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的角落》_精选读后感1200字
将近三十年前,我曾在阿勒泰市生活过半年。阿勒泰市是一个夹在两座大山之间,依山而建的一座小城,要找到一块足球场大的平地都很难。道路高高低低,房屋错错落落,不停地上坡下坡,站在其中仰看,四面皆是高山,中间的狭谷狭长局促,平原来的人,会感到分外压抑。
山北面九月初就下雪,冬天来得很早,下雪很多很厚,有时连下一周,出门雪都没到膝盖。城市建在这样一个狭长的谷地,土地面积极其有限,没什么发展前途,所以后来的火车站,就建在了山外的北屯镇。
阿勒泰地区有布尔津县、哈巴河县、吉木乃县、福海县、富蕴县、青河县,及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十个团场(师部在北屯镇),哈萨克族居多,占一半以上,其次是汉族。也因此当地都能说几句哈语,爱吃牛羊肉,爱喝奶茶,喜欢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性格粗犷、阔达、豪爽!太多地方随了哈萨克族人。
记得在去往阿勒泰的公共汽车上,我和一个同龄的年轻女孩聊得不亦乐乎,后来有几个维族人上车,不知问了句什么,她用维语大声回答,惊了我一跳,忙问缘由,原来她是蒙古族人,怪不得听她说话有点怪怪的,语速偏快,语调上扬,有维语的腔调。我好奇地细问,原来她们在学校既学汉语,也学哈萨克语,但她也听得懂并且会说维族语,好像维、哈、蒙这三种语言相通处很多,且因互相通婚的缘故,很多人都会好几种语言。比如她的家里,父亲是蒙古族,母亲是尔族,她和兄弟姐妹在学校学哈语、汉语,因此就形成一家人里,用四种语言相互交流的情形,和父亲说蒙语,和母亲说尔语,兄弟姊妹间时常四种语言轮换着说,在外面,则是和哈萨克族邻居同学说哈语,和汉语邻居同学说汉语,见什么族说什么语言,有趣之极,听得我大感意外!
她告诉我,她的学校同学,除了到乌鲁木齐上学外,很多还到内蒙古上大学。她给我吃奶疙瘩,又硬又酸,我实在吃不来。我让她说一句话,分别用蒙、哈、维语,她说了,我感觉很像,听不出太大差别。行进中我看到远远的天边长长的一线晶光闪闪,好奇地指给她看,她说那里是福海,一个很大的湖。车越驶越近,渐渐看清,果然是一个大湖泊,轻风拂面,波光鳞鳞,一望无际。之后的路途中,又曾看到路边连绵的树林,枝干粗大,干枯的样子,有些枯倒在地,树叶金黄,她告诉我,那些是胡杨树。
因为对阿勒泰的这些记忆,我翻开了李娟的这本《阿勒泰的角落》。以前在别处零星看过她的一些文章,印象很深。她写的是阿勒泰地区下属县一些牧区的经历,让我这个新疆生,新疆长大,并生活和工作的人也新奇不已。因为是兵团人,对本地少数民族的生活,其实是知之甚少,很隔膜的。李娟的书,实在是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更多地了解新疆,了解各族人民,了解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
以后重返阿勒泰时,我一定要慢慢地欣赏,细细地品味,沉浸其中,发现它更多可爱之处!
我爱新疆,我爱这里的一切!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4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