进行回顾、反思、分析、总结,将对教育措施、教育现象和教育效果之间关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科学性经验总结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积累的教育经验进行分析概括,深入、全面而又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找出别人可以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研究特点: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教育科研;具有预先提出的、十分明确的科研目的,工作目的与科研目的一致;有意识地运用教育科研的有关方法;依据科研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采用一定的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搜集的资料全面、完整;等等。
课题设计:要突出通过经验总结得出理性认识和揭示规律的主题。
这类课题设计,内容包括:研究主题(什么经验
研究对象(谁的经验
研究内容(什么样的经验
搜集资料,概括经验。
这类课题研究,一要认识经验研究与经验总结的联系与区别,二要广泛搜集教育事实性资料,三是重视以理论指导分析教育现象、概括教育经验、揭示教育规律。
3、实验性课题设计实验性课题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或假设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变量关系揭示教育规律的活动。
在教育实验研究中,一般有三种变量关系,即自变量(研究者主动操纵的条件和因素)、因变量(随着自变量变化而产生反应、发生变化的变量,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和能否成功的证据)和无关变量(也叫控制变量,是指与研究目标无关,但却影响研究结果的变量),只有通过控制,处理好三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验证假设、探究因果关系的目的,才能较为科学地、准确地揭示规律。
实验性课题要求:研究者必须有一个关于解决该问题的设想或初步的特征理论;用比较严密的研究程序组织研究,便于重复验证;预设实验条件,把变量明确区分,加以控制;对测量的事物规定操作定义。
实验性课题设计:要突出“实验”的特点,充分体现实验要求。
实验性课题设计内容包括:提出实验假设;确定实验被试;选定实验变量;明确实验控制;设计实验步骤;记录实验结果。
怎样选定实验变量
变量是指与本课题有关的条件、现象或特征。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详细地列出所有变量,分析与目标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排出相关程度和课题要求、研究力量、实验条件,认真筛选,做到变量适当少、实验结果准确度尽量高,以实现对教育现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怎样设计实验控制
实验控制是实验性课题研究极为重要的研究技巧。
实验性课题的设计,必须对实验过程中的无关变量加以控制,努力排除其混淆效应,将自变量的作用分离出来。
实验控制的办法有:消除无关变量;平衡无关变量的影响;使无关变量保持恒定;统计处理;等等。
二、研究课题开题研究课题开题,也称课题设计和论证。
研究课题的设计和论证是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环节。
设计和论证课题,就是研究人员从科学性、创新性、应用价值以及进行研究的条件等方面对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价值、研究基础、研究条件、研究分工、研究经费等进行分析、设计和论证。
课题设计和论证,要抓住重点和关键。
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是重点。
(一)开题意义主要是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方面,阐明选题的意义。
对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价值作用进行论证,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价值、思路,要阐明和论述清楚,把选题时已经有的基本思考或初步设想进一步细化,提出明确的认识。
(二)开题内容开题内容:报告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以及计划安排和分工等。
报告研究现状:就是对所选课题涉及到的研究内容进行资料调研,研究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述评,明确所选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指出可能实现的突破等。
报告研究内容:经过系统分析,列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所涉及到的全部研究内容并进行整理,形成研究内容的基本框架和基本构成情况。
报告研究思路:阐明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课题研究的视角、方法、途径和目的,阐述本课题研究的重要观点。
报告研究目标:教育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未知的教育规律,在获得了对教育规律的正确认识以后,通过指导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间接地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课题研究成功的标志是达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获得对某些教育现象的规律性认识。
因此,要明确研究目标,把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分析归纳,形成具体的研究目标并明确地定下来。
确定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径、技术、手段或操作规则。
研究方法要服从于研究目的。
确定研究方法时需要考虑:本课题采用哪些研究方法;用什么方法和技术手段收集研究材料,整理和分析材料;如何安排具体的研究程序。
(三)开题方式开题可在立项前,也有在立项后。
开题的方式一般是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由课题负责人报告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进行讨论,统一认识,确定任务,明确分工。
也可邀请专家作相关内容的学术报告。
三、实施课题研究实施课题研究,主要是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概括结果。
资料是研究者思想、科学文化知识和科研实践活动赖以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的文字材料、音像制品等的总称。
资料在课题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是课题研究成果概括的依据。
(一)搜集资料搜集资料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环节。
搜集资料是指在课题研究中,围绕课题研究目的、运用既定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把所取得的有关研究对象的资料。
在课题研究搜集资料方面,存在问题主要是:⑴文献资料不注明出处;⑵事实性材料没有时间、地点,没有背景;⑶对资料的可靠性缺乏考证;⑷对代表性的事实性材料没能科学选择,有时使用数据前后自相矛盾,经常看到采用举例法,不知道该典型在所属群体中的位置;⑸搜集资料的方法,使用的工具,调查问卷,往往是欠科学;⑹对材料缺乏综合分析,有时变成材料堆砌,不知道为了说明什么问题;等。
1、认真搜集资料怎样搜集资料
一是坚持围绕研究主题的指导思想,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设计资料收集、数据采集的计划;二是设计科学、明确的搜集资料的工具;三是采用适当的科学的方法,主要通过查阅文献档案、调查访问、发放问卷、实验观察、实验测试、学生作业等多条渠道、多种手段,传统手段、现代手段,广泛搜集能够反映研究对象实际的包括文字、实物、声像等各种资料;四是按计划进行收集和采集,力求收集基础材料,采集原始数据;五是注重资料、数据的客观性。
2、制订调查计划通过调查手段搜集资料,必须搞好调查计划设计。
调查计划的内容是对调查全过程的分步骤、分阶段的细化的描述。
设计调查计划内容包括明确调查题目、阐明调查目的、选定调查单位、规定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315/143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