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绛
我们仨在线阅读地址
我们仨读书笔记 第(1)篇
第一部分写的晚年,杨绛先生以梦中栈道写了三人走散(实则夫与女相继病故),场景描写过于压抑与病前和睦家庭对比令人倍感凄凉。当时看了有弃书的冲动。第一次看的实体书在丽水新华书店,没看完,微信读书重拾,仍不能淡然面对书中生离死别(重拾之时看哭了,心情久不能平复)第二部分写的杨绛先生与夫在国外求学,二人都是生活小白,过上了柴米油盐粗茶淡饭的生活,与书相伴,以外出散步为探险,实则享受生活处处的惊喜。书读至此,便觉温馨,心羡之。第三部分写回国,圆圆的天赋异禀,备讨亲戚朋友的喜爱,尤爹爹与爸爸。还有钟书与妹于家不能左右父亲的安排,一个是工作,一个是婚姻,所幸都还圆满。第四部分文革期间,下乡改造,知识分子人心惶惶,所幸杨绛心知政治敏感,少言寡语,二人并未受到迫害,苦了爹爹直言直语,文革当年故于内陆。即便不触及政治,本分做人也难免于此难,幸而有圆圆,后逃于师大避难,文革后,受夫故友所助,晚年幸福。强推附录部分,圆圆写的我们仨,父女二人相处之欢十分有趣,圆圆的画作也十分生动,明信片俏皮可爱。总之,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感受最深的是其中与人相处之道,可以细细品味之。
我们仨读书笔记 第(2)篇
“从今以后,我们只有死别,没有分离。”这样的情话真的很让人感动。我觉得这是一本“勾泪”之书,刚读开头时,不解古驿道是什么意思,心中疑惑:不是住在医院里吗?后来看书评才知晓,原是先生是把那比喻成了梦,一个“万里长梦”。一对夫妻伉俪情深,博学多才,一个女儿聪慧勤奋,三颗坚毅的心灵,无论在怎样艰苦的地方都保持初心,坚持阅读。从哪里搬到哪里,在三里河寓所、办公室的家里、钱家院、杨绛先生爸爸家等等地方发生了哪些趣事,平平常常的镜头,先生都如数家珍。困顿的生活,换作旁人早已无法承受,怨天尤人,但是杨绛先生写这些苦难没有呼天抢地的控诉,而是像小火细煨的中药,滤过了诸多的繁琐,全书没有两字“孤独”,却让读者回味处悠长的苦涩。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没有什么是永远的。当钟书先生和圆圆走后,“我”也清醒地意识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便成了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也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本来是圆圆头的日记,后来杨绛先生一个人怀念三个人,带着无限思恋与爱,继续热爱生命,傲然独行。
我们仨读书笔记 第(3)篇
断断续续,终于还是读完了……每一段文字都能让我思量好久。杨绛先生一家三口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仍能保持感恩之心以及对生活的兴趣,实在难能可贵。钱老与杨老之间的感情也让人羡慕不已,那句,我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刻骨铭心,提醒着我要珍惜身边的人,珍惜时间……对第一部分的印象最为深刻,从三个人变成两个人,再变成一个人,杨老承受着死别带来的痛苦,从此我们仨只剩我收拾起满满的回忆,在这世间踽踽独行,痴痴寻觅,慢慢老去……这一生所遭遇的不幸,杨老都一一勇敢面对,从容不迫地应付,一个女子是如何做到的?不消我说,是因为杨老腹有诗书,是因为厚厚积淀带来的智慧。遇到杨老,钱老是幸运的,生活中的琐碎全不用操心,只一心扑在自己热爱的事物中,遇到钱老,杨老也是幸运的,她的贤惠美丽他都懂得欣赏,他只想要一个女儿,像她就好。珍惜爱的人,平平淡淡去做想做的事,安安稳稳生活,长长久久相伴,这其实也是一种莫大的福分……
我们仨读书笔记 第(4)篇
一本好书!为了看更仔细忍住分两次读完。一家三口都是有特别成就的人,生活中都是简单如水,相互挂念,相依相守相爱。温馨有趣味,令人艳羡。生活中不能没有智慧,更不能无爱。杨绛先生此书第一章写失爱女然后又丢了钟书,读者心有余悸,感同身受如同一起做了一个噩梦一般,可见情真深切。文字有部分跟钱钟书有些相似,简单,趣味,形象,深刻。读完第一章,由于太受作者情绪感染,心是痛的,读完后面两章,心又是温暖的。我想,如果把第一章放在最后,先时间顺序先写一家温馨幸福的简单生活,后面到亲人离去之痛,更能体现那痛的深刻刻骨。杨绛先生并不让读者沉浸他的痛苦之中,而是放在前面,苦难过后是幸福的生活。感谢先生,三口之家生活日常,智慧和爱,让人受益匪浅!
我们仨读书笔记 第(5)篇
零零碎碎的看完了这本书,心里太多的感触,不知道从何说起。以前对杨绛先生不怎么了解,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文学大家的存在,读完这本书又觉得看到活生生的一家人,很幸福很温暖,一件件事情写的很仔细却又有趣,有钱钟书先生这样有趣的丈夫,有圆圆这样伶俐可爱的女儿,想来杨绛先生在回忆的时候写书的时候也是满满的思念与不舍。只恨在一起的时间太短,思念太苦。一家人的温暖善良性格以及格物致知的精神非常打动人,现在很难找到像先生这样懂得生活并苦中作乐的人了吧。十年文革经历了太多,好在先生一家总是沉醉于学术中,没有遭受迫害,一生颠簸总算换来一个安定的家,也算是莫大的欣慰了。你若还在,该有多好。
我们仨读书笔记 第(6)篇
读杨绛先生的书感觉是在过生活,字里行间透露着先生对钟书先生和女儿的缅怀。原本只是一日三餐,柴米油盐的生活罢了,只因为是我们仨在一起,所以一切都值得记录下来日日思念。一字一句都可以感受到和谐融洽,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家庭氛围,好生羡慕。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钱媛是幸福的,她懂得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也可以坦然乐观地接受生命中的种种考验,不逃避也不埋怨,只是接受现实,然后去解决它。读林徽因,感受到的是大家闺秀的优雅知性,对学问的极致追求,读杨绛,感受到的却是寻常人家的你侬我侬,小家庭的温馨快乐。我喜欢杨绛先生一家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怡然自得,泰然处之,宠辱不惊。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