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后感2600字
跨越时空的眷念
去厦门的飞机上翻开了这本小书,之所以称为小书,是我觉得这本书的文字并不是很冗长,并且十分好读,以为飞机上2小时就能读完呢,然而并没有,下了飞机后,内心还在感慨万千,不停向一哥抒发我的读后感,到达酒店洗漱后,又迫不及待的读起来,终于在第二天早晨起床后出门前,看完了最后一页,最终用了5小时读完,当时的心情和我现在一样感慨万千!简简单单的文字和语言,却极为沉重和发人深省,而作者竟是一位92岁的老人。
小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
在飞机上,大概读到100页的时候,只觉得很感动,想哭,同情这样的一位老人,在年迈时候,相继送走了自己的挚爱的爱人和女儿,那一份孤独,那一份思念,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理解的,我只是想想就觉得可怜,文字字里行间,充满了思念,充满了悲伤,怜惜这位老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恐怕就是身边的亲人相继离世,从此成为孤家寡人,无依无靠,毫无牵挂,我不敢仔细就去,只觉得可怕。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是的,这就是一家人的常态,只觉得他们这一家很幸福,三个人抱成一团,形成一个温暖的幸福小岛,与外界的社交并不密切,但只要三口人在一起,就是全世界的圆满,他们的幸福,只因为“我们仨”。
第二部分:我们仨走散了
回忆讲述了两位老人相识,相知,一同留学,一同回国工作,单纯质朴的生活,处处充满温馨的生活;里面让我感慨最深的有几个点,
1.两人同样出身优渥的家庭
1935,两人同去英国牛津求学,度过了一段非常幸福美好的求学时光;
1972年的某一天,钱钟书得意的说:我学会划火柴了,那是老爷子已经是61周岁了,学会划火柴竟然是一件很值得得意的事情。
1936年暑假,夫妇二人去瑞士参加青年大会,然后又在巴黎玩了一两个星期。
读到这些,首先让人觉得幸福,向往和羡慕;其次就是感叹无法跨越的鸿沟,无论什么年代,阶级都是鲜明的,我的爷爷奶奶同样在二十几岁的年纪在做什么,六十几岁的年纪又在做什么,在钱钟书看来,61岁的时候学会划火柴足可以假装跟妻子骄傲逗趣一下,同样一个时代中的我爷爷恐怕不满十岁就会生活做饭了吧,世人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只能说阶级和贫富差距,让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太大了。。我的爷爷奶奶奋斗了几十年,在将近过了一个世纪的时间,才让他们的孙辈才有机会出国游玩,才可以喝上牛奶吃上面包,过上类似的生活,仅此而已。到了我们这一辈,我们又能给子孙创造什么生活呢?我想我们这一辈距离杰出的青年又已经落后很远很远了。。。。
差距,这种来自阶级差距,让我感慨万千。并不是我的爷爷奶奶不努力,而是他们无论怎样努力,\\b也永远不可能拥有这样的生活和机会。
2. 聪明
我不了解钱钟书和杨绛的为人,只觉得他们享过福,吃过苦,经历过文革,遭受过很多困难挫折,与人无求,不事权贵,不理世事,袖手书斋。这一点也让我尤为敬佩,文革中,两人在诱饵的诱惑下,明哲保身,相互扶持,让我感受到两人的聪明;相比之下,赵梦蕤rui和陈梦家晚年下场极为凄惨。为什么会有这两位人突然出现进行对比,据说钱钟书的《围城》女主的原型就是他的初恋赵梦蕤,但并无考证,杨绛先生晚年仍在向世人解释原型就是自己。到底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两个人很聪明,并没有在战争年月,没有在文革时期遭受迫害,好好活着,幸福的生活,这大概就是我最想好看的最好的结局。
3.委屈、自豪与开放思想
夫妻二人一辈子琴瑟和鸣,一对书呆子都很喜爱读书,在书中能够读得到,杨绛先生为钱钟书喊冤,他们夫妻二人心中是委屈的;也能够读得出,杨绛先生为自己的爱人而自豪。
教育子女也极为开放,对钱瑗的教育,做得很好。据说钱钟书是因为太喜欢钱瑗,所以才不要更多的孩子。两人并不干涉太多,秉承:孩子自己决定的事儿,不予干涉。在那个年代,实属难得!
一家人充满童趣,钱媛五六十岁的时候,还在像个孩童一样给父母写信,写便签,画父亲的肖像,能这样做的人,只能说明他们的内心很阳光,很年轻,充满童真。看似简单,但这是一般家庭和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
4.傲骨
两个人一辈子高收入,但晚年也是清清淡淡,没有去挥霍,去度过奢侈的生活,从心底里感到敬佩!读到钱瑗和钱老爷子去世的时候,除了替先生难过,我更想知道的是钱瑗是否有兄妹,钱瑗是否有子女,而然,查得结果,并没有。感伤先生的晚年真是孤单,忧心先生的书稿收入并不能留给后人,后来看到百科上写道,先生将《我们仨》这一笔不小的收入,全部捐出了,先生并没有用来享受余生,也没有后人继承,我只想知道,钱瑗教授为什么不要孩子呢?男孩儿女孩儿都好,只一个就好,给先生留一个亲人,留一份传承,最重要的,我想看到这一家人,能够富足的继续幸福下去,也不枉费先生一辈子的辛苦。
另外,书中有一处我没有想清楚,完全是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两人为什么不买房子呢?是那个年代不流行买房么?大半生都在颠沛流离,当然最后给分配房子了,按照他们的经济条件,买一座房子并不是什么难事吧。
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无论什么环境,都能以书做乐,无论多么困难,心里都充满甜蜜,知足毫无抱怨,多么的难得。这种乐观的态度,实属难得。看了这本小书,围绕在心头的,只有哀叹,惋惜,同情,可怜,真的发自内心的希望这一家人能够幸福更长更长的时间,希望他们都能够长命百岁,转头一想,杨绛先生不就是百岁老人么?享年105岁,钱钟书去世的时候也已经是88岁的高龄,不是好人不长寿,只是我们希望好人能够更更更更加长长久久的长寿,希望他们能够长长久久的幸福下去,多希望这是一场童话,因为童话中的公主与王子会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不会再有死生分别的痛苦。
很敬佩两位老前辈,虽然遭受小人的迫害,经过了一切的困难,但是依然健康乐观,同样类似的张学良和赵四小姐,被囚禁多年,依然能够长寿,我认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大多数人都会新生悲哀,郁郁寡欢,甚至郁郁而终吧,心情不好什么病都可能会找上门,能够苦中作乐实属难得。
看到一句话说:杨绛去世,也是好事,我们仨终于团圆,老人家不用一个人孤孤单单。也许是吧,愿老人家安息,一家终于团圆,愿你们在天堂继续幸福下去。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5/5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