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易地扶贫搬迁搬家工作计划(实用14篇)

易地扶贫搬迁搬家工作计划 第1篇

一、搬迁条件及搬迁对象

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主要是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难以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优先安排位于地震活跃带及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二、工作目标

20xx年,全市计划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691人,并完成安置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其中:

通川区: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57人;

达川区(含经开区):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25人;

万源市: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722人;

宣汉县: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228人;

大竹县: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78人;

渠县: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021人;

开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60人;

三、安置方式

易地扶贫搬迁坚持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兼顾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并重,鼓励适度集中安置,因地制宜分散安置,控制投亲靠友安置和购买商品房等其他安置方式。

(一)集中安置

采取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统规联建等方式,引导搬迁对象向本行政村内、小城镇、特色产业园、乡村旅游区等区域集中安置。拟建集中安置点217个,安置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456人。

(二)分散安置

分散安置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235人。

四、投资来源及承贷规模

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投资由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务、专项建设基金、长期低息贷款和群众自筹等组成。20xx年,我市易地扶贫搬迁计划总投资规模为万元,其中安置住房建设计划投资万元,配套设施建设计划投资万元。迁出区生态修复(含宅基地复垦)万元,其他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万元,承接省级投融资主体项目资本金万元(其中省政府筹集的债务资金万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万元),承接省国农公司转贷的长期低息贷款资金万元,群众自筹5194万元。

五、资金使用方向及补助标准

(一)资金使用方向:中央预算内投资、省政府筹集的地方债务资金、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和长期低息贷款主要用于农村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在安置地基本的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包括住房及必要的附属设施、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农村能源、乡村道路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得用于机械设备、运输工具购置,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经营性项目建设,以及土地和房屋的征用补偿费。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补助住房建设面积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

(二)补助标准: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房建设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各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对本县(市、区)20xx年农村住房建设成本进行测算(住房建设、辅助用房建设、配套设施等)。按照省政府出台的支持政策,我市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建设按不低于平均建房成本的60%给予支持。

同步搬迁其他农户住房建设由各县(市、区)统筹协调给予信贷支持。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县两级要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全面落实易地扶贫搬迁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制度。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领导,充实力量,增加人员,确保有人做事,能做成事。

(二)精心组织实施。发展改革部门(以工代赈办)要认真履行总牵头职责,统筹协调扶贫、住建、国土、财政、人社、公安等部门,做好精准识别搬迁对象,科学规划安置区(点),落实好安置用地,加快建设安置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做好迁出区生态修复和土地复垦、户籍迁移、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有关工作;积极帮助安置区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创业就业,确保安置区稳定。乡镇要按照县下达年度计划组织开工建设,协同配合相关部门把好工程质量、住房验收、资金拨付关,协调解决好项目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和矛盾,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严格资金管理。各县(市、区)要加强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监管,规范资金使用。易地扶贫搬迁资金要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严禁挪作它用。发改、扶贫、财政、人民银行、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对资金的使用、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四)严格考核督查。将易地扶贫搬迁年度实施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范围,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对搬迁对象确定、住房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运用、搬迁对象脱贫销号等情况,分阶段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依据。

易地扶贫搬迁搬家工作计划 第2篇

易地扶贫搬迁

学习目标:

学会读写与易地扶贫搬迁相关的字词,了解 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建设标准、补助标准。

学习内容:

读与写

搬迁 自然 水土 地方 村庄 整体 同步 安置 旧房

新家 协议 按期

学与用

一、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

1居住地自然条件恶劣

2需要整村搬迁的村庄

二、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标准

1城镇安置:

城镇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

2农村安置:

农村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3平方米。

三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标准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20000元,整村寨同步搬迁的非贫困人均住房补助12000元。

签订搬迁及旧房拆除协议并按期拆除旧房的,每日奖励15000元

易地扶贫搬迁搬家工作计划 第3篇

仓库搬迁是Lautex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公司领导要求,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搬迁任务,为了仓库的顺利搬迁,保障搬迁过程中人、财、物安全,为了更好地细化工作内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20xx年 xx月 xx日前能够在深圳新仓库内恢复正常出入库,特制定搬迁计划如下:

一、 搬场前准备:

1、 确认深圳仓库和虎门仓库现场布局(场地大小、布局摆放);

2、 确认仓库货物打包数量、需要纸箱数量、安排及时有序地打包货物;

3、 确认搬场时间节点:计划20xx年 月 日开始搬迁---20xx年 月 日搬迁结束;

4、 确认所搬物资:所有成品上衣、裤子、挂装、饰品、赠品、货柜货架设备以及其他物品;

5、 确认搬场参与人员(仓库工作人员+临时工):

(1) 搬迁总指挥:1人;

(2) 搬迁指挥协调人:2现场各1个人(2人);

(3) 货车:2台

(4) 叉车:2班次各2人(4人)

(5) 货车跟进人员:2现场2班次各1个人(2人);

(6) 轻物搬运人员:2现场2班次各5人(暂定10人);

6、 确认人员班次:深圳和虎门仓库各安排2班14人同时搬运;

7、 确认搬运场所需设备、工具:

(1) 主要设备:手动叉车(4部)、搬运货车(2部)、托盘卡板100块;

(2) 主要工具:薄膜、绑带

8、 确认1周内发货计划,确保在搬运过程中不影响销售补货发货:

(1) 商品部计划人员对搬运过程中1周内需要发的单先行计划;

(2) 仓库人员对所有货物都要提前标记序号,避免混乱;

二、 开始搬场:

1、 人员各就各位;

2、 明确各自相关工作内容以及注意事项;

3、 由外至内依次开展搬运工作;

4、 2现场每个班次确保装车、卸车工作辆;

5、 确保通道畅通,以免影响正常搬运;

6、 2现场各自工作结束后,做好工作交接、沟通;

7、 新仓库的库房锁、门窗,要及时安装,确保成品转移后的安全无丢失;

8、 货车确保在 月 日,至少有1部能够正常使用;

三、 搬迁过程注意事项:

1、 升降安全:主要是防止因赶时间导致违规操作电梯产生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2、 运输安全:运输过程中名主要是叉车、货车,防止人和物的伤害及损伤;

3、 货物安全:做好搬运过程中的货物防护,主要是堆好、放实,防止歪倒;

4、 防止货品混乱,按照编好的序号进行依次搬运,2边场地信息沟通要及时;

5、 1次到位,减少重复劳动:

说明:如搬迁开始日(20xx年 月 日)有调整,其它时间则顺延安排。

20xx年 xx月x 日

易地扶贫搬迁搬家工作计划 第4篇

枣碧乡位于市西部,国道437线穿乡而过。全乡辖5个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8646人,其中贫困人口3543人,全乡人均纯收入4300元。我乡属典型的旱山下乡,辖区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干旱频发,群众居住分散,扶贫困难。根据上级安排,特制定我乡20xx——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计划。

一、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分布

我乡实施易地扶贫涉及2个村,人口2712人,869户,其中贫困人口1009人。我乡属深丘地貌,十年九旱,涉及搬迁人口均为严重干旱灾害频发地区,人均耕地亩,且均不通公路,安全饮水不能得到保障。

二、易地扶贫搬迁总体规划

根据我乡实际,我乡易地扶贫搬迁均为就近集中安置。结合我乡新村聚居点规划,规划搬迁安置聚居点3个,可安置搬迁农户60户。安置点自然生态条件均得到较大程度改善。根据群众意愿,搬迁安置点共修建住房5940㎡,附属设施1980㎡,修建乡村道路20公里,建集中供水站3个,饮水管渠5公里,建沼气池60口,垃圾处理池5口。概算总投资万元,其中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万元,其余整合其他扶贫资金和群众自筹。

三、实施计划

全乡易地扶贫搬迁计划分两个年度完成。

(一)20xx年完成村聚居点、村聚居点2个搬迁点的建设,计划搬迁50户,168人,总投资1189万元,其中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万元。

(二)20xx年完成村聚居点的建设,计划搬迁10户,30人,总投资332万元,其中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18万元。

四、规划实施内容

1、村聚居点规划可修建民房80套,本次共搬迁40户。建集中供水站1个,引水渠道3公里,每户建沼气池1口,共40口,建垃圾池3口,建设公共文化设施900㎡,建公共卫生室300㎡。

2、村聚居点可建民房30套,本次共搬迁10户。计划建集中供水站1个,引水渠1公里,每户建沼气池1口,共10口,垃圾池1口。

3、村聚居点可建民房40套,本次共搬迁10户。计划建集中供水站1个,引水渠1公里,每户建沼气池1口,共10口,垃圾池1口。

五、建设方式

按群众自愿,统一规划,村委牵头,自建为主,项目补助,分步实施的原则。合理整合上级项目资金,村集体统筹协调项目建设用地,集中统一招标建设。

易地扶贫搬迁搬家工作计划 第5篇

仓库搬迁是物料部上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公司领导的有关要求,必须保质保量

按时完成,为保障仓库物料的顺利搬迁,保障搬迁期间物料的正常收发、搬迁过程中人、财、物的安全,为更好的细化工作内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特制订此方案。 一、成立搬迁工作组 总 指 挥:张永生

副总指挥:李建文、李尧春 数据统计:刘佳利

职责:负责指挥、协调和部署工作,执行公司领导确定的有关搬迁工作的要求。

1)打包、出货:负责将散装的物料进行打包,并按要求码放在卡板上,交给对应的搬运人员。

2)拉货、摆放:负责将打包、码放好的物料运送至新仓库,并按指挥人员的要求进行有效摆放,遵循先进先出原则(指挥人员)。

3)每组组长负责该小组搬运物料的全部过程,对打包、出货、拉货、摆放进行全面监控。组织协调好该小组的工作进度,负责与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对接搬迁事宜。

2.后勤保障组 组长:曾令红职责:负责准备作业工具或用品,提前通知通知参与搬迁工作的人员并发放作业用品。 负责搬运现场的茶水供应与发放工作。

3.现场监控与安全组 组长:吕芳善(新)、李尧春(旧)

职责:负责搬运现场的协调和安全指示工作。

二、搬迁前的准备

1.搬运工具准备:

自有叉车 :叉车2台 需外借搬运工具、耗材:叉车3台 拉伸膜 1卷

作业工具分配:原仓库2台、中途转运2台、新仓库1台。

易地扶贫搬迁搬家工作计划 第6篇

2020年以来,东皇街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搬迁群众勤劳朴实的作风积极发展、开发劳动密集型产业,让搬迁群众摇身变工人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搬迁群众就业与顾家双赢。年初,为进一步扩宽搬迁群众就业渠道,让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增收,东皇街道针对搬迁群众耕作习惯、劳动技能等实际,按照公司+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00多万,利用银龙村位于县城郊区的地理优势,引进企业发展苗圃项目,让广大群众干着熟悉的活计,赚取丰厚的报酬。

东皇街道不断加强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对服装、皮鞋、刺绣、家政等行业进行精准规划建设,同时对有就业意向的搬迁群众进行分类登记,建立搬迁群众就业信息库,并分类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推荐上岗。让“搬迁农民”转变成为熟练的“产业工人”,使他们工作能安心、发展有信心、生活更舒心。截至目前,搬迁群众在园区鞋厂、电子厂等企业就业人数近600余人,从事建筑、保洁、家政、园林等灵活性工作达1000多人。

根据调查,搬迁后群众通过个人就业、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无收入来源的群众数量由未搬迁时的降为0%,截止2021年3月,东皇街道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有劳动力家庭实现100%的就业,占安置点群众总数的,其余为残疾、学龄儿童等无劳动能力、或暂无劳动能力的人员,但残疾人员、学龄儿童等人员均按相关政策享受政府兜底保障、残疾补助等相关政策性补助。政府在就业宣传与帮扶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宣讲会群众参与度高达,通过政府帮扶实现就业的人员达到。

易地扶贫搬迁搬家工作计划 第7篇

移民搬迁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水利部《关于批复2006年度上半年库区建设基金支出预算的通知》(移资金[2006]134号)和省财政厅、省移民局关于印发《湖北省黄龙滩水库后靠移民二次搬迁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鄂财农发[2006]113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v^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引导、移民自愿、以乡为主、部门把关、分段实施、分户扶持”及“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相结合”的方针,坚持走以人为本、以土为本、以农为主、有土安置的路子,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确保生存条件特别恶劣及受库水浸泡影响部分后靠移民居住地滑坡险情加剧,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二)基本原则

1、移民自愿,突出重点的原则。在移民自愿搬迁的基础上,选择滑坡范围广,严重影响移民生命财产安全,对移民生产和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的原迁移民。

2、坚持以人为本,有土安置的原则。

3、鼓励投亲靠友,实行库外、村外安置的原则。

4、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则。

5、坚持以村为单位,整体推进的原则。以自然村为单位,对需要二次搬迁的移民,按照整体推进的思路,全部搬迁到安全地区。

6、坚持核实移民身份,直接补贴的原则。对原迁移民进行认真调查,逐户核实,补助资金直接发放到户。

7、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张榜公布移民资金分配的有关事项,接受社会监督,保证移民搬迁资金分配、使用的严肃性、准确性、合理性和规范性。

二、搬迁范围、对象和任务

(一)搬迁范围及对象

黄龙滩库区庵场1组,塔坪村1组,官坪村2、4、6组,马岭村2、4组,白莲村1、3、4、5组,兴旺村1组,东钦村2、3组,滚子岭村4、5、7组。以上 8个库区村、17个村民小组的部分移民,因受黄龙滩库水浸泡影响导致的、在长江委打桩定界的滑坡体上居住的、环境容量不足的、生产生活条件困难的并自愿申请搬迁的移民户。

(二)搬迁安置任务及办法

按照《中央直属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2002-2007)规划》及省移民局《关于下达黄龙滩水库2006年度3000人再搬迁安置预算的通知》(鄂移财[2006]182号)文件下达我县1000人再搬迁安置任务,重点解决库区生产资料严重不足及滑坡体上居住的移民。具体任务分解如下:

1、乡内集中安置250人。

楼台乡三台村2、3组集中安置250人。

2、鼓励移民投亲靠友,自主搬迁到库外条件较好的地方,异地安置移民750人。

(1)县内潘口乡小漩村安置94人,宝丰镇韩溪河村安置85人,城关镇安置145人。

(2)江苏、上海、武汉、河南、宜城、保康、钟祥、十堰等地安置426人。

三、补助资金兑现标准及办法

(一)补助标准

按照鄂财农发[2006]11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按6000元/人的标准进行补助,用于移民房屋搬迁及建房费用支出。该资金不得用于后靠移民搬迁所需土地等生产资料,不得用于居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得抵扣其它任何欠款。

(二)兑现办法

1、集中建房安置补助资金分三期直接兑现到移民户:房屋基础完工兑付30%,房屋主体工程完工兑付40%,竣工验收并拆除原住房兑付30%。

2、自主外迁安置补助资金,办理相关手续后,经县移民局审查无误,一次性兑现到位。需办理以下手续:

(1)移民外迁户书面申请;

(2)原户口本复印件和户籍证明;

(3)迁入地出据的准迁证明、土地使用证、土地承包合同等证件;

(4)建房准建证或购房协议书;

(5)原住地村委会收回土地、菜园、山场及其它所有证件(复印件)证明;

(6)旧房及附属建筑物全部拆除清场证明;

(7)不再返迁的承诺书。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

为做好黄龙滩库区后靠移民二次搬迁工作,县库区移民集中安置领导小组要按照《关于黄龙库区楼台乡滑坡体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工作的会议纪要(竹专[2006] 12号)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协调、督办。库区乡镇政府作为移民集中安置工程的责任主体,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全力支持库区乡镇做好库区后靠移民二次搬迁工作。对项目实施不履行职责或不积极配合支持造成工作被动的,将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认真核准对象,规范审批程序

县移民局和楼台、文峰乡政府要迅速组织干部深入库区村、组、户,在认真调查和逐户比较的基础上确定搬迁对象,对初步确定的搬迁对象进行入户调查,登记建档,按照“户申请、村申报、乡核实、县审批”的程序落实二次搬迁对象,并将搬迁对象和县审批的结果分阶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强部门配合,切实搞好服务

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切实解决好搬迁移民的生产、饮水、交通、用电、子女就学等问题。同时要实行县乡干部包村包户制度,保证搬迁质量,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四)加强审计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要严格按照鄂财农发[2006]113号文件的规定,对搬迁资金实行报帐制管理。县财政局、移民局、审计局、监察局要对搬迁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验收,完善各种手续,保证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五、时间安排

1、宣传发动、调查摸底、核查对象阶段(2006年8月至10月)。

2、组织实施安置阶段(2006年11月至2007年8月)。其中,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要完成60户250人集中安置任务;2007年5月至8月完成750人分散安置任务。

3、检查验收阶段(2007年9月1日至15日)。

易地扶贫搬迁搬家工作计划 第8篇

2020年是我国实现全面脱贫,标志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十四五”规划迈出步伐。易地扶贫搬迁是针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的扶贫搬迁安置,作为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工程,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关键环节,也是保障贫困农民实现脱贫、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我国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我国用5年时间对约1000万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使搬迁农户实现真正“稳得住、能致富”。虽然我们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但也要看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v^^v^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之有效衔接,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近年来,贵州省习水县紧紧围绕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五个体系”建设,通过“带、讲、访、帮”等举措,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十三五”以来,习水县完成搬迁37个安置点6281户28778人,其中县城安置点6个4298户19628人,搬迁人口占全市搬迁人口的,属全市搬迁任务最多的县。

本文通过在的习水县东皇街道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群众进行满意度调查,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通过问卷调查的了解群众满意度,以此了解易地扶贫搬迁中群众满意度现况,分析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影响群众问题及原因,梳理出易地扶贫搬迁在经济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社会融入政策落实效果,找出易地扶贫搬迁并提出提高群众满意度的对策建议。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实尚存的不足和问题,分析让群众不满意的原因,力图根据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尚存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建议。

易地扶贫搬迁搬家工作计划 第9篇

一是易地扶贫搬迁相关学术史梳理研究。在实践层面,1983年政府针对“三西”(甘肃的定西、河西和宁夏的西海固地区)地区的扶贫是我国易地搬迁的最早案例,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主要集中在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到2001年,国家发改委从内蒙古、贵州、云南、宁夏等4省开展易地搬迁试点,后续扩展到17个省(区、市),这一试点延续至2015年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确定了易地搬迁的重要地位(卢岳华,2004;汪洋,2016;赵烨誉,2017)。理论层面主要体现在扶贫移民的动因、特征、过程、效益、推拉力机制、反贫困理论等的研究(黄承伟,2004;施国庆、郑瑞强,2010);研究宽度也逐渐扩展到水库搬迁、生态移民搬迁、改造搬迁、扶贫搬迁(董姝娜,2015;李健瑜,2018)。

二是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的研究。国内研究学者大都将理论内容作为基础,结合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实践成果,开展相关研究。黄承伟(2017年)将我国广西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将易地扶贫一般理论作为基础,对广西地区贫困人口搬迁原因和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指出广西地区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不足,并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完善建议。在研究学者的易地扶贫搬迁研究中,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困境的分析主要集中于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搬迁安置工作不足及忽视搬迁移民后续发展等方面。廖琪林(2017年)将广西地区作为基础,从广西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角度入手,对广西开展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分析,指出广西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不足,包括: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重,政府部门资金投入不足、贫困人口搬迁意愿不强烈等。针对搬迁工作开展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就业扶持、提供金融服务等解决对策。刘棋滔(2018年)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困境作为基础,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分析,认为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尊重贫困人口的搬迁意愿,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合理引导,为贫困人口提供创新.创业教育,为贫困人口提供增收渠道,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董广龙(2018 年)将广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优势,认为搬迁工作不仅可以改善移民生活,还能够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但是在实际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该项工作缺乏完善的保障性政策,导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实施受到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移民生存能力的培养,通过政策倾斜妥善处理移民搬迁后续发展问题。

三是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政策满意度研究。由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落实情况可以由移民政策的满意度来反应(周丽,黎红梅,2020),也可以据此衡量帮扶措施的精准程度和帮扶成效(赵德成,赵翔宇,2020;陈文娟,段小红,2020),现有研究对易地搬迁政策满意度评价研究多数是针对搬迁贫困人口开展的(徐鹏飞,2019;张中慧,2020),主要探讨了个体、家庭和政策参与特征等对政策满意度的影响(曾维莲等,2020)。据此针对性地提出提高社会适应性、增强政治信任度的对策建议(郝立,2019)。

四是对社会融入的研究。还有研究学者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后的移民后续发展及社会融入问题进行研究。彭玮(2017年)在研究中指出,政府部门需要将精准扶贫工作和乡村治理工作协同开展,加强资金合作社以及贫困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引导贫困户发展一份稳定的产业,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需要为贫困人口提供技能培训和理论指导:朱芙蓉(2016年)在研究中指出,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贫困人口最为关注的内容为生存问题,然后才是自身的发展问题,基于这一特征,政府部门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时,需要结合搬迁区域的特征,发展相应的后续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积极推进贫困人口的培训工作,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可持续性。对于搬迁贫困人口的社会融入问题来说,冯伟林(2016年)认为搬迁时间长短会对贫困人口的社会适应力产生影响,对于三年以内的搬迁贫困人口来说,社会资本对其社会适应力发展产生影响较大:对于三年以上的搬迁贫困人口.来说,人力资本对其社会适应力发展产生影响较大。基于此,政府部门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后续管理工作时,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人口的培训工作,避免返贫问题的出现

易地扶贫搬迁搬家工作计划 第10篇

一是探索设立易地安置社区“微项目”,打造社区黏合剂。安置社区居委会在听取本社区居民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微项目”申报书,由街道办或属地政府进行汇总后进行筛选评估,并配套专门资金,对安置社区申报的小型活动、工程进行资助,丰富社区精神文明生活,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二是强化安置社区事务中的群众参与度,提升社区自治水平。通过在易地搬迁安置社区设立楼栋长、户长,组建自治协会等方式,充分调动搬迁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开展社区移风易俗行动,引导搬迁群众逐步养成文明习惯。由居委会牵头制定《社区居民文明守则》,并做好宣传普及工作。成立文明习惯帮扶监督小队,帮助和督促有困难的家庭和个人养成文明生活习惯。开展社区文明个人、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对评选出的先进个人和家庭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形成学先进、改陋习的浓厚氛围。

易地扶贫搬迁搬家工作计划 第11篇

一是关于生态移民的研究。最早的人口迁移研究是拉文斯坦(),他认为经济动机是人口迁移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Richard Lcctc等在《人口、环境和贫困的关系》系列中,对人口,环境与贫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最早的研究。国外研究人员认为,人口迁移的动机取决于“预期收入”的增加(,1969),人口迁移是流出地区的“推力”和流入地区的“拉力”相结合的结果(Boguc,1969)5JohanncsKoctu,RcnosVakis和Bcrkdlcy等人认为解决人口与环境之间复杂矛盾的有效方法是进行迁移。他们还对阿富汗的农村移民进行了实地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良好的经济发展和充足的就业岗位可以更好地吸引移民顺利迁移。AlcxandraWinkcls和NcilAdgcr(2002)认为,移民具有双重性,主要是因为人们为了摆脱原来的恶劣生存环境,同时为了寻求更好的生产生存条件而重新进行搬迁的过程响。

二是在贫困问题的处理方面研究。国外研究学者大都从经济学角度入手,提出相关的贫困理论。Byron Sheldnick (2014) 在贫困问题深入探讨了人口与贫困的关系,他认为所有社会贫困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增长速度问题,如果人口增长速度较大,甚至大于社会正常生产生活所需资源的供给速度,将会导致社会贫困问题的出现。针对人口增长速度导致的贫困问题,贫困人员将会通过生产生活完成贫困的再造及巩固,导致社会贫困陷入恶性循环,而在一般的社会形态中,仅通过贫困人员自身的努力,是不可能走出这一-恶性循环的,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的发展受到影响。西方国家大都进入到发展阶段,贫困问题仅存在少数地区,所以国外研究学者对贫困问题的研究都是将发展中国家作为研究对象。BrianWvanWilgen(2016)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进行分析,认为贫困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恶性循环难以解决。对于经济水平不高的国家来说,如果公众的个人储蓄水平偏低,将会影响社会资本的投资,从而对国家资本的形成造成影响,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Nguyen Thi M ai Hong,Vu HongNhung(2018)将“马尔萨斯陷阱”理论作为基础,将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对比分析,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会在-定程度上消耗国民生产总值,从而对降低人均收入水平,政府部门需要通过引进外部投资的方式,提升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使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促进可持续发展。格兰特据此提出“PPE”怪圈,认为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贫困- +人口增长-环境恶化”。

三是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研究。国外研究学者的研究相对较少,除了贫困问题出现原因,主要集中于环境和移民这两方面。比如,JohnHunmel(2012)对贫困问题和人口、环境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在分析中指出移民和人口的生存困境有密切联系,而生存困境的出现和居住环境的恶化联系密切:(2014) 等人认为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恶劣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影响人们的生存条件,导致移民搬迁现象的出现。Patel Ramnya Ranjan (2015) 从人口迁移角度对贫困人口的搬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人口迁移法则”,该“法则”指出,人们会为了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获得更大的利益而选择迁移,认为经济是引发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有国外研究学者从环境与人口角度分析贫困问题的解决方案。约翰内斯(2015年)等人将阿富汗移民作为研究对象,认为环境和人口矛盾是导致贫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政府部门可以在贫困人口移民搬迁的过程中,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以此发展贫困人口搬迁地区的经济,缓解环境和人口间的矛盾,带动搬迁地区的经济发展,帮助贫困人口在经济发展良好地区定居。

国外研究理论中,贫困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间的矛盾,影响贫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经济。由此可以看出,要想解决贫困人口问题,走出贫困人口发展的恶性循环,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贫困人口迁移的方式,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条件,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促进贫困人口搬迁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间的矛盾,妥善处理贫困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搬家工作计划 第12篇

“请问您了解国家的产业扶贫政策吗?知道街道里边谁是贫困户吗?”“知道一些,好着呢。”在都对村民进行扶贫政策知晓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多数人都知道搬迁地的贫困户大概是谁,但在宣传上普遍存在政策模糊、气氛不足、方法不多等问题。

有的街办工作人员每天忙于到贫困户家中调查、填表、采集信息等工作,往往无暇顾及或忽视对脱贫户和非贫困户的宣传工作,造成群众对脱贫工作知晓不高、热情不足,甚至出现漠不关心等情况。政府在政策宣传上存在一定短板,群众知晓率有待提高。据调查,安置群众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受教育水平多为中小学,群众理解认知上存在差距,对政策往往一知半解。鉴于易地搬迁群众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在文件理解上存在差距,很多政策又时常变化调整,导致群众对政策难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把握。政策宣传方式多为宣传册、文件及日常上户宣传,但在具体执行上,帮扶干部与农户沟通常有语言困难,谈心谈话时间简短,次数不足等原因进一步导致政策宣传上存在差距。

易地扶贫搬迁搬家工作计划 第13篇

社会适应,源于达尔文进化论学说^v^适者生存^v^一词,后来专指人与社会的关系。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模式下的贫困人口社会适应的过程中,不同生计类型的搬迁农户在搬入安置点后,其准备搬迁到完成搬迁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同程科度的生产、生活、心理适应三个方面的适应,包括有搬迁前的心理期望和搬迁后的心理确认。社会适应理论认为,社会适应一般包括家庭生活适应、职业工作适应、社会文化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这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总的来看,生产适应是社会适应的前提和基础,而生活适应是生产适应的最直观的反映,同时心理适应的实现又需要建立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的,生活与生产的适应恰好可以为测度当下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在安置地的生产生活适应情况,从而实现易地扶贫搬融入进安置地的生产生活,实现政策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安置地安居乐业,同时,还应注意到,三者之间的共同作用完成社会适应的过程,因此,易地搬迁农户的心理适应也应该被考虑进安置点后续政策的完善中去。

易地扶贫搬迁搬家工作计划 第14篇

在国外研究理论中,贫困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间的矛盾,影响贫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经济。由此可以看出,要想解决贫困人口问题,走出贫困人口发展的恶性循环,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贫困人口迁移的方式,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条件,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促进贫困人口搬迁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间的矛盾,妥善处理贫困问题。国内关于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问题研究,主要来自于宏观政策、政策执行主体以及贫困人口参与、搬迁意愿等原因。针对上述原因,政府部门需要提高重视,构建完善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贫困人口的参与,根据贫困人口的需求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关于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宏观政策、政策执行主体以及贫困人口参与、搬迁意愿等原因。针对上述原因,政府部门需要提高重视,构建完善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贫困人口的参与,根据贫困人口的需求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国内外关于贫困的研究很多,研究范围较广。这些研究主要是从某个方面或某个问题进行分析,全面调查和研究从整体研究易地扶贫搬迁的文献仍然很少,特别是我国2020年全面脱贫以后,仍需整体全面的关注搬迁群众的生活状况 。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330/174224.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