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正文

《北京折叠》读后感_1200字

《北京折叠》读后感1200字

坦白讲,这本《北京折叠》获得了雨果奖,但给我的观感并没有想像那么好,与其说这是一本小说,不如这只是一本关于未来的科幻设定。它的剧情情节并不饱满,人物方面也让人提不起多少兴趣,但《北京折叠》优秀的世界观很好的弥补了这种薄弱的情感,以一种在社独特视角的悲悯感与我们读者共同探讨“人的价值”。

北京折叠中的世界是:世界人口数居高不下,而所有城市会分为三个空间,每到一定的时间,某个空间就会进行折叠,另一个空间便会展开,其中折叠不仅仅有是空间,还有时间,大致架构是这样的:

  • 第一空间500万人,居住自然土地之上,白天阳光明媚,夜晚霓虹闪烁,他们有着每48小时24小时活动时间,主要从事管理和科研等创造性工作,月薪80万左右。
  • 第二空间2500万人,居住楼房略微宽大,白日淡白色日光,有着每48小时16小时的活动时间,上身通道封闭,最多当个行政干部,月薪10万左右。
  • 第三空间5000万人,昏黄的人造日光,居住的铁房密集紧凑,有着每48个小时8个小时的活动时间,2千万人从事分解第一第二空间的生活垃圾,3千万人贩卖衣服食物燃料和保险过活,无上升通道,月薪1万左右。
  • 至于漂泊城市之外的游民,大多成为自动化工厂工人,人口数未知。估计想来怕是同样悲催。

面对第三空间的庞大的人口数量,政府不是没有采取措施,一方面禁止新的生产方式改变(以溶液消解垃圾)以保护第三空间居民生计,但另一方面应该也推行了高育儿成本政策。(高育儿成本是极好的节育药)。对于第三空间的底层人民来说,它们如虫肆般的活着,而更悲哀的是无望的未来。8小时的时间,教育资源紧缺,我是如何也想象不到那些第三空间的人是如何依靠学习(奋斗)摆脱这个困境。

相对于第一层空间来说,第三空间其实已经没有价值了,消解垃圾的溶液可以替代第三空间大多数人的工作。对这个“折叠社会”来说,第三空间的人已经是负担,是累赘,已是遏制技术前进的“元凶”了。当技术不再为底层人员服务时,甚至会毁灭底层人员时,这无疑意味着文明已经产生割裂了。一旦第三空间无生产价值时,它终将被“社会”抛弃,可是,若是第一空间强大到什么都不需要时,这个“社会”同样会抛弃掉它们。人(社会)的关系从来都是相互需要,单方面的需要或是被需要都是不长久的。

《折叠世界》中世界离我们并不遥远,就比如最近的996工作制。上午9点上班,下午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仅仅为了生活糊口而工作,像社畜一般活着,总让人质疑了“人的价值”是什么?“社会的价值”是什么?从工业时代开始,人就像一团团的燃料被投入到机器的洪流之中。

读完《折叠世界》,对我来说,“折叠世界”的悲剧性依然是不够浓郁的,如果第二空间与第三空间的人数对调,这才是最悲哀的。因为少数才是悲剧,“大多数”不是,“大多数”总是意味一种力量。只有第三空间是少数时,我们才会发现,那部分“可有可无”的群体对我们的重要性。

本文由 文言宝 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wenyanbao.com/html/20221226/7023.html

猜你喜欢