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sci文章接受评语,sci文章接受到发表流程

sci文章接受评语,sci文章接受到发表流程推荐阅读:

SCI期刊给出的修改意见我们应该如何回复

SCI期刊的修改意见,无非包括大修与小修。

大修需要修改的内容很多,文章接收的周期可能拖延。

而小修给人的感觉即是稍加修改后即可接收

这个是相对而言,大修可以很快进入小修,而极少情况下的小修也有可能推迟接受,甚至出现意外-拒稿

遇到大修不要灰心,这很正常

应该想到另一个方面:至少还没拒稿,说明还是有修改意义。

这项研究没有白做,值得庆贺

大修的文章会有很多的修改意见,建议大家逐条回复。

将不同Reviewer的意见进行逐条回复,渗透到每一个细节。

当然也要注意没有提出修改意见的内容。

如果发现语法或内容的错误,要尽早修改。

如果存在试验漏洞,也要及时补充。

不要保存侥幸心理。

或许审稿人觉得没必要补充试验,但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研究者如果觉得有必要添加试验,那么就可以在修改时添加该方面的内容,这样给人一种专业的感觉。

期刊的Reviewer与Editor很可能被你的专业素养所感动。

大修后需要看一下状态,如果大修后还是大修,那么可要仔细修改,如果不能进行到小修的话。

下一步很可能就是拒稿。

当然不排除仔细修改后进入小修及发表的状态。

这体现的意义就是你这篇文章符合他们刊发的考虑范围,但是内容还没有修改到他们的预期。

如果能进入到小修的话,那么就可以稍稍松口气,毕竟离被接收就不远了。

得到小修的回复是比较幸运的。

但是有些人有这样的经历:经过两次小修。

说白了就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自以为“小修即可高枕无忧”

其实小修更要注意细节的内容,那些经历两次小修的人,就是细节考虑的不够到位。

建议修改时也要跟大修一样重视。

重新修改论文,甚至可以交给其他同行修改一下,提提其他的修改意见,将所有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一并修改后,返回给编辑。

在回复邮件时告知对方我们不但修改了提出修改意见的地方,同时还对其他我们觉得不够妥善的地方进行了再次润色(注意请将再次修改的内容在回复邮件内阐述)。

由于期刊编辑给出的修改意见都是他本人整合了审稿人的修改意见给的。

所以他的邮件无非就是陈述审稿人给出的意见,然后要求你按照他们的修改意见进行相应的修改。

在撰写邮件时,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写我们对论文进行了仔细的修改等字眼,万一再被人发现明显的错误,岂不是自己咋了自己的招牌。

回复时首先要感谢匿名审稿人的修改意见,尤其是建设性的意见。

当然,也要感谢一下编辑。

然后根据修改意见进行逐条回复即可。

一般地,如何评价期刊的核心程度

sci用哪几个指标反映个人发文的重要性

一、会议没有对应期刊,只有对应的会议文集和会议论文集;有的会议会推荐优秀的论文在相应的期刊发表;因期刊和会议同属于学术,但不是一个评价体系,无法分出高与低。

检索不等于被收录。

会议期刊收录,相应的是是被数据库收录。

美国《工程索引》(Ei)、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Science(CPCI-S)(原ISTP),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Social Science&Humanities(CPCI-SSH)(原ISSHP)和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

三大检索工具简介

科技部下属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从1987年起,每年以国外四大检索工具SCI、ISTP、Ei、ISR为数据源进行学术排行。

由于ISR(《科学评论索引》)收录的论文与SCI有较多重复,且收录我国的论文偏少;因此,自1993年起,不再把ISR作为论文的统计源。

而其中的SCI、ISTP、Ei数据库就是图书情报界常说的国外三大检索工具。

⑴ Web of Science

Web of Science中的SCI(《科学引文索引》)是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创建于1961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编制。

利用SCI可以检索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医学、农业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方面重要的学术成果信息;SCI 还被国内外学术界作为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进行学术排名的重要依据。

Web of Science中的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社会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

数据覆盖了历史学、政治学、法学、语言学、哲学、心理学、图书情报学、公共卫生等社会科学领域。

Web of Science中的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是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重要的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

数据覆盖了考古学、建筑学、艺术、文学、哲学、宗教、历史等社会科学领域。

⑵ISI Proceedings

ISI Proceedings中的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Science(CPCI-S)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制,主要收录国际上著名的科技会议文献。

它所收录的数据包括农业、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

ISI Proceedings中的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Social Science&Humanities(CPCI-SSH)创刊于1979年,数据涵盖了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科学领域的会议文献。

这些学科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文学、历史学、公共卫生等领域。

⑶The Engineering Index

Ei(《工程索引》)创刊于1884年,目前由Elsevier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编辑出版。

主要收录工程技术领域的论文(主要为科技期刊和会议录论文),数据覆盖了核技术、生物工程、交通运输、化学和工艺工程、照明和光学技术、农业工程和食品技术、计算机和数据处理、应用物理、电子和通信、控制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石油、宇航、汽车工程等学科领域。

2、SCI和JCR简介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为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其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光盘版及网络版数据库。

SCI 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150 多个学科领域,收录近6,381多种期刊。

ISI根据每一本期刊在其所属学科领域的影响力进行挑选,数十年一贯严格的执行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而且每年对所选刊源略有增减,从而做到SCI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不同于一般的检索工具,SCI设置了独特的“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即通过早期的文献被当前文献的引用,来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早期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

这也是ISI的一项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因此,SCI不仅可以作为一部文献检索工具使用,而且也成为个人和科研机构业绩评价的一种依据。

此外,ISI每年还出版《期刊引文分析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为JCR)。

JCR对期刊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

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

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统计数据及计算的影响因子等指数,而成为一种期刊评价工具。

图书馆可根据JCR提供的数据制定期刊引进政策;论文作者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决定投稿方向。

3、期刊评价及评价工具

期刊评价的工具,国外以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为代表,国内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为代表。

所谓核心期刊,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某一学科中高水平、高影响力的期刊。

因此,核心期刊具有学科性和学术性两个主要特性。

一般情况下,核心期刊都是在某一个学科范围内来界定的,到另外一个学科就不一定依然还是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的学术性主要是以期刊的影响因子来测定的。

护理sci查重率要在20%以下吗

不同的期刊要求不一样的,SCI论文修改可以在投稿前进行修改来提高文章在审稿人手中的通过率,也可以在投稿人由审稿人提供一些修改意见和修改评语时再对文章进行修改,很多作者都

反映自己的文章因为查重率高而被拒稿

五成以上的编辑们不接受直接复制黏贴的文章内容,实在想要直接引用同时还想要避免这种问题的话可以在文章引用的部分标注内容引用的来源。

小编的建议是不确

定自己的文章是否属于“抄袭”范围的情况可以在投稿前先用查重软件把写好的文章检查一遍,如果查重率高的话就要谨慎一点了,如果软件中显示重复的地方都是

学术性词汇的话可以在cover letter中跟期刊编辑说明原因,其他原因的话就要自己着手对文章进行SCI论文修改了。

修改时可以参照这篇文章内容

进行《手把手教你SCI论文修改》。

sci回复修改意见时怎么用英文写哪行那句修改了的

1.关于作者署名 我们实验室从师兄开始,发的SCI基本上都是参与者有谁就挂谁的,基本不挂关系户。

这一次,我也是仿照以往的情况署上了作者的名字,但是漏掉了给做好前期工作现在已经毕业读博士去的师兄,和我的这个课题的实际申请人L教授。

漏掉师兄,很不应该,但是关于L教授,是我事先根本没有想到的。

因为L教授已经从我们学校调走已经一年多,早已和课题组没有太大的联系,关于他和我们这个课题的关系我也不甚清楚,所以真的没有想到要把他加上。

因此,在这里,我要提醒给位初次投稿的虫友们,写文章投稿之前一定要把作者的署名确定好,尽量去问问老板的意思,自己也要思量周全,也许你很反感增加关系户,但是你不应该漏掉每一个对文章有实际或者潜在贡献的人。

我的文章在投稿之前老板并没有就这些问题细看,所以后来发现的时候也晚了,因此,我觉得,也许老板不会给你审稿,但是关于文章的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他们还是能把握的,所以尽量投稿之前还是给老板看看,如果最后出现像我这样的问题就满郁闷了,因为越到后面增加作者一直是一件满敏感的事情。

关于这一点的解决方法我在后面说。

此外,在我的初稿中,老板是第二作者加通讯作者。

修改意见回来后,我在他心情好的时候问了下能不能把他放到后面,他同意了(后来实验室也开始沿用这个做法)。

这样的做法是可以让周围的同学成为第二作者,而且也许同学写文章的时候你也有成为第二作者的可能,尽管很多学校不会因为第二作者算你的文章,但是对于出国或者是找一般企业工作的人来说,多一篇第二作者的文章也是聊胜于无的事情(尽管很多老板现在都是这样做的,但是我想,万事也都有个开头)。

于是,在修改稿的时候把老板的名字换到了最后,其他人都往前进行了挪动,在response里面也没有提这个事情,最后一点问题也没有。

2.关于图片质量 这个问题论坛上问的虫子也很多。

很多期刊要求图片质量到600dpi并且要TIF格式。

其实可以通过PS或者corel draw等作图软件导出这个图片,然后导出的时候选择TIF格式和600dpi,再选在LZW压缩,另外把尺寸改小一点(10000X10000的可以改到2000X2000就够用了,太大的话一张图片几十兆)3.关于Supporting Information Supporting Information是ACS下面期刊常见的部分,一般在文章的末尾处会有着名。

内容一般是一些私下提交给审稿人的参考信息(例如详细的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等)但是不在文章里面发表的(有的是为了保密又得是为了简洁)。

当时我由于经验不足,把一个不属于这个范畴的东西当成了Supporting Information传了过去,当然,审稿的时候没有造成什么影响,但是编辑在回复里面却让我按照模版把Supporting Information这一章节补上。

这个时候我才去看Supporting Information到底是什么,才知道原来自己摆了乌龙。

唉,现在想想就觉得好笑。

没有办法,只有跟编辑写信问询,申请不写Supporting Information,并承认自己前期的错误,好在编辑啥也没说就同意了(实际上这些信件是助编处理的)。

4.关于Table of Contents Graphic 关于这一点经常看见有虫子在问。

这个并不是ACS下面独有的,貌似RSC及其他出版集团下面也有这个要求。

我当时也不太清楚这个东西到底是啥。

后来去看了别人的文章才知道没有什么神秘的,实际上就是一张你文章中有代表性的图片而已(可以是示意图也可是是电镜,也肯以将文章里面的几个图合在一起编辑成新图)。

ACS的TOC除了一张图以外还要有一段不超过60words的说明。

也就是简要说明你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行了。

TOC在初稿的时候并不如何强调标准,但是在修改稿的时候非常重要。

而且修改稿的时候可以对初稿的TOC进行改动,不用对编辑说明也行的(我就完全改了图,还改了不少单词)。

5.关于copyright 3,4,5这三条都是编辑在审稿意见回来之后要求一定要弄好的重点。

Copyright任何投稿都会遇到,也经常看到虫子问copyright的问题,无非是关于提交copyright的时间和里面的一些具体地方怎么填,还有就是如何给编辑。

我在初稿的时候直接忽略掉的copyright,因为我看木虫上有人说copyright只是在接收后才有实际意义,那么也就是说晚点交copyright并不影响我正常的审稿。

因此,对于大家来说,如果没有特别的要求的,一般不用太早提交copyright。

Copyright的填写主要还是用pdf软件在上面直接打字,只需要在“Original Signature(s)”这里亲笔写上和你文章作者顺序一致的作者的英文名就行了。

另外,也许你会碰到“Print Authorized Name(s)and Title(s)”这样的文字,Title的意思相当于作者的身份。

例如:张三是教授,李四是硕士,那么这里就用软件打上“San Zhang(Professor),Si Li(Master)”就行了。

版权填好以后扫描后传给编辑(我是扫描成图片然后把图片做成PDF传回的)。

6.关于通讯作者邮箱 在我投稿之前,我仅仅认为通讯作者邮箱就是一个邮箱而已,就是老板邮箱的代名词,没有认真的对待,但是恰恰通讯作者邮箱让我大涨了一番见识。

我也是投稿之前用的是老板的126邮箱。

后来在投稿20天后突然莫名的收到了审稿意见回复(系统上突然从第二部飞到了第五步),当时真是十分惊讶。

忙问老板,老板打开他又想一看,才发现早在10天以前编辑就发邮件给通讯作者邮箱说正在邀请审稿让我耐心等待了…郁闷…白担心会被编辑直接砍掉了。

后来由于又要给编辑问询,又怕还出这样的事情,于是乎起了更换通讯作者邮箱的念头,老板也没有意见,于是在修改的时候直接在系统中作者信息那把通讯作者邮箱换成了我注册的一个新邮箱(我设置的密码)。

关于更换通讯作者邮箱,我犹豫了好久是否再给编辑问询信,后来想想怕把编辑惹毛(前面因为Supporting Information已经问询一次了)就算了。

庆幸的是,编辑啥也没说,顺利搞定。

因此,建议各位初次投稿的虫子,特别是自己写文章自己投的虫子,通讯作者是老板的,没错,但是通讯作者邮箱最好用自己的或者自己帮老板申请一个新的,专门对付这次投稿(当然,你有本事的话要到老板邮箱密码也行)。

这样的话后期你就不会像我一样郁闷了,并且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会快很多(试想一下,当一封重要邮件躺老板邮箱里面,老板又联系不上或者不方便转给你会不会郁闷

因为,投稿过程中,编辑只会和通讯作者联系的。

7.关于是“大修”还是“小修”我发现很多虫子很关心这问题,仿佛大修接收的可能性一半对一半,小修的可能性就到8成了,而修改重投就是没有希望的。

其实,能不能接收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按照审稿人的意见好好修改,而并不是“大修”还是“小修”。

这些词并不像“如朕亲临”的金牌那么神奇。

另外,我们也不能忽略除了大修小修以外的一个情况“修改后重投”,其实只要改好了,重投也是很有希望的,所以很多是这个状态的虫子完全不用灰心,相反应该振作起来,一举攻克最后一关。

总的来说,论坛上就有小修不重视,不按照审稿人意见修改而被拒稿的(审稿人觉得自己被忽视了),也有被编辑打回重投,但是按照审稿人意见修改好后重投直接接收的。

所以,希望刚投稿的虫子们多注意本质(怎么修改),少在乎现象(是大修还是小修)。

8.关于英语的修改 看到很多虫子问英语不过关,怎么修改的问题。

我说说我的经历。

两个审稿人给我的审稿意中,英语评价都是Fair,说“有很多的文字错误”让我修改(实际只举出2个)。

其实很多情况下是审稿人对母语非英语的作者的偏见而已。

为了认真修改,我找了师兄帮我改了一遍。

找了老板,请他找他美国的同学帮忙再改。

综合两者的意见最后敲定。

最后在修改稿原文中把修改过的地方全部用红笔标出,并且在response中逐条列举出:P1,L15(gas)→P2,L15(gases),以显示自己的确对文章的语言进行了认真修改。

最后,很顺利,两个审稿人都没有就语言说什么。

9.关于引用未出版的参考文献 这个问题在论坛上也看过几次了。

我这次也碰到了,和大家说说。

我有篇重要文献还没有出版,俺引用了,后面用的是“in press”代替。

但是后来想想不对,参考文献只有作者的名字(而且是中国人的文章,名是简写的),没有页码卷数,没有标题,要别人怎么搜

10.关于二审到接收的等待时间 这一点,太多的虫子揪心了。

几乎天天都有虫子问这个。

我也很理解大家的心情,毕竟我也是大家中的一员。

但是修改稿投出后我恨不得每天刷新100次邮箱。

一周后还没有消息,人就开始十分焦急,情绪低落。

其实,我和大家一样,因为在论坛上看了一些说修改后当天接收或者一周接收之类的帖子,认为这个时间就是定理,才会这么着急的。

另外,我们也都有一个惯性思想就是审稿意见也就那么长时间(1,2个月,难道二审要1个月以上不成)。

实际上,事实正有可能如此,甚至我看到的绝大部分情况都是超过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接收的。

因为,对于有可能接收的稿件,也要考虑出版的安排以及编辑手头的工作量等诸多问题。

在这里我很感谢Thomas2000大哥当时对我安慰,他和我投一个期刊,是1个月大修变小修,小修到接收整整四个月,并且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算是平复了我焦急的心理。

俺甚至还趁这段时间去外地玩了半个月,呵呵。

11.关于增加作者 前面第1点说到了我没有把师兄和L教授列为作者的事情。

修改的时候也没有增加(其实修改的时候是很好的增加作者的机会),接收以后才发现了漏掉了师兄(但是还是没想起来L教授,汗)。

这个情况相信也有虫子遇到过。

这个时候我是先直接写信和期刊的主编联系(不是出版编辑部,尽管这个时候稿件已经转到出版编辑部准备排版了),叙述了自己的疏忽以及师兄的一些贡献(做了很多前期的研究,并且提供了很多理论依据),最后附上一句“不知您是否能允许我们弥补我们的疏忽”(具体写法参加二楼的附件3)。

发过去后编辑很快同意了(加为二作)。

但是我还是漏掉了L教授,这个也是我的一大遗憾。

后来在校样的时候在尝试这一招就不管用了,编辑拒绝。

所以,希望大家在刚开始的时候把作者什么的都决定好,省得后面一堆麻烦。

就算要加也要在修改的时候加,过了修改的话也行,但是要写尽快联系编辑,机会只有一次。

对了,申请加作者的同时一定要附上新的版权哦~12.关于更换插图 我是接收了以后才发现期刊的彩印是免费的(汗),于是在接收后去信给编辑更换彩色示意图,并附上了图片(和增加作者在一起写的一封邮件,具体写法参加二楼的附件3)。

编辑很快同意了,没有什么问题。

我说这个只是想说明大家初稿或者修改的时候最好把这些都考虑好,不要像我一样弄的焦头烂额不得安宁。

13.关于校样 ACS的校样非常人性化,编辑帮我修改的很多语言上的问题,然后排版,并把修改的地方做出了标示。

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只需要三言两语回封信就可以了。

14.还有一点经验之谈 不要说俺迷信,哪怕没有金币,俺现在看着祝福文章顺利接收的帖子是必顶的,看到被拒稿的肯定要安慰一番,觉得为别人送上祝福和安慰我自己也会好受一些,也许人品也会提高一些,下次发文也有信心一些,呵呵。

当时,也正是很多虫子在我修改的时候给我鼓励和帮助,才使得我最后有信心有动力修改了文章并且顺利接收

多关心鼓励下别人,你也会得到一丝快乐,总有一天,幸福的事情也会降临在你头上,阿窗~总结:其实讲了这么多没有谈什么投稿的经验,大多是教训,而且是拿个人在做反面教材,希望大家不要犯和我相同的错误,能少走点弯路,能够在投稿过程中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说的很乱,大家可挑感兴趣的看。

最后,祝投稿顺利

如何向国外期刊投稿

1、了解认识专业期刊

高水平的专业期刊一般通过所刊登的论文反映其所涉及专业的最新进展、前沿动态,与科技的最新发展保持同步,即论文代表着其刊物的质量和地位。

例如: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学会,每年由该学会举办或合办的会议超过150个;此外,还出版120多种同行评审的期刊。

该学会的宗旨之一是,促进电气、电子、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他们试图让学会的会员和非会员通过举办的会议和出版的刊物了解电气、电子及相关领域最新的技术发展。

由这一点可以看了,打算向IEEE的刊物投稿的作者,在论文内容上应起码做到有创新有意义,是前沿的,读者感兴趣的。

因此,投稿前十分有必要了解刊物的水平、方针、宗旨。

2、选择投稿的期刊

有经验的作者都知道先选择要投稿的期刊,而后撰写论文,即先研究市场,再研制产品。

了解某一刊物的水平及刊登稿件的专业范围可以向同事询问或直接阅读刊物,另外可以检索著名的文摘索引,如EI(Engineering Index,美国工程索引)、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等。

高水平的刊物在这些文摘索引中都被收录。

SCI还根据刊物在一段时间内的被引用率的高低确定了反映刊物水平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查阅刊物的影响因子,也可得知它在同类刊物中的水平。

3、认真阅读“投稿须知”

选择好投稿的刊物后,要认真阅读“投稿须知”,它是了解某一刊物的最重要的信息,所有的编辑都一再强调这一点;而且,这一步骤一定要在撰写论文之前进行。

“投稿须知”一般在刊物的封里、封底或刊物的网址上。

需要从中了解的内容主要有:刊物的宗旨、刊物稿件的专业范围、刊物的读者、编辑方针、稿件的接收标准、文稿的格式要求、稿件的长度、稿件的语言、参考文献、注释、插图\/图表、正文是否需要隔行打印(给编辑留出修改的地方)…。

如果作者的文稿被一个刊物退稿,打算改投另一刊物,也需要根据那个刊物的“投稿须知”“裁剪文稿”后再寄出。

4、了解同行评审期刊对稿件的要求

同行评审是国外高水平期刊对来稿评审普遍采取的方式。

具体做法是:作者将文稿寄交编辑部并经初审合格后,为了审查论文的质量送交有关专家审阅,即同行(peers)。

专家对该刊物一般十分了解而且有相当高的专业背景和造诣,他们来自不同的工作单位,不一定是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有投稿的经历或本身是高产作者。

由于具体刊物的做法不同,专家的姓名可能向论文作者公开或者匿名。

同样,作者的姓名也可能向专家公开或匿名,力求公正、公平。

同一篇稿件同时送给若干个专家审阅,专家的数量或多或少,一般三四个。

他们仔细审阅稿件并将评语反馈给编辑部或作者本人。

需要指出的是:专家的意见不一定都正确,如果作者与他们的意见不一致,可以进行解释或辩解,不要轻易顺从或放弃。

同行评审的主要目的是对稿件的质量进行控制,确保提交的论文是可读的、可信的和有意义的。

这正是为什么一般都认为现刊载文经过同行评审其学术水平高于会议文献等其他文献类型的原因所在。

由于每个刊物的不同,同行评审的内容不一,下面是美国《地球物理工矿企业勘探》(Geophysical Prospecting)和《构造物理》(Tectonophysics)两种期刊评审的内容归纳:文章是否符合标准吗

有广泛的国际意义吗

重要吗

文章内容新颖吗

技术水平达到本刊的标准吗

方法及数学方面的质量如何

文章的题目清楚吗

文章组织适当吗

简明吗

正文中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列举了吗

所有列举的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参考了吗

文章的长短合适吗

文稿需要作大的语言修改吗

所有的表格和插图合适吗

有必要吗

摘要的信息性强吗

关键词恰当和全面吗…。

最后专家除了对文稿打分外,还要写一个评语,对题目、摘要、前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果、结论、参考文献、语言水平以及插图等逐一评论。

编辑部将参考他们的意见决定稿件修改后刊登还是退稿。

根据上面的介绍,笔者建议:欲向同行评审期刊投稿的作者,可参照上述评审内容在投稿前与自己的稿件进行自评或请同事评审,以增加稿件录用的可能性。

5、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一位编辑说:编辑总是珍惜自己的版面,而读者珍惜自己的时间。

科技论文应该简练、清晰明确,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和复杂的句子。

题目 应该简洁明确,紧扣论文主题,能够吸引读者,题目长短一般限一行之内。

摘要 摘要是用一些词描述研究成果。

因此,对摘要的要求是简练、清楚和准确。

摘要的写作一般采用结构式摘要(Structured abstracts):简要介绍研究课题背景、研究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文主题、最终结果、结论和建议。

之所以采用这种结构,是因为它能够充分地反映论文内容。

注意刊物对摘要字数的要求,一般在150-300字之间。

文摘的写作应该先于正文,正文完成后再回过来看看文摘,根据文摘衡量正文,看是否清楚简练,把啰嗦的、不相关的内容去掉。

关键词 有时称为索引词(index terms)或叙词(descriptors)。

关键词的用途主要是论文的计算机检索。

关键词可以取自于论文题目、摘要或某一学科的规范化词表。

应该选择最能代表论文主题的、重要的词。

关键词通常位于摘要的下方。

论文正文 正文详细论述研究课题所涉及的理论、使用的设备或仪器、实验的步骤或程序、实验的结果、数据和观察结果,针对实验结果讨论意义所在、重要性、实际应用的可能性或价值。

结论 得出的结论要基于研究结果,结论要与提出的命题相符合(不相符合是常见错误之一)。

结论中也可以包括在此基础上能够展开的相关研究和建议。

插图和表格 插图和表格在科技文献中起的作用很大,因为它能够简单而清楚地说明一个复杂的问题。

插图的位置要看具体期刊的要求。

一般可以放在文中提及的地方,也可以放在论文的末尾。

插图要清晰且易读,避免在插图中出现许多文字说明(应该放在图例中)。

不要把图形和图例做的太小。

6、其他注意事项和技巧

(1)所使用的符号和格式应该前后一致。

(2)语言一致,注意使用英美语言的一致性。

(3)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要给予解释。

(4)在正文中提倡使用标题、副标题:这样能够突出重点,并能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内容提示,使文章更易读。

有些编辑建议每隔六个段落加一个标题。

(5)不要将同一篇稿件同时投给若干个期刊,每一个期刊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格式要求。

要根据刊物的要求撰写论文。

一稿多投只会增加退稿的可能性。

7、向编辑部投稿的方法

从“投稿须知”上了解投稿的方式,邮递、传真、电子函件以及稿件的份数,邮寄地址。

怎样在Science和Nature及子刊上发表论文

要想在Nature 或者Science(以下简称NS)上发表文章,首先要对自己领域最近10年有哪些文章发表在这些刊物上,并进行分类。

以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为例,在2002-2012年区间总共有8篇文章发表在这两个杂志上。

如果你研究的小领域没有文章在NS或者Nature的子刊上,那说明杂志编辑认为你的领域不具有很广的关注度。

同时,要分析是些什么样的突破发表在NS上。

比如在这8篇文章,有6篇文章直接与燃料电池的阳极材料有关。

这说明如果你能在阳极的研究中有所突破,存在在NS上发表的可能性。

再进一步分析其细节,你会发现更多的规律。

比如,燃料电池阳极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碳氢燃料在高温下的裂解导致碳沉积和硫在镍表面吸附导致阳极硫中毒。

早前的SN上的文章主要关注怎样防止在阳极上的碳沉积,在2006年首先出现了一个新的阳极材料同时有抗碳沉积和抗硫中毒。

这篇文章给了我一个启发,说明现有的阳极材料必须能够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才有可能在NS上出现。

当然这也是合理的,因为碳氢燃料包含碳和硫。

当然,并不是说你知道这些趋势,你一定能够在这样上面有所突破,但是能够给你一个非常具有指引性的思路。

比如说,当时我的研究课题是做电解质的,因为师兄毕业需要移交阳极的课题,我学习了一段时间。

我把我所研究的新电解质去做阳极的抗硫测试,发现具有不可思议的抗硫性能。

在我多次重复加以确认之后,我意识到了其重要性。

其实当时有人建议说可以用这个结果在Advanced Materials上投一篇文章,但是在我分析这些年在SN上发表的氧化物燃料电池文章,我决定继续研究该阳极的抗碳沉积特性,然后进一步优化。

这个做法非常重要,为后来冲击Science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系统性的设计实验 据我了解,很多最为关键或者突破的实验数据都是意外得到的,或者超过自己预期的(当然也存在像Goodenough教授这种牛人能够从理论上设计材料)。

当你获得比以前文献中更好的性能时,就要开始考虑怎么设计一系列系统的试验,以能够将来写出一篇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文章

因为现在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除非你的结果能够改变人类的认知,否则都需要思考围绕该突破的实验设计。

其工作量大约是一般长文的2~3倍。

除了最为关键的4个图放在正文,其余的将放到补充材料里面。

实验该怎么设计才会对主编和审稿人的口味

当然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文章结构。

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你尽可能把自己领域中不同小方向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和Advanced Materials 上面的文章综合起来。

比如,这些杂志上有专注于合成的、有专注于表征的或者专注机理理解的文章

你如果能够把这些文章的最有特色的东西有机的糅合在一起,你的文章就已经高于这些杂志的档次了。

以催化和表面化学为例,SN上的实验设计思路一般来说就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纳米结构,比较高档的表征(如STM或同步辐射)、优异的性能和分子动力学的理论计算。

如果你去详细比较SN上某一篇文章每一小部分和JACS上类似的的全文,你会发现其实JACS上的水平更专。

根据这个思路,你就可以设计完整的实验,寻找合作对象,相互促进,最终达到一个完美的实验结论。

我的那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就是以这种思路设计的。

当时需要对我们现有性能的理论解释,我们寻求了与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合作。

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继续优化实验,与他们的理论达到了较好的融合。

虽然在投Nature主刊40多天后被拒,但是审稿人对实验设计非常肯定:This paper has really nice science;The science is top notch等等。

这篇文章本身的实验结果没有我Science上那篇文章的突破大,但是好的实验设计让这篇文章被子刊接受

三、撰写完整且吸引人的文章 当你做完大部分实验或计算之后,就要开始着手写论文了。

对于Natured子刊、JACS和Advanced Materials这类杂志来说,论文撰写的重要性我觉得至少占40%。

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够切入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角度,你可以让你的实验结果发到更好的杂志。

对于NS来说,我觉得实验的设计更为重要。

如何能够写好一篇文章,我认为首先应该抛弃两个错误的看法。

第一:不要鄙视烂的结果都能够发在好杂志上。

你需要思考如果你拿这些数据能够把文章写成怎样。

你要学习你没有想到的“点”。

比如说,性能可能并没有非常突出,但是他\/她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假设。

第二:不要认为审稿人误会你的评语愚蠢。

我知道审稿人在审阅时(包括我在审Advanced Materials时)速度是非常快的。

如果一个领域的评审人在短时间内都没有看出你的创新点,说明你没有表达清楚。

我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我这篇文章其实和以前不一样,审稿人却认为没有新东西”或者“我的性能明显要比别人的文章好,不知道为什么审稿人没有注意到”等等。

出现这种情况后,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章

思考怎样写别人不会忽视我的重点,怎样写不会让人误解。

一个小窍门是让你的同学(大方向一致但不是一个小领域的)快速浏览一下你的文章,让他指出不确定的东西,然后加以改正。

我觉得写文章最重要也最难写的就是Introduction。

这是审稿人看得比较认真而且容易理解的部分。

而且我发现一个规律,越好的杂志,审稿人越喜欢攻击introduction。

可能是因为你的实验设计已经很好,不太容易有问题。

但是对于introduction,审稿人却非常容易下手。

比如这篇文章没有新意,或者你在introduction提到的问题,在正文中没有解决等等。

在读好文章时一定要学习他们在组织introduction时的思路。

其次,一定要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

不要过于中立。

我以前投一篇文章的时候,刚开始拟定为Sulfur Poisoning Behavior of.后来偶然看到Berkeley物理系的一片不相干的文章,用了New Insights into.我就把这个模式套用到我的文章上,我导师认为这个标题立马让文章档次提高。

我的一个经验,经常收集那些好文章的title(不需要局限你的领域),以备将来时灵活运用。

至于正文,只要围绕你的Introduction,反复强调你的创新性(一定要“反复”,因为审稿人会忽视),一般没有什么问题。

另外,因为审稿人是带着寻找问题的模式去评判文章的,所以在正文中的每一句话不要过度发散,否则很容易招致不严谨或者补充数据的评语

后记:这三个部分分享了很多关于提升自己成果的经验,但是大家不要进入一个误区:为了发文章而做实验。

发牛文更多是因为你的研究热情和辛勤付出,因为科研成果的内核还是你能否真正解决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

当然,从营销学角度,我们去探寻并运用这些规律也是无可厚非的。

如何写SCI论文的Discussion部分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对于组织者—校方,和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是不同的。

校方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简单说是为了进一步审查论文,即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论述到的论题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自己独立完成等情况。

第一,进一步考查和验证毕业论文作者对所著论文的认识程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是高等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一。

一般说来,从学员所提交的论文中,已能大致反映出各个学员对自己所写论文的认识程度和论证论题的能力。

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问题没有充分展开细说,有的可能是限于全局结构不便展开,有的可能是受篇幅所限不能展开,有的可能是作者认为这个问题不重要或者以为没有必要展开详细说明的;有的很可能是作者深不下去或者说不清楚而故意回避了的薄弱环节,有的还可能是作者自己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等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和答辩就可以进一步弄清作者是由于哪种情况而没有展开深入分析的,从而了解学员对自己所写的论文的认识程度、理解深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

第二,进一步考察毕业论文作者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是组织毕业论文答辩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二。

通过论文,虽然也可以看出学员已掌握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

但是,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查学员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而是考查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锻炼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学员在写作论文中所运用的知识有的已确实掌握,能融会贯通的运用;有的可能是一知半解,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还有的可能是从别人的文章中生搬硬套过来,其基本涵义都没搞清楚。

在答辩会上,答辩小组成员把论文中有阐述不清楚、不祥细、不完备、不确切、不完善之处提出来,让作者当场作出回答,从而就可以检查出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深广的知识基础、创造性见解和充分扎实的理由。

第三,审查毕业论文是否学员独立完成即检验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是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之三。

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但它不像考试、考查那样,在老师严格监视下完成,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一般为一个学期)内完成,难免会有少数不自觉的学生会投机取巧,采取各种手段作弊。

尤其是像电大、函大等开放性大学,学员面广、量大、人多、组织松散、素质参差不齐,很难消除捉刀代笔、抄袭剽窃等不正之风的出现。

指导教师固然要严格把关,可是在一个教师要指导多个学员的不同题目,不同范围论文的情况下对作假舞弊,很难做到没有疏漏。

而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有三名以上教师组成,鉴别论文真的能力就更强些,而且在答辩会上还可通过提问与答辩来暴露作弊者,从而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对于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来说,答辩的目的是通过,按时毕业,取得毕业证书。

学员要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就必须了解上述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然后有针对性的作好准备,继续对论文中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推敲和研究,把论文中提到的基本树料搞准确,把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文章的基本观点彻底弄懂弄通。

三、毕业论文成绩评分方式

各个院校要求不同,可以由指导教师成绩,检查评阅成绩,答辩小组成绩3部分综合而来.

1论文阶段须提交材料

各个院校要求不同,例如: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论文档案袋,论文中期检查表,汇报表,论文成绩册,指导教师工作手册等

2答辩委员会

1)答辩工作在学院领导下,由答辩委员会主持进行

2)答辩委员会主要由专业课教师组成,可聘请部分基础课教师或专业基础课教师参加,答辩委员会的责任是主持答辩工作,统一评分标准和要求,对有争议的成绩进行裁决,并综合指导教师,交叉评阅教师,答辩小组的成绩及评语,决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最终成绩经主管院长审核后,由学院统一向学生公布

3)答辩委员会可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一般由3—5人(包括秘书1名)组成,组长应由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审稿意见怎么写

审稿意见怎么写

一般审稿意见至少要包含三条:

(1)简要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并作出评价。

对于其比较好的部分,要给于肯定。

(2)针对文章中的内容和结果,指出其具体的不足之处,并谈谈你的看法。

文章的不足之处有三种层次:第一,论文结果不正确或有重大失误;第二,论文缺乏重要的结果;第三,论文的结果不够完善。

(3)最后,给出你的综合评价,接受,修改,还是拒收。

英文论文审稿意见汇总

以下关于英文投稿过程中编辑给出的意见,与大家一起分享。

12点无轻重主次之分。

每一点内容由总结性标题和代表性审稿人意见构成。

1、目标和结果不清晰。

Itis noted that your manuscript needs careful editing by someone with expertisein technical editing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grammar,spelling,and sentence structure so that the goals and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clear to the reader.

2、未解释研究方法或解释不充分。

In general,there is a lack of explanation of replicates and statistical me

thods used in the study.

Furthermore,an explanation of why the authors did these various experiments

should be provided.

3、对于研究设计的rationale:

Also,there are few explanations of the rationale for the study design.

4、夸张地陈述结论\/夸大成果\/不严谨:

The conclusions are overstated.For example,the study did not show

ifthe side effects from initial copper burst can be avoid with the polymer formulation.

5、对hypothesis的清晰界定:

Ahypothesis needs to be presented。

6、对某个概念或工具使用的rationale\/定义概念:

What was the rationale for the film\/SBF volume ratio?7、对研究问题的定义:

Try to set the problem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 clear,

write one section to define the problem

8、如何凸现原创性以及如何充分地写literature review:

The topic is novel but the application proposed is not so novel.

9、对claim,如A>B的证明,verification:

There is no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of the algorithm with previouslyknown work,so it is impossible to judge whether the algorithm is animprovement on previous work.

10、严谨度问题:

MNQ is easier than the primitive PNQS,how to prove that.

11、格式(重视程度):

In addition,the list of references is not in our style.It is close but not completelycorrect.I have attached a pdf file with\"Instructions for Authors\"which shows examples.

Beforesubmitting a revision be sure that your material is properly prepared andformatted.If you are unsure,pleaseconsult the formatting nstructions to authors that are given under the\"Instructions and Forms\"button in he upper right-hand corner of thescreen.

12、语言问题(出现最多的问题):

有关语言的审稿人意见:

It is notedthat your manuscript needs careful editing by someone with expertise intechnical editing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grammar,spelling,and sentence structure so that the goals and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clear to the reader.

The authorsmust have their work reviewed by a proper translation\/reviewing service beforesubmission;only then can a proper review be performed.Most sentences containgrammatical and\/or spelling mistakes or are not complete sentences.

Aspresented,the writing is not acceptable for the journal.There are pro

blems with sentence structure,verb tense,and clause construction.

The Englishof your manuscript must be improved before resubmission.We str

ongly suggest that you obtain assistancefrom a colleague who is well-versed i

n or whose native language isEnglish.

Please havesomeone competent in the language and the subject matte

r of your paper go over the paper andcorrect it.?the qualityof needs improving.

来自编辑的鼓励:

Encouragement from reviewers:

I would bevery glad to re-review the paper in greater depth once it has be

en edited because the subject isinteresting.

There iscontinued interest in your manuscript titled\"…\"which you subm

itted to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Materials Research:Part B-Applied Biomat

erials.

TheSubmission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is worthy of publication.

怎样写英文审稿意见

首先说明一下,写这篇博文是缘于张忆文同学的博文(审一篇SCI稿件,整个人都不好了(续)。

张同学的博文其实写得很不错,自己的切身体会,很有参考价值,我是认真读了。

但博文后附上的英文审稿意见却让我哑然失笑。

我这里声明一下,丝毫没有嘲笑,显摆的意思,因为这是张同学第一次写英文审稿意见,老实说比我当年第一次审稿写得好多了。

话说我第一次给英文期刊审稿,并不是期刊编辑邀请,而是导师安排的任务,具体地说就是主编邀请导师审稿,导师出于训练我的目的,让我先审,然后再跟他讨论,修改。

我当时的审稿程序是这样的:

首先打开金山词霸和google翻译,干什么呀

查生词呗。

要知道人家写的英文还有很多不认识的单词,不查哪行啊

就这样,我几乎花了三四天的时间,总算把人家的论文看完了。

看完以后这审稿意见可怎么写啊

没办法,只能去找导师。

导师说审一篇文章,第一要看的是文章的结构。

什么是文章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其实是指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

什么是内在逻辑关系

简单地讲就是文章的引言部分文献回顾是否全面,是否层层铺垫提出问题,是否在引言末尾概括本文内容框架。

引言过后就是methodology部分。

这部分无非常用的就三种方法:解析理论,实验,数值计算或者再加上一个Case study.这几部分的内在逻辑,也就是这几种方法是个什么关系,前后顺序是什么一定要清楚明了。

否者你就大胆地写上这样的句子:This paper is not well structured.It is difficult to follow.然后明确指出论文结构应该如何修改。

第二,就是英文。

关于英文问题首先要看作者出身。

如果是亚洲人,重点注意中国大陆,日本的作者,韩国,中东的作者的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些地方的作者大多数英文都是有问题的。

有问题当然需要修改。

这时候可以用这样的句子:There are sloppy grammatical and editorial issues everywhere in this paper.Many of them could cause difficulties to the readers.然后举几个例子。

这里给个小窍门,如果对自己写的某个词,或句子不是很有信心,那就放到google里搜一下,很容易找到相似的语句,以核实自己写的东西是否地道。

第三,就是专业问题的探讨。

专业问题的意见,如果能抓住要点,击中要害,即使你最后把文章毙了,作者也会心服口服的。

当然,大家都没什么深仇大恨,不见得非得往死里搞,才能显出你的严谨,高水平。

指出问题的同时,如果能给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是最受欢迎的。

第四,强调细节。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审稿意见切记假大空,高大上。

而是要从细节出发,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

这样才有说服力。

相反,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句缺乏创新性,就把文章给毙了,就会很让人不服,同时,这样的审稿意见也会让主编很为难。

如何才能让人服气呢

你说人家的方法没有创新,请给出你详细的理由,最好给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第五,整理自己的审稿意见,如果能适当分类会更好。

比如说:

Technical items for which revisions are compulsory:

Technical items for which revisions are recommended:

Items for which editorial revisions are required:

这样无论对主编做决定还是作者修改都非常清楚,一目了然。

同时也说明审稿人至少看起来很professional.

最后说个窍门:很简单,就是认真解读自己论文的审稿意见,认真学习,包括学习人家使用的英文套路,记熟,等自己审稿时,如数奉还,档次一下就上去了。

自己到底什么水平,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

博士盲审(校外)不过的几率有多大

我被盲了

除非是硕士,在我们学校才有比率yg8813(站内联系TA)一般都 可以过,除非你的论文特别差pzbjdsm001(站内联系TA)导师不要有敌人,偶的刚回来,吓一大跳moonking179(站内联系TA)由于提前毕业的原因,当年我的论文也是盲审,当时很是担心,但回来意见还不错。

博士论文很难做到双盲评审的,只要看到你发表的论文,基本上就知道你是谁的学生了,大家一般不会太苛刻,不过论文水平较差,发表小论文不多的就要注意了。

tlg0686(站内联系TA)3年博士您若有5篇以上SCI,5年硕博连读有7篇以上SCI,不怕不过

shiningx(站内联系TA)我们不盲审,呵呵 科院毕业的remme88(站内联系TA)我的盲审评语比明审还好,返回速度也比明审的快一倍。

呵呵祝福你。

aaq2800(站内联系TA)如果碰巧送到跟乃老板有过节的人手里,看你老板的人品了goalucky(站内联系TA)一般不会不过的,呵呵xingfu925(站内联系TA)一般盲审的评价比明审还好些。

但是如果知道小同行里有跟老板有过节的人,那还是提出回避吧,保险些。

大连理工博士毕业要求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二OO七年四月修订)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二条 本校暂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十一个学科门类授予硕士学位,按哲学、法学、理学、工学、管理学五个学科门类授予博士学位。

第三条 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由学校报请国家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四条 本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博士级学位组织。

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由本校主要负责人和指导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教授25-27人组成,任期二到三年,学位评定委员会设主席一人,副主席若干人。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产生是根据各院、系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的多少,由院、系学术委员会提出候选人,经校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征求意见和协商后,最后由校长审定上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后公布。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下按相近和相关学科设若干学科评定组,学科评定组设正、副组长各1人,组长和副组长应是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

组员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聘任。

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由7-15人组成,任期二到三年,分委员会设正、副主席各一人,分委员会主席必须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担任。

分委员会的产生过程是:经院、系学术分委员会协商推荐,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最后由校长批准。

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成员主要由教授组成,应为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有博士点的院、系,博士生导师应在分委员会成员中占较大比例。

第五条 学位评定委员会职责

(一)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职责

1、听取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学位授予工作的汇报;2、作出授予学士学位的决定;3、作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4、作出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5、通过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的人员名单;6、作出撤销已授予学位的决定;7、研究和处理有争议的问题和其他事项。

(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职责:

1、审查申请学士学位者资格,组织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作出授予学士学位的建议;2、审查申请硕士学位者资格,组织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作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建议;3、审查申请博士学位者资格,推荐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并组织学位论文预答辩和答辩,作出授予博士学位的建议;4、审定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推荐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三)学科评定组职责:

学科评定组受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托,对各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通过答辩的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复审。

各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的成员出席方得召开,作出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建议时需听取答辩委员会(含预答辩小组)的汇报,所形成的决议以不记名投票、并过全体成员半数方为有效。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的成员出席方得召开,作出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时需听取各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汇报和学科评定组复审报告,所形成的决议以不记名投票方式、并过全体成员半数方得有效。

硕 士 学 位

第六条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且具备以下条件者,视为达到硕士学位授予要求:

(一)按培养计划要求修满学分;(二)发表符合学校要求的学术论文;(三)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第七条 课程要求

在规定期限内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含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国语、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参加由研究生院组织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学分。

第八条 学术水平

学位申请人通过硕士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

(一)掌握一门外国语;(二)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三)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四)在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会议论文集或本校《研究生网络学刊》上发表论文(含录用)

第九条 学位论文要求

(一)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所研究的课题应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对国民经济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结论和建议应有新的见解。

(二)对学位论文所述及的各个问题反映出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三)掌握本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论文内容和书写格式的具体要求,参见附件1。

第十条 学位论文评阅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由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指派专人负责(一般为研究生教学秘书)。

首先由指导教师提议五位学位论文评阅人,学科点点长从中指定两位硕士生导师作为评阅人。

研究生教学秘书负责收集并整理评阅人意见。

若有1位评阅人意见为否定,则由点长再增聘两位评阅人进行评阅,增加的两位评阅人中如仍有一位以上评阅人持否定意见,则本次申请无效,研究生需根据评阅人的意见仔细修改,半年后方可再次申请。

第十一条 资格审查

硕士学位申请者向指导教师提出答辩申请,指导教师同意后,向所在院、系提交如下申请材料:

1、《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表》;2、《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情况表》;3、硕士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或录用证明的复印件;4、学位论文。

由各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专人按照本细则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和第十条规定进行审查。

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要求由各院系确定。

如果硕士研究生申请答辩时未满足文章发表的要求,但满足其他毕业条件,允许组织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可先予以毕业,但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暂不审议其学位,直至在硕士生毕业两年内满足上述要求后,由本人提出申请,学位评定分委员再审议其学位。

如果硕士生自毕业答辩之日起满两年仍未满足发表论文要求,学校将不再讨论其学位。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接受学位申请或取消申请学位资格:

(1)未达到本细则第七条和第八条规定者;(2)有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行为者。

第十二条学位论文答辩

(一)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参考指导教师所提议人选指定不少于5位专家组成,必须有申请人所在院、系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和至少1位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

答辩委员会设主席1人,由具有高级职称的硕士生指导教师担任。

(二)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至少在答辩前三天把硕士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送交答辩委员会成员审阅。

答辩会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并按答辩程序(参见附件2)进行,根据学位论文的水平和答辩的情况作出是否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

决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为通过,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院系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

(三)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要求院系抽取5-10%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复审,由研究生院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复审。

(四)对需要复审的论文作者,暂不讨论其学位授予,由研究生院将其学位论文送相关领域专家复审。

1)复审专家一致认为达到硕士论文水平要求者,可按同期答辩申请人授予学位;2)若有一位复审专家有异议和修改意见,申请人须对修改意见进行书面答复并修改学位论文,由校学位委员会讨论是否授予学位;3)若有两位以上复审专家有异议,则本次申请无效,申请人可在一年内修改学位论文,并再次由研究生院送相关领域专家评审,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达到硕士论文要求后可申请答辩。

对修改后的送审论文,若仍有两位以上(含两位)评审专家有异议,则校学位委员会原则上不再受理其学位申请。

博 士 学 位

第十三条 课程要求

博士生在申请论文答辩之前必须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国语、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和学术活动)并参加研究生院组织的考试、考查,成绩合格后取得规定的学分。

第十四条 学术水平

学位申请人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

(一)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二)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三)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四)在本学科领域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第十五条发表论文要求

申请博士学位的博士生在学位论文预答辩之前,必须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而且:

(一)博士学位申请人必须是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必须是我校的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二)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应为大连理工大学。

(三)我校根据学科门类分为以下三类:

1)理科类学科各专业的博士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必须有一篇为SCI收录的外文期刊论文;2)工科类学科各专业的博士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必须有一篇为SCI或EI收录的外文期刊论文;3)人文、经管、建筑类学科各专业必须在本学科指定的核心期刊(由各分学位委员会指定并报校学位委员会批准和学位办备案)上发表二篇学术论文和一篇外文期刊或外文会议论文。

(四)各门类学科的博士学位申请人在本学科指定的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内外一流期刊(由各分学位委员会指定并报校学位委员会批准和学位办备案)上发表一篇文章等同于本学科发表论文要求。

(五)在我校主办的同一种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只以该期刊一篇论文计。

(六)各院系可以根据本院系的情况制订高于本细则的标准。

各个院系制订的标准报研究生院学位办备案,具体实施由各个院系审查、学位办复核。

第十六条 博士学位论文要求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科学论点、结论和建议,应在学术上有理论意义或对国民经济建设有实践价值。

(二)对学位论文所述及的各个问题反映出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三)学位论文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并对所研究的课题在本学科领域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成果。

(四)掌握本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论文内容和书写格式的具体要求,参见附件3。

各院、系可参考上述要求,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提出本学科、专业学位论文的具体学术标准。

第十七条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在通过预答辩后方可印送有关单位同行专家评阅和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一)博士生要在预答辩前向所在学科点点长提交如下材料申请预答辩:①打印的学位论文初稿②《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表》③博士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原件。

(二)各学科点点长根据博士生提交的材料拟订预答辩小组名单,预答辩小组至少由三名本领域的专家组成(不含指导教师),其中至少两人为博士生导师。

博士生把论文初稿在预答辩前一周送交预答辩小组的老师进行评阅。

(三)预答辩小组老师对学位论文初稿进行审阅,对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学术水平以及学位论文完成的工作量、学位论文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立论依据、研究成果、关键性结论及创新点摘要等做出评价,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并记录在《博士学位论文初稿评审表》中。

(四)博士生预答辩通过后应根据预答辩小组的意见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修改稿经预答辩小组组长和学科点点长确认后到研究生院申请送校外专家评审。

第十八条 博士学位论文评阅

(一)博士生根据预答辩小组的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后,再将学位论文和创新点摘要(编号逐条简述)、《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表》、博士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原件、《导师提议明审评阅人名单(不少于六人,一个单位不多于两人)》交各院系的研究生教学秘书,由研究生教学秘书整理后交各学科点点长;(二)学科点点长可以根据情况对导师提议的明审专家名单进行调整和补充,提出三位明审专家;(三)研究生教学秘书将上述材料一并交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审批,学位办公室可根据情况对学位论文评阅人进行调整,确定三位明审专家,并从专家库中随机选取两位盲审专家。

(四)五份学位论文评阅书(以下简称评阅书)由研究生院学位办直接寄给评审专家,评阅时间约为四十个工作日,评阅书寄回学位办登记,并由学位办及时把回收的评阅意见反馈给各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五份评阅书需全部收回,如不够份数要及时补寄。

第十九条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查

各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按照本细则第十三条至第十六条规定,结合培养计划对答辩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查。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或学位办主任根据五份评阅书的评阅意见做出是否同意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的决定。

(一)五份评阅书的评阅意见全部为同意答辩的可以申请答辩;(二)如果评阅意见为修改后答辩,则研究生需根据评阅意见认真修改,然后由相关学科点组织专家对修改后的论文进行评估和认定,给出书面意见以及是否同意答辩的决定;(三)如果有一份评阅意见为修改后再审,则研究生需根据评阅意见认真修改后送原评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322/15506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