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十年:中国企业1978—2018(全三册)》读后感1900字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书名“激荡”让我想起了初中学过的这首诗,那波涛怒吼的河,那曲折跌宕的五千年,现在读来仍然会让我心潮澎湃,可能是血脉里的黄河长江,丹青墨香吧。
四十年的企业成长史,折射出的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坎坷与阵痛。就如我们迈出校园进入社会会面临迷茫与困惑,国家在浴火重生之后,对前路也同样感到茫然无措。这四十年,国家的变化恐怕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尚嫌不足。物质生活水平是极大提高了,个人意识的逐渐觉醒,整个社会对财富的追捧,使得赚钱成了主流价值观。
记得曾经在和瓢瓢闲聊时,他提到:一些学者或媒体人提出,中国现在最缺的,不是高科技,而是思想。中国在历史上曾出过许多伟大的思想家与哲学家,可是现当代却没有了。想了一下,确实,别说现当代,就是往前数个一两百年,能说举世闻名或者至少影响广泛的,也很难找出来。是因为对金钱的追逐让大家失去了沉下来思考的耐心了吗?我无从揣测,结果是呈现在所有人眼前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史似乎更能反映出社会所经历的种种变迁,他们的兴衰是国家在前进道路上每一个岔路口抉择的直接体现。
我惊叹于这四十年的坎坷与繁华,惊叹于前人的勇气与执着,果决与机智,当然,我还惊叹于这中间的灰色与罪恶,人性贪婪与虚伪的固有属性在这个过程中被无限放大。然后,深深地感到自己的天真与浅薄,对周遭和社会认识的局限。
曾经在考研复习,包括后来在课堂上学习到经济学的理论知识的时候,总是跃跃欲试地想要用课本里学的那一套东西来对自己国家所出现的一些经济现象做出解释,想要学以致用。但总是半成半不成,有的地方似乎西方那一套还能说的通,有的地方就完全无法解释。这个时候,只能认为:我们在走一条从未有前人走过的路,我们面临的情况很难找到全面的可供参考的历史,而我们的社会性质,执政者的属性,人民的价值观也与西方如此不同。所以将西方经济学者依据他们的经济发展研究出的客观规律套用到我们国家身上似乎也是不恰当的。而值此之际,国内似乎也尚无成体系的,较权威的,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可供使用,我们也只能一边谨慎前行,一边修正自己的认知。
本书中着笔最多的是民营企业与国家资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几次改革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从前我认为国家掌握核心资源和经济命脉,在重要的领域垄断没什么不对。毕竟有国才有家,国家的钱可以用于转移支付,改善人民生活。但是,书中展现的好像却不是这样。部分人背靠权势,利用国家资本的垄断地位和政策倾斜,攫取暴利。而民营企业则在夹缝求生,苟延残喘还动辄就有灭顶之灾。对国企的改造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是获得了很好的成效吧?但是人民有受益吗?有人调侃说“国际原油涨了,国内油价必涨;国际油价跌了,国内油价还是涨。”还有高企的房价,高昂的育孩成本……名义工资的上涨似乎并没有让底层人民的生活质量有多大的提高。父母辈愁衣食住行一日三餐,到儿孙这里,房子还是买不起,孩子还是养不起,衣食住行还是很容易让自己月光。而利用改革之际法律与监管的落后迅速完成财富原始积累的那一批人,利用垄断资源攫取利益的那些人,继而筑起高墙,迫不及待地要为社会划分一个阶层,设置一层层向上突破的屏障。无论如何,我不会觉得邓爷爷改革之初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指的这部分人,而且以这样一种方式。但是理想与现实从来都是有差距的,人性的弱点很容易使预设的路线被扭曲。只能说人们的素质与道德还落后太多,共同富裕与共产主义是个崇高但遥远的理想。
如今,互联网的繁荣加快了中国前行的步伐,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千年雄安……我看到了祖国的雄心壮志与博大胸怀。只是前行的路上,可不要忘了你的人民,尤其是还在底层挣扎的百姓。
此外,西方国家的侵略性和绝对自私的属性在中国的历史上就已经能看见,本书中写到的中国制造面临的种种打击,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更是将这种“我可以压榨你剥削你,你绝不许犯我秋毫”的嘴脸体现的淋漓尽致。所谓的民主开放只是他们关起门来自说自话,对外则侵略性十足。大国风范?不存在的,看你比我弱欺负你就是了。在中国日渐势强,并且表现出想要拥抱世界,扩大影响力的情况下,所遭遇的阻力可想而知。
最后还是附上《黄河颂》的尾段,前路仍然艰难,祖国加油!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6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