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后感1700字
这本书大概是两三年前读《沉默的大多数》时了解到的的。百余页,搁置两三年。寒假回家读半本,今日终于读完。
我想我是喜欢读这类枯燥的社会学心理学的书的。读这类书,得一句一句读,脑子里得跟着想,不然眼睛过一遍什么都留不下来。我读起来虽说不上津津有味,但也是抱着一丝求知的欲望。私自觉得读的多懂的也越多,可又清楚的知道,读的多不懂的才越多。
就这本书来说,我对书中所言诸多内容还是有些理解的,因为我自身可以说就是从乡土社会中出来的。如今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寒假回家,对比强烈,理解更甚。
本书实际上是十四篇文章的合集,有各自的标题。讨论了诸如文字下乡、亲缘关系、生育制度、男女有别、乡土结构的政治权力等诸多问题。我挑选其中比较有感触的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已开始抛离乡土社会,文字是现代化的工具。我要辨明的是乡土社会中的文盲,并非出于乡下人的“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我而且愿意进一步说,单从文字和语言的角度中去批判一个社会中的人和人的了解程度是不够的,因为文字和语言,只是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并非唯一的工具,而且这工具本身是有缺陷的,能传的情,能达的义是有限的。
乡土社会的土气是由于不流动而产生的。因为乡土社会是熟悉的社会,人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于斯,死于斯”,一个人一生所遇到的问题都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
我在家的时候,几乎身边的人都玩快手,而我向来对快手没有多少好感,觉得“俗,土”,但是看过书,我表示可以理解。农村的人,本身没有多少文娱活动,而人人都有精神需求,不管这种精神需求是高是低。快手,今日头条这样的平台给了他们一个表达和观察的平台。
恋爱的持续倚于推陈出新,不断地克服阻碍,也是不断地发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
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这和友谊不同,友谊是可以停止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却是不停止的,是追求。
没想到我还能从《乡土中国》学到恋爱的知识!这是在《男女有别》一篇中提到的。乡土社会所追求的是稳定。在乡土社会中,老一辈人有多少人是因为爱情而结婚的,很少。男女有别,生活上加以隔离,没有感情上的融洽。只在需要生育的时候接受安排。“社会秩序范围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男女之间的鸿沟从此筑下。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
哎呀好多啊不想写了,我把划线的句子摘抄一下算了……………
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累积。
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
“记”带有在当前为了将来有用而加以认取的意思,“忆”是为了当前有关而回想到过去经验。
我就是因为这句话想去看说文解字,觉得有些字词细细品来挺有意思的。
孩子碰着的不是一个为他方便而设下的世界,而是一个为成人们方便所布置的园地。他闯入进来,并没有带着创立新秩序的力量,可是又没有个服从旧秩序的心愿。
这句话真的好。
文化和政治的区别是在这里:凡是被社会不成问题地加以接受的规范是,文化性的;当一个社会还没有共同接受一套规范,各种意见纷呈,求取临时解决办法的活动是政治。
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同时在生活上又是影响最大的决定,就是谁是你的父母。
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依赖于各个分子之间都互相拖欠着未了的人情。在我们社会里看的最清楚,朋友之间抢着回账,意思是要对方欠自己一笔人情,像是投一笔资。欠了别人的人情,就得找一个机会加重一些去回个礼,加重一些就在使对方反欠了自己一笔人情。来来往往,维持着人和人的互助合作。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
人是生物中唯一能自杀的种类。
全书最喜欢的一句话。
人类先有行为,后有思想。决定行为的是从试验与错误的公式中积累出来的经验,思想只有保留这些经验的作用,自觉的欲望是文化的命令。
这是孙末楠在他的名著Folk Ways中说的。
我从乡土社会中走出来,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对乡土社会的种种行为表示理解,但那不是我想要的。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6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