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皮囊》读后感_2500字

《皮囊》读后感2500字

一个多星期前看完这本书的,因为期末考拖到现在才来写读后感。其实也不是非写不可的,但是心中那股暖气儿非得到皮囊外来走一遭才肯跑回心头,不然,那股热气儿慢慢散去,恐怕又要错失一本读过的好书。

这本书里的文字,一个字评论:真,实实在在的真,真到暖到了心里,你跟他(崇达先生)一块儿体味着他的成长经历,但却可以时时刻刻听到自己心底的声音:“是啊,我又何尝不是这样!” 俗人一个,艳羡着自己不能得到的,挣扎在拼命想要得到的,在人世间孤独地历练自己,慢慢看清自己俗人的本质,然后,才发现一切的丑都有了理由,那都是人性使然。即使有爱人陪伴,即使有亲人伴成长,看清自己的这个过程注定是孤独的,是皮囊内的那颗心,在反复地权衡自己的决定或选择。

是啊,”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李敬泽先生在序中如是说。就像在深夜里,戴上耳机,想要闯入一个音符灵动的世界,却冷不防的独奏起一阙夜曲,沉默的细细低喃,似是无声的拷问和哭诉,对人间磨难的无奈,但是啊,那回荡里愈奏竟愈有种高涨难平复。我们都想逃离人间的苦难,每每回忆起有些无法重来的美好,深深的怀念,也同时痛惜自己没有好好珍惜。皮囊内的那颗心,在这个人世间走一遭,经历喜怒哀乐,可能伤痕累累,却依然敏感,每一次跳动,每一次疼痛,都如初心般,还是好的。如果你是孤魂野鬼,你会想去天堂吗?想,也不想,如果能再一次机会,心所渴求的,还是那副皮囊, 宁愿在人世间真真切切地走一遭,去遇见他人,认识他人,点亮他人,于是乎,也照亮自己,找到了自己。这何尝不是我们在这世间的意义:用尽各种方法,找到自己。你经历的那些人和事,其实,就是你自己。——读 序

“阿太(崇达先生的外婆的母亲)的生活观: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阿太,我记住了。“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请一定来看望我。\\ 看到这段的时候,我仿佛能看到,阿太的灵魂从厚厚的皮囊中飘出来,那个皮囊并不干净,有欲望的污垢,有苦难的折磨,但是那个灵魂中央的那颗心,就好似漆黑中的夜明珠,时时刻刻照应在他(崇达先生) 的头上,告诉他:不要娇纵自己的肉体,好好地利用它,才能成为有用之才。——读 第一节《皮囊》

“我才明白过来,前两次建房子,为的不是她或者我的脸面,而是父亲的脸面——她想让父亲发起的这个家庭看上去是那么健全和完整。这是母亲从没表达过,也不可能说出口的爱情。” 先生的母亲一次次地要把这房子建好,是对逝去的父亲的暗自承诺,也是成全了她多年的爱情。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珍藏着旧物,睹物思人,有时候这样真的不是放不开,舍不得,而是,因为那段回忆,那个承诺,那个人,也是自己的一部分,人无法把自己切割抛弃,所以无法丢掉,不能丢掉。——读 第二节《母亲的房子》

“疾病彻底击垮他了。他就像是一个等待着随时被拉到行刑场的战俘,已经接受了呼之欲出的命运。这种绝望反而也释放了他。他不再假装坚强了。”先生的父亲从一个期望自己能够从疾病中挣脱出来的硬汉,到对疾病妥协,从让人敢怒不敢言的硬汉,到撒娇的老顽童。一场病,击垮的不是身体,而是自己的灵魂,疾病让自己不再是自己,可是也是自己,是褪去了对各种名利的追求,只遵从自己内心原始愿望的自己,是和,和疾病交朋友的自己。你真的从来不知道,疾病会何时拜访你,他一旦跟你打招呼,就让你厚重的人生,轻薄得,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读 第三节《残疾》和第四节《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

先生的母亲,借助神明的力量,摆脱自己的心魔——死去的丈夫过得不好,安身无处。 不知道你们的父母信不信神明,我父母,一个信佛,一个信。在每一个重要的日子,行使着神圣的仪式,许着最神圣却最朴实的愿望。我不信神明,但我真的尊重相信那一个个真心的祈愿,那是爱你的人,给你的,只你一处便无处安放的,最干净的祝福。——读 第四节《我的神明朋友》

一位美丽的姑娘,因为挑战世俗观念,勇敢追求爱情和自认为美的东西,被迂腐的世俗冷嘲热讽,一次次主动捐助乡人的热情不停地被陈旧世俗泼冷水,以至于心灰意冷,撞墙而死。根深蒂固的观念,往往就是人们为自己打造的外壳,拒绝了新事物的涌进,也阻挡了他人靠近你的脚步。不过我们这个时代存在的问题是:我们愿意甚至主动陷入被讹传的陷阱,而失去了自己的价值判断。时代不同,喧嚣的时代,需要的,是成熟的包容而非全然接纳。

——读 第五节《张美丽》

我们羡慕的那个最美的天堂,也有雾霾和地震;我们羡慕的那个天堂里的人,也有不可与人说的忧思。不同层次,活在不同世界的人,有不同的自在和束缚。要么竭尽全力跨界亲自去经历和感受风险溢价,要么缩回去无风险配置人生。不同的时代会给你应有的保守和风险策略下的收益或损失。——读 第六节《阿小和阿小》

很多人都会面对的问题:明明我有很好地规划未来并踏踏实实地努力,明明我有很崇高的理想并诚恳地追求的,为何我想要的那个未来的我,却不在未来等我? 我还年轻,我甚至还没有资格提出这样的问题,因为在中国,千千万万的人跟我一样经历残酷的高考淘汰进入大学,等待着,面临着社会的进一步淘汰。但我很肯定的是,努力是必须的,但不是关键的,关键的是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这不仅取决于自我的价值判断,还取决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对它的判断。——读 第七节《天才文展》和第八节《厚朴》

后面两章零星感悟就不写在这儿了。

我一直期待阅读这件既公共又私密的事情,能够让我更加完善。但敏感如我们,可能都悄然发现,价值多元本 身,已成为了一个“肌肉训练课程”,在其锻炼之下,社会的认知产生越来越严重的撕裂感。人自身的存在感知,也充满了碎片化的印象,我想,如果人们期待找回人之为人的完 整体验,那么就需要找回道德勇气,找回精神底线。它存在于生活本身,通过一个个社会事件得到度量,等你判断,“你”的底线。

阅 读的力量,是绵柔悠长的,滴水穿石,它却在不断刷新我们对可能性和高贵品性的判断。我行舟摆渡,不知河流何处是尽头,也许我们于阅读中念兹在兹的,就是寻找这样一种质朴的共识。而这共识,带来内心的安定。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4170.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