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幼儿园有具体事例评语

幼儿园有具体事例评语推荐阅读:

怎样写幼儿园幼儿评语

若想切实发挥评语的作用,我们在撰写评语时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评语写给谁 大多数人都以为,评语是写给家长的。

而我们认为,评语既要面向幼儿家长,更要面向幼儿。

评语评价的是幼儿,我们要通过评语让家长了解幼儿各个方面的情况,同时,也要借助家长之口,让作为听众的幼儿了解到老师对他的肯定和期望。

既然评语是给幼儿家长读和给孩子听的,那我们的评语就要作两方面的考虑。

1.让家长乐意接受 家长是幼儿评语的主要读者,我们评语中所用的文字就必须考虑家长能否理解、接受,并且能否让家长产生共鸣、引起重视。

常见的“遵守规则、爱学习”等评价式语言虽说言简意赅,但这对于多数幼儿来说都是用之不错、品之无味,毫无个性可言,家长也不能从中清晰地认识到孩子的表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评语应展示孩子的一些具有典型性的事例,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具体表现,同时也可结合孩子的情况巧妙地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具体的操作性建议。

这样的评语才有可能吸引家长的注意力,帮助家长认识了解孩子,与教师达成共识,并在产生共鸣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

2.让孩子理解喜爱 孩子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水平有限,所以,评语中所用到的语言要尽量浅显易懂,要充满感彩。

“看你跳起舞来多像美丽的小孔雀”,“你的笑脸像太阳,照得老师和小朋友心里亮堂堂的”,“你是我们的小小智多星,无论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你”…类似的语言,能让孩子从中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和喜爱。

我们常说“孩子的心是玻璃做的”,所以,在评语中如果对孩子要提出期望和要求,语言一定要委婉,把握分寸,既能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又不能伤害他们稚嫩的自尊心。

比如,“当老师提问的时候,如果能看到你高高举起的小手,老师该多高兴啊!“要是你能让小椅子陪你一起安静听讲,那你的本领可就大了!简而言之,对于评语的语言方面有以下几个要求:一是描绘的事例具体又有典型性,二是言词简洁又充满感情,三是评价中肯而又带着信任和激励性,四是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因人而异。

(一)“自由”发展中的小宠儿 上课时东东总是不举手就抢着插话,老师多次提醒也没用;游戏时东东看到旁边表演区里出现了可爱的动物手偶,他马上把厨师帽一丢,就跑去抢小朋友手里的手偶,说自己的故事讲得最棒了,还要教其他小朋友表演…像东东这样的孩子,聪明活泼、反应灵敏,十分好动而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他语言表达能力强,乐于主动与人交往,喜欢表现自己,但往往总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把规则抛于脑后,因此经常给别人带来麻烦。

这一类孩子是家庭中的宠儿,父母特别是祖辈给予他们过多的宠爱,他们的想法和要求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此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规则意识较差,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

我们希望孩子能保持积极表现的一面,但同时也希望通过家园配合教育孩子养成一定的规则意识,并学会心中有他人。

因此,我们给东东的评语是这样的:天萁、可爱的荔系,在学习中你的反应总是邢么敏捷,常常带鲐我们惊喜;在游戏中,你兴趣广泛,快乐的声音不Uj LL现在教室的各个岛菇。

知擅鸣?如果你锣昕昕其他\/J、阳发的想法,j雯准\/L能让你的游戏霞有趣\/Lr7\/J喜欢]:棋鸣7细爸爸强行必凑昭,看看淮能擅守规则、赢得胜利J你会帮妈妈做一点你能做刭的家务鸣?擦擦桌孑,皈抬饭桌,老师知道这些难不倒你,对鸣?(二)“宅式”培育下的含羞草 蒙蒙喜欢美术活动,不论什么时候他都会选择绘画、剪纸、捏泥,而且一拿到材料就独自一人坐在小椅子上投入地画啊剪啊。

不过他的作品真的很不错,常常能引来一些小朋友的围观,大家羡慕地纷纷请教他怎么画、怎么做,可这时候的蒙蒙却总是不知所措地不断交替着抬眼看看小朋友和自己的作品,两只小手紧张地搓着。

老师鼓励蒙蒙大胆地把自己的做法告诉大家,可蒙蒙却轻声地支支吾吾,同伴们谁都听不清他说些什么。

这样的孩子大多出现在中小班,有一定特长,兴趣指向明显,并且在这一方面得到了同伴的认可。

但是,他们往往又兴趣单一,除了自己所喜爱的活动,在其他活动中都显得不太积极,而且不善于与他人交流,不够大方和自信。

作为教师,我们为孩子有擅长之处而高兴;同时,也为他们的缺点心存担忧。

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致使许多年轻父母都忙于工作,很少带孩子外出,再加上有些祖辈过度保护和“圈养”的方法,使孩子在免受他人欺负的同时也失去了与同伴交流交往的机会,常此以往,这些孩子将会以个人兴趣作为盾牌,在更多的时间里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他的社会性发展极为不利。

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醒家长关注这个问题,通过家园合作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因此,我们给蒙蒙的评语是这样的:蒙蒙,你有一双灵巧的小孚,看你画的花\/L档像翱着香啄儿,你制作的小动物档像能和我们说据,真是了币超j老师细你说旬悄悄话:\/J陶发们都期待你能做他们的\/J、老师呢,教他们画画、折缸的本领;老师盘想细你做阳友,每天都在一起说说,\\里话,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威助细快乐,招吗7你雾笼细爸爸妈妈分享,鲐他们辫谢你的画,你的作品,你盘可以鲐他们当\/J、老师啊,你一定会做得很招』(三)“赏识”教育下的小能人 成成的确是一个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的孩子,经常能获得成功感,而且他自己就经常说:“我觉得我这样做没问题,完全是对的。

当他发现有小朋友遇到问题哭了,他会说:“哭有什么用,哭就能解决问题了吗?你看我!可在他和其他小朋友下棋眼看就要输的时候,他却生气地把棋子全推在了地上,说:“这是什么玩意儿!我才不爱玩呢!像成成这样聪明能干但又骄傲自负输不起的孩子多出现在大班。

他们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但在别人需要同情帮助的时候,他们又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当别人在某些方面超过他们的时候,却又会心生妒嫉,发脾气。

如今不少父母都很重视赏识教育,给孩子创设了许多学习的机会,使孩子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得强于同龄人,他们听到最多的就是父母的赞扬:“你真棒!“我们的宝贝就是最聪明的!长此以往,这样的孩子已习惯于成功,对未来的胜利充满渴望而且不允许自己失败,甚至对别人的成功无法接受。

这样的孩子缺少正确的交往方法,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出现在同伴之间,在能力较弱的群体中,他成为了领袖,但在与能力相当的同伴相处时,往往会因为只顾自己的想法、无法实现合作而使得同伴们对他敬而远之。

总之,这样的孩子虽然能力很强,但是心理发展不够完善,这对于正处于个性形成关键期的幼儿来说,是值得引起老9币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

因此,我们给成成的评语是这样的:威威,你真是个聪明能干的小男子汉,无论什么事你都能自己拿主意,在游戏的时候你盘经常能旗得陛利。

老师萁为你感到骄傲,老师推荐你和妈妈一起读一读《龟兔癀跑》的故事,然后你可以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再续编故事,想像一下,当兔;发现自己鞴了,接下集叉会发生什么事惰-?你知道吗,其实我们身边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优点,你知道爸爸妈妈有什么厉害的本领鸣7你能发现咱们班每个人最厉害的本领是什么做个小调查告诉老师吧,老师也很好奇哦。

评语中饱含着教师对孩子深深的爱和深入的了解,它能以短短百十个字描绘出孩子的个性特点,同时也给孩子带来自信和激励,还能让家长了解老师眼中孩子的优缺点,明确以后家园共育中需要着重注意的方向,以及可操作的办法。

成功有效的评语,将是家园共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桥梁,将使家园共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来源自 3 e du教育网

幼儿园孩子评语怎么写

夸着写

关于幼儿园基本教育原则案例分析

来自网络,供参考: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

一、小军是个 3 岁 6 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 父母很喜欢他 可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军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

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

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妻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名却常常做不到。

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

试问小军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

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军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军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分析:3 岁 6 个月的孩子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阶段。

这时候幼儿的语言能力还很低,所以他们进行的思维总是与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行动分不开的。

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开所接触的事物,离开动作就没有了思维,所以称之为直觉行动性思维。

如孩子画画时,他不可能先想好要画什么,而是拿起笔就画,画出来像什么他就说是什么。

也就象案例中描述的“玩插塑时 让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 插出什么样 就说插的是什么”。

小军的家长很关注孩子的发展,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这些做的很好,值得肯定

但要清楚:思维要借助于词来实现,与语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

此时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培养,通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平时父母要多教、多和孩子说话,说话时大人要使用正规的语言,要丰富孩子的词汇,多提供一些概括性的词汇,如动物、家俱、交通工具等,多讲故事。

游戏是孩子喜欢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父母可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给孩子讲解一些有比较性,概括性的概念,如大、小,多、少,上、下,也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找出相同的东西,借以培养孩子善于区别事物不同点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即去帮助解决,而要留点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例如东西拿不到怎么办皮球滚到哪里去呢培养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供一些玩具给孩子,如积木、拼图、组装玩具等,让他自己摆弄玩具,可以使他在玩中去认识一些事物之间的联系,积累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提高小军思维水平的重要基础。

二、一天,是中三班幼儿巧巧的生日,她带来了各色糖果与同伴们一起分享生日的快乐。

在离园前,我班为月月举行了一个小小的生日会,大家唱生日歌、道生日祝福,月月也将糖果逐一分发给每一位小朋友。

当家长来接孩子回家的时候,孩子们纷纷举着糖果欣喜地说:“这是巧巧过生日,发给我的糖。

还有的孩子走出教室门就急忙拆开圆圆的糖果送进嘴里,边吃边奔跑下楼。

过了一会儿,果果的爷爷带着果果匆忙走进教室,爷爷说:“老师,刚刚发生非常吓人的事情,果果在玩滑梯的时候,一下子脸通红,甚至快要发黑了,我想会不会给糖噎着了,我立即叫他弯腰,拍他的背,让他把嘴里的糖吐出来,后来咳时候终于把糖吐出来了。

当时,我听着就感觉一阵后怕,要是万一象“果冻事件”似的,圆圆的糖果导致幼儿窒息,这是多可怕的事情,我连忙询问果果:“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有没有感觉哪里不舒服

果果似乎也被刚才的情景吓愣了,摇摇头说:“没有。

我又接着说:“以后吃东西的时候要告诉大人,而且要坐定了吃,吃完了再玩。

并嘱咐家长要回家注意观察,幼儿身体是否有不适的现象,有的话要立即上医院进行检查。

请从幼儿园安全的角度对此案例进行分析,并对幼儿园管理提出建议。

解析:“孩子生日”原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却因糖果发生了不愉快,甚至导致幼儿生命危险,再次给教师敲响了警钟,不能忽视幼儿的安全教育,对教师以后的工作也是一个提醒和督促。

幼儿园中,除了幼儿带来食品与大家分享,而且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给幼儿发一些糖果作为奖励,会非常留意提醒幼儿将糖果带回家吃。

孩子们拿着糖果走出教室门与家长一起回家时,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要吃糖果,经常是边吃边在幼儿园中玩耍,家长则会让孩子自由地在园所里奔跑、游戏,家长们则远远地站在一旁,或是俩俩聊天,或是坐在花坛边休息,这时就是发生危险的隐患。

孩子发生意外事故,这是作为家长、幼儿园、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

然而,有时这也是无法避免的。

因为孩子尚处在幼儿期,身体机能发展不完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面对突发状况不知如何应对和防范,因而易受到伤害。

同时,这一现象有时又是可以预防,甚至是可以避免的。

一方面,教师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协助幼儿园做好幼儿的安全工作;请家长不要带圆形的硬糖等食品来幼儿园分发,离园时,教师向家长告知分发食品的情况,以便家长加强观察及提醒,家长接好幼儿要关注幼儿的活动安全。

第二方面,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例如,用一些事例、故事,让幼儿讨论,如何避免危险

让幼儿知道在饮食中,要坐定吃、不奔跑、吃完后再玩。

第三方面,教师要掌握一些幼儿急症的方法,如遇到幼儿气道阻塞,可使用背部敲击法、腹部推压法,第一时间进行急救处理,减少对幼儿的伤害。

三、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

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

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

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解析: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2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

3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所以教育目标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成年人画一个菱形图案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困难的,即使 3 岁孩子照葫芦画瓢,要临摹一张菱形图样也是很困难的。

这就是说,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年龄特征和规律的,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教育目标如果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不符合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就不可能变成现实。

因此,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4一味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损伤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

四、星期一,李老师埋怨地说:“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王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李老师接着说:“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解析: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教师、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

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

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

这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

案例中的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伙伴关系,否定了幼儿教师、家长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其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五、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

比如,要熟记每个幼儿名字,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作出积极反应;说话的语速和语调要恰当,最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明确,容易被幼儿接受;说话的态度要友善,比如:“我很喜欢听到你的描述,相信每位小朋友都会喜欢。

“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

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作出积极反馈。

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能灵活运用其交流技能、有的老师则因为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而苦恼。

请你从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谈谈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

分析: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实现与幼儿的有效沟通,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以及观察力、沟通力、组织小组活动、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的能力等。

其中,沟通能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

‘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主要有两个方面,非言语沟通与言语沟通。

1非言语沟通包括教师通过微笑、点头、抚摸、蹲下与幼儿交流等。

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消除紧张、感到温暖、安全。

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对幼儿的情感和感受可以获得真实的体验。

2言语沟通是指教师和幼儿直接交谈。

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

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和幼儿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机智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

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地、民主地交流,并且是面向全体幼儿,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除教师要与幼儿平等交流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能:①引发交谈的技能。

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吸引过来。

比如:“你能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吗”②倾听的技能。

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受到尊重的喜悦感和自信心。

利用目光接触是比较好的积极反馈方式。

③扩展谈话和结束交谈的技能。

教师要学会用幼儿理解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谈话持续下去。

同时,也要在适当时候结束谈话,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

比如:“老师还有点事情要去做,咱们下一次再好好谈谈好吗”④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内容、方式进行沟通,多鼓励、多倾听,有效幼儿交谈。

比如:“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教学评价要求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模式

一、生活感知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

让幼儿直接深入社会生活,扩大眼界,丰富感性经验,帮助幼儿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幼儿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幼儿理解相关的社会行为规范,实践有关的社会行为。

2.程序和策略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

参观散步出发之前,教师要以简短的谈话启发幼儿活动的愿望,要告知幼儿参观游览、散步的地点、内容和注意事项。

第二环节:实地观察。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在村子里或小街上散步,观察人们的社会生活,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看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和交往。

在参观活动中,教师带幼儿到达参观地点后要重新整队,让幼儿有一个整齐、精神的面貌,再次提出有关的参观要求。

引导幼儿有礼貌地向接待者问好;向幼儿提出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参观,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主要内容上。

可先参观该单位的全貌,再有所侧重地分别观察。

教师和接待人员可作简单的介绍。

要组织好这一环节,教师还应注意:(1)参观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参观的内容和具体目标的要求,与参观单位联系,有必要时应指导接待人员写好讲话稿等等。

(2)参观过程中,要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看看、想想;还要引导幼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所见的人和事;允许幼儿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地给予解答或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与寻找问题的答案。

(3)参观时间不宜太长,防止幼儿过度疲劳,产生厌倦情绪。

第三环节:参与实践。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向幼儿提出行为要求,指导行为方法,组织幼儿操作练习,帮助幼儿把所获得的知识加以运用,使幼儿得到更真实的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参观邮局的工作流程后,教师组织幼儿“集体寄信”,让幼儿亲自购买邮票并将邮票贴在参观前准备好的信封上面,将信投到邮筒里。

这些实际操作,让幼儿真正获得寄信的初步知识,锻炼了寄信能力。

第四环节:谈话小结。

参观、游览回园后,幼儿对参观内容的印象还比较深,教师要及时地组织幼儿进行一次谈话。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整理、加深幼儿对物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待周围人们和事物的正确态度。

组织这一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有:(1)谈话时,教师可以图片、谜语或生动语言等引起幼儿回忆参观的人和事,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参观的内容和感受最深的、最喜欢的事和物。

(2)教师要对这次参观、游览活动作一个小结和评价

(3)提供有关材料,以供幼儿开展有关的游戏时用。

3.教学范例及评析

参观邮局(中班)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邮局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并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幼儿了解寄信的过程。

2.初步培养幼儿热爱、尊敬邮递员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联系好参观的地点并确定参观路线。

2.准备好报纸、杂志、信等实物。

3.幼儿每人画好一张画作为信。

4.幼儿看操作材料“参观邮局”。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话,引发幼儿对邮局的兴趣。

(1)出示报纸、杂志、信等实物,启发幼儿思考:这是什么

是谁送来的

邮递员的工作单位在哪儿

(2)提出参观的要求。

要求幼儿参观时保持安静,仔细看邮局里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带领幼儿参观邮局。

(1)到邮局前引导幼儿观察邮局建筑物的颜色,提醒幼儿要安静地进去,小声地与工作人员打招呼。

(2)带领幼儿依次参观盖邮戳及分拣信件、卖邮票、买杂志、寄包裹、汇款的场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顾客在这里做些什么,邮局的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

(3)组织幼儿讨论邮局和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幼儿知道邮局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许多方便。

3.集体寄信。

(1)每一个小朋友手里的信要寄掉,该怎么办呢

请一个幼儿做顾客去买邮票,帮助幼儿认识邮票:邮票是什么样子的呢

它有什么作用

告诉幼儿寄信必须贴邮票,邮票贴了就表示已付寄信费,邮票有多种面值。

(2)幼儿动手操作,练习寄信。

告诉幼儿信封上写的是幼儿园的地址,所以信是寄给幼儿园的。

教师示范将邮票贴在信封的右上角,再请一名幼儿将信投到邮筒里。

4.参观结束,组织幼儿返园后讨论,增强幼儿对邮递员的尊敬之情。

教师:邮局里有那么多信件、报刊、杂志都需要邮递员来送,他们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都坚持送信、送报,他们很辛苦,他们的工作也很重要。

注:此范例选自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社会》中班.虞永平主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3版第87页。

评 析

利用现实生活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是本活动的最大特色。

让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在身临其境中获得关于邮局的感性经验。

在参观过程中,教师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去观察、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幼儿。

例如,鼓励幼儿主动地向大人打招呼,主动地看一看、问一问、听一听、做一做,这既培养了幼儿大胆与成人交往的能力,又使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得到了提高,激发起对邮局工作人员劳动的尊敬之情。

这样的活动,将给幼儿留下深刻、美好的回忆。

二、情感陶冶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幼儿联想,诱发新的情绪体验,使幼儿与现实中、情境表演中或作品中的人物心心相映、情情相通,在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并作出反应,从而使幼儿在遇到类似的真实情境时,更容易产生移情,作出亲社会行为。

2.程序和策略

情感陶冶教学模式包括情感激发、情绪追忆、情感换位和实际行动四个环节。

情感激发也叫认知提示,指通过成人的言语提示,组织幼儿通过讨论、绘画、唱歌、游戏、表演等形式,帮助幼儿辨别各种不同的情感及其面部表情,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中的想法、观点和情感,促进幼儿辨别他人情感、设想他人观点及进入他人角色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幼儿认知水平和社会理解水平的提高,为产生移情奠定认知基础。

情绪追忆是运用言语提示唤醒幼儿在过去生活经历中亲身感受到的最强烈的情绪体验,引起他们对情绪体验产生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联想,加强情绪体验与特定社会情境之间的联系。

情感换位是提供一系列由近及远的社会情境,让幼儿分析讨论和扮演角色,从而使幼儿转换角色去体验某种情绪、情感状态,并促进其角色转换能力的发展。

通过情绪追忆和情感换位,幼儿得以把过去的情绪、情感体验迁移到相应的社会情境之中,使自己置身于其中,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体验或设想他人正在体验的情绪、情感,从而产生移情。

实际行动是组织幼儿将自己移情的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老师进行交流,再由幼儿或教师小结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关心话语或将采取的一些行为方式。

在这一步骤中,教师是指挥,幼儿是主体。

教师指挥幼儿操练,要注意操练的实效性,力求形式多样。

①应用性操练:教师根据活动前的预想提供幼儿抒发感情、作出积极行为的情境,让幼儿实际做一遍。

例如在“关心生病的小朋友”活动中,请幼儿按意愿选择“关心病人”的方式,参加相应的小组活动。

②表演性练习:表演性练习包括事例分析和行为练习,即先举出假设的各种典型的社会情境或事例,或通过欣赏、表演儿歌等,让幼儿分析出在该种情形下怎样做才能给别人带来欢乐,并根据幼儿的提议,让大家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从中体验不同的情感。

教师应鼓励幼儿用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练习,使所学新知逐步深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在大班社会活动“他为什么哭”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教师让幼儿扮演“哭的人”与“关心者”,幼儿在表演中抒发了关心他人的情感,体验关心他人的行为。

3.教学范例及评析

关心生病的小朋友(大班)

活动目标

体验生病的小朋友的情绪、情感,学习用各种方式关心、帮助生病的同伴。

活动准备

录音机、空白磁带、信笺、笔、制作礼品的材料等。

活动过程

1.引出情境。

(1)用“点名”的方法让幼儿意识到某个小朋友缺席。

(2)请幼儿猜测小朋友缺席的原因。

(3)此时,事先安排好的一位教师来班告知小朋友因病请假一周的消息。

2.启发提问。

(1)你生病时是怎么样的

心里会感到怎么样

会想些什么

为什么

(2)现在小朋友生病在家,他心里会怎么样

(3)人在生病时最需要的是什么

3.分组讨论:怎样帮助生病的小朋友

4.请幼儿按意愿选择“关心病人”的方式,参加相应的小组活动。

(1)幼儿口述,教师代笔,共同给病人写一封问候信,送上大家的祝福。

(2)把自己想与病人说的话录音,通过录音带把问候和快乐传递给病人。

(3)为病人制作一些有趣的小礼品,祝他早日康复。

5.教师把写好的信读给幼儿听,并让幼儿听录音、看礼品,对孩子们的每一种“关心”予以表扬和鼓励。

6.活动结束,推举一名幼儿代表随有关教师把信、录音带、小礼品转送给生病的小朋友。

注:此范例选自《幼儿教育》(浙江)1996年1月第23页·刘风琴“关心生病的小朋友”

评 析

该活动改变了品德教育流于说教的方式,巧妙地运用移情训练法引导幼儿结合实际生活事件设身处地地体会生病的同伴的心情,为生病的同伴着想。

活动一开始,教师以点名方式让幼儿知道某个同伴因生病没能到幼儿园参加活动,并用提问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生病的经历或想像生病时的心情及想做的事,促使幼儿实现情感换位,即转换角色去体验特定的社会情感和事件并产生移情;做到急生病小朋友之所急,想生病小朋友之所想,在理解生病同伴心情的基础上,纷纷表示愿意通过写信、送礼品、说安慰话等具体行动来关心生病的同伴。

最后,教师运用巩固深化的方法,让幼儿把想法付诸实践,强化行为练习,使幼儿正确对待情景中他人的情绪反应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三、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及不同角色身份,学习以适当的行为方式进行沟通,从而掌握互助、合作等友好交往技能,发展语言交流能力和想像力,使幼儿实践和尝试自己解决社交问题的办法。

2.程序和策略

(1)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应力求真实、生动、有人有景,可以用电化教具配合,也可以用画板或口技代替。

场景布置及道具应尽量简单,化装只要突出人物身份的主要特点,能使幼儿看懂就行。

如需幼儿扮演角色,应先物色人选,组织排练。

活动开始时,教师要用语言向幼儿介绍场景(什么地方)、角色和主演者,以引起幼儿观看表演的兴趣,并向幼儿交代任务,提醒他们仔细观看表演者的表情、动作,记住表演内容,以便在观看后讨论。

(2)表 演

为了使全体幼儿都看清楚表演内容,表演者要面向全体幼儿,表演速度适中;可以完整表演,也可以分段表演。

(3)讨论明理

观看表演后,教师应围绕活动目标有重点地提问,引导幼儿讨论评价表演中人物的言行,激发某种情感,提出今后行为的选择建议,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

讨论时,教师要尊重幼儿,让他们畅所欲言,提出不同看法。

通过幼儿自己的活动,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讨论的基本形式主要是小组合作形式,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甚至展开争论。

在应得出一致意见的问题上力求取得一致,在允许有不同意见的问题上一定不要强求一致。

要鼓励幼儿谈出带有个人情感的理解,鼓励创新。

(4)学习表演

幼儿有模仿和表演的兴趣,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组织全班幼儿分组、分角色进行表演,从而巩固在活动中获得的行为规范。

有时可让部分幼儿参与表演,其他幼儿再次观看,这要依据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教学环境来定。

幼儿通过表演,进一步判断道德行为,在亲身参加表演中更好地掌握道德行为要求。

3.教学范例及评析

小记者(大班)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

2.培养幼儿与人交往时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3.培养幼儿乐意了解和关心自己能理解的社会新闻。

活动准备

1.事先排练“记者采访”的情景表演。

2.与全班幼儿人数配套的玩具小话筒、各种社会角色服饰。

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情景表演,初步了解记者职业及采访的基本过程,懂得与人交往时要主动并采用礼貌用语。

(1)向幼儿提出观看要求。

(2)幼儿观看情景表演“记者采访”。

(3)教师围绕表演内容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怎样做好一名记者。

2.引发幼儿学习当小记者的兴趣,并乐意向别人了解自己所关心的社会新闻。

(1)教师提出“假如你是一名记者,你想采访哪方面的新闻”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请个别幼儿学做小记者进行采访。

(3)师生共同评价幼儿的采访表现。

3.开展“小记者团”实践活动,提高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

(1)幼儿分组扮演小记者及各种社会角色进行采访活动。

老师巡视,鼓励每个幼儿都参与活动。

(2)全体幼儿扮演小记者,对现场听课老师进行采访。

4.小结活动情况。

活动延伸

1.在角中让幼儿玩“小小记者”游戏。

2.在语言区开展“新闻发布会”活动。

注:此范例选自汕头儿童福利会第三幼儿园大二班2000年11月22日公开课,由陈若瑾

幼儿园里有哪些幼儿不能独立的事例

内容提要:现在的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

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样样事情都由长辈包办代替。

所以到幼儿园了,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性比较差,意志力薄弱的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本文论述了在家庭和幼儿园中父母和教师应该,以及家园共育,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等能力。

在培养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去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自理能力 性 自我服务 思考 现在的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

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样样事情都由长辈包办代替。

所以到幼儿园了,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性比较差,意志力薄弱的现象。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立、自理的尝试。

因此,我们要深入贯彻《纲要》精神,培养幼儿的性,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教育家蒙台梭利也十分重视幼儿的性的培养,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

(一)家庭是培养幼儿性的首要场所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

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在日常生活中,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因为小孩长大自然就会。

其实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

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能力。

所以我们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家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教给幼儿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如学习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脸、穿衣服、整理床铺等。

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实际上给幼儿创造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无形中幼儿生活能力。

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二、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自我服务是幼儿发自内心的需要。

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我们培养的是未来这会的建设者,他不不应光有渊博的知识,更应热爱劳动,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

在幼儿期对他们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正是为他们对未来的劳动奠定心理基础和物质基础。

幼儿手部肌肉发育不完善,动作不灵活,影响了他们的认识和探索,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肌肉的发育和完善,促进他们动作的协调发展,而且由于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就越能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孩子在“我自己做”的过程中,能不断增强自信心,提高思、做事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三、尊重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思考的能力。

众所周知,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一个不良的性格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懒惰。

由于成人过分的包办代替,长此以往,幼儿懒于动手动脑,不愿思考。

所以,成人要培养幼儿的性,教育他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自己去解决,学会思考。

只有这样,幼儿在的基础上创造能力才会不断发展。

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

培养孩子思考的能力,就是不仅要孩子自己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的动脑去想问题。

思考能力强的孩子,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提的问题过于幼稚而加以嘲笑,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随着家教观念的更新,有一些具有现代家教观、教子有方的家长,注意创造机会,从小培养孩子生活和思考的能力。

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些科学家、发明家成长的故事,以激励孩子从小立志,培养孩子对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兴趣。

四、创造机会,感受挫折,培养幼儿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有的家长经常说孩子主意不好,应该听大人的,实际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认识,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他自己拿主意。

我们的教育常常是注意培养孩子顺从听话,不大注意去倾听孩子的需要,从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发展方面都由家长一手包办了,因此我们的孩子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就很难培养孩子自我解决问题能力。

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和毅力,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成人。

这大多是成人娇惯、包办代替的结果。

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败和失误。

而且通常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

在生活中,要培养孩子的自我完善能力,要让幼儿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批评、自我控制,培养孩子的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长要给孩子一个自主的好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处处依赖他人,对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动不动就寻求帮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够自主。

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

所以,先从你自己自主做起。

(二)幼儿园是培养幼儿性的重要场所。

孩子成长需要和谐的环境。

因此,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幼儿教师要给幼儿营造出一种温暖的“家”的气氛,使幼儿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愉悦感,这是培养幼儿性和自理能力必要的外部条件。

一、在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意识 2-3岁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言语和动作的发展迅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范围扩大。

他们喜欢到处看到处摸索,不要成人抱着,甚至不愿让人拉着手走路。

他们已经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对成人要他干的事,往往回答\"不。

对自己要干的事又说:\"我会,我自己来。

可是,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什么事情家长都可以帮着干。

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要慢慢地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幼儿的意识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大小肌肉的逐渐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从不会做到逐渐学会做,从做的不象样到做的井井有条。

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获得自身的发展。

二、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幼儿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

教师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传统的传授技能方式一般分三步,即教师示范讲解、提出练习要求、孩子反复操作。

孩子在学习中既枯燥又无味,学习的质量也大打折扣。

将游戏与技能学习相结合后,游戏就能发挥特有的趣味性,提高孩子的兴趣,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便于孩子掌握自理能力的技巧。

三、给幼儿更多的空间,在的活动中,培养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幼儿的性的培养,她说:“教育者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的道路前进。

她认为,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

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思考的能力。

孩子的自主性是在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培养自主的孩子,就应该为他提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因此,教师更要注意创造机会,培养幼儿自己作选择和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选择、探索、表达的。

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常常很耐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忽略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注意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必担心失败和批评,可以大胆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意见。

四、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层培养,使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具有较强意识的幼儿,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探索周围世界,并在主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意识较弱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

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切不可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发展作出过高的、不合理的要求。

也不能因为孩子一时没有达到你的要求,就横加斥责。

五、教师的表扬,是增加幼儿做事的信心和勇气的动力。

在培养幼儿性时,应经常运用有效表扬的方式来强化他的行为。

对他们做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和要求他们去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做事,为幼儿的自主、发展创造、宽松、愉快的气氛,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让幼儿有较多的机会自我表现,完成任务,玩耍,从而在其中学会协调自己的感知,发展自己的思维,组织自己的语言,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形成自己对事物的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行为的方式,成为自主,具有健康人格特征的现代儿童(三)家园配合,有效地提高幼儿的性和自理能力。

孩子上幼儿园后生活在两种环境里,幼儿的能力并不是只在幼儿园中靠教师教育锻炼就行的,他们生活中更多的时间是呆在家里的,如果家长不重视,总是包办代替,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很差,这也给老师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

因此,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们的理解和配合。

因此,教师与家长应密切配合,经常沟通,采用家访、书信、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来和家长统一思想,以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孩子性的培养需要家园合作,齐心协力。

因为孩子只有在一个,在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他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继而努力,久而久之,孩子的自理能力会得到提高,其它能力也会相应得到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

家长和教师应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幼儿,多给幼儿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培养幼儿的性,在培养过程中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去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请您列举出支持幼儿园和教师工作的具体事例

“环境造氛围”根据衔接班在幼儿园的特定地位,在开展丰富的活动的同时要营造班内外、园内外幼小衔接的氛围。

1)首先,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幼儿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让幼儿喜欢老师,从而喜欢学习。

2)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在实验的后期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的区域型环境,根据教学活动需要,有时又按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3)带幼儿参观小学的升旗仪式,小学的早操,以及小学生上课,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

0。

如何写好幼儿评语

一、善于抓住幼儿的闪光点 写好评语的基本前提就是老师要有一颗爱心,还要善于观察,才能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

有的小朋友口语表达能力好;有的小朋友动手能力强;有的小朋友乐感好等。

教师应以肯定性评价为主,并在充分肯定幼儿的努力和进步的同时,对幼儿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希望。

1、真心表扬,艺术批评 我写评语总是坚持先写幼儿的闪光点,让幼儿能在第一时间就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及殷切希望,即使提及幼儿的不足时,我也尽量用“你如果…”、“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能…”等,而不用“较差”、“你应该”、“你不要”等否定性语言。

如,小杰小朋友是个插班生,由于妈妈的娇惯,一时很难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给他的评语是这样写的:“你好

时间过得真快,你来到我们小(3)班已经一学期了,现在,你再也不是以前那个爱哭的小朋友了,更让老师高兴的是,你渐渐学会了认真学本领,开开心心地吃饭、睡觉,真棒

老师相信你能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朋友,这样,妈妈才能放心地去上班。

祝你在幼儿园天天快乐

2、以点带面,小中见大 每学期一次的幼儿评语是对幼儿进行的一种阶段性综合素质评价,应全面、客观,但切忌面面俱到、不分主次。

因为教师与家长每天都有交谈的机会,教师完全可以把幼儿当天的情况及时向家长反馈,通过家长配合,及时纠正幼儿的一些不良习惯。

评语时就不必要重复,只需写一些家长不易发现的幼儿在集体中的表现。

如:“你是老师的好帮手。

吃完点心,是你和老师一起擦桌子;游戏结束了,是你最快把玩具整理好…3、承上启下,前后贯通 近几年的评语格式不断改革,从“三年一册”到“一年一册”,现在又变为“一学期一册”。

无论以什么形式写评语,每一次的评语都应综合考虑上次的评语及幼儿这一阶段的发展,评语要前后贯通与呼应。

例如:我们班的婷婷小朋友小班第一学期末总是喜欢哭闹,我给她的评语是:“老师和你说说悄悄话,好吗

你的眼睛大大的,声音甜甜的,真可爱

要是你以后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老师一定会更喜欢你的

果然,第二学期她渐渐地适应了幼儿园,但开始“沉迷”于画画,常常是桌上、手上、纸上都有她的“杰作”。

期末,我给她写了如下寄语:“老师很高兴地发现你越来越喜欢上幼儿园了,画画时经常和别的小朋友画得不一样,真棒

可是别忘了画在纸上哟,桌子、衣服才会夸你讲卫生,夸你的画真好看…”。

从以上两则评语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是前后呼应的,这样既能充分肯定幼儿的进步情况,同时又针对幼儿出现的新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幼儿得到老师的注意和表扬,因而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就会乐于接受。

二、写幼儿评语要“因人而异”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不识字的幼儿,因此,我们的评语就具有不同于学龄期儿童的特殊性:幼儿评语评价的对象是幼儿,但写的内容却要同时面对幼儿家长和幼儿这两个不同层次的人,即我们的评语既要面向读者(幼儿家长),更要关注听众(幼儿),而且这两个方面都不可偏颇,既要让作为读者的幼儿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各个方面的情况,又要能借助家长之口,让作为听众的幼儿知道老师对他的肯定和期望。

(一)幼儿方面 1、体现个体差异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所以幼儿评语应“因人而写”。

我看过许多老师写的评语,她们也写得很认真,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其实她们就是没有准确地把握幼儿的闪光点,而是泛泛而谈。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要尽可能多观察幼儿,做到“心中有人,笔下有话”。

于是写出来的评语显得特别生动、富有特色。

2、体现年龄差异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我在写评语的时候,根据幼儿年龄段有所侧重,有的放矢。

这也是写好评语的一个“秘诀”。

对于托班、小班幼儿,可侧重写行为习惯的养成。

因为小班幼儿刚入园,家长更不放心的是孩子的吃、睡问题,虽然每天的接送时间家长都有机会和教师面对面,毕竟教师只能只言片语,如果老师能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恰当地描述,效果会更好。

对于中班幼儿,应侧重于写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中班幼儿已逐渐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家长转为关注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能否学到很多本领。

所以,教师在评语中可重点提及此方面的内容。

如“老师真的很喜欢你

因为你特别聪明、可爱,每次见到老师,你总是笑眯眯地拉着老师的手,不停地说一些有趣的事,也很喜欢问“为什么”对于大班幼儿,则应侧重于写幼儿的思维习惯及与同伴的关系。

如:是否善于交往;是否学会解决一些同伴间的小纠纷。

如:逸豪小朋友爱为班级做事,同时也爱打小报告。

我给他的评语是这样的:“你是小朋友的榜样,每天回答问题次数最多的都是你。

老师还发现了一个秘密:最近,你的“小报告”变少了,一定是你自己学会解决问题了,老师真为你高兴

继续努力哟。

(二)家长方面 1、体现文化差异 近几年,幼儿评语的流行格式为“你是一个…”,这种格式确实比较委婉、亲切,但我认为不能以此为统一格式,而应该根据家长的文化差异而定,否则也会造成误会。

评语的语气、用词也应适当考虑家长的文化差异及接受水平。

2、体现个体差异 幼儿评语虽然只有短短几行字,但对家长来说,却是“句句是宝”。

每次写评语,我都坚持做到:“一想、二写、三查”。

“想”就是先回忆幼儿在园的表现;“写”时则是字斟句酌;“查”就是检查是否写错字,是否有病句。

对于较熟悉的家长,采用较自然、直接的语气来写;对于较不了解的家长,我则较少用比喻句,如“像个小画家”、“像个聪明的一休”等;对于通情达理的家长,我会适当地增加一些新的要求;对于较自私的家长,我则先以真心的表扬赢得了他们的好感,然后才委婉地提出一些“不足”。

这样也得到了一些家长们的肯定哦。

三、让评语灵动起来评语是教师每学期末的常规工作。

如何让评语灵动起来?下面就以我写大班上学期评语的过程为例,来说一说我的做法。

一、全面回顾,让印象立体化 在写评语之前,我会先回顾一下本学期的主要活动和一些突发事件,在脑海里搜寻与所写孩子有关的点点滴滴,并和配班老师、保育员聊一聊,从不同的角度和事例来丰富对所写孩子的感知。

必要时,我还会去翻翻所写孩子的档案,看看其作品和其在各个阶段所获得的评价,全面掌握其真实的发展水平,避免草率下结论。

彬彬中小班时只要遇到数学难题就放弃,但进入大班后往往会努力去克服;彬彬喜欢在阅读区看书,爱问为什么;彬彬对老师布置的任务都能积极完成,如在开展“小工具,大妙用”主题活动中我请小朋友带工具,彬彬第一个将工具带来…综合以上印象,我这样写道:“你克服困难的能力越来越强了,再难的数学练习,你都能坚持做完;老师交待的任务,你不仅记得牢而且能积极完成;你不仅喜欢看书,而且爱问为什么,好棒;如果你能遵守规则,专注倾听,那你一定能学到更多的本领…”瑶瑶是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但家长一定不会满足于我“文静、懂事”之类的评价

我回顾了她的日常生活、体育活动以及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表现,然后这样写道:“瑶瑶是个让人感觉很温暖的女孩,老师喜欢看你甜甜的微笑,听你柔柔的话语;懂事能干的你,生活上几乎不用老师操心;你还乐于参加各种活动,学会了蹦蹦球、跳绳等很多本领,真不错;如果你能多进行数学方面的操作练习,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那就更好啦!写评语前认真做的“功课”,结合平日的积累,使我对每个孩子的印象更加立体。

而充分的事实依据,也让我的思路更加清晰、客观,写起评语来更有底气了。

二、对比筛选,让事例个性化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即使有些孩子个性相近,他们的表现也往往大相径庭:有的在教师面前表现内向,但和同伴相处时有说有笑;有的看似天不怕地不怕,但在集体面前讲话就胆怯;有的在一方面突飞猛进,在另一方面则停滞不前…如果笼统以“聪明能干”“活泼好动”等词语来评价,就会千篇一律,相当空泛。

所以,教师要全面分析孩子的表现,筛选出有代表性的事例,使评语表述具体化、个性化。

在筛选事例时,“归类对比”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比如在运动会前认真锻炼的孩子中,慧慧是最早学会跳绳的女孩;晴晴由于协调性差,她练习转呼啦圈,从怎么也转不起圈到能连续转圈;漪漪则是全能型的,跳绳、呼啦圈、蹦蹦球样样都行。

又如同样是调皮好动的孩子,成成常在学习活动中干扰别人;佳佳有很强的求知欲,喜欢插嘴;而韦杰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强,一般不会主动影响别人…有了这样的对比,每个孩子与众不同的一面就逐渐清晰起来,凸显孩子个性的评语也就呼之欲出了。

三、锤词炼句,让语言生动化 写评语时教师既要做到字斟句酌、言简意赅,又要把握好表达的语气,应尽可能地诚恳、客观和适度。

比如,成成调皮捣蛋,喜欢惹事生非,但他也有数学练习能完成得很好、收拾东西很负责等闪光点,所以我在评语的开头部分先肯定了他的这些优点,之后再委婉地发问“为什么你的优点总被一些‘尘土’遮盖住呢?从而向他提出“愿大一岁的你能拂去‘尘土’,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发挥长处去帮助大家,好吗?用诚恳的语气传达我的希冀,家长和孩子往往乐于接受。

我写评语比较喜欢使用排比句,因为它句式工整,能把我要表达的多个方面统一起来,不显得杂乱。

比如,在描述能干的琳琳时我写道“聪明,对老师的提问心领神会,总能答到点子上;认真,做每一件事情都很用心,努力去完成;大方,愿意大胆地在集体中展现自己;活泼,能恰当地使用交往语言。

另外,恰当地运用比喻也能使评语更加活泼生动,清新别致。

比如,韦杰的身体很棒,精力充沛,我就把他比喻成“一列快速奔跑的小火车,充满了活力”,但是“小火车偶尔也有脱轨的时刻,游戏时的你常常会忘记遵守规则,好在老师提醒之后,你能马上拨准方向,继续前行”。

又如,对进步很大的晴晴,我由衷地欣赏:“你就像一棵正在萌发的新芽,经常给我们带来惊喜。

诸如此类的修辞有些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有些则是我借鉴而来,我想是否原创并不重要,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更多(责任编辑:仝丽)(声明:来源全息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全息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

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全息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来源或作者标注难免有疏漏之处,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本站予以更改或删除以保护版权。

幼儿园的教学案例怎么写?求一篇幼儿园教学案例

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

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

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青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

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

案例要有一个主题。

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

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案例描述部分)

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

比如介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要把学生怎么从“不会”到“会学”的转折过程,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

不能把“方法”介绍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

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

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也就是案例的分析,分析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融入在案例描述中)

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

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同样一个“问题生”转化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

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启发。

评析同时也是笔者对案例所揭示问题的诠释与研究,是一个联系实际的提升过程。

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对案例作出多角度的解读。

通过诠释,挖掘这些矛盾背后的内在思想,揭示其教育规律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案例完整的结构形式: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

1、变式结构:背景—描述—分析

2、案例过程—案例反思

3、案例—问题—分析

4、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讨论—反思研究等。

注意:案例撰写中,五个基本要素并不一定面面俱到,但细节与反思(评析)不可少。

如果没有这些因素,就不能说是案例。

综合素质评价的典型事例怎么写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张志博13

北京一六一中学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信息采集表一、新学期伊始的我“新学期伊始的我”栏目由刚开学时的我和我的发展目标等两部分组成。

刚开学时的我是学生在新学期开始时的自我描述,主要展示自己的突出表现,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包括CMIS系统内容和学生的自我认识,其他年级每学期的内容是学生在上学期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参照国家和学校对高中学生的要求,结合家长和班主任的评语,对自己的现状作简要描述。

我的发展目标包括学生在本学期的自我发展设计和家长的期望。

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家长和班主任的评语和期望,制定自己本学期要实现的发展目标。

二、学期结束时的我“学期结束时的我”栏目由学期末的我、班主任评语、家长评语和期望以及我的发展目标等子栏目组成。

学期末的我是学生在学期结束时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我的发展目标是学生在学期结束时进行自我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自我发展目标。

三、思想道德思想道德指学生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下,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433623763在学校德育的影响下,在他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经过学习、磨练、涵养和陶冶,逐渐形成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

思想道德评价遵循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原则进行记录或评价,参与者包括学生本人、班级同学、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有关部门和人士(社会有关部门和人士主要提供学生在社会上的突出表现等信息)。

建立和使用《思想道德事迹

小学生作文:我的朋友,互相帮助的具体事例

我的好朋友

要论起我的好朋友,从幼儿园到现在小学五年级有很多很多,但我最要好的朋友,要数我们班上的吴泊静了,从幼儿园开始,一条友谊的链子就把我们拉到一起了,可以说,我上学以后,几乎和她是同班同学,所以我对很了解,她瘦瘦的,中等个子,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一张嘴巴能吃会道,但嘴唇不是很红润,而是干巴巴的,皮都起皱了,一看就知道她不喜欢吃水果。

有一天,我和吴泊静走在一起,突然她走开了,我以为有什么事就也跟着去了,只见她跑到小卖部前,问:“这个橡皮多少钱

“五角。

店主回答说。

于是她掏出钱买了一块橡皮,我莫名其妙问:“你不是还有橡皮吗

怎么还买呢

“不告诉你。

我一再催她告诉我,她才说:“我家附近有个小女孩,特别可怜,她的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她和她弟弟就靠她们爷爷奶奶那微薄的工资养着,她头上扎辫子用的皮筋都是用那种粗糙的毛线做的,她现在眼睛不是那么有神,从眼光里发出的是一种犹豫的眼光,本来他们俩个是很幸福的,她爸爸妈妈开了一家公司,没想到倒闭了,只有去打工…”吴泊静把她们的遭遇讲给我听,“那个女孩和她弟弟共一支钢笔,他们也没有圆珠笔,铅笔只剩下一点了也要坚持写完,今天我给她买了橡皮,明天我给她买支带圆珠笔的钢笔。

我突然也想捐献点什么,可我没说。

第二天,吴泊静果真买了一只圆珠笔的自动笔,我说:“昨天那处橡皮她收了

吴泊静点点头。

下午回家,吴泊静又把笔给了她。

她这种乐于助人的品质我佩服,所以那条友谊的链子拉得更紧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317/14537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