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的乘法教学评语,教学评语以及建议推荐阅读:
如何对9的乘法口诀教学评价设计
【教材理解】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1到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而且学生已经具备了推导口诀的能力,因此本节课对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学生就会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独立的推导。
教师就应在学生推导口诀的过程中,注意1到6口诀方法的延用。
初步形成开放式教学,培养了探索精神,并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
【设计理念】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将“静态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动态的探究式学习”,提倡将“关注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习过程”。
因此,本课教学我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情景,化静为动,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索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多种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轻松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简介】
学生经历了总结1-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有了学习1-8的乘法口诀的经验,初步掌握了总结乘法口诀的方法,基本具备了总结9的乘法口诀的能力,但是,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9的乘法口诀,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编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
3.将多种记忆口诀的方法归纳总结,渗透数学学习方法。
4.通过喜闻乐见的西游记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初步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激励法、自主合作式教学法,引导发现,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9的乘法口诀卡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动画片,那么你们看过《西游记》吗
知道孙悟空有多少般变化吗
唐僧师徒经历了多少磨难
师: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
我们从小学好各种本领,努力克服困难,将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探索新知
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猜猜看今天我们学习几的乘法口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
1、准备铺垫:
师:我们一起从1数到9,再数一个数是几
那9就是最大的一位数,连聪明的小袋鼠也知道,瞧,小袋鼠在数轴上是怎样跳的
(出示课本第84页的袋鼠跳格图)问:它第一步落到了9,第二步落到了18,你们能发现袋鼠跳格的规律吗
按照这样的规律袋鼠第三步应跳到几呢
你是怎样想的
你们能帮助袋鼠跳完格吗
打开书84页,填在书上。
(学生自己算)
师:我请一名学生汇报:9,袋鼠跳了几格
是几个9
(1个9)18,袋鼠跳了几格
是几个9
27,袋鼠跳了几格
是几个9…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这些数写到黑板上。
写完后,师生一起观察:1个9是9,2个9相加是18,27是3个9相加的和,36是4个9相加的和…学生齐读。
2、编制口诀:
谈话:这些得数就是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些得数来编9的乘法口诀。
(1)师:根据1个9是9,编一句口诀:一九得九(板书)2个9相加是18,谁来编
(板书:二九十八)
师:同学们会编吗
打开书第84页,将编制的口诀填到书上。
(学生填书)
(2)学生汇报,教师同步板书。
提问:“五九四十五”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3)全班读口诀。
男生和女生比赛,看谁读的好
3、记忆口诀:
(1)问:这都是几的乘法口诀
有几句
想快速记忆9的乘法口诀吗
其实9的乘法口诀有许多奥秘,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请同学们自己仔细读一读、看一看这些口诀的得数,再想一想,然后把你的发现和小组的每一个人说一说。
(2)小组合作:探究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
①上下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9;②口诀的得数:个位依次减一,十位依次加一;③口诀的得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④口诀的得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是9;⑤几个9就是比几十少几。
(师:这个规律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3)小结: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找到了许多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熟练记忆口诀。
同学们小声的边读、边想、边记。
师:凭着同学们的聪明才智,记这几句乘法口诀没问题。
下面老师要和你们对口令,同学们敢不敢
(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集体背、找相邻两句口诀)
(4)谈话:其实9的乘法口诀就藏在我们身上,你想知道藏在哪吗
就藏在我们灵巧的十个手指上。
教师边演示边指导:
①双手手心朝上,平放在桌子上;②从左起依次弯曲每个手指,弯曲第几个手指就代表几个9;③弯曲左起第一个手指,代表1个9,弯曲手指的右边,数一数有几个手指
(9个)这就是得数;口诀:一九得九。
④弯曲左起第二个手指,代表2个9,弯曲手指的左边代表十位;右边代表个位,得数是多少
(18)口诀:二九十八。
尝试练习: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自己试一试其他的口诀。
(三)巩固练习
谈话:我们用了很多方法记住了9的乘法口诀,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口诀解决一些问题,有信心吗?1、说一说:你能根据一句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吗
一九得九 三九二十七 六九五十四 九九八十一
2、圈一圈:课本第85页练习第3题。
师:9的2倍是18也就是二九十八。
引导学生发现:9的倍数就是口诀的得数。
3、口算大转盘:课本第85页练习第1题。
通过转动口算转盘,让学生快速口算。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听课评语怎么写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yangli277
听课评语大全1、X老师以渊博的知识,青春的激昂,璀璨的语言,悦耳的语音,扮演者精典式的演讲,令人心悦诚服,耳目一新,有身临其境之感,真是众妙毕绝啊。
本节课引经据典,恰如其分,启发深思,事半功倍,旁敲侧击,循循善诱。
无粉饰之患,无喧宾夺主之影。
2、X老师注重读,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抓住了读,就抓住了整个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睿智的选择。
3、X老师的课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通过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433623735问题,使学生再次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概括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对于书上提出的三个除法问题的信息,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罗列出来,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4、“请坐,请读,请…”,“请”字拉近了师生的互敬情谊,道出了教师关爱学生之心声,再现了和谐的课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本能的素质。
5、X老师的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讨论式,参与式运用自如,挥洒入流。
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
6、X老师的课有一定改进,但仍需努力,要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虚心学习,不断提高,力争成为学校骨干教师。
知识点的讲解、巩固如能使用多媒体设
听国培计划专家讲座的简短评语有哪些
听《国培计划专题讲座》心得体会
资中双龙镇铧头小学 吴其林
听了刘德武专家的的这一讲座深有感受,觉得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自己要有一定的情趣趣味。
要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懂幽默风趣。
他的这个讲座中的每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不仅教学方式灵活新颖,设计独特。
而且教师语言亲切、幽默富有感 染力。
让人看后印象深刻。
【案例】我举个例子说,好吧,这是我们六年级的一节课,叫做分数乘法当中的第一节,分数乘整数,我向大家汇报的是我曾经上过这节课,分数乘整数,当年的例题是2\/9×4,那么我想学生会有什么需求呢,我们在讲这节课的时候,它是一节法则课,那我们就不应该仅仅让同学学会这节课的内容,比如说分数乘整数该怎么上,该怎么做,得多少,不是。
因为满足同学另外一个更加深层次的对知识需求,比如说分数乘整数,这个内容与分数相加、分数加法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关系,与整数乘法又有什么关系,因为在这节课之前,他在中年级学过整数乘法,对吧,他在五年级学过分数加法,那么分数乘整数,就与整数乘法,与分数加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这个联系,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深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积,并能够更好的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所以我上课是这样上的,请大家看,我会给同学出一组分数相加的口算题,大家看,我问问同学们,同学们看这是几,小孩会说2\/9,没问题,请做第一道题,谁也不举手,全班抢答,看得几,看谁抢的又对,又快,我把第一题拉开,小孩一看,4\/9,前面都会说4\/9,没问题,对吧,到现在每逢暑假,我还经常爱上这节课,因为它特别适合在暑假里面上。
好了,我又把它拉开了,同学们这道题得几,小孩看了看,6\/9,6\/9,当然也有同学说了,老师要约分的,要约分,就是2\/3了,2\/3,好啊约分是2\/3,不约分就是6\/9,挺好的。
这道呢,抢答人更多了,因为它已经形成规律了,8\/9,异口同声说,这道题呢,有人说10\/9,当然也有同学说1,正在他们乱糟糟的,我就把全打开了,我说这道题多少,全打开了,这么多,让他去看,小孩一看,全笑了,如果听课老师他们也会笑,这么多2\/9相加,他一下子谁也说不出得多少,都在笑,我也跟着在笑。
老师你想,这节课我没有出示课题,我没有告诉他们今天讲分数乘法,我出示只是这么多2\/9连加,老师您想,他看着这么多2\/9在相加的这样一个算式,他们自己主动说老师有,用乘法,您说是不是在他脑子里面就已经初步构建了一个分数乘法的一个模式,一个模型,也就是说他能够主动的把这样的分数相加题,如果和分母乘法给它相沟通,这就是在进行乘法意义教学,而这种乘法意义教学,不是老师说出来的,不像同学看那个文字,不是机械的去读和记,而是他自己内心的理解和迁移。
通过这个迁移来建立分数乘法的概念,我觉得这点是很有意义的。
当然我还会问,能用乘法做吗,小孩说:能。
好了,如果真的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的话,你现在特别需要知道什么
这是根据学生的需求,他一定会知道,一定想知道,我想知道几个2\/9。
让同学编题,我一个不落的都把它写在黑板上,竖着写,写在2\/9×28的下面,一般来说能写个六七个,写这么多,学生编的题有什么用呢,我觉得意义非常大。
远的不说,这节课两件事可以做,第一说一,课堂板述以来,那个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这个的话我们取消了,删掉了,不写了,没关系。
但是我觉得真正一个具体的算式还是要说出意义就更好,这是第一个意义。
第二当这些个新课讲完之后,该练习的时候,我几乎就不再出什么笔答题了,就完全让同学做他们自己编的题,按顺序做,你编哪道题,我做哪道题,同学做自己编的题那他是一种享受,他觉得这个题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生动。
有时候我说这谁编题,我可不知道得多少,我真的不知道得多少,同学相信你是刚刚编出来的,对不对
那么他会有一种责任心在编,责任心去做,我一定好好把题做对了,告诉刘老师这道题得多少,因为他都不知道得多少,很有意思。
我还可以说,同学们,3\/7×18,既然表示18个3\/7在相加,我们能不能把它还原成,还原成这个加法算式呢,小孩说“能”,于是我就带着同学们去加,这么说,3\/7+3\/7+3\/7+3\/7+3\/7+3\/7+3\/7+3\/7+3\/7+3\/7,大点声,+3\/7,快点,+3\/7+3\/7+3\/7+3\/7+3\/7,学生读完以后,我这叫习惯*挖苦他们,当然有的老师说不许挖苦学生,要尊重学生,我想:善意的,不是不可以。
我怎么挖苦他们呢,我说你瞧瞧你们,读18个3\/7就累成这个样子,你们听听我怎么读,小孩就充满了意愿,充满了期待,就听听老师怎么读,我就站在那里,站的很直,我认真的读,大家听,听我怎么读,3\/7×18,小孩一听,这么读,就立刻有一种上当的感觉,这么读我们也会,是吧,就通过这两种不同的读法他就感受到,那个读那么麻烦,这个这么简单,甭说写起来那么麻烦,这个这么简单,甭说计算起来那个也那么麻烦,这个一定很简单,对吧。
我还会说同学们,尽管大家读18个3\/7相加,累的上气不接下气,你们还得感谢我,还得感谢我,学生们一脸茫然,凭什么感谢你,他甚至说‘为什么感谢你',是吗,把我们累成这德行。
我走向黑板前,指着最后一个算式,我会跟他们说,因为我没让你们加这个,比如说2\/5×100,学生一听,就崩溃的笑了,2\/5×100,到读100个2\/5相加,不见得累成什么样子了。
就通过这个波动,充分感受到分数乘整数是这样的简便,这样的可爱,它和分数乘法和分数加法,和整数乘法是那么有着密切联系,就能够促进他在迁移中学好新的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能把每一节课设计得这样细致、上得这样生动自然很难。
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掌握多方面知识。
敬佩之余也在反省:作为教师不但要有源源的活水还要多才多艺。
三尺讲台便是展示自己的舞台。
精湛的技艺会给观众身心愉悦之时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
时时在脑海中涌现。
而一个技艺平庸的艺者吸引不了多少观众的眼球谈何给观众留下多深的印象呢
学生正如那些观众,他们没能把全部目光集中在我们身上,还是我们的技艺不够精湛还欠缺学习、磨练。
所以我们还是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
在教学上成为吸引学生眼球的艺者。
请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乘法和加法应用题的区别课后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乘法和加法应用题的区别课后教学反思
课 题:解决问题—乘法和加法应用题的区别教学内容:教材第63页例7及练习十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通过情境解决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
(2)分析区别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的不同.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扩大学生参加讨论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题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解决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
难点:分析区别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的不同.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研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圆片若干.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3=2+5=4×2=5×1=
5+3=4×3=5+5=1+4=
(2)列式计算.
①3个4相加是多少?②5个2相加是多少?大家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学会了计算相应的式子题和文字叙述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加法问题和乘法问题的区别,看谁能够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3)教师板书课题,乘法和加法应用题的区别.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7
①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②有两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听课后的意见
1.
授课老师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
给我的感受是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1333337623465积极性。
处理好智能培养与情感教育的关系,着眼于全面素质
的落实。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在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因为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接受知识,还带着自身的情感。
动机需要等一并
投入了课堂,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
在课堂上,他们除了与教师交往以外,还有与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
因此,学生课堂学习远不只是学习知识,还有提高自
己的能力学习审美情操培养个性等。
课堂活动开展的很有实际性,并且活动很有效果很成功,该老师先是让学生闭上眼然后老师来描述,然后学生再通过回忆老师说
的话来话两条直线,这样的教学很有创意,学生的思维会很广,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学的快乐同时也学到了知识。
要是授课老师的表情更丰富一点就更完美了。
2.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
把握重点,突出难点。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知识的
形成过程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
体现培养学生学数学思维方式,培养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能够从学生
实际出发,充分相信学生自己会学。
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和谐互动。
教态亲切仪表端庄举止自然。
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尊重学生,对学生有耐心。
教师的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
强,教学效果: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
学生思维活跃,信息交流畅通;学生会学,课堂气氛好。
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
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3.X老师的课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通过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使学生再次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
概括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对于书上提出的三个除法问题的信息,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罗列出来,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信息提出来的,问
题来自于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4.“请坐,请读,请…”,“请”字拉近了师生的互敬情谊,道出了教师关爱学生之心声,再现了和谐的课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本能的素质。
5.X老师的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讨论式,参与式运用自如,挥洒入流。
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
6.X老师的课有一定改进,但仍需努力,要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虚心学习,不断提高,力争成为学校骨干教师。
知识点的讲解巩固如能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效益会更高。
7.
本节课学习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课题,教师授课中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学生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教学中能密切结合校园内及学生身边熟悉的
事件开展教学,深入浅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讨论。
教师语言表述清晰精要幽默。
建议教师要对学生的分析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提高要求。
8.本节语法课内容紧扣知识要点,所选内容突出了重点难点,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便于学生理解。
教师语法授课中讲解能注意引导启发。
在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还略显欠缺,各环节紧凑性还可加强,老师对学生纪律要提高要求。
9.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10.教师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批精讲,板书相当清晰规范。
但做为复习课,对学生能力要求可再提高一些,课堂上可适当给予学生互动的空间。
小学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编写一个程序来帮助小学生们学习乘法,让计算机随机产生10道10以内的乘法题目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void)
{
int a,b;两个乘数
int c;学生输入的答案
while(true)
{
a=rand()%10+1;b=rand()%10+1;printf(\"%d*%d=?\\n\",a,b);scanf(\"%d\",&c);if(c=a*b)
{
printf(\"Right!\\n\");}
else
{
再给三次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335323461机会
int chance=3;while(chance>0)
{
printf(\"Wrong!Please try again.\\n\");scanf(\"%d\",&c);if(c=a*b)
{
printf(\"Right!\\n\");break;}
chance-;}
三次都不对,程序结束
if(chance=0)
{
printf(\"Wrong!You have tried three times!Test over!\\n\");return;}
}
}
}
课堂数学反馈意见
那么如何组织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馈呢
一、反馈的对象要面向全体、关注差异 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数学知识背景、知识结构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与个性特征具有差异性,势必会对同一个知识学习后的效果也具有差异性。
课堂教学是全班同学的学习交流相互沟通的舞台,不是个别优秀生表演解题过程或结果。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1、反馈时要关注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 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进行,人教版教材提供了主题情境图:1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
当综合性、探究性较强的数学问题抛出时,必然形成短时的课堂冷场现象,此时有的学生在运用原有知识进行探索思考,也会有一部分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而茫然不知所措。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展开充分的交流,鼓励学生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方法。
要解决“24×12”,有的学生会运用上一课时学过的估算来解决:先“24×10”,“24×2”,再把两部的积再起来;也有的学生会充分运用已经掌握的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方法来解决:“24×6×2”,也会有学生直接用竖式计算出结果。
教师要充分反馈这三种具有代表价值方法思维过程,引导学生用列竖式方法与其它方法进行沟通,教师不宜直接选择列竖方法的学生进行示范讲解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造成中后学生机械模仿怎样列竖式计算。
2、反馈时发挥优秀生引领作用,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个别学生思维顿悟往往会掩盖多数学生迷惑,造成课堂反馈的片面性。
因此要保证课堂上反馈的信息真实有效,应该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
特别是对于好、中、差每个层次学生的整体情况全面了解,才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后续知识的教学。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开始就出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班级里总会有几位学生已通过不同途径或方法已经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结论,但会如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讲得清楚道理的学生不多。
因此教学过程中首先提出问题怎样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呢
多数学生首先想到是用量角器来量给定的三角形,教师让学生量一量然后进行反馈时会出现“178度、179度、180度、181度”等,甚至个别已经知道结论的学生会在量的基础修整每一个角的度数得出180度,课堂上只观注这样优秀的学生,忽视了其他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教学的成效就估计不足,教学的失败是肯定的。
这时教师要反馈不同层次、不同动手能力学生的结果,同时更不能对“180度”结果的暗示性肯定,而且让全体观察“178度、179度、180度、181度等”,让所有学生都感悟虽然量出度数都不同,但都比较接近180度。
然后引导学生用其它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接近180度,多位学生除了知道量能知道三角形内角和度数之外,想不出其方法时,在考虑反馈对象要尽量全面的基础上,既要会捕捉到优秀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发挥其引领作用,也能捕捉到学生“卡壳”7a64e59b9ee7ad9431333339663435时的关节点。
部分优秀学生会想出把每个角剪折下来拼成一个平角说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让这部分学生说清楚怎样动手操作,然后分小组,每组用各不相同的三角形通过剪折成一个平角,从而反馈出用的三角形形态各异,但都拼组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出三角的内角和是180度。
3、反馈时应顾及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 如何选择不同学生程度的学生的信息进行反馈时要讲究策略:如果内向型学生,平时上课时表现不够积极,缺乏自信,那么教师在巡视时,发现这类学生是正确,那么把他的正确练习反馈,让这类学生体验到成功感。
如果需要反馈典型错识,如果平时学生成功尚可,个性过于张扬的,又不够谦虚的,把这类学生的练习拿出来进行反馈,从而促动他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能力。
鼓励学生积积主动,做课堂的主人,让优秀学生大胆尝试,敢于把的想法拿出写全班同学交流。
中后学生学习状况反馈同样具有价值,让中后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成熟关点,在表达、交流的过程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让这些同学出现的错误为全体同学的后续学习起警示预防作用,而不应对错例嘲讽,应营造一种和谐的、积极向上的课堂反馈氛围。
二、反馈的内容要具有选择性和代表性课堂教学反馈的内容在教学设计应早有预设,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捕捉动态生成教学信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课堂的整个教学气氛、教学情景,及时把握好班级学生情况,选择有典型性的问题进行反馈。
1、选择具有正确导向作用的例子进行先反馈 如学习新知识时,两步计算10-3×2先算哪一步,由于学生此前所学过的是从左往右依此计算,受前摄抑制影响,依从了这种习惯,学生会错成先算10-3,像这类具有代表性问题,教师不选择错例来反馈,因为学生还没有具备正确的认知,有的学生能够正确掌握两步计算顺序。
选择做对的学生来进行反馈,先让做对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做。
同时结合问题解决的情境,让学生感悟10-3×2为什么要选算3×2的合理性。
给学生树立正确的运算顺序的导向,从而使先算10-3的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方法进行自省。
2、选用具有共性问题的错例进行重点反馈 学生的学习情况具有反复性,新授课后学生初步了解方法后没有及时巩固还会再次重复一些认知上的典型错识。
如计算长方形面积时,在全班同学探究好、已获得长方形计算方法基础上。
在练习还是会出现部分学生混淆地用计算周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此时,可以选这个错例进行反馈讨论,让全班讨论对照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明确两者区别之处。
选择有典型性错误展示出来。
如果做错面较大,选择正确的题时进行反馈,让学生有正确感知,有正确导向,然后并进行分解步聚,引导学生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做的
如果学生的题正确率较高,那就选择有典型性的错误进行反馈,让学生明确错误的思路,对典型的错误进行预防,尤其是在新知刚获得时,让学生更加清晰正确的方法,从而提高正确率。
三、反馈的时机和方式要得当 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在课堂中教师不可能对学生一一进行评价,需要选择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来反馈。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理反馈方式。
1、提问式反馈 在提问中捕捉即时信息。
提问可以对学生起一个思维桥梁与导向的作用,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的方向。
同时提问也是教师捕捉反馈信息的有利时机。
课堂提问可以形成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情感交流。
在提问中反馈出教师输送的信息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需要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学习内容,宜采用通过提问获得学生信息。
例如: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什么是面积
这些需要教师组织学生通过体验来理解,了解学生体验得如何,掌握到什么程度
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反馈比较有效。
有的学生对面积理解停留在对具体图形的描述上,有的学生只能用生活语言来描述等,教师可以综合多位不同程度的学生课堂发言,有完整的及时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再请学生发言进行补充。
使之逐渐完善成数学语言,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此外,一般性练习如基本技能与基本知识方面的反馈,可以采用个别学生口头回答,集体对照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明确掌握的如何。
2、板演比较式反馈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及连续进位的乘法,这三类计算是学生高频出错的题目。
这三类计算程序性较强,计算的过程中某一步疏忽都会影响最终结果。
出错情况表现为漏进、漏退。
如连续进位加法计算的反馈可以采用练习时请三位不同层次的学生板演,然后全班同学观察分析板演情况,通过比较,共同寻找问题,重点把握是否有漏进的情况或不该而进位情况。
3、实物投影展示式反馈需要形象地展现学生思维过程的反馈。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多媒体演示的方式,如三年级数学广角中的《搭配问题》:2件上衣,两条裤子有几种不同的穿法
三年级学生采用连线搭配法,很多学生缺乏有序思考,通过实物投影分别展示出不同学生的连线方法,从而让不会做的学生有所领会,使似是而非的学生变得清晰,使会做的学生更加自信。
课堂教学的反馈需要教师有智慧、有策略的组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反馈出来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是非正确让学生之间去评判,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切不可做裁判断定对错。
更不可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直接地告诉学生怎么做。
课堂教学反馈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和评价功能。
课堂教学是以某个学习内容和项目展开的,教学反馈的信息流贯穿于教与学过程的始终。
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数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中反馈的信息,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目标
如何上好小数乘法复习课评课记录
一、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教学内容系统化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数与代数的内容在中小学占很大比重,我们在这方面也积累了许多教学经验。
但按照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教学理念来看,其中的问题也从在不少[1]。
利用情景、操作工具、图片、图表、符号等。
探索小数、分数、百分数、有理数、实数等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运算意义,这个过程不是短时间内就可奏效的。
计算器无处不在,已不需要学生完全运用纸和笔对问题进行解答,但是一些基本的联系仍然需要学生很好的理解[1]。
例如:我在复习《复习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意义和法则》对整数和小数的乘除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纳,通过填表的形式,学生明确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把新知识同旧知识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
通过练习,进一步完善了积与被乘数、商与被除数大小关系的规律,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加强检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最后我进行简要小结,小结既是整理,又是为继续学习做准备找准生长点,有助于对于知识的迁移,瓜熟才能蒂落。
二、再现知识,形成网络,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对于有些学习比较轻松的孩子来说,有时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的学习情绪极易受到影响,恰当运用激励和评价手段,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学生带入最佳学习状态[2]。
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体现学习的自主性,我们把复习的大量时间放在课前,让课堂成为学生课前复习,整理情况、汇报和交流的场所。
课前,我们先布置好复习内容,让学生自主或合作收集整理,编织知识网络,这样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构思和串联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把“作品”进行展示、交流欣赏、评析。
由于交流的是个人的“杰作”,就可能因人而异,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文字式、表格式、框架式、图画式…一次比较,就是一次复习,不同的比较就有不同的感受。
在此过程中,教师只需对一些知识重点或难点进行点拨、疏通或重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复习知识。
在交流知识要点的同时,我还让学生“共享”平时在学习中犯过的“错误”。
这种活动的展示,对于自身又是一次反思和巩固的过程,对于别人则又是一次提醒和复习的过程。
学生口述出自己学习中曾经的疑惑和困难。
容易引起其他学生的好奇,属于普遍性的问题,容易起到其他学生的共鸣。
原汁原味的交流,学生受讲、学生爱听,远比由教师的苦口婆心效果要好。
小学数学二年级六的乘法口诀的听课记录怎么写
我们一般分为几块
第一块:记录教学流程(记录时力求简洁,思路清晰)
如一,复习导入{采用什么方式,什么情境导入什么内容}
二,探究发现(主要记录老师的探究过程,教师设计的主要线索,学生的学习行为)
三,练习巩固:何种方式,小组合作还是老师巡视,练习的内容等
四:全课小结
五,板书设计
第二块:谈这节课中教师教学的优点和突出点
第三块:教师教学中存的不足
如何选择合适的数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有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今天我主要来讲解几种我们新课程倡导的的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发现法
发现法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发现法教学举例(一位数除两位数的教学)
给出一道题39÷3。
学生可先拿39个物品,每3个一份,把它们分成13份。
做几个这样的题目后,可以让他们把物品10个组成一组。
例如,给出这样一道题:“哈利买了4条糖果,每条有10块。
他吃了1块,把剩下的每3块包成一包,分给同学们,分给了几个同学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解法:
(1)每3个分成一堆,然后数出分得的堆数。
(2)从3个10中各先拿出1个,剩下的每9个分给3个同学,再把其余的也每3个分成一堆。
9+9+9+3+3+3+3=39(块)
3+3+3+1+1+1+1=13(人)
(3)与(2)相似,但他们看出有4个9。
9+9+9+9+3=39(块)
3+3+3+3+1=13(人)
(4)他们看出3个10正好分给10个人,剩下的每3个分成一组。
30+3+3+3=39(块)
10+1+1+1=13(人)
(5)与(4)相似,但他们看出剩下的9正好分给3个人。
30+9=39(块)
10+3=13(人)
在学生得出解法之后,全班进行讨论。
教师对不同的算法不给出评价。
再出一道题,许多学生会选用比他第一次用的更为简便的方法。
教师进一步提出引导性问题,促使学生找出更为有效的计算方法,形成一般的竖式计算。
发现法有它的的局限性:(1)就教学效率而言,使用发现法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多。
(2)就教学内容而言,它的适应是有一定范围的。
通常适用于概念和前后有联系的概括性知识的教学,如求平均数、运算定律等。
而概念的名称、符号、表示法等,仍需要由教师来讲解。
(3)就教学的对象而言,它更适用于中、高年级的学生。
(二)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一种影响比较大的教学方法。
它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
1.尝试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不是先由教师讲,而是让学生在上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程序分为五个步骤: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尝试教学法与普通的教学方法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改变教学过程中“先讲后练”的方式,以“先练后讲”的方式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2.尝试教学法的教学程序和课堂教学结构
尝试教学法基本的教学程序可分为五个步骤。
(1)出示尝试题
尝试题一般是与课本上的例题相仿的题目,是课本上问题的变形。
如书上例题:1\/2+1\/3
尝试题:1\/4+5\/6
出示尝试题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2)自学课本
在学生尝试练习,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书上对这个题目是怎样讲的。
教师提出一些与解题思路有关的问题:如上题,“分母不同怎么办
“为什么要通分
通过自学课本,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对个问题认识的情况,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3)尝试练习
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对所学的内容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并且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这时,就再出尝试题让学生试一试。
一般采取让好、中、差三类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同时在练习本上做的办法。
(4)学生讨论
在尝试练习时,可能有的同学做得不对,也可能出现不同的做法。
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进行讨论。
(5)教师讲解
学生会做题,并不等于掌握了知识。
教师这时可按照一定逻辑系统向学生讲解所学的内容。
这种讲解是有针对性的,是在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在学生已经通过某种方式学会了或部分学会了解题方法时进行的讲解,更能够突出重点。
以上五个步骤是尝试教学法在进行新课时所用的,作为一节完整的课,尝试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结构包括以下六个环节:
(1)基本训练(5分钟);(2)导入新课(2分钟);(3)进行新课(15分钟);(4)巩固练习(6分钟);(5)课堂作业(10分钟);(6)课堂小结(2分钟)。
这一教学结构的优点在于:突出了教学重点;增加了练习时间;改变了满堂灌的做法。
3.其优越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想自己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它可以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最佳时间,使学生尽快地进入新内容的学习,并以较多的时间进行尝试性和巩固性的练习。
(3)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教师一般都可以掌握,并且更有利于差等生的学习。
4.尝试教学法应用举例
“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教学实例。
(1)导入新课:把复习旧知题中的645÷3改成615÷3,来继续学习。
(2)进行新课:①学生尝试练习,试试看,这道题和以前的题有些不同,能做出这道题吗
②自学课本③学生讨论,针对学生的出现的算法进行讨论。
④教师讲解。
(3)巩固练习
(4)课堂作业
5.课堂小结其局限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自学能力,对年龄较小的学生不适合用这种教学方法。
(2)适合于后继课的教学,对于新的概念原理的教学不宜使用。
(3)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不适用于运用。
(三)自学辅导法
1.自学辅导法的基本含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自学辅导法一般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
2.自学辅导法的教学程序
自学辅导法运用心理学的原理,采取适当步子、及时反馈的原则重新编写教材,运用自学辅导法,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规定了一节课中学生用于自学的时间在30~35分钟,这包括自学、自练、自检。
教师用于讲解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
自学辅导法在教学中的基本步骤分为五步。
(1)提出课题。
教师可以直接导入新课,也可以复习有关知识后提出课题,后一种方法更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对高年级学生提出课题的同时,还应提供自学提纲,使其带着问题自学,围绕课题的中心问题边读边想,求得问题的解决。
(2)学生自学。
这一步主要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本,与此同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认知水平和教材难易选用相应的方式指导自学,考题指导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
(3)答疑解难。
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也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互相解答。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答疑之后,还要以再让学生阅读课本以巩固所学的内容。
(4)整理和小结。
由教师出题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如发现有理解方面的问题要及时补救,还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小结。
小结时尽量让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概括,得出结论,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5)巩固和应用。
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课堂独立作业,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初步形成技能。
3.自学辅导法的主要优点在于:这种教法,能在课堂上基本解决问题,大大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由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使得教师从作业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备课和研究学生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4、自学辅导法教学实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具体教学过程:
(1)教师谈话
(2)准备练习
(3)进行新课
①出示例题和自学思考题
例题: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从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
它们有什么关系
思考:什么是比例
组成比例需要什么条件
由这几个条件可以得到比例吗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是怎样的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②引导自学,总结法则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比例,说出比例的意义。
引导学生集体讨论:组成比例的条件。
让学生将比例转化为分数的形式。
引导学生练习,思考:比和比例的区别。
让学生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加、减、乘、除不同的方法,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③质疑问难、精讲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解释疑惑的基础上,指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课堂练习
(四)“探究—研讨”法
1.“探究—研讨”法的基本内容
“探究—研讨”法的基本思路是把教学分为两个大的环节,即“探究”和“研讨”。
第一个环节“探究”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去探索。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情景和必要的操作材料,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思考,研究问题中各种因素或数量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第二环节“研讨”是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最后由师生共同找出所学习问题的规律或结论。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受这两个环节的限制,灵活地组织和运用。
2.“探究—研讨”法的应用举例(求平均数问题)
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四个人。
量出每个学生的身高,并根据测量的身高剪下一张纸条。
教师提出,“怎样知道四个人连起来一共有多高
“四个人平均有多高
然后教师说明什么是平均数。
并提出“如何求出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
“怎样表示出这个平均身高
学生说出可以把全班的身高加起来,然后再用总人数去除。
接着学生把表示每一个人身高的纸条贴在墙上钉的一张纸上,在平均数的地方画一条线。
发现有些在线的下方,有些在线的上方。
并分别用“-”和“+”来表示。
学生把高出来的部分剪下来,恰好可以补上低下去的那一部分。
学生感到非常兴奋。
接下来又有同学提出了计算平均数的简便方法。
找出最矮的同学的身高。
把全班同学高出这个数字的值加起来,再除以全班总人数,再加上最矮的同学的身高,就是全班的平均身高。
还有的同学提出了随便找一个标准线,与这个标准线进行比较计算平均身高的简便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不同的教学方有不同的效果。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呢?教学方法的优化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必须把要学习的新知识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结合起来,使学生自身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但教学必须越过学生现实的发展水平,走在学生智力发展的前面,让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状态。
尝试教学法、引导—发现法、探究法在这方面体现得比较明显。
如教学“十几减9”是,首先由一个实际问题引人,\"小明家来了一批客人,为了招待客人,小明洗了11个苹果,客人吃了9个,还剩几个苹果?由问题引出题图,当学生直观数出还剩两个苹果后,教师进行目标激励:不看图,谁能想出怎样计算?学生就会主动搜索自己原有的、与新问题最接近的认知图式9+()=11,11-10=1,9+1=10等。
教师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创造。
学生有多种思维方式:(1)想加算减;(2)先减去10,再加l;(3)9和11都先加1再相减;(4)先算10-9,再算11-10,再把两个差和起来;(5)11先减去1得10,10再减去8;(6)11可以分为9和2,所以11-9=2;等等。
教师安排学生互相交流想法,用\"13-9=?来验证自己的发现,互相出题,寻找十几减9的规律等一系列自主探索活动,使教学过程得到了明显优化。
2.使教学目标能够完整
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去实现,但绝不是各种方法的叠加,因此,在考虑将教学目标完整实施时,就必须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其最佳功效。
仍以\"十几减9\"一节为例,该节的认知目标是会用\"想加算减\"等方法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可以选择讲授、探究、尝试等教学方法;情意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价值观念和意志力等,教师由生活例子引人,学生非常感兴趣,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技能目标是让学生熟练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可以采用练习法;发展目标是激活和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发展需求的程度和层次,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超越教材的多种思维方式),采用探究、常识、实证等教学方法;自我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能力,采用独立作业、独立思考、独立检查等教学方法。
可见.在这一节课中采用了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整合为\"自己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互相出题,自我检验\"的自主探索教学法。
3.促进教学进程的有序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无论有何不同,但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一定要保证课堂教学进程紧凑有序,这是为了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包括明确学习目标、提取...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323/155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