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6)篇

非暴力沟通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

非暴力沟通在线阅读地址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第(1)篇

价值观暗藏需要,批评暗藏期待。我们有种奇怪的使命感,希望去改造别人的行为,并且希望别人按照我们的期待循规蹈矩的生活。如果直接说出需要,可能会被拒绝,而被拒绝滋味可不好受。即使没有被拒绝,我们仍然要承担被当作“自私自利”的人的风险。因为我们不想被拒绝,也不愿意被当作贪婪的索取者,因此,我们非常狡猾的包装自己的需要——使用批评、指责、抱怨、询问等方式,使别人内疚,让他们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做得还不够,从而做出进一步的退让。这种小把戏在奴隶社会是适用的。尊卑等级森严,用高高在上的语气批评别人,并不会引起对方的反击,出于对权威的畏惧和信赖,被批评的人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后按照批评者的建议改变自己的行为,做出让步满足他们的需要。就像奴隶社会的夫妻关系,丈夫批评妻子,妻子并不会怀疑丈夫的出发点,她认为自己依赖丈夫生存,丈夫说得都是对的,自己要尽量做出改变。即使,丈夫嫖赌妻子也完全有理由相信是自己没有做好。妇女的形象一直和自我牺牲联系在一起。很多妇女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被压迫,直到社会变革,越来越多的女性出来工作经济独立,然后觉醒,女性意识到:丈夫的批评只是为了让自己内疚,从而控制自己。丈夫把妻子说得一文不值,才能进一步合理化自己的嫖赌的。让人内疚的批评小把戏走到尽头,人们言论自由,思想独立,你如果再批评别人,只会引发对方的反击。自由和民主让人们可以勇敢发声,让我们听到各种声音。不过正如“好事也会变成坏事”所说,这也让更多暴力和犯罪得到发声和传播。有些语言暴力是来自于陌生的网名,有些语言暴力则来自于身边的亲朋好友。语言暴力虽然是无形的,但它们的危害甚至比有形的暴力危害更大。语言暴力让被施暴者产生不好的感受,这种感受会引发施暴者内心的冲突,这种冲突会引发两种结果:要么就是指责自己,自我评价很低;要么就是为了维护自己形象,而诉诸暴力证明自己。考虑需要,还是考虑对错,与社会的文明程度息息相关。一个文明的社会,我们充分相信对方也是一个文明的个体,我们可以通过沟通满足需要。一个文明相对落后的社会,我们无法信赖个体是文明的,沟通满足需要看上去是遥不可及的。因此,我们倾向于相信集体的约束,也就是道德的力量,我们经常诉诸权威、道德、大众,来约束对方的需求,迫使对方满足我们的需要。非暴力沟通,考虑需要。宗教沟通,考虑对错和善恶。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第(2)篇

花了很久的时间看了一本很短的书,觉得一直都在阐述一个道理,但是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作者用了多个方面多个例子去表达解释说明。不知道是因为翻译的原因还是什么,失去了原书的那种明透之处。人与人相处其实也就是一个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而相处之道就是用一颗宽容之心去好好说话。每个人都觉得不就是个说话么,但是当真正做到好好说话却和一个人的原生家庭,社会环境,父母教育,生活阅历,经历的事物等等有很大的关系,我个人觉得还是和自己的修养和心境有关系。就像我们小时候上学时候,同学家庭条件各有差异,有些同学都是家里移民过来的,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位叫张兵兵的同学,他对贫穷的理解就跟其他同学不同,他跟我们本地的小孩关系都很好,我们也很乐于跟他一起玩,那时候我家条件也不好,他跟我我写完的作业本拿橡皮擦掉在写作业,我们反而不觉得他比谁低一等,反而都打心眼里喜欢他。但是有的同学就会把我们本地的小孩当作仇视的对象,觉得我们就是万恶之源一样。其实这真的就是一个人的心境问题。就像张兵兵能跟我们玩的很好,但是他们就不能跟我们玩一样的。那时候他们的嘴巴很脏,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就是从他们的嘴巴里,他们骂杨丽,我们都很好奇,我还回来问妈妈这是什么意思。其实,一个人不管生活上有多么贫穷,物质上有多么匮乏,但是都不能有一颗自卑的人,如果这颗自卑的人段时间内没有调整好也许会影响我们一生。内心总自卑的人就是不会懂得好好说话的人,而且容易错位,不能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定位。好多人羡慕别人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但只能觉得这一切都是别人造成,却从来意识不到别人为这份工作,这个家庭付出了多少。这就是所谓的只看表面不看实质。其实,沟通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就看沟通的双方能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能不能拿出相应的态度,有没有提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自己的不对之处。如果一方总是认识不到问题,再准备充分的沟通都是以失败收场。学会倾听也是生活中的相处之道,懂得对方需要什么,他要表达的真实意愿。而倾听的本质又是沟通。最后,世界都很公平,幸福与不幸就看彼此之间怎么经营。不必自卑,不必羡慕,自己目前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但是当连沟通都不能进行的时候,连自己都不愿意反省自己的时候,这个人的大势基本已经确定!所以,人就是一个不断成长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谁都会犯错误,犯的错误及时认知,你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完善的人生。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第(3)篇


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给予反馈……

社恐在看了这本书后觉得交流更困难了。在与他人沟通时,想起要灵活运用书里的建议,更加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要知道不只要考虑开口顺序,还要斟酌语句阐述事实而不夹杂个人评论,拒绝说日常交流中最常说的客套话我觉得,确认即将说出口的别人听来是请求而不是命令,要提出具体确切可操作的请求,还被禁止说“自由”、“责任感”之类假大空的装逼词汇,身为含蓄内敛的中国人要扒光自己坦白内心我很伤心惭愧内疚尴尬害怕。

要知道,直接表达自己的愿望有时会被觉得ky(空気が読めない,即读不懂气氛)。作者举例说自己参加聚会,气氛很沉闷,他就站起来说:“对不起!我有点不耐烦,因为我想与大家加深联系,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他接着提到其余的人看着他,好像他往汤里扔了一只蟑螂。……这真是隔着手机屏幕隔着七大洲八大洋都感觉到尬到上天,在座的诸位肯定心里想着:这大哥也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吧。如果此时没有一个哥们站起来说“臣附议”,那这一顿饭将会尬到难以下咽,毕竟生活中总会面对“对方不按套路出牌”的状况。

作者是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的使者。说实话他否定了我们许多人的日常说话方式,书中内容比较适合新社会人和上司同事的官方沟通,或者矛盾双方无法解决与让步的场景。这是典型的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仔细一想就是忽悠人,而且实用性十分有限的作品。看评论觉得,哦不,认为许多朋友对这本书过誉了,这种沟通方式并不具有普适性。毕竟如果是和朋友说话还要这么累,不能想提意见的时候就提,想到类似的还要把八卦活活咽进肚子里,未免太苛责自己,生而为人实在憋屈。套路有限,活学活用,有则改之,切不可邯郸学步。

总之平时都没有这种说话习惯的朋友使用时若不多加思考可能弄巧成拙。此外——

注意:这本书可能让你成为一个话痨。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第(4)篇


忘记带kindle,用微信读书的第一本,好像也挺不错,在高铁地铁上,在玩手机的很多刹那,除了西西弗书店里,几乎都在翻看。两天读完,停留的记忆不多,但确实是值得一看的一本。

以前对非暴力的理解停留在历史书上的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总觉得那是一种消极的形式,不吃饭的无声反抗。很早前就听到过这本非暴力沟通,但以为是鸡汤类的心理学读物就一直错过。最近的日子略略忧伤,总觉得很多情绪无处安放,工作上的疲惫感和无力感因为在不懂拒绝和不得不之间变得一堆堆。后来一次与李老师的对话中,我的很多不安源于不会表达,也不会放下,而她推荐的这边书的确是能触动到内心最深处的弦。

起篇的精神暴力界定,言语伤害的无形,它让我们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以及它们所反映的需要——这促进了自我理解和内心的和谐。感恩生活的给予不贪心,但也并不是消极不为,而是一种积极心态,的确是一种特别难的佛系境界 。

观察,用一个现象的叙述代替直接情绪的宣泄,注重强调特地的时间和环境;感受,自己的内心情感,需要,渴望获得或者期待去做的真实;请求,用一种可以接受的方式来达到他人与自我的平衡。抛开所有“应该”和肯定然后贴上标签,不要单纯的把人归类于好或者坏,多去倾听,感激或是愤怒都是合理。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第(5)篇


了解到这本书,是一个书单的推荐,觉得女性阅读完或许会有很大收益。这本书耗费了我不少时间,我曾经觉得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与别人沟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我是一个急性子。我经常迫不及待地去向别人表达自己,时常忘记倾听的重要性。我以为这本书在我这里会一直都是未曾得到实践的理论,直到我发现我跟男朋友沟通的时候的措辞变得舒缓。我会花更多时间去听他内心的感受和需求。虽然有时候,我还是不能将非暴力沟通运用到极致。但是它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阅读的过程中,有时候会觉得这种沟通方式偶有多余,但是确实它能平稳很多愤怒。让人冷静下来。大家说,你看过的书,走过的路,都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体现在你身上。我想说的是,看完这本书以后,我的确深有体会。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第(6)篇

很是受益匪浅的一本书,它绝不是一门心理学。非暴力沟通,不仅仅是爱的语言,我们都需要在言语中得到尊重。它并不是谁去听取谁的意见而是共同成长,接纳,使更多的人加入。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倾听,爱自己,强制力,感激,接受感激是该沟通的核心,这些都需要耐心的学习体会才能理解非暴力沟通的魅力。自己在了解过程中感悟很大,也发现了自己的不少问题,但我觉得各国都有各国的文化,法治,我们有时候还不能完全去做到这样的沟通,文中提到的选择做避免不得不的沟通方式,在大环境下,我们还是得随机应变。其他时候在与亲人,朋友,或者陌生人间,可以采用此沟通交流,还是会有很好的收获的。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2/482.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