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qc小组活动评语汇编

qc小组活动评语汇编推荐阅读:

如何做好QC小组活动

基本步骤

课题的选定

2.课题选定说明(选定理由)

3.现状的把握

4.目标的设定

5.要因的解析

6.活动计划(活动安排或人员分工)

7.要因调查与对策(针对解析出的要因进行对策,区分真因与非真因)

8.效果确认

9.再发防止

10.今后推进方向(今后发展方向,效果衡展)

11.活动记录(活动总结)

12.QC完成效果审核(小组能力评价,确认实施效果及总结)QC是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缩写,中文\"质量控制。

在ISO9000:2015对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质量控制定义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按产品在过程的控制特点、次序,产品质量控制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进料控制(Incoming Quality Control缩写为IQC)、过程质量控制(I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缩写为IPQC)、最终检查验证(Final Quality Control缩写为FQC)和出货质量控制(Outgoing Quality Control缩写为OQC)。

组织为满足质量要求会设置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的部门(Quality Control Department),安排从事质量控制职能的质量控制人员(Quality Control Personnel)、通常质量控制职能由质量检验员(Quality Checker简称QC)和质量工程师(Quality Engineer简称QE)分担。

QC小组活动记录具体应该写什么内容呢

我们单位使用“头脑风暴”法做的QC,做记录的时候就是把大家对某个问题的意见归类记录下来

QC小组的活动过程与效果应该怎么写

如何编写QC小组成果报告

一、成果报告的编写人应掌握:

小组活动的基础资料

编写成果报告的要求

编写成果报告的技巧

二、基本要求

文字要精练

程序要清楚,逻辑性要强。

尽量使用图表,数据,示意图。

成果报告要真实,不允许“倒装”。

要根据课题抓住重点,突出一条主线。

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术语要解释。

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三、写作技巧

灵活运用四段八步,不要机械地平均安排。

对PDCA循环的四段八步可根据课题有所取舍。

编写成果报告不能就事论事。

要提炼、加工、选择最能代表选择活动水平、最有说服力和最精彩的内容报告出来。

每一步骤之间要有过渡,要前后呼应。

开头要引人入胜,结尾要令人回味。

四、存在的共性问题

(1)、“新八股文”

(2)、文字多图表少

(3)、中心问题不突出

(4)、逻辑性不强前后不协调

(5)、缺乏用数据说话

(6)、工具运用不当,出现错误较多。

五、准备工作及必要性

编写成果报告,实际上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

对课题整个活动过程进行认真回顾和分析,不能仅仅靠成果报告的起草人,而应靠小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而集体总结就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六、准备工作的内容

(1)、确定成果报告的中心内容。

本次课题活动中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取得的主要成绩。

以及本课题的最大特色(特点)是什么。

(2)、确定成果报告的编写提纲。

(3)、全体参与分工负责。

七、原始记录的内容

(1)、小组开展集体活动的会议记录。

(2)、课题活动前对现状的调查资料。

如质量、产量、消耗、成本、经济损失、用户意见、现场运行观测等方面的数据、调查记录。

(3)、活动中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数据记录等。

(4)、对比资料,如课题主要目标(指标)和国内外同行业、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活动前后的对比资料等。

八、成果报告的主要内容QC小组活动是按PCDA循环的科学程序进行的,而成果报告是小组活动的真实写照,是依据活动过程编写的。

因此成果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构也应体现PCDA循环过程。

8.1、小组概况

企业概况或与发表课题有关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用户需求的简况。

小组概况:

小组成立时间、本课题活动时间、注册时间、注册编号

人员结构及文化技术素质结构、组内分工

本课题类型、

本课题小组集体活动总时数、出勤率

历年课题完成情况,获奖情况。

发表对象的简介,专业简介及作用等。

8.2、选题理由

①、企业实现方针目标和中心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关键问题。

②、市场营销、用户需要(下道工序)迫切解决的问题。

③、工作、生产(服务)现场的薄弱环节,以及质量、消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等。

8.3、现状调查

主要介绍小组进行了哪些调查活动及分析活动,从而找出主要问题。

①、开展了哪些调查活动,查阅哪些资料,进行了哪些现场观测调查,征求了哪些服务对象的意见与建议,调查活动采用了什么方法,方式,如何进行的调查等。

②、进行分析。

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和事实。

采用何种统计方法并经过计算分析后对调查对象得出的结论。

现状调查要注意的问题

①、要简介课题的工艺过程或专业特点。

②、注意说明调查方法的客观性、可信度、代表性。

③、注意时间性。

④、杜绝“三无”即:无调查方法、无数据、无分析。

⑤、主要问题不可确定过多,一般一个为好,最多不要超过两个,防止主题分散,针对性不强。

8.4、确定目标值

①、针对主要问题的现状,设定本课题通过活动后将主要问题解决或改善到什么程度。

②、实现这一目标值的依据是什么,即:可行性分忻。

目标值的设定方法

①、依据本企业的历史最好水平,来说明目标值实现的可行性。

②、依据本企业同类产品已达到的质量水平说明目标值是可行的。

③、依据同行业厂家达到的水平,确立赶超目标,说明实现目标值的可行性。

④、现状调查的结果。

其目标值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活动目标值=(现有水平十潜力)*排列图中所要解决问题占的频率。

⑤、用户或国家的质量要求、企业或部门领导的指令。

这是必须做到的。

设定目标值应注意的问题

①、目标值应既有进取性又要合情合理,过高难以实现会挫伤大家的积极性,过低会使小组成员觉得组织活动没有必要。

②、目标值要量化。

③、目标值应和课题相统一。

④、目标、目标值不可设的太多,一般以一个为好,最多不要超过两个,以免主题分散无针对性。

⑤、对目标值要进行可行性分析。

8.5、原因分析

本部分是现状调查的深入,也是确定主要原因的依据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关键是正确表达主要问题和产生原因的关系。

主要内容

①、收集产生主要问题的原因所采用的方式方法。

②、将原因进行分类、归类、分析所采用的方式方法。

如何选用工具

因果图、树图,关联图常被QC小组用来进行原因分析,因此在选用这些工具时必须加以区分,以提高使用工具的有效性。

①、当影响问题的因素之间没有较密切的关联关系时,采用因果图和树图为好;当因素的展开层次比较多,则采用树图为宜。

②、当分析的问题影响因素之间有关联关系时,选用关联图为好。

8.6、确定主要原因

经过原因分析后,找出了各种产生问题的全部原因,但这些原因对问题的影响程度不一样,也存在着“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能否抓住这少数主要原因,是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关键

①、确定要因的方法及结果

②、确定要因的验证方案。

如采用的方法、抽样的数量、方法、时间、地点等。

③、验证的简要过程及结论。

确定要因应注意的问题

①、确定要因不能只定性,应辅以定量的验证

②、确定的要因一定是因果图(树图))分析中的末端原因,关联图中的末端原因或主要的中间原因。

③、要因确定的数量不可过多,一般不超过5个。

④、确定后的要因要在工具图表中做出标记,以示区别。

8.7、制定对策

针对确定的影响主要问题的主要原因,策划切实可行的实施改进方案和活动计划,使主要问题得到改善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①、针对每个要因制订改善的目标值。

②、制订改进的措施。

如操作方法、技能、设备、工艺、管理方法内容、工作现场、服务项目、标准等。

③、对策、措施要分开,对策表明干什麽,措施表明怎麽干,措施越详细越好。

并确定责任人,规定完成的时间,必要时确定检查人。

制定对策应注意的问题

①、对策中的要因项目,必须是经验证确定的要因,二者必须对应。

②、对策是要因项目的改进方法或手段。

③、分目标是针对每一要因所设定的改进要求。

目标要尽量量化。

④、措施项目是针对为改变现状实现目标所采取的作业步骤,应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⑤、措施的责任人不要求体现全员性。

8.8、实施

本部分主要介绍按制订的对策进行实施的情况及实施的效果。

应注意的问题:

①、有的成果不介绍实施情况,只用按对策如期完成一句话带过。

②、实施情况和前后内容不对应。

③、要尽量采用数据,图表说明问题。

8.9、效果检查

效果检查是整个成果的,是体现小组成绩的具体显示,因此要客观实际,全面体现课题的活动成果。

①、检查对比活动前后主要问题现状的变化情况以及总目标的实现情况。

②、检查其他相关指标的改进效果。

效果检查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与课题的主要问题和总目标相对应。

②、要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取得的成果要有有关部门的认证。

③、经济效益要有计算依据,对经济效益的计算应按GB3533.1-83(标准化经济效果的评价原则和计算方法)规定的计算公式送行计算。

8.10、巩固措施

①、逐条列出新增、更改文件的编号、名称及内容。

②、简要介绍实施这些文件的其他相关活动。

③、应把那些经过实施验证,确实有效的措施纳入规程、标准、或管理制度中去。

制定巩固措施应注意的问题

①、巩固措施必须是本课题活动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②、涉及技术文件管理文件的修订、新增应说明编号、名称及相关内容。

③、不能抽象,笼统、无可操作性。

8.11、遗留问题及今后打算

这部分是成果的结尾,它的作用应是使听众明确成果主旨,加深印象,增强信服力和令人回味。

评价QC小组活动成果以什么为主

评审的目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以不断提高QC小组活动水平;表彰先进,落实奖励,使QC小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评审原则

从大处着眼,指出主要问题:活动程序是否符合PDCA循环理论;项目各个环节是否做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数据是否完整、正确、有效;统计方法运用是否恰当、正确;(评审内容详见《QC项目成果评审表》)

客观有依据:根据评审标准的要求提出评审意见;避免在专业技术上钻牛角尖;不单纯以经济效益为依据评优。

评审的标准

现场评审:评审重点是QC小组项目及成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发表评审:总体评价项目成果的主要特点,在程序、方法、数据等方面总的情况;具体指出每一个不足点及其根据。

QC小组法的QC小组的活动程序

QC小组组建以后,从选择课题开始,开展活动。

活动的具体程序如下:

(1)选题。

QC小组活动课题选择,一般应:根据企业方针目标和中心工作;根据现场存在的薄弱环节;根据用户(包括下道工序)的需要。

从广义的质量概念出发,QC小组的选题范围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工作。

因此,选题的范围是广泛的,概括有10大方面: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设备管理;提高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强定额管理;开发新品,开设新的服务项目;安全生产;治理“三废”,改善环境;提高顾客(用户)满意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素质。

(2)确定目标值。

课题选定以后,应确定合理的目标值。

目标值的确定要:注重目标值的定量化,使小组成员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便于检查,活动成果便于评价;注重实现目标值的可能性,既要防止目标值定得太低,小组活动缺乏意义,又要防止目标值定得太高,久攻不克,使小组成员失去信心。

(3)调查现状。

为了解课题的目前状况,必须认真做好现状调查。

在进行现状调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的QC工具(如调查表、排列图、折线图、柱状图、直方图、管理图、饼分图等),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

(4)分析原因。

对调查后掌握到的现状,要发动全体组员动脑筋,想办法,依靠掌握的数据,通过开“诸葛亮”会,集思广益,选用适当的QC工具(如因果图、关联图、系统图、相关图、排列图等),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

(5)找出主要原因。

经过原因分析以后,将多种原因,根据关键、少数和次要多数的原理,进行排列,从中找出主要原因。

在寻找主要原因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应用排列图、关联图、相关图、矩阵分析、分层法等不同分析方法。

(6)制定措施。

主要原因确定后,制定相应的措施计划,明确各项问题的具体措施,要达到的目的,谁来做,何时完成以及检查人。

(7)实施措施。

按措施计划分工实施。

小组长要组织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实施情况,随时了解课题进展,发现新问题要及时研究、调查措施计划,以达到活动目标。

(8)检查效果。

措施实施后,应进行效果检查。

效果检查是把措施实施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看其实施后的效果,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如果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小组就可以进入下一步工作;如果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就应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其可行性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在第二次循环中加以改进。

(9)制定巩固措施。

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值,说明该课题已经完成。

但为了保证成果得到巩固,小组必须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或方法纳入工作标准、工艺规程或管理标准,经有关部门审定后纳入企业有关标准或文件。

如果课题的内容只涉及本班组,那就可以通过班组守则、岗位责任制等形式加以巩固。

(10)分析遗留问题。

小组通过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就是经过了一个 PDCA循环。

这时候,应对遗留问题进行分析,并将其作为下一次活动的课题,进入新的 PDCA循环。

(11)总结成果资料。

小组将活动的成果进行总结,是自我提高的重要环节,也是成果发表的必要准备,还是总结经验、找出问题,进行下一个循环的开始。

以上步骤是QC小组活动的全过程,体现了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见。

由于QC小组每次取得成果后,能够将遗留问题作为小组下个循环的课题(如没有遗留问题,则提出新的打算),因此就使QC小组活动能够持久,深入地开展,推动PDCA循环不断前进。

根据课题来源,QC小组活动课题的类型包括哪些

1、自下而上的组建程序

适用于那些由同一班组(或同一科室)内的部分成员组成的现场型、服务型,包括一些管理型的QC小组。

他们所选的课题一般都是自己身边的、力所能及的较小的问题。

这样组建的QC小组,成员的活动积极性、主动性很高,企业主管部门应给予支持和指导,包括对小组骨干成员的必要的培训,以使QC小组活动持续有效地发展。

2、自上而下的组建程序

这样组建的QC小组,容易紧密结合企业的方针目标,抓住关键课题,对企业和QC小组成员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

又由于其有领导与技术人员的参与,活动易得到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保证,利于取得成效。

但易使成员产生\"完成任务\"感,影响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3、上下结合的组建程序这是介于上面两种之间的一种。

它通常是由上级推荐课题范围,经下级讨论认可,上下协商来组建。

这主要是涉及组长和组员人选的确定,课题内容的初步选择等问题,其他程序与前两种相同。

这样组建小组,可取前两种所长,避其所短,应积极倡导。

扩展资料

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的不同,QC小组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现场型:主要以班组、工序、服务现场职工为主组成,以稳定工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

2、攻关型:一般由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组成,以解决有一定难度的质量关键为目的。

3、管理型:以管理人员为主组成,以提高工作质量,改善与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

4、服务型:由从事服务性工作的职工组成,以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

为了便于活动,小组人员不宜过多,一般为3-10人较合适。

小组成员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努力学习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和其他现代管理方法,熟悉本岗位的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并能积极参加活动。

QC小组组长是小组的带头人。

组长一般由全体组员选举产生,也可在成员同意的前提下,由行政领导提名。

对于自愿结合的班组QC小组来讲,组长通常由小组的发起人担任。

QC小组组长应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热心人,事业心强,技术水平和思维能力较高,能善于团结周围群众,发挥集体智慧,掌握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数理统计方法,并有一定组织活动的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QC小组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QC小组

QC小组活动。

电力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的QC小组活动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QC小组的组建,必须实事求是,结合实际。

自愿参加,自愿结合是组建QC小组的基本原则;由上而下,上下结合是组建QC小组的基础;领导、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三结合是组建QC小组的好形式。

参加一个QC小组的人员不必过多,一般4一lC人为宜,一个人可同时参加多个QC小组。

QC小组成立后,由组员自行讨论命名小组名称,推选出小组组长。

QC小组在公司专职管理部门登记公布。

公司需注意提拔或推选有组织能力和热心质量管理的人员担任组长,组长应对成员有导引和约束力。

QC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小组成员制订活动计划,进行工作分工,并带头按计划开展活动;负责联络协调一上作,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小组活动情况,争取支持和帮助;抓好质量教育,组织小组成员学习有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和业务水平;团结小组成员,充分发扬民主,为小组成员创造宽松的环境,增强小组的凝聚力;经常组织召开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各种问题.做好小组活动记录。

并负责整理成果和发表。

小组活动要围绕部门内的质量、效率、成本、浪费、服务、现场管理等关键问题选题攻关,开始时从容易之处着手,不必好高鹜远。

对每一个质量管理改善主题,自提出问题到解决一般不超过半年。

QC小组活动要经常展开,一般一个月召开两次以上小组讨论会,每半个月提交小组活动中间报告。

在现场可开辟QC小组活动园地,张贴小组活动的结果,以及相关资料,以利于各小组的经验交流,确认小组活动的进展,既是现场文化的形象展示,也可促进QC小组间的良性竟争氛围。

公司要成立专职管理部门,加强对QC小组活动的指导。

注重对小组成员的培训:包括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对QC小组的正确认识、开展活动的程序步骤、参加活动的注意事项等。

经常对小组活动进行检查、考核和开展竞赛,成果显著的QC小组可在企业公开发表并予以奖励。

领导的重视和参与是推动QC小组活动的关键因素,公司需建立健全QC小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做到从上到下全员参与,真正贯彻“质量第一”的观念。

使QC小组更深、更广、更持续地开展。

为了避免QC小组活动流于形式,必须关注每个QC小组活动的过程,通过中间报告等形式确认活动进程。

为了避免大家为了报告而捏造修改数据,以及QC小组活动变成小组长一个人的事,从头包揽到底这两个通病,在QC小组成果评审时须特别加强这两个方面的审核。

基本步骤

1.课题的选定

2.课题选定说明(选定理由)

3.现状的把握

4.目标的设定

5.要因的解析

6.活动计划(活动安排或人员分工)

7.要因调查与对策(针对解析出的要因进行对策,区分真因与非真因)

8.效果确认

9.再发防止

10.今后推进方向(今后发展方向,效果衡展)

11.活动记录(活动总结)

12.QC完成效果审核(小组能力评价,确认实施效果及总结)

活动程序

QC小组组建以后,从选择课题开始,开展活动。

活动的具体程序如下:

(1)选题。

QC小组活动课题选择,一般应:根据企业方针目标和中心工作;根据现场存在的薄弱环节;根据用户(包括下道工序)的需要。

从广义的质量概念出发,QC小组的选题范围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工作。

因此,选题的范围是广泛的,概括有10大方面: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设备管理;提高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强定额管理;开发新品,开设新的服务项目;安全生产;治理“三废”,改善环境;提高顾客(用户)满意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素质。

(2)确定目标值。

课题选定以后,应确定合理的目标值。

目标值的确定要:注重目标值的定量化,使小组成员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便于检查,活动成果便于评价;注重实现目标值的可能性,既要防止目标值定得太低,小组活动缺乏意义,又要防止目标值定得太高,久攻不克,使小组成员失去信心。

(3)调查现状。

为了解课题的状况,必须认真做好现状调查。

在进行现状调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的QC工具(如调查表、排列图、折线图、柱状图、直方图、管理图、饼分图等),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

(4)分析原因。

对调查后掌握到的现状,要发动全体组员动脑筋,想办法,依靠掌握的数据,通过开“诸葛亮”会,集思广益,选用适当的QC工具(如因果图、关联图、系统图、相关图、排列图等),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

(5)找出主要原因。

经过原因分析以后,将多种原因,根据关键、少数和次要多数的原理,进行排列,从中找出主要原因。

在寻找主要原因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应用排列图、关联图、相关图、矩阵分析、分层法等不同分析方法。

(6)制定措施。

主要原因确定后,制定相应的措施计划,明确各项问题的具体措施,要达到的目的,谁来做,何时完成以及检查人。

(7)实施措施。

按措施计划分工实施。

小组长要组织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实施情况,随时了解课题进展,发现新问题要及时研究、调查措施计划,以达到活动目标。

(8)检查效果。

措施实施后,应进行效果检查。

效果检查是把措施实施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看其实施后的效果,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如果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小组就可以进入下一步工作;如果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就应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其可行性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在第二次循环中加以改进。

(9)制定巩固措施。

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值,说明该课题已经完成。

但为了保证成果得到巩固,小组必须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或方法纳入工作标准、工艺规程或管理标准,经有关部门审定后纳入企业有关标准或文件。

如果课题的内容只涉及本班组,那就可以通过班组守则、岗位责任制等形式加以巩固。

(10)分析遗留问题。

小组通过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就是经过了一个 PDCA循环。

这时候,应对遗留问题进行分析,并将其作为下一次活动的课题,进入新的 PDCA循环。

(11)总结成果资料。

小组将活动的成果进行总结,是自我提高的重要环节,也是成果发表的必要准备,还是总结经验、找出问题,进行下一个循环的开始。

以上步骤是QC小组活动的全过程,体现了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

由于QC小组每次取得成果后,能够将遗留问题作为小组下个循环的课题(如没有遗留问题,则提出新的打算),因此就使QC小组活动能够持久,深入地开展,推动PDCA循环不断前进。

组建程序

由于各个企业的情况、欲组建的QC小组的类型、以及欲选择的活动课题特点等不同,所以组建QC小组的程序也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自下而上的组建程序

由同一班组的几个人(或一个人),根据想要选择的课题内容,推举一位组长(或邀请几位同事),共同商定是否组成一个QC小组,给小组取个什么名字,先要选个什么课题,确认组长人选。

基本取得共识后,由经确认的QC小组组长向所在车间(或部门)申请注册登记,经主管部门审查认为具备建组条件后,即可发给小组注册登记表和课题注册登记表。

组长按要求填好注册登记表,并交主管部门编录注册登记号,该QC小组组建工作便告完成。

这种组建程序,通常适用于那些由同一班组(或同一科室)内的部分成员组成的现场型、服务型,包括一些管理型的QC小组。

他们所选的课题一般都是自己身边的、力所能及的较小的问题。

这样组建的QC小组,成员的活动积极性、主动性很高,企业主管部门应给予支持和指导,包括对小组骨干成员的必要的培训,以使QC小组活动持续有效地发展。

(二)自上而下的组建程序

这是中国企业当前较普遍采用的。

首先,由企业主管QC小组活动的部门,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提出全企业开展QC小组活动的设想方案,然后与车间(或部门)的领导协商,达成共识后,由车间(或部门)与QC小组活动的主管部门共同确定本单位应建几个QC小组,并提出组长人选,进而与组长一起物色每个QC小组所需的组员,所选的课题内容。

然后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车间(部门)领导发给QC小组长注册登记表。

组长按要求填完两表(即小组注册登记表、课题注册登记表),经企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编上注册号,小组组建工作即告完成。

这种组建程序较普遍地被\"三结合\"技术攻关型QC小组所采用。

这类QC小组所选择的课题往往都是企业或车间(部门)急需解决的、有较大难度、牵涉面较广的技术、设备、工艺问题,需要企业或车间为QC小组活动提供一定的技术、资金条件。

因此,难以自下而上组建。

还有一些管理型QC小组,由于其活动课题也是自上而下确定,并且是涉及部门较多的综合性管理课题,因此,通常也采取这种程序组建。

这样组建的QC小组,容易紧密结合企业的方针目标,抓住关键课题,对企业和QC小组成员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

又由于其有领导与技术人员的参与,活动易得到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保证,利于取得成效。

但易使成员产生\"完成任务\"感,影响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上下结合的组建程序这是介于上面两种之间的一种。

它通常是由上级推荐课题范围,经下级讨论认可,上下协商来组建。

这主要是涉及组长和组员人选的确定,课题内容的初步选择等问题,其他程序与前两种相同。

这样组建小组,可取前两种所长,避其所短,应积极倡导。

活动介绍QC小组活动特点:[1]

1.明显的自主性;2.广泛的群众性;3.高度的民主性;4.严密的科学性。

QC小组活动的宗旨:

1.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3.建立文明的、心情舒畅的生产、服务、工作现场。

QC小组活动作用:

1.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2.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3.有利于实现全员参加管理;4.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的团结协作精神;5.有利于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6.有利于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关于QC[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从项目管理角度上解释:“QC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记录本”属于项目管理及支持性任务内容;将QC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看做一个项目管理时,

一、项目标准任务主要包括:

1)项目策划、选项、定义活动,输出QC小组选项报告;2)项目执行,输出QC小组项目报告;3)项目改进措施执行等

二、项目相关任务主要包括:知识培训、资源配置等;三、项目管理及支持性任务主要包括:小组活动计划、沟通、会议,过程计划变更管理,活动评价等,

一般来讲,一个好的“QC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记录本”应该囊括上述所有项目任务,

形成小组活动过程档案,因此,在进行QC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时,可以根据活动计划安排

(如您公司按周、月的管理模式)形成活动记录,这有助于小组活动过程控制和提高最终

项目总结真实有效性。

如何加强qc小组活动成果评价工作总结

这个要多看看各行各业好的成果学习一下淘宝有的“国优成果”可以看看

什么是QC成果

1、QC即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简称,中文意义是质量控制,其在ISO9000:2005的定义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评审就是评价与审核。

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就是与评审标准对比,衡量小组活动达到标准的程度,审查小组活动成果是否完整、正确、真实、有效。

2、QC成果是用PPT形式书写的。

3、QC成果编写要求

(1)名称要精练、准确

成果报告名称要精练、准确、鲜明和简洁,言简意赅,让人看到名称就能一目了然看出要解决什么问题。

(2)开头、结尾布局要用心

成果报告的开头要引人入胜,结尾要令人回味。

引人入胜的开头能快速打动听众,使之加深对课题的认识和理解,令人回味的结尾能增强QC小组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为·今后的活动增添动力。

(3)核心问题要明确QC小组活动要把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在设定目标时要明确。

尽量用事实、数据说明核心问题。

(4)结构要严谨

QC小组成果报告的结构要严格按QC活动程序进行总结。

在总结过程中可能还会发现一些不足之处,此时可以进一步补充、完善。

(5)各步骤衔接要紧密,详略应得当

报告内容各步骤之间要用精巧的语言连贯自然,紧密衔接,前后呼应,内容与课题名称一致。

(6)内容应图文并茂

报告要以图、表、数据为主,配以少量的文字说明来表达,尽量做到标题化、图表化、数据化,以使成果报告清晰、醒目,图文并貌,活灵活现。

拓展资料

一、QC成果评审标准

1997年,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制定并颁布了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标准(试行),经过三年的试行,于2000年初进行了修订。

评审标准分为现场评审和发表评审两种方式

(一)QC小组活动成果的现场评审QC小组活动开展得如何,最真实的体现是活动现场。

因此,对现场的评审是评审QC小组活动成果的重要方面。

现场评审的项目包含:小组的组织,活动情况与活动记录,活动成果及成果的维持、巩固,QC小组教育等。

(二)发表评审

QC小组活动成果发表时,为了相互启发、学习交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以及评选优秀的QC小组,还需要对成果发表进行评审。

发表评审的内容主要有:选题、原因分析、对策的制定与实施、活动效果和整个小组活动的特点等。

二、QC成果评审方法

(一)基层企业对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

基层企业对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要进行现场评审和发表评审。

现场评审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小组取得成果后二个月左右为宜。

相隔时间太短,不能很好地看出效果的维持和巩固情况;相隔时间太长,则不利于更好地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现场评审时,企业主管部门要组织熟悉QC小组活动的有关人员组成评审组,评审组的成员最好不少于五人。

现场评审和发表评审两项结合起来,就是对该QC小组活动成果评审的总成绩。

企业评审的重心应放在审核成果的真实性及有效性上,因此现场评审的成绩占总成绩的60%为宜。

(二)各级质量管理协会对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

各级质量管理协会对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一般都和评选各级优秀QC小组结合在一起进行。

各级质量管理协会对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为减轻企业的负担,一般只进行发表评审。

评审时由主办质量协会聘请懂质量管理理论、能指导小组活动、会评价小组成果的人员担任评委,组成评审组,评委一般不少于七人。

评审一般应按以下的程序进行:首先由发表会的主办单位把参加发表的小组的成果材料收齐后,提前交给每一位评委审阅。

评委审阅后,按照评审原则和评审标准提出评审意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QC成果评审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328/164706.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