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
无人生还在线阅读地址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500字 1000字 第(1)篇
以下涉及剧透,介意者速速退散。所谓好看的推理小说,想来就是详而细之地描绘事件,然后把种种疑点传递给读者,这些点越是离奇想不通,便越是勾人好奇,迫不及待地看下去,就此而言,《无人生还》已算是发挥得淋漓尽致。除去开始必要的人物与事件介绍故事,从进入正题起就一步一步把不可解的谜团抛出,深夜看来极是恐惧,甚至十个人都死掉后,还能靠一段看似无关的警察勘探现场,再一次把恐惧推向顶峰:维拉是读者所知的岛上最后一个活人,她上吊自杀后,脚下的椅子竟不是踢倒的,而是和其他椅子一样整齐的放在墙边……读至此处时,只觉满身的汗毛直竖。,赞叹不愧为经典。然而看一眼页码,此书已读过95%,难道如此错综复杂的案子,作者可以在那仅仅5%里面解释清楚么?事实告诉我们,即使是被人们推上推理小说神坛的阿加莎,也是做不到的,在接下来的部分中,虽然解开了凶手的真面目,也呼应了文中的一些暗示,不至于让凶手的身份显得突兀,但前文中的许多悬疑点在解释时都是一带而过,含含糊糊,让酣畅淋漓之感顷刻间变成了个糯米团子,堵在喉咙里不上不下,憋得人难受。先说一则乌龙,第十三章中,维拉和艾米莉·布伦特谈话,当维拉得知布伦特曾因女佣不守妇道、未婚先孕将其赶出家门,并且女佣后来自杀后,认为布伦特霸占着道德制高点,简直不可理喻,令人害怕。然而布伦特的做法只是不通人情,虽然让人难受,却并没有做错。与之相反,认为布伦特霸占道德制高点的维拉却是故意淹死小主人的,并在对话中表现出“土著的命不如白人值钱,死了就死了”以及“黑人不是人”种种想法。读至此处时,我觉得十分矛盾,分不清这种思维究竟是作者赋予人物的,还是作者本身的态度。从文章看,布伦特的做法没有问题,妻子出轨的将军并不算做错,法官控制的判决实际上证明犯人有罪,三者的共同点是,都是在“私人”审判,而幕后凶手显然不认同这种做法。可讽刺的是,这位凶手用另一场“私人审判”来审判其他人的“私人审判”,同样没有走法律程序及大众的认可,凶手如何就霸占了道德制高点?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严于律人宽于待己么?稍微值得庆幸的是,作为凶手的法官在被“定罪”的案件中,的确是正义的,并且杀人动机也不是维护“正义”,而是想尝试一场“完美犯罪”,虽然这理由也有些让人费解,但总不是特别难以接受。接下来,正式说一说堵在心口中的糯米团子们。整个故事的线索可以说是两条:预言线索(童谣)和验证线索(小瓷人)。预言线索最终的定位是按照犯罪轻重排列,也就是每个人的死法实际上都是早就预定好的,可是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这其中很多事情都是突然发生的,比如罗杰斯太太的晕倒,比如老将军一个人静静,凶手怎么可能预料到这些呢?通篇我都非常在意这些小瓷人是如何被人拿走的,可是作者给出的最大解释竟然是,“趁机”拿走了小瓷人,是的,和其它解释一样,都是“趁机“。我想问问,如何“趁机”第一个死者安东尼·马斯顿死于氰化物,凶手的自述是“我随身带了些氰化钾,趁着留声机宣布完对每个人的指控,所有人乱成一团的时候,轻而易举地把氰化钾放进了马斯顿几乎见底的酒杯里”,然而再乱作一团,屋里也有十个人,这么多眼睛看着还能把药投进去,这是有多厉害?再比如,只剩下五个人的时候,为了安全及互相监视,五个人几乎都是在一起行动的,期间只有隆巴德单独出去过,那么凶手是在什么时间“趁机”找到了一些水草,并且把这些水草神不知鬼不觉地挂到维拉的房间的呢?除了这些时间上含含糊糊的点,还有一些常识性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十分莫名其妙的地方。凶手攒了一些安眠药片,到了足够致死的分量,趁乱偷偷放入罗杰斯太太的杯中,众目睽睽之下,这些药化的怎么会这么快?难道这么多安眠药放在酒里,酒点颜色状态口感不会变么?罗杰斯夫人是傻子么?第23章,多次写隆巴德露出狼一样的笑,好像在暗示什么,实际上直到四,这个人也没干啥特别的事情。以及他手枪如何丢了,又是怎么放回来,凶手为什么把手枪放回来,这些疑问都无从解答。如果所有的悬疑点通通用“趁机”和“凶手就想这么做,没有原因”来解释,那还看什么推理,直接看神经病杀人记录就好了……综上所述,虽然小说成果的将及悬疑长推到95%这么多,简直把悬疑发挥到了极点,却最终因为5%的失误毁掉了全局。正所谓爬得越高,摔得越狠,想必就是这个道理了。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500字 1000字 第(2)篇
看《一本好书》第8期“无人生还”的舞台剧,就像看了一出极其生动的真人版狼人杀,被其结尾留下的悬念深深吸引而来看原著。
克里斯蒂的这部销量比肩圣经、莎士比亚全集的悬疑推理小说成为密室杀人悬疑小说的先驱。情节发展疑念重重又环环相扣,直到看到最后一章才明白前因后果。
十个相互陌生、身份各异的人受邀请前往一座孤岛上的豪宅。正如童谣中所预言的,他们一个接一个死去,一边为自己辩护又一边寻找谁才是隐藏在十个人中的“狼人”……杀人游戏结束后,竟无一人生还。
尤其佩服活到最后自杀的“狼人”,具体是谁就不剧透了,把杀人游戏玩得这么有艺术感和仪式感,让“平民”死亡的顺序方式谋划得基本与童谣《十个小士兵》的内容吻合:
十个小士兵,出门打牙祭;不幸噎住喉,十个只剩九。
九个小士兵,秉烛到夜半;清早叫不答,九个只剩八。
八个小士兵,旅行去德文;流连不离去,八个只剩七。
七个小士兵,举斧砍柴火;失手砍掉头,七个只剩六。
六个小士兵,捅了马蜂窝;蜂来无处躲,六个只剩五。
五个小士兵,同去做律师;皇庭判了死,五个只剩四。
四个小士兵,结伴去海边;青鱼吞下腹,四个只剩三。
三个小士兵,动物园里耍;狗熊一巴掌,三个只剩俩。
两个小士兵,日头下面栖;毒日把命夺,两个只剩一。
一个小士兵,落单孤零零;悬梁了此生,一个也不剩。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500字 1000字 第(3)篇
无人生还英 阿加莎迷信,在人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时,最容易复活。久负盛名阿婆的悬疑小说,故事开篇是一首童谣,全篇的发展也是按照童谣的顺序。读外文书最大的障碍应该是书里的人名,更何况一出场就是十余人。故事在发生在士兵岛,一个引人入胜又与世隔绝的地方。十个人乌泱泱出来之后,邀请他们的主人却没来。外面狂风大作,人物按着童谣的顺序一个又一个的死去。晦暗的气氛给读者带来的心理压力真的很大。作者的强大之处在于能够让故事情节按着童谣部分有条不紊的推进。再者时不时的一点小冲突会让读者不断的推翻自己之前的判断,怀疑过很多人。留声机响起的那一刻,大家都很慌。隐瞒了很久秘密忽然暴露在空气中,每个人又都觉得自己站在道德上的制高点。活着的人开始互相猜忌。气氛更加凝重。人性也在一点点暴露。老法官装死其实是有漏洞的,看的时候就有疑问,只是医生宣告他死亡了。剩下的两个人根本没有怀疑他。最后借助老法官的书信告诉了读者原委。老法官似乎在进行一场行为艺术。审判他觉得有罪的每一个人。这本书更多的是悬疑吧,很多地方都不是很严谨。看到的更多的是人性。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500字 1000字 第(4)篇
外国小说的最大的障碍就是人物名字上,结果这个小说里提到的人太多了,不得不记在纸上,时不时看一下,对个号。
果然还是读小说速度比较快,因为情节连贯。
一个无法抑制自己内心深处残忍邪恶的杀人欲望的人,这种心理变态杀人都讲究仪式感和艺术感。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变态,自以为的正义感,而导演的一场杀人案件。他所谓的正义,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变态。没有人可以以上帝视角去对别人定罪。很多这种心里变态,都觉得自己是正义的,比如《心理罪2》中的陈哲,再怎么打着正义的旗号,也掩盖不了内心变态的本质。
最后主角坦白杀人过程的信,太过简略,有些细节觉得说不通,假死的实体被别人抬走,会没有丝毫破绽?还有,一个法官也精通心理学吗?真的没有致幻剂一类的东西吗?(布伦特死时和维拉被吓到时,明明都出现了幻觉)
如果法官没有被查出癌症,可能大家都还能活多活这段时间,陪葬。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500字 1000字 第(5)篇
或许是我很少看这类型的书,很,不过又总觉得有些情节有些似曾相识,比如法官最后的死我觉得在福尔摩斯的某个案件中有类似情节。不过我们的常规思维总会觉得最后一个死的是凶手,而这里却不是。所以思维方面还是有待创新呀!很多东西并不是如我们所想的那般理所当然的。不过以我的智商,很难理解他们这种杀人游戏的乐趣,觉得有些恐怖。因为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等待死亡。还要接受人性的猜疑与自身心理素质的考验。无疑,这怎么都是的重口味小说!
小说中的人物名也有些难记,不过这本书似乎想影射一个宏伟的主题,不做亏心事才能不怕鬼敲门。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冥冥中总有那么一些所谓的命运在等待着你!
无人生还读书笔记500字 1000字 第(6)篇
十个小士兵,出门打牙祭;不幸噎住喉,十个只剩九。九个小士兵,秉烛到夜半;清早叫不答,九个只剩八。八个小士兵,旅行去德文;流连不离去,八个只剩七。七个小士兵,举斧砍柴火;失手砍掉头,七个只剩六。六个小士兵,捅了马蜂窝;蜂来无处躲,六个只剩五。五个小士兵,同去做律师;皇庭判了死,五个只剩四。四个小士兵,结伴去海边;青鱼吞下腹,四个只剩三。三个小士兵,动物园里耍;狗熊一巴掌,三个只剩俩。两个小士兵,日头下面栖;毒日把命夺,两个只剩一。一个小士兵,落单孤零零;悬梁了此生,一个也不剩。被一首诡异的童谣吊足了胃口。法官是好人!爱剧透的老毛病又犯了[冷汗]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2/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