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加缪
局外人在线阅读地址
局外人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1)篇
要读懂《局外人》,首先要了解加缪先生和故事背景,加缪是存在主义作家的代表,这部小说创作于二战时被德国占领的法国。
存在主义是以人为中心,以自己为中心。海德格尔有句名言:我在故我思,就是存在主义最好的体现。人是绝对自由的,人都有选择一切的权利,不会受到道德、法律、宗教等等一切的束缚。
《局外人》前半部分看似是毫无意义的流水账,其实每件事情都在表明作者的存在主义。主人公参加母亲葬礼时的冷漠,第二天和女友嬉戏暧昧,对女友若即若离(毫无爱意)的态度,对于领导提拔的冷漠,对邻居的事也只是随声附和,从不发表能影响别人判断的意见…这一切都在说主人公的思想不会受到别人的影响,他在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他活的非常自我,非常简单。如果一个人执着的为自己而活,那他就会成为社会的“另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的“局外人”。
因受到太阳的“影响”,主人公抢杀了与朋友有过节的阿拉伯人,小说也就进入了第二部分,对主人公的审判。
审判的一开始就非常特别,所有人关注的重点不是杀人本身,而且主人公“冷漠”的处事态度,似乎被枪杀的阿拉伯人已经不再重要了。检察官凭借主人公对待一切的“冷漠”态度,推断出他是个冷血的、毫无人性的、有预谋的杀人犯。主人公对此虽不同意,却没有做过多的反驳,依旧很“冷漠”,仿佛被审判的不是他自己。
面对预审检察官和神父的劝导,他依旧坚持自己的选择,不愿意把选择人生价值的权利交给上帝。他不会向上帝忏悔,因为他觉得除了杀人,他没有犯下任何罪孽,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偿还杀人的过失。当被问到:如果有机会活下来,他会不会做出改变时,他的回答是:依旧选择现在的生活。
小说后半部分,其实是对人选择自己存在方式的探讨。多数人选择以服从多数的方式存在,遵守人类社会的准则,在服从中的过完一生。主人公选择了服从自己的存在方式,他的思想和行为不会受到别人影响。
他不愿意用演戏去迎合这个世界,他被世界抛弃,但他活出了自我。这种坚持是灵魂的选择,是伟大的,纯洁的,也是主人公存在的意义。
人生来就在充满伦理、道德和法律的社会,要想抛去一切世俗的偏见,是何其的难。
我们是该遵循自己内心去追求真正的自我,还是该遵循社会的规则做一个平淡简单的“俗人”?
很显然加缪选择了前者,人应该坚持内心的选择,那才是真的自己。本书的最后一篇《工作中的约纳斯或画家》的主人公约纳斯是一个有天分的画家,因疲于应对世俗的交际应酬,没能坚持自我,迷失在迎来送往中,最后变得平庸。
他不冷漠,这只是他人生的态度。
他不是《局外人》,之前这个社会把他当做了《局外人》。
局外人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2)篇
《局外人》 [法] 阿尔贝·加缪关于《局外人》,其实上个月便已然读完了它的90%,却迟迟不敢去读关于它的结局。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而已,一个名叫默尔索的男子,因为朋友,卷入了一场枪击案,而在审判之时,所有人讨论的并不是为什么他会枪杀该名男子,也不是案件本身,所有讨论的中心都集中在了,默尔索在母亲去世时,没有流泪,并没有想见母亲最后一面,并且他在母亲的丧葬期间,吸过烟。等等。在这个讨论中,默尔索被定义为了冷血残酷的人,也一定是因此才会犯下杀人之罪,最后,被判处了死刑。默尔索是一个没有太多欲望的人,所以这让他看起来也没有太多的情感表现,似乎怎样的生活对他来说,没有本质的区别。他愿意去结婚的女人,是因为他喜欢和她在一起的感觉,而不是爱她。母亲的死他并非不难过,只是他没有大众认知下期待的反馈,他不知道该怎样表达。他的邻居是个麻烦的家伙,可那人对自己是不错的,所以他没有思考太多,也愿意同他有所交往,可人们却觉得他拥有这样一个朋友,他也定非善类……就这样,默尔索成了这个世界的对立面,成了所谓生活的局外人。人在群体之中生存,对于群体利益的维护,其实也相当于对自己利益的维护,因此,人们对所谓并不在所谓的情理之中的事,总是抱以额外的想象。人们都太容易被弥散性思维所控制,无论被看见的那一个点是所谓的优秀的,还是不合理的,人们都太善于把它扩大化,甚至以一点便能描画出整个人,即便会是错的。而人们对于不同行为的不解,也并非真的不解,事实上是潜意识里不允许与自己行为不同的存在,否定了对方的不同,即是对自己的肯定,一切不同的存在都在潜意识里被视为了一种对于自我利益的侵犯。其实人活在这个上世界一直如此,我们被他人不解,也在误会他人,人总有自己站驻的利益方。制度和规则的产生,让人们在心底给自己划分了阵营,大家讨论的其实不再是某个人本身,而是一切与自己不同的存在。而从每个人的角度来说,谁人在更多时候成为了“局外人”谁人就要承担更多的压力,但对于自己的选择,不悔便是,怎样的活法儿,都还是将归于活着本身,但依旧希望,我们都可以直面自己的选择和自己本身。当然,除了上述之外,也希望我们对待世界的看法,不要让他人成为默尔索。
局外人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3)篇
加缪加缪,这个译名也有味道。加是增加的加,缪又与荒谬的缪如此之像,连起来,增加荒谬,多有意思。
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大都以夸张,变型的手法来讲述故事,这样一来,荒谬又成了现代主义作品的一个标志。而这些现代主义作家何苦呢?为什么不好好写个故事,为什么不让文字平易近人,何苦让文字夸张十倍,何苦让荒谬增加十倍?
我不由得又想起了病毒的力量,药物一次次的冲击它毁灭它,它不会灭亡反而愈来愈强,不断产生抗药性,不断倒逼药物去增大剂量增强药效。生理上的病毒便是如此,那心理上的弊病,是不是一个道理。
所以说,用10倍的夸张,用10倍的荒谬,为的是要不是要有10倍的讽刺,去刺痛人的精神,去屠戮精神上的病毒。
加缪,增加荒谬,确实有意思。
每个人都是局外人,何时我能不为局外人。
对于世界,我永远是个陌生人,我不懂它的语言,它不懂我的沉默,我们交换的只是一点轻蔑,如同相逢在镜子中。(引自北岛《无题》)
局外人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4)篇
啊,把帅大叔的《局外人》看完了。书肯定没有让我失望啦,但是最后的导言,我总觉得没有说透,说得较浅,没有让我眼前一亮,没有“帮我”表达出我心中有感知却表达不出的东西。然后,在评论里,看到很多书友针对主人公杀人这一事进行了指责,我谈谈我的理解。首先,就文章内容来看,如果不是检察长对默尔索的人格进行了扭曲,就他的犯罪行为,是可以不用判处死刑的。因此,在这一点上,默尔索仍然是受害者。其次,作者并没有因为要批判法律、批判执法人,要肯定主人公而为默尔索杀人的行为开脱,也没有说因为他杀人是由于太阳就原谅他,评论中有人说作者三观不正,我表示非常不理解。最后,默尔索本来就是一个容易受环境影响、不考虑世俗规则、坚定地遵从自己内心的人设,我们应该从他的性格设定出发去理解他的行为,而不是一定将其与现实人进行对比,从而站错了重点,愤慨地去批判他杀人的“可怕行为”。
小说前面的内容重点放在外在世界,最后一部分则大段大段地是默尔索的内心独白,使读者突然之间强烈地感受到默尔索的存在。那一部分是值得一读再读的。
在读的过程中,我会感觉到自己有时也像默尔索。但是我没有他的勇气与赤诚。
局外人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5)篇
如果你想成为哲学家就写小说吧!哲学从来都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如果具象化反而体现不出思维多样性。所以这个小说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不同的人看到的观点是有差别的。其实我是不大喜欢主人公的,但却又同情他。哦不,不能同情,他只是一个局外人,至始至终的一个局外人。但我却自始至终认同加缪的观点–存在即合理,他人即地狱。世人总是用一套既定的规则去审视他人,正如人类简史里面说的大家遵守这一套共同认知的故事形成的共同认同的规则,这确实有利于社会的集体利益发展,保证了社会秩序。但这就能忽视每个个体的差异吗?就能毫无波澜的去批判个体吗?这些方面在天朝就很明显,长辈催婚,世俗道德绑架,从来都是站在自认为的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别人。活成怎么样是自己的选择,只要想主人公一样无害性不就可以了吗?还是那句话,存在即合理,他人即地狱。
局外人读后感500字 1000字 第(6)篇
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我阅读理解力差,我并没有觉得这本书有什么出彩之处。第一次知道这本书仅仅是因为它被列为世界上具有最精彩开头的小说之一。再就是很多加缪的书封面上叼着烟的作者肖像。也许这局外人的现象(或者说是思想)仅仅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显现得很新鲜突出,但对于处于现代的我根本GET不到其中的点。要说对人性的刻画——现在不管什么书都能与”人性刻画”沾边,在小说中”人性”真的已经演变成一个很廉价很廉价的卖点,以至于现在看小说读到前言或者译者序之类的,只要提到了这么一句话,顿时就觉得没有想看下去的欲望。与<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很多人推崇备至,我读起来却味同嚼蜡。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3/1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