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卡勒德·胡赛尼
群山回唱在线阅读地址
群山回唱读书赏析 第(1)篇
因为很喜欢《追风筝的人》,又读了胡赛尼的这本《群山回唱》。
你有的时候不得不承认,有些才华,是上帝赐予的,有些书,也是天赐之作。
《少有人走的路》便曾给我这种感觉——这是一本天赐之书。
而胡赛尼则给了我这种感觉——他是用天赐的才华在写作——文如行云流水,展转开合,无丝毫人为的痕迹。
刚开始读的时候,我们都会以为这是帕丽和阿卜杜拉兄妹的故事,他们兄妹一生的离合哀愁,是书的主题。
而慢慢读下去,你会惊讶地发现:不,不是!这是帕丽的故事、阿卜杜拉的故事,也是萨布尔的故事、帕尔瓦娜的故事,是纳比的故事、瓦赫达提的故事、妮拉的故事,也是伊德里斯和铁木尔的故事、阿姆拉和罗诗的故事,是阿德尔和他的巴巴江的故事,是马科斯的故事、萨丽亚的故事,也是玛达丽娜和奥德丽娅的故事,还有小帕丽的故事......
我是多么喜欢书中层层展开的这丰富的多元的外部世界与精神世界啊!
我们从小看的抗日剧、看的几乎所有小说以及我们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这世界是属于英雄的!电影里有英雄、小说里有主角、校园里有优生、社会塔尖上有精英......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是那最出色的部分,不是主角,而是凡尘:在电影中只“啊”一声就被一枪干掉、小说里的小小配角、学校里不会被记住的中等生、社会中的一颗尘埃......我们拼着命地努力,想成为主角,想成为一个被人记住的人,为此我们拼尽了一生的力量。
可胡赛尼让我们看到一部不一样的小说:没有主角,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个人都有血有肉、有故事、有情感、有爱、有痛、有灵魂......我们不必再去争做主角,不必,在自己的一隅,我们知道自己仍然有故事、有情感、有灵魂......无论是否被这世界记住,我们都如此、如此真实地存在过。
这已足够。
你是否如帕丽和阿卜杜拉一样,经历过分离、遗忘和寻觅?
你是否和萨布尔一样,遭遇过人生无法逾越的苦难,做出过最艰难的选择?
你是否有过帕尔瓦娜的类似经历:由于人性中一秒的黑暗,让自己的心一生浸泡在愧疚之中?
你是否能体会纳比的淡淡愁绪?一个回不去的家,一个爱着却永远不可表达的女人,一段出于责任、回报与救赎的陪伴的光阴?
你是否触摸到瓦赫达提的寂寞灵魂?不可公开,不愿亵渎,形式上的掩盖,病痛的却也许是最美的时光。
你是否能理解妮拉的逆叛?对父式权威的抗拒,找不到根的茫然,对爱的无度索求,在性中逃匿的放浪。
你愿是伊德里斯还是铁木尔?都不完美,可没法完美。好与坏,优与劣,总是并生。
你有没有看过罗诗这样的孩子?灾难的童年,早慧,是艰难的生命,可也许从上帝那里得了额外的礼物。
如果你是阿德尔,在了解了巴巴江(给你生命的人)的真面后,你的内心世界会不会写出一本书来?
马科斯,我特别喜欢马科斯自述的这一章:不再离开的萨丽亚,对人生有着完美期待的不再回来的玛达丽娜,那坚韧、执拗、善良、平和的却是马科斯童年桎梏的妈妈奥德丽娅,以及拼命想离开故乡却最终理解了故乡的马科斯......你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谁?你的亲人、你的朋友,还是你自己?
你是否如小帕丽一样,生在一个平凡之家,在出于责任的琐碎之中,度了半生,可,却也没什么可悔。
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是自己生命的主角,他们即便微渺,但仍有灵魂,值得我们尊敬、关注和爱。
这是胡赛尼的这部小说给我的最大震撼与感动。(以至于隐于人物后的战争与大时代,反被我稍略视了。)
而同样让我赞叹的,是与小说的内容仿佛天然契合的不停变换视角的叙述方式——外视角的宽阔与内视角的真切,作者运用得炉火纯青,使我们得以欣赏到这两种方式糅合的美。
第一次接触到这种变换视角方式的作品是在小学(那本书大概是《儿童文学》),是多个故事中人以内视角讲述同一个故事,我大为惊奇和惊喜地发现:天哪,发生的同一件事情,小刚是这样说的,小强是那样想的,小晴看到的情况却又是另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察视角,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有不同的心理活动,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真是太有趣了。
胡赛尼的这部作品给了我同样的惊喜。而且作者的手法更为娴熟老道:
第一章 “故事与引子”—— 纯语言与对话;
第二章 “阿卜杜拉一家” ——外视角;
第三章 “帕尔瓦娜和马苏玛” ——外视角;
第四章 “纳比的信件" ——内视角;
第五章 “伊德里斯与铁木尔” ——外视角;
第六章 “妮拉的访谈录与帕丽的成长” ——内视角+外视角;
第七章 “阿德尔与巴巴江” —— 外视角;
第八章 “马科斯与妈妈、萨丽亚” ——内视角;
第九章 “小帕丽与帕丽,重逢” ——内视角。
这样自如的变换,我无法想像是作者刻意的设计,还是如有天意一般“提笔(敲键)拈来”,仿佛冥冥中他就知道“就应该这样写,这样最好”。我不知道,可我的心反复地赞叹。真好。
感谢作者,也感谢译者康慨。译得非常出色,我开始以为仍是李继宏译的,读完看封面,才看到译者是康慨。
向所有喜欢读书的朋友们推荐。
群山回唱读书赏析 第(2)篇
和大部分人一样,因为追风筝的人认识胡赛尼,因为胡赛尼,打开这本书。
这本书,不认真看,你很容易有不知所云的错觉,因为几乎每一章都有新的人物出现,或者由读者熟悉的人物引出新对象,而有时,直接由新人物登场带出姗姗来迟的旧人物,也不顾读者等得有多辛苦,可见我们的作者是个调皮又有耐心的人。
看第一章的时候,我想糟了,我打开了一本神话故事,要不要继续呢?耐着性子读完,才知道这个故事的良苦用心,看到妮拉对阿卜杜拉说抱歉,才恍然大悟,真正的"魔王"原来在这里!而现实生活中,为人父母者,其实很难逃脱"魔王"的诱惑,是让孩子跟着自己受委屈,甚至更有生存不下去的风险,还是让"魔王"带着孩子,奔向更好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生活?这个抉择有多痛苦,这个过程又有多折磨人,为人父母者迟早要去感受和体验的。胸部的这个永远无法填满的缺口,就是这一切的代价。而对于离开的孩子,是像马科斯那样实现男儿志在四方的抱负,还是像小帕丽那样,坚守父母在不远游?……每一次都要选择,而每一种选择,都是一次不可逆的人生。我们无法评判说哪种生活是好的,而哪种又不好,即便分出个更好,都很困难!
对阿富汗的情深,对土地的满腔热情,也许可以用只有沙德伯格才有的特殊的葡萄来比喻,这是一种长在地里的葡萄,好吃到被追杀的人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摘一大捧。阿富汗虽然已经被战争折磨得千苍百孔,可是还是有那么多的阿富汗人坚持留下,还有那么多海外的阿富汗人对其心存幻想,这是一种剪不断的情绪,跨越几十年,依然不改变!
而本书,可能是对同性恋患者最无声的祝福,默默爱着仆人的主人,无法抛不开世俗的理念,可即便娶妻有了养女,他对纳比心里深藏的深情,却从未变过!我只想说,这是一种太过纯真的感情,当纳比看到自己画像的那一刻,他的感动和震惊,感同身受,而两个人斗嘴打骂相依相伴的几十年,胜过了所有的亲情,爱情,要知道,不抛弃,不放弃,是多么难呀!
太多细腻的感情,太多人性的揭露,书评无法罗列,只有等你自己打开书本,去细细品味一个又一个人的一生......去感受跨越阿富汗近六十年的变化
群山回唱读书赏析 第(3)篇
也许有人会觉得故事散,但是这种多视角写作风格真的很难得。全文九个章节,每一篇的主人公都不一样,有萨布尔,阿卜杜拉,帕尔瓦纳,纳比,伊德里斯,阿德尔,妮拉,帕丽,马科斯……主人公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最终像是完成了一曲多声部合唱,回响在群山之间。开篇萨布尔(父亲)的故事已经暗示了兄妹的即将分离,于是,故事就这样缓缓展开~亲情,爱情,友情,成长,领悟,背叛,原谅,救赎~这些或隐忍,或崇高,或短暂,或久远,或卑微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一直在群山之巅回唱。印象最深刻的有三篇故事:纳比的信。他对老板的忠诚,老板对他不寻常的爱意,通过那封长信一览无余,这封信也成为再次联系帕丽和阿卜杜拉的重要纽带。伊德里斯的故事,如临渊自照。当他拿到罗丝的那张书签“别担心,里面没你”,我无法想象伊德里斯往后要生活在怎样的日子里,后悔?内疚?“人们认为自己活着,全凭他们想要的东西,可实际上呢,支配他们的是他们害怕的东西,是他们不想要的东西.或迟或早,都会逼得你走投无路,而必须做出选择:要么挣脱,要么留下承受重压,哪怕它把你塞进了更小的容器。”马科斯的故事,有点长。他的萨丽娜的故事缓缓铺开,让你我看到的却是一个不能更现实的现实。萨丽亚的脸在5岁时被狗咬掉了,从此毁容,马科斯经历成长后还是走上了整容医生的道路。“这个世界看不见你的内在,它一点也不关心你的希望,梦想,以及忧伤,它们都被皮肤和骨骼遮蔽着。这是如此简单,如此荒谬,又如此残忍。”阿富汗经历过什么,我们都不甚了解~通过胡赛尼的讲述,那是用灾难两个字都不能简单形容的,太过草率。每一英里都有一千个悲剧。这句话出现多次,我有默默停下阅读去想象,可是我想象不到~从伊德里斯和阿德尔的视角,我只能感受残忍,动荡,悲伤。当初看胡赛尼是因为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如今也依旧觉得感动~群山回唱,又一本足够能感动到你我的好书。
群山回唱读书赏析 第(4)篇
这本书看的太快了,有些情节在十分吵闹的环境中读完。最初吸引我看这书的是一段书评。然而看到兄妹相逢时,并没有让我泪目。这相遇像极了平淡无奇的生活,没那么多戏剧化。自然也没那么大的冲击。
问题是,在我回忆这里面的角色时,触动最大的有纳比,有那个美国医生,原谅我记不住名字,萨莉亚等等,每一个人现在的生活都平淡无奇,相较于他们的过往。
他们面对问题时的逃避、任性、自私、麻木真真是人的共性,幸而还有奥蒂这样的母亲,萨布尔这样的父亲(要知道,他选择的悲怆真是浸到骨头里了,开篇的故事就告诉我们了。父母都不愿子女经历那样多的苦难,待帕丽最放不下小儿子时,我想她该明白“一点”萨布尔的感受这也是俗语养儿方知父母恩的一种体现)
这里面的很多人物的闪光之处很现实,很平常,就像我们老了,坐着谈论我们生命里的人时唏嘘着感慨他们的好一样,“噢,某人真是一个善良/苦难/执着的人儿呢”
小仙女的歌儿,很感人,写作手法特好,如水银泄地。看灿烂千阳时,有很强的旁观感,这篇代入感很强,也许是因为多视角的第一人称描述的缘故。
看完之后,细细回想,会比初看时感人万千。
唯一的疑问:标注的“注”在哪儿!
群山回唱读书赏析 第(5)篇
稍显凌乱,可以知道胡塞尼对所有人物、格局、脉络了然于心,只是表达的时候有些突兀,可以看得出来作者本身的尝试与逐渐纯熟的风格,就程度来说,灿烂千阳无疑更为深刻,那一段近几十年来的战争历史所带给国家的支离破碎,民族文化中顽固的女性歧视。但群山回响所触及的范围更加辽阔,是在残破后重建的史诗,身在其中,从一个家庭引申,将几拨几代人数十年间不同人生的演绎,上帝如同一个精湛的魔术师,从不愿意他的节目平淡无奇,于是动荡年代下每个人的跌宕起伏,在时代的衬映下成为传奇。
作家本身也许会对故事进行一些修改与升华,于是我们仍然看到苦难的背后总有肩膀,艰辛的坚持总有希望,有一些人扼腕叹息,也为某次相见喜极而泣,其实生命中有太多经过的人,总是不了了之,他们于我们而言,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
群山回唱读书赏析 第(6)篇
胡塞尼的三本书都看了,前两本买的实体书,都是拿起来就放不下一口气看完的,这本因为在手机上看的,现在精力也不如以前,拖拖拉拉有些日子。整天感觉有些散吧不如追风筝那么纯粹,但所有的人物和支线和人物都围绕着亲情和故乡的主题,最后汇成一张网,看到最后才体会作者的用心,没有一个人是平白无故的,没有一句废话,兜兜转转,又回到开头那段兄妹,都是他永远离开又毕生难忘的阿富汗!胡塞尼的文笔总是那么细腻深情,描绘了那么多美好,最后又都摧毁了,前两本都把我看哭了,这本以为不会,然而并没有,看到阿卜杜拉留给帕丽的包裹,打开里面是各式各样的羽毛,而帕丽却已经记不得这背后的故事,我的泪呀,夺眶而出,在地铁上,都看不见东西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