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学困生写作文评语,如何写作文评语?推荐阅读:
后进生的作文评语怎么写
但却极为准确生动。
14,感染力极强,十分艺术化。
15,使文章生动。
10,可读性强、文章对…的气氛渲染充分而恰到好处。
17、开头打动人心,过渡自然,描写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12。
4、开头简明扼要,令人愿读。
2。
21,详略得当,是不是今天风太大。
26、作者构思巧,情趣盎然、…切合实际,才刮成这样的…我不相信你的字写不好。
字迹 1。
2,使文章生动具体 19、对细节传神的刻画,语言朴实流畅,趣味性强、文章开头交待得十分清楚、文章语言生动丰富、文章开头新颖,构思奇妙。
首尾连贯,当然看起来不顺眼…你的字东倒西歪,找不到一点脏…端端正正的字迹、文章开头与结尾时的诗化语言。
7,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情真意切,一气呵成,给人以欲还休的感觉,语句流畅。
全文充满童心童趣,语言新颖清爽、这篇作文取材新颖、特写镜头别开生面、开头简明扼要、事例叙述生动,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全文叙事集中、结尾令人饱含期待与热情、文章开头简而得当。
28、开头出手不凡。
11、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作者用寥寥数语、文章开头交待得十分清楚、更生动,吸引读者。
20,十分艺术化。
三。
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的印象。
2。
25。
3,读来令人爱不释手,不失为一篇佳作,篇幅短小精悍、全文清新秀逸,作者对原文的理解也十分深刻透彻、开头出手不凡。
8,意犹未了。
4。
11、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始终洋溢着诙谐与风趣,具有真情实感、文章能过清新有趣的语言,言之有序,充满想象与韵律之美。
24。
6,首尾连贯。
字里行间。
点面结合,自始自终显得其乐融融、感人,情节精彩曲折,恰恰相反到好处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本文的成功之处,具有先声夺人之效。
8,感情真挚感人。
9,读来倍感亲切。
16、充沛、全文眉目清晰,亲切委婉。
8。
3,自然洒脱,掷地有声。
22,又耐人寻味,吸引读者。
4,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犹如海滨小城的街道一样。
3。
7、文章开头新颖,意味深长,能做到详略得当。
5,以感受结尾。
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文章前后连贯。
6,流畅连贯,行文舒展自如,结构独特合理、本文取材真实生活。
10、文章开头简而得当,语言清新,值得一读,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可读性强、文章语言清新活泼。
5。
29,结构合理,仿佛将读者带进了开心乐园,读来津津有味,实属点晴之笔,含蓄隽永,吸引读者、文章最后揭示中心之句、爱读,对文章重点…作了细腻而传神的刻画,充满童年真童趣,自然通达,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让人看了真舒服…你的字像印的一样漂亮…很惭愧。
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的印象,情感丰富而真实、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通篇文章语调轻松幽默,使文章生动,令人感动,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哲理、文章开头引人入胜、文章内容新颖,读来其乐无穷、全文语言生动准确。
最后。
全文层次清晰,具体,具有真情实感,感人至深。
7。
字里行间透露出清新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具体,情趣盎然。
13,结尾处不可或缺的点晴之笔、以感受开关。
6,段落分明,不枝不蔓。
6、注意观察具体事物.1、文章开头引人入胜、结尾以…点明中尽、文章语言生动丰富、文章以…为结尾,选材恰当,你会写的比我还要棒…五总评 1.1,善于运用打比方的手法,形成完整的形象,可读性强,层次较清楚,概括之语,边绘景边抒情。
14。
2。
18、具体。
8,心潮澎湃。
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
23。
3,趣味性强,且与前面的比喻…一脉相承,是本文的两大特色、文章有详有略,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既点题,虚实相生,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小作者对…的喜爱之情,内容生动具体、全文通俗易懂,记叙了…的事,不失为一篇佳作.1,表现出了自已对…的情感、全文节奏明快,朴素而不落俗淘。
27,耐人寻味,其味无穷,读来令人热血沸腾,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具有先声夺人之效、文章杂而不乱,很有新意,言已尽、文章融情于景、整洁,描写了…的事,但作者却描述得有声有色,感情却真挚、全文语言流畅,字哪能不像猫掏的似的…字不在格子中间,显得妙趣横生、这篇文章充满了。
4,重点突出,生动紧凑,读来令人精神振奋,吸引读者,较好地突()现了文章主题。
5。
点面结合、文章含蓄的结尾,我字没有你写的好看…2。
二,永远就这么潦草…认真耐心地写。
9。
7、随随便便、本子清秀、本文语言虽然并不华丽、开头打动人心。
13,…内容更丰富,不忍释手,语言生动活泼。
请采纳哦、结尾处对人物的赞美。
5,详略得当、文章的结构简洁合理、虽为一件小事,善于选点展开,行文跌宕起伏,情绪激昂,并展开合适的想象、故事虽平凡,言简意赅、详略得当、趣味性强,短促而有力。
12,语言比较流畅,值得借见、文章结尾不落俗套,称得上是一篇较成功的之作,耐人寻味一,令人眉开眼笑,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本文内容生动丰富
如何给差生的作文评语
差学生作文也有写的好的内容呀,你可以把其中写的好的一段或一句话给标示出来,鼓励孩子以后写的更好,老师是教书育人的,不能光批评。
如何给差生给作文评语
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差生,更直白的说:他是我的同学,上课时他总是发呆或睡觉,作业基本不做,书本也几乎不带。
在我们班里,没有人看的起他,包括老师,下课时同学们都三三两两的走出教室,只有他一个人在座位上,独自发呆。
当他又一次考一位数时,老师就对他说,光你自己我就不管了,可你这一位数给班拉下了多少分呀,不行你就从念一回吧;当他和别人说话时,老师就说你自己放弃自己也就算了,你被打扰别人呀,再和别人说话就出去站着去。
可是老师,你有没有想过,只要是人听了这样的话,自尊心能不受伤吗
当他回答不上问题时,同学们就哈哈大笑,使我感到他们是那么的无知;当他回答错了问题,同学们都说他弱智,当他低声说道我不是弱智,让我对他深感同情,当我不是弱智,回响在我耳边时,我明白了,他有自尊.
我们每天都在想着自己怎样怎样,可有几个人会在阳光下去倾听一个孤独者的心灵呢
对于这样的人,我们给予的是帮助而不是歧视。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一种被歧视状态,他就会越来越灰心丧气,越来越破罐破摔了,只有鼓励他,才能让他找回自信,找回自尊。
当我不是弱智再一次回响在我的耳边时,我就想对他说:可怜的人,加油吧,我相信你。
作文评语切忌华而不实怎么写
针对目前作文评语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作文教学要想达到育人功能的目的,必须对评语写作进行进一步探究,注入人文化关怀,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人文素养。
(一)写人性化评语,寓教育于无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语应重视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让人文关怀融入到作文评语中,发挥作文评语的魅力,灌溉学生心灵之花,寓教育于无痕,注重育人功能,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理念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科学的发展。
1、对学生的评价体现人文性
新课程理念提出,作文评价不光是单单地评改作文,更主要的是评学生,关注学生。
因此,教师在评改作文时,要坚持“以生为本”,从学生心理出发,启发鼓励学生。
要讲究评语的艺术性,注重评语修辞的运用,用“润物细无声”的人性化评语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1)、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
学生的写作水平总是在慢慢提高当中,老师要多加关注,及时激励,并帮助学生找差补缺,用心用情去辅导,让师爱在现实的习作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2)、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
作文是学生的自我表现,是世界观、生活经历和语文能力等全面的自我展现。
教师要善于沙里拣金,用放大镜去捕捉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哪怕只是一点点的长处,这有助于点燃学生创作的兴趣火花。
(3)、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每个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教师要因人而评,因材施教,注意语辞的运用,寓情感于评语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都能体会到教师的爱,尤其是“后进生”更要多加关注。
2、对作文的评价体现主体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因此,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学生参与评价,提高学生的习作素质。
(1)、学生参与,力求发展。
以前评改作文是教师一个人的事,不但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而且对教师指出的不足也不易引起学生的关注。
不如让学生参与其中,同桌互评,小组互评或自评,让学生也尝试一下当评价者的感觉,会有很大收获的。
他们在互评的过程中,既吸收了别的同学文章中的精华之处,也帮助同学修改了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觉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2)、授之以渔,引领入门。
教师在作文评价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
要“授之以渔”,指导学生参与评改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活动,并且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感受,一起发现。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多个人,多一种思维,共同进步,教学相长。
(3)、多元互动,分层评价。
让学生人人参与其中,但尽量分层评价,因为学生的成绩是有差异的。
因此,对习作优秀的学生和习作较差的学生评判的标准要不同,并且教师一定要提醒同学不要用挑剔的眼光去评价别人的习作,让学生在互动式评价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会欣赏别人的人。
总之,教师应当把作文评语的落脚点放在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层面上,不断完善作文评语体系,切实做到对学生习作有促进作用。
以上几种方式,无论采取哪一种都要做到快批快评。
作文是学生思想情感、智慧和能力的综合表现,是有创造性的智能活动。
作文后,学生迫切渴望知道自己的劳动价值,教师应“趁热打铁”,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怎么写评语
作文批改开头评语
1、文章开头简而得当,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十分艺术化。
2、开头简明扼要
3、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
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的印象。
4、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
点面结合,使文章生动,具体,详略得当。
5、文章语言生动丰富,可读性强。
6、开头出手不凡,吸引读者
7、开头打动人心,具有真情实感。
8、文章开头交待得十分清楚,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9、文章选材新颖,激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如何让作文鲜活起来
让作文“鲜活”起来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疼。
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的作文依然是废话连篇,更是干巴巴的,无丝毫新鲜感。
众所周知,这是传统写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使然。
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
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
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让作文“鲜活”起来。
一、走进学生的生活
小学传统的一篇作文教学往往是分两课时完成,要求学生在八十分钟内教室完成,指导、拟稿、修改、篆写。
似乎学生习作所需信息全部储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这样看来,学生在习作指导的课堂“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应是情理之中。
从这个角度看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是我们教师使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写作源泉—生活。
因此习作教学首先打破“一篇习作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沿袭了几十年的教法,而让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习作指导首先要做“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
比如我们可以在单元教学之前,甚至开学伊始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
因此,一篇习作的练习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两周,甚至一个月,学生所写之作便是他们生活中的积淀。
二、激发学生情感
法国启蒙思想家 德有一句名言:“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
由此,完成一篇佳作,它必须是学生情感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内在的词汇若没有情感驱动只能永远保持沉默。
只有学生胸中有情,才有可能在作文中流露真情,下笔才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如习作“成功的体验”,教师用人人皆知的北京申奥成功的那个瞬间,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的那个场面,唤起学生的回忆,交流学生所取得的成功,激起学生获得成功后的喜悦、自豪之情,引感兴奋,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让所有学生进入“我要说”,“我要写”的精神状态,这样学生的情思得以自由放飞,学生的习作就充满情趣。
如某同学说:“今年运动会,我跑400米,当我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战胜疲劳,取得第二名为班级争光时,赢得了同学们的喝彩,我感到成功的快乐。
某同学说:“大课间操增加了武术操,我接受能力不强,动作不协调,通过努力最后终于合格了,老师表扬了我,我感到非常高兴,同时增强了我的自信心,鼓励我不断向新的目标前进。
三、鼓励个性表述
1、抒发真情,作文应该是学生生命的独白,心灵的对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因此作文教学要努力与学生的经验和情感沟通起来,引导学生注意细致观察,体验生活,用自己的话写出真体验、真感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实话实说的氛围,采用课堂读学生的习作的形式来慢慢地引导学生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
教师要精心挑选学生的习作,有的文字虽稚嫩朴质,但事件真实可信,流露的情感真挚自然,就要在全班学生面前朗读展示,以此来唤醒、影响更多的学生。
2、自由选材。
“自主写作”是语文课标写作教学方面很核心的一个思想。
自由选材应该是自主写作的一种表现。
教师要告诉学生:一个自然景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缕难以察觉的情思,都可以引发人的写作欲望,都可以写进作文,作文写作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自觉领悟思考,才会获得新的认识和提高。
3、自主表述个性语言。
由于个性不同,知识背景、经历不同,小学生的作文在语言表达上也体现了不同的个性。
各具个性的语言在作文中最富有生命力。
个性化的语言运用,能增强作文的个性化和生命力。
当学生说出有个性的语言,写出实话实说的作文,教师要加以鼓励,对个性化语言的闪光点和哲理性警句要加以点评和升华。
学生想怎么写,就放手让他们大胆去写。
只有让真情流露,内心的表白、个性的语言成了作文的交流,才是个性体验和个性写作的真正开始。
四、发挥评价功效
1、分层而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翻开一个班的作文便可发现,得“A”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得“C”的甚至“D”的跳不出“C”与“D”的圈,一个习作总是得“C”与“D”的学生,他们的习作自信在被一个接着一个的“C”与“D”中击得粉碎,而远离成功的彼岸。
因此,教师应采取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1)、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级的标准不同。
(2)、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的,如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能把一个句子写完整,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把一句话写具体,再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
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2、指导性批阅,促进形式再发展。
作为一种作文评价及反馈的传统方式,给作文写评语仍然被语文教师广泛应用。
那么批阅这一环节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呢
最普遍是通过评语,指导学生再修改、再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评语面对学生,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你丰富的想象让人着迷,我想看到故事结尾。
“你的词汇特别丰富,但这个词要推敲一下。
“如果不是那些错别字捣乱,你的习作将是一篇优秀作文。
“在此处加入动作描写,你的作文将更漂亮。
这些评语因文、因人而异,凝结着老师的智慧和情感,既能给学生以自信心,又能给他们引导和矫正,更能给学生以人文关怀。
再一种形式是面批,当面指导。
其次就是再次对具有典型的习作进行集体点评。
五、提倡以学定教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
回忆一下小学一般习作指导流程,审题指导—选材指导—表达方式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练习。
不难发现,这种流程突出了教师的主导,而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从审题到选材,甚至如何表达,却被“辛苦”的教师所代替,习作思路被教者所匡定,学生接触到题目后,还没有来得及有自己充分的思考,教者就“及时”作指导,这样使学生在习作时都努力体现教者的思路,表达出教者的观点,导致学生习作“千篇一律”,而学生创造性在这“千篇一律”中被扼杀,这样的习作练习学生不怕吗
那么,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实践初探:“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撰写—再改…,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甚至在校外,置于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
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在改正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的以学定教有针对性的点评方案,这样“从学生中来”的有针对性的具体形象的协作指导,学生易于接受。
当然,学生的习作会“鲜活”起来。
如何进行作文的自评自改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既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自主性,又有助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且能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何乐不为呢
因此,我们学校本学年开展了“学会欣赏与修改—有利于习作评论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经过一学年的实践,现在就如何指导学生欣赏与修改习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传统的作文教学之所以会形成“学生写、教师改”的单一局面,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认识不够。
教师总是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要求学生,作文修改完全由教师独自“经营”。
可效果却不尽人意,很多学生作文本发下去后看也不看就塞进书包,即使有看也只是看看评价等级。
有的还养成了写作过程中把不会写的字空在那边或写错别字让老师修改,而不去主动查字典完成。
这样老师的辛苦就徒劳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变观念,将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教师引导,指导方法在培养学生欣赏与修改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学”“仿”“放”的方法。
(一)所谓“学”就是学习老师是如何评改作文的。
为了让学生学习评改方法,第一篇习作我批改得特别详细。
好词我统一用△标出,佳句我统一用~画出,而且旁边一定要写出好的理由。
总评要针对每次的习作要求以肯定学生习作闪光点为主,用真诚的赏识评价语激励学生,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然后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阅读老师的批改。
最后总结出欣赏与修改的方法:一读(读懂习作内容)、二找(找出好词佳句,写出欣赏理由)、三思(根据本次习作要求,想想有哪些不够的地方)、四评(用欣赏的眼光评价同学的习作)、五改(用相应的修改符号删、换、补、调,使文章更美)。
(二)所谓“仿”就是根据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模仿,这一阶段大概要指导两到三篇习作,“仿”分为如下步骤:1、佳作共赏佳作共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和遣词造句的水平。
这也是学生修改文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学生评改习作前先找一篇与本次习作相关的佳作,引领学生共同赏析。
我的做法是:首先初读佳作,大致了解内容。
其次再读佳作,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如写人:(1)写什么人
(2)写他(她)什么特点
(3)列举的事例是否典型
真实
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事例吗
列举的事例是否能突出人物的特点
最后品读佳作,找出闪光点。
如写人的:1、人物外貌描写有何特色
2、选择的事例是否新颖
是否有说服力
3、叙述时,若写的两件事,是怎样注意事与事之间的衔接的。
4、反映人物的特点时是怎样用人物自身的言行来为人物特点说话的。
5、开头、结尾是怎样相互照应的等等。
2、自读自评这一环节,首先根据习作要求,概括出自评要求,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难忘的“第一次”》,自评要求是: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要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还要写出在经历“第一次”之后获得的启示,有真情实感,书写规范、整洁。
然后根据自评要求自由朗读习作,最后在题目右边写上评价等级,并把自我评价语写在习作后面。
(要写出自评两字)3、互评互改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大多数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只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看作文。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根据这一理念,在学生完成自评后,我让他们交换评改。
实践证明采取互改的方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这一环节,一定要明确互评要求,互评要求一般是:①、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用~画出,好词用△标出,并在旁边写出理由。
②、圈出文中的错别字,错用标点的地方,用笔划出。
③、发现有语病的句子作上标记,并加以改正。
④、对语句特色、写作特色等方面进行评价。
⑤、参照自评等级,在题目右边标上你的建议等级,在自评后面写上你的评语。
(要写明互评)这一环节还要注意的是学生好、中、差要搭配好,在修改过程中,让后进生在参与修改中受到影响,得到提高。
中等生和优等生在帮助后进生的过程中,也能相应提高自己的水平。
通过互评互改,不但可以让学生发现作文中要注意的问题,取长补短,还可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共同提高作文水平和评改作文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的素质。
4、老师评改在作文教学中,老师批阅永远是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老师永远是评改作文的主导者。
在学生互相评改作文后,我会把学生的作文本来,进行认真的批阅。
此时的评阅,我注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更高要求评价学生的作文;二是判断另一学生给这篇文章的评价是否恰当。
5、自我再改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
经过以上多个环节的修改后,最后还得需要学生自己消化吸收,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斟酌,修改成一篇优秀的文章。
毕业生实习小组组长该如何给小组成员写评语
给个范文
谢谢
该学生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
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完成任务。
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同时,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公司同事和睦相处,与其一同工作的员工都对该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
怎样批改后进生的作文
“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
这是后进生对待作文的普遍心理。
后进生的作文一般是语不成句,文不成篇,标点乱用,错字别字太多,再加上文不对题,所以,后进生的作文就更谈不上语言的优美和内容的丰富深刻了。
了解了后进生写作的心理特点,那么,如何让后进生摆脱写作的困扰呢?如何让后进生不再厌恶,不再惧怕写作呢?我们要做一下工作:
一、写作兴趣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郭沫若也曾说过:“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初中生既活泼开朗,稚气十足,又大胆、热情、纯真,思想十分活跃,表现欲望较强。
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模仿,喜欢想象。
我们了解了他们的这些特点后,就可以依据这些特点,指导后进生针对性的写作了。
比如,可以练习仿写,改写,扩写;可以练习简单的寓言或童话等,以此来激发后进生的想象力和模仿能力。
二、从拟标题入手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
好的标题能起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对表现文章主题、增强文章魅力、提升文章品味,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后进生的作文标题很是平平,可以说是毫无美感可言。
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先让学生查找别人拟的好的标题,并思考好在哪里,从而总结出拟标题的常见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拟标题。
比如,学生找的一些好的标题《承诺是金》《地球在》《谁说女子不如男》《坐着读书,站着做人》《读书乐,乐读书》,从这些标题总结出拟标题可以妙用修辞。
教师通过对最常见拟标题方法的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白:拟标题不是随便的,而是有技巧的,从而使学生把这种技巧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高作文的可观性。
三、编写提纲是重要环节
老舍先生曾说:“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作起来就顺理成章,先麻烦点,后来就省事,”事实证明,提纲是提高后进生构思能力的有效途径。
列提纲可以使写作者考虑的更周密,思维更有条理,结构更清晰。
我教学生这样列提纲:一、首段力求语言优美,点明题目。
二、围绕标题或中心选择写作素材。
三、段与段要有过渡,安排好详略段。
四、尾段力求语言优美,与首段呼应。
怎样让学生提高对作文的兴趣
你是老师吧。
作文是人的思维和思想表达的一种书面形式。
它作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认识世界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怕作文的学生比重很大,不怕作文的只占很少。
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大敌。
一、拾取生活,积累素材 著名文学家茅盾曾说过:“身边应当时时刻刻有一支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据我调查得出:80%学生怕作文的原因是“感到没有东西写”,而造成学生感到没有东西写的原因往往是学生没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使学生从厌倦作文的情趣中解脱出来,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应使生活与作文相结合,训练形式灵活多样,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写作环境,使写作盎然生趣。
如:教描写一种植物的作文时,我端着预先准备好的菊花走进教室,教室里顿时传出一阵轻微而充满的赞叹,学生脸上洋溢着兴奋好奇之情,借此,让学生分组,使其兴致勃勃地观看菊花。
在议论过程中,有的同学还情不自禁的摸一摸,和谐的观察气氛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然后来一个说花比赛,于是,大家纷纷举手,竞相发言,从花茎的粗细,到叶的繁茂、花的美丽、芳香…一个个滔滔不绝。
我进一步引导,讲到其它花卉。
又如,语文课本第十册中基础训练2要求学生写“一件难忘的事”,而且能够说明自己“长大了,懂事了”。
要注意“把事情经过分几节写清楚、写具体”。
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指导时,着眼于写作方法的学习和借鉴,没在内容的选择上提过高的要求。
这样做,降低了要求,设置了坡度,旨在集中精力克服教学难点。
果然,学生能把“分几节写过程,突出重点部分”完成得较好,但内容选择却过于狭窄,由于本次作文一定要在“难忘”这个范围之内,所以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局限,仅仅在“难忘”事中打转转。
其实,能说明难忘的事还有很多,放宽范围,再试另一轮新的指导。
首先我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是不是只有挨打、挨批评、受委屈才是难忘的
不出所料,这次作文的结果是:选材比较丰富,学生思维显得异常活跃,不少文章写出了孩子们的真情实感,明显比前一次写的内容丰富,写法灵活,语言生动。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的源泉,文章就像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字眼活泼流个不停。
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观察、体验生活,就会取得源源不断的生活素材,就会用自己的笔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从而激发写作兴趣。
二、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破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描写的就是读与写的最佳组合意境。
可以这样说,阅读为写作铺路架桥,写作将阅读提炼、升华。
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秀美,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通过读写结合,引导学生从读中悟写。
首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适时地为他们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符合他们的口味,并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书籍。
其次,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他们的阅读面。
只要读得多了,写的东西自然而然就有了,有东西可写,就不怕写作文了。
三、主动参与,畅所欲言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兴趣。
作文和聊天、对话一样,也是个体表情达意的工具,能起到与他人交流情感、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的作用。
聊天和对话为作文教学开辟了一个新思路,从作文的情感功能入手,就能激发学生个性思维,启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教师和学生在课内外拉拉家常,谈谈“山海经”,说说心里话,教师分享着学生的快乐。
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说真话,抒真情,表真意。
聊天和对话激发了学生情感的火花,唤起了学生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此时,教师及时点拨有价值的写作素材后,学生就能捕捉住生活的亮点,这样就丰富了学生创作源泉,让他们真正有感而发,有话可写。
叶圣陶曾经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
聊天和对话为作文教学创设了情境,教师的诱导、暗示、提醒,让学生去获取生活中的生动素材,让作文和生活融为一体。
作文与其说是在反映生活,倒不如说是在感受生活,感触心灵。
学生是存在个性差异的,后进生与写作基础好的学生不同,后者只需一两句点拨启发即可,前者往往需要手把手的示范。
教师投入到学生的心灵活动中,帮助学生删改作文,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引导学生写出心中想说的话,想表的情,这样既富有指导性,又不失启发性。
长此以往,不仅让学生知其然,学知其所以然。
在语言的积累、思维的创新、情感的投入上有一个飞跃,做到写作有序、表达合理,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
四、因材施教,共同提高 同一个班的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这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对所有的学生要求一样,不是使优等生失去兴趣,就是使中下等生失去信心。
为了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消化得了”,我提倡“尖子”引路,带动全体。
比如,一次拔河比赛后,我要求大部分学生写出比赛的经过,能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适当展开联想。
困难大的学生,只要写出经过,注意重点即可。
优等生可以运用多种体裁、自由写作。
发现“尖子”,培养“尖子”,发挥“尖子”的作用,带动全体,使学生喜欢作文。
经常让“尖子”介绍写作体会,组织“尖子”帮助困难大的学生写作,可以带动全班同学写作。
困难大的学生,更要重在鼓励,使他们懂得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就是收获。
五、利用评语,鼓励指导作文评语应着眼于师生间的感情交流,真挚之情也能激活学生作文的情趣。
例如:一位学生的作文写自己怎样收养了一只被人遗弃的小猫,表现了一种对孤独可怜的动物的深切同情。
我的评语:小猫的遭遇可怜,它在雨地里发抖的样子和凄苦的叫声,使我忍不住留下了眼泪。
现在它终于有了一个体贴它的朋友了,我真为它高兴。
又如:学生写了假日和父亲一起到郊外放风筝,表现了自己欢欣喜悦的心情。
老师的评语是:看了你的作文,想到人在野地里牵着风筝跑的高兴劲,我真有点羡慕呢
这种鼓励性的评语,体现了对学生感情的理解,就容易引起师生间的感情共鸣。
学生阅读评语后,自然心旷神怡,写作的兴趣就会与日俱增。
盖杰和伯令纳在《教育心理》一书中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表扬伴随着某种行为的频率而增加。
他们还说:“有时,教师忘记了他们对于学生的评论是多重要。
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从不对学生说一句好话,这种行为是不可原谅的
对学生作文,教师在批改中不管优秀生或差生都先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不足,语气应充分婉转,让学生在学习中及时了解自己的作文情况,进一步激发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总之,要使学生们提高写作兴趣,就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坚持以鼓励为主,指导学生克服写作上难点。
当然,培养写作兴趣,使学生们喜欢作文,这是对学生们的初步要求,我们要不断的教育学生逐步明确写作目的,提高写作的自觉性。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316/144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