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约翰·欧文
独居的一年在线阅读地址
独居的一年 读后感 第(1)篇
读完这本小说,我发现了比之电影我更喜欢电视剧的原因。电影就和短巧的小说一样,意义深刻,读完之后让人心灵震动。而电视剧和篇幅极长的小说一样,每一集、每一章,都可能有让我欢笑或流泪的地方,而当我完成了整个故事之后,带给我的更多的是一种满足感。感觉更长的篇幅才可能描绘出一种不平凡又平凡的生活,我不喜欢十分不平凡的生活,也不喜欢过于平凡的生活。而电影中的人生太不平凡了。
这本书是以三个人物的视角写出来的,更让我觉得思想的差异。最让我诚服的是作者对不同人物的分析,对不同人物思想的掌握,什么样性格的人会做什么样的事。我初中时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但到现在我读大学了,从没想过这个人可能干出什么事,所以我可能永远成不了一名作家了,我可能永远成不了一名作家了。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很多的不理解,读完之后的理解是隐隐约约的。露丝不理解玛丽恩为什么要离开她,为什么因为害怕失去她就要离开她;露丝不理解特德为什么那么爱和已婚女人;后来她说,她做母亲和妻子之后理解了玛丽恩,至于特德,只有这样的女人认可他接触他,不过后来他只会用调情的方式和女人相处了。我不理解埃迪怎么能几十年一直爱那个老女人,当她七十六岁时,下垂皮肤松垮,他怎么还能愉快地与她;三十六年没见,再见面时他对这个七十六岁的女人没有一点点失望。我觉得有一点理想主义色彩,我宁愿他爱上露丝或者汉娜。
露丝并不是很爱艾伦,但他们婚后生活却很幸福。我想,很多婚前没有爱情的夫妻能够永远在一起也是因为产生了露丝这样的感情吧,归属感,付出之后的满足感,虽然不够你还是给了我很多美好的东西。也许。
对于丧子,玛丽恩和特德做出的反应很不同。特德将全部的爱给了露丝,事实证明他真的最爱露丝,他是一个可以转换痛苦形式的人,所以他不停出轨也许是表达痛苦的另一种形式――不停寻找快乐的形式。可玛丽恩不一样,她是一个沉溺于悲伤的人,她没有转换悲伤的能力,所以她没法儿像特德一样再生一个孩子然后给她本该属于逝去的儿子的全部的爱。沉溺于悲伤的人,我总觉得,他们内心有点享受这样,也许不是“变态”的享受(我想说的,也许接近于轻微自虐式享乐),但至少他们会因此而有安全感。这样的两个人势必不会亲近了,为什么他可以忘却痛苦获得快乐,为什么她就那么喜欢把自己搞得像唯一的受害者。
埃迪在认识玛丽恩之前是一个思想单纯十分本分的孩子,唯一的反抗就是扔掉父亲那本校友联系录。除此之外,他的胆量就是想着那位胸罩浓密腋毛的女教师。所以这种胆量不够思想本分蜷缩在自己世界的人比较容易专注一个目标吗?
而露丝,不敢结婚,不敢,却想要孩子。她父母的婚姻很失败,她父亲酷爱和不同的女人,她母亲抛弃了她。我能想到这些一定有因果联系,但我解释不了。
汉娜,有点类似特德,不停地换坏男友。埃迪说,也许她缺的不是男朋友,而是知心朋友。她是一个喜欢展示自己魅力的女人,无论对象是谁,特德,哈克,她喜欢这样是因为她习惯了这样,只有以吸引和被吸引能确立异性关系能觉得有熟悉感从而自安。虽然没写她经历什么,但我猜想这种人的青年甚至童年异往一定不是很正常。
还有,我很喜欢汉娜说“你听到我滑到地上的声音了吗”的样子。以及玛丽恩对她唯一的女儿说,“别哭啦,亲爱的,不就是埃迪和我嘛”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样子。
独居的一年 读后感 第(2)篇
“独居的一年”,三十六万字,看了三十多万时都还不明白这个题目是什么含义。于是,像被一个肉馒头吊着、被一根胡萝卜馋着、为了一个不明白的答案,把下班后大把的时间都花在了小说里,紧衣缩食,满室凌乱。当然,肉馒头和胡萝卜都是鲜美的,追寻答案的路途也是,不曲折幽深却风景无限。欧文实在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故事里还有四位讲故事的高手,他们的故事与他们讲的故事相互穿插、夹杂,几乎分不清了。主角是露丝,她的出生是填补人生窟窿的一种尝试,两个哥哥因车祸丧生,美丽的母亲玛丽恩陷入悲伤无法自拔,因为害怕失去而不敢爱甚至不敢靠近女儿。父亲儿童读物作家特德沉迷于勾引摆脱收藏年轻女人的循环游戏中,却依然怀着童心陪伴照顾女儿。故事里的人物都有“怪癖”,一开头挂满每一面墙壁的照片让人印象深刻,照片是露丝两个哥哥的,她听着怀念哥哥的照片背后的成长故事、读着父亲写的带有恐怖气息的童话故事长到四岁。16岁的懵懂的作家助理埃迪爱上了39岁美丽而哀伤的玛丽恩,电光火石般的爱激发了玛丽恩的活力,使她有了勇气离家出走,一走就是37年,音信全无。生活还在继续,三十多年后,露丝埃迪、玛丽恩都成了作家。在母亲缺失、父亲迷乱的家庭中长大的露丝对爱对性始终迷茫,她不赞同女友汉娜彻底的享乐主义,她总在纠缠与女伴的故事。埃迪温和懦弱,一直忘不了与玛丽恩的忘年恋,沉迷于上了年纪的女人,玛丽恩还在缅怀无端凭空被夺走的至爱,这些都是他们写作的主题。我不太懂特德,他像是顽童,甚至他对年轻女人有些奇特的迷恋都像玩一种充满童趣的游戏,还有他的壁球朋友,他享受的是每一次勾引成功的喜悦和壁球比赛胜利的骄傲,甚至如孩子般收藏拙劣的拍立得照片,如孩子的一抽屉玩具。这种与儿童共通的心里使他成为了知名儿童作家,也让他与女儿像伙伴一样亲密。露丝是不幸的,母亲带着几乎所有的两个哥哥的照片决绝地出走让她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被遗弃的,父亲的爱触手可及,可是父亲始终是不负责任的男人。她始终没有归属感,不能定位自己的角色甚至唾弃自己的性别,遇到了深爱她的艾伦,却盘算不定挣扎抗拒。直到看到生命的脆弱不测,父亲与闺蜜汉娜有染,自己遭受坏男友暴力,亲眼目睹罗伊被杀,直至父亲或许是对她有愧、或许觉得人生已无乐趣,自杀离她而去。失去了父亲的露丝想要被爱,珍惜爱,接受了艾伦的求婚。她对母亲的恨开始松动,写了几个字寄给母亲,告诉母亲埃迪在等她。艾伦的呵护使婚后的生活甜蜜温馨,露丝有了儿子,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她从来没有这么深地爱过其他人。可是,艾伦突然病故,露丝开始了她《独居的一年》。这时故事已经接近尾声了,这一年里,露丝开始懂得生命的无常会给人带来怎样巨大的伤害,她提心吊胆担心儿子的起居饮食安全,生怕厄运再次降临。这时她理解了母亲为何决绝地离她而去,因为爱露丝太深让她不能承受。书的结局露丝找到了与父亲一样心思细腻喜欢听她讲故事的哈利,母亲玛丽恩回来了,如哥哥一般的埃迪与自己的母亲重修旧好。一群奇特甚至有些怪诞的人讲了一个充满欢笑、泪水和感动的有着圆满结局的故事。
独居的一年 读后感 第(3)篇
看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忍不住笑了出来。
作者讲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特德,玛丽恩,埃迪,露丝,艾伦,哈利,每个人都有他的爱与痛,有记忆,有故事,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人都在成长和老去。
故事的结局有点像《霍乱时期的爱情》,埃迪和露丝在漫长的一生当中,都挂念着玛丽恩,又爱又恨,但是到相遇的时候,仿佛又回到四十年前三个人的第一次相遇一样。不就是埃迪和我嘛?好像什么都没有变。
关于这本书里的爱情,玛丽恩和埃德应该是最失败的,在婚姻里,不能相爱,导致两个儿子一起死亡,而埃德其实和艾娜是同一类人,不断地寻找肉体的满足,从而去填补空虚的灵魂,事实上无济于事。而露丝一生都在摆脱父母对自己的影响,直到遇到艾伦和哈利,重新认识爱情和母子的关系。最伟大的无疑是埃迪,虽然看上去老实而又畏缩,但是居然能对一段爱情这么执着,说他传统也好,但是过去四十年,他依旧爱的还是玛丽恩,在艾伦的葬礼上,让埃迪读的《当你老去》,其实应该是送给埃迪自己的,任岁月沧桑,唯有爱永恒不变,他心里的玛丽恩一直是完整而又清晰的。
里面也写了作家写作的时候各种想法,有种画中画的感觉,很喜欢这样的书。作者不仅对家庭伦理描写的细腻而又深刻,对爱情的探讨引发人的深思,而且写作手法上,对时间和空间的作用简直炉火纯青,很多地方能看到这种时间和空间的跳跃,但是居然一点都不影响阅读,真的厉害。
书评写的有点乱,还需要找时间细心整理,但是真的喜欢这本书!!!
独居的一年 读后感 第(4)篇
一开始大尺度的描写让我大跌眼镜,后来看了书评说这本书像村上春树说的一样会上瘾,就认真的看了起来。果不其然,会跌入其中和露丝和埃迪一起感受各种情感。
欧文的写作手法好奇特,你会发现前面看上去不经意的描写是对后面绝佳的铺垫,不管是书中书还是出现的各个人物到后面都可以完美的环扣在一起,真的太妙了。
当然,里面的文化差异还是冲击了我的三观,生活在古代遵循女性需三从四德的国度里从来都不会想到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红灯区里面的橱窗女郎是不被打压的人群,她们的工作是一种正常的职业,她们也会休假去旅游,也有自己正常的生活。
里面的每个角色都有他们可爱的一面,尖酸刻薄私生活混乱却又对朋友两肋插刀善良搞笑的汉娜,深爱玛丽恩三十七年的超级暖男埃迪,一直在追求自己所爱的哈利,不愿悲伤被传染而离开四岁女儿的玛丽恩,个性十足的露丝……尽管有各种不幸运的事情发生,但作者还是善良的给了露丝和埃迪以及玛丽恩一个美好的结局。
亲爱的,不就是我和埃迪吗?美好的生活又开始了[呲牙]
独居的一年 读后感 第(5)篇
这是一本足够温暖的书,只是这种温暖有点细腻,需要花点心思去感受。首先,毫无疑问的,约翰欧文的写作功底和叙事技巧让人无比的佩服,不像一般的外国小说,人物一下子齐刷刷的上场,很容易就被一大串的人名搞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在这本书里,人物一个个出场,再一个个退去,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最喜欢看的部分,是“对话”,特别是小孩的对话,包括第一章的小露丝,还有第三章的成年露丝的小孩。难怪村上春树会这么喜欢约翰欧文,他们俩都极其擅长写人物对话。如果要说最佩服的一个角色,大概就是埃迪了,他真的是一个暖男,可以等玛丽恩等37年(当然很大原因可能在于玛丽恩真的是太迷人了),最后一节他们的相遇又是那么的平淡,那么的令人动容。包括露丝和玛丽恩的重逢,也那么的平淡,玛丽恩最后那句,“别哭,不就是埃迪和我吗?”,真的是让人忍不住唯一的遗憾就是又是一个长篇,我不喜欢长篇,很要耐心读,但这本书又太迷人了,值得灌注很多的耐心。[憨笑]
独居的一年 读后感 第(6)篇
第一次读欧文的作品。起初读的时候感觉在两个儿子车祸的背景下,特德和玛丽恩都在乱搞,阴影和照片盘旋在一家人的头上,露丝也深受这场车祸的影响。感觉不是太吸引人的故事。前面许多地方都会对后面不时的“剧透”,是我坚持看下去的理由,想看看情节会怎么发展。后面有许多与写作有关的知识,以思考,谈论和读书交流会为背景出现的,由此可见欧文的确在这方面的确有建树。比较吸引我的情节是露丝去红灯区构思新小说,在眼皮子下看到被杀后她得改变。这个事对她的人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改变了她做事的态度。后面她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先是对玛丽恩得离去更加耿耿于怀,在丈夫死后体会到失去得悲痛后,才理解了玛丽恩的不爱自己。很喜欢最后出场的警察,暖暖呀。结局很温馨。看完了这本书才看了下它的标题叫独居的一年。也不理解为何叫这名字…对我这个新晋妈妈来说,最大的感触是车祸失去两个儿子对家里的影响,以及照片的故事。珍惜身边人,多陪伴!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3/2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