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正文

幼儿园游戏设计评语,幼儿园游戏评语评价

幼儿园游戏设计评语,幼儿园游戏评语评价推荐阅读: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评价怎么写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幼儿语言学习行为的评价,另一个是对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设计和组织实施行为的评价。

1.对幼儿语言学习行为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②这些任务是由具体活动目标直接转化而来的。

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立见解情况。

幼儿在活动中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表现。

2.对语育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评价主要涉及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和形式、教学辅导材料的利用以及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①目标的达成程度。

②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

③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

④效果分析。

在评价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时,需要考虑哪几个方面

一、游戏活动在幼儿成长过程及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性

(1)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幼儿天生就会游戏并能从游戏中获得经验,不用任何指导,不用任何练习,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

儿童愉快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儿童体质的增强离不开游戏,儿童智力的发展离不开游戏。

从某种意义上说,游戏几乎是幼儿生活的全部,是幼儿童年生活幸福的象征。

(2)游戏促使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是幼儿发展的权力。

有研究表明,游戏活动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知识,开阔幼儿的眼界。

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游戏活动能使幼儿的心理及个性品质得到更快的发展。

(3)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而游戏活动的开展对幼儿来说是快乐的,是一种主体性的体验,能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这是与我们要求实施的素质教育相符合的。

二、幼儿园在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幼儿游戏活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是过分夸大游戏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游戏完全变成为一种教学。

限制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第二种极端是忽略游戏活动在幼儿成长及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这种极端导致部分幼儿园在实际操作中将游戏与教学截然分开,并产生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

(2)组织实施游戏活动过程的误区。

三、幼儿游戏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对策分析

对于幼儿园在组织实施幼儿游戏活动过程存在问题,前了一个分析,并归纳了一部分原因。

笔者认为要改变现状,将幼儿游戏活动真正落到幼儿园教学工作的实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认识的基础上,要转变教师的游戏观,提高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认知,要深刻理解《纲要》及《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关于游戏的相关要求。

只有认识到幼儿游戏的本质,并从思想上加以重视,才能从源头上改变当前的现状。

(2)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教师在游戏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起到了绝对关键性的作用,虽然游戏活动的主角是幼儿,但教师在游戏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却是充当了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3)要使幼儿游戏活动的有效性得到充分保证,必须在实际组织和实施幼儿游戏活动过程中注意每一个环节,充分准备、认真组织、恰当指导。

幼儿园指导老师对活动方案的评价怎么写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对教师角色的挑战使得区域活动更具有开放性、动态性、观念性及低结构性,相应地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现场指导也就需要更高的技巧与策略,既要基于预期、全面系统考虑,又要随机应变、灵活调整。

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以教师自身为影响媒介—选择方式,实施干预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是平等的对话主体,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按自己的意志自主抉择、自由结伴、自主建构。

教师对幼儿的行为不能进行干涉,但又不能完全放纵,失去教育活动应有的目的性与方向性,所以我们强调干预。

干预并非干涉,所谓干预指教师在周密细致观察幼儿的基础上,以自身为影响媒介,巧妙地采取各种方式,或示范,或合作,或介入,施加教育影响,以期引导与改善幼儿的行为,向着预期的教育目标发展。

一般实施干预的方式有三种:

(一)平行式干预

平行式干预是指教师在空间距离上接近幼儿,并与幼儿用相同的材料从事相同的活动,意在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

在区域活动中,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对所投放的材料性能不了解、或缺乏操作的方法与技能、或对某一区域表现出犹豫不决的情形时,教师就可在幼儿附近用同样的材料进行活动,但并不与幼儿发生直接的言行互动(偶尔也可自言自语或发表一些评价,但无特指对象),不直接介入幼儿的活动过程,而是利用自身的行为进行榜样示范,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暗示引导。

如,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在建构区无序、杂乱地摆弄积木,不知道该搭建什么时,就可在幼儿旁边坐下来,用同样的积木搭建大桥或房子,一方面吸引幼儿的注意,另一方面也促使幼儿思考如何正确使用材料达到自己的建构目的。

这样幼儿在教师的影响下,或学会了正确的操作方式,或熟悉了材料的性能,或明确了活动的目标,或延长了区域活动持续的时间…进而使自己在教师的诱导下迅速进入了区域活动的情境。

教师也在不影响幼儿自主活动的前提下,自然实现了对幼儿的指导。

平行式干预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使幼儿在无意识中接受了教师的指导,避免了教师的指导可能成为幼儿活动干扰的倾向。

(二)交叉式干预

在区域活动中,当教师观察到幼儿的活动需要教师的参与指导时,教师就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儿邀请,或自主扮演角色进入活动情境,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的目的。

但仍然要由幼儿自主掌握活动的进程,教师只是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根据区域情境的需要对幼儿的行为做出语言或动作上的反馈。

如老师观察到幼儿在“邮局”游戏中只是单调地从信箱取出信,然后给别人送信,于是就以“寄信人”的角色出现,假装不知道如何写地址、在哪里贴邮票、贴多少钱邮票去询问,以吸引邮局的“工作人员”主动讨论并介绍,进一步丰富幼儿游戏的情节。

交叉式干预并不是教师直接传授幼儿区域活动的知识与方法,而是以角色的身份进入区域游戏,就游戏情节的发展,提出相关的问题,促使幼儿去思考,以推动游戏的深入发展。

交叉式干预要避免教师直截了当发号指令左右幼儿游戏的情况。

教师更多地是以游戏中角色之间的关系隐蔽而又自然地导引游戏的发展。

(三)垂直干预

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或出现争执现象,或出现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则以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区域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与领导。

如在益智区,当教师发现两个幼儿就飞行棋怎样行走,行走方法对与不对发生争论,而争论又不分上下时,教师就介入了幼儿的活动,用行动与语言进行讲解与示范,一起与幼儿讨论正确的行走方式,直到幼儿掌握为止。

垂直干预与交叉式干预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处于领导与控制的地位。

它要求教师有效地把握干预幼儿活动的时机,不要因自己的干预而破坏或干扰了幼儿活动的进程或兴致,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而且长期使用也容易造成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对教师过分依赖的习惯,不利于幼儿主动积极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在这三种指导方式中,前两种属于间接指导策略,在不影响幼儿活动进程的前提下,保证了活动的深入。

而第三种方式是一种直接指导策略,它更多运用的是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展。

作为教师要依幼儿活动情形,灵活地选择干预的策略,有效地进行指导。

二、充分发挥材料“活”的价值—材料的投放与变更策略

皮亚杰曾指出:“幼儿的主动活动与教师根据目标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及投放的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区域材料作为幼儿活动的操作对象,是幼儿建构、学习、发展的媒介,因此选择、投放、变更活动材料也是教师影响和规范幼儿的活动行为,支持和引导幼儿学习发展的指导策略之一。

区域的材料虽然是静态的,但生态式区域活动则强调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使材料充分地“活”起来,以材料为影响幼儿的媒介,充分发挥其价值。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1、材料要丰富、有变化,以激发幼儿活动与探索的兴趣

材料是否丰富、有趣、可变对于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及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有很大的影响。

科学区中有趣的凸凹镜、奇妙的磁铁、会变的三原色、沙漏、转盘、拼图等,生活区中的夹弹子、动物喂食、小猫钓鱼等,计算区中的图形、数字宝宝、七巧板、多变的几何体等对幼儿就充满了诱惑,幼儿玩的兴趣就很浓。

但仅仅丰富而没有变化的材料也难以长久引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要适时地添加材料、组合材料,使材料引发幼儿新的探索活动,如,美工区的幼儿在进行竹根的装饰彩绘,当老师观察到大部分的幼儿只是根据竹根的自然形状把竹根简单地装饰成一个娃娃或大树即将结束活动时,适时地又增添了棉花、橡皮泥、小细管等,这时这种“新材料”在瞬间给了幼儿新的信息,给他们的制作带来了新的、新的目标,很多幼儿又纷纷拿起竹根继续装饰,进行新的探索,有的幼儿利用棉花把竹根装饰成了长长的一条“龙”,有的幼儿利用橡皮泥做辅助装饰成了一台“机器人”…富于变化的材料为幼儿的探索,为幼儿创造性的学习带来了更大的空间与挑战。

2、材料要蕴涵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区域活动的材料不是随意投放的,所投放的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的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发展水平,使材料蕴涵或物化着教育目标与内容。

当幼儿操作这些材料时能揭示有关的现象和事物间的关系,而这些现象和关系,正是教师期望幼儿获得的,也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所能获得的。

如中班教师在美工区投放的三原色,就是希冀幼儿通过玩色游戏感受与发现三原色变化的现象,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建构关于颜色变化的规律。

再如小班生活区提供纽扣、穿木珠、串线板等材料,目的是锻炼幼儿手指手腕和手眼的协调能力。

所以区域活动中所投放的材料都是经过教师积极思考后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蕴涵了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3、材料要有层次性、系统性

区域活动是幼儿个性化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所以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应该通过平时的观察积累关于幼儿发展状况的经验,根据同一班级幼儿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解出操作层次,并构成系统性,以满足幼儿学习的不同需要。

如何对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进行评价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是以个体、自主学习的方式活动并建构经验的。

然而,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同伴的影响,同伴互助是幼儿成长的重要背景和资源。

同时,材料承载着教育者的期望和智慧,理应成为吸引幼儿注意,帮助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互动,延续幼儿兴趣的媒介。

因此,不同的活动区域、不同特性的操作材料、会产生不同的活动效果。

在建构区,要求幼儿能利用不同材质的积木、半成品,运用搭高、铺平、对接、围合、对称等方法,搭建出一定规模的建筑造型,说出作品的名称及用途。

在阅读区,要求幼儿能主动选择图书,细心观看图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和同伴互相交流。

在角幼儿能扮演各种角色,与人交往,语言使用贴切,讲文明,懂礼貌,团结友爱,互相尊重。

在美工区,幼儿能主动选择和处理材料,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作品有一定的创造力,爱惜自己的作品。

在操作区,能积极尝试各种玩具,会排图、会分类、会排序、给小动物喂食、练习系鞋带、编辫子等。

教师除了要适当调整幼儿的活动外,还要注意从“新、奇、趣”入手,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并经常更新区角材料,启发幼儿对同一种材料不断变化出新的玩法。

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把生活中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如;酸奶瓶、纸盒、果壳、旧纸筒、蛋壳等材料,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投放在区域中,形成资源共享。

教师还应该支持幼儿兴趣的持久程度,并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只有这样的游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熟悉,才能真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工作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表格,对幼儿区域活动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定期对幼儿进区频率、与材料互动情况进行统计,适当调整幼儿的活动。

教师应精心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结合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在与区域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互动,使区域活动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游戏乐园。

幼儿园活动设计教案目标评价

看你所在园所的安排了,而且看你写的是日常教案还是公开课的教案了。

日常教案一般就是:1、目标 2、准备 3、过程 4、反思

公开课的教案一般是:1、对象 2、领域 3、目标 4、准备(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5、过程

反思需要单独写在一张纸上。

对象是指你要带的班级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领域是指你的课是健康、艺术、社会、语言还是科学;目标就不用说了,指你这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教会幼儿什么,一般分为能力目标(就是幼儿能够怎样、学会什么)和情感目标(就是幼儿喜欢什么、感知什么)

准备是指你的课前准备,分精神准备(就是幼儿已有的经验)和物质准备(笔、纸等教具)

过程就要把你所上的活动的每一步都写清楚,从开始到结束,尤其是公开课的教案这一块几乎要写一到两张纸。

反思是指你上完这次活动后有什么体会,幼儿有哪些表现,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以及你的处理。

可能还会写到延伸活动,不过大多数的教案都没有,尤其是日常教案几乎就不写延伸活动。

延伸活动是指从这次活动引发的下次的活动。

比如:一节谈话活动:我的“六·一”愿望,延伸活动就可以写绘画:“六·一”心愿。

幼儿园区角活动评价怎么写

请按以下案例写:

《区角活动现状调查研究》课题组

【摘要】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对各年龄班区角的创设利用、教师的观察指导、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针对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区角活动的价值;增进合作交流,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立足三个优化,提升区角活动效益的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 区角活动 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贯彻《纲要》精神,改变幼儿园重集体教学轻个别化活动的倾向,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努力给幼儿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良好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富有个性地发展,近年来我们积

极倡导幼儿园因地制宜开展区角活动。

然而,目前我市各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的现状究竟如何

为求得第一手资料,了解幼儿园及教师对区角活动的重视程度、各年

龄班区角的创设、教师的指导水平、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发展情况,发现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我们设计了本次调查。

旨在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相关对策,促进幼儿园区角活动效益的提升,也为教师培训提供客观的实践依据和丰富案例。

二、调查的内容

(一)幼儿园各年龄班区角的创设情况

1、空间利用:区角数量的适宜性;区角分隔、时间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区角内容的丰富性。

2、材料投放:材料提供的目的性、层次性、多功能性。

(二)教师的指导水平

1、区角活动指导方案的制订情况。

2、教师在幼儿区角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情况。

3、教师组织幼儿区角活动后的自我反思情况。

4、教龄与区角指导的相关性。

(三)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发展情况

1、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

2、参加区角活动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3、在区角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与合作能力。

三、调查的方式

(一)调查范围和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选取10所不同级别幼儿园(省、地市级分别2所,一、二级分别3所)中的30个班(小、中、大班各10个)的区角活动。

同时,还向全市32所幼儿园的教师发放了300份问卷,以收集更多的消息。

(二)调查形式

从调查的广泛性和深入性考虑,拟本次调查将问卷、实地观察和访谈、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紧密结合。

为了使调查体现科学性,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反复学习科研方法调查法,在次基础上先分头设计调查的相关量表;再集中交流研讨初步确定教师问卷、观察记录、园长教师访谈等内容;最后组织预测研讨设定调查量表。

1、教师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印制问卷三百份。

问卷投放根据各园教师人数的大致比例分发,请各园业务园长负责回收,回收到有效问卷288份。

2、实地观察区角活动。

对随机选取的10所幼儿园中的小、中、大3个班的区角活动进行现场观察记录。

3、访谈。

对10所幼儿园的园长、教师进行实地采访,了解她们在开展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的想法和做法。

4、查阅资料。

通过查阅幼儿园及班级的区角指导计划,教师的观察记录与反思,深入了解幼儿园教师指导区角活动的能力。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幼儿园对开展区角活动的重视程度有很大改观。

从教师问卷及园长访谈了解到,幼儿园对开展区角活动十分重视的占33.68%;重视的占39.58%;一般的占4.2%;不重视的占22.57%。

应该说经过前阶段宣传学习及相关的研训,幼儿园对开展区角活动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改观。

(二)不同级别幼儿园区角的设置存在差异。

(见附表一)

1、内容设置上有差异。

幼儿园的区角一般是依据五大领域或多元智能理论设置的。

调查中发现省级、嘉兴级的幼儿园在区角设置上相对合理些,内容丰富多样,力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而一、二级幼儿园中则存在区角内容设置不合理现象:如区角内容混乱,区角内容偏向美工等。

2、空间挖掘上有差异。

相对来说,级别高的幼儿园和领导重视开展区角活动的幼儿园善于在空间挖掘上下功夫。

如有的园通过变(变午睡室为活动室)—挖

(挖掘走廊、厅道、教室角落创设区角)—伸(教室里原有布局上的伸展)的合理改造,创设了固定与动态相结合的宽敞的区角场地。

而有的园则空着教室中间大大

的场地,只利用了教室的角与边创设区角,致使幼儿在拥挤的状态下无法自由探索,实现同伴间的合作。

3、静态环境设置上有差异。

区角静态环境既包括地面、墙面布置,又包括间隔物的摆放。

调查发现:墙面布置在教育性和信息量上有很大差距,有的园只有

区角名称、进区记录表,而有的园则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增添了作品展示墙,学习示意图及操作版块园地等,通过墙面上针对性极强的信息告诉幼儿进区后怎样活

动。

间隔物的利用上也有差异,大部分园间隔材料是现成的桌子、橱柜、玩具架等,作用基本是摆放玩具、间隔区域,没有往更深层次上进行挖掘。

而有的示范园则

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不仅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和自然材料,把间隔物放在地面或挂在空中,而且间隔物的作用得到发展,除间隔、摆放玩具外,还可进行操作,如美术

区的麦竿门帘可进行装饰画,音乐区的杯子、罐子垂帘进行节奏练习。

(三)年龄段区角的时空利用与材料投放无显著差异。

教师问卷表明,幼儿园周计划中

安排区角活动的时间为每周1—5次不等,其中每周1次的占7%,每周2次的占59.7%,每周3次的占26.39%,4—5次以上的占8.33%。

从10

幼儿园30班的调查看,区角活动时间安排基本上是切合实际的,大部分班级既保证了整块活动时间也能注意晨间、饭后、离园前随机开放。

在空间的利用上,区

角数量的设置能根据幼儿人数需要,并努力为幼儿提供较丰富的活动材料。

小、中、大班时空利用无显著差异(见附表二),但区角的布局与分隔存在较多不科学现

象。

如:有的班幼儿拥挤在专门的区角活动室活动而教室却空着,有的班区角之间没有间隔;还有的小、中、大班都用桌子或可乐瓶间隔等,造成活动干扰,不利于

形成和谐的活动氛围。

区角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兴趣及发展,统计表明,小、中、大班材料投放方面无显著差异(见附表三)。

92.2%的教师能依据区角的特性投放品种较

丰富的材料,以满足幼儿自主选择的需要,材料的投放较有目的性。

90.8%的教师能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阶段性地调整材料,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在对材料的研究上班级教师之间存在差异。

主要问题是所投材料的层次性和多功能性比较欠缺,具体表现在有的园小、中、大班提供的材料基本类似,没有体现年龄

班特点,有的班一个区角中投放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太多,幼儿看着眼花缭乱的材料,情绪浮躁,无目的地摆弄很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而且有些材料只适于个别操作,

不利于合作行为的产生。

因此,研究材料的价值及投放策略已成为我们当前的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

(四)教师有较强的指导意识但指导水平一般。

区角活动是孩子自主自愿的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没有成人的支持,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

因此,幼儿园区角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指导。

调查显示,目前我市幼儿教师对区角活动的指导意识较强但指导水平一般。

1、区角指导计划与反思缺乏针对性。

从资料查阅与访谈情况看,10所幼儿园都十分重视区角活动的开展,积累一定书面资料。

能制定学期、阶段、每次活动的计划,体现一定的目的性,除部分二级幼儿园外,已经初步形成了园区角活动总目标到各年龄段的总目标、学期目标、阶段目标的目标体系,这项工作量大,但便于一线教师有序有计划地开展工作,部分幼儿园在目标体系制定的基础上,还注重在过程中调整,不断充实完善。

每次活动后也能进行书面的反思与分析,说明教师充分认识到区角活动的特点,并在积极行动着。

从数据统计来看(见附表四),计划制定的得分高级别的幼儿园略高于低级别的幼儿园,而观察与反思得分一级幼儿园略高,这可能与被抽测班级在这项工作上的成效有关。

同时,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是目标体系的层次性不明显。

主要表现在:①缺少发展性。

比如同样是一个动作技能,小班与中班的要求相似,这样就给教师制定具体活动计划带来影响,甚至于影响幼儿的正常发展;②缺少延续性。

比如某个区角一学期四个阶段,教师仅仅从内容上安排了四组不同的活动,而没有立足于幼儿情感能力认知的循序渐进的发展。

其次是教师区角活动计划目标粗放,指导重点不明,观察盲目,缺乏针对性。

在教师访谈中我们发现,教师反思的技能也亟待提高,如请教师谈谈本次活动孩子的活动情况时,大部分的教师只是简单描述孩子的兴趣、目标的达成度,不能很好地分析现象之原因,因而,提出的指导策略就不具科学性确切性。

2、教育观念与经验直接影响区角指导的实效。

从教师问卷与现场观察情况看,全市288位教师中98.3%的教师能制定区角发展目标,其中通过研究制

定的占43.4%,这说明幼儿园教研组的作用得到了一定的发挥。

且区角发展目标的确定与教师教龄有关(见附表五)。

3年以下的新教师对于目标的设定大多较

情绪化,缺少深入的思考与研究,而4—1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则一半以上显得较为理性,这符合教师的成长规律。

至于16年以上教龄的有经验教师中存在的部分

无目标、无研究现象与她们传统的课程观密切相关,也反映了这些教师对现代幼儿教育要求的不适应。

问卷统计显示,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观察记录方式与教龄有关(见附表六)。

在区角活动的指导中76%的教师有观察重点,每位教师都能尝试进行一些观察记录,其中有 64.9%的教师采用了现场记录和事后追记相结合的方式,这说明教师的观察反思意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正在不断地增强,但教师之间也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不仅与教师教龄有关,更与教师的教育机智相关,在实际的抽样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观察非常敏锐,善于发现幼儿活动过程中的亮点、难点,紧紧抓住指导契机;而有的教师虽有观察指导重点,但观察能力弱不能发现指导契机;还有的教师观察无目的,指导仅停留在对幼儿的常规管理上。

问卷统计表明,教师对开展区角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看法以强调客观条件为主,31.3%的教师认为是场地,35.8%的教师认为是材料,这既反映了幼儿

园活动条件的差距,也显示了大班额对开展区角活动带来的困难。

还有12.8%的教师认为是常规,20.1%的教师认为是教师的指导策略问题,这说明教师的

教育观念与指导技能有待加强。

统计显示,教师对开展区角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见附表七)。

我们分析,这种差异的形成既与教龄相关,更与客观条件和教师的观念、指导技能相关。

从观察教师的现场指导情况看,教师对区角指导的认识基本正确。

在访谈中每位教师都认为区角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最关键,并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提高。

过不断的学习,许多教师对区角活动的主要特征掌握较好,比如,教师们都认识到自主性是区角活动的特点,她们会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去看待幼儿的行为,允许幼儿

按意愿活动。

在区角活动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真好”,“你真能干“,“再试试”,“等一会再来看你”。

在这些语言的背后,体现了教师对孩子活动的尊重,尤其是许多教师经常运用的这句话:“我等会再来看你”,既表达了对孩子劳动的尊重,更培养了孩子的坚持性,也促使教师的指导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因此,我们看到孩子在区角活动中是放松、快乐的,活动的主动性较好。

3、教师指导的方法类型较丰富,但比例失调。

具体表现在:①师幼关系良好,年龄特征不明显。

不同年龄班的区角活动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的指导能否体

现年龄班的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调查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处理上比较恰当,小班多以平行游戏身分出现,中大班多观察点拨。

但是指导内容比较单一,停留在

表面,提出的要求集中体现在创造性、社会性方面,要求含糊,缺少层次性。

②指导方法总体类型多样,比例失调:教师通常能够运用语言、动作、图示、材料、同

伴等媒介进行指导,互动的方法有直接指导、示范、暗示、启发、同伴互动等。

总体类型来看,指导的方法还是比较多样的,但是从运用的比例来看,偏重于直接指

导与语言互动,总体质量不高。

我们都知道,区角活动的理论依据是发现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隐性指导。

少用语言的直接指导。

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急于提供正确答案。

幼儿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的不同感受,让他们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性,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

从观察访谈中我们发现: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的教师更能带好区角活动,如在本次调查中活动指导得分最高的是一位嘉兴示范园的大班教师。

...

如何提高大班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评价能力

一、组织合理的游戏情景,提高自主安排活动的能力幼儿园的活动室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是特定的教育环境。

我们相信孩子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也相信教师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与计划者。

只有为幼儿创造自选游戏条件,组织合理的情景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

但由于老的游戏规则在小朋友的头脑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如今把\"自主\"或\"自由\"还给孩子时,他们却无从下手、不知所措。

所以,首先要从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角度设置各个活动区,考虑材料与活动的搭配。

如不仅设益智区、美工区以发展操作能力,还设置玩具区(与娃娃家相结合),以促进社会性发展,积木区则有助于书、形结构能力的增强及社交能力的发展,还有语言区、自然区等。

活动区的创设要考虑幼儿实际经验与兴趣,依据其年龄与身心发展水平提供环境材料,并有计划地投放或变换适宜材料。

同时注意环境创设、自选游戏的开展与其它环节和活动的相互配合联系,共同实现教育目标。

例如,通过合理组织积木区游戏情景,幼儿开始学着安排自己的活动,从不成功到成功,从独自一人到合作游戏,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尽情地玩耍,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欢乐和喜悦,他们学会了安排自己的活动。

随着活动内容的变化,游戏主题也不断更新。

有一次,居至诚用智高乐积木搭了一辆自行车,完成后很得意地拿着自行车在桌边转来转去。

突然,发现语言区的小朋友在表演《小熊过桥》的诗歌,于是他停下来,走到他们面前说:\"这辆自行车送给小熊吧

省得它害怕,它在电视里(上海野生动物园里有过小熊的表演)不是会骑单车表演吗

让它骑过去不就行了吗

就这样,一首新的诗歌表演开始了。

从他微笑的脸上看出,他正分享着他们的喜悦。

这位小朋友由设计师变成驾驶员,又由驾驶员变成了观众,角色转换地那么自然,没有指导教师,没有同伴帮忙,玩得非常开心。

在一次次的自选游戏中,幼儿的自主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投放丰富材料,发展自主运用的能力游戏中,材料是重要组成部分。

平常,我总将游戏材料以区为单位仅仅有条地分类放置一起,教师在选择游戏材料时,往往只是考虑局部利益,忽视材料之间的联系,因而降低了材料的使用效益。

如有一次,幼儿出现了\"摇奖\"的游戏主题,他们将饮料瓶当作摇奖器,准备用乒乓球代替奖球,可是由于作为体育器具的乒乓球放置在另一个地方,这一主题便一闪而过,是孩子失去了很好的想象、创造的机会。

如何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益,发展幼儿自主运用的能力呢

通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条经验:

1、新旧材料之间应保持一定比例(尽量少提供过于现成的材料)根据两个同年龄班的游戏中投放不同比例的新旧材料,幼儿的表现结果如下表:

通过表可以看出,如果新旧材料数量相等,幼儿互相交换材料的现象较多,但创造性行为不多;如果新材料比旧材料多一倍,幼儿就会忽视旧材料。

而将注意力集中在新材料的摆弄、操作上;当新旧材料比例在1:2或1:3时,材料的使用效益率最大,幼儿容易创造性地使用新旧材料。

如在\"医院\"主题中教师投入放大镜、小推车以后,新的主题\"食品检验所\"和\"流动采血车\"产生了,幼儿还在游戏中赋予旧材料新的意义:放大镜不仅用来看\"病人\"的五官,还可以用来检查食物的新鲜程度。

医疗小器械不仅为\"病人\"治病,还可以为\"采血献爱心\"活动服务。

幼儿的游戏水平明显提高;如果新旧材料比例在1:10 以上,幼儿容易产生争抢或忽视新材料的极端现象,从而不利于游戏情节的发展。

但如果我们只投不取,不及时拿走旧材料,也会导致新材料比例失调,动态变化不明显,从而难以引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操作动机。

2、开放性、可转化的材料想象、创造是幼儿游戏的特征。

在保证安全卫生的前提下,任何材料的使用没有过多的约束,这样可以发展一物多物、以物代物、创造性地使用材料的能力。

的小朋友把操作区的珠子当\"汤圆\",把科学区的七巧板块又当成了做点心的\"刀\",泥工板当成了\"扇子\",胶粒积木当成了\"梅花桩\",图书当成了\"屏风。

有人说,这样的东西不会让丢失或毁坏吗

自选游戏就是要求幼儿在玩结束后,把物品归放原处。

3、建立班级\"材料库。

我在活动室内厕(我们班分前后两个活动室)开辟了\"材料库\",将游戏材料按用途、性质等归类,集中放置在一起,目的是方便不同需要的幼儿取用。

这样不仅能使幼儿了解材料的相互联系,更好地用于游戏,还能帮助幼儿学习归类,并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三、注重游戏指导,增强交往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自选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活动的机会,提供了丰富的玩具材料和多样化的活动类型。

幼儿在活动中与外界客观环境与多种材料、教师及伙伴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使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但随之而来的矛盾也越来越多。

平常幼儿遇到问题总是找老师,以求得到圆满解决,他们意识不到\"我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具体体现出来了。

平时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的游戏,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

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如:游戏的玩具、材料投放要以幼儿需要兴趣为出发点;游戏的情节、内容要是幼儿自己经验的再现;游戏中出现矛盾、纠纷要以幼儿的方式来解决;游戏中的环境布置也是幼儿自己的事情;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确定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这样幼儿才愿意自觉遵守。

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

因此教师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

这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

(一)、提示指导,即教师通过提示性的语言对需要帮助的幼儿进行指导。

在一次中班的语言阅读区活动中,一个性格内向的王倩在低着头专心地识字,可是玩了很长时间,也没人理会她说的对还是错。

同阅读区的小朋友在一旁欢快地交谈、议论时,她也只是看一看,笑一笑,而不参与议论。

看到这种情形,我便向小朋友提出:\"你们当中有个小朋友非常喜欢识字,她的脑子里装了好多字,要是现在她愿意给大家讲述、表演一下,该有多好啊

我的目光停留在王倩的身上,孩子们明白了老师的意思。

在一旁选图讲述的孙悍夫小朋友说:\"王倩,我们先到你那儿去,看你表演,呆会儿你再到我们这儿来看我们表演好吗

在老师鼓励地微笑中,从同伴信任的请求中得到了勇气。

之后,他们互相合作,玩得非常开心。

(二)、设物指导,即教师通过让幼儿摆弄实物的方式进行指导。

一次,我在建构区开展了高楼创意活动,我看选择此区的有三位小朋友,就有意识地为幼儿准备了两套插塑物,孩子们发现这一情况后,很自然地分了工。

孙伟一人一组,戴馥音跟时露一组。

开始拼插了,只见俩人一组的成员小声一嘀咕后,不一会儿,一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而一人一组的孙伟高楼还没盖起。

这一活动,让幼儿明白了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也初步体验到了合作带来得成功。

最后,我让两组的幼儿动脑筋想想,楼房、树放在一起是个什么样的环境,孩子们说了很多地方。

突然,另一组的杨帆拿着拼插的小鸭和马走过来说:\"张老师,我拼得怎么样

我灵机一动,把杨帆拉过来和他们放在一起,让他们自己布局,自己商量,自己添加森林里的物品。

最终组合的森林虽然很简单,但这是孩子们自己经过协商、和作的力量。

在充分的活动中,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经验得到了丰富,激发了对外界各种事物的兴趣欲望,使幼儿认识了自身的力量,培养了自信,增长了能力才干,同时创造的潜力也不断得到发展。

(三)、情绪指导,即通过情绪感染的途径进行指导。

在游戏中,教师与幼儿要真正的交流与沟通,而不是老师说,孩子听;老师指挥,孩子行动。

老师应恢复自己的童心,用孩子的眼光重新看待事物,把自己投入到孩子们的游戏中去,情绪感染是教师参与的一种主要形式。

如角,我有时当妈妈,有时放下架子去扮演孩子;表演区,我和孩子一起承担角色,共同享受表演带来的感受;美工区我可以和幼儿确定主题,分工合作,完成一幅作品,共同分享,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师通过自身的情绪状态吸引幼儿,影响了幼儿,使幼儿产生了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本领,游戏活动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重视评价过程,发挥主体取向的评价《纲要》中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自主游戏中教师更要注意创造机会,经常组织游戏后的讨论和评价,培养幼儿自己作选择和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选择、探索、表达的自由。

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常常很耐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忽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注意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必担心失败和批评,可以大胆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意见。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如果单一、权威性的小结只会让幼儿感到玩时守纪律、有创新是为了取悦老师,获得表扬。

要走出这一尴尬境地,就必须采取主体取向的评价。

主体取向评价认为,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但这种价值是多元的,在评价过程中,无论是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它反对量的评价方法,主张质的评价。

评价时,我让幼儿参与评价,引导幼儿就玩了什么、怎样玩、心情怎样、遇到了什么困难、发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或打算怎样解决等方面想一想、说一说,在请幼儿思考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

让幼儿参与评价可以促进他们学习独立地对事物作出合理的判断,更多地了解别人玩了哪些物品、如何玩的、玩得怎样等等,并引发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主动模仿、创新。

自选游戏促进了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幼儿变得有自律精神,自理能力提高了,社交能力也提高了,幼儿创造潜力也在游戏中得到激发。

我认为,自选游戏的确能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有哪些基本原则

一、评价原则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是一种比较微观、比较真体的评价,与教师联系更密切,对教师影响更直接。

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当直接参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这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过程中的不足,讨论改进的办法,不断提高语言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评价的深人性和全面性,避免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对立现象。

1.客观性原则。

实施教育活动评价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能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的情感色彩。

2.全面性原则。

对语言教育活动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全面评价

3.参照性原则。

参照性原则是指制定的评价标准要有依据

二、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幼儿语言学习行为的评价,另一个是对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设计和组织实施行为的评价。

1.对幼儿语言学习行为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②这些任务是由具体活动目标直接转化而来的。

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立见解情况。

幼儿在活动中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表现。

2.对语育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评价主要涉及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和形式、教学辅导材料的利用以及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①目标的达成程度。

②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

③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

④效果分析。

教师给幼儿绘画作品的评语怎么写

第一,兴趣是否很高,愿意画。

几乎每一位幼儿对画画都有着强烈的兴趣,他们总是忘我地创作着,用画笔画出他们眼中的世界,或主观或夸张,极富有新颖性相独创性,他们的画虽然稚拙,却也妙趣横生。

幼儿运腕用指的能力差,加上知识面窄,对事物的认识不深刻,看问题比较片面,思维方法非常幼稚,所画物体不成比例,多为象征性的,粗枝大叶的略衅作画,他们画的人常常是大大的头小小的身体,有的干脆就用一条直线代表一只手臂或一条腿,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他们画的不准不像是自然的,这也更能显示出幼儿所特有的兴趣、风格。

教师要保护好幼儿的这种绘画兴趣和特点,与幼儿一起分享他们创作的快乐,尊重他们,以表扬为主,局部矫正为辅,不能以成人的好坏标准刻板地评价幼儿的作品,更不能横加指责和随意改动他们的作品。

而应用\"童心\"去想幼儿所想,看幼儿所看,感幼儿所感,绝不能以线条整齐不整齐,造型象不象,是不是和老师的范例一样来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而应更多地看到作品的内容及情趣。

第二,运笔是否大胆流畅,不缩手。

大胆流畅的运笔,体现出一个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细微进步,并用言语、动作对他们的进步表示肯定,让孩子在这小小的成功中逐步树立自信心。

第三,想像力是否独特,超越了现实。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人类的进步,是知识的源泉。

因此,教育如果不能培养孩子自己开拓生活的原动力,它就失去了意义。

我们的绘画作品的作者是三至六岁的幼儿,如果让幼儿一味的临摹或在记忆中临摹别人设计的形象,那样会促进幼儿惰性心理的产生,关闭想像的阀门,使孩子走入误区。

在指导幼儿绘画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幼儿很少想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他们常常是随意涂抹,添加组合,全凭自己的想当然,这是自然的,有时他们想和满天的小星星一块跳舞,给火辣辣的太阳编一顶大大的太阳帽,帮可怜的丑小鸭找到他的妈妈,给…。

在此,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更多地表扬幼儿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

第四,色彩是否艳丽,不受约束。

儿童画不同于成人画,它满含着儿童对周围事物天真而又充满热情的感受,反映了他们幼稚而又大胆的想法。

色彩对幼儿是非常奇妙和具有吸引力的,幼儿的色彩画不受物体固有色限制,他们不懂得色彩的冷暖,画中充满着色彩的对比和夸张的表现,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地用鲜艳、强烈的色彩抒发感情,将画面渲染得五彩续纷。

一棵大树,他们会用上所有的颜色进行涂染,一座小房子经过他们的加工会变的五颜六色

教师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要尊重幼儿绘画特点,善于对不同幼儿的绘画作品给予恰当的评价不轻视和忽略任何一位孩子的作品,准确找出其中优点和成功之处,引导幼儿的绘画表现逐渐走向完美。

对幼儿园六一节活动的建议和意见

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是幼儿园最隆重的一个节日,也是幼儿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通过“六一”的节目表演与成果展示等等相关系列活动都可以使幼儿园在当地的知名度有一个迅速的提升,对下学期的生源收费及品牌宣传都能起到推动性的作用。

对于县城、乡镇、农村幼儿园而言,活动可用新形式的方式,具体展示给家长,要有“人没我有,人有我优”的思想,开展新颖、独特、可落实、有成效的活动,来进一步的吸引家长的眼球,以达到宣传本园的效果。

以下活动可以在每一项中选择其中一项,进行多方面不同类型的组合;也可以以每一项作为一场具体的表演。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六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合作与交往的快乐,从而度过一个幸福、难忘的“六一”儿童节;使家长在参观和参与幼儿的节日庆祝活动中,进一步感悟幼儿教育的观念,从中使自己对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启发,通过向家长、社会展示幼儿的“六一”活动,进一步塑造本园的良好形象;同时,将幼儿园孩子们近期的所学效果展示给家长,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全方面提升与成长,从而更好的促进我们的各方面如期顺利完成。

二、活动主题和宣传口号

1、活动主题:幼儿园的快乐,成长的空间

2、宣传口号:幼儿园是孩子们快乐的天地,您的孩子将会在我们的幼儿园度过快乐的童年,做快乐孩子,做快乐家长,做快乐老师

(解放孩子的思维,使孩子会学;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会说;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会玩;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三、活动准备

1、布置富有欢庆气氛的环境(班级环境及全园周围环境)并张贴相关宣传标语。

如条幅、宣传页、喷绘、、气球、彩带等等方面,让幼儿园有全新的变化,同时可在活动前期,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大清除,大整理,给家长孩子们一个全新的空间。

2、以班为单位作好参加活动的准备:

(1)排练一些童话故事或富有情节的舞蹈节目;(2)抓好幼儿生活技能的教育和学习;洗手绢、洗袜子、洗杯子等等生活用品,也可以练习扫地、擦桌子等等生活小细节;(3)培养幼儿与不同年龄班级的小朋友交往与和合作的能力;做游戏、借东西、过家家等等

(4)收集制作环保时装的废旧物品;每班设计一个结对子游戏,并做好游戏物品的准备。

(5)专业培养孩子们学习cys,总结方法,提前练习

6)材料样品

活动衫

宣传页

条幅

3、由幼儿园准备活动奖品和礼品。

(奖品可考虑凡是参与孩子均可以不同名义配发奖品,提高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可适当考虑加入家长的奖品准备)

4、准备场地、布置家长到位后的场地安排。

提前做好各项工作。

四、活动内容

(一)活动倡议

1、目的:为了使幼儿能度过一个愉快、难忘而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倡议本园全体教师和全体家长积极为幼儿创设欢度“六一”的节日环境与氛围,共同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六一”节的各项活动。

2、时间:2011年5月20日至2011年6月1日。

3、对象:本园全体教师、幼儿和家长。

4、办法:通过在本园的板报向教师、家长发出倡议和向每个幼儿的家长发送倡议书引起家长的重视,争取全体教师和家长对此次庆祝活动的配合与支持。

(二)系列活动

本次“六一”儿童节活动以“幼儿故事、童话剧、舞蹈表演”、“巧手儿比赛”、“小能人比赛”、“巧嘴儿比赛”、“结对子游园”、识字课展示等系列活动的形式来进行。

1、幼儿故事、童话剧表演、舞蹈表演赛

(1)目的:通过参加幼儿故事、童话剧的表演、舞蹈表演,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力以及孩子对儿歌故事的动作支配能力。

(2)要求:每班准备一个幼儿故事或童话剧、舞蹈表演,体现人人参与;选材符合本班幼儿水平;表演活泼、大方;服装设计符合剧情需要;根据剧情的需要配有一定的背景和表演用的道具;讲述、配乐录音良好。

(3)评奖:

根据表演评出节目表演奖、最佳舞台设计、最佳小演员。

A、节目表演奖:从参赛的12个节目中评出特等奖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7个;B、最佳舞台表现奖:从参赛的12个节目中评出最佳舞台表现奖6个。

C、最佳小演员:从所有参赛的演员中评出最佳小演员10人。

2、巧手儿比赛(环保时装设计和制作比赛)

(1)目的:通过举行环保时装设计和制作比赛,培养幼儿的动手制作能力及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内容与要求:要求幼儿人人参与,即参与收集废旧物品、参与环保时装的设计和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要求幼儿的制作在1小时内完成(可制作一件上衣或裙子或裤子)。

也可以提前邀请家长一道与孩子们进行服装的制作,互相配合,使家长体验幼儿生活。

(3)比赛形式:以班为单位进行比赛,由带班教师和生活老师组织指导幼儿制作活动,备课教师到抽签的其他班跟班检查、评比。

同时可举行一场儿童时装秀的节目,将孩子们制作的服装穿在孩子们的身上,进行进一步的展示;同时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其中,抽取几位配合能力比较强的家长穿上自己制作的服装与孩子们一道表演,展示幼儿园家园共育的良好作风,使家长能感受到幼儿园的潜力所在。

(4)评奖:

根据幼儿和家长的设计和制作情况评出班级奖和最佳作品奖,同时可以评出最优秀家长奖。

A、班级奖:根据幼儿制作的总体情况分别评出特等奖3 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5个

B、最佳作品奖:根据幼儿的环保时装作品所表现出的创造性和制作的水平、质量评出最佳作品50件给予奖励。

C、最优秀家长奖:根据家长在整个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配合能力、协助能力、表演能力等等方面选出几位。

3、小能人比赛

(1)目的:通过开展“小能人比赛”,培养幼儿自己主动做事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幼儿动手做事的能力。

(2)要求:要求幼儿能迅速地把放在一起的玩具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并放在合适的地方;要体现分工与合作,并有序地进行。

要求孩子能干净、利落的将自己的个人物品进行整理并清洗、如清洗小杯子、小手娟等等,看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3)比赛形式:大班选取“迷你餐厅”来进行玩具、物品的分类、整理比赛;中班选取娃娃家“小人国”来进行玩具、物品的分类、整理比赛;小班在本班级进行教室玩具、物品的分类、整理比赛。

可提前准备孩子们的一些日用品,并且把要用到的洗衣粉、洗衣盆、肥皂等等用品提前分好份,并备份好,看孩子们的速度、顺序、质量等等方面进行比赛。

(4)评奖:根据比赛的速度和分类、整理的现场结果分别评出一等奖、二等奖(学前班、大班一等奖2名,中班一等奖二名,小班一等奖一名,其余为二等奖)。

根据孩子们的清洗时间、清洗质量等等方面进行评比,基本上参与的孩子都有不同奖项即可。

4、巧嘴儿比赛

(1)目的:通过开展比赛,促进我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即幼儿爱说、会说、敢说;培养幼儿大胆展现自我的精神面貌。

(2)内容与要求:要求所有的选手均要参加以下三项内容的比赛:

A、故事演讲比赛:要求选手进行4分钟以内的故事演讲,演讲时,要求普通话准确,语调、表情、体态语言与故事情节相符。

(满分为10分)

B、环保时装表演:要求选手们身着自己设计和制作的环保时装(可以和爸爸、妈妈共同制作)随着音乐大胆地进行时装表演;随后回答有关环保时装设计和制作的有关问题。

(表演和回答问题各5分,满分为10分)

C、智力抢答:要求选手们根据主持人提出的问题进行抢答(分大、中、小三组进行抢答),每答对一题给1分。

(3)比赛形式:各班在进行预赛的基础上,选派出3名幼儿参加平行班的半决赛,在半决赛中,学前班和大班共选出6名幼儿、中班选出5名幼儿、小班选出4名幼儿参加全园的决赛。

(4)评奖:根据参赛选手的总得分评选出巧嘴儿10名,其余评为优秀选手。

(冠军、亚军、季军)

(5)比赛时间:预赛可在4月~5月灵活进行,半决赛在5月中旬进行,决赛在5月28日进行。

5、结对子游园

(1)活动目的:使幼儿通过参加游园活动,进一步感受到“六一”儿童节的快乐;培养幼儿与不同年龄的小朋友合作与交往的能力,并使他们体验到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2)活动要求:要求幼儿能积极、大胆地与不同年龄的小朋友结成对子参加“六一”游园活动。

(3)游戏内容:每班设计一个游戏项目,游戏要求以两人为单位进行设计

(4)活动形式:幼儿结成对子后,到各个礼品分发放点领取“六一”礼品,然后和自己的对子一起自由到各游戏点参加游戏

6、识字展示

(1)活动目的:往常情况下的六一节目基本上都为节目表演,而音乐舞蹈等等方面于家长而言,有可能仅是一时的感觉,而不能做为对幼儿园更进一步的了解,没有特别的优势作为幼儿园的宣传筹码。

进一步而言,家长喜欢什么,我们就可以投其所好,据不完全调查了解,目前县级、乡镇级、农村级幼儿园的家长一般情况下对幼儿园的要求基本上均为识字、算术、吃玩等等。

于是我们也可以将幼儿园的识字作为游戏或者展示会表现给家长。

比如“找朋友的游戏”、“扔球球的游戏”等等诸多游戏均可作为识字的展示。

(2)活动要求:学习cys项目一段时间的不同年龄段孩子,要求老师提前做好准备,如字宝宝的准备,还有与游戏配套用到的部分道具

(3)活动内容:如下游戏,任意选择均可

1、指字卡游戏:老师将字卡分别放在教室的不同地方。

一组小朋友读,一组小朋友找,按时计算,先找到者为胜。

2、带字卡做操:老师可带领孩子做一个简单的伸展运动,边做动作边读字卡,老师做示范,孩子一起做,老师读,孩子做动作,也可让孩子一组读,另一组孩子做动作。

3、我说你接:让小朋友围成一个圆圈站好,老师也给在其中,读一张小朋友接一张,依次往下进行,所有的字卡分别让小朋友接。

4、扔球读卡:把小朋友分成若干组,围成圆圈蹲或者坐,每组一个球,每组一部分字卡,一个孩子先拿球,然后将球滚出,球要依次滚到拿字卡的小朋友手中,拿字卡的孩子读出自己手中的字卡,游戏反复进行。

5、找朋友:小朋友围成一个长方形,一个小朋友拿着字卡站在外围,在字卡放在哪个小朋友身后,哪个小朋友就站起来,拿着字卡找朋友。

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

6、歌曲串编:老师启发孩子开动脑筋,一起唱一首学过的儿歌,再把学的字卡编成曲调唱歌起来。

比如“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用这个曲调,换词“太阳啊,日出哦”

7、变魔术:老师找一个装饰的很漂亮的袋子,告诉孩子这是个神奇的袋子,里面能变出来很多好东西,请小朋友注意看,老师神秘的在袋子里摸几下后,拿出一张字卡然后两张、三张,让孩子念完,并数数几张字卡,再变出礼物发给孩子。

8、兔子找家:老师扮演老狼,其他小朋友扮兔子,老师把小朋友分成五组,提前在地上画好五个大圈,每个圈里有一部分字卡,游戏开始时,播放一段音乐,小朋友用手做兔子耳朵,跟着跳,突然音乐停止,老狼出现,小朋友跳进圈内,并大声说出来字卡名字,狼抓住的速度慢,没跳圈内的小朋友,然后换狼的扮演者,继续游戏

9、拍手拍卡游戏:小朋友围成长方形,请一名小朋友和别人,字卡拍手,老师发出什么指令,小朋友就拍谁和字卡,并读出来,依次进行。

10、听指令蹦跳:给小朋友发字卡,老师发出指令,比如“太阳”,字宝宝蹦一蹦。

字卡轮流拿,小朋友一直换蹦。

(注意安全)

11、串串香:把字卡排队放在前面,把小朋友分成4组或两组,老师读哪张字卡,小朋友就像串串一样,站成一队,哪一组时间最短,哪组获胜。

12、萝卜蹲:把小朋友分成白红萝卜两队,一对蹲,另一队读字卡,轮流读,哪对反应快,时间短,读字卡又整齐,正确。

哪队获胜。

13、彩色的气球:老师把小朋友分成四组围成4个圈,并准备红黄蓝绿气球各一个,再分组分别为红气球…队,4队别读字卡,那组表现好,就把气球奖励给那组,其他组给这队棒一棒。

“红气球你真棒”

14、单腿跳:全班小朋友分组全部单腿跳,跳一下读一张字卡2到3遍,谁坚持不住,谁出局站一边,哪组剩下的人多哪组胜出。

15、和字卡交朋友:让每个小朋友上台,先介绍“我叫~,你是“《日出》”很高兴见到你,“再见”,每个小朋友介绍自己,说出来字卡的名字,既锻炼了小朋友,又增加了趣味性。

16、说说指指:请一个小朋友上台,老师可把字卡贴到黑板上,小朋友说哪张字卡,其他小朋友指那张字卡。

17、抢椅子:老师把椅子摆成一排,每把椅子上放上一张字卡,把小朋友分成两组,站在椅子两侧,放音乐,音乐一停,老师读哪张字卡,小朋友也读边抢椅子上的字卡,并举起来领小朋友读,然后这个小朋友坐在这把椅子上不动,哪组小朋友抢的椅子多,哪组小朋友获胜。

(4)活动形式:以游戏的方式去让孩子展示所学的知识,既生动有趣还可以与家长互动,让家长有参与,有口碑,有宣传。

五、活动时间安排

5月20日-6月1日:可以选取几个代表性的节目进行统一汇演,邀请全体家长参与...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317/14534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