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身份的焦虑》_精选读后感_2900字

《身份的焦虑》_精选读后感2900字

读了《格调》之后被推荐的书目,豆瓣了一下觉得还行,虽然也有人说是满屏金句但是读完觉得空无一物,不过我倒是还读到了一些零碎的思量。

全书的结构很明确简单,分析了焦虑的五大原因和五种解决办法,读原因的时候时刻觉得AWSL,每一种原因都真实残酷、句句戳中。读到解决办法的时候又开始觉得,哦,这样啊。有人说人生大道理不过是“算了”两个字,不过我也觉得,这个算了,要真的算了,还是要“说服自己”。说到底,不管怎么样,不能总是既跟世界拧巴,又跟自己拧巴。

五种焦虑的原因:渴求身份、势力倾向、过度期待、精英崇拜、制约因素。

我觉得很有趣的是精英崇拜这一章,前段时间《奇葩说》特别“火”的导师罗振宇,我实在是不太喜欢,看了几个片段和他的一些观点,我觉得罗振宇先生就是典型的自诩精英类型,他总是会觉得自己的观点和选择都是应该被褒奖、被承认的,甚至于,也不能从别人的反对里理解对方的态度,怎么说呢?自信这种东西,还是要适可而止,使用过度,必然油腻。

制约因素里,作者总结了五种,我也想跟着聊一聊,第1种是说受变幻无常才能的限制。我其实不是个自信的人,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发挥不太稳定,大概是因为该死的责任感会不允许自己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所以也会给人留下靠谱的印象。那些靠谱的时刻就会成为我自己发挥还行的记忆,然后也会想要留住这个印象而无端给自己更多难以稳定发挥的“难题”。这种焦虑的后果很明显,会很难让事情let it go,就像电影情节回放一样,不断复盘怎么样会发挥更好。但怎么说呢?其实总结只能基于过往,但未来总会有各种新的难题出现,归根结底,这种焦虑是不会消失的。

第二种制约因素是运气。有人说,“你只是差了一点运气”这句话里,藏了人生绝大部分亏欠的答案。想来不算什么道理,但也觉得能接受,越努力越幸运也是有的,但我不会要求自己一年365天都能元气满满,正面和背面都是人生。

第三种因素是受雇主的制约,这部分提到了一本书,叫做《三英亩地与自由》,书里提倡人们果断放弃为别人工作这件事,而是离开办公室,去美洲以适当价格购买三英亩地建立舒适的家园,从此过上再也没有必要对同事和上司拍马溜须的生活。也见过很多“回归自然”的宣称式生活追求,我作为对都市喧嚣十分警惕的城乡结合部居民,也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我觉得自己应该不会去到某个需要自己种菜、养牛的极简生活中,一方面,我实在已经习惯了这花花世界的便捷和高效,我可以解放初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更大的世界,当然我也承认自己的懒惰和笨拙,靠自己种菜怕是第一个饿死自己。职场的不自由和自由,也许很多时候是一种选择与感受,更何况,自由本就是虚幻的东西。职场是商场的人力资源价值交换市场,要让自己有价值,或许就不应该把舒服当成首要KPI,而是能在舒服和能尝试接受的挑战之间,找到合适的位置,也就能坦然看待来自雇主的制约。

第三种和第四种分别是受雇主盈利模式和全球经济发展规律的制约,没什么切身感受,故略过不表。

全书第二部分讲了应对焦虑的五种方法,分别从哲学、艺术、政治、教和波西米亚来分析,和产生焦虑的五种原因并不一一对应,不过也算分条缕析、有理有据,这一部分的阅读感受会love and peace 很多,能从文字里感受到一种挣扎之后平静接受的释然������

哲学的部分,很多振聋发聩的观点,尤其是对叔本华的很多引用,读起来冷静而残酷,比如这个“如果我们队他人的观点进行仔细分析,就可能会发现一个令人沮丧不堪,同时又让人产生奇特轻松感的事实: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事情的观点上都充满了严重的混乱和错误。”“一旦我们充分了解他人思想的肤浅和空洞的本质、他人观点的狭隘性、他人情感的琐碎无聊、他人想法的荒谬乖张,以及他人错误的猝不及防,我们就会逐渐对他人的大脑中进行的一切活动变得漠不关心。然后我们就会明白,任何一个过渡重视他人观点的人,都给了他人过高的尊严。”听起来,是具有哲学高度的人际交往指点。

第二个应对之法是艺术,很直白,开篇说了“艺术没有用处”这一被广泛接受的论点,但,也许艺术就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一种?艺术是让普通人有机会接近星辰大海的最有可能的途径。尤其记得书里说过的关于悲剧的解读,“悲剧能让我们对他人的失败给予比平常更多的关注,主要是因为悲剧艺术能引导我们探求失败的根源。在这种情况下,对实际情况了解越多,我们就越容易理解他人、原谅他人”。一生的时间实在有限,能通过艺术了解和感受更多,也许是一种增加生命厚度的方法吧。悲剧会使我们摒弃日常生活中对失败和挫折的简单看法,使我们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我们人性中普遍存在的愚昧和过失。

第三关于政治,听过一句话,personal is political。没错,看起来是跟政治相关的权力,其实也体现在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最近关于北大、财大、PUA等新闻实在避都避不开。权力会来自于金钱、地位等,也会来自于伪装成爱的控制。对权力的警惕,让我们成为自己。这一部分还讨论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与焦虑的关系,很多时候,金钱的多少、物质条件的充裕等,不仅会成为一个人基础生活的物质条件,也能为一个人带来尊严。我一向认为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基础,深究起来也是这个原因,一个人自立的能力,就是最基本的尊严来源。

但其实,我们也不具备根据收入水平来判断一个人道德水平的特权。众多外在事件和内在品质在综合地起作用,使一个人富有而使另一个人贫穷。这些决定因素包括运气与环境、疾病与恐惧、偶发事件及其后继发展、良好的策划和欠佳的运气。

生活事关在友好、好奇、敏感、谦逊、虔诚等方面变得更富有——这些素质被称为“生活”。而生活的能力,包括爱的能力、快乐的能力以及欣赏的能力。

第四关关于教的部分,我记得很清楚的是书里关于们在合唱团里时光流逝之后,产生明显的亲近感,从冷库的外表走出来,与身边的人共同经历的这段短暂时光变得十分有价值。教会、做礼拜、合唱团等,都让信仰宗教的人们有了情感上的亲近和认同。“在大城小镇的上空耸立的大教堂一直在给我们提供一个关于精神第一的想象空间。”

最后一部分是关于浪漫爱艺术的波西米亚人如何抵抗焦虑,波西米亚人慵懒而务虚,他们喜欢悠闲和在整日的艺术沉醉里消遣,物质生活并不重要,因为他们认为,一个人的富有程度和他生活中不需要的东西的多少是成正比的。被物欲裹挟的现代人啊,也许需要多从实物之外获得一点乐趣吧。

当然全书最后并没有得出我们不该为身份焦虑这样的论调,而是说,不管身份的焦虑多么令人不快,我们还是很难想象一种完全摆脱身份焦虑的美好生活,因为一个人对失败和在他人面前丢脸的恐惧,实际上意味着他抱有一定的追求,期待某些结果的出现,以及对自己以外的他人心怀尊敬。身份的焦虑是我们承认在成功生活和不成功生活存在公共差异的时候,必须付出的代价。

理解并不总是能预防问题的发声,但是它能在最小范围内,教会我们很有用的东西,让我们知道如何以最好的方式去面对问题,从而大幅度降低受害的感觉、被动的感觉和困惑的感觉。成为主动选择和承担后果的自己吧,直面焦虑或许是最不焦虑的办法了。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2711.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