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方案评语,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方案推荐阅读:
幼儿园指导老师对活动方案的评价怎么写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对教师角色的挑战使得区域活动更具有开放性、动态性、观念性及低结构性,相应地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现场指导也就需要更高的技巧与策略,既要基于预期、全面系统考虑,又要随机应变、灵活调整。
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以教师自身为影响媒介—选择方式,实施干预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是平等的对话主体,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按自己的意志自主抉择、自由结伴、自主建构。
教师对幼儿的行为不能进行干涉,但又不能完全放纵,失去教育活动应有的目的性与方向性,所以我们强调干预。
干预并非干涉,所谓干预指教师在周密细致观察幼儿的基础上,以自身为影响媒介,巧妙地采取各种方式,或示范,或合作,或介入,施加教育影响,以期引导与改善幼儿的行为,向着预期的教育目标发展。
一般实施干预的方式有三种:
(一)平行式干预
平行式干预是指教师在空间距离上接近幼儿,并与幼儿用相同的材料从事相同的活动,意在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
在区域活动中,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对所投放的材料性能不了解、或缺乏操作的方法与技能、或对某一区域表现出犹豫不决的情形时,教师就可在幼儿附近用同样的材料进行活动,但并不与幼儿发生直接的言行互动(偶尔也可自言自语或发表一些评价,但无特指对象),不直接介入幼儿的活动过程,而是利用自身的行为进行榜样示范,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暗示引导。
如,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在建构区无序、杂乱地摆弄积木,不知道该搭建什么时,就可在幼儿旁边坐下来,用同样的积木搭建大桥或房子,一方面吸引幼儿的注意,另一方面也促使幼儿思考如何正确使用材料达到自己的建构目的。
这样幼儿在教师的影响下,或学会了正确的操作方式,或熟悉了材料的性能,或明确了活动的目标,或延长了区域活动持续的时间…进而使自己在教师的诱导下迅速进入了区域活动的情境。
教师也在不影响幼儿自主活动的前提下,自然实现了对幼儿的指导。
平行式干预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使幼儿在无意识中接受了教师的指导,避免了教师的指导可能成为幼儿活动干扰的倾向。
(二)交叉式干预
在区域活动中,当教师观察到幼儿的活动需要教师的参与指导时,教师就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儿邀请,或自主扮演角色进入活动情境,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的目的。
但仍然要由幼儿自主掌握活动的进程,教师只是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根据区域情境的需要对幼儿的行为做出语言或动作上的反馈。
如老师观察到幼儿在“邮局”游戏中只是单调地从信箱取出信,然后给别人送信,于是就以“寄信人”的角色出现,假装不知道如何写地址、在哪里贴邮票、贴多少钱邮票去询问,以吸引邮局的“工作人员”主动讨论并介绍,进一步丰富幼儿游戏的情节。
交叉式干预并不是教师直接传授幼儿区域活动的知识与方法,而是以角色的身份进入区域游戏,就游戏情节的发展,提出相关的问题,促使幼儿去思考,以推动游戏的深入发展。
交叉式干预要避免教师直截了当发号指令左右幼儿游戏的情况。
教师更多地是以游戏中角色之间的关系隐蔽而又自然地导引游戏的发展。
(三)垂直干预
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或出现争执现象,或出现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则以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区域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与领导。
如在益智区,当教师发现两个幼儿就飞行棋怎样行走,行走方法对与不对发生争论,而争论又不分上下时,教师就介入了幼儿的活动,用行动与语言进行讲解与示范,一起与幼儿讨论正确的行走方式,直到幼儿掌握为止。
垂直干预与交叉式干预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处于领导与控制的地位。
它要求教师有效地把握干预幼儿活动的时机,不要因自己的干预而破坏或干扰了幼儿活动的进程或兴致,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而且长期使用也容易造成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对教师过分依赖的习惯,不利于幼儿主动积极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在这三种指导方式中,前两种属于间接指导策略,在不影响幼儿活动进程的前提下,保证了活动的深入。
而第三种方式是一种直接指导策略,它更多运用的是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展。
作为教师要依幼儿活动情形,灵活地选择干预的策略,有效地进行指导。
二、充分发挥材料“活”的价值—材料的投放与变更策略
皮亚杰曾指出:“幼儿的主动活动与教师根据目标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及投放的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区域材料作为幼儿活动的操作对象,是幼儿建构、学习、发展的媒介,因此选择、投放、变更活动材料也是教师影响和规范幼儿的活动行为,支持和引导幼儿学习发展的指导策略之一。
区域的材料虽然是静态的,但生态式区域活动则强调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使材料充分地“活”起来,以材料为影响幼儿的媒介,充分发挥其价值。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1、材料要丰富、有变化,以激发幼儿活动与探索的兴趣
材料是否丰富、有趣、可变对于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及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有很大的影响。
科学区中有趣的凸凹镜、奇妙的磁铁、会变的三原色、沙漏、转盘、拼图等,生活区中的夹弹子、动物喂食、小猫钓鱼等,计算区中的图形、数字宝宝、七巧板、多变的几何体等对幼儿就充满了诱惑,幼儿玩的兴趣就很浓。
但仅仅丰富而没有变化的材料也难以长久引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要适时地添加材料、组合材料,使材料引发幼儿新的探索活动,如,美工区的幼儿在进行竹根的装饰彩绘,当老师观察到大部分的幼儿只是根据竹根的自然形状把竹根简单地装饰成一个娃娃或大树即将结束活动时,适时地又增添了棉花、橡皮泥、小细管等,这时这种“新材料”在瞬间给了幼儿新的信息,给他们的制作带来了新的、新的目标,很多幼儿又纷纷拿起竹根继续装饰,进行新的探索,有的幼儿利用棉花把竹根装饰成了长长的一条“龙”,有的幼儿利用橡皮泥做辅助装饰成了一台“机器人”…富于变化的材料为幼儿的探索,为幼儿创造性的学习带来了更大的空间与挑战。
2、材料要蕴涵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区域活动的材料不是随意投放的,所投放的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的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发展水平,使材料蕴涵或物化着教育目标与内容。
当幼儿操作这些材料时能揭示有关的现象和事物间的关系,而这些现象和关系,正是教师期望幼儿获得的,也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所能获得的。
如中班教师在美工区投放的三原色,就是希冀幼儿通过玩色游戏感受与发现三原色变化的现象,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建构关于颜色变化的规律。
再如小班生活区提供纽扣、穿木珠、串线板等材料,目的是锻炼幼儿手指手腕和手眼的协调能力。
所以区域活动中所投放的材料都是经过教师积极思考后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蕴涵了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3、材料要有层次性、系统性
区域活动是幼儿个性化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所以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应该通过平时的观察积累关于幼儿发展状况的经验,根据同一班级幼儿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解出操作层次,并构成系统性,以满足幼儿学习的不同需要。
怎样评价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1、教学活动目标的设置符不符合该年龄段的幼儿,例如他们的年龄、心智发展程度、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
2、教学活动的过程有没有围绕教学活动的目标进行,是否偏离主题或者与主题表达无关。
3、活动过程中是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有无与教师互动,并与教师配合主题完成相关的活动(如画画、唱歌、游戏等)。
4、是否完成了教学活动目标,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幼儿园活动设计教案目标评价
看你所在园所的安排了,而且看你写的是日常教案还是公开课的教案了。
日常教案一般就是:1、目标 2、准备 3、过程 4、反思
公开课的教案一般是:1、对象 2、领域 3、目标 4、准备(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5、过程
反思需要单独写在一张纸上。
对象是指你要带的班级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领域是指你的课是健康、艺术、社会、语言还是科学;目标就不用说了,指你这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教会幼儿什么,一般分为能力目标(就是幼儿能够怎样、学会什么)和情感目标(就是幼儿喜欢什么、感知什么)
准备是指你的课前准备,分精神准备(就是幼儿已有的经验)和物质准备(笔、纸等教具)
过程就要把你所上的活动的每一步都写清楚,从开始到结束,尤其是公开课的教案这一块几乎要写一到两张纸。
反思是指你上完这次活动后有什么体会,幼儿有哪些表现,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以及你的处理。
可能还会写到延伸活动,不过大多数的教案都没有,尤其是日常教案几乎就不写延伸活动。
延伸活动是指从这次活动引发的下次的活动。
比如:一节谈话活动:我的“六·一”愿望,延伸活动就可以写绘画:“六·一”心愿。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怎么写
要针对你的教育活动,然后从以下方面入手对活动进行评价:内容是否适合年龄阶段
是否贴近幼儿生活
是否具有挑战性
是否具有发展价值
是否易于实际操作
从这些方面对整个活动进行评价。
最好能说说你是针对哪个领域的活动
一个完整的幼儿园活动设计方案有哪些步骤
一个完整的幼儿园活动设计方案有哪些步骤:活动对象的设定→活动目标的设定→活动流程的设定→活动延伸的设定→活动效果的设定→活动总结的设定。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给予也是一种快乐。
2、了解让自己快乐的方法,生活中保持快乐的心情。
二、活动准备:
呼啦圈、《快乐的小公主》故事磁带、教学挂图《快乐的小公主》
三、活动流程:
1、开始部分:
出示“呼啦圈”引入课题:提问:小朋友有没有玩过呼啦圈
玩呼啦圈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开不开心、快不快乐
想不想把这份快乐分享给我们的好伙伴呢
2、基本部分:
①教师播放录音机,让幼儿听故事《快乐的小公主》,并提出以下问题: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公主住在哪里
她为什么不开心
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啊
2)小公主后来找到快乐了吗
她是怎么找到快乐的
真正的快乐在哪里呢
②教师再次播放录音机让幼儿听故事《快乐的小公主》,借以加深幼儿的记忆。
③教师出示挂图《快乐的小公主》,引导幼儿看图讲述故事内容,让幼儿了解让自己快乐的方法。
3、结束部分: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方法让自己快乐呢
如果自己的小伙伴和家人不开心,我们要用什么方法让他们快乐起来呢
四、活动延伸: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讨论快乐的方法,帮助自己和他人,让所有人都获得快乐,在快乐中生活。
五、活动效果:孩子们是否玩的愉快,是否能完成整个活动。
六、活动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开心和不开心的时候,不开心会对身体不好,家人和好朋友也会担心,所以我们要让自己开心快乐,并把这份快乐分享给我们身边的人。
扩展资料:活动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活动所指定的书面计划,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
对具体将要进行的活动进行书面的计划,对每个步骤的详细分析,研究,以确定活动的顺利,圆满进行。
1.主题:(大标题)
2.前言:(概述)
3.开展活动意义:(为什么开展活动)
4.活动内容:(详情讲述该项活动的步骤及活动项目)
5.活动执行时间:(包括时间段)
6.活动范围:(活动所针对的对象、区域)
7.人员配置:(按职就分,所有的工作任务细分至每位工作人员身上)
8.前期准备:(做好对活动前期的调查、宣传推广、活动设备的安排等)
9.工作内容:(提出工作要求,细分工作任务以及提出所完成要求)
10.活动目的:(做出所想达到的效果)
11.效果评估(效益分析):(预想活动后所得到的反应及达到的效果)
12.物料清单:(对所有用到的宣传材料、物品等做好登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活动方案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方式有哪些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也称过程评价,它是在课程系统运作、发展过程中收集课程各个要素的相关资料,加以科学分析和判断,以此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运作的课程更为完善的一种评价方式。
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结果评价
它是一种对课程实施以后所获得的实际效果进行验证的评价方式。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有哪些基本原则
一、评价原则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是一种比较微观、比较真体的评价,与教师联系更密切,对教师影响更直接。
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当直接参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这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过程中的不足,讨论改进的办法,不断提高语言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评价的深人性和全面性,避免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对立现象。
1.客观性原则。
实施教育活动评价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能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的情感色彩。
2.全面性原则。
对语言教育活动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全面评价
3.参照性原则。
参照性原则是指制定的评价标准要有依据
二、评价内容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幼儿语言学习行为的评价,另一个是对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设计和组织实施行为的评价。
1.对幼儿语言学习行为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①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②这些任务是由具体活动目标直接转化而来的。
③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立见解情况。
④幼儿在活动中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表现。
2.对语育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评价主要涉及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和形式、教学辅导材料的利用以及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①目标的达成程度。
②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
③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
④效果分析。
幼儿园区角活动评价怎么写
请按以下案例写:
《区角活动现状调查研究》课题组
【摘要】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对各年龄班区角的创设利用、教师的观察指导、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针对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区角活动的价值;增进合作交流,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立足三个优化,提升区角活动效益的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 区角活动 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贯彻《纲要》精神,改变幼儿园重集体教学轻个别化活动的倾向,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努力给幼儿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良好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富有个性地发展,近年来我们积
极倡导幼儿园因地制宜开展区角活动。
然而,目前我市各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的现状究竟如何
为求得第一手资料,了解幼儿园及教师对区角活动的重视程度、各年
龄班区角的创设、教师的指导水平、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发展情况,发现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我们设计了本次调查。
旨在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相关对策,促进幼儿园区角活动效益的提升,也为教师培训提供客观的实践依据和丰富案例。
二、调查的内容
(一)幼儿园各年龄班区角的创设情况
1、空间利用:区角数量的适宜性;区角分隔、时间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区角内容的丰富性。
2、材料投放:材料提供的目的性、层次性、多功能性。
(二)教师的指导水平
1、区角活动指导方案的制订情况。
2、教师在幼儿区角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情况。
3、教师组织幼儿区角活动后的自我反思情况。
4、教龄与区角指导的相关性。
(三)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发展情况
1、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
2、参加区角活动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3、在区角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与合作能力。
三、调查的方式
(一)调查范围和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选取10所不同级别幼儿园(省、地市级分别2所,一、二级分别3所)中的30个班(小、中、大班各10个)的区角活动。
同时,还向全市32所幼儿园的教师发放了300份问卷,以收集更多的消息。
(二)调查形式
从调查的广泛性和深入性考虑,拟本次调查将问卷、实地观察和访谈、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紧密结合。
为了使调查体现科学性,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反复学习科研方法调查法,在次基础上先分头设计调查的相关量表;再集中交流研讨初步确定教师问卷、观察记录、园长教师访谈等内容;最后组织预测研讨设定调查量表。
1、教师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印制问卷三百份。
问卷投放根据各园教师人数的大致比例分发,请各园业务园长负责回收,回收到有效问卷288份。
2、实地观察区角活动。
对随机选取的10所幼儿园中的小、中、大3个班的区角活动进行现场观察记录。
3、访谈。
对10所幼儿园的园长、教师进行实地采访,了解她们在开展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的想法和做法。
4、查阅资料。
通过查阅幼儿园及班级的区角指导计划,教师的观察记录与反思,深入了解幼儿园教师指导区角活动的能力。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幼儿园对开展区角活动的重视程度有很大改观。
从教师问卷及园长访谈了解到,幼儿园对开展区角活动十分重视的占33.68%;重视的占39.58%;一般的占4.2%;不重视的占22.57%。
应该说经过前阶段宣传学习及相关的研训,幼儿园对开展区角活动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改观。
(二)不同级别幼儿园区角的设置存在差异。
(见附表一)
1、内容设置上有差异。
幼儿园的区角一般是依据五大领域或多元智能理论设置的。
调查中发现省级、嘉兴级的幼儿园在区角设置上相对合理些,内容丰富多样,力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而一、二级幼儿园中则存在区角内容设置不合理现象:如区角内容混乱,区角内容偏向美工等。
2、空间挖掘上有差异。
相对来说,级别高的幼儿园和领导重视开展区角活动的幼儿园善于在空间挖掘上下功夫。
如有的园通过变(变午睡室为活动室)—挖
(挖掘走廊、厅道、教室角落创设区角)—伸(教室里原有布局上的伸展)的合理改造,创设了固定与动态相结合的宽敞的区角场地。
而有的园则空着教室中间大大
的场地,只利用了教室的角与边创设区角,致使幼儿在拥挤的状态下无法自由探索,实现同伴间的合作。
3、静态环境设置上有差异。
区角静态环境既包括地面、墙面布置,又包括间隔物的摆放。
调查发现:墙面布置在教育性和信息量上有很大差距,有的园只有
区角名称、进区记录表,而有的园则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增添了作品展示墙,学习示意图及操作版块园地等,通过墙面上针对性极强的信息告诉幼儿进区后怎样活
动。
间隔物的利用上也有差异,大部分园间隔材料是现成的桌子、橱柜、玩具架等,作用基本是摆放玩具、间隔区域,没有往更深层次上进行挖掘。
而有的示范园则
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不仅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和自然材料,把间隔物放在地面或挂在空中,而且间隔物的作用得到发展,除间隔、摆放玩具外,还可进行操作,如美术
区的麦竿门帘可进行装饰画,音乐区的杯子、罐子垂帘进行节奏练习。
(三)年龄段区角的时空利用与材料投放无显著差异。
教师问卷表明,幼儿园周计划中
安排区角活动的时间为每周1—5次不等,其中每周1次的占7%,每周2次的占59.7%,每周3次的占26.39%,4—5次以上的占8.33%。
从10
所幼儿园30班的调查看,区角活动时间安排基本上是切合实际的,大部分班级既保证了整块活动时间也能注意晨间、饭后、离园前随机开放。
在空间的利用上,区
角数量的设置能根据幼儿人数需要,并努力为幼儿提供较丰富的活动材料。
小、中、大班时空利用无显著差异(见附表二),但区角的布局与分隔存在较多不科学现
象。
如:有的班幼儿拥挤在专门的区角活动室活动而教室却空着,有的班区角之间没有间隔;还有的小、中、大班都用桌子或可乐瓶间隔等,造成活动干扰,不利于
形成和谐的活动氛围。
区角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兴趣及发展,统计表明,小、中、大班材料投放方面无显著差异(见附表三)。
92.2%的教师能依据区角的特性投放品种较
丰富的材料,以满足幼儿自主选择的需要,材料的投放较有目的性。
90.8%的教师能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阶段性地调整材料,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但
在对材料的研究上班级教师之间存在差异。
主要问题是所投材料的层次性和多功能性比较欠缺,具体表现在有的园小、中、大班提供的材料基本类似,没有体现年龄
班特点,有的班一个区角中投放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太多,幼儿看着眼花缭乱的材料,情绪浮躁,无目的地摆弄很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而且有些材料只适于个别操作,
不利于合作行为的产生。
因此,研究材料的价值及投放策略已成为我们当前的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
(四)教师有较强的指导意识但指导水平一般。
区角活动是孩子自主自愿的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没有成人的支持,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
因此,幼儿园区角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指导。
调查显示,目前我市幼儿教师对区角活动的指导意识较强但指导水平一般。
1、区角指导计划与反思缺乏针对性。
从资料查阅与访谈情况看,10所幼儿园都十分重视区角活动的开展,积累一定书面资料。
能制定学期、阶段、每次活动的计划,体现一定的目的性,除部分二级幼儿园外,已经初步形成了园区角活动总目标到各年龄段的总目标、学期目标、阶段目标的目标体系,这项工作量大,但便于一线教师有序有计划地开展工作,部分幼儿园在目标体系制定的基础上,还注重在过程中调整,不断充实完善。
每次活动后也能进行书面的反思与分析,说明教师充分认识到区角活动的特点,并在积极行动着。
从数据统计来看(见附表四),计划制定的得分高级别的幼儿园略高于低级别的幼儿园,而观察与反思得分一级幼儿园略高,这可能与被抽测班级在这项工作上的成效有关。
同时,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是目标体系的层次性不明显。
主要表现在:①缺少发展性。
比如同样是一个动作技能,小班与中班的要求相似,这样就给教师制定具体活动计划带来影响,甚至于影响幼儿的正常发展;②缺少延续性。
比如某个区角一学期四个阶段,教师仅仅从内容上安排了四组不同的活动,而没有立足于幼儿情感能力认知的循序渐进的发展。
其次是教师区角活动计划目标粗放,指导重点不明,观察盲目,缺乏针对性。
在教师访谈中我们发现,教师反思的技能也亟待提高,如请教师谈谈本次活动孩子的活动情况时,大部分的教师只是简单描述孩子的兴趣、目标的达成度,不能很好地分析现象之原因,因而,提出的指导策略就不具科学性确切性。
2、教育观念与经验直接影响区角指导的实效。
从教师问卷与现场观察情况看,全市288位教师中98.3%的教师能制定区角发展目标,其中通过研究制
定的占43.4%,这说明幼儿园教研组的作用得到了一定的发挥。
且区角发展目标的确定与教师教龄有关(见附表五)。
3年以下的新教师对于目标的设定大多较
情绪化,缺少深入的思考与研究,而4—1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则一半以上显得较为理性,这符合教师的成长规律。
至于16年以上教龄的有经验教师中存在的部分
无目标、无研究现象与她们传统的课程观密切相关,也反映了这些教师对现代幼儿教育要求的不适应。
问卷统计显示,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观察记录方式与教龄有关(见附表六)。
在区角活动的指导中76%的教师有观察重点,每位教师都能尝试进行一些观察记录,其中有 64.9%的教师采用了现场记录和事后追记相结合的方式,这说明教师的观察反思意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正在不断地增强,但教师之间也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不仅与教师教龄有关,更与教师的教育机智相关,在实际的抽样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观察非常敏锐,善于发现幼儿活动过程中的亮点、难点,紧紧抓住指导契机;而有的教师虽有观察指导重点,但观察能力弱不能发现指导契机;还有的教师观察无目的,指导仅停留在对幼儿的常规管理上。
问卷统计表明,教师对开展区角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看法以强调客观条件为主,31.3%的教师认为是场地,35.8%的教师认为是材料,这既反映了幼儿
园活动条件的差距,也显示了大班额对开展区角活动带来的困难。
还有12.8%的教师认为是常规,20.1%的教师认为是教师的指导策略问题,这说明教师的
教育观念与指导技能有待加强。
统计显示,教师对开展区角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见附表七)。
我们分析,这种差异的形成既与教龄相关,更与客观条件和教师的观念、指导技能相关。
从观察教师的现场指导情况看,教师对区角指导的认识基本正确。
在访谈中每位教师都认为区角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最关键,并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提高。
通
过不断的学习,许多教师对区角活动的主要特征掌握较好,比如,教师们都认识到自主性是区角活动的特点,她们会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去看待幼儿的行为,允许幼儿
按意愿活动。
在区角活动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真好”,“你真能干“,“再试试”,“等一会再来看你”。
在这些语言的背后,体现了教师对孩子活动的尊重,尤其是许多教师经常运用的这句话:“我等会再来看你”,既表达了对孩子劳动的尊重,更培养了孩子的坚持性,也促使教师的指导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因此,我们看到孩子在区角活动中是放松、快乐的,活动的主动性较好。
3、教师指导的方法类型较丰富,但比例失调。
具体表现在:①师幼关系良好,年龄特征不明显。
不同年龄班的区角活动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的指导能否体
现年龄班的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调查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处理上比较恰当,小班多以平行游戏身分出现,中大班多观察点拨。
但是指导内容比较单一,停留在
表面,提出的要求集中体现在创造性、社会性方面,要求含糊,缺少层次性。
②指导方法总体类型多样,比例失调:教师通常能够运用语言、动作、图示、材料、同
伴等媒介进行指导,互动的方法有直接指导、示范、暗示、启发、同伴互动等。
总体类型来看,指导的方法还是比较多样的,但是从运用的比例来看,偏重于直接指
导与语言互动,总体质量不高。
我们都知道,区角活动的理论依据是发现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隐性指导。
少用语言的直接指导。
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急于提供正确答案。
让幼儿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的不同感受,让他们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性,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
从观察访谈中我们发现: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的教师更能带好区角活动,如在本次调查中活动指导得分最高的是一位嘉兴示范园的大班教师。
...
幼儿园教研活动方案
幼儿园园本教研方案
【编号:21 发布者:admin 点击次数:1480 上传时间:2008-10-4】
建立\"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是全面推进基础教育的理论改革的实际需要,它对幼儿园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展园本教研能让教师在教研中获取复杂的、不确定的知识和能力,它的目的是促使教师成长,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帮助老师在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成功实现课程改革,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即让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儿童发展的促进者。
园本教研还能提出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以此来改进教育实践,并增强对教育实践的控制能力。
为适应我市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探索以园为本教研活动的运行机制、运作模式和区域推进园本教研制度的行动策略,进一步推进我园园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全面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深刻领会\"纲要”精神,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关于开展\"创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通知》精神,以《纲要》和柳州市\"园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基地实施方案为指导,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建立以解决幼儿园课改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促进幼儿健康和谐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园本教研制度。
搭建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与专家交流对话、沟通与协调、互助与合作的平台,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以人为本”的教研机制;引导教师在接受到来自幼儿的反馈和各种信息,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的同时,能够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使我们的教师能尽快步入成长的快车道,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推动我园保教质量迈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提高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不断发展;提高园本课程开发、建设能力,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2.通过对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内容、形式等的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实际问题,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构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理论,在教师的心理、教师的能力、教师的素质等方面形成具有一定意义的理论观点,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并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总结、推广教育教学研究专题的经验,推进我园幼教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
三、工作方式
1.举行\"园本教研制度建设”课题启动仪式,开展有效的园本教研困惑与建议的问卷收集,了解来自一线教师困惑的问题,梳理研究的主题,开展\"有效的园本教研活动的观摩、案例大讨论”,使我园教研改革迅速走上\"高速公路”。
2.成立以彭园长为组长、黄副园长为副组长、各班段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组员的\"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操作。
由教育局主管基础教育的程副局长、教科所马副所长,科研室主任廖老师、幼教教研员张老师以及各界幼教专家、幼儿园名师骨干教师共同组成专业引领队伍。
3.通过外派学习,内省研究,了解各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经验,不断探索适合我园园本教研品质的策略、机制和手段。
4.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园本论坛、教学反思、结队帮扶、经验交流等为基本形式,增进教师参与园本教研活动的兴趣与热情。
的园本教研制度,通过教学观摩为教师参与园本教研创设平台,提高园本教研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四、研究内容:
1.探讨教研活动的内容,
2.探索不同的园本教研活动的形式,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3.通过园本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理论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工作步骤
1.项目启动阶段:2006年9月――2007年7月
(1)确定基地建设目标,开展有效的园本教研活动观摩及案例大讨论,在全市开展有效园本教研困惑与建议的问卷收集。
(2)开展园本教研理念通识培训,对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作推进园本教研基地建设工作的思想动员及培训工作。
(3)作调研检查,了解园本教研的现状、组织机构、教研活动形式及效果效果,针对教师对园本教研的需求、专业引领状况,开展活动。
(4)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确保教学工作规范、科学、正常进行。
2.制度完善阶段:2007年9月――-2008年7月
组织保障。
幼儿园根据园本教研的实际特点,建立了\"园长室决策调控—相关专家咨询指导—保教处具体负责—教研组、备课组落实—教师群体开展实施”的园本教研工作运行机制。
园本教研工作由园长直接领导,保教处具体负责,并纳入各个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的学期工作计划和职责之中。
物质保障。
有针对性地为教师购买了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报纸、杂志、音像资料;开放微机室,让老师能够经常上网查阅自己需要的相关科研学习资料;幼儿园还根据教研工作需要,随时为教师印发各种学习培训资料。
管理保障。
每次园本教研活动中都有严格规范的教研活动记录、教研活动形成的策略报告,该内容同时编入幼儿园资源库。
评价激励。
每学期末,幼儿园都认真组织园本教研开展情况的评估工作,对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幼儿园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评估。
并评选出本学期开展园本教研效果较好的优秀教研组、备课组、优秀教师个人等,以促进教师更好地开展园本教研。
3.教研活动创新阶段:2008年9月――2009年7月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强学习管理,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创设良好的园本教研氛围。
(2)选择研究的主题、根据幼儿园自身情况设定园本教研研究主体和方式,积极开展体现幼儿园特色、教师特点的园本教研活动。
(3)每阶段教科所将根据幼儿园工作重点组织人员对幼儿园进行园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情况评估,并作好总结、推广工作。
(4)加强科研课题研究落实,幼儿园的教研活动要与科研课题结合起来立足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抓好全过程的监控、检查以及研究成果物化资料的整理收集、归档工作,边总结,边提高,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4.成果总结和推广阶段:2009年9月――2010年7月
(1)将教师所写的优秀案例、经验总结成果汇编成册,便于教师学习交流以及理论的提升。
(2)力争在全国有名刊物上宣传基地建设工作成果,打造我市教学研究品牌。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方案设计 要怎么写
一、主题活动:水
二、选择主题理由:水资源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球表面有71%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所有水的2.8%,而我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淡薄,我们
生活中对淡水资源的浪费、污染,已经造成水资源的缺乏。
所以,通过水这主题活动,教育
小孩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另外,让幼儿学生了解教学内容。
三、主题目标:
1、引导幼儿关注水、感知水、了解水与生活息息相关;2、培养幼儿爱水、节约水、不污染水的良好习惯;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保护水资源的活动;4、发展平衡能力,锻炼手臂力量;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模仿能、动手的能力、创造能力和绘画能力。
四、主题网络图:活动一:认识水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关注水、感知水、了解水与生活息息相关
2、培养幼儿爱水、节约水、不污染水的良好习惯
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保护水资源的活动
(二)活动准备:
1、故事:《小水滴旅行记》、《伤心的小水滴》;2、一些地方污水的照片,干净的自来水和污水等。
(三)活动过程:
1、介绍水的身份证:儿歌《水》;水的组成 水的影响 水的形态
氢 氧 气候 地理 生命 固态 液态 气态 农业
水污染与节约用水 2、介绍水;(1)听故事:《小水滴旅行记》《伤心的小水滴》;(2)请老师讲介绍家乡的水及污染问题;(3)请老师介绍怎样节约用水。
3、水的作用
①儿歌:水呀水是个宝;②展示家庭用水调查表;③照片展:亲近水、爱护水。
4、保护母亲河爱心行动
①歌曲:《小河之歌》;③家长签名、捐献爱心。
活动二 玩水
(一)活动目标:
1、发展平衡能力,锻炼手臂力量。
2、教育幼儿节约水资源,不浪费水。
(二)活动准备:
1、给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水桶、两只大水桶。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分成两组,手提小水桶站好。
2、游戏开始:两组幼儿一个接着一个提着小水桶向前走,快速到达终点,将水倒进大桶里,
然后返回站到队尾。
3、以不将水洒出,并先将大桶住满水的一组为胜。
活动三 给小鱼圆梦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水资源被破坏所带来的影响;2、培养幼儿爱水、节约水、不污染水的良好习惯;3、培养幼儿动脑筋、想象力等能力;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模仿能、动手的能力、创造能力和绘画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故事《小鱼的梦》;2、收集“水污染对我们生活影响”“保护水”的资料、图片,布置成墙饰。
3、彩笔和纸。
(三)活动过程:
1、听老师讲故事《小鱼的梦》;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一些问题;如:
“原来清清的河水为什么会变浑浊
如:很多人向河里乱丢垃圾:工厂排出很多废
水把河水染黑了;等等。
“河水的污染给小鱼带来哪些一影响
如:小雨快喘不过气了,很可怜,快死了。
“小鱼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它为什么哭
如:小鱼很难过,因为它的朋友都死了,
小鱼很不喜欢脏水,它向往从前那个清澈的小河。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怎样保护水资源;4、教师和幼儿一同设计禁止乱丢垃圾的提示牌;5、教师和幼儿一同圆小鱼的梦:绘画小鱼在干净河中游图。
活动延伸:
1、节约用水提示牌的设计及张贴;2、污水变干净的小实验(用漏斗);3、学唱关于水的儿歌;4、设计一些关于水的小游戏等等。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318/147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