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过程性学生评语推荐阅读:
学生综合素质过程性评价典型事例怎么写吖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过程性评价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学生姓名*学籍号*典型事例对于我来说,这是一节不同寻常的数学课。
在昨天的数学课上老师将一道研究型题目留给我们,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思考一下解决的方法。
回去之后试了几种惯用的思路,却未成功,便没有继续思考。
今天的课上,老师进行了讲解甚至每一处的思考方式都详尽地告诉了我们,我顿时感受到我曾与那么多优秀方法擦身而过,后会有错失了一次锻炼的机会。
年*月*日评语通过你对一节数学课的分析,我感到你对学习过程的理解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体会希望你在本次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以学习实践来获得更大的进步。
年*月*日这次是我在学习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要有求知的态度要有勇于实践的精神*年*月*日*同学非常棒,我们大家看到了你的变化后,也坚定了改变自己的决心,我们会向你学习。
年*月*日说明:1.评价内容在相应的□内涂黑表示。
2.典型事例栏内要清晰描述事件发生过程、内容等信息。
3.评语栏内填写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区评价等相关内容,并注明评价主体和评价时间。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过程性评价表”怎么填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过程性评价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学生姓名赵宏伟学籍号2302292007010213典 型 事 例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节不同寻常的数学课。
在昨天的数学课上老师将一道研究型题目留给我们,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思考一下解决的方法。
回去之后试了几种惯用的思路,却未成功,便没有继续思考。
今天的课上,老师进行了讲解甚至每一处的思考方式都详尽地告诉了我们,我顿时感受到我曾与那么多优秀方法擦身而过,后会有错失了一次锻炼的机会。
赵宏伟 2009年12月15日 评 语通过你对一节数学课的分析,我感到你对学习过程的理解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体会希望你在本次分析问题的过程中,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32636366以学习实践来获得更大的进步。
李洪雷 2009年12月25日这次是我在学习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要有求知的态度要有勇于实践的精神 赵宏伟 2009年12月25日赵宏伟同学非常棒,我们大家看到了你的变化后,也坚定了改变自己的决心,我们会向你学习。
齐美慧 2009年12月25日 说明:1.评价内容在相应的□内涂黑表示。
2.典型事例栏内要清晰描述事件发生过程、内容等信息。
3.评语栏内填写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区评价等相关内容,并注明评价主体和评价时间。
如何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实践,获得自身能力、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的发展。
但这并不是说学生的实践活动就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没有教师的组织与指导,再好的课程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教师的组织与指导是完成课程目标的基本条件。
教师的组织与指导包括:活动前期准备阶段的组织与指导;活动过程中组织管理与指导;总结交流评价展示阶段教师的组织与指导。
如何才能有效的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要理解这样一个概念: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及其特点是什么
国家《课改刚要》与《指导刚要》是这样定义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从其定义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单纯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
涵盖的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从定义及涵盖的内容来看它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生成性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就其性质及特点而言,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大的方面来讲应该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的组织学习,再一个就是学生的学习。
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般流程可以总结为这样两条线:
一是教师组织学习,包括:
1.确立活动主题
确立活动主题时一定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要立足学校特色,能够切实可行易操作,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2.确立活动组织形式
活动过程中独立探究活动,还是分组合作活动,还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活动,要根据主题活动内容灵活选择)。
3.设计活动方案或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题研究背景,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人员分工,研究过程设计,研究成果展示形式,主要文献参考等
设计活动方案很重要,其实它就是一个指导性方案,它可以引领你一步一步开展活动,能够使活动开展不走弯路,少出现偏差。
教师活动开题报告的写法和学生开题报告写法大同小异,这里不再说了后面还要讲到。
4.组织开展实践活动
包括学生学习这条线,从指导学生选题,写子课题开题报告,活动的实施与监督,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最后结题,实际上本环节基本囊括了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
5.汇总、组织交流活动成果
6.反思活动过程
7.撰写结题报告
二是学生的学习,包括:
1.选题(确定主题下的子课题)
2.开题(写开题报告并进行策)
3.进行实践活动(活动实施,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4.结题(写结题报告)
5.展示汇报与交流(活动总结交流)
6.反思
开展活动分两个方面并不是说两条线各自独立的,而是两条线起头并进,互相融合在一起的。
从活动流程来看,要想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教师要确立好活动主题,选择的主题要切实可行,易操作。
并且要做出主题活动总体规划,写好开题报告。
接着要组织学生进入活动准备阶段,首先选题,辅导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三件事:指导选题;指导分组(也可以不分组,可根据活动内容灵活选择);指导学生编写活动设计。
1.指导选题。
选题时建议把活动主题分为几个子课题来进行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自主选题,但不能放任自流。
辅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自身学习、生活来选择活动主题,把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研究的主题。
选题要有新意,有特色,子课题切入点要小,挖掘要深,可操作性要强。
比如,二年级九 班苏 老师选择的主题内容《曲艺》研究,曲艺的种类太多了,这个课题就给了孩子广阔的施展空间,比如相声、快板、山东快书等等范围太广了,可以让孩子海阔天空的寻找资料。
可以分为几个子课题来研究:曲艺的种类;曲艺传统剧目有哪些;传统剧目的特点;曲艺传统剧目发展史;作为地方戏种莱芜梆子是不是曲艺啊等等,把主课题分成若干个小课题,便于学生把握,使其操作性更强一些,从而避免开展活动顾此失彼,肤浅,走形式这样一种弊病。
2.指导分组。
是否分组可根据活动内容而定,有的不适合分组咱们就不分组。
分组时不能放任学生随意分组,要通过调查,观察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学生有什么爱好,有什么资源优势(摄像机,照相机),有什么社会关系啊等等,要请一些自身能力及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交往能力,协作能力强的学生去组织学生小组,建议他们组组的时候要兼顾不同方面的同学。
分组的意义就在于,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子课题,每个同学都有事做,活动比较具有针对性,也能保证活动的效果。
比如:曲艺研究,一个小组研究曲艺的种类,另一个小组研究中国曲艺传统剧目有哪些,都经历了什么发展历程等等分成好几个组,把主课题分成几个小课题来研究这样便于学生操作。
3.指导学生编写活动设计方案或开题报告。
研究课题选好了,每个小组的活动任务也已明确,接下来就是指导学生编写活动设计方案或开题报告。
编写活动设计或开题报告是教师对学生活动的具体指导方案,是开展活动的重要依据,分哪几个阶段,什么时间,做什么,怎么做都要通过开题报告来阐明。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活动背景。
活动背景撰写可以重点体现两个方面: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
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
背景材料必须是社会发展中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还有人们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以及学生成长中的热点等等,写的时候可以直奔主题,提出问题,也可以交待探讨主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也可以对背景材料进行高度概括之后点出背景材料所隐藏的问题,要注意,要告诉孩子需要探讨什么,需要探讨哪些具体问题
最后要解决什么问题等等,设计要有指向性,问题性和引导性。
比如:景 老师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与世博会同行”,那就是2010年比较热门的话题,备受世人关注,开题活动背景,景 老师是这样写的:当世人的目光全集中在黄埔两岸时,亿万华夏儿女的心沸腾起来了,作为新世纪的“四好少年”我们没有理由不关注世博会,了解世界,去感受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去感受世界未来。
2002年申请世博会成功以来,集世界智慧,举全国之力,我们与世博会一路走来,让我们在已知世博会的基础上,继续同行,走进世博会,通过看电视,上网搜集资料,调查访问,让不了解世博会的人认识世博会,让了解世博会的人,走进它,最终能在科技、人文、艺术、环保、未来等方面收获此活动的成果。
这段背景描述既有世博会内容的高度概括,又有方式方法的引领,设计问题就比较具有指向性和引导性)
二是活动目的
与学科教学目的一样,也应该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发展来设计。
不同的活动内容,应确立不同的目的要求。
比如:“走进世博会”景 老师指导学生确立了四个目标
1.了解世博会的举办意义。
2.了解世博知识,世博产品,开阔学生眼界。
3.了解世博会莱芜参展产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
这四个目标,知识、能力、情感几个培养指标都涉及到了,目标的确立比较全面。
三是活动实施计划
这也是开题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
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步骤及活动采取的方式方法等。
教师可以以建议的形式指导学生去写,一般应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开展活动用什么方法,采取什么方式,具体的在实施活
动过程中都有那几个步骤
分几个阶段
每个步骤每个阶段做什么
解决什么问题
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求
老师要指导帮助学生设计好。
这一部分写的越详细越好,这样才更具有指导性
不管采用什么方法,什么形式,它只是对学生提供一个参考,只是一个指导性意见,学生可以全部完成,也可以全程参与完成,也可以分小组分任务部分完成,视其能力而定。
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来作为活动参考。
四是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
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要根据主题活动内容而定,可以是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制作的模型、图片、视频资料等
以上四点是主课题下的子课题开题报告的基本组成部分,综合一下形成图表,如图:综合实践活动开题报告
年 月 日
课题名称
主课题
子课题
班级
小组
组长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及分工
姓 名
承担任务
活动背景
活动目
的意义
活动
计划
研究成果展示形式
4.活动实施阶段
活动实施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比如帮助学生设计活动过程记录表,访谈记录表,调查报告表,研究成果报告表调查问卷表等等一系列表格,所有准备工作完毕,接下来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按计划按分工进入活动的具体实施阶段。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具体方法指导,特别是活动中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能置之不理,不能放任自流。
以免中途夭折,半途而废。
活动过程中的随机指导很重要,教师要随时帮助、予以鼓励,并且还要适时的进行调整,防止走弯路,费时费力。
活动中教师要加强过程性管理与监督,要严格按照过程环节要求去做去落实,防止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抓没捞,没有计划性。
要及时提醒学生完成各种表格的填写工作,要让学生边活动边总结边记录,要对活动资料及时搜集及时整理,教师要亲自查看学生搜集来的资料,要查看各种调查表格填写是否齐全完整,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秋后算账。
同时还要及时进行评价。
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方法有收集资料、采访、调查等等
收集资料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资料的检索,加工和整理,记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让学生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要选择一种便于自己查找的检索方法,要使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资料的主要内容,还要注意资料来源标明出处。
记录资料的方法大致有摘录,写提要,写感想等。
第二个研究方法是采访,采访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采访对象,确定采访内容,确定采访方式、正式采访、做好记录几个环节。
做采访时要注意人员分工,谁做采访,谁做记录,谁做拍摄、谁做录音,分工要明确。
除此之外还要设计好采访的问题,并做好记录,记录要记要点、记易忘点、记疑点,记采访对象原话,记典型情景。
比如:刘 老师设计的采访毕校长的活动,设计环节就很好,就很有代表性(见幻灯片)。
第三个研究方法是调查。
调查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调查内容是什么,调查对象是谁啊,还要拟定好调查提纲,设计好调查问卷。
设计问卷要注意其合理性,要具有普遍意义,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容易操作。
最好多才用选择题形式来进行。
完成调查以后要及时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通过整理原始数据,形成调查结论,阐明自己的观点,并且撰写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内容大致包括:调查背景、调查时间、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参与人员,调查过程、调查结果、调查感想或体会等八个方面。
通过开展活动,学生获得第一手活动资料,接下来就进入学生结题阶段。
5.组织学生结题
本阶段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撰写活动报告,小论文等,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
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撰写活动报告时,老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不能越俎代庖,切忌成人化。
6.活动展示。
第六个环节是活动展示阶段,活动展示的形式有很多,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活动特色选择合适的展示形式,比如多媒体、ppt课件、flash课件、网页、小组汇报、手抄报、展板、展示册、实物标本、辩论会等等,展示时,教师要掌握课堂展示汇报组织形式,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对学生加以训练,使学生学会汇报方法掌握汇报技巧。
7.反思。
最后一个环节是反思阶段,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指导学生写活动心得体会,尝试整理活动案例。
教师要进行自我反思,撰写案例和结题报告,并做好分析和总结。
活动案例是教师成果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也是教师相互间交流、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案例编写同时又是教师教科研水平的重要体现。
一个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一般包括活动设计、活动过程、课堂汇报实录、教师反思、案例点评等。
以上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几大环节。
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一般的活动课,其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评价阶段。
其活动实施大部分是在室外完成的,因此很容易使教师步入一个误区:片面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到教室外,到校外去调查、访问、考察、活动,然后回到学校,回到教室,把收集到的资料展示出来就是综合实践活动了。
结果是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盲目活动,缺乏真正的深度体验,综合实践活动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我们教师要走出这个误区,要有效地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要充分的利用咱们
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个人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
而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它贯穿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如何贯彻国家课改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改理念,做好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借鉴有关学科专家理论指引,展开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具体阐述,总结一些操作实践性强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方法,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推动力。
实践证明,要想有效的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必须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如何 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发展性学生评价,我总结了以下几个环节:确定学生评价主体,确立学生评价目标,科学选择学生评价内容、设计学生评价工具、灵活运用学生评价方法和呈现学生评价结果进行反馈等环节。
这些评价的环节紧密联系,相互制约。
明确的评价目标和内容是选择评价方法的基础,笼统或琐碎的评价标准将不利于数据和资料的收集,而没有准确、有效的数据,就不可能达成正确的评价结论,从而影响对学生的反馈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必须针对不同内容的主题活动目标选取恰当的评价方式方法,并利用评价反馈改进工作,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科学选择学生评价内容明确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内容是实施评价的开始。
评价内容是通过评价目标体系体现出来的。
从课程实施指导纲要到评价目标,再到评价指标是一个评价内容不断具体化的过程,体现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水平和把握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内容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社会实践、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劳动态度与习惯设计与操作技能在确定学生评价目标,选择评价内容到指定评价计划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几个基本问题:首先,为了拓展和加深学生的实践活动和体验,教师事前要考虑评价什么,怎样评价,如何引导学生自身进行主体性活动,以及评价的具体方向和线索是什么。
而且,在教学活动的实际过程中,还要考虑怎样加深和拓展学生实践的思考和行为,考虑如何评价学生学到了什么。
其次,从重视每个人的即时评价到进一步到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兴趣、态度、行为的评价,要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能够进行自我评价,并重视对学生自我评价方式的指导,努力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建立一种“交互立体”的关系。
最后,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局限在一个单位时间里或一个单元的短时间的过程评价,而是要重视对其发展过程进行长期观察的过程评价,即体现评价的动态发展的过程性。
因此,教师在指定学生评价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评价的实践,评价的情景,选择哪些活动情况进行评价,采用哪些评价信息为基础进行评价,如何灵活地运用其评价结果进行活动教学指导等等这些具体问题。
(二)设计学生评价工具评价工具是收集评价资料的直接的依据和手段,设计评价工具是保证评价工作有效实施的基础和前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设置的课程,又因该课程的特殊性,所以没有现成的评价工具,需要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
就目前来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用得比较多的评价工具通常是评价表。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性评价形式多样,如有的老师为了做好学期总结性评价,设计的评价工具包括:“我的自画像—亲切的足迹—我有一双灵巧的手—我的‘八宝袋’—我最值得自豪的事—我给自己提意见—我眼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等7个栏目,引导学生将全学期经历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反思。
同时,每个栏目中还有学生互评、教师的指导性评价,为促进学生开展下阶段的活动打下了基础。
借评价工具来评价学生,评价工具既要简单易行,便于老师长期、经常坚持,又要受学生喜欢,便于激励学生。
(三)灵活运用多种学生评价方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方法是质性评价方法,它着重对学生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如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
无论选用何种方法,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
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
在具体操作中,“成长记录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
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无固定的实施模式,也不可能有一个十全十美的方案概括各学校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
下面是从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实施的几个步骤,提出分阶段评价的建议。
即以“实施前评价—确立指标;实施过程中评价—监控检查,交流研讨;实施总结评价—汇报展示,交流分享”三个阶段评价形式进行。
(四)呈现学生评价结果,进行反馈评价中的反馈环节对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评价反馈,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还有可能得到教师、同学和家长对改进自己的学习所提出的建议,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并从中获得积极的亲身体验。
在学生有意义去做一项研究或在开展某项活动中,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对他们当中好的创意、好的做法要多加鼓励。
诸如“你这样做不错
“老师很欣赏你这样做”、“能向大家介绍你这个很棒的想法吗
等等这些充满磁力而鼓舞人心的语言是对学生们最好的评价。
当然,我们的评价也不能仅定位于在成功上,学生们经过积极大胆的实践,成功固然好,但失败也不是坏事。
我们的评价要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发展,要正确引导学生如何面对失败,要懂得给予每一个孩子追求体验成功或失败过程的机会。
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长是指老师还是学生
一、问题的提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理论基础的探索已有部分成果问世,如张华的《经验课程论》。
〔2〕与其具有政策的保障和理论的支撑相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经验几近空白。
本实验是2001年我们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小学做的一个课题研究,也是我们承接的教育部“研制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课题的实验部分。
该实验的目标是:(1)研究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2)丰富和完善即将推出的“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确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及实施框架,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推广提供例证。
二、实验的(一)课程的总体构想1.课程目标(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课程原则(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
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2)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实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的整合;(3)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4)鼓励并支持学生发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5)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3.课程结构基于小学课程综合化的要求,并着眼于实现课程结构的年段衔接,实验尝试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一、二年级的呈现形态为“品德与生活”),从而构建小学—一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完整体系。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开发的三个维度:自然、社会与自我,课题组规划出东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结构(见图1)。
4.实验步骤第一阶段(2001年2月~7月):通过随机抽样,分别在三、四、五年级选择一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进行跟踪。
实验班按照“探究自然世界、关注社会生活、感受自我成长”三条线索综合实践活动。
第二阶段(2001年9月~2002年1月):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由点到面的过渡。
一、二年级按照课程结构中的规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原实验班(五年级已毕业,三、四年级分别升为四、五年级)基于先前的经验开展无主题活动。
除此之外,其它班级(三年级以及第一阶段的非实验班级)依然按照“探究自然世界、关注社会生活、感受自我成长”的线索实验。
第三阶段(2002年2月~7月):全面铺开综合实践活动,执行课程结构的整体设计。
(二)课程的组织与实施1.课程的准备阶段(1)培训教师。
学校聘请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参与、协商,与教师共同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线索与操作方式。
(2)保证课时。
通过合理统筹,确保实验班每周五下午的三课时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专用课时。
(3)设置机构。
成立由科研室牵头,包括德育处、少先队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大组”。
(4)物质准备。
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为学生的实践工作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购置档案袋,存放学生的各类资料、成果和教师对活动的建议、评语,以此记录学生的活动过程和成长足迹。
(5)动员家长。
召开家长会,发布校报《东方桥》专刊,取得家长对课程开设的理解与支持。
准备《家长建议书》,使家长有机会参与课程建设。
2.课程的实施阶段一、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多采取整班活动的形式,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活动。
三至五年级则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从旁协助。
本文仅报告3—5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
(1)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实施框架(见图2)(2)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探究自然世界●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问卷(调查表一)创设问题情境,经由小学生的自主选择确定活动的方向。
通过对问卷进行分类安排活动组织形式。
按照学生的回答把调查结果分为四类:独立研究某一事物;合作研究某一事物;同一研究对象,部分学生要求独立研究,而部分学生希望合作研究;只有一个学生选取了某一研究对象,但又希望与其他同学合作。
前三种类型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确立活动组织形式。
第四种类型首先在同学中征求合作伙伴,尚无结果,可由某一教师与之合作。
调查表一这是我想研究的
独立研究者或研究小组选定指导教师。
由教师在指导学生缩小选题范围,明确活动项目,详细规划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填写问卷(调查表二)。
同时制作档案袋,由学生填写档案袋的封面内容:课题名称、研究人员、合作伙伴、分工情况、指导教师。
调查表二我要有个计划
学生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
必要时,由教师或家长陪同。
将收集的资料、图片、监控图表、家长建议书、教师评语以及研究成果等归人档案袋。
教师通过“天天进步—我的小档案”监控学生的活动过程,同时在详尽观察的基础上,完成对学生的“即时评语”以及对“典型个案”的追踪。
调查表三天天进步—我的小档案●在对材料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进行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分作品展示(剪贴报、模型小制作等和主题活动展示(活动介绍、演讲、表演等)两种。
由班主任统筹安排,指导教师与学生商议确定活动成果展示的内容及具体方式。
展示后,教师对学生的成果作出评价。
教师提供反思问卷(调查表四),由学生反思活动历程,记录活动体验与感受。
关注社会生活●走向社会,通过对家庭、班级、学校或社区的广泛调查,确定并记录大致的选题范围。
依照学生确定的范围进行分组。
考虑到小学生的独立活动能力为便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考察,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活动主题要相对集中,不易过多。
活动小组成员选择指导教师,并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共同规划具体的活动主题和详细的活动方案(调查表二),同时制作另一档案袋。
在教师或家长的协助下,通过广泛的社会交往、考察、体验活动活动历程,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
同时,依然使用“天天进步—我的小档案”进行全程监控,做好档案袋的归类存档工作,使用“即时评语”保证家校的沟通。
指导教师与学生商议确定展示的内容,展示的形式由学生自主决定。
展示中,通过即兴提问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成果,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与家长作为鉴赏者参与其中。
展示结束后,学生现场讨论。
各小组成员依照教师提供的主题,在交流、研讨、评论的基础上对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
感受自我成长●利用问题(你愿意让别人了解你的经历吗
你想知道你在别人眼中是怎样的吗
引导学生确定这一领域的活动主题—“别人眼中的我与我心目中的我”,通过回顾、考察自己的整个成长历程,尤其是感悟自己在综会实践活动中的成长心得,自我认识的过程。
考虑到小组成员彼此的交往基础,这一领域依然保持“关注社会生活”实施领域的小组搭配。
根据调查表一,从“我眼中的我”出发,初步规划自我反思的具体内容。
同时,为了解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在同学范围内,通过组内抽签确定将对自己作出评价的某位同学,在家长和教师范围内,由自己决定对自己进行考察的家长和教师人选。
通过买践活动完成调查表五。
回顾成长的岁月以及某些重要的细节,对自我进行深刻的省察并以坦诚的心态征集、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评价和意见。
找出自我认识与他人认识之间的距离。
在对双方认识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反思现实的自我,设计未来的理想自我。
以多样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长足迹、特长及性格,开诚布公地讲述自己在总结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自己所做的评价和对自己未来形象的设想。
组织师生、同学讨论会,就“自我评价是否符合实际”、“自我设计是否符合未来的发展”等问题讨论,反思自我评价的真实性与自我设计的合理性。
(三)课程的评价1.评价特征(1)评价成为课程的有机构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再是外在于教学与学习的环节,它与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
档案袋评价的使用以及每一活动领域最后的反思环节无不体现出这一特征。
尤为突出地是,在“感受自我成长”领域,课程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的实现又内在地建构了这一领域的课程内容。
也就是说,评价的过程成为课程创生的过程,而课程的就是在执行评价的功能。
(2)强调评价的过程性采用学生记录“天天进步—我的小档案”或教师给予“即时评语”等措施使评价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
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
(3)倡导评价的多元化在实验中,首先鼓励小学生多样的活动方式以及成果表达方式。
其次,采用了档案袋评价、展示性评价、研讨式评价等多元的评价方式。
再次,追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对学生的评价包括来自家长、学生自己以及指导者等多方面的信息。
对教师所进行的评价则采用了学生评价、教师自评和行政评价等不同的形式。
(4)注重评价的反思性在每一活动领域结束后,通过发放问卷以及召开师生讨论会、同学讨论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得失,恰当地规划未来的行动。
同时,教师通过写作案例,反思自己的指导策略。
2.评价方法根据表中各项内容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通过前后评价结果的比较反映学生和教师的进步情况。
(1)学生评价姓名:性别:年级:日期:(2)教师评价(见下页)(四)课程的管理1.设置协调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门机构东方小学专门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大组”这一机构,并规定了课程管理的实施流程(图3):校长室负责对课程的开展进行统一的协调;科研室负责培训、鉴定教师的工作;课程的组织与落实以综合实践活动大组为主体,德育处、少先队亦包括在综合实践活动大组内。
大组设立组长一名,负责召集大组其他成员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监督年级组的工作;年级组长负责与本年级各班班主任协商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班主任负责整体协调、管理各小组的活动。
2.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1)师资配备制度。
按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的要求,教师全员参与,实行“团体指导,协同教学”。
校长亦担任课题的指导工作。
(2)项目责任书制度。
考虑到学生活动小组的数量,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必须指导两个以上的小组。
指导教师与科研室签定项目责任书,科研室定期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
(3)教师工作量制度。
班主任作为本班各小组指导教师的召集人,每周加两个课时。
(4)教师奖励制度。
根据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及指导学生的态度、能力和效果等对指导教师进行团体奖励或个人奖励。
(5)教师教研制度。
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定期召开研讨会。
一至五年级各年级组每周安排一课时开展年级组教研活动。
如何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评价
如检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从学生收集到的资料,从学生的自我陈述,从小组内的自评互评,从学生的记录等等,这是一个全方位的展示。
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是为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代表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地把活动过程中展示给大家看。
要展示学生的事先准备。
这时,教师就给予密切指导,并随机评价给学生以信必。
如在
“我是谁”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到底我是一个什么人呢
学生通过访问,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
他们或展示特长,或表演小品、相声等,这些节目在编排时,老师在旁边悉心指导,同学也互相提醒、鼓励,学生在展示会上,便会博得大家的好评。
因此交流展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为评价实施架起了一座“立交桥”。
二、自我表现性展现活动
自我表现性展现活动是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过程。
活动主题不同,活动过程和方法也有差别,自我表现性展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最常运用的有如下几种形式。
1、充分利用教室,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环境是开放的,学生感受与体验也是丰富的,对于它的评价也应该是开放的,在实践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展示并评价使学生将实践活动中丰富体验与收获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出来,满足学生对评价的需要。
如将学生活动中的照片贴出来,办一个摄影作品展,学生所写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所办的手抄报也可一起展示出来等等形式。
还可以在班级上设置“小制作橱窗”、“进步展示”等。
案例:《资源共享栏”真好
学会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对于以研究性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我布置学生回家查找有关“地球患了什么病”、“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含有哪些对空气污染的成份等资料。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
1、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劳动技术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一般劳动技术能力的教育,进行现代职业意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就业选择的指导。
3、社区服务主要通过学生在本社区以集体或个人形式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进行社会责任意识、助人为乐精神的教育,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4、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精神。
学校可以结合实际,为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创造条件。
扩展资料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1、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其内容与学生个人的生活或现实社会紧密相联系,往往表现为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性问题,要解决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学生不可能到书本上去找现成的答案,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去发现,才能找到可能的答案。
2、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展开很少从预定的课程目标入手,它常常围绕某个开放性的主题或问题来展开。
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便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生成性”的集中体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综合实践活动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过程性评价表”怎么填
我是刚毕业的,也添过,你说的再详细点,我可能会想起我是怎么添的。
应该就是说一件能体现出你素质高和品德好的事。
评语就是对这事进行一下总结
如何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意义
1.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是调整课程设置、完善课程内容、落实课程目标的需要。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评价,有助于转变教育观念,从而自觉地从传统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与发展,也有助于挖掘教师的潜能,促使广大教师尽快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特点与规律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活动主体了解目标在活动过程中有多大程度的实现,从而克服目标不能在活动过程中得到验证和通过最终结果去验证活动质量周期过长的缺陷。
在此意义上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评价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是课程管理的重要手段,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可以总结和吸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与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调整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实践依据及理论基础。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原则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在评价时,应重参与、重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和过程性,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以及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
总的来说,应遵循以下评价原则。
1.参与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的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同时重视学生自觉参与评价。
2.过程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
3.综合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由4个部分组成,而各部分的教学目标 又包含各自的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要求,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内容、要求、过程和结论都应是综合而全面的。
4.自主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贯彻自主思想,要以学生自主发展为出发点,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
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既是实践活动的参加者,又是实践活动的设计者和创造者,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具有第一发言权。
因此,学生的自主评价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让学生学会积极的科学的自我评价,应当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任务之一。
5.激励原则。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
案例:小明的遭遇
小明最近越来越不喜欢上综合实践活动课了,因为他遇到了这么几件事。
事件1:
小明特别愿意做数学作业,因为每次数学作业只要全对,数学老师就会给他一个醒目的100分。
一旦达到10个1 00分,还会领到一张奖状。
而自从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以来,他付出了很多,但由于成果不明显,从来没有得到过老师的赞扬。
小明所在的研究小组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研究制订了家乡发展方案,但这个方案最终只是得到了老师的几句轻描淡写的口头表扬,小明心里有点失落。
事件2: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汇报时间就要到了,但是小明所在的研究小组由于研究得过于深入可能要延迟一段时间,结果受到老师的批评。
老师说,任何事情都不能搞特殊,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研究任务是因为不够努力,态度不认真。
小明所在的小组希望老师能想办法让文化局的刘老师看到他们的研究成果,让他来评价,哪怕得到的是批评也不后悔。
可由谁来评价是老师决定的,从来没有学毕自己选的先例。
事件3:
老师规定每一个同学都必须加入一个合作组。
小明经过努力,终于有一个小组接受了他,但是这个小组却没有分一点任务给他,因为他们觉得小明只会“越帮越乱”,后来该小组的活动成果得了优秀,但小明心里却不是滋味。
综合实践活动之前,老师发了一张评价量表,小明觉得其中一些评价项目不是很合理,其他同学也有跟他相似的感受,但小明拿不定主意是否要跟老师谈自己的看法,因为他有些害怕。
事件4:
小明所在的小组进行了讨论、计划、参观、采访、实验、制作、展示、调查和评比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但最后的成果评比却是小刚获得了优秀。
大家都知道,小刚的成果是在网上查找了一些资料以后拼接而成的,小明有些不大服气。
小明所在的合作小组实在是很不容易。
一开始小组成员之间出现了矛盾,小明想方设法解除误会,后来组员之间磨合得越来越好,配合越来越默契,讨论中,思维碰撞后经常闪现智慧的火花。
尽管老师最终肯定了他们的活动成果,但小明和他的组员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评析:
小明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所产生的困惑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这些“问题”与“困惑”直接促使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进行反思。
由事件 1中,我们可以看到因为教师没有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从而使得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受挫。
事件2中,教师没有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和生成性,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硬性规定在统一的范围内,不利于学生的深入研究,而且也没有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权利,违反了过程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
事件3中,教师没有很好地遵循评价的参与性原则,并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并且也没有提供足够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之中。
事件4中,教师明显违反了评价的过程性原则,不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只关注到了活动的最终结果。
总的来说,以上案例中,教师没有能够很好地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各项原则,从而影响了学生活动的积极主动性,降低了活动的质量。
为此,教师们应该引以为戒,反思自己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是否也有着类似的错误或不足,并进一步思考,如果你是上述案例中小明的老师,你将会如何解决小明所遇到的困惑,如何通过评价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展开。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要求
1.注重收集、分析学生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资料及数据
要求学生注意收集和积累研究过程动态的、真实的和完整的记录,这些记录包括研究方案、调查材料、小型设计、实验观察数据、读书笔记、学结和心得体会,等等。
这些记录是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评价不可缺少的重要素材,也是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重要依据。
2.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提出改进计戈Ⅱ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与学生的学习密切结合,与教师的指导密切结合;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与反思,成为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教师也要善于从学生自身作品的记录、自我评价中,把握每个学生学习的状况,从中发现学生需要指导的问题,改进指导方法,改善教学。
3.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过程中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视过程的课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体验、收获是课程所追求的。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重视实践研究报告和成果的展示,而且要特别重视选题阶段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全过程每个阶段均在评价的范围之内;不仅重视课题研究的直接结果,而且要重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多种能力与品质。
(2)个人与小组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之一是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课程学习主要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因此,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首先以小组成绩为基础,然后兼顾个人表现,通过自评和互评获得个人成绩。
(3)评价周期与时空的关系。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提供更多的机会,保持适当的弹性,让他们充分体验研究的过程,了解研究的方法。
一方面,不能以学生一个阶段的实践为永久的评价参照;另一方面也不能仅仅以学生某一次研究的得失来给学生下定论。
(4)多元主体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广域的课程,它所涉及的主体是多元的,有校内教师、校外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有学生家长,也有其他社会主体。
多元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它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习反思,有助于培养其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策略(一)如何理解评价的基本理念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诸多问题日渐显现,其中评价问题逐渐成为课程实验深入的瓶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怎样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如何对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以及如何对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管理进行评价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课程实验的纵深推进进程,同时也影响着广大学生、教师素质的和谐发展。
那么,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应该理解和把握哪些评价的基本理念呢
[案例呈现一]某学校按国家课程计划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课程,虽然困难不少,但也算保证坚持按计划开课。
一天,学校教科室主任召开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会议,打算专门讨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问题。
结果出乎意料,很多教师都不知道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他们觉得能够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常开起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根本没时间去顾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问题。
其实,这所学校自每个学期开始,都制订了很多计划,想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搞好,但在实践过程中,经常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比赛,把计划全打乱了。
担任这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往往既承担其他所谓主要学科的教学,又当班主任,有着较繁重的教学任务,所以该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往往成了搭车课、机动课,教学现状也常常是虎头蛇尾的。
一些教师只想着能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起来,把任务完成就可以了,没有花很多心思去考虑怎样对这门课程进行评价。
如果非得谈评价,那就是每次活动后,教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给予一些口头表扬(引自董洪亮主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诊断》,有删改)[案例呈现二]课程改革工作已经进行了一年,回过头来看看,在这艰难的征途上,可真是酸、甜、苦、辣,说也说不完。
虽然累了些,但是看着孩子们绽放着笑脸,一天天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教师,我感到很欣慰。
开学没多久的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改作业,突然听人喊道:不关我的事
那霸道又充满稚气的童声使我不禁抬头望去,只见一名学生推推搡搡地把另一名双手叉腰,嘴撅得老高的学生带到了我眼前。
这不是吴希帆吗
没等我开口,吴希帆便指着对方的鼻子边哭边大喊:不关我的事,这不是我的错
原来,吴希帆下课时使劲掐了同座的手,还把责任推到同座身上。
天啊,这简直就是歪理嘛
我好说歹说才把他劝住,但我知道,他并没有心服口服。
当学生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吴希帆也总是毫无根据地指责对方,我天天想着怎样说服他,可成效不大。
与吴希帆性格相似的孩子还真不少,这让我陷入了苦恼之中。
直到三年级,课改的春风令我豁然开朗了。
教育包含多边的联系,单纯的说教是行不通的,得调动各方,用多种形式的评价使学生在体验中全面、和谐地发展。
首先,在课堂上我力求做到与学生平等交流,做教学的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
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及时给予鼓励,使许多原来不敢发言的学生受到激励,在师生和谐的关系中营造出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
对于好表现的学生,我不仅及时给予关注,更让大家对其进行评议,找出他的优势和不足,让他在集体的氛围中自我反省。
吴希帆同学就常得到学生们中肯的意见,渐渐地,他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了。
此外,我还注意调动家长力量进行评价,每周让家长以便条的形式反馈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得到家长好评的学生将被给予奖励。
杨嘉盛同学的母亲说:孩子很在乎我对他的评价,总希望我给他签好的评语,在家的表现也好了。
以前,我无论怎么说他,他都不当一回事。
还是老师这方法好。
是啊,师生、生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校外人士的交往互动,这新的教育理念使我尝到了甜头。
学生正在这多方的评价中、不断地反思中茁壮成长。
其次,注重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在生活体验中获得教益。
现实生活中的点滴发展变化,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有所收获。
时值植树节,我号召学生开展编写护绿短语的活动,选出优秀的设计制成小牌安放在绿地中。
学生们积极参加、反复斟酌,其实他们和教师一样并不在乎这件事的结果(是否选上),而是重视在活动过程中得到的来自教师、同学及家长的肯定,可帮助他们形成环保的、健康的意识。
吴希帆同学和一些五年级学生一起参加了广西电视台的《小鬼当家》节目录制,冒着烈日在柳州市街头、在行人赞许的目光中为失学儿童义卖、筹款。
看了那认真、感人的场面,谁能想到他就是三年前那个心中只有自己的学生呀
(广西柳州市公园路小学潘柳玲)发现研讨从案例一的现象背后我们不难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问题确实非常棘手。
很多教师在课程评价的意识、观念和方法上理解不到位或是存在着一些误区,加上某些教师行动中的惰性思想,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问题研究相对滞后。
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当然有很多,除了学校、课程研究管理部门的教研指导力量薄弱,指导针对性不强以外,作为课程实施主体的教师也有着一定的主观原 因只管上课,不太关心效果如何,一味地习惯等、靠、要是一部分教师的职业通病。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指导,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这个边缘课程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颇低,教学研究乃至评价研究状况也就可想而知。
此外,就算是有些学校、有些教师想在评价方面有所尝试,但苦于缺少较为专业的技术引领,因此所做的还是表面功夫,研究终以浅尝辄止而告终。
案例二中的这位教师是既上语文课又上综合课,在课程改革的机遇中,她选择的是思考和发现。
从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在不断尝试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还研究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力图使学生在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中获得鼓励与精彩。
无疑,这样的尝试是值得肯定的。
由此,我认为,正确地引导帮助教师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内涵,树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基本理念,掌握一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法是教研工作的重要任务。
理论提升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环节,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评价,有助于转变教育观念,全面落实、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有助于挖掘教师的潜能,有助于学校的文化重建及特色发展。
因此,要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水平,建构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机制至关重要。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不同于学科课程,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有其特殊性。
其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一)发展性 评价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协商共建,充满民主与平等的过程,是最终落实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过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评价方式多样、评价项目多元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
正确地引导帮助教师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内涵,树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基本理念,掌握一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法是教研工作的重要任务。
因此,作为新设置的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也要求树立发展性的课程评价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发展性,体现在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上,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最终实现课程评价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
发展性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情感、意志、兴趣、习惯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二)整体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
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提供对课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实践于教学。
此外,在评价方法的选择运用上我们也要把握整体观,要注意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以保证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中包含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诸要素所体现的更多是一些主题探究、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操作实验等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传统的纸笔测验根本不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只有用诸如档案袋评定、研讨式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才能对课程与教学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
(三)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包括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的各种活动方式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呈现自己学习结果的形式也可丰富多样。
评价者要尽量使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描述学生的表现,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对于学生评价而言,学生自我、教师、家长、同学、校内外人士都可以成为评价者。
这些不同主体、不同角度的评价将更有利于提供丰富的评价信息,更有利于被评价者的进步和课程的有效实施。
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过程性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形态。
它有别于学科课程注重知识的逻辑呈现与教学,而是不局限于课程教学,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活动,如拓展学习时空,让学生走入自然、走向社会。
在自主探究中,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实践活动能力得以培养和锻炼。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地改进学生的学习,积极倡导动态的过程性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
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或者没有得出所谓的科学结论,只要学生经历的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就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
通过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成功体验的情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既是活动的相对终结,也是活动的持续起点,更是活动的循环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既有利于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有助于挖掘教师潜能,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319/150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