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正文

《苏东坡传》的优美句子,《苏东坡传》优美词汇

《苏东坡传》的优美句子,《苏东坡传》优美词汇推荐阅读:

1. 《苏东坡传》中的好词好句摘抄

·苏堤和西湖之与杭州,正如美女花容月貌上的双眸。我常想,倘若西湖之是空空的一片水--没有苏堤那秀美的修眉和虹彩般的仙岛,一画龙点睛增其神韵,那西湖该望之如何?几百年来的中国游客,春季到来之时,向西湖蜂拥而至,度蜜月者,在湖上泛舟垂钓,或在垂杨之下的堤上散步,以消磨时光。有名的西湖十景包括东岸上的柳浪闻莺;另一景是在湖上的小岛上,由苏东坡兴建的,叫“三潭印月”。的确是,湖的四周没一个角落不使游客觉得美丽出奇而感到荡气回肠的,晴天也好,在与众也好。

苏东坡不仅仅是一个诗人、画家或是百姓挚友的伟人,他思想清澈,写作优美,作为勇敢,决不为功名利禄动摇,也不因世俗之见而违背自己的意向

·苏东坡正在思索人生的劳苦,忽然瞥见一只苍鹰在天空盘旋的那么悠然自在,似乎丝毫不为明天费一些心思,于是自己盘算,为了功名利禄而是文明的生活受到桎梏镣铐的枷锁,是否值得?在高空飘逸飞翔的苍鹰正好是人类精神解脱后的象征。

·此一巨大的扁圆石头,呈苔绿色,背上满是晶莹的小水珠。青蛙尾尽处为一石洞,其中发出清脆的潺湲之声。

2. 苏东坡传 精彩语段

君子之交淡如水:水没有的味道,但人永远不会对它生厌。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太表白的,真正的朋友彼此不需要通信,因为既是对彼此的友情深信不疑,谁也不需要通信。一年分别后,再度相遇,友情如故。

----------------------林语堂《苏东坡传》

林语堂版绝对是写苏东坡的经典,但并不怎么好看。更多的原因是苏东坡毕竟是个当官的,兼职啥诗人词人画家书法家,他的一生也不过就是在升官与贬谪中浮浮沉沉,比起那些白烂穿越小说和TVB剧确实不算精彩。但这一句让我懂得了真正的友谊,也不会再为离别太过儿女情长。

3. 苏东坡传好词好句

词: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3.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8.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10.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1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13.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14.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5.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16.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17.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9.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20.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2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2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3.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2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2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7.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2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9.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3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1.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32.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

33.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34.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长琴,一壶酒,一溪云。

诗: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3.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

8.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9.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10.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11.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12.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1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4.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15.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16.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17.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18.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19.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0.请得一日假,来游半月泉。何人施大手,擘破水中天

2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文句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晁错论》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前)赤壁赋》

4.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5.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黠鼠赋》

4.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的好词好句有哪些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灵魂之自在确与身体之自在有关联,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灵魂。

他恨邪恶之事,对身为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于心中,只是不喜爱此等人而已,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苏东坡并非不才之人,因而他从不恨人。

苏东坡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但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

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

延缓年老展长青春的第一条规矩,是避免一切情绪上的烦扰。

苏东坡若回到民间,那他就犹如在水中的海豹;在陆地上拖着鳍和尾巴走的海豹,只能算是半个海豹。

生命是某种东西刹那之间的表现,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之间存在躯壳之中的形式。

说他是火性并无不当,因为他的一生都是精力旺盛的,简单说来,他的气质,他的生活,就犹如跳动飞舞的火焰,不管到何处,都能给人生命温暖,但同时也会把东西毁灭。

苏东坡说:“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这是孟子对孔夫子参政态度的概要结语。

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西湖的诗情画意,非苏东坡的诗思不足以极其妙;苏东坡的诗思,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不足以尽其才,一个城市,能得诗人发现其生活上复杂的地方性,并不容易;而诗人能在寥寥四行诗句中表现如此地的精粹、气象、美丽,也颇不简单。

苏东坡去世后,另一个人,姓洪,接他的职位;他对自己的文采颇自期许,他问当年侍候苏东坡的老仆,他比苏东坡如何?老仆回答说:“苏东坡写得并不见得比大人美,不过他永远不用查书。”

我若说一提到苏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363393732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中国的农民和生意人都落入王安石新政的陷阱里了,他们只有两条路走:一是遇歉年,忍饥挨饿;一是遇丰年,锒铛入狱。

5. 求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的精彩语段(越多越好)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

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最好的就是这个~~。

6. 《苏东坡传》的好句赏析10句,一句(原文+赏析)要有250字左右

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解析: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2.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解析: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3.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解析: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

4.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解析: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5.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析: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6.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解析: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7.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解析: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8.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解析: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9.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解析: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10.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解析: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7. 求(苏东坡传)的好段,不过要短,三句

复制了些、 你看有你需要的么 平生最爱东坡文字。

十来岁时,在昆明乡下,初读前后赤壁赋,那是父亲要求我们背的。文中情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临万顷之茫然”,使人如置身其中;议论虽不太懂,却也易读易背,好文章总是容易记得。后来又迷上了东坡诗词,也深慕东坡为人。

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 量,自难忘”,我玩味了几十年,到现在才真的体会了那份量。苏东坡除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学遗产外,还留下了造福百姓的各种工程,我觉得他真是了不起。

其实我的了解很不全面,今年初始,读了林语堂著《苏东坡传》,才了解到他伟大人格的精髓。 写古人的传记,很难。

我们没有见过传主,不认识他,只能凭借文字材料,这就要用得准确。最怕的是,望文生义,断章取义,连编带造,幻想丰富,写出来的是传记作者想象的人物,和传主相距何止十万八千里。

这本《苏东坡传》也是凭材料写的,但它把握了材料的真意,(好在那时还不需要现在这样深奥的“辨伪学”) 一幅幅历史画面都是真实可信的。一部好的传记需要驾御材料的本领,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见识,甚至显示出他自己的人格。

林语堂的名字也是大家熟悉的。惭愧得很,我以前以为,他只是写点中国文化给西方人看,小说也不见得是上乘。

可是这本《苏东坡传》,给了我们一个真实的苏东坡。不只是他坎坷的遭遇,也写出了他的精神,他的性格。

没有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是写不出的。读完这本书,我对书的作者深生敬意。

苏东坡关心人,关心民间疾苦,这是他一生的底色。书中举出他的三件事情,说它们是人道主义的表现。

他被贬谪黄州时,对当地百姓因贫穷而杀死婴儿的情况深为惊骇,写信给太守,呼吁制止杀婴。他在信中叙述了杀婴的情况,并作出建议:“公更使令佐各以至意,诱谕地主豪户。

若实贫甚不能举子者,薄有以绸之。人非木石,亦必乐从。

但得出生数日不杀,后虽劝之使杀,亦不肯也。自今以往,缘公而得活者,岂可胜记哉!” 元佑七年,南方连日大雨,洪水成灾,百姓无衣食,在雨中奔走。

而因为青苗法的关系,他们还背负了很重的债务,债主是朝廷。东坡亲眼看到这种情景,夜不能寐,接连七次上表太皇太后,请求宽免贫民的债务。

这七次表章可以看作一个文件。 他被贬海南,遇赦回到北方时,知道章敦获罪流放,他给章敦之子的复信如下: “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所增损也。

闻其高年寄迹海隅,此怀可知。但已往者更说何益?惟论其未然者而已。

主上至仁至信,草木豚鱼所知。建中靖国之意可恃以安。

所云穆卜反复究绎,必是误听。纷纷见及已多矣,得安此行为幸。

见今病状,死生未可必。自半月来食米不半合,见食却饱。

今且连归毗陵,聊自憩我里。庶几少休,不即死。

书至此,困惫放笔,太息而已。(1101年)六月十四日。”

要知道章敦迫害元佑党人最厉害,把苏东坡一直放逐到海角天涯的琼州。旅途中,多次刁难,不准坐船,经过恳请才能坐一段,还要限定时间。

到达目的地,又不准住官舍,东坡不得不结茅而居。连最初允许东坡暂住官舍的太守也被革职。

现在,章敦获罪,也被放逐。东坡对他的态度是何等的宽容,充满了同情关心。

“闻其高年寄迹海隅,此怀可知。……得安此行为幸”,关切之情,跃然纸上。

林公说这三个文件,是人道精神的三个文献。东坡的人道精神还有多方面表现。

诸如修水利,建医院,舍药方,赈灾等。几乎贯穿了他为官和被贬的全部生活。

书中还着重指出了东坡的民主精神。在他给门人张耒的一封信里,他说:“文字之衰,未有如今日者也,其源实出于王氏,王氏之文,未必不善也,而患在好使人同己。

自孔子不能使人同颜渊之仁,子路之勇,不能以相移。而王氏欲以其学同天下。

地之美者同于生物,不同于所生。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草白苇。

此则王氏之同也。”又在给太皇太后的上书中说:“人虽能言,上下隔绝,不能自诉,无异于马。”

他主张每个人都应该能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说出来,有关方面听不到,人不如马。如果根本没有说话的权利,岂非更不如马。

他和司马光的意见不同,但都不要求别人“从己”。自由发表意见,不算民主,必须要能自己自由发表意见,又能尊重别人发表意见的权利,才是民主。

有一位年轻人问我:“西南联大的时期,三校合作无间。那些人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物,怎么能彼此合作?”我高中毕业那年,正值西南联大解散,我只是联大附中的学生,但因父兄辈在世者渐少,便也常被问及当时情况。

我想,先生们大多对中西方文化都有了解,有很高的素养,知道民主的真谛在不只发展自己,也要尊重别人。也就是现在常说的不仅要做到少数服从多数,还要做到多数承认少数的存在。

如果多数要消灭少数,就算不得民主。这种精神千年前的东坡已经具有,是何等的可钦敬。

东坡的乐观态度给后人精神的净化和鼓舞,在这本书中也得到很好的表现。无论是在黄州的穷乡僻壤或是在惠州瘴疠之地,甚至在大海的那一边的琼州,居无屋,食无米,却还兴致勃勃地和人谈神说鬼。

在惠州,曾建议修建公共水利。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322/154488.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