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俄罗斯的灵魂和舵手,重要的不是他在什么岗位,而是他在背后操控什么。普京王者归来,无论是选择台前还是幕后,其权力从未没落,他依然是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偶像,依然是媒体的宠儿,依然是新话题的制造者、新形象的缔造者,依然是充满魅力、活力四射的俄罗斯头号男人。如今,他决意要带领俄罗斯重回世界之巅。
普京归来读后感 第(1)篇#小鱼读完有感#《普京归来》
很少读到一本全篇都是赞颂的传记,这也是我为这本书只打了三星的原因。全书行文流畅,把普京的人格魅力的那部分写出来了。也许普京本身克格勃的背景和能力能够把很多敏感的相关资料和事件都诠释到恰到好处并无一遗漏。
关于-俄罗斯问题
北高加索地区是一多山的区域,且位于俄罗斯与中东地区的重要贸易路线上。由于地理位置的战略重要性,列强间已争夺此区域的控制权数个世纪。俄罗斯帝国在沙皇恐怖伊凡的统治下,先后于1556年征服了钦察汗国所属的喀山汗国及阿斯特拉罕汗国,随后帝国的势力便开始进入北高加索地区,并开启了俄罗斯与波斯、奥斯曼帝国及克里米亚汗国等同时期的列强为了控制此地区贸易通路的长久战事。帝国内部的意见分歧使俄罗斯直至18世纪前皆无法有效投射兵力至该地区;然而,俄罗斯帝国的盟友哥萨克人在伊凡四世的征服后,开始移入北高加索地区内的低地放牧,并不时与人产生冲突与摩擦;而由于当时的气候变化对于居住在山中堡垒内的人而言越来越不利,因此他们亦开始移往低地定居。
1774年,俄罗斯帝国自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得了奥塞提亚的控制权,以及具有战略重要性的达里奥尔峡谷(英语:Darial Gorge)。9年后,也就是1783年,俄罗斯与乔治亚一同签署了《格奥尔吉耶夫斯克条约(英语:Treaty of Georgievsk)》,使乔治亚-一块为国家围绕的教领土-成为俄罗斯的保护国。为了履行协定所载的义务,俄罗斯帝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开始建造穿越达里奥尔峡谷的乔治亚军用道路,并于沿线修建堡垒、碉堡及哨站等防御工事来保护道路。然而,造路工程却激怒了人;他们认为沿路的堡垒设施侵犯了的传统领地,而且是个潜在的威胁。
大约在这个时期,一位名为谢赫曼苏尔的伊玛目开始将教义简化,以便于传教。他同时鼓吹北高加索地区内不同的山中民族应当在教的号召下团结起来,以抵御境外势力的侵犯。对于俄罗斯帝国而言,谢赫曼苏尔的作法将损及帝国利益,因此1785年时,帝国派兵企图将其缉拿归案。然而,帝国的军队却未能抓到他,反而放火将他的村庄烧了;军队在回程途中遭到谢赫曼苏尔及其追随者的突袭,并遭歼灭。这件事进而引发了第一次与俄罗斯间的战争。战争持续了数年,谢赫曼苏尔在战斗中大量使用游击战术;苦于无法有效击败的俄罗斯军队则广泛地实施惩罚性的劫掠及屠杀,直到谢赫曼苏尔于1791年被捕为止。谢赫曼苏尔于1794年在监禁中逝世。
1801年,俄罗斯帝国正式并吞乔治亚,并进一步加深了俄罗斯对该区域的影响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战士不断透过小规模的突袭和劫掠等行动来骚扰通过高加索地区的俄罗斯帝国军队,从而促使帝国派遣两支人数众多且装备精良的远征军进入领土,以期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但两支部队皆败战而归。俄罗斯军队的指挥官因此开始考虑以更极端的手段征服。然而,所有征服的计划皆因拿破仑于1812年入侵俄罗斯而终止。
在击败拿破仑的法国军队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再一次将注意力转移至北高加索地区,并派遣他战功最为彪炳的将军之一阿列克谢·彼得罗维奇·叶尔莫洛夫领兵前往平定北高加索地区的叛乱。1817年,叶尔莫洛夫的军队踏上了征服高加索的旅程。叶尔莫洛夫采用极端的战术,其中包括经济封锁、连坐惩处以及强制驱离等。这些战术虽然于初期帮助俄罗斯军队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却被认为有害于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且可能进一步加深人的敌意。叶尔莫洛夫最终于1827年被解除指挥职务。
俄罗斯与冲突中的一个转捩点发生于1828年,穆里德派主义(英语:Murid)运动崛起时。该运动由山民领袖伊玛目沙米尔所领导。1834年时,他以教为号召将北高加索地区诸国团结起来,并对俄罗斯发动“圣战”。[16]1845年,伊玛目沙米尔的军队在达尔戈歼灭了数千名俄军士兵及三名将军(英语:Battle of Dargo (1845)),迫使俄军撤退。
1853年至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帮助奥斯曼帝国对抗俄罗斯。然而,内部的部落冲突却使伊玛目沙米尔的军队元气大伤,而他本人亦于1859年被捕。当战争于1862年结束时,俄罗斯承诺给予与高加索地区内其他民族团体自治权。然而,俄罗斯并未遵守承诺,反而兼并了和其周遭区域,而成为帝国下辖的捷列克州。
1917年俄国革命后,北高加索地区的山地居民共同建立了北高加索山区共和国。该国持续存在至1921年被迫接受苏联统治为止。约瑟夫·斯大林于1921年亲自与高加索地区领袖谈判,并承诺该区域在苏联体制下将能享有高度自治权。山区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亦于同年度建立,但随后便于1924年解体,并分裂为六个较小的自治共和国。-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后来于1934年建立。与苏联政府的矛盾于1920年代晚期因集体耕作政策而逐渐浮现。与苏联政府的对峙于1930年代中期趋缓,原因是高加索的许多地方领袖皆被逮捕或是杀害。
纳粹德国于1941年6月入侵苏联。根据苏联史料,许多人加入了德意志国防军,然而这一说法仍由于缺乏证据支持而有待商榷。到了1943年1月时,德军败象初露,而此时的苏联政府正在考量将人及印古什人永久逐出北高加索地区。1944年2月,在拉夫连季·贝利亚的直接命令下,将近50万人及印古什人被迫迁离自己的家园,并遭强制安置于中亚地区。他们遭关入哈萨克及吉尔吉斯等地的的劳动营。在斯大林于1953年逝世后,尼基塔·赫鲁晓夫掌权,并随即公开抨击斯大林。1957年,人获准回到自己的家园。随后,-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亦被重建。
人于1957年回到北高加索地区后,暴力行动随即于翌年爆发,起因是一名俄罗斯水手与一名印古什青年为了一名女孩而发生口角,俄国水手随后伤重不治。这起事件迅速恶化为大规模的民族暴动,该区域内的斯拉夫人与人和印古什人相互攻击,并抢夺对方财产,暴动整整持续了四天。民族冲突在整个1960年代内不断发生,据报共有约16起冲突事件发生,造成185人重伤,其中19人更因此而死亡。到了1960年代晚期,该区域的态势逐渐归于平静,并达到前所未有的低点,直到1990年代苏联解体与战争爆发时,局势才再度升温。
1991年,以伊奇克里亚共和国的名义宣布独立。根据部分消息来源,1991年至1994年间,数以万计非人的民众(多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以及亚美尼亚人)离开该共和国,主要由于该国内据报有许多暴力攻击事件与针对非人的歧视。其他消息来源则认为统治权的更易并不是多大的问题,而将焦点放在国内日益恶化的状况、总统焦哈尔·杜达耶夫的激进作为,以及俄罗斯总统鲍利斯·叶尔辛的野心。俄罗斯陆军于1994年进兵格罗兹尼,但在经历两年激烈的战斗后,俄罗斯军队最终在《哈萨维尤尔特协议(俄语:Хасавюртовские соглашения)》的约束下撤出了。得以维持事实上的独立,直到第二次战争于1999年爆发为止。
1999年,俄罗斯政府军再一次入侵,以作为武装份子侵略达吉斯坦(英语:War of Dagestan)的回应。2000年早期,俄罗斯武装部队几乎完全摧毁格罗兹尼,并进而将纳入莫斯科的直接控制下。根据美国历史学家诺曼·内马克(英语:Norman Naimark)的说法,有强力证据表明俄罗斯政府曾于1990年代中期计划倘若俄军无法赢得胜利,便要将人再一次驱离北高加索地区。
自第二次战争于2000年5月结束以来,低强度的武装叛乱便持续于、印古什以及达吉斯坦等地上演。俄罗斯安全部队已成功击毙数名叛乱份子首领,例如于2006年7月10遭到杀害的沙米尔·巴萨耶夫。巴萨耶夫死后,多卡·乌马罗夫执掌北高加索地区叛乱势力的领导权,直到其于2013年中毒身亡为止。
来自境内及其他北高加索共和国的激进份子已被指为俄罗斯国内多起恐怖攻击的元凶,例如2002年莫斯科歌剧院挟持事件、2004年贝斯兰人质危机、2010年莫斯科地铁连环爆炸事件以及2011年多莫杰多沃国际机场炸弹袭击事件。
(-俄罗斯问题 来源于 Wikipedia)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2/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