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作业评语小图,幼儿园表扬幼儿作业的评语推荐阅读:
幼儿园老师布置了作业,家长该怎么写评语
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 1.在家的表现 2.学习在校知识在家是否可以熟悉的说出情况 3.将孩子上学所接受到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都写出来 4.对于老师和学校有哪方面需要改善的地方都可以指出…
幼儿园小朋友的绘画作品从哪些角度评价
可以从幼儿绘画作品的分析方式进行评价,还可以从儿童发展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
一、从幼儿绘画作品的分析方式评价:一般从构图、设色、主题几个角度来分析儿童绘画作品。
构图:画面采取的是居中的策略,围绕图画的中心安排形象,能注意到形象的确切大小,形象的摆放是比较均匀的。
画面主次分明,能体现主体形象等。
设色:幼儿在选择颜色的时候能选择与实体相似的颜色,在选择绘画颜色的时候能够将颜色与实物一一对应起来,能够注意冷暖色调的搭配
主题:内容主题突出。
二、从儿童发展的角度评价:
1.评价要培养和提高幼儿绘画兴趣。
教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淘汰,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我们不能以哪个幼儿画的好,或哪个幼儿画的不好为标准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发展性评价这种以人为本,以孩子的最终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方式有助于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他能依据幼儿的不同背景和个性特点,准确地判断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幼儿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2.评价方式要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上,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①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性,让每个幼儿获得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
在幼儿园里,老师和孩子是形影不离的,所以相对中小学来说,幼儿园老师和孩子的距离更近些,老师对孩子的各方面了解也更深些。
在评价中,不仅要突出“为了孩子的一切”,还要突出“为了一切的孩子”,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提高不同个性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从而达到促进全体孩子共同进步的目的。
②评价活动由静态评价变为动态评价,注重活动的过程性。
在以往的绘画评价活动中,我们往往偏重于作品结果的优劣,静态的对孩子的绘画作品实体作出评价。
新纲要理念指出我们的评价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应动态的对幼儿的整个绘画过程作出评价。
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持久性、绘画习惯等。
3.增强幼儿与评价活动的互动性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往往在无意中就会以教师自己的意愿为主,自己决定作品的好坏优劣。
教师要扮演的是:“裁判者”的角色,虽然也有个别幼儿参与评价,教师总结,但由于教师平时缺乏对幼儿该方面的引导和培养,幼儿缺少该方面的能力,这一切形同虚设。
扩展资料:
幼儿美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65666262术是3—7岁学龄前儿童所从事的造型艺术活动,反映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认识和体验。
主要分为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类。
自从1981年美国斯佩里博士关于左右脑分工的理论获得诺贝尔奖后,许多发达国家都在竞相探求形象思维的教育,一些科学家开始研究均衡地运用左右脑半球的教学法,他们认为:只有绘画的训练才是形象思维的突破点。
从而促进分析、推理的能力及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力、感受力,幼儿在美术教育中所获得的智慧、知识和经验可以把智商提高30%。
所以作用美术教育所解决的不仅仅是幼儿绘画技能的问题,它开发智力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画画本身的含义。
素质教育的基础性指出:基础教育重在培养人的基础素质,这些基础素质将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其终身受益,素质教育倡导“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美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美术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初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欣赏力和表现力;逐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发展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和操作能力,初步熟悉并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及用法;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自由地表现对生活的感受,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入,美术教育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爱画是孩子们的共性,幼儿绘画训练的目地是为了开发幼儿智力,使他们学会一个自我独立观察、感觉、组合、表达世界的方法。
所以,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孩子们自由,还孩子本色。
只拿“象”与“不象”作为评价一幅幼儿画的好坏标准,势必给人才的培养带来失误,伤了一些孩子的心。
由于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十分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幼儿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
“对于幼儿来讲,艺术就是一种游戏,只有幼儿从中获得欢乐和愉快的体验时,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幼儿的需要,并且被幼儿所接纳”。
所以,幼儿绘画介于游戏和心理表象之间,他们的绘画活动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产物,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锻炼他们手、眼、脑高度和谐的统一能力,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独立创新的能力,开启了他们的心智,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及的。
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因此,教师应珍惜和爱护他们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善于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
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
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画出真正的幼儿画。
参考链接:
幼儿美术-百度百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百度百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百度百科
幼儿园大班我是小小兵教案看图学习
\"逻辑狗\"的使用,探讨幼儿期的思维训练对其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关系与促进作用。
认识到思维的逻辑性与儿童的认知有密切关系,逻辑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关系到形成概念、构成判断、进行推理。
思维的逻辑性与儿童的学业有着密切的关系,逻辑思维能力与儿童的学业是正相关的,一些儿童的学习障碍,其实是卡在思维逻辑性上,所以,发展儿童思维逻辑性是促进智慧发展的关键。
而\"逻辑狗\"学具从发展思维逻辑性为切入点,指向智慧能力的方方面面: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发展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力、动手能力等,让儿童在游戏中智慧活动,从而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
在对\"幼儿思维训练和学习能力发展的研究\"课题及\"逻辑狗\"学具有了充分了解和认识之后,我园于2004年8月申请参加该课题的实验研究。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研究,孩子们不仅喜欢上了\"逻辑狗\"这套学具,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观察力、比较判断能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得到了提高,他们变得更聪明了。
现将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大班下学期:6本彩图教材+十钮智力模版1块三月学习图形对对碰一册以图画、形状和图案为线索,使幼儿在寻找事物间的规律中,提高分类、观察比较、空间知觉和推理的能力,充分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
四月学习《数量游戏》通过形象的图例,让幼儿在比较多少的活动中,逐步建立多多少、少多少、一样多的数学概念,提高对10以内数量关系的理解。
五月学习观察与理解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和理解事物间的联系,并能作出正确判断。
培养幼儿注意的集中性、指向性,观察的目的性、顺序性和精确性,以及分析、综合和理解能力。
六月学习《发现、联想与判断》通过观察与比较,使幼儿获得按照事物的联系、用途和种类进行分类的能力;在观察和理解图义的基础上,学习反义词。
发展幼儿分析、理解、联想与判断的思维能力。
七月学习《货币游戏》通过内容丰富的货币游戏,使幼儿能够将数学计算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丰富了幼儿的货币知识;同时付款是计算中的元素,它将通过金额预算,金额计算和换算来完成,提高了幼儿的数学运算能力。
九月学习联想、推理与字词游戏在观察、理解图义的基础上,进行看图组词和反义词的学习。
进一步发展幼儿按照事物的联系、用途和种类进行分类的能力
幼儿园教案《认识早晨,晚上》
活动目标:1.能够认识早上和晚上,知道早上和晚上的不同特征;2.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初步建立早晚概念。
3.懂得早睡早起 活动准备:1.早上、晚上的背景图。
2.蜡烛、台灯、手电筒、太阳镜、太阳帽、遮阳披肩等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一)利用图片课件-认识早上和晚上.活动目标:
1.能够认识早上和晚上,知道早上和晚上的不同特征;2.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初步建立早晚概念。
3.懂得早睡早起
活动准备:
1.早上、晚上的背景图。
2.蜡烛、台灯、手电筒、太阳镜、太阳帽、遮阳披肩等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利用图片课件-认识早上和晚上.
1.教师出示\"早上\"的图片
师:孩子们你们看,你们看图片上有谁啊
(小猫钓鱼,小朋友在跳舞,)
师:他们在干什么啊
(幼儿自由回答,看图)
师:那你们说,图片表示的是什么时候啊
是早上还是晚上啊
(早上)
师:你们从哪里看出是早上啊
(因为有太阳,还有彩虹)
2、教师归纳: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云朵出来了,天空中出现了美丽的彩虹,小鸟在天空中叽叽喳喳的叫着,草地有小猫在钓鱼,小朋友们在开心的玩积木。
师:那你们说,早上我们还要干什么啊
(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出示晚上的图片
师:孩子们,你们看,那现在是什么时候啊
(是晚上)
师:你们从哪里看出来是晚上啊
(因为有月亮,天黑了,宝宝也上床睡觉了)
4.教师归纳:天黑了,月亮出来了,宝宝睡觉了。
(二)通过操作游戏,幼儿感知理解早晚。
师:小朋友们现在你们都知道了,早上太阳出来了,天是亮亮的,我们要起床,上学,来幼儿园学本领,爸爸妈妈要去上班,工作。
而晚上呢,天会变黑,月亮会出来,大家都躲进被窝里睡觉了。
师:那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啊
师:老师这个袋子里面呀装了很多东西,很多宝贝,等一下我请一个宝贝上来摸一样东西出来,然后你们猜这样东西实在什么时候使用的呢
是在早上还是再晚上
开始游戏。
结束:
师:今天每个小朋友们都很棒,都知道了早上和晚上。
早上我们要早早的起床,来幼儿园个上学学本领,晚上我们要早早上床睡觉。
我们要做一个早睡早起的好孩子,可以吗
(幼儿回答可以)
师:那你们一定要做到哦
评价一所幼儿园主要看哪些方面
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思路出发来评价一所幼儿园的建设品质应当包括哪些方面?就此问题,只有幼教工作者尤其是幼教的管理工作者能够科学并理性地评估其自身所在幼儿园的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其保教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看环境
1.有幼儿意识吗?幼儿园所布置的环境要有童真童趣,根据季节特征的变化而变化,让孩子喜欢,并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才有幼儿意识。
例如,一个大班五月份墙面布置的是书包的整理方法:开始如何,然后如何,最后如何,这个墙饰让孩子知道整理书包是一个有序的过程。
2.有问题意识吗?通过问题让幼儿自己去探索,主题不是为了去编织一张知识的网络图,而是要去编织一张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网络图,为了这个价值取向去创造我们的环境。
3.有课程意识吗?如对家园栏而言,贴什么?我想应该贴孩子近期的发展情况,近期班级教学活动进展情况,本月及本周的主题教育活动,安全教育、卫生常识等东西,把直观的东西展现给家长,让家长一起参与幼儿园教育,让幼儿园的教育充分的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看课程
1.课程准备时注重平衡性
平衡之一:低结构和高结构活动的平衡
低结构是幼儿去发现、学习、探索的过程,是幼儿在活动区利用沙、水、积木等等玩具进行的自主的探索活动;高结构是老师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
由于文化背景的限制,我所在地区的园所几乎进行的都是高结构活动,所以无法平衡。
平衡之二: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平衡
课程应该有三分之二是预设的,三分之一是生成的,预设即指:老师为了组织某个活动事先制定好的目标,生成是在活动组织中根据孩子的反应,老师如何去应对的随机教育的过程,所以我们每次制定目标,都要留三分之一的生成空间,进行课程的调整,使课程教学更加深化。
平衡之三:课程的内容和幼儿经验的平衡
做为一位教师,每次组织的活动要根据幼儿“最近发展区”来制定,既不能太难,也不可以太容易,“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通俗地说,也就是“让孩子跳一跳,摸得到”。
制定的课程对幼儿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且幼儿要有一定的经验,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上进行这样的课程,孩子既感兴趣,又喜欢参与。
如:要组织一个数学活动,肯定要了解孩子对数的意识,数的概念,数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数的兴趣,逻辑思维的具备情况,不然我们定的目标一定完不成,我们组织的这个活动注定失败。
平衡之四:共同性课程与特色课程的平衡
我们现在培养的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孩子,不是为了追求某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发展的课程,幼儿园的课程在追求特色课程的同时,要注重共同性课程的教育。
2.课程实施时注重针对性
生活课程要有真实性
看一所幼儿园的生活课程重在看孩子在生活细节中的反应,如:在学前班,我们就要看幼儿抽屉里的东西是否放整齐,小、中、大班孩子的小椅子摆放情况如何,吃饭、睡觉、盥洗等常规情况的养成怎样,这些养成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每一个班的孩子折射出来的情况都可以看出老师平时的教育情况,这些习惯的养成是孩子在生活中形成的。
运动课程要有挑战性
看一所幼儿园的运动课程首先看场地的布置,材料的摆放是否有挑战性。
比如,小班孩子爬五层的轮胎山,过独木桥,有挑战性;如果大班的孩子也爬五层高的轮胎山就没有挑战性了。
其次,看孩子运动后的反应,孩子运动下来有没有出汗?脸红不红?如果没有这些症状,证明这个运动没有挑战性。
再次,要看设计的这个运动有趣吗?快乐吗?动起来了吗?孩子玩的“野”吗?运动课程在乎情景性,没有兴趣性的运动,孩子感觉是在干活,而不是在游戏和学习。
游戏课程要有自主性幼儿园要给属于孩子自己的游戏空间,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和同伴进行游戏,怎么玩、玩什么由孩子决定,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老师可以适当引导。
在玩的过程中要观察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规则意识,解决问题的智慧以及孩子的认知经验,游戏是孩子进行探索和学习的一个非常好的窗口。
看教研
1.了解园长
问题一:幼儿园有长期和短期的规划吗?三年以上的规划为长远规划,一年规划为短期规划。
规划就是一个幼儿园在一定的时间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幼儿园的环境规划、保教规划等。
问题二:有问题意识吗?教师实施教研的困难在哪里?是专业水平跟不上还是师资力量不够?还是对工作没有责任心?分析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根据实际,发现问题来进行研究。
问题三:幼儿园的老师有听课评课的能力吗?园长深入一线听课,不和老师打招呼,主要听推门课,要聚焦课堂,和老师一起互动,每一个老师要有评课的能力和水平。
评课时应该主要评:活动目标是否达到?对孩子的发展是否有影响?活动的价值取向如何?内容是否适宜?老师在活动中驾驭课堂的能力?2.了解教师
问题一:幼儿园有教研制度保证吗
问题二:园所有给教师提供专业帮助吗?比如,组织大家看有经验的老师上课、评课,不断提高老师的成长。
问题三:有实际成效吗?一个活动要有整合课程的意识,一个老师要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才可以在活动中和孩子一起互动交流,才可以更加容易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的需要,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看教学活动
1.成立的价值
用第三只眼来看这个活动应该是集体活动,区域活动还是自主活动?哪种效果会更好?确定活动有没有成立的必要,如果有,成立的火候到不到家?幼儿是否具备一定的经验?没有一定的经验基础,这个活动会上得一塌糊涂。
在幼儿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来上,让幼儿去挑战新的问题,效果会更好。
2.目标的定位
优质活动的设计,目标是灵魂,是教师预设好了的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定位?现在的目标要重视方法、能力、情感、态度的价值观,落脚要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意义和良好的价值取向。
3.设计的能力
活动设计是一个老师的专业素养,不具备活动设计的老师不是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设计时要考虑孩子的认知能力,经验的积累,最近发展区,以及兴趣点。
4.幼儿的发展
看幼儿学的情况,可以透视折射老师教的包括老师的知识面,幼儿前期探索情况。
――END――
插画来源网络
转载园长头条
幼儿园作业 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图
没有相关问题的答案 你可以去中国幼儿教育网站看看
幼儿园应从哪几个方面评价一个教育活动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对教师角色的挑战使得区域活动更具有开放性、动态性、观念性及低结构性,相应地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现场指导也就需要更高的技巧与策略,既要基于预期、全面系统考虑,又要随机应变、灵活调整。
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以教师自身为影响媒介—选择方式,实施干预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是平等的对话主体,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按自己的意志自主抉择、自由结伴、自主建构。
教师对幼儿的行为不能进行干涉,但又不能完全放纵,失去教育活动应有的目的性与方向性,所以我们强调干预。
干预并非干涉,所谓干预指教师在周密细致观察幼儿的基础上,以自身为影响媒介,巧妙地采取各种方式,或示范,或合作,或介入,施加教育影响,以期引导与改善幼儿的行为,向着预期的教育目标发展。
一般实施干预的方式有三种:
(一)平行式干预
平行式干预是指教师在空间距离上接近幼儿,并与幼儿用相同的材料从事相同的活动,意在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
在区域活动中,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对所投放的材料性能不了解、或缺乏操作的方法与技能、或对某一区域表现出犹豫不决的情形时,教师就可在幼儿附近用同样的材料进行活动,但并不与幼儿发生直接的言行互动(偶尔也可自言自语或发表一些评价,但无特指对象),不直接介入幼儿的活动过程,而是利用自身的行为进行榜样示范,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暗示引导。
如,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在建构区无序、杂乱地摆弄积木,不知道该搭建什么时,就可在幼儿旁边坐下来,用同样的积木搭建大桥或房子,一方面吸引幼儿的注意,另一方面也促使幼儿思考如何正确使用材料达到自己的建构目的。
这样幼儿在教师的影响下,或学会了正确的操作方式,或熟悉了材料的性能,或明确了活动的目标,或延长了区域活动持续的时间…进而使自己在教师的诱导下迅速进入了区域活动的情境。
教师也在不影响幼儿自主活动的前提下,自然实现了对幼儿的指导。
平行式干预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使幼儿在无意识中接受了教师的指导,避免了教师的指导可能成为幼儿活动干扰的倾向。
(二)交叉式干预
在区域活动中,当教师观察到幼儿的活动需要教师的参与指导时,教师就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儿邀请,或自主扮演角色进入活动情境,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的目的。
但仍然要由幼儿自主掌握活动的进程,教师只是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根据区域情境的需要对幼儿的行为做出语言或动作上的反馈。
如老师观察到幼儿在“邮局”游戏中只是单调地从信箱取出信,然后给别人送信,于是就以“寄信人”的角色出现,假装不知道如何写地址、在哪里贴邮票、贴多少钱邮票去询问,以吸引邮局的“工作人员”主动讨论并介绍,进一步丰富幼儿游戏的情节。
交叉式干预并不是教师直接传授幼儿区域活动的知识与方法,而是以角色的身份进入区域游戏,就游戏情节的发展,提出相关的问题,促使幼儿去思考,以推动游戏的深入发展。
交叉式干预要避免教师直截了当发号指令左右幼儿游戏的情况。
教师更多地是以游戏中角色之间的关系隐蔽而又自然地导引游戏的发展。
(三)垂直干预
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或出现争执现象,或出现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则以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区域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与领导。
如在益智区,当教师发现两个幼儿就飞行棋怎样行走,行走方法对与不对发生争论,而争论又不分上下时,教师就介入了幼儿的活动,用行动与语言进行讲解与示范,一起与幼儿讨论正确的行走方式,直到幼儿掌握为止。
垂直干预与交叉式干预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处于领导与控制的地位。
它要求教师有效地把握干预幼儿活动的时机,不要因自己的干预而破坏或干扰了幼儿活动的进程或兴致,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而且长期使用也容易造成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对教师过分依赖的习惯,不利于幼儿主动积极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在这三种指导方式中,前两种属于间接指导策略,在不影响幼儿活动进程的前提下,保证了活动的深入。
而第三种方式是一种直接指导策略,它更多运用的是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展。
作为教师要依幼儿活动情形,灵活地选择干预的策略,有效地进行指导。
二、充分发挥材料“活”的价值—材料的投放与变更策略
皮亚杰曾指出:“幼儿的主动活动与教师根据目标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及投放的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区域材料作为幼儿活动的操作对象,是幼儿建构、学习、发展的媒介,因此选择、投放、变更活动材料也是教师影响和规范幼儿的活动行为,支持和引导幼儿学习发展的指导策略之一。
区域的材料虽然是静态的,但生态式区域活动则强调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使材料充分地“活”起来,以材料为影响幼儿的媒介,充分发挥其价值。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1、材料要丰富、有变化,以激发幼儿活动与探索的兴趣
材料是否丰富、有趣、可变对于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及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有很大的影响。
科学区中有趣的凸凹镜、奇妙的磁铁、会变的三原色、沙漏、转盘、拼图等,生活区中的夹弹子、动物喂食、小猫钓鱼等,计算区中的图形、数字宝宝、七巧板、多变的几何体等对幼儿就充满了诱惑,幼儿玩的兴趣就很浓。
但仅仅丰富而没有变化的材料也难以长久引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要适时地添加材料、组合材料,使材料引发幼儿新的探索活动,如,美工区的幼儿在进行竹根的装饰彩绘,当老师观察到大部分的幼儿只是根据竹根的自然形状把竹根简单地装饰成一个娃娃或大树即将结束活动时,适时地又增添了棉花、橡皮泥、小细管等,这时这种“新材料”在瞬间给了幼儿新的信息,给他们的制作带来了新的、新的目标,很多幼儿又纷纷拿起竹根继续装饰,进行新的探索,有的幼儿利用棉花把竹根装饰成了长长的一条“龙”,有的幼儿利用橡皮泥做辅助装饰成了一台“机器人”…富于变化的材料为幼儿的探索,为幼儿创造性的学习带来了更大的空间与挑战。
2、材料要蕴涵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区域活动的材料不是随意投放的,所投放的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的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发展水平,使材料蕴涵或物化着教育目标与内容。
当幼儿操作这些材料时能揭示有关的现象和事物间的关系,而这些现象和关系,正是教师期望幼儿获得的,也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所能获得的。
如中班教师在美工区投放的三原色,就是希冀幼儿通过玩色游戏感受与发现三原色变化的现象,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建构关于颜色变化的规律。
再如小班生活区提供纽扣、穿木珠、串线板等材料,目的是锻炼幼儿手指手腕和手眼的协调能力。
所以区域活动中所投放的材料都是经过教师积极思考后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蕴涵了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3、材料要有层次性、系统性
区域活动是幼儿个性化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所以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应该通过平时的观察积累关于幼儿发展状况的经验,根据同一班级幼儿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解出操作层次,并构成系统性,以满足幼儿学习的不同需要。
如一老师在图书区就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不同材料,并提出不同的要求:为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录音机、磁带,耳机让他们学习仔细认真地听故事,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为能力中等的幼儿提供图书,锻炼幼儿看图阅读的能力及习惯;为能力强的幼儿
幼儿园区角活动评价怎么写
请按以下案例写:
《区角活动现状调查研究》课题组
【摘要】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对各年龄班区角的创设利用、教师的观察指导、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针对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区角活动的价值;增进合作交流,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立足三个优化,提升区角活动效益的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 区角活动 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贯彻《纲要》精神,改变幼儿园重集体教学轻个别化活动的倾向,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努力给幼儿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良好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富有个性地发展,近年来我们积
极倡导幼儿园因地制宜开展区角活动。
然而,目前我市各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的现状究竟如何
为求得第一手资料,了解幼儿园及教师对区角活动的重视程度、各年
龄班区角的创设、教师的指导水平、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发展情况,发现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我们设计了本次调查。
旨在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相关对策,促进幼儿园区角活动效益的提升,也为教师培训提供客观的实践依据和丰富案例。
二、调查的内容
(一)幼儿园各年龄班区角的创设情况
1、空间利用:区角数量的适宜性;区角分隔、时间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区角内容的丰富性。
2、材料投放:材料提供的目的性、层次性、多功能性。
(二)教师的指导水平
1、区角活动指导方案的制订情况。
2、教师在幼儿区角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情况。
3、教师组织幼儿区角活动后的自我反思情况。
4、教龄与区角指导的相关性。
(三)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发展情况
1、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
2、参加区角活动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3、在区角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与合作能力。
三、调查的方式
(一)调查范围和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选取10所不同级别幼儿园(省、地市级分别2所,一、二级分别3所)中的30个班(小、中、大班各10个)的区角活动。
同时,还向全市32所幼儿园的教师发放了300份问卷,以收集更多的消息。
(二)调查形式
从调查的广泛性和深入性考虑,拟本次调查将问卷、实地观察和访谈、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紧密结合。
为了使调查体现科学性,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反复学习科研方法调查法,在次基础上先分头设计调查的相关量表;再集中交流研讨初步确定教师问卷、观察记录、园长教师访谈等内容;最后组织预测研讨设定调查量表。
1、教师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印制问卷三百份。
问卷投放根据各园教师人数的大致比例分发,请各园业务园长负责回收,回收到有效问卷288份。
2、实地观察区角活动。
对随机选取的10所幼儿园中的小、中、大3个班的区角活动进行现场观察记录。
3、访谈。
对10所幼儿园的园长、教师进行实地采访,了解她们在开展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的想法和做法。
4、查阅资料。
通过查阅幼儿园及班级的区角指导计划,教师的观察记录与反思,深入了解幼儿园教师指导区角活动的能力。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幼儿园对开展区角活动的重视程度有很大改观。
从教师问卷及园长访谈了解到,幼儿园对开展区角活动十分重视的占33.68%;重视的占39.58%;一般的占4.2%;不重视的占22.57%。
应该说经过前阶段宣传学习及相关的研训,幼儿园对开展区角活动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改观。
(二)不同级别幼儿园区角的设置存在差异。
(见附表一)
1、内容设置上有差异。
幼儿园的区角一般是依据五大领域或多元智能理论设置的。
调查中发现省级、嘉兴级的幼儿园在区角设置上相对合理些,内容丰富多样,力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而一、二级幼儿园中则存在区角内容设置不合理现象:如区角内容混乱,区角内容偏向美工等。
2、空间挖掘上有差异。
相对来说,级别高的幼儿园和领导重视开展区角活动的幼儿园善于在空间挖掘上下功夫。
如有的园通过变(变午睡室为活动室)—挖
(挖掘走廊、厅道、教室角落创设区角)—伸(教室里原有布局上的伸展)的合理改造,创设了固定与动态相结合的宽敞的区角场地。
而有的园则空着教室中间大大
的场地,只利用了教室的角与边创设区角,致使幼儿在拥挤的状态下无法自由探索,实现同伴间的合作。
3、静态环境设置上有差异。
区角静态环境既包括地面、墙面布置,又包括间隔物的摆放。
调查发现:墙面布置在教育性和信息量上有很大差距,有的园只有
区角名称、进区记录表,而有的园则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增添了作品展示墙,学习示意图及操作版块园地等,通过墙面上针对性极强的信息告诉幼儿进区后怎样活
动。
间隔物的利用上也有差异,大部分园间隔材料是现成的桌子、橱柜、玩具架等,作用基本是摆放玩具、间隔区域,没有往更深层次上进行挖掘。
而有的示范园则
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不仅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和自然材料,把间隔物放在地面或挂在空中,而且间隔物的作用得到发展,除间隔、摆放玩具外,还可进行操作,如美术
区的麦竿门帘可进行装饰画,音乐区的杯子、罐子垂帘进行节奏练习。
(三)年龄段区角的时空利用与材料投放无显著差异。
教师问卷表明,幼儿园周计划中
安排区角活动的时间为每周1—5次不等,其中每周1次的占7%,每周2次的占59.7%,每周3次的占26.39%,4—5次以上的占8.33%。
从10
所幼儿园30班的调查看,区角活动时间安排基本上是切合实际的,大部分班级既保证了整块活动时间也能注意晨间、饭后、离园前随机开放。
在空间的利用上,区
角数量的设置能根据幼儿人数需要,并努力为幼儿提供较丰富的活动材料。
小、中、大班时空利用无显著差异(见附表二),但区角的布局与分隔存在较多不科学现
象。
如:有的班幼儿拥挤在专门的区角活动室活动而教室却空着,有的班区角之间没有间隔;还有的小、中、大班都用桌子或可乐瓶间隔等,造成活动干扰,不利于
形成和谐的活动氛围。
区角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兴趣及发展,统计表明,小、中、大班材料投放方面无显著差异(见附表三)。
92.2%的教师能依据区角的特性投放品种较
丰富的材料,以满足幼儿自主选择的需要,材料的投放较有目的性。
90.8%的教师能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阶段性地调整材料,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但
在对材料的研究上班级教师之间存在差异。
主要问题是所投材料的层次性和多功能性比较欠缺,具体表现在有的园小、中、大班提供的材料基本类似,没有体现年龄
班特点,有的班一个区角中投放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太多,幼儿看着眼花缭乱的材料,情绪浮躁,无目的地摆弄很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而且有些材料只适于个别操作,
不利于合作行为的产生。
因此,研究材料的价值及投放策略已成为我们当前的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
(四)教师有较强的指导意识但指导水平一般。
区角活动是孩子自主自愿的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没有成人的支持,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
因此,幼儿园区角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指导。
调查显示,目前我市幼儿教师对区角活动的指导意识较强但指导水平一般。
1、区角指导计划与反思缺乏针对性。
从资料查阅与访谈情况看,10所幼儿园都十分重视区角活动的开展,积累一定书面资料。
能制定学期、阶段、每次活动的计划,体现一定的目的性,除部分二级幼儿园外,已经初步形成了园区角活动总目标到各年龄段的总目标、学期目标、阶段目标的目标体系,这项工作量大,但便于一线教师有序有计划地开展工作,部分幼儿园在目标体系制定的基础上,还注重在过程中调整,不断充实完善。
每次活动后也能进行书面的反思与分析,说明教师充分认识到区角活动的特点,并在积极行动着。
从数据统计来看(见附表四),计划制定的得分高级别的幼儿园略高于低级别的幼儿园,而观察与反思得分一级幼儿园略高,这可能与被抽测班级在这项工作上的成效有关。
同时,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是目标体系的层次性不明显。
主要表现在:①缺少发展性。
比如同样是一个动作技能,小班与中班的要求相似,这样就给教师制定具体活动计划带来影响,甚至于影响幼儿的正常发展;②缺少延续性。
比如某个区角一学期四个阶段,教师仅仅从内容上安排了四组不同的活动,而没有立足于幼儿情感能力认知的循序渐进的发展。
其次是教师区角活动计划目标粗放,指导重点不明,观察盲目,缺乏针对性。
在教师访谈中我们发现,教师反思的技能也亟待提高,如请教师谈谈本次活动孩子的活动情况时,大部分的教师只是简单描述孩子的兴趣、目标的达成度,不能很好地分析现象之原因,因而,提出的指导策略就不具科学性确切性。
2、教育观念与经验直接影响区角指导的实效。
从教师问卷与现场观察情况看,全市288位教师中98.3%的教师能制定区角发展目标,其中通过研究制
定的占43.4%,这说明幼儿园教研组的作用得到了一定的发挥。
且区角发展目标的确定与教师教龄有关(见附表五)。
3年以下的新教师对于目标的设定大多较
情绪化,缺少深入的思考与研究,而4—1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则一半以上显得较为理性,这符合教师的成长规律。
至于16年以上教龄的有经验教师中存在的部分
无目标、无研究现象与她们传统的课程观密切相关,也反映了这些教师对现代幼儿教育要求的不适应。
问卷统计显示,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观察记录方式与教龄有关(见附表六)。
在区角活动的指导中76%的教师有观察重点,每位教师都能尝试进行一些观察记录,其中有 64.9%的教师采用了现场记录和事后追记相结合的方式,这说明教师的观察反思意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正在不断地增强,但教师之间也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不仅与教师教龄有关,更与教师的教育机智相关,在实际的抽样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观察非常敏锐,善于发现幼儿活动过程中的亮点、难点,紧紧抓住指导契机;而有的教师虽有观察指导重点,但观察能力弱不能发现指导契机;还有的教师观察无目的,指导仅停留在对幼儿的常规管理上。
问卷统计表明,教师对开展区角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看法以强调客观条件为主,31.3%的教师认为是场地,35.8%的教师认为是材料,这既反映了幼儿
园活动条件的差距,也显示了大班额对开展区角活动带来的困难。
还有12.8%的教师认为是常规,20.1%的教师认为是教师的指导策略问题,这说明教师的
教育观念与指导技能有待加强。
统计显示,教师对开展区角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见附表七)。
我们分析,这种差异的形成既与教龄相关,更与客观条件和教师的观念、指导技能相关。
从观察教师的现场指导情况看,教师对区角指导的认识基本正确。
在访谈中每位教师都认为区角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最关键,并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提高。
通
过不断的学习,许多教师对区角活动的主要特征掌握较好,比如,教师们都认识到自主性是区角活动的特点,她们会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去看待幼儿的行为,允许幼儿
按意愿活动。
在区角活动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真好”,“你真能干“,“再试试”,“等一会再来看你”。
在这些语言的背后,体现了教师对孩子活动的尊重,尤其是许多教师经常运用的这句话:“我等会再来看你”,既表达了对孩子劳动的尊重,更培养了孩子的坚持性,也促使教师的指导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因此,我们看到孩子在区角活动中是放松、快乐的,活动的主动性较好。
3、教师指导的方法类型较丰富,但比例失调。
具体表现在:①师幼关系良好,年龄特征不明显。
不同年龄班的区角活动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的指导能否体
现年龄班的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调查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处理上比较恰当,小班多以平行游戏身分出现,中大班多观察点拨。
但是指导内容比较单一,停留在
表面,提出的要求集中体现在创造性、社会性方面,要求含糊,缺少层次性。
②指导方法总体类型多样,比例失调:教师通常能够运用语言、动作、图示、材料、同
伴等媒介进行指导,互动的方法有直接指导、示范、暗示、启发、同伴互动等。
总体类型来看,指导的方法还是比较多样的,但是从运用的比例来看,偏重于直接指
导与语言互动,总体质量不高。
我们都知道,区角活动的理论依据是发现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隐性指导。
少用语言的直接指导。
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急于提供正确答案。
让幼儿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的不同感受,让他们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性,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
从观察访谈中我们发现: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的教师更能带好区角活动,如在本次调查中活动指导得分最高的是一位嘉兴示范园的大班教师。
...
幼儿园评语爱哭,娇气的小朋友怎么写
在您评价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顾及小朋友自尊心
顾及家长的爱子之心
您不妨可以这样用词
感性、敏感、有同情心和同理心
知道爱自己
要多注意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合作
幼儿园老师评语说孩子挑食怎么回复
1、面对这样的评语,家长回复起来肯定比较尴百尬。
2、我先说一下我的看法,我不明白一个幼儿园老师对孩子评价就这样简单随意吗
挑食是孩子的全部吗
不明白这个老师为什么只对孩子评语挑食。
难道这个老师一点都不关心这个孩子性格、品行,关注点只在孩子挑不挑食好不好喂上面吗
挑食可以改变的。
家长度和老师要注意引导。
饭做得好吃,孩子自然爱吃。
就算不好吃。
也可以做得好看一点。
充满童趣。
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孩子自然会爱上吃饭。
3、举个例子:家长可以这样和老师回复:谢谢老问师关心。
答我孩子挑食这一点我知道,我会尽力多引导他好好吃饭,我会上网多查一些儿童餐的做法,把饭菜做得好看又可爱,让吃饭变得有意思。
也希望老师能配合,我们一起努力,让孩子爱上吃饭。
4、上几个图,可以参考一下。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316/144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