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_读后感1300字
直到这次看完东野的书,才突然恍悟:为何我们总是最后才知晓真凶,杀人手法,线索(我们一直用第三视角)都是给出来的。然而我们总是像故事里所有的迷途羔羊一样,仿佛置身其中,高出一筹,却又云里雾里。
都是因为我们失去了最重要的前提:作案动机。(作者一直聪明地将凶手可能产生作案动机的事件埋藏在可以一带而过的背景里暗自发生,等到最后再揭开,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这本悬疑书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依然一看就很东野的味道。但却被很多人(东野迷或者喜欢东野书的粉丝)诟病:杀人动机太荒唐(无法理解又觉得有点搞笑的味道)
刚开始我也觉得这个动机听起来太不靠谱:因为两个老师看到自己在,所以每天在异样的眼光下像被“视奸”,自尊受伤,所以要么自杀,要么对方消失。
其实静下来想想,可以理解。作者第六章已在铺垫:正常的社会作案动机:钱,色,欲。但对于正在青春期的初高中生来说,这还很难行得通吧。那么对她们来说还有什么是被视为更重要的??“真实,纯粹,美,或者身体的一部分”,作者其实在书里早已给出了答案。对于处在身体和心理都在成长和“异变”时期的少年来说,对于“真实,纯粹和美”(都是一些比较虚幻的东西,很难解释,但每个经历过青春期的人应该明白确实存在这种心理)是追求和十分看重的,打个比喻:我们可以愤而出手殴打恶意中伤我们朋友的人,即使这样会失去“三好学生”称号或者学校的奖学金。我们不是为了强调对彼此的义气,而是看重彼此的情谊和内心对“尊重”的渴望和“恶毒”的反抗。这些都是十分虚幻的,可大可小,但一旦有人正好破坏了自己所在意的“那个东西”,那么内心应该是十分痛苦的,为了维护自尊,“恶”的种子在越是纯洁纯粹的心灵里破坏力就越大。
所以,为了维护自我脆弱的“自尊”,被发现了“秘密”而觉得每天都在被“视奸”屈辱,痛不欲生的惠美终于黑化,而不够成熟的惠子则是为了朋友和同样视“纯粹,真实”神圣不可侵犯(因为惠子也觉得是十分私人而重要的事情,被人发现犹如自身的纯洁将不复存在,这是不能容忍的)而站出来出谋划策,精心布置了两场杀人事件。所以这样看来,一切都能说得通,因为不能用成年人的冷静沉着和利弊取舍去估量青春期孩子的内心,对他们来说:自尊,胜过一切。而某件“小事”却正好击中了他们心中那道牢固的围墙,“自尊”一击即溃,有因有果。
关于妻子,有人说:不爱就离婚,为什么要去杀丈夫。如果看过渡边淳一(失乐园)的人就会知道。是妻子先出轨,无论是婚姻生活多么不幸福,如果离婚再跟情夫在一起,都不会收到祝福,会被家人不接受,被社会诟病,指责,谩骂。很难想象到一个离婚的日本妇女要承受怎样一个来自家族和社会的压力(因为日本是男人赚钱,女人顾家。一个男尊女卑更等级分明,分工明确的浓厚风气的国家)。所以在日本,女子主动提出离婚代价是非常之大的,加上之前前岛主张“打掉孩子”对裕美子的打击应该也十分之大,所以因爱生恨也非不可。
综上,“杀人动机”可以成立,也并非那么荒唐。
每个嫌疑人的犯罪心理都是“不健全”的,只是这本书的犯罪心理“不健全”得有点稚嫩,但并非没有人是这样的。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3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