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追风筝的人 读后感4500字

追风筝的人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

追风筝的人 读后感 第(1)篇

想想还是发表上来,算是一个交代,与各位书友分享……

《嘿~为你千千万万遍》

读这本书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其一,这本书的评分很高;其二,这本书的名字《追风筝的人》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想:谁是追风筝的人呢?为什么要追风筝?风筝代表着什么?

于是,我带着这一串疑问,走进了这本书......

作者‘卡勒德.胡塞尼’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站在小孩子的视角,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温柔细腻的叙事手法,将我带到了1975年阿富汗那个寒冷的冬天......

那是一场风筝比赛,阿米尔是出色的“风筝斗士”,善于用自己的风筝切断别人风筝的线,哈桑也是杰出的“风筝追逐者”。因为阿富汗的传统是线被切断而落下的风筝归追到它的人所有。哈桑追到了阿米尔切断的第二名的风筝,一只可以证明阿米尔战绩的风筝,可以向爸爸证明自己并非一无是处的风筝~哈桑,追到了。

可是欢喜过后总会出现悲剧。

在归途中,哈桑在巷子遇到了一个仰慕纳粹的普什图族孩子,阿塞夫,阿塞夫要求哈桑把风筝给他,但哈桑坚决不肯,于是他性侵了哈桑,这一切都被躲在墙角的阿米尔看到,但由于怯懦没有挺身而出......

或许,阿富汗在我们眼里只是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地理位置,对那片土地发生过什么,更是知之甚少。

那是一个地狱般的国度!四十多年前的阿富汗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窘境:阿富汗君主制终结苏联入侵、内战、当权、911事件等,因文化冲突而战乱不断。种族和种族的冲突,文化和文化的融合,个人感情和社会制度的对立。

所以,在这样一个马足车尘,动荡不安的环境下,滋生一些荒谬可笑、不忍卒读的事情,也不足为奇了!

一、《背叛与救赎》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哈桑和一个阿米尔

阿米尔出生在喀布尔一个富裕家庭,其父亲是普什图人,一名军人。哈桑则是:父亲恩人阿里的儿子,阿米尔家的仆人,一个哈拉扎人。

哈拉扎人,一个倍受歧视的种族,当我看到书里说身边的人都管哈桑叫“吃老鼠的人”、“塌鼻子”、“载货蠢驴”,我是为哈桑感到惋惜的,我深知人是环境的产物,在这样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一个充斥着辱骂的童年,这时候如果没人伸出橄榄枝拉他一把,长大后必定是一个:极度自卑、胆小怯懦、畏手畏脚、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不完整人格。然而还来不及在书里求证,我就知道我错了,哈桑是一个天使般的存在,被苦难与坚定的意志所环绕,是一个真正的勇士。

与哈桑的勇敢不一样,阿米尔的母亲因生下自己难产而死。在一次父亲与好友拉辛汗的交谈中得知,父亲嫌自己懦弱,两个孩子和别人打架总是哈桑出头。是啊,阿米尔是懦弱的,第一次遭到阿塞夫的刁难,哈桑用弹弓维护了阿米尔;然而再一次遇到“吃耳朵的阿塞夫”,哈桑为了阿米尔被坏人性侵,他却只能躲在墙角袖手旁观。他把这所有的罪过都归属于自己。

阿米尔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但是父亲并不看好。他极度渴望得到父亲的爱护和关注。他的父亲很爱他,但他发现父亲同样爱着哈桑,一个仆人的儿子,这使阿米尔感到十分困惑。或许是嫉妒哈桑分享着爸爸的爱,或许是出于深深的自责,终于在13岁生日那天,陷害哈桑偷了自己的手表,而哈桑早已洞悉了这一切,一如既往地替阿米尔背了黑锅从不揭露,他默认了,并离开了这个家......

那一刻,我控制不住去讨厌阿米尔,但我只是叹息。我想,我也不能太苛刻他,毕竟他也只是个孩子,他也害怕,我们总不能自私地期许一个12岁缺少父爱的孩子,能够见义勇为,冲破宗教信仰去救一个被社会所排挤的哈拉扎人。

倘若要问哈桑的悲剧谁造成的?我想并非全是阿米尔。如果在一个和谐理想的社会,我相信,他们一定是最好的朋友,但他们是在阿富汗,一个等级分明的残酷无比的社会,他们生下来就注定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但是,我仍心疼哈桑,仍偏爱这位忠心、善良、勇敢的少年,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震撼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为了阿米尔,他连吃泥巴都愿意,他完全可以把风筝交给阿塞夫,但是他誓死捍卫,他说:“阿米尔少爷跟我是朋友!”

或许,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阿米尔和一个哈桑。一半懦弱,一半勇敢;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栉风沐雨,始终善良。

二十六年过去了,阿米尔在美国上完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作家。并娶了阿富汗一个将军的女儿,索拉雅。结婚前夕,索拉雅告诉阿米尔:“我想告诉你一些事情。一些你必须事先知道的事情......”“我在弗吉尼亚生活的时候,跟一个阿富汗男人私奔了,那时我18岁,我们同居了将近一个月,弗吉尼亚所有人议论纷纷。”“你要改变主意吗?”索拉雅说。

“不,索拉雅。没那么严重。你不论说什么,都不会改变任何事情。我想娶你。”我想阿米尔多多少少有点介意,但他知道自己也有一个不堪回首的过去,也有难以启齿的秘密,可他却不如索拉雅磊落。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这儿有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拉辛汗一个来电,希望阿米尔回到喀布尔去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并告诉了阿米尔一个惊天秘密。(重要情节,书中去寻找答案吧,不剧透啦)阿米尔最终还是走上了那条救赎之路!在的铁蹄下,拼了性命救回了哈桑的儿子。我也终于原谅了阿米尔。

哲人早就说过:“青年人犯错,连上帝都会原谅。”我们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只要他能真心改过,何不敞开我们信任的大门,再给他一次机会,让她再次走进我们的怀抱,这样拯救了一个失足的灵魂,又让世界多了一分温馨。有人说与其犯错后悔改,为何一开始不去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呢?就像哈桑那样。可是这就是人生啊,如果有那么多未卜先知,有那么多早知如此,生活还有意义吗?这就是我们冥冥中要走的路啊!只有走完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我们才会变的更坚强,更清醒,更美好,这也是我对这本书最深的感触。

二、《追“风筝”的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追风筝的人

故事,依然以追风筝结尾,不同的是,主人公从哈桑和阿米尔变成了索拉博和阿米尔;而哈桑曾无数次对“阿米尔说的:“为你千千万万遍!”变成了阿米尔对索拉博说;追风筝的人也从哈桑”变成了阿米尔。我想,阿米尔终于敢直面那些试图让他逃避的回忆,我想他最终追到了那只属于他的风筝,就像作者说的那样,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只“风筝”而深处此刻的我们,能否愿意为了那只风筝付出千千万万遍呢?

阿米尔是那追风筝的人:直到小说的结尾,他也没停下追逐的脚步。他在追自己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那一部分:是勇敢,是对灵魂的救赎,是对哈桑的亏欠!同时他也在追爸爸的爱!

哈桑是那追风筝的人:他追逐的是他的朋友阿米尔少爷;他追逐千千万万阿富汗儿童的平安;追逐阿富汗人民友好相处;追逐这个世界没有战争只有和平。

阿米尔父亲是那追风筝的人:“盗窃是一切罪恶之源”他盗走了哈桑和阿米尔得知真相的权利,盗走了哈桑本该享有的幸福和荣耀。盗走了阿里作为男人的尊严。他在追逐真诚!

拉辛汗是那追风筝的人:适当的赞美是另一个梦想的萌芽,他的鼓励促使阿米尔成为了作家。他的鼓励让阿米尔走上了救赎之路。可是他却没能追到自己心爱的女人。他在追逐与荷麦拉对抗全世界的爱情,即便最后总是全世界赢得胜利!

索拉雅是那追风筝的人:阿米尔的妻子索拉雅因为年少时的冲动无法拥有自己的孩子,她犯了对于一个阿富汗女孩来说不能饶恕的过错,但最终她还是回归自己家庭,并成为一个贤淑、宽容的妻子。她在追逐一份受伤过后仍然想要相信的爱情~

索拉博是那追风筝的人:索拉博在追逐一个快乐没有侵犯的童年,在追逐对这个世界仅有的信任!

或许,我也是那追风筝的人,我在追逐洒脱和自我,天真和浪漫,信任与善良;我在追逐满目苍夷过后耳目一新的自己;我在追逐最真实的自己,最好的自己......

致:每一位追风筝的人!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2925.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