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正文

语文名师教学设计评语,语文教学设计检查评语

语文名师教学设计评语,语文教学设计检查评语推荐阅读:

语文教师教学特色

突出语文特色 尽显学生个性 使教、学成为快乐

形象地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是一次“福利”—为我们每一个敢于改革课堂教学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大舞台。

回首以前的语文教学,教师难教、学生厌学,语文教学竟成了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语文教学吹来了改革的春风。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不断的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我觉得语文教学应突出语文的特色,尽显学生的个性。

就此而言,我认为语文教师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口语要艺术化,体现汉语言的魅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这就对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说普通话,口语更要艺术化,要体现汉语言的独特魅力。

具体有那些要求呢

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指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语文教学除了要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外,还兼有对学生进行规范语言的训导和陶冶任务,所以语文教师在平日和学生交往时,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用语的规范性和自身语言的示范性,达到言简赅,最大限度的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能。

此其一。

其二,通俗生动,富有幽默感。

由于教材用的是规范化的语言表达严整的知识体系,学生看过后未必能理解记牢,这就要求教师尽量用直观性很强的语言表述得具体形象。

例如议论文中论据间应有针对性的分析并做到有理有据这点,很多学生不明白这样做有何好处。

我就形象直观的将写议论文比做盖房子,事实论据好比砖,若事例堆砌,毫无分析,就如同将干砖垒在一起,无水泥粘合一样,一推就倒,站不住脚。

这一比喻,学生豁然开朗,清晰的理解了这一难点。

同时,语言还应幽默风趣,易于引起听者的兴趣。

其三,条理清楚,富有层次感。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各有不同、千变万化的活生生的学生,是一个个信息复杂的小世界,因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或条理清楚连贯,或准确鲜明、形象生动,或语气庄重,或语气平和。

总之,必须做到条理清楚,富有层次感。

其四,点播启发,富有激励性。

鲁迅曾说过“音美以感耳”这样一句话。

的确,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要使人感动,听起来入耳,要收到音美之效。

语文教师要用语言去打动学生,这就需要让自己的语言富有情感与,使学生在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去接受知识,得到启发。

教师的一句点拨话语有时能让学生茅塞顿开;一句激励之言,有时能让学生终身铭记。

要做到这些,关键教师要情真。

情语动人,既可以策人奋发,又可以催人泪下,这应是教师口语艺术的最高境界。

其四,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课堂上的口语音速要快慢适宜,节奏分明适度,使语句的断续疏密、语气的刚柔与内容的转换、感情的变化起伏一致,做到抑如平湖秋水,扬如天女散花,顿是金戈铁马,挫象雷霆万钧。

这样,才会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掀起波澜,使课堂教学深刻形象、生动感人。

二,学生的阅读要个性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学生随着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对知识的需求量增加,阅读范围进一步扩大,阅读教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那么,阅读教学应注意那些呢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做出自己的评价”。

有人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

这种理论下的阅读教学应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和文本主体间对话过程。

因此,读者的阅读,尤其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的动态过程,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互为依存条件关系。

在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顾及到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就是对话阅读理念的基本要求。

在此要求下,个性化阅读教学就必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第一,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

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如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人。

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

从这层意思说,我们的语文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读本。

第二,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等。

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不要去刻意追求标准答案。

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三,课堂的形式要多样化,教、学都是一种快乐。

回顾以前,语文教学之所以成为一个难点,课堂形式单一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教师一本教科书,学生一个笔记本,一个讲:文章大意,大家记:段落层次。

千篇一律,课课如是,想来也觉得枯燥无味,面目可憎。

春节晚会之所以为大家所期盼,所回味,是因为里面的节目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语文教学如果也形式多样的话,语文也会成为教师愿教,学生乐学的科目。

那么,语文课可以采用那些形式呢

1,诗歌,散文朗诵会。

适合诗歌、散文的学习,因为这种文章语言优美,富有感情,节奏感比较强,最适合朗诵。

2,主题辩论会。

适合议论文的学习,在辩论中,既丰富了大家的知识,而且也提高了严密的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3,戏剧演出。

适合小说、戏剧的学习,把书面的文字变成活生生的舞台形象,既提高了表演能力,又掌握了文体知识。

4,受抄报展评。

适合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以及围绕中心选材的能力。

此外,还有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和成语接龙等形式。

课堂形式多样化的实施,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何乐不为呢

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当中最富有创造力和的学科。

那么,语文教师理所当然要成为一名最有,最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语文课堂上,老师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鲜活生命的个体,是一个个有活力,有尊严的个性存在。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当正视乃至珍惜学生的富有生命价值的语文学习活动,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学生的成长充满期待,以极强的责任感,帮助学生构建完美的人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精心设计,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智慧、潜能和好奇心最大限度地处于激活的状态。

只有具有这样的“生态关怀”,学生们才会在学习体验中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生活中的人,一个自主学习的人,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的人,一个满足看生命成长需要的人。

这样的语文学习,有谁会说不快乐呢

其实,语文课堂上,老师们在对学生进行有机渗透生命情感的同时,也在不断拓展着自己的生命空间,不断实现着心灵的转换,不断创造着的自我,展现着自己生命的价值。

这样的课堂,有谁会说不是充满快乐呢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们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传播着知识信息的同时也传播着情感信息,进行着心灵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心中有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自控能力的行为主体和伙伴;学生心中有老师,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导师和朋友,在沟通、合作、对话、互动、交流中,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

对语文老师的评价和建议

我一直认为,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看起来语文是“最不需要”去学习的,因为认得几个字,能说话,上语文课绝对不会听不懂。

但是学生们,即使成绩再差的学生,也能够很巧妙地感觉出一个语文老师,课教得好不好。

我想说的是,语文老师是所有学科老师中,最平易近人的,语文悄无声息且在较早的时候,就在我们的心里埋下了种子,它很生活,很基础,语文老师正是因为这门学科的生活性质变得不那么遥远。

然而,语文是难学的,想要学得好,学进心里,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语文绝对是厚积薄发类型的。

所以,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不断丰富知识,有自己的观点,在传达教授的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不仅能教会你写一个字,还能让你懂这个字,更能让你拿起这个字放在自己想要抒发的情绪上。

中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有什么优点

一、教学方法的特点

第一 相对性。

不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例外,其中不存在绝对好的方法。

就唯物主义的观点而言,不管是何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只是教师在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用这种方法解决什么问题,要做好利与弊之间的平衡。

第二 针对性。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为了使教学过程更为顺畅自然,教师一般会采用自己比较熟悉和擅长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

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并将这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针对各种综合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第三 综合性。

教学方法应该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来综合选择,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所以,教师既要重视示范、引导和点拨,又要培养学生观察、运用和创造的能力。

只有有助于发挥两方面作用的教学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四 多样性。

语文教材当中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比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观察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二、使用教学方法的原则

1.坚持启发性。

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激发学生探索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本质上都应该对学生具有启发性。

教师既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又不能放任学生自流,需通过正确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2.坚持培养三维目标。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学工作应该实现对学生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学习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对于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优化教学方法,使它们更具启发性和针对性,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坚持因材施教。

学生和学生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从不同学生的特点出发,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

因材施教就是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快乐、主动地获得知识。

三、常用的语文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们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果把这些教学方法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话,可以从以教为主、以学为主、教学结合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以教师的语言讲解为主,传递语文知识信息,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

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向学生讲授本堂课的语文知识,包括课堂导入、课程引导、介绍背景分析课文、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各个环节。

这种教学方法使语文知识更加系统化,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目前讲授法还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堂语文课,教师适当的讲解和示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不能为了避免“满堂灌”的嫌疑而不敢开口讲,该讲则讲,而且还要讲透彻讲到位。

2.串

一般是指教师把文章中的内容从字、词、句、段、篇章全部连贯起来进行系统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文章进行概括,巩固和深化知识的理解。

的运用更加突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课堂教学由教师单一的讲解转变为师生的双边互动,帮助学生抓住学习重点,使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二)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讨论法。

讨论法主要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集体讨论交流的方式来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思想的碰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学习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2.研究法。

研究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形式,根据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探索新知识、提高语文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教法中重视教师的教、轻视学生的学的局限性,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

(三)常见教学结合的教学方法

1.问答法。

这是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回答问题,或者学生提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或者疑问,在小组内或者班内互动交流、共同解决。

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

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来讲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美感染人、以情感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结论

总之,不管是哪种教学方法,只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具体情况等因素,合理选择并妥善实施,都会对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努力探索,创新更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对语文老师的评价和建议

我一直认为,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看起来语文是“最不需要”去学习的,因为认得几个字,能说话,上语文课绝对不会听不懂。

但是学生们,即使成绩再差的学生,也能够很巧妙地感觉出一个语文老师,课教得好不好。

我想说的是,语文老师是所有学科老师中,最平易近人的,语文悄无声息且在较早的时候,就在我们的心里埋下了种子,它很生活,很基础,语文老师正是因为这门学科的生活性质变得不那么遥远。

然而,语文是难学的,想要学得好,学进心里,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语文绝对是厚积薄发类型的。

所以,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不断丰富知识,有自己的观点,在传达教授的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不仅能教会你写一个字,还能让你懂这个字,更能让你拿起这个字放在自己想要抒发的情绪上。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名师现代的都有哪些人

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李镇西、宁鸿彬、余映潮、程红兵、蔡明、陈军、邓彤、史少典、熊芳芳、程少堂、黄厚江、肖家芸、胡明道、李卫东、赵谦翔、褚树英、李海林、李胜利、沈江峰、严华银、尤立增等等等等。

中华语文网有几百个名师博客,有很多的特级教师在那开博,不过我不知道哪些是作文名师

对该教师教学的评价(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中,你收获了什么?)

现将本次的学习收获做以下小结。

本次培训共分五个模块:预热模块,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能力,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学结。

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模块二专业理念与师德和模块三专业知识与能力。

师德这块的学习,虽然内容简短,但给我感触最深,我深深地记得小李老师的一举一动,还记得她的无悔选择,我也把她的精神和她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我也试着给孩子们写悄悄话,她将一直是我师德榜样。

还有伟大的宋玉刚老师,他感染着我,指引着我的教师生涯。

其次,便是专业知识能力模块的学习,第一课是关于教材研读,该课里有很多实用知识,还可以积累当作资料,运用到平时教学。

我逐渐明白:语文姓“语”,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练习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

“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

阅读教学重视“表达”,最好的方法是结合课文教学设计各种形式的表达练习,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使理解和表达、积累和表达获得多赢。

本模块里的选修课,我选的是“小学生批判思维与有效沟通能力的教学研究”,在选课前只看标题,我只理解到批判思维多偏负面,学习了后,深深反思到人不学,要落后。

该选修课给了我很大启发,在以后教学中,我应多运用批判思维,多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启发他们,引导他们,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培训平台的网络视频聆听专家讲座,在培训论坛上发帖回帖,撰写研修日志,提交教学设计与反思,提交学科专辑布置的作业,等等,培训、工作两不误,参加远程培训,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每当听了专家的讲座,反思自己的教学,都能有所收获;从开始进入平台的生疏,到逐渐熟练完成作业的程序,到丰富自己的教学,每一天都有一种成就感。

都是自己编的,有些都不通,你看着编。

对该教师教学的评价(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中,你收获了什么?)

现将本次的学习收获做以下小结。

本次培训共分五个模块:预热模块,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能力,校本研修与岗位实践,学结。

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模块二专业理念与师德和模块三专业知识与能力。

师德这块的学习,虽然内容简短,但给我感触最深,我深深地记得小李老师的一举一动,还记得她的无悔选择,我也把她的精神和她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我也试着给孩子们写悄悄话,她将一直是我师德榜样。

还有伟大的宋玉刚老师,他感染着我,指引着我的教师生涯。

其次,便是专业知识能力模块的学习,第一课是关于教材研读,该课里有很多实用知识,还可以积累当作资料,运用到平时教学。

我逐渐明白:语文姓“语”,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练习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

“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

阅读教学重视“表达”,最好的方法是结合课文教学设计各种形式的表达练习,让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使理解和表达、积累和表达获得多赢。

本模块里的选修课,我选的是“小学生批判思维与有效沟通能力的教学研究”,在选课前只看标题,我只理解到批判思维多偏负面,学习了后,深深反思到人不学,要落后。

该选修课给了我很大启发,在以后教学中,我应多运用批判思维,多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启发他们,引导他们,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培训平台的网络视频聆听专家讲座,在培训论坛上发帖回帖,撰写研修日志,提交教学设计与反思,提交学科专辑布置的作业,等等,培训、工作两不误,参加远程培训,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

每当听了专家的讲座,反思自己的教学,都能有所收获;从开始进入平台的生疏,到逐渐熟练完成作业的程序,到丰富自己的教学,每一天都有一种成就感。

都是自己编的,有些都不通,你看着编。

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一份完整的语文教学设计包括哪些—

1、课题:这份语文教学设计的主题

1、教材分析:分析了全册教材的总体要求及基本内容,接下来就是要进行单元教材的分析。

分析的是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了解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全册教材总体要求下的编排、结构思路。

当然如果只作为一课的教材分析,只需要简要分析就可以了,其中应该包括了学情分析。

2、教学目标:目前的教学目标都应该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学习的程度;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本节课学习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

4、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等。

5、教学准备:这里主要指的是准备教学材料。

6、课时安排:这个教学设计大概安排几个课时。

7、教学内容及过程: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流程,导入、新授、拓展、总结等。

8、学生作业:根据教学目标给学生的课堂和课后作业。

9、板书设计:根据教学的需要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板书整体。

10、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评课

评课是同伴互助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还是专家引领的重要阵地.评课既要反对只讲好话,相互奉承,也要反对只说缺点,相互诋毁.评课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既要看到成绩,也要指出不足,更重要的要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与授课人共同进步.

评课前要充分准备,理清思路,抓住要点.切忌面面俱到、轻重不分、条理不清.重点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分析得失,提出改进意见.

(一)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

1、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是指教学目标的设定,不能只设定单一的知识能力目标,还应在感情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设计明确的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课标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难易适度.

2、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达成度如何,是评价这节课效果的重要指标.

(二)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资源的整合,即我们通常说的教材处理.但教学资源整合较之教材处理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对教材、教学辅助材料和其他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把尺子.评课时要从教师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取舍、整合等方面进行分析,特别是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把握、教学资源的合理取舍、学生现有经验的有效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是评价一节课成败得失的重要依据.

(三)教学程序展开教学过程的评价要点,既要看教学过程的预设,还要关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调整、应变、生成与发展.

1、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是否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二看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三看是否有一定的独创性,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五看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否根据教学实际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和发挥.

2、教学结构

课堂结构主要指教学环节或步骤.教学指导思想的科学性,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和时间安排的合理性是评价教学结构的主要内容.教学指导思想,是否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问题为核心”.教学环节是否完整?以讲授新课为例,通常应有复习巩固、新课导入、教师启发、师生互动、学生思考、教学小节、课堂训练(练习)等环节.

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应十分注重给学生的参与、思考、讨论、练习安排较多的时间.如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整节课教师的讲授控制在10-15分钟,学生的自学、自悟、讨论时间安排15-20分钟,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安排5-10分钟.也有学校规定,课堂练习必须完成课本上的所有习题,并完成配套教辅上的部分练习.

同时,还要观察和评价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如是否突出重难点,是否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是否有效的前后转换与连接,是否根据课堂突况合理调整教学时间与环节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条件和手段校际差异大.因此,评价教学方法与手段应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的适切性.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即使同一节课,也要根结不同的教学环节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探索阶段总会有许多瑕疵和不足,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尝试,评课人要给予积极的鼓励,而不要囿于惯性思维横加指责.

4、教学手段与工具的运用.既要积极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同时也要肯定不具备条件的教师使用传统的有效的教学工具和技术.要客服片面强调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倾向,不能“为使用而使用”,更不能为装潢门面而滥用.教学条件和工具的运用,关键要看是否适时、适当、有效.

(五)教师基本功

“台上10分钟,台下10年功”.课堂教学的好坏,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师评课,要透过教学过程,看到授课人内在的教学基本功.

1、板书:一是看板书设计的合理性,是否言简意赅,条理清晰,画龙点睛;二是看板书字迹,是否工整美观,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强调书写的规范、美观;三是看简笔画,是否具备必要的简笔画技能.

2、教态: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是合格教态的基本要求.对教态的较高要求,教师还应该仪态优雅,富有表演力和感召力.

3、语言:准确清晰、精当简练、语调适宜、快慢适度,是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或哲理、奔放、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幽默感.

4、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六)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看课堂教学效率,即单位时间取得绩效,达成同样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时间越少越好、学生学得越轻松越好、学习过程越快乐越好、学习负担越轻越好.

二是看目标达成度,主要看是否实现既定教学目标.这里要强调多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仅看学了多少知识,提高了哪些能力,还要看学生在思想教育、情感体验、实际操作等方面收获.

三是看学生受益面,要关注全体学生的收益状态,从不单要看优秀学生的发展,还要看中等生和学困生的进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各上层楼.

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可结合听课时当堂测试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确保评课有理有据、客观公正.

怎样评价英语教师教学风格及专业特长

一、教学风格的意义

从理论方面来看,教学风格研究是教学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随着现代教学论的研究日益向纵深发展,许多新的课题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对教学艺术及其风格的关注便是一个显著事例。

教学风格作为教学艺术高度成熟的标志,在教学个性化的追求中被人们所瞩目乃是一种必然结果。

然而,传统教学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的艺术及其个性的研究,致使教学风格的理论成果贫乏,远远不能适应教学艺术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教学风格研究是对于教师教学艺术创造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的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教学论和教学艺术论的理论体系,弥补长期以来教学个性、教学风格理论研究的不足,影响和推动教学论、教学艺术论的发展。

从实践方面来看,教学风格研究是教学实践的总结和提升。

我国教学风格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一直伴随着教师教学经验总结一道成长。

起初主要是总结优秀教师们的先进教学经验并概括出教学风格的类型和表现形式,在这一过程中,一些著名优秀教师逐步以鲜明的教学风格被人们承认和学习,例如斯霞、霍懋征、李吉林、丁有宽等。

教学风格研究通过对优秀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条件与发展规律的揭示,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形成个人教学风格提供有益的启示,对于教师的教学迅速走上成功、成熟之路可资借鉴。

同时,教学风格研究有助于引导、鼓励教师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扬长避短,朝着合乎自己审美个性和特长的目标去努力,加快形成独立风格的步伐。

教学风格研究为广大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重视专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风格的内涵

何谓“教学风格”(Teaching style)

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对此有各不相同的侧重点。

国内学者关于教学风格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方法特点说、个性核心说、教学风貌说、稳定表现说、表现方式说、艺术特色说、观点技巧结合说,分述如下:

(一)方法特点说:邵瑞珍(1983)认为教学风格是“在达到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贺雯(2005)认为: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个性化和一贯的方式、方法。

(二)个性核心说:张翔(1987)认为“就教师个人而言,当他的教学是经常而稳定地表现出合规律性和个性时,就会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教学风格。

他认为教学风格的特征是:表现方式的独特性、个体意识的直觉性、行为方式的习惯性和学习交流的不可模仿性。

(三)教学风貌说:程少堂(1988)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师有意无意地、在适合自己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反复实践,而最终形成的一种独具个性魅力又具有稳定性的教学风貌”,具有独特性、丰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

(四)艺术特色说:吴也显(1991)认为“课堂教学的风格就是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所体现出的独特的艺术特色。

是他的思想境界、审美理想、艺术修养、性格特点等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体现。

(五)表现方式说:卢真金(1991)认为“教学风格就是教学艺术家所特有的、在教学活动整体中重复表现一种‘韵味'、‘格调'、‘风貌'的表现形式。

它是艺术家精神风貌的个性和教学技能技巧的特色相结合的产物,是教师创造性、艺木性教学活动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和发展性是教学风格形成的特征。

徐丽华、傅亚强(2005)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其价值观念,对教学过程诸元素(知识、教师、学生和方法等)的偏好性和习惯化的方式。

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是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征,体现于教师对各种教学元素的选择与组合方式。

(六)稳定表现说:王北生(1989)认为“所谓教学艺术风格,就是教师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和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个性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技巧、教学风度的稳定性表现。

李如密(2002)、何小微(2006)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

综合以上分析,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化的教学风貌和格调。

以下几个方面是普遍认同的:1.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教学风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长期的实践,执着的追求,才能将教学艺术的独特性格磨练成熟。

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艺术进入一种高境界的标志。

2.教学风格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的。

教学思想观点体现了教师教学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是教学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内源性动力。

3.教学风格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的结果。

教学风格不等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而是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创造性运用。

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显示着教师达到的教学艺术水平,是教学风格产生理想效应的技术性保障。

4.教学风格是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艺术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教学艺术是个性化的,没有独特鲜明的个性,教学艺术就模糊了自我的面孔,教学风格也就苍白无神了。

教学风格是教师个性化教学艺术达到比较成熟时的一种教学状态。

教学风格是相对稳定的,它给人一种成熟感,因为不够成熟的教学艺术之树上,是很难绽放教学风格之花的。

5.教学风格是教师课堂教学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风貌和格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教学作风和精神面貌,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和技巧时一种教学状态和行为方式,是教学风格审美魅力的直接载体。

三、教学风格的类型教学风格有哪些类型

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李如密(1986)提出科学型(或称理智型)、艺术型(或称情感型)和混合型的分类。

吴庆麟(1988)提出演讲与讨论、集体中心与教师中心的分类。

李林生、于德令(1989)提出热情奔放、深入浅出、平易朴实、雄辫谨严、幽默风趣、标新立异、画龙点睛的分类。

欧阳仑(1992)提出慷慨激昂型、沉稳柔和型、逻辑推理型和活泼明快型的分类。

李新宇(1995)提出活泼与严谨、优美与朴实、细腻与旷达的分类。

总体上看,这些分类简洁明了,易于理解,颇有亲切感,但分类标准不统一,随意性大,大多停留在描述性层次上,抽象概括水平不高,缺乏理论深度,科学性不强。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李如密(1995)综合使用多种分类标准和多种分类方法,采取单一标准与复合标准相结合,一次分类与多次分类相结合,模糊描述与术语界定相结合,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以求各种标准与方法配合使用、相互补充,达到教学风格分类结果的相对优化(见表 1:教学风格综合分类表)。

这一分类体现了教学风格层次性和序列性的特点,同时又强调和反映了教学风格分类结果的相对性和互补性,并对每一类型的教学风格的特点进行了概括,但是分得又过多过细,玄奥高深,难以把握;有些类别(如:理智型、庄雅型、谨严型,谐趣型、潇洒型、明快型)共性比较多,大体上可以归为一类。

比较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对教学风格的观点存在较大的差别。

基于对“风格”这个词的不同理解,我国的大多数学者对“风格”一词的理解往往出自艺术领域,他们强调风格的创造性、艺术性、独特性以及稳定性,因此对于教学风格概念的把握是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格调”、“风貌”的角度来的。

国外的学者对于“风格”一词的理解往往与策略和方法相关,强调风格的独特性、稳定性,因此对教学风格的理解大多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有关。

相比之下,国内学者的界定比较抽象,国外学者的界定更为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四、教学风格的影响因素

一位教师是否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

其中既包括教师主体的因素,也包括非主体因素;既有精神方面的原因,又有行为方面的原因。

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曹振道(1982)认为,教学风格的形成与个人主观条件息息相关,包括教师的人格、品性、素养等;同时外部因素中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报刊杂志的宣传也对教师教学风格形成有一定影响。

李如密(1986)将影响教学风格的因素分为心理基础和教师的主观追求两种,其中心理基础包括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结构、思维特点和个性特征。

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的心理基础与主观追求的高度统一。

王北生(1989)认为,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良好的教学修养,包括教师的知识修养、道德修养和技术修养;心理素质,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因素。

卢真金(1991)将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

其中内因包括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经验、教师个性质量及教师的性别和年龄。

外因包括教学的科目内容、学生的年龄和基础、教学技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张武升(1993)将教学风格影响因素分为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心理因素包括教师的认知因素、情意因素和人格因素;社会因素包括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其中宏观社会因素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因素,微观社会因素包括学校组织与群体因素。

王志平(1994)将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分为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其中基础因素包括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内部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个性、对教学艺术的主观追求;外部因素包括社会传统、时代要求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

王松泉、董百志(2000)认为教学风格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教师个人因素上,主要包括人格因素、个性因素,审美个性和学识能力。

徐丽华、傅亚强(2005)对 8 所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学校性质、教龄、教育阶段对教学风格的部分因素有显著影响,但性别与教学科目对教学风格影响不显著。

贺雯(2008)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影响教学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个体的内在因素和个体的外在因素。

个体的内在因素包含个体的心理品质和个体的内在动力系统,内在动力系统包括价值观、态度、教育信念、自我效能感等因素。

个体的外在因素就包含很多,如教育体制、学校领导、工作压力、学生素质等外部因素也会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张晓辉、李如密(2009)认为,教学风格受到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主观因素主要包括教师自身的文化品质、心理品质、职业品质、生理品质以及个体对教学风格的自觉追求等方而;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方面。

教学风格形成过程中,影响因素遵循一定的结合机制:主客观因素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统成整体,共同制约;协调一致,创造性结合。

综上所述,影响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颇多,学者们的归类方式也不一致,研究者根据文献资料分析将所有因素大致归为内因、外因两大类,与教师个体相关因素为内因,其他统归为外因;内因类包括:教师个人的主观追求、先进的教学思想、知识素养、教学技艺、教师个性特征、审美特征、教师教学水平和经验。

外因类包括:学校行政管理方式、教学资源、教学科目、学生年龄特点、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报刊杂志的宣传、所处时代和所属的民族的影响和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包括政治宣传、文化变迁、经济发展等因素)。

五、教学风格的形成阶段

一名教师从开始从事教学职业时的无风格教学,到逐渐成熟,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一般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其间的发展又可分为若干阶段。

由于人们考虑的角度不同,教学风格的形成也就会有不同的阶段之分。

概括说来,国内学者对教学风格的形成阶段一般可做以下几种划分。

李如密(1986)从教学风格的独特性特征角度考虑,以教师教学中创新性(或称独创性、创造性)成份的多少为标准,把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摹仿性教学阶段。

此阶段的教学局限于摹仿、照搬别人教学的经验和做法,本身的教学无创造性可言。

第二,独立性教学阶段。

教师基本上能够独立胜任教学工作,在一定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活动已开始孕育着创造性的萌芽。

第三,创造性教学阶段。

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已处处可见,但有时表现得不稳定,有些“创造性教学行为”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第四,有风格的教学阶段。

教学中的独创性已经呈现科学的、稳定的状态。

教学艺术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张武升(1993)从教学风格的构成因素角度考虑,把教学风格构成因素中教学个性的成熟性与稳定性程度作为划分的标准,将教学风格形成阶段划分为:第一,无个性阶段。

教学表现为照本宣科、缺乏教学个性。

第二,个性初步形成阶段。

教学表现为在个性心理特征和教学活动其它因素的影响下,己初步可以观察到某些独特的教学个性。

第三,个性化教学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316/144676.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