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_1600字

《腾讯传1998-2016: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读后感1600字

怀着愉快而敬畏的心情看完了这本书,就书本身来说,吴老师写企业编年史的水准是相当高的,也充分补充了腾讯在每个时代所面临的时代的,行业的背景知识。作为,吴老师所谓的qq人,剖有亲切感。

然后谈谈我觉得腾讯厉害的地方吧:

第一,强大的团队,帮助腾讯实现了一次次的战略转型。任宇昕,刘炽平,刘胜义,张小龙等等,每一个关键人物的加入,都让腾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所以,不得不说马老板是个有魅力的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能够用人所长。腾讯创业的班子至今还在一起,曾老板也算是编外支持吧,这在许多创业公司是不常见的。一家创业公司需要经历至少两次在创业才能真正成为成功的公司,在腾讯成长的路上,无数公司死了,但腾讯活了下来,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这些人。反观雷军不管是金山还是小米,他都没能更进一步地让公司走向伟大。

第二,用户核心。腾讯的抄袭也好,还是别的也好,从其诞生起,马老板就无比重视用户,腾讯可能就比前辈改善了一点点,但足以抓住人。反观许多企业,你问他你的客户是谁,他们什么职业,什么岁数,压根答不出来。当年走访的网吧,问的“用户在什么情况下愿意花钱”的问题才是真正有力量的投入。

第三,对基础性技术的重视。分布式高并发架构的全球专家就是腾讯和阿里,在不断地产品迭代中积累了基础的能力,包括提交对云,大数据的布局,给了腾讯一个良好的基础,成为了一切产品和服务的坚实基础。分布式架构以较小的成本带来了的流畅的用户体验,绝对是基础中的基础,不会再有人忍受loading,如果我有更好的选择。无数企业宣称要用大数据,可是他们压根没把自己拥有的数据理清过,更别说说清楚要用这些数据做什么。

然后,也谈谈我觉得腾讯未来面对的挑战或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当然,这完全是我瞎扯,我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资格给腾讯指手画脚,只是纯谈感受)

第一,用户饱和之后,何处是路?微信已经有十亿用户,这个量级可能是手机端上再难突破的高峰,但高峰来临之后必然是瓶颈甚至是下坡路。微信几乎覆盖了有智能手机的华人,这个用户数,可能再难增长。那么继续深耕和维护用户,还是发展海外用户。如果是海外,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

第二,一个中资背景的企业如何真正走向国际?中国独特的互联网孤岛促成了中国的互联网大佬,但中国这两个字在全球互联网世界里并不那么好用,主宰规则的依然是美国的创意和美国的资本。一切在中国成功的经验都有可能在海外水土不服,正如同腾讯曾经的外资竞争者的失败一样,腾讯如何在更大的市场上,更多元化的价值体系,更加参差不齐的网络基础设施的市场里提炼出真正能够通行全球的价值观,开发出吸引全球的产品,是一个绝对的难题。我个人觉得还是坚持开放和本土化会有更好的出路,此处个人了解太少,就不展开了。而且,凭借优秀的实施能力,腾讯也足够成为一家提供各类企业服务的科技公司,但不管客户是谁,法律和文化上的问题始终需要解决。

第三,移动互联之后,下一个互联的模式是什么?书信,电报,固话,PC,手机,智能手机,每一个人类互联的工具转化都伴随着巨头的更迭。智能手机还能持续多久,下一个时代,人们以什么方式互联,腾讯还能不能弄出下个时代的“站票”?抖音挤占微信的用户时间一样,谁也难说下一个爆款是什么?

第四,当屠龙少年成长为龙的时候,互联网到底意味着什么?互联网企业野蛮生长的时代早就过去,他们不再怀着浪漫主义情怀的是屠龙少年。这时候他们与他的同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和边界到底在哪里?腾讯宣扬开放,也在受到威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狙击了抖音,并快速开发了同类产品。腾讯做支付,做贷款,已经达到了银行难以达到的高度,但更进一步,风险管控,与多头监管的关系又如何处理等等等。所以,万物都互联了,一家互联网企业的边界在哪里?互联网对于每个企业,对于每个个体的意义可能值得重新审视。

最后的最后,预祝自己下周访谈出干货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4/4171.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