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华杉讲透《孟子》》读后感_900字

《华杉讲透《孟子》》读后感900字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这三立也是圣人的标准。圣人要大而化之,首先是思想要大,品德要大,然后必须有言说传下来。就算禅宗说不立文字,也还是要靠文字来传,只不过它传的不是理论体系,而是案例故事。至于事功,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创立犹太教的摩西,有很大的事功;而创立教的耶稣,就没有事功。

孔子也只做到立德、立言,而没有事功。他曾经得到在鲁国执政的机会,但是他失败了。子贡呢,立德、立言都有一点,虽说远远不在孔子那个层次。但子贡是有事功的,正因有事功,他说的话就有人听、有人信。他到处说师父是圣人,我崇拜师父。于是,别人就不敢不崇拜了。

子贡的事功,在当时看来,也是安邦定国的大功绩。但放到整个历史长河中去看,就不过是说客辩士的一点小小伎俩了。他的事功,和管仲就远远不在一个档次,更谈不上和周公这样真正的圣人比较了。关于这个,子贡自己也知道,所以他从来不把自己那点功劳当回事。

至于冉牛、闵子、颜渊,张居正说他们“气质不偏,义理完备,已经得到圣人的全体,但居于行迹,尚未广大”。尤其是颜渊,他对于义理精粗,不仅是得到老师的全体,甚至有超过老师的潜力,连孔子都佩服他。但是,他“居于行迹”,局限于生命之短暂,很早就去世了,没有能够实现大而化之。

那么,中国历史上,又有谁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呢?

首先,最无可非议的当然是周公。周公是孔子的偶像,孔子总是梦见他。他先是辅佐武王,完成建国大业,在武王去世后,又摄政辅佐年幼的成王,平定武庚之乱,安邦定国。更关键的是,他完善制定了周礼,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缔造者。在中国文化的形成、中国人性格的塑造上,他不仅比尧、舜、禹、汤、文王、武王都重要,甚至比孔子都重要。孔子是留下了《论语》,大家都知道;而周公却已经在我们的生物基因里,在我们的血脉里,大家都不知道。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没有创作什么,只是在叙述前人的思想罢了。这前人是谁?孔子说是“祖述尧舜,文武”,也就是尧、舜、文王、武王,而把这些思想具体落实成就的人,就是周公。然后孔子再继承周公,把它们传下来,这就是“为往圣继绝学”。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6985.html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