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体教融合工作计划 第1篇
1.确立我市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架构,进一步完善我市体教融合工作机制。
2.优化体育项目布局,继续开展“项目达标、结构合理、区域联动、机制完善”的“5621”计划、“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等工作,积极开展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
3.加强体育教学工作,保证学生体育课和课余锻炼时间,提升体育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
4.加强体育教师队伍、教练员队伍配置,提高从教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5.开展“体教融合”工作调研,有效开展体教融合实施方案的“整体推进、全面覆盖”。
6.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
7.在全市幼儿园全面推进“体适能暨快乐体操”。
县级体教融合工作计划 第2篇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扩大校内、校际体育比赛覆盖面和参与度,组织冬夏令营等选拔性竞赛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学校,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加强青少年学生军训。
(三)大中小学校在广泛开展校内竞赛活动基础上建设学校代表队,参加区域内乃至全国联赛。对开展情况优异的学校,教育部门会同体育部门在教师、教练员培训等方面予以适当激励。鼓励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全面建立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球类项目队伍,鼓励中学建立足球、篮球、排球学校代表队。
(四)支持大中小学校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制定体育教师在课外辅导和组织竞赛活动中的课时和工作量计算等补贴政策。
(五)健全学校体育相关法律体系,修订《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部、体育总局共同制定学校体育标准。教育部门要会同体育、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课余训练、竞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评估、指导和监督。
(六)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
(七)加快体育高等院校建设,丰富完善体育教育体系建设。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研究,发挥其在项目开展、科研训练、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智库作用。体育高等院校、有体育单独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加大培养高水平教练员、裁判员力度。建设体育职业学院,加强相关专业建设,遴选建设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中小学校青训教练员。
(八)在体育高等院校建立足球、篮球、排球学院,探索在专科、本科层次设置独立的足球、篮球、排球学院。
县级体教融合工作计划 第3篇
一是强化各级政府职能。各级政府主动将体育设施建设与城市规划融合,把体育基础设施纳入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制定公布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用地、建筑,盘活空闲地、边角地等资源目录。重点建设好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不断适应群众普遍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健身需求,着力解决老百姓身边的体育健身场地不足的“刚性”约束。二是强化市县(区)级体育主管部门的引领作用。加强基层末端、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建设。既要开放已有的场馆,又要新建一批贴近社区、方便可达、面向公众的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球场等。同时,推行“一县一区一策”,推动乡镇“三个一”工程全覆盖和农村全民健身设施提档升级,解决老百姓就近健身的问题,提高群众健身的可及性、获得感。开展“积雪结冰”行动,规划建设市本级冰雪运动中心,推进各县区至少建设1个冰上运动场。三是强化社会责任。贯彻^v^《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坚持“谁开发谁建设”原则,推进新建居住小区按规定配建健身设施做到“四同时”,即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步验收、同时交付,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建设健身设施。
县级体教融合工作计划 第4篇
大力推进体医融合,协调指导体育与医学在慢性病预防、康复保健方面的合作,形成促进全民健康的合力。一是推进体医融合制度化。在健康中国行动、体育强国建设的大框架下,把体医融合纳入政府健康治理体系。综合运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政绩评价和表彰激励等手段加以推进。以蚌医二附院、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依托,充分利用医院优良的环境、齐全的设施和强大的诊疗实力,探索建设“蚌埠体医融合协同创新示范中心”和“运动创伤综合康复诊疗中心”,实现体医融合下开具“一对一”运动处方和专业化健康健身指导。二是加快建设“社区体医融合健身中心”。把体医结合从医院引入社区,构建“运动设施+专业指导”的健康服务场景,让“主动健康”的健康管理模式进入千家万户,全周期保障社区居民健康。三是推进医疗保险个人医保账户与健身挂钩试点。参保市民通过申领“珠城健身卡”的方式,实行居民“一卡通”服务,将医保个人账户部分金额用于健身消费,从而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县级体教融合工作计划 第5篇
(二十一)推进各级各类体校改革,在突出体校专业特色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任务的同时,推动建立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配备复合型教练员保障团队,以适当形式与当地中小学校合作,为其提供场地设施、教学服务、师资力量等。
(二十二)继续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将体校义务教育适龄学生的文化教育全部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配齐配足配优文化课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管理。鼓励体校与中小学校加强合作,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更好教育资源,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不断提高其文化教育水平。
(二十三)确保体校教师在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相应享受与当地普通中小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同等待遇,合理保障工资薪酬。
(二十四)鼓励体校教练员参与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专项运动技能培训服务,并按规定领取报酬。
县级体教融合工作计划 第6篇
一是加强体育社团规范化建设。制定了《蚌埠市体育社团管理办法》,召开社团工作座谈会、有序开展体育协会年检工作,对部分社团换届工作进行指导、发挥社团党建作用。二是指导体育协会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组织社团开展上千人规模体育活动赛事达30余场,其中老年人体育协会举办的“庆祝建党100周年”暨市首届老年人体育文化节系例活动历时8个月,开展了6场次大型比赛活动,参与人数达2万人次。市武术协会举办的庆祝建党100周年武术精英大会和庆祝建党100周年武术汇演进社区活动,直接参与人数达5000人次。市健身气功协会和市老年体育协会承办的庆国庆健身项目展演,直接参与人数达3000人次。三是培育发展体育社团新生力量。新成立单项体育协会2个,发展新会员2000余名,市级体育社团达100余个。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10名,县区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00多名。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30527/178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