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对心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心流》是理解积极心理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理论素材;对大众读者来说,这更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读后感 第(1)篇——读《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一、何为心流?
心流(flow),对我而言尚是一个陌生而新鲜的词汇,初听之时尚有很多疑惑,不能很好地解释它,但在读完本书后,我对于心流的概念及其产生机理有了一定了解,所以我想在这里谈一些个人的粗浅的见解。书中对心流的阐释是: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的忘我沉醉的状态。而我想以我的方式,从它诗意的命名来阐释它:即心灵的流淌。如果将人的生活状态比作水的流动,或许能够更好理解这个概念:排除一切冗杂无律的激荡,进入一种全心全意恣意流淌的状态。这种状态,万物喑哑,时间无痕,让人忘记自我,酣畅淋漓,仿佛身处异世,灵魂与宇宙相通,无一是我又无一不是我。
二、心流之体验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也或多或少地有上文所述的类似的体验,心流离我们并不遥远。拿我个人举例,我比较喜欢读书。当我读书,尤其是读小说的时候最容易进入这种忘我与沉醉的状态。当你对扣人心弦的紧凑情节欲罢不能,当你被丰满复杂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阅读的那一段时间,你就仿佛进入到了小说构建的世界,作为一个鲜活的角色,作为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审视着人和事的发展变化,而全然忘却了现实中的一切事情。烦恼也好,喜悦也罢,时时刻刻都被且只被小说中的事情和人物牵动着。你对现实世界的感觉开始变得迟钝,你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感觉不到能量的消耗,甚至感觉不到自我意识。哪管外面的世界已经夜幕降临,自己的胃里也已经空空如也。你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像是真的在另一个世界里过了数年又接触到现实的空气,这种感觉是如此畅快,如此愉悦,由内而外都透着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轻松与快乐。
三、当快乐被现实蚕食
但是,等我们回到现实中的时候,却又发现那种感觉就像一场美梦,醒来后消散,不能长留,又不免有些惆怅与失落。于是我们开始反思,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感到快乐?或者说,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们不会轻易感到快乐了呢?绝大多数人的体验可能都是这样的:小时候很容易快乐,而长大后却总是郁郁寡欢。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欲望的增长,另一个是专注力的缺失。小孩子的要求很低,一些简单的好吃的好玩的基本上就能满足他们的诉求,而成人世界更为复杂:成人要考虑生存和生活的问题,要索取更多的物质财富,要寻求更多的社会认可,欲望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不容易满足。而且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是:当你满足了一个欲望,又会有更多新的欲望涌现出来,无穷无尽。并且,满足物质需求带来的快乐,往往是短暂的,不稳定的。短暂的狂欢之后,又是长久的沉寂。而至于专注力,想必很多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当你是个孩子的时候,因为无知,因为好奇,因为无所顾忌,所以探索,所以专注,所以妙趣横生。 而长大之后,我们接触的世界愈加复杂,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有无数不断涌出的信息来占用我们视线,分散我们的精力,我们难以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也难以寻求内心的秩序。在这个注意力缺失的时代,我们的精神熵不断增加,情绪不断交错,我们难以获得持续的快乐。看起来也很是悲观消极,缺乏活力。
四、心流,拯救失序
于是米哈里给出了“心流”这套方案,来帮助我们减少错乱,回归心灵的秩序。他说:“我们对自己的观感、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归根结底直接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与阐释日常体验。我们快乐与否,端视内心是否和谐,而与我们控制宇宙的能力毫无关系。” 根据这个理论,我们懂得了:快乐是自我控制与选择的结果。而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马克思·韦伯也曾说过:“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或许我们可以类比一下:人的快乐是人类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悬挂的果实。我们通过对日常体验过滤,用自己的规定的意义去筛选、衡量快乐。那么究竟怎样过滤与阐释呢?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的事实是: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但我们却还要不断消耗它们来确认周围环境以降低威胁感,而我们的很多负面情绪:悲伤、恐惧、猜疑等也在同时消耗我们的注意力。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完全沉浸于当前的事情,减少那些因内在精神力失序而对我们产生的不良影响,最后达到完全屏蔽错乱的一种忘我境界。而心流,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在泯灭自我意识的同时强化自我,给人一种不断流动的有序的感觉,让人自觉更有创造力和满足感,从而获得快乐。
五、踮起脚尖,接近幸福
但是,现实生活告诉我们:“掌控生命殊非易事,有时根本就是一种痛苦,但日积月累的最优体验会汇集成一种掌控感——说得更贴切些,是一种能自行决定生命内涵的参与感——这就是我们所能想象的最接近所谓幸福的状态。” 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利用心流状态,最大限度的接近幸福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书中有详细的解释,在这里,我只想说一说我感触最深的几点:
与孤独和解
有人说,浮躁是这个社会的集体病症。而我觉得浮躁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精神空虚,当人们不会独处,不能独自支配时间的时候,人们就无法自处,而孤独往往就会成为人们获得快乐的阻碍。
所以我想先谈一下我对孤独的理解,小时候,我们并不了解孤独的概念,也很少经历孤独的心情。渐渐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独自去面对内心的挣扎,面对与外界的纠葛,敏感的青春时期,总会感到莫名的席卷而来的孤独。在别人谈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独自沉默;在自己钟爱却少有人理解的事情上寄托自我;在难以入眠的深夜辗转反侧;在与离别的道路上无限感慨……孤独,总是无处不在,猝不及防。面对着汹涌而来的现实我们总会觉得自己渺小无力。但同时,我们也的确会有这样感觉:有时一个人,一卷书,一曲歌,同样可以很惬意;而有时躲进喧闹的人群中想驱散孤独,却发现,擦肩而过的衣袂,卷起的风,都是陌生的寒凉。“孤独”这种心境,更多的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是一种从内心深处生发出的冰凌,束成一副冰冷的铠甲,使别人无法靠近,自己也无法摆脱。我有时会觉得:最深的孤独感,不是想说话而没人听,而是有人听时,却突然不想说话了。前者,是客观限制,而后者,却是自我束缚,然而自己加于自己的桎梏,最不易摆脱。而心流就是让我们在空寂中找到自己的归属,从内心里突破这种硬壳。当你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当你学着在孤独中与自己对话,学着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学着体会自己的脆弱和孤独,学着与这些情绪和平相处,当你觉得孤独的时间是一种恩赐,你就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找到更深的快乐的体验。
感受平凡之乐
我们时刻在追求快乐,但又常常因好高骛远而忽视了当下的平凡小事。而这些事情之所以平凡,是因为它们琐碎而又常见。试想,当我们用琐碎的快乐填充生活,用常见的美好点缀时光,这种状态,或许比完成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所得的快乐更加长久吧?在该吃饭的时候就好好吃饭,把自己当作美食鉴赏家,认真品味每一种食材,该睡觉的时候就好好睡觉,忘记今天的烦恼和明天的期待,不要熬夜透支自己的精力,要把这些当作重要的事情去做,不要因为它们是生活的必需就敷衍草率。同时学着在细微之处发现或者创造一些小小的惊喜,比如今天的晚餐加了一道新学的甜点,购物结账的时候顺便买了一颗糖,走路的时候忽然发现路旁的桃花偷偷开了,天上的白云又在风的拉扯下变了形状……这些虽然算不上心流,倒也是另一种乐趣。
爱吾所爱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天赋,有的早已崭露头角,有的还深埋地下。而当你的天赋、兴趣与技巧有机结合的时候,你会有一种如鱼得水的自由与沉浸之感。这种状态下从事的活动很容易让人进入心流。当你沉浸在协调的舞步中,身体恍如乘虚御风;当你迷醉在激昂的乐声中,灵魂似乎随歌起舞;当你凝视着美丽的画卷,视线也已流连忘返。这些感官上的美好体验,让人忘我与陶醉。当你与亲人共进晚餐,当你与朋友侃侃而谈,当你与爱人脉脉相望,你体验到的同样是美好与快乐,这就是人际交流给我们带来的温暖。因此,爱我所爱之事,爱我所爱之人,或许就是进入心流的捷径。
六、与美好相遇
我相信,心流,是一种修行。当我们的内心足够强大,足够有序的时候,便不再惧怕混乱,不再需要防卫,不再需要躲藏,便可以任所有力量,在身心间自由流动。终有一天,我们会在孤独中学会清醒,在悲伤中感到温暖,在愤怒中发现力量,在痛苦中看到希望。当我们的心,柔软起来,便能在爱和期待里,融化寒冰,与美好明亮而温暖地相遇。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2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