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正文

中学语文教学评语,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中学语文教学评语,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推荐阅读:

如何点评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定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什么”,这是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元素。

也正是在这点上许多教师无所适从,导致语文课“少慢差费”的现象依旧严重存在着。

总的说来,当前语文教学目标的错位,甚至目标的错误在我们的语文

如何走出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误区

如何走出初中语文教学评价的误区

新课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指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当前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行,然而不少教师为顺应教学改革,在评价上花样翻新,但往往也流于形式,有作秀之嫌。

教师应该认识到要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评价时要切忌“假、大、空”,力求“真、善、美”。

一、真实的老师帮助学生认识真实的自我

1.用率真的语言与学生真情对话,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与学生打成一片。

语文即生活,语文即人文。

语文教学评价可随时随地进行,情境中可赞美学生的感情丰富,可激发学生的创新,也可指出学生存在的缺失。

记得有一次,有个学生课下见到我说:“老师,我想找您谈话。

我一怔,随即灵机一动说:“那我可要等着挨批评了。

他立刻脸红了,觉察到了用词的不妥。

后来,我给他指出了“谈话”一词的微妙变化,如果换成“谈谈心”或“说件事”就妥了。

率真的评价让该生明白了“谈话”一词的多义,也懂了口语交际中因对象不同而用语不同。

与学生亲切接触,用真心的语言启迪学生要懂得从正面看自己,认识自己的优势,又要懂得从负面看自己,并正视自己的盲点。

给学生以真实的赞赏和告诫,让学生心灵产生震动,从而真正地热爱生活,快乐成长。

2.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激发学生上进心

评价要从学生的起点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严厉的训斥和一味的指责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会造成学生一定的心理负担,从而失去上进的自信心,降低了他们的志向水准。

相反过度的表扬,活跃气氛的背后冷却了学生的竞争冲动,廉价的表扬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效用。

有一次学习《陌上桑》时,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故事结局续写。

有一位同学想像罗敷被一个陌生人搭救,并在陌生人的帮助下开了间裁缝铺,最后,她和这个好心的男人喜结良缘,两人一起采桑、养蚕、抽丝、织布、做衣服…日子过得十分幸福。

我让这名学生读了他的续写,并指名几位学生进行了点评,之后,我先给予了赞赏:“想象丰富、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

然后我便转变评价态度:“但是没把握住本诗主旨,偏离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也与前面罗敷说自己已有丈夫的话互相矛盾”。

评价中我真正做到了客观公正,又不乏真情,让学生受到鼓励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积极进取之心。

二、用“爱”的尺码来衡量学生的进与退

1.于真情鼓励、赞赏中促进学生成长

积极的情感是启发儿童智力的钥匙,是点燃儿童智慧的导火线。

教师在评价时要懂得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的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地位,使教学达到情景互融的境地。

课堂上,教学的客观的赞赏评价不仅给学生注入了,释放了学生潜能,而且弘扬了学生个性,使学习成为快乐有趣的活动。

2.以宽容的心、睿智的语言呵护开导学生

班级是个大集体,个性各异,语文基础也参差不齐。

对于内向的、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不能不闻不问,教师应用宽容的心、睿智的话语引导他们积极向上,一定要懂得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后进生的调皮不应斤斤计较,要多做思想工作,真心关爱。

对他们身心健康的“瑕疵”尽可能包容,评价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用爱心温暖学生心灵,从而化坚冰为春水。

3.批评惩罚亦是爱

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犯了明显性错误,甚至是故意犯错误时,要及时批评纠正并给以相应惩罚。

如罚写反思,罚做一件好事等。

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我让一男生谈谈对主题的理解,他表现出漠然的态度,认为作者写的都是家常琐事,没什么意思。

我愕然,适时批评了他的学习态度,还要求他回家多做家务,洗碗、扫地全包,并给他父母打电话请他们配合。

后来,我从他的作文中发现了他的悔悟,他终于懂得了那是一种爱。

教育的秘诀是爱,教育是唤醒、是激励,也是约束和规范,恰当的表扬与适合的批评都应因人而异,因情境而异,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艺术化的评价引领学生感受美、创造美

1.以艺术化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

例如学生回答问题时答错了,如果说:“你怎么这么笨”

也许这个学生就再也不敢回答问题了。

若换成“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呀

可能就是另外一种结果了。

当学生的朗读出色时,我会赞叹:“声音如行云流水,真令人陶醉

对学生的作文评语可引用诗词歌赋中富有启迪性的哲理句子。

用艺术化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时时都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感受生活的美好。

2.用多样化的评价形式,让学生体会创造之美

新语文课标强调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求注意评价的整体性。

这就相应要求评价形式的多种多样。

教师可帮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要督促学生学会白评,白评的形式不拘,可自己列表显示,也可用日记记录等。

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语文过程中的表现及学习成果等,并写自我反思和小结。

鼓励学生收集、整理同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和家长的反应,让他们体会自评和被评的乐趣,体会评价形式的独创美。

我曾经设计两种教学评价卡,一种是奖励卡,写上激励的话,用淡绿纸打印,奖励给在语文学习中表现优良的同学。

一种是批评卡,写上告诫的言语,用浅黄纸打印,发给那些犯错的学生,并让父母签字反馈。

交由学生收集、整理,待期末综评时看谁得到的绿卡多。

而且由得黄卡转为得绿卡的应给予上进奖表扬。

当前,语文教学评价改革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沉下身来,少一些浮华,多一些行动,这样才能真正推进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改革向前发展。

从哪几个方面评价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一、课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教育注入了新的思想与理念,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这其中,评价作为教学改革的“导航棒”,在改革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教育改革的进程。

在2009年的听评课活动中,我组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教学语言之贫乏,评价方式之单一,从而使本来有趣的语文课变得死气沉沉,朗读没感情,发言没声音,该笑不得笑,该哭还在笑,总之一句话,语文课上的真是没味道。

为什么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呢

原因之一就是有些课堂上,由于老师的引导评价不当,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应该说,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多边活动。

及时评价,应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

准确、及时的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能使教学过程更趋完善,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之目的在于弱化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人应该是在不断的激励和鞭策下获得内驱力而向前发展的。

课堂评价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评价艺术。

这里学习状况包括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学习效果等。

学生所获得的最经常的评价是来自课堂上老师的赏识和同学的鼓励,所以课堂上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要进行及时评价,对每一个同学的出色表现都给一声点喝采,对每一次的个性表露都给与赞扬。

这样,在一次次的激励中学生会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从而得到持续发展。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广大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行为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从而使学生能以探究为主,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并能挑战同伴,挑战老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3、通过该课题研究,教师能真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的相处,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质疑、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舞台。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步骤

(一)在对课堂评价的教育理论、心理机制、功能作用等进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进行教师的语言评价、体态评价方式等的研究。

1、在教学过程中,研究我们备课组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方式,摒弃那些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评价方式。

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教师课堂评价方式的特点、原则。

3、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课堂评价方式的优化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一方面运用国内外有关课程评价的专著类资料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将听课、评课、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过程性评价中的叙事性记录作为重要的第一手文献资料。

2、观察法:在听课、评课、访谈、研究性学习等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显行为和内敛特征(如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技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等)进行观察,并作好相应记录。

3、调查法:利用问卷调查对学生进行实验前后的对比性研究;对教师教学观与教学行为设计问卷调查;对课题研究中生成的评价方式的使用效果进行验证性调查研究。

4、行动研究法:在课程改革的操作实践中进行研究。

一方面设计详细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通过开设实验课,组织教学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验证和完善教学评价方案。

5、案例分析法:利用大量的课堂教学评价实验的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提取、总结有效的评价方式。

(三)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1月,组建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这个阶段,教师不断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评价,查找、阅读相关理论文章,为备课组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建言献策。

第二阶段:2010年11月。

调查分析,完善实施方案。

1、调查了解我们教师课堂评价方式有哪些,实施效果如何

采用教育调查法,对学生进行关于课堂教师评价方式的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教师评价方式的态度、看法,了解学生最喜爱的评价方式。

2、加强学习,完善实施方案。

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关于学生评价的相关教育理论,完善实施方案。

3、组织一次听评课活动,重点收集整理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并加以整理分析。

第三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3月,进行实证性研究,探索教师课堂评价方式的优化策略,采用观察、行动研究、调查问卷的方法,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策略,形成阶段性成果。

第四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总结成果。

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优化教师课堂评价方式。

写一份有设计、有实施、有案例的关于教师评价方式研究的研究报告。

四、研究过程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学生方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2009年10月正式开始。

为确保这一课题顺利进行,在学校领导及教研组长崔静的指导下,我们成立了以初二五位语文老师为核心的课题研究小组,在课题立项审批书下来之后,积极着手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明确了任务、目标。

同时,从网络上收集了许多相关的研究资料。

2、从十月下旬开始,课题组的五位老师就开始进行课堂教学中有关评价学生方面的反思,并进行了反思书面交流,相互对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作诚恳的指正。

十一月上旬,我组三位老师分别上了一节课,并邀请了其他老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

在课后组织评课的环节中,老师们一致认为王丽莎、罗光林老师在评价学生方面,尤其是语言评价方面还做得不错,其余老师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学生回答完问题,无论是对还是错,老师要么不评价,要么就是用“嗯”“好”来点评。

在会上,还有几位老师们提到这样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1)老师评价学生时不能太随心所欲了,要切合当时学生的心境;(2)不要滥于评价,把语文课上成对孩子鼓励,华而不实的课,那样就失去了语文味。

(3)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促进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做人处事能力的提高。

会后,我们要求备课组的老师每周至少观摩2节优质语文课,重点观看老师是如何评价学生的,并做一定的读书笔记。

同时在后期的上课过程中,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收集先进的评价方法。

3、十一月中旬,我们重点对语文学科教师,各班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访谈。

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被问到你喜欢你们的语文老师吗

有89%的学生都喜欢,但依然11%的学生不太喜欢,原因之一就是老师与学生的亲近感较差。

在问到“你觉得老师用哪种方式评价你,对你最有帮助。

一项时,有一半的学生说不出来,还有一部分学生说老师很少对自己的做法作出评价,所以对老师的评价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此项调查数据凸显了教师课堂评价方式单一的现状。

在访谈中像“我也知道教师的课堂评价对学生和教学的影响很大,可我有些时候不知道怎样进行评价

这样的答案比比皆是。

结合这次调查、访谈的情况,我组的老师在一起,共同探讨后期的的教学及研究方向,最后达成以下意见:(1)利用这次调查的契机,经常开展师生访谈活动,课前,通过作业、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基础,为上一节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老师要多用鼓励性语言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多与学生交流心中的想法,拉近师生的距离。

(2)多听同年级老师的课,向他们学习好的课堂评价方式,弥补自身不足。

多听所带班级其他老师的课,有利于教师更全面的了解本班学生,探索怎样的评价对学生才是有效的。

4、十一月下旬,同组老师不定期的相互进行听评课活动。

在这期间,我组的胡丽娟老师进步最大。

5、十二月上旬,我们进行第二次课题研究课,本组付万和、胡丽娟老师在教学评价方面,做了充分的预设,课后老师们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还找了部分学生座谈交流这节课的情况。

在评课过程中,老师们把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困惑、收获进行了交流。

尤其是付万和老师在谈到自己因平时对学生严格管理了,课堂上运用一些鼓励的方式来评价学生,还显得很别扭,但在这节课中,他依然做了近12人次的评价,将从未用过的“微笑倾听”等体态语,“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准了音,而且读出了情。

等语言评价都用上了。

通过这一次的课题教学研究,两位老师在评价学生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老师们都对课堂评价也有了更新的认识,增强了研究的实效性,对课题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6、十二月中旬,我们开始着手归纳总结评价的方式和一些具体的策略。

共收集到语言性评价语六十多条,体态评价语十几种。

同时,将这些资料印发给老师,让老师们参照使用,并不断完善里面的内容。

7、从三月上旬开始,我们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积极实施“青蓝工程”,师徒之间相互听课,互相进步,在互听互评过程中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这一主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另外,在教研组的组织,我校语文课堂教学“同课异构”活动全面展开了,“同课异构”迫使我们每位老师在教研中必须去深入地观察、分析、比较,并设计出个性化的教案,课堂教学中力求有非常独特的表现。

正是“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

8、四月份,主要对研究课题进行成果性总结。

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总结和提炼研究结果,优化教师课堂评价方式。

五、研究的成果

我课题组通过积极探索,用心实践,优化了课堂教学,总结出一条适合我们备课组教学的评价方式,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具体有以下三大成果。

1、促进了教师评价艺术的提升。

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情感、经验的交流、合作、碰撞的结果,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的重要因素。

当学生回答得正确时,我笑着点头,伸出大拇指,表示赞扬。

当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时,我微笑着拍拍其肩膀,表示别灰心,加油

当我听取同学观点时,用眼神来注视着回答的孩子,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发言,并及时传递赞赏、鼓励等眼神。

丰富的表情易于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心。

这些充满自信的肢体语言深深地烙印在学生心头,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堂中,体态评价是课堂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恰如其分的体态评价,会让“一切尽在不言中”。

像我组的罗光林老师在教学《母亲》一课时,引导学生对母亲教训“我”这一段进行表演,表演后,他引导学生进行自评,说一说自己在表演时的感受,对所演人物的理解,对与自己合作的同学的建议等等。

另外他还引导学生进行互评,由于年龄的关系,有些学生难免产生顾忌,评价时有所保留的现象。

过后在讨论这节课时,大家都觉得在自评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互相评。

从而鼓励学生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

2、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发展。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贯穿课堂教学的灵魂。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力求使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行为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课堂上学生能以探究为主,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并能在不断战胜自我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养成积极思维的好习惯。

老师通过认真倾听孩子的发言,积极从正面去鼓励孩子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实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作者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

积极的探索,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提升

怎样评价初中语文老师

一直以来,我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

自觉遵守《教师法》,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以及学生的实际,努力提高自己的教研、教育、教学的能力。

这一学期里,我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兼班主任,我班在学校领导的统一组织下,在任课教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方面都取得较突出的成绩。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为使自己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我一直把贴近学生,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摆在首位。

语文教学中,坚持 尊重人格,尊重差异 教育理念,创设平等的民主氛围,让优秀生走向渊博,让大多数学生坚定好学的信心。

同时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尽可能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努力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和学习方向。

这一年,我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

在学校教研组活动中,我尽心尽力参与老师们的备课、磨课、评课,力求与同事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些年,我一直有计划进行班级管理,不断创新班主任工作方式。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

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

日常教学管理中严格按照《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要求学生。

积极开展好文体活动,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保护学生视力,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年级学生学习任务比较繁重,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班主任,仅仅拥有对学生的爱心是不够的,还应该具备班级管理的智慧:

把班级还给学生!总之,身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工作很琐碎,很辛苦。

在这一个学期里,我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班级工作较以前有了较大起色,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不断的提高。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教无止境、学无止境,在新的一学期里,我将不断地探索进步!

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什么词语教学很重要

近一年来,我一直身处在教学第一线,从事初三语文教学工作,也多次深入课堂听课、与同行们一起评课,耳闻目睹了好多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讲演以及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精湛教学艺术的展示,但也看到了一些顾此失彼,错失良机、因小失大、生搬硬套等不完美教学的缺憾,这些缺憾的存在并在课堂教学中时常出现而又往往被我们所疏忽,为此我们深感遗憾,同时教学中容易出现的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足够地重视。

一、课文的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近几年来,在课堂质量工程的逐步实施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注意到课堂教学的导入,重视设计导言。

如果这一环节做好了,就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可是一些教师不顾学情,不考虑学生的差异,刻意模仿别人的导入,给人一种不自然、不和谐的感觉,其结果是事与愿违。

上海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上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曾设计了一段精彩的导言,让学生背诵杜甫的《绝句》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这样一下子就将学生带入了诗情画意的乡村境界,接着导入新课,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在一次听课活动中,一位老师竟全部照搬了于漪老师的导入,学生是背了,但一脸茫然,并没有领会这和本节课的内容有如何联系,结果并没有起到良好的导入作用,反而使他一开始就陷入被动的局面。

究其原因,他所教的对象是农村学生,农村学生的文化素质没有他所期望的那么高,不能对老师的意图心领神会。

所以,我们在课文的导入环节上,一定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生搬硬套。

二、词语教学环节初中阶段,作为语文基础的词语教学,广大教师都很重视。

教师采用的办法通常是,在课前预习时,让学生边读书边查字典,或在读书过程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查字典。

这样做虽然能使学生查出了词语的意思,但却存在着一定的弊病;首先忽视了学生感悟理解的思维过程;其次,也使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领会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就成了一句空话。

(殊不知一个词语在字词典里有好几个义项,究竟用那一个应根据语言环境来确定)。

第三,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对词典形成了一定的依赖性,一旦没有字词典便会束手无策。

为了准确的掌握词语,使用词语,应先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先划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自己结合语境和词语使用的对象动脑筋思考它在文中的意思。

并多读培养语感,然后结合字典正确理解词义。

这样做可一举多得,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还解决了非词典而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训练增强学生语言感受能力。

如魏巍《我的老师》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

她并没有要打…”。

当同学们读到这里时就对“狡猾”一词的意思,用法产生了怀疑,这个词是个贬义词,为什么会用在这里来形容天真活泼的孩子呢

我就及时引导他们把这个词语的前后句子中表现出的师生关系和儿童的个性特征联系起来理解,结果使同学们很快得出了这是一种贬义褒用现象,是表现孩子机灵、调皮、活泼特性的,应理解为”调皮?机灵”。

看来词语环节的正确处理,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同时会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中的放录音或范读

放录音和教师范读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听觉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

但是如果先后次序这一环节的处理上不恰当,往往会适得其反。

那么,到底是先放录音还是先教师范读呢

还是先让学生试读好呢

表面上看,这只是先后的变化,其实,它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趋向,前者似乎越俎代庖,因为较长的文章,不少教师在自己范读或播放录音后,再也没有留下学生通读的机会,然后就开始分析课文,后者是先让学生尝尝梨子的滋味,给学生应有的学习主体地位。

我认为,无论长文、短文,都还是先让学生尝试着读,然后抽学生读,在读的过程中先感知课文内容。

同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评议其长短,最后由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指导读,这样才符合朗读教学的规律。

四、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究竟如何“提问”,又如何“善问”又如何“有意义的问”是一个需要很好研究的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是没有考虑学生能力之间的差异,一节课,光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问题是要求全班齐答,有时只要学生回答毫无意义的“对不对”、“是不是”,我们教师追求的或许是节约时间,或许是课堂的气氛,当然也有启发的作用。

但这却明显地造成了反馈的失真。

问题一出,常常是优秀生一哄而上,把答案抢先定了格,齐答、抢答成了优秀生的专利,而多数学生,要么还未来得及动脑思考,思维便被扼杀了;要么滥竽充数的跟着起哄。

我认为,这里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注意不够,教师提出或提出问题应给学生充足时间思考的同时还应该有层次,有针对性,尽量不要求学生齐答,而是根据问题的层次有针对性的抽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单个回答,以使不同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各显神通,教师也可得到可靠的信息反馈。

五、课堂中的组织讨论

“组织讨论”是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思维、互动的最好环节。

在分析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会有许多问题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

这时,教师的适当讲解固然重要,但更主要的是我们应把学生充分调动起来,组织他们去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其间充分活动起来,特别是在解决疑难问题时,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但是,这里也有一个环节问题,如果问题一出,在没有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情况下,马上就要求分组讨论,只追求了一种形式,并未达到实际效果。

这正如炒菜一样,火候没有把握好,照样炒不出好菜来。

我认为,在组织分组讨论前,首先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

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会更好。

六、课堂中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在无形中就充当起了绝对权威的裁判,尤其是对学生回答问题。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评价的环节问题了。

教师往往在抽一、二名学生回答后,马上就做出“终结性”的评价,而恰恰是这种“及时”评价,错失良机扼杀了其他的创新意识。

有这样一句话,我觉得我们当教师的应该牢记,它就是:“新颖、别出心裁、有创造性的见解,常常出现在思维的后半段。

这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智力激励法,延迟评价,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答问气氛中驰骋联想,畅所欲言,达到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获得更好的创造性的见解。

七、课堂结尾的处理

课堂结尾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编筐、编篓,功在收口”。

精彩的课堂结尾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巩固了课堂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它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它也是判别一节语文课优劣的标志之一。

有些老师上课有时拖拉、有时草草收场、有时“看书”等等,这些都是不足取的。

对课堂教学结尾的处理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归纳总结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课知识要点、结构联系、情感特征及写作技巧等。

第二,承前启后法,教师掌握了前后课文某些联系,如《中国石拱桥》与《苏州园林》的文体特征;《孔已己》与《范进中举》主题与情感等即可运用自如。

第三,联系现实法,教师可依据教材中的现实因素或渗透思想教育或强化理解能力,这种方法往往能触动学生灵魂使其情感升华,课堂气氛活跃。

第四,适时仿写法,此法最大优点莫过于阅读学习与写作运用有机结合,如《枣核》课堂结尾处指导仿写文前部分“悬念法”,由《背影》指导仿写细节描写等等。

这种方法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教学的确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需要我们教师在付出艰辛劳动的同时,更要注意课堂教学中对必要问题的正确处理,每个环节做到恰如其分,就会在课堂教学中收到意想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50字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考试,我发现了自己在语文教学存在有得提高的地方,开课啦-互联网名师辅导,建议:今后上课一定要要求学生认真听,课后认真复习并多加检查,同时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同时是否及时完成作业,加强督促使学生成绩上一层楼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新课程实施已有六年。

这六年我到不少区县听了课,看到了中学语文课堂发生的变化,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我和我的同仁对我市中学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这些问题主要是:

1.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缺乏基本的把握。

不能处理好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将知识和能力分割开来。

片面认为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新课程。

如对课标要求的一些只学不考的知识,因为不考就不学。

少讲成了不讲。

教学中只注重迁移拓展和模仿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而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写法的探究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2.新教材的灵活性大,给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以很大的空间,但一些教师教学中没有体现出对教材使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一些灵活的教学内容,如学生对教材的独特感受,就是增加几种名家的感受;阅读拓展题解答方法,就是课文理解加上几句设置好的套话;话题作文的写作,就是编一个与话题相关的故事,等等,又成为新的僵化的形式和教条并要求学生掌握。

这些都是与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的三维目标相违背的。

3.在一些地方,教学方式依然陈旧,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

由于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而母语学习主要是靠习得;又由于语文课程是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课程,因而,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和体验,而一些教师却违背了母语学习的规律,淡化了学生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体验、探究的过程,将本应让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的过程省掉,而直接把教师自己的感悟和体验的结果转变成概念化的知识硬灌给学生,其结果只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

4.对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教师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有待提高。

一些教师对文本的钻研深度不够,或大而化之,只重视整体感知,架空分析;或文本阅读的目标设置空泛,对言语的感悟不够;或株守教师用书,缺乏个性化的理解;或教师的讲解不精,抓不住要点,点拨不到位;或对文本阅读中学生的探究过程不够重视。

5.作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1)随意性大,体现为作文命题的随意,指导的随意,评改的随意;(2)生活积累意识欠缺,对生活只是照相式的观察,不重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链条;(3)漠视学生基本的思维训练,缺乏对想像力、思维敏锐性的培养;(4)批改方式单一,效益低;(5)部分教师自身写作素养差。

6.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可有可无。

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等同于过去的活动课。

7.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些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不够,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困难。

一些教师只是片面的站在语文学科的角度和考试成绩的角度看课改,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基本素养的形成及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缺乏整体的思考。

为保证新课程的健康进行,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首先,中学语文教师须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

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明确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并践行新的教育理念。

转变教学观念首先必须树立课程意识,这对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树立课程意识,就是要在教学改革中用新的课程理念来统率自己的教学活动,用课程理论的语言来解释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所谓课程理论的语言主要指课程纲要、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资源等),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视野,才能突破原来固有的教学体系。

光转变教学观念还不行,教师还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转变教学方式。

这次课改的目标之一,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课标还倡导讨论式、启发式教学;要求重视潜移默化、熏陶渐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我们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课标的要求,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要推行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语文教师应增强课标意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语文教材编写、语文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语文课程的基础。

我们一定要认真研读语文课标,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教学。

教学中,一定要有强烈的课标意识,要改变过去那种一本教材搞教学的局面。

增强课标意识,首先应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把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统一到课程标准的观点上来,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

课程标准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与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片面的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片面的强调人文性,都不符合语文学科的客观实际。

语文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要明确:学习的基础是知识与能力,贯穿整个学习的是过程与方法,融会于其中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尽管课标规定一些知识只学不考,但这些知识对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语言难点,对形成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后续学习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教好学好。

教学中如果不教不学,就是应试教育,不是新课程。

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的钻研教材,提高自己解读教材文本的能力。

解读教材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解读教材的过程就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因此,对教材的解读既要把握其精神实质,又要有自己的见解。

如果仅仅依赖于《教师用书》,人云亦云,就不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感受、拓展、写作都是学生和教师个性发展的空间,教师要身体力行,追求独特,追求创新。

语文教学要重实践、重过程、重体验。

语文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语言实践,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在口语交际中学会口语交际。

语言实践就是学习,探究、体验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是新课程的特征之一。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阅读的关键和基础都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阅读教学强调整体感知是针对肢解文本来说的,但光有整体感知是不够的。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阅读教学中要强调读,要重视对文本情感的体验、内容的领悟、写法的探究、语言的品味。

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要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

在搞好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广泛的阅读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加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还在于培养自主阅读意识,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通过整体把握、重点赏读、精心揣摩形成科学的阅读方法,故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课外阅读的指导应将学生阅读喜好与学科阅读目标相结合,引导阅读兴趣,拓宽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味;同时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选择阅读材料、积累语言与思想。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不同的文学层次,按必读与选读分层推荐自成体系的阅读内容并拟定目录,提供给学生;力求沟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学校和家庭,形成多层面的阅读通道;举办专题性阅读讲座,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组建阅读小组,通过举办课外阅读竞赛、阅读专题讨论、书评等,搭建平台,展示他们课外阅读成果。

我们的老师应正确把握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

新课程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创造了条件。

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材料、立意、情感和语言四个方面。

要指导学生学会感悟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在生活中去积累、筛选写作的材料。

作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维训练,教给学生思维的基本方法,如:想象和联想、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比较思维、整合思维、抽象思维等,提高学生的立意和谋篇布局的能力。

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

作文的批改方式要多样化,如:学生互批互改、面批、朗读比赛等。

评语要避免老师写得多,学生看得少,面面俱到,流于形式。

语文教师应重视开展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要给予应有的重视。

实施综合性学习应注意突出它的综合性(语文学科学习目标的综合和跨学科学习目标的综合)和实践性(表现为重探究,重应用;重过程,重参与;重方法,重体验)。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1)注重因地制宜。

(2)关注学科视角。

既要把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别开来,又要把它同通常意义上的语文学科学习区别开来。

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比,综合性学习具有一定的附着性,它是语文课程中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与通常意义的语文学科学习比较,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更强,它的学习目标具有综合性,它采用活动的方式,运用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3)综合性学习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是问题牵引,以问题引出与目标一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其次是过程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合作精神的养成;最后是成果物化。

通过成果激发兴趣,增强成就感,引导深入探究。

成果要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并促进评价方式的转变。

语文教师强化课程资源意识,要努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的学习提供充分的素材;还要积极发动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开发和利用有益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

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新课程的实践和建设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要求教师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要适应这些要求,仅仅是观念新不行,还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熟练的学科技能,特别是要有学习的能力,否则教师就不能将新的理念、好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有机的融入到学科的教学之中。

教师要做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要从课程、教材和教学的奴隶变为课程、教材和教学的主人,从被动的课程的执行者、教材的使用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主动地去研究课程、研究学生、研究学法、研究教法。

教师要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提倡教师编写教学案例,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喜悦、困惑和问题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以反省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不断提高自己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和教学水平。

初中语文怎样进行作文评价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意味着重视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成长过程,关注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初中语文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包含了学生知识存储、思想情感以及语言表达的综合表现,其体现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写作评价是一个很好评估学生是否学到语文综合知识的良好手段,它既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考查学生写作方面的成就,也可以让初中生清楚意识到自己的写作水平,进而让学生自我反思并优化写作质量。

一、初中语文写作评价的现状分析

1.轻视作文态度而重视作文水平。

学生写作的感情、态度、意志和兴趣应该是写作评价的重点,但是目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思维力、感受力和表达力的评价,导致某些优秀作文都是假话连篇和东拼西凑,不优秀的反而是认真写作的。

目前初中语文写作评价忽视了写作教学的价值,评价上的“人”、“文”分离导致学生的作文能力畸形发展,以致于学生产生写好作文要学会东拼西凑、寻章摘句,将说假话和套话作为获取高分的秘诀的想法。

2.轻视作文过程而重视作文结果。

目前初中作文写作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教师给学生制定一个话题或题目让学生自主构思和写作,然后在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由老师统一评价

虽然这种评价模式对学生可产生激励作用,但是忽略了对学生写作中存在问题的关注。

只是反映作文结果,无法解决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另外,类似于语言生动性不足、内容不够充实和思维混乱的评语,让学生看后根本找不到改进策略,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写作评价的诊断功能的发挥。

3.轻视纵向考查而重视横向比较。

由于学生在生活阅历、学习能力、文化背景和禀赋才情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出现作文发展快慢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某些写作教师忽视其存在的客观性,希望运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对学生作文进行写作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虽然这种评价方式看似公平合理,但实际是不科学的,因为忽视了学生兴趣和写作基础的差异,致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挫败感。

如果在写作评价中仍然轻视纵向考查,则势必对学生的后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初中语文写作评价优化策略

1.平衡写作水平与写作态度、写作结果与写作过程。

在重视写作水平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写作态度,即在注重学生掌握写作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兴趣与态度等。

在对学生的写作进步与优势要给予肯定与激励,不足之处和困难应该提出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意见。

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写作视角来平衡写作水平与写作态度。

一般情况,评价者多是语文教师会从遐想的角度来审视作品,感受学生在写作中面临的问题,进而评价学生的写作情感与过程。

而遐想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作者向评论者阐述在写作过程中的感受以及遇到的困难,评价者只是体会遐想就能给出评价

以国外应用比较普遍的“自注式”作文评改法为例,学生在每次作文后会附上“小注”,以说明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行文过程、写作思路,评价者将其作为审阅参考,这种方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写作体验与过程。

另一种是评价者自己领会写作的实际,从而对学生写作过程给予适当的评价与指导,这样给出的评语会更加客观、有效、真实,更加有利于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

2.减轻语文写作评价的负担。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对学生作文精批细改、独批独改、“越俎代庖”,低估甚至忽视了学生及其他评价主体的参与,结果学生写作水平没有提升上来,写作兴趣也不见起色。

由此可以想到,减轻语文教师写作评价负担、保证评价质量,可以从增加学生、家长等写作评价主体入手。

其实,学生参与到作文的评析过程中,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可以及时地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快速有效地给予纠正。

家长参与到作文的评析过程中,积极帮助学生拓宽写作思路、组织优化词句,以认真的态度感染孩子,进而起到与孩子一起提升写作水平的效果。

在调动其他写作评价主体积极参与的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评价负担、保证批改质量,教师需熟练运用各种先进的优秀的写作评价方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就意味着要重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去关注他们的点点滴滴,重视他们的个性发展,最终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栋材。

语文写作是学生们对自己思想的阐述,这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动态能得到及时的了解,方便教师在写作能力上做出及时的评价

语文写作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推荐你一个网站,中国知网www.cnki.net,有不少相关论文,都是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近代学制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郑国民 文献来自:小学语文教学 1996年 第1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近代学制中的小学语文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博士郑国民近代的语文教学是我国语文教育史上的过渡时期,无论是教学的目的、内容,还是教学的方法,都具有鲜明的二重性的特征,既保留着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传统,又逐渐增添了当时的特殊的社会发展阶段.

被引用次数: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小学语文教学书讯

文献来自:小学语文教学 2003年 第1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00小学语文备课艺术12.00小学语文教学艺术16.00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11.00小学语文教学疑难答问13.

被引用次数: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

易昌波,王天白 文献来自:江西教育 1981年 第1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要明确教学任务,切实搞好三年级语文教学的过渡。

1、由识字教学过渡到阅读教学。

一,二年级识字是重点,三年级虽也有识字的任务,但重点已转到阅读上。

语文教材取消了集中识字和给独立阅读课文全部注音的形式。

因此,识字主要以学.

被引用次数: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文献来自:四川教育 1980年 第08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这两点是和一二年级不同的。

另外,由于学生已经学会查字典,在识字教学的教法上也应和一二年级有所区别,要加强查字典的训练,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1)读准字音课本中的所有生字都有注音,基础。

11练中巩固汉语拼音的作业有{5.

被引用次数: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5.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调查

丁炜 文献来自:上海教育科研 2002年 第10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使u交际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向成熟上诲右|盲n研2002年第10卿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调查@丁炜$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被引用次数: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6.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探讨

雷小芳 文献来自:文教资料 2005年 第27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无定法,只要教师善于发现,注重引导,日常生活中识字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留心生活,你会有无尽的发现。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探讨@雷小芳$耒阳市红卫煤业公司子弟学校.

被引用次数: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7.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吴爱宝 文献来自:上海教育科研 1987年 第06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全面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发展,还有待于不断研究和完善。

32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吴爱宝<正>二年级阶段总结性考察是整个小语教学过程中一项关键性的评价.

被引用次数: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8.中日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比较

付宜红 文献来自:小学语文教学 1997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二、中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具体内容上的不同首先,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总目标方面。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这样概括的:“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被引用次数: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9.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崔峦 文献来自:小学语文教学 1997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语文教学应做的全部工作。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育人的作用。

在强调语文工具性的时候,要防止出现淡化思想性、削弱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的偏向。

2.

被引用次数: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0.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散性思维训练

戴玉琴,赵海 文献来自:教育科学研究 2002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散性思维训练@戴玉琴$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中学!高级教师100021@赵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被引用次数: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1.新课程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姜迎雪,白先杰 文献来自:吉林教育 2005年 第09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根据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达标模式,我们进行了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以语文第二册第14课《荷叶圆圆》第二课时为例。

第一步,复习上节课认读的生字词。

第二步,交待学习目标。

这节课第一展示朗读课文的水平,第二展示写字的水平。

然后教师出示课件《.

被引用次数: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2.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之我见

卢松春 文献来自:龙岩师专学报 1997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应以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核心,并以此为目的进行教学全过程的改革。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体现如下特点:一是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

被引用次数: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3.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

王本中 文献来自:电化教育研究 1996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各试验学校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教案及课堂教学实录资料。

2.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质最。

通过教学试验,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都产生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主要表现在:(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由于学生对使用计算机很感.

被引用次数: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4.探源寻根 根深叶茂—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浅见

田本娜 文献来自:课程.教材.教法 2004年 第10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总结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要根深叶茂 今天我们要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怎样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扎根传统,面向现代,形成根深叶茂的态势呢.继承并发展了传统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必须扎根传统,面向现代: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学习传统、发展语文教学.

被引用次数: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5.马关县举行小学二年级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竞赛

杨寿琼 文献来自: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5年 第09期 CAJ下载 PDF下载

马关县小学二年级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竞赛分别在城东学校、城西学校同时举行。

这次竞赛有各乡镇、城区3校推荐出来的语文、数学各17位选手参加,观摩人数达600余人。

此次竞赛呈现出3个显著特点:一是参赛教师的素质明显提高,尤.马关县举行小学二年级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竞赛$马关县教育局教研室@杨寿琼.

被引用次数: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6.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上)

田本娜 文献来自:课程.教材.教法 2001年 第09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提高语文教学的创造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上)$天津师范大学@田本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被引用次数: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7.美国的小学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

吴忠豪 文献来自: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2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美国的小学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吴忠豪$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正>一、美国小学的语文课程。

美国小学的课程一般分为语文、数学、社会学、科学、艺术(画图、音乐、舞蹈)、体育等。

而用于语文课程的教学时间远远超.

被引用次数: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8.试论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戴佩瑶,徐文博 文献来自:小学语文教学 1997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也是小学语文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语文教学评价与语文素质评价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和学生语文素质评价是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成绩考查方法,它对教育效用予以价值上的判断,是指导教学和推动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能全面地、深层次地评价学生的语文素质试论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戴佩瑶@徐文博.

被引用次数: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9.小学二年级语文《一株紫丁香》片段教学案例比较

陆燕 文献来自: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4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这种教学效果与第一次的教学效果简直是天壤之别。

小学二年级语文《一株紫丁香》片段教学案例比较@陆燕$江苏省海门市育才小学!226100.

被引用次数: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0.中韩两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比较

权瑚 文献来自:课程.教材.教法 2001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对中韩两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作一大略的比较,以帮助大家了解韩国小学语文教学状况,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中国朋友提供一点参考资料?被引用次数: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查语文教学 的定义

搜小学语文教学 的学术趋势

搜年级 的学术趋势

翻译 二年级小学语文教学

搜索相关数字

山东省少年级运动员

年级学生作业量

年级语文教辅书成本价

1 2 3 4 5 6 7 8 9 10 参考资料:中国知网www.cnki.net

开发表的专业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一、处理好三个关系 1.教与学的关系。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满堂灌”“牵着鼻子走”是其具体表现。

显然,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因为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束缚了学生的能力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及应有的创造力。

究其根本原因,传统的教学颠倒了主次,是以教师为主,把课堂当“讲堂”。

后来,稍有所改变,但也只是追求形似,而非神似。

因此,要真正地改过来,就必须为学而教,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当“学堂”。

叶老的“教是为了不教”,一语中的。

2.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课内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

语文学科尤其如此。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可以说,播种在课内,收获在课外。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只能是点“睛”、点拨、点“种”,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空间。

再者,语文课本一学期也只有三十几篇文章,三年学完也不过近两百篇。

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谈何容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必须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延伸有机结合起来。

3.短期效应与长远目标的关系。

为考而教虽然奏效,但只是短期行为,从长远看,学生得不到实惠。

眼下有些同学高分低能,学习中明于心而不能言于口、诉之笔,一篇作文几百字,错别字常见,病句不断,语言苍白,正是短期行为的结果。

衡量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应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着眼;听,能了于心;说,能达于聪;读,能通其意;写,能感于人。

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二、消除两个误区 1.忽视基础教学。

众所周知,目前语文考试以能力立意,试卷上的语言材料除文言文以外,均选自课外。

于是有人认为这可以不教,那可以不学。

譬如语法、修辞;字、词、句的常识,文体知识等,有些教师以淡化为名,置之不顾。

甚至有些课文的教学也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这种现状导致的结果必然是“空中楼阁”。

殊不知,树高必然根深,厚积方能薄发。

张志公先生指出:语文课应该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的养成为依归的课。

由此可见,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前提。

2.以为语文泛泛,无序可依。

理解一个词语的内涵,能这样,也能那样;赏析一个句子能从不同角度入手;分析一篇文章能浅,也能深,诚然,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但是,语文知识是一个来源,语文能力的发展也有其必然规律。

例如:识一个字应做到音、形、义相结合,解一个词应明确在句子中的内涵和作用,析一句话应结合语境,读一篇文章要紧扣主题,等等。

由个别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层到意蕴,由低级到高级,学习语文是有序的,教学中应遵循并揭示出学习语文的规律。

三、如何改革语文课堂教学 基于上述论述,结合本期教学实际,我们认为,改革语文课堂教学,首先应切实改变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

其次,要研究学习的全过程。

备课,不是只想自己教什么,而是研究学生应学什么;授课,不是把学生限制在自己既定的框框内,而是应在紧扣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作业,不是只布置了事,而是要分出层次,定好标高,注意坡度,让学生明确要求且指导方法;及时反馈。

具体地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而不仅仅是出示目标,是因为目标是一堂课 的统帅,是灵魂,是整个语文学习系统中的一个“点”,必须向学生交代清楚,让每个学生懂得这节课学什么,怎么学,应达到什么要求,以利于学生对当堂所学进行巩固和落实。

为此,确定目标就不能太笼统,太抽象,太繁杂,而应该具体、简明、得当,做到一个“实”字。

第二,创设民主气氛。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组织教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但问题在于,组织教学不仅仅是维持秩序,维护老师尊严,更重要的是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

同时,组织教学应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使整堂课在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气氛中进行。

为此,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

创设氛围的方式很多,但须知,无论什么方式,都必须依据学生特点,把握学生的思维流程,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始终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

第三,遵循教育规律。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由浅入深,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整体的。

因而,课堂教学也应该循序渐进。

具体说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做到三位一体。

所谓三位一体,即预习、授课、训练三者统一于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往往将三者割裂开来,预习则让学生泛泛地读,授课则“走到哪儿哪儿歇”,训练则东拼西凑,还美其名曰“拼盘”。

长此以往,其结果必然是事倍而功半。

正因为如此,学校在期中考试以后,在课堂教学上作了重大的调整,力求“堂堂清”。

但要真正落实并非易事,语文课尤其如此。

不过,只要我们用心专一,强化目标意识,坚持下去,就完全能够做得到的。

二是以诵为主线,将诵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是把指导学生读书当作头等大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试想,没有充分的诵读,语感又从何而来呢?诵读是获得感性认识的必要步骤。

在诵读中识字,在诵读中释词,在诵读中析句。

在诵读中感悟要旨,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读前提示,在读中点拨,在读后小结。

“熟读深思学自知”,这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的。

三是精心设计问题,授课离不开提问,但“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叶圣陶)。

问,要把握要旨,给学生以指向;问,要问得所巧,让学生愿意思考;问,要有坡度,使学生能循序渐进。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317/145656.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