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典译林)》读后感_1700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典译林)》读后感1700字

2018年,第十本书。

曾读过这样一段话——人的一生,应如同一枚从膛口击发的子弹,不断的向前,击中目标,迸发出一团耀眼而又微弱的火星,然后,陨落消逝。将这段话用于柯察金的一生,恰如其分。

作为身处和平环境下的新世代,我很难体会在那个充斥战争与鲜血的年代下,人们究竟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态去活着与前进。这是一本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柯察金的一生,也是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尽管被众人推崇,可对于我而言,除去敬重,却也有些不同的疑问。一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正是人生中心理,体力巅峰的时期,却只能躺在病床上。如此透支自己的生命,值得么?从理性角度考虑,一个能健康工作奉献四十年的人,和一个透支生命,只工作了几年的人,即使他的任务再重大,在时间的面前,也会逐渐淡化,抹平。柯察金的身体,若论起原因,战疮可占一半,可另一半,则是自身的忽视,积重难返。活着,更好的活着,才可以运用全功率的力量,更好的去工作,完成任务。可柯察金,在我看来,犹如一个零部件耗损却并未及时修理的发动机,本可以有着更强力的能量,却始终无法发挥最大功率,甚至于,提前报废。尽管这样说有些冷酷,可我并不想赞同这样的奉献精神。在那个年代,人员的紧缺或许是无可奈何,可在我们如今所处的环境下,此法不可取。

钢铁之所以坚韧,是由于在水与火的淬炼,在极致的两种温度中砥砺,方可成材。一个十几岁的的少年人,很难想象他是怎样骑在马上,挥舞着战刀,去收割敌人的头颅。又是怎样,在零下数十度的酷寒下,穿着并不厚实的单衣套鞋,去跟冰冷的铁轨和粗重的原木硬碰硬。作为一个穷苦家出身的少年人,可以理解柯察金对于布尔什维克的那份忠诚与热爱,一个带来希望的政党,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甘之如饴。而本书中,除去柯察金在团内,党内工作中,自身的逐步改变外,也能从中,窥见到一个政党,政权建立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人类皆是有自然性和生理欲望,喜好安逸,厌恶劳累是本能。在政党中同样存在这类问题。都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也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文中布尔什维克政党内部,随着新政权的建立推行一段时间后,问题也随之出现,一些意志不坚,或是居心不良的伪革命者开始暴露其物欲,贪图享乐,犹如蛀虫,开始啃食大树。攘外安内,从千年前就被津津乐道的治国之道,耳熟能详,实施起来,却也是步履维艰。只是,无论何时,为政者,当存留希望予以民众,如灯光,火种,或者说,是一个让人看得到的奔头,那样,即使身陷内忧外患,可仍不落下乘。若不然,即便此刻症状未发,但确已了无生机,再无长远可言。

柯察金作为一名革命战士,大多数歌颂的,皆是他的奉献与意志,可他自己的情感经历,却不知不觉,被淡化了。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伴随着三个女人的身影。冬妮娅,丽达,达雅。初见冬妮娅时,心中便觉得这姑娘一定会是能与柯察金携手一生的人,哪怕中途坎坷,但结局总归不会错。可事与愿违,冬妮娅像是男人心中的初恋一般,那种难以言表的感觉,是即便过了多少年后,偶然想起,也会不自觉的牵动嘴角。而柯察金与冬妮娅最后的见面,却只是简单一笔,加之文中由于当时意识形态对写作的影响关系,略显单薄。而丽达,在柯察金那仍有些懵懂幼稚的情感中,是一个想触碰,却又不知如何是好,最终逃开的存在。很多时候,一个人错过了,便是咫尺天涯,一个很小的选择,所产生的蝴蝶效应,可能就是两段完全不同的人生。而至于达雅。我并未觉得柯察金与她的结合,最初算是爱情,更像是一个哥哥对妹妹的帮助的情感,同样是当时意识形态对创作的影响问题。婚姻,两个人的结合,如果是当做一个人对另一个的帮助,总觉得少了些纯粹,多了些刻意。对于柯察金而言,抛去帮助这一因素,还有些,可能是一种孤单的慰籍,他在害怕啊,尽管他是战士,可那份孤独,茫然,恐惧,却始终在心里,不提,不代表不存在。风云际变,可相依取暖,此喻为,朝夕相伴,或许,这是两人结合,最贴切的说法。

人类的可塑性很强,意志,如同原石包裹下的美玉,没有外界的压迫,风雨侵蚀,没有工匠的一刀一锥的雕琢,不会显于人前。当今国人的意志在下降,安逸的太久了。我们要的不只是从睡梦中醒来,而是,全力以赴。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6649.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