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味在人间》读后感1200字
论写吃,有人霸气侧漏,有人撅起狂奔,有人傻气直冒,有人酸气逼人,陈晓卿的气是地气。而陈晓卿的地气,不是从地里冒出来然后被他一弯腰接住,而是酝酿于丹田,厚积于舌根,薄发于舌尖,逆向地深入泥土,深入地表,深入人心。在他的笔下,你会发现但凡事大城市的饮食,一般都显得虚头巴脑,感觉五脊六兽,就连标点符号,一个两个瞅着也都没精打采的;一旦脱离了中心城区,越往城外走,文字就越是精神,越是来劲。及至流窜到荒郊野岭,田间地头,胸臆便完全打开,双目就彻底放光,好言好语一发喷薄而出,令人目不暇给。
我记得《圆桌派》第一季24期请陈晓卿做客谈“怎么吃?”,通过这期节目我才知道有陈晓卿这号人,而他还是当年红极一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总导演,当我看完这一期的节目后,在我心里,默默的给这一期贴上了“最好的”标签,听陈晓卿讲吃真的会食欲大开,因为他讲到美食的时候完全会不自觉的咽口水,两眼放光,你会发现这个人真是从心理热爱美食,并且有理论有实践,听他讲美食完全是一种享受。
看完这个书之后还有一个很大的感受是,陈晓卿完全就是一个时不时抖机灵的段子手,看他的文字很享受,并且代入感非常强,就像你跟你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那些逗比的对话。我记得我看到他讲《汉堡王》那一章的时候,挺着刚吃完饭的肚子无法抑制的去点了一份他推荐的炭火烤的肉饼,结果直接导致一下午都撑到爆……
说点看完书后学习的饮食干货:
l 蒙古人用羊尾巴招待客人的吃饭非常考究:需要把袖子卷到肘部,看着主人的蒙古刀转着圈,把羊油削成薄片。细长、几乎透明的油脂片粘贴在客人小臂的内侧,由着你从手掌心开始吸,一直吸到右臂高高举起。饱满的膏腴,稍加咀嚼便汁水奔涌,滑溜溜朝喉头而去。
l 喜欢吃豆干的朋友可以去某宝买但氏香干,据说味道最正宗。并且茶是豆腐干的绝配。
l 荠菜也分两种,田埂上的和麦田里的。田埂上的伏地生长,每日光合作用充分,颜色略深,味道浓郁;麦田里的,也就是北京超市里卖的那种,碧绿油嫩,体形也大一些。前者适合做馅儿,后者更宜羹汤。
l 去成都,老妈蹄花就吃猪蹄,宋鸡片就吃凉拌鸡
l 白菜苔则是湘菜的传家宝,而红菜苔却是鄂菜的座上宾……
l 要吃鱼头,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中,只有鳙鱼(俗称胖头)和鲢鱼长了主持人一样的大脑袋,月牙肉也最为肥腴
l 吃螺蛳最好的季节是清明节前的那几天,这是螺肉最肥美的时候。
而藏在他文字里面的那些乡野餐馆,在北京的朋友也可以去踩踩点:
l 府右街,紧挨着伟大首都怦怦直跳的心脏。在这条街北口的把角,有家快餐厅,名字叫“延吉餐厅分号”
l 甘家口商场背后的柴氏牛肉面;
l 光路中段还有一家新疆馆子,过油肉拌面做得那叫一个解馋;
l 万寿路玉渊潭南路的交叉口,却又开着一家湖北菜馆——红番茄;
l “老北京风味卤煮小肠”店,位于天宁寺前街。几家北京卤煮店:北新桥卤煮老店、小肠陈和卤煮火烧吕;
l 棵松西的那家“林静小吃”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7/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