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正文

八年级学生评语文言文,八年级学生评语精选

八年级学生评语文言文,八年级学生评语精选推荐阅读:

不知不觉就到了这熟悉地方用文言文怎么说

初小的语文是在家中学的。

因为那时我家住在县城南郊的一个山沟里,进城上学得翻一道山,走一个多小时,对几岁的孩子来说不相宜。

正好我祖母的哥哥,一个没赶上科举又没进学堂的失意文人,长年住在我家,便请他给我启蒙,不过并非从三字经或四书开始,而是学的叶绍钧和沈百英编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学语文课本。

这时我差两个月满五岁。

由于在这以前,我已从认带有图像的方字块,结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类背诵,识得了几百个字。

(当时对背诵的这些词句不解其意,只觉得念起来很顺口,有时把词改一改,如改为赵钱孙李,狗吃生米;周吴郑王,狗吃黄糖;冯陈朱卫,狗扯棉絮(四川话发音为SUI)就更觉得有趣好记)小学课本学得很快,一年学了三本。

从春到秋上课九个月后,开始作文,第一篇作文的题目是“菊花”。

我家说是要保持陶家爱菊的传统,花园里培植了许多菊花,这篇作文是看了这些菊花后写的,只写了作文本不到一页,但大人们都很高兴。

作文寄给我在外面上学的父亲和叔父,他们寄回新书作为奖励。

从此,每有新的作文就给他们寄去,不断得到新书,巴不得多作几次文了。

我家虽是源出封建士大夫家族,但并不守旧,赞成新文化,舅公教不了新学,因此在家学了一年后,请了县城的小学语文老师,也是我祖父的朋友程子颜先生,每周来家三次,教我继续读小学的语文课本。

很快这商务印书馆的初小语文课本学完了,买了些别家的课本来看,程先生觉得这不是个办法,最后找到儿童书局出版的儿童活页文选,每次教一篇。

这儿童活页文选我觉得选得很好,都是新文学名家的作品,也有古典的白话文名著;不是全篇而是选出其中精彩的段落,加上一个标题,每篇最多只有几百字。

象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选出几段,题名为“荷塘夜游”;从“儒林外史”选出记述王冕学画的文字,成为一篇“何不画他几枝”。

很快我就喜欢起朱自清、徐志摩、冰心、郭沫若、孙福熙、朱光潜和吴敬梓这些人的文章。

鲁迅、胡适、李大钊、陈独秀、陶行知的文章,也选得有,但是到大一点后才渐渐理解其深意。

读了一些片段感到不过瘾,于是去找原著,上海万象书局出版的名家选集,正合我的要求,使我接触到更多的新文学著作。

《回春之曲》《桂公塘》都看得使我掉泪,不过对郁达夫则不喜欢。

应该说明的是,这些都是上初中以后的事。

不记得程老师讲过什么段落大意或主题思想,但对他要求我把字认清,把词的意思弄明白,而且都要求牢牢记住,印象特别深刻。

大人还教会了我查词典。

背诵和默写是每堂必做的功课,讲课时老师大声朗读,抑扬顿挫,情感投入,我也跟着念,课后自己还念,虽然念这白话文总觉得不如念唐诗来劲,但念着郭沫若“夕阳烧红了海上的天壁”,朱自清的;“沿着荷塘是一条小小的煤屑路,白天很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仍感到有意思。

在那时,都讲究朗读,家中经常有孩子朗朗的读书声,被认为是家庭兴旺祥和的标志。

上课开始,先默写前一次教的课文,错一字扣一分,落一字也扣一分。

经常是得到八十几分,没得过一百分。

我觉得那白话文不好背,要是文言,也许有得百分的时候。

就这样经过了三年多的训练,我进入了高小、初中、高中,老师再没有这样要求了,但背诵和查词典已成为习惯,学了古文,自己背。

初中语文课本是老师油印的选本,白话文多,但讲的少,让你自己去看,实际上逐渐变成文言文为主。

老师并不讲很多,但要求多读,说是读多了自然能明白,对字和词的意思,要上下文连贯起来才能正确理解。

学习效果的检查集中在作文上,不记得考过什么问答题,一般作文的分数就是语文课的分数,平时作文的分数也累计进去。

因此当时的学生多数喜欢平时多作几次文,平时作文好,考试就一点也不紧张。

但老师大概不这样想,修改作文的工作量是不小的,判分数,写评语,改错别字都马虎不得,譬如有错字没看出来,告上去了,不仅丢脸,连饭碗也可能成问题。

对作文,老师说文无定法,街上卖的《作文百日通》之类千万不要信,要会作文得自己下功夫,没有捷径。

没有标准答案,学生作了翻案文章,只要言之成理,老师还给加分。

在初中,从明清小品文开始,到唐宋八大家;进入高中,短小的散文减少了,变成以庄子、荀子、韩非子、史记为主。

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要讲一点,长篇大赋四六骈体都不沾,这与四川当时的文风讲求朴实,主张文以载道,学语文也为经世致用有关。

(奇怪的是对论语孟子选一点但很少,大概是老师对孔孟之道不大以为然,而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显然四书不如庄子)这对我,不仅是写文章,在其他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我这一辈子总是自己使自己轻松不起7a64e78988e69d8331333361303633来,就有这语文课对性格的影响。

高考的指挥棒在那时也有作用,不过没有今天这样大,因为各校各有各的考题。

四川大学一向以作文题的古板艰深闻名。

我毕业前一年川大的考题是“「大学之法,禁与未发之未预,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说”。

考题是不断句的,不少考生连句也断不了,更不用说作文。

这考题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话,事后成都各中学都赶快将它选入教材,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因为川大是录取成都高中毕业生最多的大学。

北大是新文化的发祥地,不出这类老古董的考题,1948年招生考试的作文题是“我最崇敬的一个人”,我写的是我的祖父,全是自己内心的感受,很快就写出交了卷。

当时各大学考题的风格考生们都是事先研究过的,我考大学的第一目标是北大,似乎不必去啃那些陈谷子烂芝麻,但我还是仔细听了老师讲学记,而且置之座右,因为我感到这里面有好多中国的教育经验。

除了课堂上学语文,十一岁时家中说我年纪太小,还是按当时中学招生的惯例,十二岁时再去上,这一年不用上学,但也没有闲着,每天自己走到樊孝达老师那里去学古文,找邹恩溥老师学数学。

学多学少没有规定,比正式上学轻松,不过要求我在一年中读完《资治通鉴》,是祖传的木刻本,三百本,差不多一天得读一本。

开头看起来似懂非懂,但硬着头皮看下去,倒也渐渐感到兴趣,不过仍有许多地方不大明白,上高中又挑着看了不少,这回是津津有味,作为历史故事来欣赏了。

那时从小学到高中都没有课外作业,看书占去了我课外的大部分时间。

初中时看了许多武侠小说,别的小说能得到的,管它好歹,都看。

但看多了也就感到没劲,还是法布尔的保罗大叔,斯文海定的《亚洲腹地旅行记》这些书有意思。

杂志报纸都不少看,还认真读了叶圣陶的《文心》,喜欢上顾均正、贾祖璋、董纯才、高士其、刘熏宇、索非这些人的科普作品,并开始懂得了原来鲁迅最高明。

我的语文就是这样学的,写文章成为我的一种乐趣,在高中时,老师不布置作文了,但学校鼓励大家办壁报,还组织竞赛。

我和几个同学也办了一张,把文章发表到墙上,贴出去后站在远处眺望,见到看的人多,心中高兴;没有人看,检讨为什么失败。

一般这失败不在文字而在内容,我越来越认识到这文字不过是用来表达某种实在内容的工具,我自己也喜欢有实在内容的文章,为写文章而写文章是没有出息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说越来越少看,觉得那不过是编造出来供消遣的东西,到后来更感到不少小说不过是为了某种目的在那里哄人,真要以为中国的现实与历史就象小说中写的那样就上当了。

于是我对当反映现实的新闻记者有了兴趣,羡慕邹韬奋的成功,高中三年级开学前,赶上政治大学新闻系来成都招生,真的去报考了,而且被录取,但我的父亲不愿我重复他陷入政治泥潭的困扰,要我学习自然科学,我也热爱自然,这才在第二年毕业后入了地质学之门。

但这语文并没有白学,老师教给我的严谨务实的文风和准确简洁的文字表达能力,对学习科学,认识和正确表现自然,都很有用,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参考资料:http:\/\/www.taosl.net\/language.htm 3

回答者:LULUGOODLUCK-童生 一级 2006-4-23 22:17

我来评论>>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都很有道理,不知选那个好,瞎选了 相关内容

文科 女生 532 英语125 语文112 学什么好

大学语文都要学些什么呢

语文怎么学、

语文怎样学好啊

高中语文怎么学时间怎么安排

更多关于语文要怎么学啊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语文

其他回答 共 1 条 怎样学好语文-\"一把钥匙配一把锁\",这是我对学习方法的理解。

高中的课程比较多,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特点,学习方法决不可能千篇一律。

最好是能跟随着老师的思路找出这门学科的规律,获得入门的途径,再不断地充实完善,形成不同学科不同的学习方式。

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我们必须在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归纳改进,摸索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以下是我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

有的人说考语文要凭运气,也有的人说要看感觉。

运气好或者感觉对的话,就能取得较高的分数,甚至有可能爆个冷门。

刚开始我也抱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每到考语文之前就要\"酝酿\"一番,希望能找到所谓的\"感觉。

后来,通过与几个同学的交流,加上自己也看了一些师兄师姐们介绍学习经验的书,我渐渐觉得,学语文,是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的。

 首先,要多看一些书,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体会。

通过看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

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不仅有文言文阅读,还有科技文、现代文阅读。

要想在课堂上把所有这些能力统统培养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能靠课外的努力。

 我比较喜欢看像《读者》、《散文》之类的杂志。

看《读者》,可以了解到许多独到的观点,看到一些内涵丰厚的文章,使自己也变得爱思考起来。

尤其在写作时,我更是常常受到它的启发。

现在作文的一个很重要的评分标准就是是否有创新、有与众不同的见解。

这样的见解,往往不是凭空就可以产生的。

它取决于你的阅历、你的人生体会。

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简简单单的两点一线,很少有机会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

因此读书看报就不失为一条捷径。

而在时间金钱都有所限制的情况下,看《读者》更不愧为捷径中的捷径。

更何况,它也是我们放松自己的好伴侣。

 看《散文》,是通过语文老师的介绍。

教我语文的陈武老师是一位文学功底很深的人。

他的课真正花在课本上的时间并不多,他更愿意教我们一些从课本里引出来的知识。

三年下来,我觉得自己的确学到了许多东西。

尤其是文学修养方面提高不少。

记得当初他向我们推荐《散文》时,没有说太多,只有几个字我印象特深:\"腹中有书气自华。

于是我开始学着欣赏《散文》。

刚开始时,也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后来,当我静下心来,细细地体会那流淌在字里行间的微妙的感觉,我仿佛一下子就被文字的美攫住了。

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写!一段很普通的经历到了作家笔下,却完全可以获得诗一般的美感。

我喜欢反反复复地读那些自己特别有感触的文字,直到把它们背下,然后不经意地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文笔果然有了提高。

同时,通过揣摩作者的感受,不知不觉我就养成了一种爱思考的习惯,这一点在做文字表述题的时候特别有用,下手更快,思考角度也更准确。

 此外,有空时多翻翻字典也是一种好办法。

例如,做拼音题时,就翻翻《新华字典》,把自己以前读得不准确的字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考前再看一看,印象就比较深。

另外,平时听新闻时也可多留一个心眼,注意听听播音员的发音,碰到哪个字他发得和你不一样,就记下来,查查字典,看是他发得对还是你发得对,这样做印象特别深。

做词语用法的题目时,就翻《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词典》。

不要局限在要查的那个词上,最好能把前后的词都看一下,既能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又能同时学到不少新词。

这个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做,每天记几个,积少成多。

记得高三那年,老师让语文科代表每天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抄些成语或容易出错的词语、容易读错的字等,下课后大家都会自觉地去看一看,一些细心的同学还会把它们都整理在一个本子上。

到高三下学期做模拟试卷时,我们班同学在这种题上出错的已经很少了。

 在写作方面,除了多看书看报外,还可适当记点日记周记之类,锻炼文笔,久而久之,就会越写越顺。

一些喜欢听歌的同学常常会记些喜欢的歌词,在写作时用一用,还真不愧为一种好办法,最起码在语言上就占了不少优势。

当然,也可以背一些优美的句子,使它们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常记常用,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总之,语文就像中药,越熬越有味。

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感觉\"越来越准了时,你的努力就已经得到了回报。

 语文的功夫都在平时的积累上,除了个别\"感觉\"突然变得特别好的之外,平时是怎样的水平,高考就会考得怎样。

与其抱着侥幸的心理等待着\"奇迹...

求十篇30字以内的文言文翻译

《论语》里很多,如卫灵公篇第十五

【本篇引语】

本篇包括42章,其中著名文句有:“无为而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

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原文】

15·1 卫灵公问陈(1)于孔子。

孔子对曰:“俎豆(2)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注释】

(1)陈:同“阵”,军队作战时,布列的阵势。

(2)俎豆:俎,音zǔ。

俎豆是古代盛食物的器皿,被用作祭祀时的礼器。

【译文】

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

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

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评析】

卫灵公向孔子寻问有关军事方面的问题,孔子对此很不感兴趣。

从总体上讲,孔子反对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当然在具体问题上也有例外。

孔子主张以礼治国,礼让为国,所以他以上面这段话回答了卫灵公,并于次日离开了卫国。

【原文】

15·2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1)见曰:“君子亦有穷乎

子曰:“君子固穷(2),小人穷斯滥矣。

【注释】

(1)愠:音yùn,怒,怨恨。

(2)固穷:固守穷困,安守穷困。

【译文】

(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

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

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评析】

从本章开始,以后又有若干章谈及君子与小人在某些方面的区别。

这里,孔子说到面对穷困潦倒的局面,君子与小人就有了显而易见的不同。

【原文】

15·3 子曰:“赐也

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对曰:“然,非与

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

【译文】

孔子说:“赐啊

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

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

孔子说:“不是的。

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评析】

这里,孔子讲到“一以贯之”,这是他学问渊博的根本所在。

那么,这个“一”指什么

文中没有讲明。

我们认为,“一以贯之”,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从而悟出其中内在的东西。

孔子在这里告诉子贡和其他学生,要学与思相结合,认真学习,深切领悟。

【原文】

15·4 子曰:“由

知德者鲜矣。

【译文】

孔子说:“由啊

懂得德的人太少了。

【原文】

15·5 子曰:“无为而治(1)者,其舜也与

夫(2)何为哉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注释】

(1)无为而治:国家的统治者不必有所作为便可以治理国家了。

(2)夫:代词,他。

【译文】

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

他做了些什么呢

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

【评析】

“无为而治”是道家所称赞的治国方略,符合道家思想的一贯性。

这里,孔子也赞赏无为而治并以舜为例加以说明,这表明,主张积极进取的儒家十分留恋三代的法度礼治,但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并不一定要求统治者无为而治。

在孔子的观念中,不是无为而治,而是礼治。

【原文】

15·6 子张问行(1)。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2)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3),行乎哉

立则见其参(4)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5)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6)。

【注释】

(1)行:通达的意思。

(2)蛮貊:古人对少数民族的贬称,蛮在南,貊,音mò,在北方。

(3)州里: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五党为州,二千五百家。

州里指近处。

(4)参:列,显现。

(5)衡:车辕前面的横木。

(6)绅:贵族系在腰间的大带。

【译文】

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

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可以行得通。

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

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

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带上。

【原文】

15·7 子曰:“直哉史鱼(1)

邦有道,如矢(2);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3)而怀之。

【注释】

(1)史鱼:卫国大夫,名,字子鱼,他多次向卫灵公推荐蘧伯玉。

(2)如矢:矢,箭,形容其直。

(3)卷:同“卷”。

【译文】

孔子说:“史鱼真是正直啊

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国家无道,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样直。

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

国家有道就出来做官,国家无道就(辞退官职)把自己的主张收藏在心里。

【评析】

从文中所述内容看,史鱼与伯玉是有所不同的。

史鱼当国家有道或无道时,都同样直爽,而伯玉则只在国家有道时出来做官。

所以,孔子说史鱼是“直”,伯玉是“君子”。

【原文】

15·8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

孔子说:“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

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原文】

15·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评析】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

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

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

“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原文】

15·10 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

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

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评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在民间已为人们所熟知。

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在本章中,孔子以此作比喻,说明实行仁德的方式,就是要事奉贤者,结交仁者,这是需要首先做到的。

【原文】

15·11 颜渊问为邦。

子曰:“行夏之时(1),乘殷之辂(2),服周之冕(3),乐则韶舞(4)。

放(5)郑声(6),远(7)侫人。

郑声淫,侫人殆(8)。

【注释】

(1)夏之时:夏代的历法,便于农业生产。

(2)殷之辂:辂,音lù,天子所乘的车。

殷代的车是木制成,比较朴实。

(3)周之冕:周代的帽子。

(4)韶舞:是舜时的舞乐,孔子认为是尽善尽美的。

(5)放:禁绝、排斥、抛弃的意思。

(6)郑声:郑国的乐曲,孔子认为是淫声。

(7)远:远离。

(8)殆:危险。

【译文】

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

孔子说:“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礼帽,奏《韶》乐,禁绝郑国的乐曲,疏远能言善辩的人,郑国的乐曲浮靡不正派,侫人太危险。

【评析】

这里仍讲为人处世的道理。

夏代的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殷代的车子朴实适用,周代的礼帽华美,《韶》乐优美动听,这是孔子理想的生活方式。

涉及到礼的问题,他还是主张“复礼”,当然不是越古越好,而是有所选择。

此外,还要禁绝靡靡之音,疏远侫人。

【原文】

15·12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原文】

15·13 子曰:“已矣乎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

孔子说:“完了,我从来没有见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原文】

15·14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1)者与

知柳下惠(2)之贤而不与立也。

【注释】

(1)窃位:身居官位而不称职。

(2)柳下惠:春秋中期鲁国大夫,姓展名获,又名禽,他受封的地名是柳下,惠是他的私谥,所以,人称其为柳下惠。

【译文】

孔子说:“臧文仲是一个窃居官位的人吧

他明知道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举荐他一起做官。

【原文】

15·15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评析】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

那么,为人处事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所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们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

责己严,待人宽,这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原则。

【原文】

15·16 子曰:“不曰‘如之何(1),如之何’者,吾末(2)如之何也已矣。

【注释】

(1)如之何:怎么办的意思。

(2)末:这里指没有办法。

【译文】

孔子说:“从来遇事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才好。

【原文】

15·17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译文】

孔子说:“整天聚在一块,说的都达不到义的标准,专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原文】

15·18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原文】

15·19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

【原文】

15·20 子曰:“君子疾没世(1)而名不称焉。

【注释】

(1)没世:死亡之后。

【译文】

孔子说:“君子担心死亡以后他的名字不为人们所称颂。

【原文】

15·21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原文】

15·22 子曰:“君子矜(1)而不争,群而不党。

【注释】

(1)矜:音jīn,庄重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原文】

15·23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评析】

从18章到23章,这6章基本上全都是讲君子的所作所为以及与小人的不同。

什么是君子呢

孔子认为,他应当注重义、礼、逊、信的道德准则;他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做到立言立德立功的“三不朽”,传名于后世;他行为庄重,与人和谐,但不结党营私,不以言论重用人,也不以人废其言,等等。

当然,这只是君子的一部分特征。

【原文】

15·2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

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评析】

“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

这个发明对后人影响很大。

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

这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原文】

15·25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

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译文】

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诋毁过谁

赞美过谁

如有所赞美的,必须是曾经考验过他的。

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三代能直道而行。

【原文】

15·26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1)也,有马者借人乘之(2),今亡矣夫。

【注释】

(1)阙文:史官记史,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便缺而不记,这叫做阙文。

(2)有马者借人乘之:有人认为此句系错出,另有一种解释为: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而靠别人训练。

本书依从后者。

【译文】

孔子说:“我还能够看到史书存疑的地方,有马的人(自己不会,)先给别人使用,这种精神,今天没有了罢。

【原文】

15...

小学五年级语文优质课评语怎么写

一、优质的语文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最核心的理念,传统的语文教学实行教师主讲,学生主听,评价一堂课往往是教师教得怎样,讲得如何,很少考虑学生学得怎样.这种以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新课程要求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也就是说新课标下对语文优质课评价的前提是语文教学是否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确定评价的根本性依据.评价一节课是否为优质课,首先要看教师能否激发出潜藏于学生身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否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问题的发现者、合作探究的解决者.当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语文课堂上教师只任凭学生无目标地讨论,对错误的认识一味地夸赞,这不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表现,这是教师主导的无作为行为,那是放羊式教学,真正的语文优质课,不但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善于根据教学三维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对动态生成目标进行整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领、点拨、纠正、提升,使语文课堂真正互动起来,朝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轨道健康行进.

二、优质的语文课应给学生感悟与思考的时空

在很多公开课或优质课竞赛中很多教师一个问题刚提出,学生还没有认真思考或没有思考清楚,就急不可待地把答案强行灌给学生,或想方设法的把学生的思维往自己预设好的答案上拉,有的语文课学生甚至连课文都未认真地读一遍就开始讨论,这样的语文课没有给足学生感悟和思考的时空,似乎我们的语文课就是为了完成一些任务而非发展我们学生的思维,似乎我们的语文课是为了讲清一个答案传授一点知识,而非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去思考发现.事实上,缺少学生感悟、思考的课是没有深度的,绝不是好课,学生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成为有思想的人,爱因斯坦曾说:要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始终放在首位.不要认为表面热热闹闹的课就是一堂好课,真正的语文优质课并不取决于表面,而取决于学生脑力劳动的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课才是好课,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真正的课堂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一个语文教师如果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课肯定不是优质课,真正好的语文课肯定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养成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创设学生感悟和思考的时空.

三、优质的语文课应上得扎实高效

扎实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教学语言简练生动、幽默风趣,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精巧,能高屋建瓴,驾驭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高效;二是说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很扎实,有些喜欢搞花架子的华而不实的课是做课,是做秀,这种课不是常规的语文教学,误导了教师,真正的语文优质课应是常规语文课堂教学的自然呈现,有些公开课看起来很活,但上得虚无缥缈,学生所得甚少,学得不扎实,比如,文言文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自主疏通文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一上文言文就开始讨论,学生还没有弄懂大意就马上搞课外延伸;再如上《最后一课》时,还没有反复品读课文、品味语言及人物心理就要求学生讨论爱国,甚至用大半时间进行辩论,这种不立足于文本的解读,不立足于品味语言的课不是语文课,是思品课,更谈不上优质了,真正的优质语文课应上得精实,让学生学得扎实,上出极浓的语文味,这就要求教师要深钻教材,把握准文本,对教学内容有明确的认识并精心选择最佳突破口,要选择学生语文学习中最感兴趣、最棘手或久疑不解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紧扣文本,深入思考文本内涵,深入揣摩体味语言及写作之精妙,培养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真正让学生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学生学得扎实,那些不实在,搞教学模式化,玩花架子的课,不能认定为优质课.

如何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

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特别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初次接触作文,由段到篇,是个转折点,因此,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这几年来,本人主要从事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1 沿承一二年级写日记的习惯,记“流水账”的多。

2、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

3、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

4、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

5、缺乏想象力。

6、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三年级孩子的习作能力呢

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

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

又如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

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

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

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

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

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

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

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

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

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

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

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

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

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

②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我们在习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如学习《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是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先总写八月,天多热。

再举例分述天如何如何的热。

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选材如何把天热写具体生动,即对写景段落可以怎样布局。

又如学习《爬天都峰》,注意学习游记的结构特点。

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

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

例如在写三上第六篇习作—写去过的地方时,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摹仿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来写一写我们的郑州。

在写作文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搜集整理有关郑州的资料。

接着让学生先模仿第一自然段写一写郑州所处的位置及简介,再模仿二三四五六自然段用总分的段式写一写郑州的商业,美食,旅游,夜景等方面的内容,再模仿最后一自然段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郑州。

这样,一方面学生有的写作的大概模式,另一方面对郑州又比较了解,写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学会了,为本次作文开了个好头,亦为主题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指导仿写的同时也注意求创,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

3、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

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

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

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

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

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此外,我还让每一个学生准备了一个好词好句积累本,不仅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学生上及课外搜集的好词佳句抄写下来,并背诵下来,增加背诵的量。

通过读,写,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4、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

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

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

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

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考试总结200字(考得不太好)

期中考试结束了,我的成绩很不理想,是空前的出乎意料之外,我真希望这只是一场梦。

考试之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NO·1 基础知识不牢固一直以来,我的基础知识就是一个大难题,不是把字分了家,就是把字的偏旁部首换了位,本来,答案是正确的,可是,却因为几个错别字,而丢了不该丢的分。

其一,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平时在写作业的时候不够认真仔细,没有用心去记写,导致了现在这样的结果;其二,因为平时总用电脑打字,有些字输入拼音就能正确显示出来,至于具体怎么写,有时候就忽略了,这也是我出错的原因之一。

NO·2平时作业不细心

粗心大意是我的一个坏毛病,平时做作业时就不用心,不仔细。

一到考试的时候就出错,平时读的课外书是不少,看着我抱着一本爱不释手课外书津津有味读着,其实也就是看个热闹,根本没有用心去看。

书中的好词好句堆成山,可我看过后也是一笑而过,根本就不会引用。

一看见选词填空的题就发蒙,其实,这些字词都曾在我读过的课外书中多次出现过,只不过我没有留意罢了

可是,现在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NO·3 面对错题不重视曾经有一些错题,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却没有重视,从来只是把答案改正确就可以了。

等我考试的时候,绞尽脑汁想那道错题的解法时,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从来没有想过分析一下自己为什么错,错在哪儿

这也导致了,碰见以前做过的类似错题还,是无从下手。

以后我对待错题要认真分析,仔细改正,学会活学活用。

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下,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不仅仅是空前,也是绝后。

考试后的心情

考试以后的心情,应该像雨淋过的青石板路,带点潮湿,带点晦暗,也许还有那么一点发霉的苦涩味。

虽说至小学开始,大大小小的考试便不断的折磨着人的神经,几天以来,考试就像绳索一样,让你整个人围着它运转,哪怕是有稍微一点的背离,内心就会立刻受到谴责,觉得自己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爸妈的一番苦心。

因为下了大雪,学校放了几天假,今天一上学就遇到了这一学期的期中考试,这次数学考了99分,还算不错吧

但那一分是怎么丢的,我还不是因为粗心丢的吗

为什么就要因为粗心丢一分…其他课程还不知道,但我知道里面肯定有“粗心的成分”,如果“粗心的成分”过高了,那不就和以前“高成份”的人一样了吗

不就得挨“批斗”了么

之所以,考试后的心情是沉重的,如果考不好,不就挨“竹板炒肉”了吗

如果考好了,迎接你的将会是“万里晴空”,而不是“倾盆大雨”。

考试后,同学们经常会对对题,但我觉得这是不好的行为,在你们对题的时间里,可以拿出书来复习一下,也许你就能看会一道你不会做的题。

或者玩一下,放松一下心情,不要背上思想包袱。

但如果你发现了一道错题,试卷也交了,无法改正;不仅是这样,也会给你带来压力。

度过一次期中考试的确不容易。

这次考试后,我感悟到:真金不怕火炼,只要你平时学习认真,就不怕考试。

考试,其实就是测验你这学期学的怎么样,做个总结。

有些同学认为考试就是一场生死战。

我相信考试并不像你所想的那样可怕,它只是想看看你的真实水平是什么。

加油吧,只要你努力,100分势在必得

请问语文试卷的评语怎么写

简单一点儿的就和上次做个比较。

进步了退步了什么的。

要继续保持\/努力。

长篇大论一点儿的就写写卷面分析,哪错了。

该不该错(是字词啊古诗文啊等等基础。

还是阅读题什么的)。

对待孩子的学习家长应该怎样做(要起督促、带头作用。

文言文:《童趣》的交流流程

童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l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积累“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等成语,品味文中的精彩语句。

2.体会文章中细致观察及联想和想像的作用。

l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诵读文言课文,体会文言文朗读的情感与语调。

2.在学生反复诵、自主合作探究基础上,通过教师点拨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l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用天真烂漫的童心细致观察事物,对待生活,增加生活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并背诵课文,理解和积累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掌握学习文言文的规律。

难点: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理解文言词句,探究“物外之趣”的根源。

[教学准备]学生:1.课前反复朗读,能正确地读出停顿,初步理解课文。

2.查阅资料:沈复的《浮生六记》;包含童趣的诗词、故事等。

教师:准备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流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3分钟)

老师这里有几张很好看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欣赏完了大家研究一下,根据图片内容给这几张图片起一个合适名字,并说说这些图片勾起你怎样的回忆。

[投影:图片]

问:大家给图片起了什么合适的名字

你从图片想到了什么

过渡:童年是一首歌,铭记着我们的天真,洋溢着我们的乐趣。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

相信文中的趣事,一定会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或许还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板书课题)

交流诵读,整体感知(20分钟)

[一]课前热身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第一次读文言文有什么感觉

(检查预习,明确学习方法)[投影:文言文简介:①文言文的特点;②学习文言文的意义;③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激励学生学好文言文

[二]资料交流

通过预习,相信不少同学对本文作者、作品都有了解,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理解文章准备)

[学生介绍后,投影:沈复与《浮生六记》]

作者沈复,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

工诗画、散文。

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

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

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

此后情况不明。

《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

作者在《浮生六记》中记叙了夫妻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浪游的见闻,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处与悲苦处两相对照,真切感人,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一些世态人情旧礼教对人们的束缚,以及主人公的坎坷遭遇。

文词朴素,情感真挚,前人曾有“幽芳凄绝,读之心醉”的评语,文学气氛颇浓。

《大公报》曾有语云:“凡治(研究)中国文学者,鲜(少)有不读沈三白的《浮生六记》的。

“闲情记趣”一章,主要记作者长大后对花木的喜爱和婚后跟妻子一同美化居室及周围环境的琐事,本文是其开头一小段。

[三]诵读感知

1.齐读,提出合作完成的工作任务:

①彼此正音;②划出并互解不懂词句;③提出难解语句和问题。

[投影:(配合点拨)

(一)读准字音(略)

(二)重点词义:

A.常规词语

物外 私 拟 向 素帐 项 为 徐 观 果 唳 余 砾 壑 神游 兴 盖 方 驱

B.特殊用法

强(通假字)鞭(动)

C.惯用短语

怡然 庞然 呀然;以…为…

D.成语

[明察秋毫]明,视力。

察,看清。

本来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

后形容人洞察事理,不受蒙蔽。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也形容标便强大而实际上没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

④质疑问难,难句互译。

2.范读,提出要求:

[课件:范读录音]

①注意朗读节奏、停顿、语调、感情。

(学习方法)

②以小组为单位,用故事会的形式来讲讲《童趣》里的故事。

要求从文中任选一个故事,发挥自己的想像,把事情尽量描述具体、生动。

说完之后组内展开讨论,进行修正、补充,然后推选一人为小组发言人。

(熟悉课文内容)

③文章中哪个词语能概括文章内容,文章写了“我”儿时的那几件事

三件事位置调换好不好

(整体把握,体会构思)

(“物外之趣”;三件事:一 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二 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三 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调换不好。

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

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合作探究,互动释疑(10分钟)

按照合作学习小组探究如下问题:(深入理解,合作学习)

1.你认为作者获得这些“物外之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哪些字词集中表现了这种“趣”

其实古诗中(如李白的诗)也有体现了“物外之趣”,你知道是什么吗

(有强烈的好奇心。

②有细致的观察力。

③有丰富的想像力。

词语:“果”“怡然”等。

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作者儿时看到一个“癞虾蟆”,为什么说是庞然大物

(“庞然大物”的出现,是错觉;此刻,年幼的作者已经完全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他眼前的实物已经被放大了千万倍,而癞虾蟆又是突如其来,对比之下,自然就成为“庞然大物”了,这种错觉是在极短时间内经受强而突然产生的。

3.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

(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体验升华,拓展延伸(10分钟)学生根据自身体验畅谈感悟:(体验迁移,内化学习成果)

1.作者在文中所写的“昆虫”司空见惯、平凡至极,为什么写得异姓盎然、充满生机

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a.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b.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c.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2.你的童年有没有类似经历

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如: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过家家”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褥、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醉其中,其乐无穷。

3.生活中,你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心胸开阔,不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开,利用想像把困难和挫折当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坏事都当成生活对自己的恩赐;有一点儿“阿Q精神”等。

4.读了《童趣》一文,你还想说点什么吗

对自己、老师、同学、沈复都可以。

学生根据自身体验自由畅谈。

小结作业,结束全文(2分钟)

1.总结激励

《童趣》是一篇饶有兴味的文章。

作者的奇思妙想引发我们很多美丽的联想和想像。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只有怀有一颗童心,不为什活所累,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生趣。

其实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也都是在联想、想像甚至幻想中产生的。

我们应当把它充分开发出来,使我们的生活、学习更加多姿多彩。

2.延伸作业

①背诵全文

对学科教师的建议和意见

对任课教师的建议:

老师讲课十分认真投入,内容纲举目分,条理性很强,而且特别善于举例。

让同学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起来十分轻松,而且印象深刻,收到良好的效果。

老师为人和蔼,课堂能与同学们互动,营造温馨的课堂气氛。

还有就是细致入微,讲解清晰,与同学关系融洽。

但如果讲课时声音放大点,多举一些实例,生动一些,讲到重、难点部分速度稍微放慢一点会更好,我们需要一个反应吸纳的过程。

对任课教师的建议:

老师方面,我想说所有任课老师一定要狠,又一定要亲,狠是学习方面要狠,亲是课下要与学生和谐相处,我还想对英语老师说,所有的单词都一定要让学生们会背,张口就来,只有这样,你才能继续深造学句子,语法,一个小孩还不会爬就学走路,你说结果会怎样

我就是在这方面吃的亏,希望下一届学生不要再犯。

我认为通过我这一年的学习和与老师的接触,九年级所有的授课老师都是那么的有责任感和耐心,尤其是九年级的班主任,她们更是为了自己的学生每天不辞辛苦着,但还是给班主任一点建议吧,对待有些学生,尤其是男同学,我认为有时就应该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留情,但有些则是要耐心归劝,但是对待女学生,我认为应该好言相劝,因为她们经过老师一番归劝后肯定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会积极改正,最重要的一点是班主任要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和他们交朋友,而不是用师长的身份压制他们,这样彼此之间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沟通起来比较容易。

尤其是数学:应该给学生自己多一点点做题+思考的时间,不应该问题紧追着讲课,多做题。

家长感谢老师的教导,老师又如何回复?

您太客气了,作为一个老师,这是我的职责所在。

其实来每一个孩子,都是需要家人和老师共同的教育努力,学习和身心才能健自康成长,您在家里也多多费费心,关注孩子的作业和身心,就是对我们做老师的最大的zd支持。

谢谢,再见

新文化运动的不足之处

不足之处:维新派缺乏反封建斗争的勇气,脱离广大人民,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革命 派缺乏对封建思想的彻底批判,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325/159183.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