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瓦尔登湖读后感 (6)篇

瓦尔登湖

作者:亨利·大卫·梭罗

瓦尔登湖在线阅读地址

瓦尔登湖读后感  第(1)篇

自然的化工,心灵的净土——《瓦尔登湖》完结随笔

     断断续续,用了5天时间,把《瓦尔登湖》读完了!虽说有工作的原因,但更多,是因为她那“风光旖旎的田园般的魅力”深深吸引,不愧为“散文诗”的美誉!令人心驰神往,令人迷失其中!

    有人说,读完《瓦尔登湖》会引诱人“退隐山林,傍湖筑舍”。确实,梭罗利用了“春-夏-秋-冬-春”的四季的一个轮回,描写出了瓦尔登湖的美妙化工,始终让人有种身临其境之感,美得不可方物!书中,娟秀细腻的文字描写,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品种多样的动物风尚,景色宜人的田园诗歌……一字字,一句句,一幕幕,一篇篇,那么优美倦丽,那么宁静恬淡,那么清新酣畅,那么醍醐灌顶,那么才高识远……

    《瓦尔登湖》如果你仅仅把她当做“桃花源”般的风景散文来读,那你将会错失太多的美好!她,不仅仅是“散文诗”,也是“人生哲思录”,更是“瓦尔登湖动植物大百科”……

    梭罗受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影响比较大。其核心观点是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强调直觉的重要性,其认为人类世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的一个缩影--"世界将其自身缩小成为一滴露水"(爱默生语)!这一思想,在文中多次体现如在《春》中“人是什么,还不就是一团融化的泥土吗。人的圆圆的手指头,只不过是凝结了的一种滴状物。……脸颊是一面斜坡,从眉毛滑下脸谷,由颧骨支撑住。”这一大段对人的描述,把人看做世界上泥土地的缩影,描写细致!

    你以为,这两年零两个月的“半隐居”生活,只是为了做“超验主义”的实验吗?他在瓦尔登湖周边的生活,让他亲自体验了生活的各种经历——造房子,打家具,种地,除草,钓鱼,做饭等等一切的生活琐事——“日出而作——耕作,日落也作——写作”——在这样的一个循环往复中,他不仅身体生活,而且精神也在生活!

     不仅有对国家政治的感叹不满,也有对人们不爱护自然,只追求利益的痛心,还有对人们人云亦云的无奈,更有对动物世界优胜劣汰的认同……

     他说“一个人唯有站在我们称之为甘于清贫的有利地位上,方能成为人类生活的公正、睿智的观察家。不论在农业、商业、文学或艺术中,奢侈生活结出的果实也都是奢侈!”

     读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正在举办的里约奥运会,只有站在运动员的地位上,才能更加体会到他们的汗水与泪水后的痛苦与欢笑,只有真正把“体育精神”“奥运精神”放在心中最重要位置的裁判,才能判处最公正的成绩!

     还有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人们赞赏并认为成功的生活,也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种罢了。我们干吗要夸大一种生活,贬低另一种生活呢?”每种生活,都是一种人生体验。或许有的人在物质富足的长河中欢脱游泳,却体会不到游泳的乐趣;有的人在精神富足的道路上悠闲漫步,却感悟到了漫步的真谛!谁又说得清楚呢?诗和远方的生活,固然让人惊羡,但,谁又说得清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快乐呢?

     所以,没必要必须追求身体的诗和远方,心灵的诗和远方才是根本。即使,你人在通往诗和远方的路上,但是,你的心灵依然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先把自己的心灵,充实完成,再上路吧!

    读书吧,为了我依然不成熟的诗和远方,添砖加瓦吧!

瓦尔登湖读后感  第(2)篇

我知道很多人慕名来拜读这本书,却发现自己根本读不下去,于是大失所望,觉得这不过是一本人云亦云,被过誉了的书。当初在大学第一次借阅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是这种感受,读起来有点不知所云,不知道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如今再次重读,我却惊奇地发现自己非常非常喜欢这本书。并且打算以后尝试读英文版的原著。我想以我的年纪和经历都不足以使我完全理解梭罗的瓦尔登湖。但哪怕只是理解了其中一点点都足以让人欣喜。        读这本书的时候思想总是有点飘忽,有时候回到小时候常去玩耍的小池塘边;有时候又一下子窜到堆满落叶的竹林里;偶尔想起冬天大雪纷飞时的寂静;又或突然回忆起夏天暴雨过后对面邻居家橘子树干净嫩绿的叶子……所有那些在我童年记忆里深深存在,如今却早已消失的景象像电影片段般在我脑海里浮现,以至于我总是忘记自己到底读到哪了,然后又从前面一页开始读。梭罗对瓦尔登湖景物的描述太过完美,即便是那种动态的不易描述的景象他依然能够用文字为我们呈现出来。如果不是真心爱大自然的人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有人质疑如果每个人都像梭罗一样过这种节俭的生活,那对文明发展没有任何作用。我觉得这种人特别可笑,打着文明发展的幌子,不过是为自己不愿接受这种生活方式而做掩饰罢了。他根本不用读这本书,这本书从来也不是给这种人看的。其实这社会上根本没有哪一种生活方式是完美的, 就像梭罗说的:人们赞赏并被认为成功的生活,也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种罢了。我们为何要夸大一种生活,贬低另一种生活呢? 梭罗所强调的其实更多的是内心世界的丰盈,即你的思想决定了你的生活。而有的人偏偏思想匮乏,却想用大量的物质来填补。 多余的财富只能购买多余的东西。而灵魂的必需品,是用钱也买不到的。 这才是梭罗为什么强调简朴生活的缘故。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瓦尔登湖,而不是非得效仿梭罗真的找一块地,寻一个湖隐居。梭罗只是在做自己想做,喜欢做的事情,难道我们不也应该如此吗?如果说有人跟不上他的同伴们,也许这是因为他听到的是另一种的鼓点。让他踩着自己听到的音乐节拍走路,不管这节拍是什么样,或者换句话说走得该有多远。至于他该不该像苹果树或者橡树那么迅速就成熟,这可并不重要。遮住我们两眼的亮光,对我们无异于黑暗。唯有我们清醒的时候,天光才大亮。天光大亮的日子多着呢。太阳才不过是一颗晨星罢了。我爱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读后感  第(3)篇


读《瓦尔登湖》,初感枯燥,读到第一章《省检有方》时,一度以为看错书了,慢慢往下看则好像泛舟在文学长河里。当读到最后一个字时,平静安逸之感早已不知不觉的浸入心脾,这是梭罗给我们留下的瓦尔登湖,也是复归本真生活后难能可贵的精神慰藉;而这种生活方式带给他、带给你我对于欲望的思考:“他们原本不会贫穷,但却穷了一辈子,仅仅是因为他们心里老想得到一所跟邻居住所一个样的房子。”反观我们的生活现状,20岁向往30岁的事业有成,30岁向往40岁的家庭和睦,40岁盼望50岁的无忧无虑,50岁却又感叹20岁年轻真好。因此既然每个人都终将是这世间的匆匆过客,那么请在这注定坎坷的旅途上,多看一眼风景,认真地体会生活。

《瓦尔登湖》通篇都在讲述一件事:已经得到的东西便是好的。他说湖面上的微风是好的,钓鱼狩猎来的动物是好的,甚至感叹:天底下没有比这里更开阔的田野,也没有比这里更珍贵的猎物。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独处的那26个月、近800天的日子里,既观日月星辰,也赏草木虫蚁,更有时间去思考生活中对自身以及社会的真正有益的东西。当他写下这段文字时,他一定不会想到若干年后的今天,那远在大洋彼岸的瓦尔登湖竟能成为全世界文艺爱好者的精神栖息地。而自然主义、极简生活、哲理美学自然成了后世解读小说的三大主题。

我们在生活里摸爬滚打渴望平衡,也在情感中跌跌撞撞寻求出口,接连不断的角色转换早已使我们疲惫不堪。而仅仅扮演一种角色的生活,是否会让我们更加充盈而真实?于是,梭罗便扮演着这样单纯的角色---生活家。生活家?竟然还有这种操作?我们知道科学家、艺术家、作家,却从未了解过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也会有专家。随着信息爆炸与移动科技的发展,“竟然还有这种操作”早已成为人们的玩笑之语。而有时生活中的道理,其实却都在玩笑里。“竟然”有出乎意料之意味,“还有”说明了新鲜事物对我们原本认知的挑战,而“这种操作”,则是实实在在的让我们了解到,这个世界上,有人曾经或现在正过着一种专注于生活本身的生活。之于我们,想得却不可得。而我们今天即将开始一次追寻生活本源的远行,你准备好了么?

瓦尔登湖读后感  第(4)篇


作者离群索居两年,独自在瓦尔登湖旁建了一个小木屋,自己种土豆和玉米仅仅用于满足生存的需要,多余的也并非拿去卖掉获得更多的所谓的更好的东西。独自思考生活的意义,很多都能够引起共鸣和反思。尽管作者独居两年后还是回到俗世继承家业,但他从中悟出的生活道理确实非常珍贵。先不说现代有多少人能否像作者一样做到离群索居思考生活的意义,只是让人放下手机一周时间估计都很难做到。因为精神世界被虚拟的现实套住了,担心自己会脱离潮流,还误以为每天看到的读到的信息就是自己的生活。或者每天很忙但却不知道意义是什么。是被追逐着被迫的前进还是发自内心的对生活的热爱?需要一直思考着。

颇有感触的文章内容:

每个人都想有个家,一个温暖的或者舒适的地方,先是生理上的温暖,然后才是感情上的温暖。

野蛮人拥有房子,是因为它的造价很低,而文明人通常租房子住,是因为他们买不起房。

因为一个人总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反正越是放得下来,也就越是富有。

我们必须学会自己苏醒,使自己保持清醒,不靠机械的帮助,而是寄厚望于黎明,就算我们在酣睡之际,黎明也不会抛弃我们。

一个人只要充满自信地朝着他梦想指引的方向前进,努力去过他心中想象的那种生活,那他就会获得在平时意想不到的成功。

万物是恒久不变的;变的是我们。

瓦尔登湖读后感  第(5)篇

一本不错的书,但个人不是很喜欢,主要是我不太喜欢超验主义的作品,我觉得这类作品对于个人情感宣泄的内容过多,而且比较极端。但是这种宣泄往往仅仅只是宣泄而已,表达对于社会阴暗面的不满,却始终没有提出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思维体系。作者隐居瓦尔登湖,写的是恬静的田园生活,更多的是在抨击美国当时丑恶的社会现象。怎么说呢,我觉得作者文采有余而沉淀不足,观点清晰但只浮于表面,缺少更深层的思考。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隐居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能领悟到什么,小隐则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个状态把社会的阴暗面尖刻的抨击,引发大众的共鸣,却无法提出解决方案,中隐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能够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所在,并有系统的改善方法。而大隐则还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但这种状态的人能够结合历史放眼未来,不仅仅是干山某些现象,而是有整套推动时代发展的思考。不论是大隐中隐还是小隐,这里的隐都不是指超凡脱俗不理世事,而是指隐于世间心怀天下。
不过这本书对于乡村生活的描写还是挺不错的,喜欢这种题材的朋友可以一读.

瓦尔登湖读后感  第(6)篇

是不是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瞬间?想要抛下一切,寻找一片适合自己的世外桃源,只是变为现实太难,太多的顾虑,太多的责任,虽然又去桃花源的心,无奈生活缺绊住了你的脚步,这是整个时代的无能为力,也是我们心中的遗憾。海子自杀的时候带在身边的书里就有瓦尔登湖。你多久没探视过自己的内心了?让自己匮乏干涩,空留一副皮囊,比起跨越我们的内心更难突破的是这个社会强加给我们的安全期,还有那一个个习惯顺从而不习惯进取的灵魂。当我们不被理解时,我们习惯抱怨,习惯自我怀疑,习惯说抱歉,习惯投降,于是每个人都变成了相同的模样,遵循一样的轨迹,过着类似又时时攀比的生活,活在自己给自己编织的牢笼种,被烦恼束缚不得抽身,你问过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并勇敢的去为它拔足而奔,也许生活将会颠覆,你将会成为自己的主人。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3/2525.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